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

朋友或是用來乜乜的老友

上星期,中文網絡瘋傳美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仙遊,後證明是假新聞,老安於是準備以下文字,究竟他是否中國的朋友或是用來乜乜的老友。

基辛格真是中國人民老朋友?1972年,他和尼克森準備這樣搞我們!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因此,在西方人看來,有共同利益的稱之為朋友,利益相悖的就是敵人,無論是國與國,或者是人與人之間,都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與我們的多個朋友多條路,為朋友兩肋插刀,價值觀念是完全相反的。

很顯然,每個人所表達的觀點,都是基於自己的價值立場與認知水準基礎上的。丘吉爾的這一觀點,無疑也是限於西方人的思維認知空間之內的。

而見利忘義、忘恩負義這種人性的弱點,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是無法根除的。就比如,在我們這種以忠義為傳統核心價值的中華民族,也會出現很多為了私利而不擇手段的人。

炎黃子孫的胸襟從來都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人不犯我,我待之如友,人若犯我,我視之以敵,懟之如仇。

中西民族根本的區別在於,這個民族的價值取向與主流導向如何。在西方的思想觀念裏,“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弱若強食,霸者為王”是他們的信條,而在我們這裏,則是人們為自己的劣行開脫的藉口。

所以,今天有許多食餃子文人、食米之文人,鼓吹西方的價值觀,實則是這種觀念迎合了那部分舍義取利之人的胃口。

很多60歲以上的人還記憶猶新,1972年各種報刊文摘對美國安全顧問基辛格做了大量宣傳,說他推動中美建交,然而沒有人理解和知道,基辛格所做的是“美國強大”,為了壓制當時的蘇聯的內容的一部分,好讓美繼續偉大獨霸,基辛格所作所為,只是為了維持和維護美的世界霸主地位,誰動搖、挑戰了美的霸主地位,誰就是美的敵人,毋庸置疑。

中華人對“朋友”的含義的界定,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榮辱與共,肝膽相照,有難同當,有福共用。區別一下西方人說的“朋友”,他們跟你交往時由開始至破臉時都是暗流湧動,笑裏藏刀,用人靠前,卸磨殺驢。

基辛格博士今年已99歲,就差一歲就是一個世紀了。他被西方世界稱為中國通, 號稱對中國十分瞭解,被不少食米之文人認為及以為他對中美外交做出過有益的貢獻,其實只有阿美利堅合眾國尼克森大統領訪華是他一生的一大亮點。

尼克森下臺後,他依然為美國操心,不停地給政府出主意。尤其是“聯俄反華”頗具特色。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一直頭頂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樣的光環。如果按西方人的理解,他積極促進中美兩國關係的“破冰”,為兩國關係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然是出於美國的利益出發,而這種一切從利益出發的思想,無疑在西方人看來,他就是選擇了和中國做朋友。

不久前,一艘中國高空民用無人飛艇飄到美國上空,美國總統拜登卻將其定義為“間諜氣球”,下令美軍將其擊落。“中國人民老朋友”的基辛格,也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了,開始追隨美國強硬派的“狂吠”路線。

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級別的地緣戰略家放言,中國危及世界秩序,美國應該在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應對中國的挑戰。

基辛格博士先是對美國政治現狀提出了嚴厲批評,基辛格表示,從現狀來看,美國引以為豪的政治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題,它沒有能夠讓美國民眾團結起來。如果美國不能優先妥善解決內部矛盾,就將會陷入自我孤立的狀態。

在批評完美國的政治制度後,基辛格突然將矛頭指向中國,並指名道姓地對中國提出批評。

基辛格表示,如果美國上下無法團結,那麼將難以應對眼下的種種危機,特別是“中國對於世界秩序的挑戰”。對於所謂“中國對世界秩序的挑戰”,基辛格解釋稱,美國需要在制度和思想上做出改變,變得更加強大。此外,為了保護世界秩序,“在必要情況下,美國可以對中國使用武力”。

白求恩、斯諾夫婦,這些西方友人絕對可以稱得上我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是純粹地與中國人民交朋友,為中國人做好事。

2018年,這位時年95歲,仍然被中國人稱為“老朋友”的基辛格,在中美貿易加劇的時刻再一次來到中國,他那句“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可能會被很多人理解為,這位“老朋友”是對以往中美友好關係的懷念與不舍,對如今中美關係緊張而憂心忡忡。

而這種關係緊張與對抗,其實正是他50年前,與尼克森共同定下的對華戰略。這才是基辛格對中國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有理智、有思考、有思維的會對於這樣的基辛格,是否還會稱他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嗎?

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在中國的代言人蔣介石退守臺灣,中美開始處於敵對狀態,1950年,兩國軍隊還在朝鮮半島進行了一場較量。

1969年,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他面臨的形勢是,儘快從越南戰爭中脫身,擺脫美蘇爭霸中美國的劣勢地位,從而實現總統連任。而要扭轉這一局面,就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國際環境。因此,產生了與中國人改善關係的想法,並開始尋求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

而中蘇關係日趨惡化,並爆發了珍寶島戰爭,當時的阿美利堅合眾國大統領尼克森及其幕僚、智囊認為中美關係“解凍”的時機已經成熟,先是通過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時打探中國的口風。

1971年9月,派美國安全顧問前美軍軍官基辛格秘密來到中國,會談相關中美恢復正常關係的準備活動。

尼克森和基辛格在開啟中美關係解凍進程前,基辛格首先為美國提供了一幅“先聯華制俄,再聯俄反華”的戰略路線圖。

他倆是如何密謀對華戰略的呢?可以細讀於美國政府出版的《美國對外關係檔集》(1969—1976年系列)的會談紀錄內容。

1972年2月14日,在西方的情人節,尼克森在白宮總統辦公室,與自己的國務卿基辛格進行著一場關於中國的密談。

基辛格作出的第一個判斷是:從長期看,美國的主要對手是中國,中國是遠比蘇聯更可怕的一個對手。二三十年的後的中國,必然會控制東南亞。

基於這個判斷的理由是,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大國,中國人對於自己內心是非常的自信,而俄國,卻恰恰缺少這種內在的安全感。

