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

烏克蘭前世今生! 烏克蘭歷史上正式、實在、法律上成為國家是1991年8月24日。

烏克蘭前世今生

第一階段:

斯基泰人(Scytai Kingdom)王國時期——博斯普魯斯王國(Bosporus Kingdom)和斯基泰王國時期(西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西元3世紀)

西元

前6世紀末斯基泰人在第聶伯河(River Nieper)下游地區建立國家。

前480年,阿爾凱納克特(Alkainake)家族以潘提卡佩昂(Panticapion)(今克里米亞 Crimea東部的刻赤)為都,建立博斯普魯斯王國。

前3世紀斯基泰人被薩爾馬提亞(Salmatia)人排擠到克里米亞,建立斯基泰王國。

前1世紀羅馬侵入黑海沿岸地區,博斯普魯斯王國成為羅馬附庸。

西元

3世紀哥特人侵入黑海沿岸地區,滅掉斯基泰王國。

第二階段:

西元

8世紀—1240年 - 東斯拉夫(Slav)人公國時期(Duchy period)——基輔公國和基輔羅斯 大公國時期。

6世紀東斯拉夫人定居於德涅斯特河和第聶伯河流域直至黑海沿岸及其以東地區。

8—9世紀,東斯拉夫人建立了一些公國,主要有第聶伯河中游地區的基輔公國和在 今俄羅斯境內的諾夫哥德羅公國(The Duchy of Novgodro)。

882年諾夫哥德羅公國統治者維京人奧列格滅掉基輔公國,並把都城遷到基輔,開 始了基輔羅斯大公國時期。基輔羅斯大公國歷任統治者不斷向周邊侵略擴張。

988年把基督教定為國教。雅羅斯拉夫(Jaroslav)在位期間(1019--1054年),國力最為強盛,向北擴張到波羅的海沿岸。

1054年,雅羅斯拉夫死後,基輔羅斯分裂為若干公國。

1240年蒙古軍進占基輔,基輔羅斯最終滅亡。1259年金帳汗國軍隊征服了位於西南 羅斯的加利奇—沃倫公國。1349年波蘭兼併加利奇地區(加利西亞)。

第三階段:


14世紀—1795年 -列國紛爭(立陶宛大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波蘭和立陶宛王國、莫斯科大公國、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地利)與俄國蠶食時期。

14世紀中期立陶宛大公奧列格爾德佔領基輔。

1443年,韃靼(Tatar)人建立克里米亞汗國,領有克里米亞半島和頓河、第聶伯河下游地區。

1478年,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The Ottoman Turkish Empire)屬國。

15世紀以基輔為中心的羅斯南部形成烏克蘭民族(並不是國家)(“烏克蘭”意為“邊境地區”)。

1500—1503年,莫斯科大公國與立陶宛進行戰爭,根據停戰協定,包括切爾尼戈夫城(Chernigov City)在內的謝維爾斯克地區(Seversk region)(位於基輔東北部)併入莫斯科大公國。

1569年,波蘭—立陶宛王國成立,原屬立陶宛的烏克蘭地區歸屬波蘭。

1611年波蘭軍隊佔領謝維爾斯克地區。

17世紀30--50年代

烏克蘭哥薩克(Cossack)多次舉行反波蘭統治的起義。

1653年和1654年的兩次相關會議上,決定烏克蘭地區(還是並不是國家)歸併俄國。

1654年俄波戰爭爆發。


1612年俄羅斯收復莫斯科

1667年,波蘭與俄國簽訂協定,規定謝維爾斯克(切爾尼戈夫)地區和第聶伯河左岸 烏克蘭地區歸屬俄國。

1686年波蘭與俄國簽訂條約,基輔及其周圍地區永遠歸屬俄國。

167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入侵西烏克蘭。

1774年,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條約,俄國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獲得位於第聶伯河和布格河之間的黑海北岸的烏克蘭地區(南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的刻赤和葉尼卡列,並迫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承認克里米亞汗國“獨立”。俄國把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獲得的地區稱為“新羅西亞”(意即“新俄羅斯”)。

