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粵曲名伶小明星傳奇 - 王心帆與小明星 - 星韻心曲

王心帆與小明星

星韻心曲

歌星的成功,要 依賴有好歌可唱才行,粵曲的作曲家其實要身兼填詞的工作,當時有一位作曲家王心帆,年紀比她大17歲。王心帆的古典文學修養很好,他為小明星試譜成「痴 雲」一曲,詞藻優美,小明星以女人唱男聲,綽約多姿,迷倒了很多粵曲知音。之後王心帆為她再譜「悼鵑紅」亦大受歡迎,終她一生,王心帆一共為她寫了三十多 首粵曲,兩人如魚得水,有「星韻心曲」之稱。小明星另創一格的唱腔,婉轉溫柔,善用換氣來克服肺病以致氣量不足的弱點,稱為「星腔」。

王心帆,原籍廣西,1896年生于廣州,1992年8月卒于香港瑪麗醫院,享年97歲。王先生喜詩詞,愛曲藝,1926年,王先生初遇小明星,開始為她撰 曲,曲目不下三十余首,而以《故國夢重歸》、《悼鵑紅》、《前情如夢》(此曲乃小明星自殺獲救后,王小帆痛心不已,專撰此曲勸慰)最為喜愛。也曾義助吳一 嘯撰曲,并為已死的小明星作傳,連載於報。

王心帆為紀念小明星作曲《薇花落后韻猶香》的手稿。

王心帆的第一首曲是寫給小明星的,同時他也是第一位撰曲給歌伶的撰曲家。在此之前,沒有文人撰曲給歌伶唱的。自王心帆撰曲給小明星之后,才引文人雅士作曲給歌伶唱。自小明星走紅之后,很多大家閨秀,名門淑女也登台唱曲,一洗歌壇以妓女擔綱的陋習。

1990 年,王先生九十六歲,與學生歐偉嫦首次籌劃《省港粵曲藝同歌小明星》的紀念演出,其時,王先生已封筆四十八年,毅然重振筆威,再譜《薇花落后猶 香》,1992年,再次籌辦《省港粵曲藝同歌小明星》,以四場的悼星演出,創香港有史以來的粵曲晚會爆滿紀錄,使星韻心曲再掀熱潮。王先生情重專一,初戀 情人是青梅竹馬的學生,后因志向不同,舍他而去,后暗戀小明星,自知窮書生不敢高攀,唯作紅顏知已精神伴侶。小明星死後十多年經朋友介紹,認識劉芳女士, 可惜患腹膜炎病逝。自此先生再未談婚論娶。

王心帆活到96歲,1992年8月去世。1985年,王心帆回顧為小明星所撰的曲目,從中選出十八首自己最滿意的刊印發行,書名就叫《星韻心曲》。   星韻心曲,開創了歌星和撰曲家良好合作的范例,佳話流傳,令人難忘。

王心帆親筆撰寫的《小明星鄧曼薇傳略》,全文不過短短七百余字,緩慢澀重地提筆,一字一句掏心挖肺…

“…薇之為人,有傲氣,不因人熱。高潔心情,若雪中月下之梅花。愛淡妝,喜長眉,不論晨妝、午妝、晚妝,必盈盈含笑,對鏡細畫雙娥,與新月遠山鬦其妍淡也。薇明眸縴手,曠世無儔,亭亭裊裊弱不勝衣。當其歌時,柔嘶慢唾,仿佛捧心西子,人又惜其病態,慮其不壽…。”
 
話明是寫傳略的,但是她的風姿神態舉手投足都活在他心里,于是對她的一往情深無意識地在悼文的字里行間流露了,他字里聲聲喚“薇”,尋常日里的畫眉妝容,由他以平靜輕淡的口吻道來,瑣碎也驟變為光彩四溢。

看他的回憶錄,盡是她…“她乳名阿女,讀書之名是蓮一字,她邀我替她改過個好的名字,我遂以曼薇二字,她頜首說可,遂邀我印為名片。我與她有曲緣,我寫的曲,非她不易唱,她為唱我的曲,她的腔歌亦難自成一家……我的梆簧造句,以長句多,她唱起來,別有韻味。”

他是王心凡,她是小明星。一個是人間的“凡”,一個卻是天外的“星”,可望可守不可即,原來已注定。

記得初相識,她年方十三、四歲,腔韻已繞梁,為人驚嘆,人稱“小小明星”,是以藝名小明星。但她不守陳規,盼唱新曲,盼能遇到一位理想的撰曲人。經人介紹認識報社的王心帆,他為她撰的第一首曲是《痴云》。

“思往事,記惺忪,看燈人異去年容,可恨鶯兒頻喚夢,情絲輕裊斷魂空,想起贈佩情深復我愁萬種,量珠心願恐怕無從,我儂愛我都算恩情重,真是心有靈犀一點 通,獨惜身無羽翼學不得雙飛鳳,所以思嬌情緒無日不蒙隴…”,《痴雲》打破當時粵曲傳統的規範,創出了長短句格,因而演唱難度很大,但她深愛此曲文詞典 雅、立意含蓄,寧願以腔就詞。經過她反復琢磨,創作出委婉動聽的新腔…世人稱之“星腔”。