基辛格對當時局勢的第二點判斷是:中國沒有全球戰略,沒有工業,沒有科技,沒有戰力的軍隊,當時中國完全不具備任何全球先進工商業大國的力量,而此時老美;;的考量最為關鍵的,就是不能讓蘇聯吃掉中國,如果中蘇併合地站在一起,那後果是不堪想像的。

因此基辛格認為,遏制中國是後話,當下應該先解決的,是聯合中國滅掉蘇聯,然後……。

就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個大國而言,任何兩個聯合,則足以對付第三方。美國和合俄羅斯,中國必然吃緊。縱使美國不聯合俄羅斯,穩住俄羅斯,美國的壓力就減輕了,可以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當年俄羅斯軍事力量龐大,意識形態難以改變,而中蘇交惡,是時機,大時機,基於此,美國只要牢牢掌控日本,防止日本被蘇聯或中國控制,不過這一點美國不是很擔心,因為他們深知日本不願意轉向共產黨制度。

就這樣,基辛格制定了“先利用中國抗俄,二十年後再利用俄國對抗更大威脅的中國”。基辛格還作出了第三個判斷: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年事已高,五年之後將相繼逝去,到時候中國可能會掀起動盪,所以目前趁中蘇不和,美國的政策是時候要進行“權變”。有這樣長遠規劃的猶太人基辛格,表面上擺出一副謙恭溫雅的姿態,周旋於北京,心安理得享受著“中國人民老朋友”的衷心讚譽與盛情款待。

這是中美關係在1971年開啟的所謂解凍之旅,但卻為何一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的原因,基辛格使用了一個“拖”字訣,他根本無心無意去理會中國,只不過是拖著中國,不讓中國跟蘇俄再重拾舊歡而已。

1971年算起至1976年,如基辛格所願,剛好5年,1976這一年周恩來、毛澤東相繼去世。按照基辛格的設想,這時正值尼克森的第二任期之內,美國可根據中國在毛澤東去世後的局勢變動,作出自己相應的對策調整,例如顏色革命,春夏秋冬革命等等。

幸好,老美機關算盡,雖然他算准了中國領導人會相繼離開,但卻沒有算到基辛格及尼克森的陰毒時機,尼克森因兩黨幕後利益團體之鬦,之爭,尼克森陰溝翻船,因“水門事件”醜聞而下臺。因此,基辛格的算計的倒中及推翻老共,與及中美關係的進程也因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福特政府上臺,儘管班底仍是以基辛格為首的原班人馬,但在中美建交問題上,呆子福特智商及志向跟尼克森完全不是一個班,福特掌政的美國政府表現得搖擺不定,基辛格含恨“收檔”。

認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的醜惡嘴臉, 此後的歷屆美國總統,在中美關係的處理上,對華關係總是表現出進一退三態勢,不過,無論如何都與基辛格在70年代定下的“總基調”~ 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基調,只不過異曲同工而已。

回看美中貿易戰開打,中美關係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美國對華戰略進入大辯論,大反思和大調整階段。

2018年10月7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東亞部負責人柯林斯指責,中國正在對美國展開‘’靜悄悄的冷戰!

前國務卿基辛格更是語出驚人,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他認為現在的世界非常糟糕,沒有領導人願意探討,創建和維護當今的世界秩序。在他看來,西方國家不再依賴美國,分裂的大西洋就會把歐洲變成歐亞大陸的附屬品,歐洲國家將任由中國擺佈。

“中國好朋友”基辛格坦白了,說出了心裏話,真心話,老奸巨猾的基辛格信口開河、危言聳聽,他警告歐洲,想想不讓美國當領導的後果。基辛格無非是要在今天的中國還沒有擺弄歐洲的實力,就首先向歐洲各國煽惑危機,意在加強美國對歐洲的控制。現實上,事實上,和平共處是中國外交的基石,中國人從來沒有干涉他國或其他組織內務的習慣。還有中國與歐洲的價值觀根本不同,不可能走到一起,最多只是相互利用。其實基辛格真正的擔心是歐洲獨立,完全擺脫了美國的控制,成為遠比中國強大的世界新一極勢力,加上美、中、俄,四極分立的大格局形成,到時候美國怎麼繼續稱霸世界?!

基辛格多年來利用他的“聲譽”不斷在西歐各國,北美南美各國,非洲各國無中生有,拿中國威脅等方式要脅歐洲,實際想要說的是美國千萬不可放棄對歐洲及其他洲的控制。

美國從建國的那一天起就充滿了血腥和殘酷,白人不是原住民,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掠奪而來。其行為方式充滿了攻擊性,因此他們的行為邏輯既是弱肉強食,狼吃羊不需要理由,那是本性。中國要做的不是羊而是老虎,只能靠強大來證明自己。

我們想一想,中國從未威脅過歐洲的安全,也從未有入侵歐洲的打算,而歐洲之所以要掏巨額軍費對抗中俄,完全是為美國的霸權利益服務。一旦歐洲想明白了,必將擺脫美國。

基辛格是西方社會,政壇,外交上的合縱連橫的老手,當年他提出了聯中制蘇的策略思想,才有1972年尼克森訪華,目的是改變美國對蘇聯的制衡力量,中美關係正常化,並在此期間觀察中國的態度,其實這一切毛太祖早都心知肚明,為了抗蘇俄,不得不在某些層面給予美國積極配合,得到美國的確認,1979年才建立真正全面的外交關係。

中美關係的基礎本來就不牢,是建立在遏制蘇聯的基礎上,冷戰時靠蘇聯的平衡,冷戰後靠經貿,911後靠反恐,現在老美周圍突然驚覺,靠什麼支撐合作關係,從力量對比看,中美從一超多強變為老大,老二,現在中國毫無疑問超越俄羅斯成為美國必須全力以赴對抗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