1783年克里米亞汗國併入俄國。

179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俄國簽訂和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南布格河(Yuzhny Bug、South Bug river) 與德涅斯特河(River Dniester)之間的領土割讓給俄國,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國。

1795年,波蘭第三次被瓜分,除加利西亞和西波多利亞屬奧地利外,烏克蘭大部分 地區歸屬俄國。

第四階段:

奧地利和俄國統治時期(1795--1917年)

為了加強對烏克蘭的治理,19世紀初俄國設立小俄羅斯總督管轄區。

1812年設立新俄羅斯—比薩拉比亞總督(The Governor of Bessarabia)管轄區。

1832年設立基輔總督(Governor of Kiev)管轄區。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俄國在 烏克蘭地區(還是並不是國家)還設立諸多省份。

1848年加利西亞的烏克蘭資產階級知識份子和合併宗教派教士在利沃夫(Lviv)建立“俄羅斯總拉達”(Russia's chief Lada),要求在奧地利統治下實現烏克蘭人的民族文化自治。

1868年加利西亞(Galicia)確立自治權。

1905—1907年,烏克蘭人民參加俄國1905年革命,這才是第一次烏克蘭地區某些知識份子第一次提出烏克蘭自治要求。

第五階段:三個政權建立與列國入侵時期(1917-1919年)

1917年3月,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基輔成立烏克蘭中央拉達。11月20日,烏克蘭 中央拉達在基輔宣佈成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7年12月24日,烏克蘭地區人民在哈爾科夫(Khar'kov) 召開的第一屆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宣佈成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並與蘇俄 建立聯盟關係。

1918年2月德奧軍隊入侵烏克蘭。3月,根據《布列斯特和約》,烏克蘭被德國佔 領。

1918年11月東加利西亞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在利沃夫建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1月11日,德國與蘇俄簽訂協定後撤軍,蘇俄決定派軍收復烏克蘭。

12月15日法國 軍隊佔領敖德薩(Odessa),反對蘇維埃政權。

1919年1—2月,蘇維埃軍隊解放哈爾科夫 和基輔等城。

1919年7月波蘭軍隊佔領東加利西亞,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被推翻。

第六階段: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9-1991年)

1.加入蘇聯前(1919-1922年)

1919年3月10日,第三屆全烏克蘭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第一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 主義共和國憲法。1920年4月波蘭入侵烏克蘭,俄波戰爭爆發。

1921年3月俄國與波蘭簽訂《里加條約》,兩國以寇松綫(Kou pine line)以東150公里為界,此綫 以西的烏克蘭歸屬波蘭。10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中的自治共和國。

2.加入蘇聯(1922年)



1922年12月30日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外高加索四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 國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

3.西烏克蘭地區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東烏地區)合併且加入蘇聯(1939年)

1939年9月蘇軍重新進入西烏克蘭地區(包括東加利西亞(East Galicia)和沃倫(Wallen)西部)。同年11月1日,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且加入蘇聯。

4.整個烏克蘭加入蘇聯後(1939-1991年)

1941年6月納粹德國軍隊全面入侵烏克蘭。1944年10月烏克蘭全境淪陷。

1945年6月30日蘇聯把克里米亞改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

1954年2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

1989年夏,頓巴斯煤礦發生罷工後,烏克蘭整個地區局勢開始動盪。

第七階段烏克蘭獨立時期(1991--今)

1991年蘇聯(俄語:Распад CCCP)解體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宣佈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這才真正建國。 同年12月1日,克拉夫丘克(Klaffchuk)當選為第一任總統。

1991年12月8日,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在明斯克簽署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的協議。

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辭職為像徵,蘇聯最高蘇維埃於 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 正式解體,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復存在,原本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各自成為真 實自主主權國家地位。