“痴雲膩雨”本是形容男女沉迷戀情的,他本無意戀棧,偏交由她,她偏將此曲唱紅了。也是他的曲,成就了她獨創的“問韻攞腔”(韻即曲韻,也就是曲詞的韻味。問韻攞腔就是從詞曲的意韻、曲意中取腔。一般唱家是“問字攞腔”)。

此後他為她“度身訂造”,精心撰寫了《恨不相逢未剃時》、《長恨歌》、《故國夢重歸》、《悼鵑紅》、《秋墳》、《前程如夢》等二十幾支曲詞,她一路唱下來,聲名鋪天蓋海。
 
她身價高了,但她愛情始終萬般不得意——曾以自己的全部積蓄供給姓蔡青年音樂家到外國留學,蔡學成歸來卻拋棄了她;亦曾與出身書香門第的陳某盟海誓,但遭 陳父母極力,不許兒子娶歌伶為妻,于是兩人分手收場。她頻頻為情所苦,在他面前不加掩飾潸然相訴情傷,他始終默默守在她身邊,自愧一介書生,兩袖清風身無長物,故不敢作它想。
  1936年,“南天王”陳濟棠之兄陳維周欲聘她為側室。她把心事相問—愛情無望,好去不去作槁木了終生罷就。他嘆道:“薄命憐卿甘作妾。”于是,她馬上避居香港,堅決不嫁。

至港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了,環境惡劣,加上她愛情上屢經波折和打擊,心境不佳,且又一無積蓄,二有高齡老母全賴自己贍養,生活擔子又重,使她患上了當時不易治愈的肺病。1942年初她到澳門,立足未穩,又由澳門回到廣州,本想靜養病軀,但生活迫人。

1943年(一說1943)農曆7月,她重披歌衫,帶病在西關槳欄路“添男”茶樓歌壇演唱。歌迷聞訊而至,當晚場面十分熱烈,小明星應眾所點,以低沉柔弱的聲音演唱她的首本名曲《秋墳》:

“愁人怕見,月冷冰霜,景悽涼,嘆緣慳我心傷,飄殘紅,哭斷回腸……嘆今日,紅粉成灰,還說什么碧玉年華……” 唱至“鴛鴦未歸芳草死”一句時,已病體難支,勉強唱下去:“只有夜來風雨……”一韻未完即猝然吐血倒地,年僅30歲。人道“一曲《秋墳》成絕唱,可憐七月落薇花”。
薇,正是王心凡為她取的名,他沒想過,薇開薇也凋零得快吧?

王心凡在回憶錄里提過:“寫《秋墳》給她唱時,朱子范笑說‘秋墳鬼唱詩’,有些不祥,她還笑答,我不迷信的,而《秋墳》亦是她成名的曲,亦是使她魂歸離恨天之曲。”   
他寫給她無數好曲——

“記得當時邂逅頻把橫波送,陌地相逢真似在夢中。…怎料多情天妒遭人弄,離歌忽唱粉滲啼江,今日無那痴情都無用,只怨幽歡情影太匆匆。”

“往日欄杆雙倚妙緒如泉涌…今日關山遠隔情何痛,往事如煙怨碧翁,懷人不見又系難成夢,復我愁倍重,音問憑誰送,唯將離愁別緒譜入絲桐”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羅帳卷,翠簾垂,憶啼痕,憐往事,屐粉衣香,舊歡如夢。此情可待成追憶,落盡梨花月又西。”“可憐蝴蝶前生夢,誰續春蠶死后絨。我只怨句牆角朱燔,無力護擁,至使網得明珠,上手也空,情太纏綿緣太短,五更殘夢落花中艷情飄,幽緒警…燕子夢長春易醒…。”

“向何處,弔湘靈,楓林月冷,更悉人。青燐亂走,掩映翠微間…。”

他用心寫給她的,字字仿佛都如讖。

小明星去世后,王心帆頻頻回顧為小明星所撰的曲目(在曲里沉迷故人故事故夢?),1985年,他從中選出十八首自己最滿意的刊印發行,書名叫《星韻心曲》。小明星的星韻,王心凡的心曲。

王心帆1992年8月去世。享年96高壽。終生不娶。

後記:《七月落薇花》是為了紀念小明星所寫的一首曲

撰曲: 吳一嘯 (曲王)
  五十年代,人稱「曲王」的是吳一嘯,胡文森則有 「曲帝」之稱,而《星韻心曲》的「男主角」王心帆,則有「曲聖」之美譽。但現在,除了王心帆,「曲帝」胡文森固然不為人知,「曲王」吳一嘯相信識者亦不會 多,更遑論當年其他非「帝」非「王」的梨園幕后英雄如宋華曼、九叔黃景球、朱頂鶴、梁以忠、梁漁舫等撰曲名家音樂名家,而有關他們的資料、文本,是更難尋 覓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