“中國朋友”猶太人基辛格認為中國是當年蘇聯的角色,並“不斷”唆擺献策建議特朗普聯俄制中,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利力排眾議冒著極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也要和中國展開短兵相接、赤身搏殺的貿易戰的原因。何以故,一切都是因為“中國朋友猶太人基辛格”大肆渲染中國變了,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所以美國要對周圍的國際關係進行,重新的排列與組合形成反華大合唱,並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天有道,中華有幸,特朗普及拜登智商極為低下殘賤,對基辛格的說話聽一些而不聽重要陰騭的。

基辛格的橋是很舊的了,但是依然有效,只是美國今天政客不全聽老頭的話,侵侵及敗凳弱智妄為,魯莽,志大才疏,要一張嘴吞兩大國,顯然是不實際的。

就這樣,美國一把一把地把俄羅斯推向中國,再把中國推向俄羅斯。於是俄羅斯和中國聯合起來對付美國。目前美國的困境得自於此。

這就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結果,而這麼多年,基辛格是中國朋友嗎? 信者得鳩!!!

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

中國打破光刻機光源困難困阻的障礙越來越近!

2023-02-14


中國打破光刻機光源困難困阻的障礙越來越近!哈工大公佈研發新成果。

老美一次次對中企制裁,暴露了中國在半導體領域製造環節上被鄧江朱人為崇洋媚美所做成的短板,自”侵侵”發起堵塞中國晶體供應後, 大大全力叫全國攻關,以中科院、華為、上海微電子等為代表的組織率先向半導體發起總攻,中央撥亂反正, 消除鄧江朱餘禍,大力扶持本國晶片企業及科研組織。

中興、華為事件,當社會各界紛紛呼籲實現晶片製造的自主可控。所以,這兩年每隔一段時間我國晶片行業就會傳來“捷報”。

中科鑫通宣佈,將在2023年打造國內首條“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晶片生產線,目前已在籌備,2023年完工基本沒有壓力。本源量子實驗室已經打造出了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悟空量子晶片並已交付,目前正在與電腦進行適配。

老美前統領”侵侵”在2018年通過野蠻手段阻止ASML交付中芯國際全款向訂購的EUV光刻機。中國只能憑藉DUV光刻機搞28nm、14nm工藝晶片的量產,維持住IC產業的命脈。不過,正是如此,老美又開始打壓中企的14nm,還有準備新規落地,很可能會波及28nm。

在這關鍵時刻,媒體報導,中國哈工大成功研製出了高速超精密鐳射干涉儀,目前可用於350nm到28nm工藝的光刻機樣機集成研製和性能測試。這意味著有機會打破光刻機光源壁壘。

光刻機的三大核心系統,光源、雙工件臺、物鏡, 其中雙工件臺、物鏡方面中國已經能夠實現中高端的自主可控,餘下的光源,實實際際是晶片生產最大的痛。亦是如航空的壓噴扇葉工生產工藝一樣, 確實是一個難解的結。

雖然去年上海微電子28nm精度DUV光刻機通過了技術認證但到今天還沒有實現交貨,上海微電負責人透露,上海微電子正在與國內企業解決光源“國產化”的問題。顯然光源還是國產DUV光刻機的最後一塊攔路石。

哈工大剛宣布成功研製出了高速超精密鐳射干涉儀,意味著中國打破了光刻機光源障礙的日子不遠了,中國國產DUV光刻機會成功出現了!

事實上DUV光刻機經過多次曝光後是可以實現7nm工藝晶片的生產。2022年末,美晶片巨頭美光借助於DUV光刻機,通過專屬多重曝光技術與新材料,實現了1-beta工藝的研發,通過這種工藝打造出來的晶片,存儲密度提升了35%,單顆粒容量就能達到16GB,並且還有15%的能效提升。據悉,代工巨頭中芯還有SAQP技術,也叫四重曝光技術,這為我國7nm甚至5nm工藝節點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儲備。

哈工大除了高速超精密鐳射干涉儀,還突破了EUV鐳射光源技術,通過將電能轉化為等離子體能的路線,這也是目前ASML所使用的DPP-EUV光源。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搞定,中國國產EUV光刻機落地的日子又近了一步,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荷蘭的ASML多次發出警告:中國會造出頂級的設備,這只是時間問題。而且荷蘭工程師也補充道,物理定律就在那裏,而且中國科研投入是荷蘭的17倍,不管是科研還是引進人才,中國可以在晶片製造、設計、封裝等方面都可以實現重大突破!

當然了,關於國產EUV光刻機,我們也應該給予這些科研人員一些時間和耐心,因為並非核心零部件突破就能造出光刻機!與傳統機械設備不同,光刻機是高精密設備,一臺EVU光刻機重達數十噸,零部件10多萬個,曾經被嘲諷“給我們圖紙也造不出來”,雖然聽起來刺耳,卻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EUV光刻機組裝起來很難!

現實及事實,中國國企民企們在雙工件臺,物鏡、掩膜板、光刻膠等半導體核心系統和材料等方面已經突破,只是光源這方面還是未能解决,國內國企民企在大大團結及鼓勵支持下,在晶片製造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來越自信,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之下,國產晶片的生產及設備的落實是可期的!

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

昨日是正月二十日, 年廿, 其實過了年十九, 年實際已過了!

昨日是正月二十日, 年廿, 其實過了年十九, 年實際已過了! 好好過日子, 又等待過明年的春節, 但願人長久…世界大吉, 全球無烽煙!!!(不過很悲觀, 一天花旗國不衰敗, 天下都無好日子!)