1992年1月,俄羅斯宣佈1954年轉讓克里米亞的法令無效。同年5月,克里米亞議 會通過關於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的法令並準備就克里米亞的獨立問題舉行全民 公決。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宣佈這一決定違法,並採取多種措施制止其分離,後克 里米亞議會被迫取消獨立決定。

1994年7月庫奇馬(Kuczma)當選總統。

1996年6月1日,烏克蘭將本國境內最後一枚核武器運走,從此成為無核國家。6 月28日,通過新憲法,規定設立一院制議會;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 可連任兩屆;總統經議會同意任命總理,內閣對總統和議會負責;克裏米亞為自 治共和國,有自己的憲法和議會。

1997年7月,烏克蘭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簽署《烏克蘭—北約特殊夥伴關係憲章》。

2004年10月舉行總統大選,結果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超過50%的選票。11月21 日,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維克托·尤先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奇之間舉行重選, 結果亞努科維奇獲勝(親西方派烏人願賭而不服輸)。 眾多烏克蘭國內外觀察員 報導說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 獲勝的結果是舞弊導致的,由此引發了反對派 發動的全國性的抗議,所謂橙色革命,背後充滿美國的影子。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

2004年12月26日進行總統重選,結果親西方的反對派領導人尤先科(Yushchenko) 獲勝。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宣誓就任總統,橙色革命取得最終勝利。(尤先 科在選舉活動中使用橙色作為其代表色)。

2010年2月14日親俄的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當選總統。

2013年11月21日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決定暫停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 11月22日,烏克蘭親歐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 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臺、提前舉行選舉。

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總統職務。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克裏米亞獨立宣言。同年3月16日,克里 米亞舉行全民公投,贊成加入俄羅斯的選票占96.6%。同年3月18日,俄羅斯 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與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Sebastopol)領導人簽署入俄協 議,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自18日起,各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

2014年4月7日,烏克蘭頓涅茨克(Donetsk)親俄者宣佈“獨立並擬公投入俄”。同 年4月,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包括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民間武裝同 烏政府軍發生流血衝突。4月30日,代行總統職務的烏克蘭議長亞歷山大·圖爾 奇諾夫(Alexander Turchinov)宣佈,烏武裝力量進入全面戰備狀態。同年5月12 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佈成立“主權國家”頓涅茨克人民共 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6月,億萬富翁波羅申科(Poroshenko) 當選烏克蘭 總統。

2015年2月德國、俄羅斯、法國、烏克蘭四國簽署《明斯克協議》,協議規定烏東 地區實現軍事停火、恢復地區間社會經濟聯繫、推進有關中央放權和擴大地方自 主權的憲法改革。

2019年2月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把烏克蘭加入北約作為國家 基本方針寫入憲法。同年4月30日,烏克蘭著名演員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Vladimir Zelensky)當選總統,開始加大反俄動作,四處遊說西方國家,要求儘快 加入歐盟,還有軍事聯盟北約,更遣派新納粹武裝團夥“阿速營”在頓巴斯地區 對東正教百姓打砸燒搶姦,意圖種族滅絕同種同文而不同教派(事實上,信仰的 都是同一上帝,同一部聖經的同胞兄弟。



2023年2底俄羅斯揮軍入烏克蘭進行抗烏、北(約)保家衛國戰爭。

俄烏之戰前因後果其一

烏克蘭跟俄羅斯軍隊仍然在糾纏膠著狀態,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不斷添柴加油,大量供應武器補充烏克蘭,另一方面所有西方國家以前所未有的攬炒態勢向俄羅斯實行極為荒唐、荒謬的經濟、金融、貿易制裁,最詭異的是以百年計以中立為標榜的瑞士也加入制裁行列,還有北歐諸國也不甘後人跟隨,世界進入深陷第三次世界大戰及核武戰爭危機,世人如可以仔細思考,仔細看前因後果,應該明白今天的世戰危機是被誰一步步推向深淵。

普京的被逼迫無奈的出手

2022年當地時間2月21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簽署了俄羅斯與這兩個“共和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獲得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的權利。此後,普京下令俄軍以維和的名義進入兩個共和國,執行在當地的維和任務。