中國農曆正月二十, “天穿節”,“填倉節”,“迎財童”



正月十九“年封口”,過了十九新年就真的結束了。

但是老人話說:“不出正月還是年”,正月的民俗節日多,只要不出正月,大大小小的節百姓還是要過的,老傳統不能隨便丟棄,到了正月二十,春節已過,人們也逐漸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軌跡裏,開啟了新年裏的新生活。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年輕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遺忘了很多民俗,但在農村,仍有不少老人講究老傳統,遵循各種民俗。比如在農曆裏,正月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天天都是節。

農曆正月二十這一天,是“招財童子”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稱為“接財神日”。招財童子是吉祥的象徵,有招財、開運、祈福納祥的寓意,財神童子要來,你招呼不招呼。

正月二十“迎財童”

生活中大家都渴望生活美好,平安喜樂,富貴安康。財富是人們生活的基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俗語說的好,”金錢不是萬能,可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行”,金錢、財富事實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與地位。所以,中國從古至今的傳統文化裏流傳下來許多民俗節日,這些節日都和“財”有關。

“正月二十接財童,迎財到家一路發”,財童就是常說的“招財童子”,被民間認為是五路財神之外的小財神,傳說農曆的正月二十正是招財童子的誕辰。家中做生意的或是相對比較對生活有追求的人家,在正月初五接完財神後,到了正月二十這天也要將財神身邊的招財童子迎至家中,為他慶祝誕辰祈福接好運,希望這一年能給家中帶來好的財運,財源廣進、腰纏萬貫。

“招財童子至,利市仙官來,窮神遠離去,富貴花常開”,這是人們在祭祀財神的時候,常說的祈福求財話語,借此來祈求在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財運,一年到晚都財源廣進,添福添財。

正月二十,也叫“補天節”、“天穿日”、“女王節”、“媧婆日”

顧名思義,是用來紀念女媧娘娘補天地、拯救人類的日子。舊時有民諺:“ 正月二十天穿,正月廿一地穿。”相傳正月二十這天,是中華民族女始祖神女媧的補天日,又稱 “補天穿”。

這一傳說及衍生的習俗在關中地區及客家人群落中尤為盛行。在這一天,由家中長輩主婦主持,這在傳統節日中,也是唯一一個由家庭主婦擔綱祭祀的民俗節日。用面做成又大又圓的烙餅或蒸餅,把 “補天餅” 紅繩系住拋到房頂,象徵女媧娘娘用五彩石漿擀成石餅來“補天補漏”,感恩女媧娘娘賜予的恩德。同時再將餅投到院子及井裏,意為補地。然後全家人一起吃補天餅。意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富足。

在舊俗中有“補天”也有“補地”,正月二十補天,二十一補地。天穿之日煎餅往屋頂拋,地穿之日,煎餅往地下扔,主要是效女媧娘娘的補天補地偉業,也是紀念祂對中華民族的犧牲及貢獻,亦是祈求生活美好的美願。

其實,正月二十臨近二十四節氣中雨水節氣,“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天空下雨,就像是天空漏了一樣,於是古哲人賢人智者借此神話,警告及勸告百姓在此時此日,儘早修補屋頂,未雨綢繆以防房屋一遇大雨便漏雨,“補天漏”之尤來也。

有些地方農家,姥姥會把“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掛在嘴邊,煎上一大盆又圓又薄的雞蛋餅,讓大家分著吃。吃之前還有一個儀式,先祈福,然後把煎餅往屋頂一扔,再把煎餅往牆角一丟,謂之“補天補地”,風調雨順。

到了如今,這些風俗基本消失了,可能在農村,還有老人家也會叮囑“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那麼,正月二十要怎麼補,大家看一看下文。

“補”新思想

古時候,受社會發展水準的影響,一直奉行“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理所當然地認為“男人以事業為重,女人以家庭為重”。然而,這種思想到了現在,顯然是落後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婦女的地位正逐漸升高,女人們可以不用像“女媧娘娘”一樣犧牲自我來成全家人,也可以同時擁有家庭和事業。

所以“正月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除了神話傳說習俗的“補天地”,還要補一補新思想。如今男女平等,一家人都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共同操持家務,這樣才能讓家變得越來越好,家和萬事興,家庭興旺,自然也不會受苦了。

“補”計畫

正月二十補一補,不僅要補思想,還要補計畫。正月二十是女媧娘娘補天的日子,而女媧娘娘之所以要補天,無非就是意外突然而至,使人手足無措,最後她選擇了犧牲自己來成全大家。由此可見,只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應對各種變數,才能把家裏的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風調雨順。所以,新年之初,計畫一定要把日常生活,理財,家居設施,學習計劃都要補一補,這樣新的一年才能不受苦。

“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正月二十既紀念了女媧娘娘的天賜之福,別忘了要補充了家庭的“和氣”、“福氣”、“溫暖”,家旺人旺事業旺,新的一年自然會風調雨順,萬事大吉。

“天穿節”,就是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日期一般是每年正月二十。不過,也有地區以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三、二十五日為“天穿節”,大部分地區以正月二十居多。

正月二十“天穿節”是為了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也是古人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

正月二十這一天又是填倉節,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象徵五穀豐登。填倉節分小填倉是正月二十,大填倉是正月二十五,也有不怎麼區分的地方,都是在正月二十這一天慶祝了。

農民有“正月二十雨不停,十個牛欄九個空”的俗諺。雨水節氣在農曆中不固定。而農曆正月二十,一般都是在雨水節氣附近,容易下雨。這個時期下雨也是雨水節氣應有的節氣特點,老祖宗經驗,如果該年正月二十下雨,田地裏農活會較艱幸較多,耕牛都要去勞作了,牛欄自然是空的。

2023癸卯兔年,閏二月,全年384天,比全年平均年份多出20天,一年中會有兩個立春節氣(農曆癸卯年正月十四,農曆癸卯年臘月二十五各有一個立春),是“雙春年”。

今年,冬季就會比較漫長。在民間有“一年打兩春,黃土變成金”,“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都是說,風調雨順,田地裏農活多。

正月二十“天穿節”,臨近雨水節氣,“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幾個古人總結的農諺說法,看看準確不準確:

1、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
2、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
3、正月二十陰,陰陰沉沉到清明;
4、正月二十天若陰,春來柴米貴如金;
5、正月二十晴,高山掛油瓶;
6、雨水非降雨,還是降雪期;
7、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
8、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9、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10、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

農諺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正月二十定豐年”
“正月二十定年成”
“正月二十定年成”
“正月二十日頭笑,預報豐年樂開懷”

老農們根據農曆正月二十這天的天氣來預測今年到底是不是豐收的好年景,農民們都希望有好收成,而好收成就需要好天氣來加持。

在正月二十這天的天氣是能夠預測今年的農作物生長到底好不好的,人們當然非常期望看到今年是大豐收。不過,天氣變化多端,有晴天、下雨天、大風降雪、打霜等等,每一種天氣又會有不同的說法預兆。

“正月二十日頭笑”

農諺說的是在正月二十“天穿節”,這天出現了晴好太陽天,太陽也出來了,就像大笑臉掛在空中,“日頭笑”,表示氣溫快速回暖,春季暖和快,光芒而溫暖,早春耕早春播,預兆年景大豐收,農民高興。

“預報豐年樂開懷”在這樣的天氣預兆下,春季暖和快,農民春耕春播早,農作物在雨熱同期中茁壯生長,等到了秋收時節肯定是一個大豐收的年景。農民們看到大豐收,當然“樂開懷”。

“正月二十陰,柴米貴過金”

古時農民俗諺是總結出來的農耕經驗,非常有代表性的,說明了春季出現了罕見的倒春寒天氣,是“陰”的天氣,春雨綿綿,冷空氣持續,這樣的話,農民們春耕也要耽擱了。當然就是有能夠搶種下去的農作物也會因為後期天氣寒冷而發生凍害影響收成不僅影響糧食收成,影響糧食價格,問題在會發生柴米都非常貴的年景。

“正月二十陰”

“陰”指的是天氣,是出現的陰雨雪的天氣。

這樣的天氣說明冷空氣還比較強,帶來了降雨或降雪,還會出現刮大風降溫的,這是春季倒春寒天氣的預兆。就是天氣還會非常寒冷,冬季寒冷的衣服還要繼續穿在身上,不能這麼快就脫掉厚棉衣。

“柴米貴過金”

“柴米”指的是柴火和糧食。古代的時候,人們燒柴火灶做飯,柴火就是要農民們去採收的。並且還要大量的柴火。糧食也會出現歉收,只有糧食等歉收了,供不應求了,價格才會上漲的。這裏用“貴過金”來說明倒春寒天氣對糧食產量等影響,說明這樣的天氣不好。

2023年2月10日星期五

長長久久得富貴,吉吉祥祥要開心, 正月十九

農曆正月十九,燕九節



民間有句古老話“正月十九,年封口”,意思就是到了十九,年就結束了。

對於中華傳統民俗來說,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時間最長的節日,從大年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多采多姿。“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八花燈落,正月十九年封口。”, 新的一年輪回開始走上正軌,“元霄風物又闌殘,閉閣何曾出一看”,古人把正月十九這一天稱為“年封口”,預示著大年就正式過完了,年算是真正意義上結束,生活一切也該回歸正常,開始步入正軌。

正月十九,“逢九求福”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九”與“久”同音,是最大的一個數字,有長長久久的美好寓意,但老話說“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民俗認為“逢九”又容易遭受變故,出現不好的事情,所以有“逢九求福”的說法。

到了正月十九,即便是民俗活動眾多的古代,春節也算是徹底過去了,所以這天又被稱為“年封口”。按照民俗,這天人們會接福祉、求福報,祈求新的一年開始順順利利,故而這天也被稱為“平安日”。

由於十九在古代又有長長久久的寓意,因此正月十九就是寓意吉祥,的與建議,古人們視為一個好日子,

正月十九燕九節

中國幅員遼闊,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域不同,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地方,正月十九方式習俗也有差異。

京津冀地區,正月十九就被稱為“燕九節“,此習俗曾很流行,又稱會神仙。燕九節源於紀念全真道龍門派祖師丘處機誕辰,

“正月十九,民間稱為燕九節又叫做煙九、宴九、宴邱、會神仙等,這個節日來自於道教中全真教,因為這一天是主流全真道掌門人丘處機的誕辰。相傳丘處機會在正月十八化身為官吏、遊人、乞丐、婦女等等重返故居。如果誰有幸能遇到,那麼就能祛病延年,福運連綿。所以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白雲觀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都希望可以遇見神仙,祈求好運。

丘處機何許人也

據說和一個古代名人有關,他就是射雕英雄傳裏面,郭靖的第一個師父,全真七子之一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又名邱處機,和射雕英雄傳裏面不同的是,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是一位修行有為,大德圓滿的道長,道教龍門派的創始人。

丘處機號長春子,相傳正月十九這天,長春真人會裝扮成不同身份的人物,下凡超度眾生,所以這天善男信女要到白雲觀為他祝壽,有緣者能相會,故曰會神仙。

丘處機生活於宋元,處於金朝,南宋,蒙古酣戰之時,由於他道行高聲深,而且經常救苦濟難,因此在民間名聲很廣,成吉思汗聽說他的事蹟後,就派使者召見他。丘處機從萊州出發,途經千山萬水,在西域的雪山下和成吉思汗會面,勸成吉思汗止殺而名垂千古,回到燕京後,他掌管天下道教,廣發度牒,建立道教的宮觀,使得道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北京的白雲觀,就是他主持修建的。西元1227年,丘處機羽化成仙,其蟬蛻留在了白雲觀處順堂(今北京白雲觀丘祖殿)。

民間相傳正月十九這天,是丘處機的誕辰日,每年到了這天,丘處機都會化作凡人的模樣,或男,或女,或富,或丐,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在白雲觀。幫助當天到白雲觀的百姓,許多百姓聽說後,只要當天能遇上丘處機,就會得到他的眷顧,不但祛病延年,還能幸福安康。