雖然兩個共和國沒有像克里米亞一樣直接並入俄羅斯,但實際上,莫斯科已經基本控製了烏東兩個共和國。烏克蘭在失去克裏米亞後,再次面臨失去東部領土的命運。並且在政治動蕩中,經濟上烏克蘭也已經淪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人均GDP隻有不到4千美元,其未來發展似乎沒有希望。

烏克蘭地形,東南部的山地就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地合稱頓巴斯地區。

烏克蘭為何會走到今天的這般田地?實事求是的說,必須承認西方所倡導的選舉民主應該對此負有重要責任。作為夾在歐盟(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國家,對烏克蘭最有利的戰略選擇無疑是在兩強之間左右逢源,既親俄又與歐盟搞好關係,如此可讓烏克蘭從俄歐兩方獲利,為烏克蘭獲得最佳發展環境。

不幸的是,烏克蘭在2004年發生橙色革命後,烏克蘭政局陷入鬥亂。民主政治容易製造分裂的噩夢在烏克蘭變成現實,親歐派與親俄派為了達到選舉目標,惡鬥不止,操弄民粹,讓烏克蘭政治陷入不可調和的分裂。

烏克蘭親歐派與親俄派的政客們,不僅在烏克蘭議會大打出手,時常向烏克蘭人民和全球表演議會打架的經典畫面,還將這種鬥亂的風氣帶到民間,讓原本和諧的烏克蘭社會同樣陷入派係撕裂,親歐民眾與親俄民眾像政客一樣相互攻擊,雙方打架的血腥畫面讓人不忍卒讀。

2022年2月21日晚些時候,在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控製的頓涅茨克市中心,人們揮舞著俄羅斯國旗慶祝被承認獨立。(美聯社)

這種由民主選舉帶來的,政客煽動,民粹盛行,社會撕裂,政局動蕩,在很多所謂的民主社會都在不斷上演,可悲的是它在兩強之間的烏克蘭,造成了最惡劣的傷害。

親歐派一面倒倒向西方,要求烏克蘭加入北約,這無疑讓俄羅斯難以忍受,必然逼迫普京做出非常規的動作。要知道,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普京所說,烏俄原本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俄羅斯不可能眼看著烏克蘭倒向北約。況且,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的軍力將可向俄羅斯的腹地推進1,000公里,對俄羅斯造成致命威脅,普京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稍微有政治頭腦的人應該都知道俄羅斯的現實關切,不會采取激怒俄羅斯的政策,但烏克蘭的選舉民主沒有賦予其政客采取“中庸”政策的智慧,相反,民粹的選舉環境更讓烏克蘭政客劍走偏鋒,結果激起烏克蘭國內親俄派的激烈反抗,俄羅斯也趁機分裂烏克蘭,將克裏米亞並入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獨立。

烏克蘭常常因選舉造成國家撕裂,圖為2022年2月16日烏克蘭慶祝首個團結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議員們在最高拉達(議會)門前的憲法廣場參加團結日慶祝活動。(新華社)

如果烏克蘭有一個李光耀式的領導人,能夠在俄歐之間采取中庸穩妥的外交政策,全力從俄歐雙方撈取好處,帶領烏克蘭發展經濟,相信烏克蘭不僅不會面臨今天的危機,還能夠在保持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實現更快速的經濟發展,讓烏克蘭人民過上繁榮富足的好日子。烏克蘭土地肥沃,是歐洲糧倉,且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它完全可以走上更好的發展道路。

可惜,烏克蘭沒有李光耀式的領導人,其西式自由選舉製度也不允許李光耀式的政治人物存在,並長期掌控烏克蘭。最後的結果就是,烏克蘭陷入政治內亂,親俄派與親歐派長期對立鬥爭,烏克蘭陷入國家分裂和危機。可以說,正是善於製造矛盾,並將矛盾擴大化的民主選舉,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深淵。