據《帝京景物志》所記:“相傳是日,真人必來,或化冠紳,或化遊士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結圓松下,冀幸一遇之。”

到了明清時期,到了正月十九的淩晨,皇帝也會夜眾臣到白雲觀,擺下宴席,隆重祭拜丘處機,希望得到他的護佑。因此有人認為燕九節的來源,就是宴丘節的諧音。

隨著明清兩朝的時間發展,燕九節也越來越熱鬧,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廟會。當天不但遊人如織,還有各種的大戲,雜技,小吃,人們遊玩的開心不已。舊時,燕九節從正月初一趁著年味就已開始預熱,到正月十九達到鼎盛。白雲觀外遊人如織,車水馬龍,“ 傾城士女曳竹枝 ”俱往,更有各種雜耍、戲劇演出,以及琳琅滿目的小吃,逐漸形成盛大的廟會。

明代文學家吳寬《燕九節》曰:
京師勝日稱燕九,少年盡向城西走。
白雲觀前作大會,射箭擊球人馬蹂。
古祠北與學宮依,簫鼓不來牲醴稀。

正月十九習俗

“年豐日”

古人認為,正月十九已經是新年的尾巴了,年要“封關”了,由於古人多以農耕為主,封和豐是同音的,古人最希望的就是五穀豐登,本年能有好豐收,因此百姓把這天叫做“年豐日”。

還有一些地方,正月十九這天迎婆婆的日子,這裏的迎婆婆就是聖母娘娘,還有一些地方,會在這天祭祀門神和土地,因為古代傳說正月十九是門神和土地的誕辰。

正月十九寓意吉祥,長長久久,古代人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豐收健康,古人定下了一些的規矩,趨吉避凶,求新的一年將家福祿雙全!

一要守

“守”有兩層的含義,一個就是要勸誡人要守住平常心,古哲人、賢人認為人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守住平常心,因為只有守住了平常心,人對待萬事萬物就不會出現偏見觀念,沒有了偏見的觀念,每個人的人生,並不一定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怎麼才可安然度過逆境。古哲人經過數千年的沉澱和摸索,証明最實用的方法,就是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面對逆境淡定從容,將一切的浮躁和虛華看淡,消除掉自身的偏狹和狂傲之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然就會跨越逆境過去。

另外一個“守”,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善心,古人常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些都是古人強調的德,春秋時期的老子道德經,就不斷的強調德對人的重要性,明代大儒方孝孺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裏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為人不守善守德,任你燒多少高香,不斷的磕多少頭,依然不能納吉接福。

人要得到幸福豐收,特別是人的晚年要富泰安康,首先必須懂得守住平常心和行善積德。

二要護

古人認為健康對人才是最重要的,失去了身體健康,即便是你有再高的智慧,再好的才華,你也無法展現出來,.“護”就是希望人能護住自己的身體健康,古人認為擁有了健康,即便是年紀再大,依然會有大器晚成的一天。歷史上姜太公子牙,重耳,黃忠,蘇洵,齊白石,司馬懿,他們在年輕和中年的時候,沒有發跡,但是都懂得重視和保護自己的身體,到了中晚年,因為擁有健康的體魄,腦靈神壯,依然能夠有所作為,名垂千古。老將黃忠大齡還衝鋒陷陣,定軍山一戰定乾坤!

他們的年壽都很高。

“燕九節”的丘處機,非常懂得養生和重視身體健康,當年成吉思汗三次召見丘處機,他在年紀不小的時候,歷經兩年從萊州一路顛簸到大雪山下,走了兩年多,其中經歷了各種的艱難自然環境,謹見大帝,依然身體健朗,被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

正月十九這天的“燕九節”,是前賢人以這節要百姓學習長春真人丘處機一樣,活的健康,長長久久,不畏春捂秋凍,寒冬雪困。

三不爭

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不爭,就是人要懂得處下不爭。

古人認為自然萬物中,水是最接近於道的,因為水擁有很多特質,和道非常的接近,而水最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它善於處下,處下才會積累,才會出現屯的情況,

只有量變到質變,人才會脫胎換骨骨,逐漸的成熟,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他就會開花結果,綻放自己的光彩,但人要遇上機遇,就是懂的處下不爭的道理。

道德經訓戒,不爭才是最為智慧的,這裏的不爭,並不是消極的意思,絕不是什麼都不幹,澈底躺平,心態放棄一切的不爭。

而是要求人懷著一個平常心,積極去做事,但卻並不去挖空心思的爭名奪利,當事情完成了,自然的的放下,

道德經認為,不爭才是人世間最大的智慧,歷史上許多掌握了不爭的人,都能得到善終,例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就是懂得不爭的道理,最終他的命運和蕭何,韓信比起來,堪稱完美。

而歷史上很多懂得不爭的人,也會在功成後,選擇急流勇退,道德經記載過:善於處下,以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而燕九節中,丘處機正是道家的一位高人,他完美的詮釋了不爭的道理,最終以自己的德行,讓全真教和龍門派發揚光大。

為人處世上,古賢者智者也強調不爭,因為爭是沒有任何必要的,這樣不但會影響人的心情,還會讓人發怒,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中醫認為,七情對人的影響很大,人很多的疾病,都是七情產生的,而七情沒一個過了平衡性,出現了偏差,無論是大喜還是大悲,大怒還是恐懼,都是會影響人的身體,

而大部分惡劣不善的情緒都是因為和人爭執的念頭產生的,都是由於我的存在,所以古人認為,無我,忘我,不爭,都是一個極好的養生方法,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心態才會平和,看任何事物,都會順心順眼,每天都心情愉快,自己就身體健康了。古人認為,人只要智慧的掌握了《道德經》中的“不爭”之德,福氣自然就會到來!自然就能獲得豐收。

正月十九日,無論是燕九節,還是年豐日,都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時蘊含著古人待事待人的智慧。