2022年2月21日,普京簽署總統令,承認烏克蘭境內宣布獨立的盧甘斯克和頓巴斯共和國,出兵兩國執行維和任務。普京稱德法無力敦促烏克蘭遵守明斯克停火協議,該協議自動失效,俄國不再遵守。對此國際上反響不一。敘利亞,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宣布將追隨俄國承認兩個共和國。歐美則輿論嘩然,拜登宣布取消俄美首腦和外長會談,並且經濟製裁盧頓二國。美國當著全世界威脅俄羅斯,若出兵烏克蘭,就切斷SWIFT,槍斃北溪二號管道,禁運俄羅斯武器零件,等。現在俄羅斯以維和名義出兵占了東烏克蘭, 照臉給了拜登一記勾拳,這些“嚴厲製裁”卻一項也看不到。原因明顯,若實行這些製裁,普京會失去所有顧忌,收複整個烏克蘭,甚至進軍波蘭等國。屆時,美國將為了避免核大國衝突而不能出兵,它維持多年的“歐盟保護神”形象將遭到致命打擊,導致歐美關係進一步疏離,北約就此解體也未可知。與這樣嚴重的後果相比,還是硬接了這記勾拳為好。

中國口頭態度是不摻和。布林肯跟王毅通電話,責問中國為什麼不譴責俄國侵略。王毅稱中國一貫主張尊重所有國家,包括俄國的安全訴求,敦促有關各方回到明斯克協議的軌道。同時指責美國繼續對台出售武器,派官員訪台,構造亞太反華聯盟,架空“一個中國”政策。實話說,答得不錯。這是在講價:美國不尊重中國利益,中國為啥幫美國的忙?也是在指責美國把事情搞砸了。美國搞北約東擴,是烏克蘭問題的根本原因。美國把烏克蘭搞砸了,讓中國收拾爛攤子不合江湖道義。

中國的實際態度,當然是支持俄羅斯,最好俄羅斯能把烏克蘭兼併了,給美國製造更大的麻煩。以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普京肯定在參加奧運開幕式時就通報了對烏克蘭用兵的計劃,等奧運結束就動手。中國非但不會譴責俄羅斯,還會大力購買俄羅斯能源,徹底架空歐美的製裁。事實上,正是中國的支持,給了普京強硬反擊北約東擴的底氣。中國是烏克蘭博弈不顯山不露水不多話的重磅參與者。美國在印太騷擾中國,中國就在歐洲,美洲,和中東給美國製造麻煩。看樣子這個模式將繼續下去,直到美國放棄反華。布林肯要中國出面,表面上是為了調停以烏克蘭為焦點的美俄衝突,實際是要試探中國的態度,以決定如何應對普京。

普京肢解烏克蘭,不少各式人等提出要以拷貝的精神收回台灣。提法固然沒錯,但是共黨一貫的提法是: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打普京直鉤拳的最重要條件是有一個普京,但人們要適應中國的現狀,現實條件是無法滿足中國動武的需要,中國就應該尊重事實,不隨便動作。

外媒記者配合布林肯的電話,隨後在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質問,中國不是一貫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麼,為啥不譴責頓巴斯獨立,是不是改變了主張,準備承認台灣獨立(實質深層次是复辟日治成日本傀儡政治實體)?汪文斌把王毅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做為回答。雖然夠用,但是可以更明確地回答。台灣獨立(复辟日治)和頓巴斯獨立只有表面的相同,實質大不一樣。台灣獨立(复辟日治)是美國打擊中國的抓手和武器,烏克蘭是美國打擊俄羅斯的抓手和武器,而頓巴斯則是俄國反擊美國的武器。台獨是侵略的武器,“頓獨”是抗擊侵略的武器。侵略非正義,反侵略正義。這就是台獨和頓獨的不同。