正月十九要做的事

一、燒香祈福

相傳正月十九是丘處機這位神仙的誕辰,又被稱為是燕九節。每到這一天這位神仙就會下凡來到人間,並裝扮成老人或者小孩子等,在人間巡查一番,凡是在正月十九能見到丘處機的人,都能驅除病痛和災難,健康長壽。

不過由於這位神仙會特意裝扮成普通人,遊走的路線也不定,人們能不能碰到他全看自己的運氣,百姓就會想盡辦法,甚至提前一天出門趕往白雲觀等著,就是為了能與丘處機仙人偶遇,同時人們為了表達誠意,還會在白雲觀大擺宴席,舉辦隆重的慶祝儀式,進行燒香祈福,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得到丘處機仙人的庇佑,新的一年無病無災、平安健康。

二、祭拜土地公、城隍爺

城隍廟會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以北京的城隍廟會最早。城隍是道教中守護城池的神,負責保佑這一片區域的陽間事和陰間事,城隍爺在各地都不一樣,甚至是由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則是歷史上的忠良賢達,為國殉身的英雄人物等等。

每到正月十九,各地的城隍廟就極為熱鬧,從早晨開始就敲鑼打鼓,到了中午就要舉行祭拜儀式,人們通過祭拜城隍爺祈求家人平安,財運亨通等等。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有對其負責的神仙掌管,像家中有門神、灶神,而鄉鎮則有土地公、城隍爺這類的神祗庇佑,這方水土才會安寧、風調雨順。按照老傳統每到正月十九,人們為了感謝保護這方水土的土地公和城隍爺,會特意去當地的土地廟、城隍廟祭拜,並祈求新的一年依然能得到庇佑,家宅安靜、風調雨順。

不少地方的百姓為了以示對土地公、城隍爺的尊敬與重視,會在正月十九當天舉辦廟會,百姓不僅會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還會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希望土地公和城隍爺能看到自己的誠意,在新的一年不僅能保護一方安寧,還能守住人們的福氣、財氣和運氣,讓大家生活順遂、招財進寶、人壽年豐。

三、“迎婆婆”、“聖母節”

每到正月十九,甘肅地區的特色民俗,“迎婆婆”,又稱“聖母節”,當地就會舉辦隆重的迎接儀式。

“迎婆婆”是源自母系社會的宗教活動,這裏的“婆婆”,並不是指的家中的老人,而是指“聖母娘娘”、百子娘娘等十六位神仙娘娘的俗稱。相傳周文王姬昌的夫人以及各位嬪妃為其生下了九十九個兒子,加上義子雷震子,周文王姬昌就有一百個兒子,也就代表了子孫興旺發達、國運昌盛的好景象,因此後來的百姓就將周文王姬昌的夫人和眾位嬪妃尊奉為“婆婆”,是掌管著婚姻、生育等福神。

“迎婆婆”每個村落又有一些差別; 有的供奉“百子娘娘”; 有的供奉“送子觀音”等等。迎婆婆慶典基本上從正月十五就開始準備了,在當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動,各個村寨會將自村的信奉的婆婆擦拭乾淨,精心裝扮一番,給婆婆戴上鳳冠,披上霞帔,穿上蟒袍繡花鞋,然後在給婆婆轎掛上人們敬獻的繡品、香包、彩燈等等。

夜幕降臨之後敲鑼打鼓,百姓就將“裝扮”好婆婆抬出來穿梭在大街小巷,成千上百人前呼後擁,場景熱鬧非凡。街道兩旁還設有各家擺放的香案供品,並燃放煙花炮竹、叩拜迎接。善男信女們從轎子底部鑽過,希望婆婆可以保佑消災祈福驅病,新婚未孕的年輕夫妻還會爭相“請轎”,也就是摘取婆婆轎上的小掛件,祈求“婆婆”早日賜子,讓家裏早添丁,人丁興旺。

四、門官誕

中國有些地方,正月十九叫做“門官誕”,相傳門官最早是守衛天庭的將軍,後來凡之後負責保佑家宅平安。門官神是土地神的一種,叫做“門官正神”,奉為“門官土地福德正神”,他是負責保護家宅平安,守護財富,阻擋一些邪祟。每逢正月十九,人們都會祭拜門官正神,希望家旺財旺。

正月十九又是“平安日”,老傳統有一些忌諱也要注意留心。

“正月十九封年口”,老一輩人認定正月十九是春節的收尾節日,所以都忌諱說不吉利的話、潑水等,要多多說些吉利的話,祈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希望能討個好彩頭。而不潑水則是因為民間有“水”是“財”的象徵,“年封口”這天向外潑水,就表示著新的一年守不住財,財隨水走。

正月十九日,但是忙碌的人們,依然希望新的一年。非常重視正月十九這天年俗,一些地方民間認為是這天是年豐日,一些地方又稱為燕九節。

農曆正月十九,癸卯年 甲寅月 戊戌日,新的一年已經開啟,久久吉祥,吉祥久久,幸福久久,跪求觀世音菩薩保佑一切順利平安!觀世音菩薩,見者吉祥,祈願家宅平安,老增百福、少納千祥,福運降臨、平安順遂,事業順暢,萬事如意、在學者逢考必過,學業有成,福旺財旺,家旺事業興!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正月十八“發財日”,財神到家一路發


正月十八“發財日”,財神到家一路發。

農曆正月春節是中華人真正一年的開始,一月的每一天都是吉祥的日子。轉眼間,正月也過去了一大半,隨著元宵節的結束,春節基本上已經過去了,不過還是在一月之內,吉祥好運祝福還在,到了正月十八,這天是一年之中財氣最旺的時候。更是吉上加吉。在我國的春節中,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這些也隨熱愛生活的人們傳承延下來,人們希望日子過得更好。正月是個喜氣洋洋的日子,整個正月都會持續洋溢著節日的祥和氛圍,過了正月十五年味就淡了。