烏克蘭統一,朝鮮統一,中國統一,南海等一係列區域問題,都是域外國家美國製造的。都應該由本區域各利益方解決。北朝鮮要統一朝鮮,發生內戰。美國操縱聯合國軍事干涉,要武力統一朝鮮,威脅到了本區域的中國和蘇聯,結果中國在蘇聯支持下出兵,韓戰爆發。現在南北都想和平統一,但由於美國介入,一直做不到。導致北朝鮮發展核武,造成更大的問題。二戰勝利後,中國發生內戰,美國介入,把台灣變成遏製中國大陸的前沿,使得台獨(复辟日治)勢力坐大。兩岸對立,中國不能統一。烏克蘭發生內戰,是因為美國堅持北約東擴,發動烏克蘭顏色革命,並且將它發展為北約準成員。俄國為自保,把烏克蘭卸成四塊。美國製造了烏克蘭的分裂。

美國製造革命,分裂,戰爭,是出於維持世界老大地位,出售軍火與能源,以及用美元收割全世界的需要。二戰結束後,美國國力強盛,黃金儲備占世界三分之二,這個做法常常能成功。但現在不行了。阿富汗和烏克蘭的失敗,證明隨著實力的弱化,美國已經失去在各地挑起戰亂,並且達成符合自己利益結局的能力。美國的最佳選擇,不是堅持做這些力不能及的事,而是審時度勢,放棄在亞洲和歐洲挑起動亂的政策,主動過渡成美洲區域大國,和平參與亞歐事務,共享和平與發展。

走近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何說丟這倆地方等於丟了半個烏克蘭?

大家都知道,在歐洲範圍來看,烏克蘭的面積不算小,其總面積約為六十餘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1.6個日本或者6個韓國,在歐洲也幾乎相當於兩個德國或者兩個半英國,是歐洲除了俄羅斯之外面積最大的國家。

而烏克蘭一共分為24個州,頓涅茨克州的總面積為2.65萬平方公里,而盧甘斯克州的總面積約為2.66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地方面積差不多大,加起來一共就是大約5,3萬平方公里,約占整個烏克蘭面積的百分之8.8,那為何說如果沒有這倆,幾乎等於失了小半個烏克蘭呢?

那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這兩個地方。

盧甘斯克



盧甘斯克位於烏克蘭東南部地區,該地區擁有俄烏之間最長的接壤線,一共有746公里之長,盧甘斯克也是整個烏克蘭最靠東的地區,幾乎三面都與俄羅斯相鄰,北部和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和沃羅涅日州接壤,東南部和俄羅斯羅斯托夫州接壤,唯有西部才和本國哈爾科夫州、頓涅茨克州接壤。因此,僅僅從地理位置上看,也不難理解為何該地區會對俄羅斯有這樣深厚的感情。



盧甘斯克:三面環俄

頓涅茨河流經整個盧甘斯克,頓涅茨河的左岸是斯塔羅比爾斯克平原(starobilsk),逐漸轉變為中部俄羅斯高地 (Central Russian upland )北部,整個地區地形較為多樣。而外表看上去崎嶇不平的地形地貌,裏面卻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礦藏,因此盧甘斯克也成為了烏克蘭重要的重工業區之一。

盧甘斯克市歷史悠久,至今已建市兩百餘年,1795年盧甘河畔就已經建立了該城。在十九世紀晚期,該地區由於大型工廠和機械製造廠的建立而逐漸興盛起來,在蘇聯時期已經有了五十餘萬人口。隨著鐵路和公路的興建,盧甘斯克隨後成為了重要的內燃機車製造區。此外還有鋼管、採煤機械、木材加工和食品工業等。並依託煤炭資源建立了2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火電站。

除了工業之外,盧甘斯克還盛產小麥、蔬菜、肉類等農副產品,並且在教育方面也配有許多機械和工業方面的大學。重要城市有利西昌斯克、卡季耶夫卡、紅盧奇、北頓漫茨克等。

該地區雖然烏克蘭人占大概百分之六十,而俄羅斯人僅占百分之40不到,並且除了東部的Stanytsia-Luhanska和 Krasnodon兩個地區之外,其他所有地區都是烏克蘭人占大多數,但是據統計,在該地區的將近兩百五十多萬人中,足足有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日常習慣講俄語,僅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說烏克蘭語。

頓涅茨克

頓涅茨克這個地方很有意思,距離莫斯科和基輔都差不多是一千公里左右,頓涅茨克的人口相對於盧甘斯克,幾乎是其的兩倍,有大約470多萬人,而該地區也是烏克蘭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頓涅茨克1917年建市,至今也有百年歷史,位於烏克蘭東南部,南臨亞速海,十九世紀下半葉起隨鐵路修築、煤炭開發和鋼鐵工業的建立而慢慢興起。頓涅茨克的工業十分發達,依託其所有的儲量超千億噸的蘇聯地區最大的煤田——頓巴斯煤田(儲量為2400億噸、已探明儲量超過1000億噸,),其慢慢發展出了烏克蘭重要的頓涅茨-第聶伯河沿岸涇濟區、西南經濟區和南方經濟區三個經濟區,主要產業是煤炭、冶金、機械、化工四大類,此外由於此地整體配套設施很好,擁有自己的大型港口和機場等,因而運輸業、農牧業甚至旅遊業也都十分興旺。

該地區煤炭和鋼鐵的產量都在烏克蘭位居首位,其他各大城市如馬凱耶夫卡、馬里烏波爾、哥爾洛夫卡、克拉馬托爾斯克等,都星星點點地分佈著類似亞速鋼廠,伊裏查鋼廠,焦炭廠,化工廠,鹽礦等許多工廠。由於工業和城市的發達,因此在該地區的470多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絕大多數,為420萬人,占90%,農村人口只有46萬人。

頓涅茨克的教育也十分先進,頓涅茨克經貿大學、工業大學等建校都在70年以上,擁有6所在烏克蘭跟基輔大學一樣地位的大學。由咱們的人開辦的卡馬托爾斯克經濟學院也很有名。

那麼,在瞭解了這兩個地方之後,我們現在就來回答一下標題所提出的疑問,這兩地為何堪稱握著烏克蘭的半壁呢?

首先的原因的經濟上的,從面積上看,兩地加起來的總面積有五萬多平方公里,幾乎占整個烏克蘭的十分之一,而人口占比則更大,兩個地方加起來有幾乎七百多萬人,而烏克蘭總人口才四千萬,這一下就占了烏克蘭總人口的百分之17.5。

這些還不算什麼,頓涅茨克瀕臨亞速海,在2014年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之後,烏克蘭本身的海岸線和港口已經大受損失,因此頓涅茨克的港口如今來說對烏克蘭十分重要,而且這兩個地方本身也占了烏克蘭出口的百分之三十。此外,為了發展工業和連接礦區,該地區整體的鐵路離場也占了烏克蘭鐵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整體來看,以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領銜的頓巴斯地區的工業幾乎占了烏克蘭的一半以上,另外剩下的很多也是在同樣對俄羅斯十分友好的哈爾科夫,一旦有事,烏克蘭將幾乎成為一個純農業國,由此可見這兩地對烏克蘭來說有多麼重要。

不僅如此,從地理上看,整個烏克蘭東部,也就是第聶伯河東岸都是廣袤無垠的大平原,僅有在其東南部的頓巴斯地區有一些山地,如果這裏有啥事兒,那麼整個烏克蘭東部將無險可守,一馬平川,基輔的大門將隨時向俄羅斯敞開。


而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二戰時期,赫赫有名的納粹德國軍隊元帥曼施坦因負責防守頓巴斯地區,其山地和頓巴斯盆地的相對崎嶇的地形和頓巴斯河為其提供了便利,而在蘇軍的強大進攻之下,曼施坦因不敵,而頓巴斯到基輔都是平地,因此曼帥就只能一路西退到基輔,依託第聶伯河進行防守,可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就是烏克蘭的西大門,是基輔的重要緩衝!

如今的頓巴斯地區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而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之後的路怎麼走,世人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