正月十七“人氣日”,具體是中年人的日子。而到了正月十八是一個人人都期盼的 “實發日”,“發財日”。人世間,誰不想發達?發發發是大多數人內心想得到的吧。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八”與“發”是諧音,有著的美好寓意!無論是商家開業,還是婚嫁都喜歡選擇這個數字,包括手機號車牌號人們都對其情有獨鍾。

正月十八,是一年中第一個“十八”,百姓認為它是一整年中最喜慶吉祥的日子,最財氣旺盛的一天。 中華傳統文化,歷代中國百姓的認知,“八”是一個吉祥數字,一個非常好的數字,有些人無論是選擇門牌號,還是車牌號,手機號,凡事都喜歡討一個“八”。因為在民間,“八”同“發”(尤其粵音),有著八方來財,大發正財、橫財,財源滾滾,大富大發大貴之意。正月十八,諧音“實發” (尤其粵音),所以正月十八又恰逢開年之時,這天被看作是天賜發財日,這天過的順利,接財納福,家家好運來,一整年都會順順當當,賺得盆滿缽滿,財神到家一路發!

正月十八

一:求財神

傳統的民俗傳說神話中,正月初五是財神的誕辰日,要迎接財神。除去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十八是第二次迎財神,據老傳說所云,正月初五迎接財神之後,財神爺開始觀察不同人家的品行,逐戶逐家考察,看一看那戶是勤勞持家,善良有愛,鄰里和睦。如果發現某一家人品行不端的就會向這家收回財運。

於是,到了正月十八這天,財神會準備考核報告上告天帝,所以,所有家庭為了討好財神爺,這天清早打掃灰塵窗明几淨,準備各種吉祥如意的菜品,供品,點燃手中的香火進行祭拜。恭迎接財神,如果財神爺被這家人的誠意所感動,就會給這家降財降福。祈福這戶人旺家業興這就成了正月十八二次迎財神的風俗。

二:拜醫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惟留仲景聖名在人間。”據說,每年的正月十八是醫聖張仲景的誕辰,民間百姓為了紀念這位聖人,會在正月十八這天舉行祭拜紀念。

拜祭醫聖,伯姓表示對中醫藥對中醫藥救病除疾的感激,從事醫謢藥物人員當然更要拜祭醫聖,感謝醫聖的傳藝傳業。人們在祭祀醫聖的同時,也會祈福,祈求年年無病無災,平平安安。

正月十八習俗

俗諺:“上燈圓子落燈麵”春節,正月十三開燈,正月十五賞燈,正月十八落燈,“正月十八落燈要吃麵。”寓意長壽,健康順遂一整年。要落燈吃麵條

正月十八“落燈日”,所謂“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習俗不同,“落燈日”也不一樣,有的地方正月十七就已經開始落燈了,有的地方則是十八才該落的落,該收的收,人們從此開啟新征程。

俗話說:“上燈圓子落燈面”,到了正月十八落燈的日子,要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麵條。長長的麵條有長長久久的意思,又像古代穿錢的繩子,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財源廣進,好運源源不斷。

吃雞蛋,接好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八吃雞蛋的風俗。蛋,是團聚,和美的象徵,所以這天吃的雞蛋又叫“團圓蛋”,小孩吃了健康成長,大人吃了財源滾滾,老人吃了健康長壽。百姓認為這天吃雞蛋不但寓意美好,而且可以替人們消災解難。

“收不收,就看正月十八” ,“正月十八太陽笑,五穀豐登好年景”

中國以農立國,當然,對於農民們來說,種植糧食而祈求發財的是能夠有個好的收成,只要糧食大豐收了,農民知足了。

“收不收”就是指的糧食豐收還是不豐收,說明是年景的好壞問題。過往的農民們通過正月十八這天的天氣來預測今年農作物收成好不好。積累經驗創造了農諺。

“正月十八太陽笑,五穀豐登好年景”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正月十八發財日的日子出現了非常晴好的天氣。這樣的晴天預兆今年糧食大豐收的,也就是收的年景。

過了年,農民們要開始抓緊春耕春播了,春種秋收,自然規律,“五穀豐登好年景”就是百姓尤其農民所殷切祈求。

正月十八忌諱別忘記,避開不吉,祈福吉祥

正月十八這天,中華大地某些地方民諺;“正月裡理髮死舅舅,儘量不要剪頭”,不要理髮。民間認為頭髮也代表財運,在發財日最好不要理髮。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為了圖個吉利等到“龍抬頭”(二月二日)理髮無妨!

不要吵架。有道是“和氣生財”,吵架會帶來一年的不順!正月十八忌說晦氣的話,忌做不吉利的事,意思是不做散財之舉,不做棄富之人。

“禍從口出”,老人常以這句話作為教訓,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注意少說多做,審慎言語,不要隨便出口傷人,對他人儘說一些晦氣的話,在正月十八這樣的吉祥日子裏,更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丟了財,做不吉利的事。這天有福接福,千萬不要推掉送上門的祝福、財運。

不要散財(不要賭博)。正月十八是“收財”和“聚財”的日子,家中財物不要外流,以防破財。

不要洗衣服。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財,發財日儘量不要洗衣服。

正月十八要做:

1、要大掃除,開門納財

元宵節落下帷幕,年過完了,正月十八是民間開工的好日子,古人稱之為“發財日”。尤其是商家,更加重視!這一天毫無疑問就是“財氣”積攢的開始。

古人言“財不入汙門,福不進穢地”,這樣的好日子,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自己家門以及個人衛生,通通的都要從裡到外收拾乾淨,把垃圾和污穢之物都掃地出門,乾乾淨淨“開門納財”。

2、要開工大吉

正月十八“發財日”,這天是個吉順的日子,適宜開工,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每個人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是在崗還是待業,都要給要把這天作為新一年的工作起點,要忙碌起來,努力拼搏,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向著成功進發,青少年正在唸書的一樣道理,努力上進,天天學習,天天向上,天天進步。

龍抬頭

農曆二月二日,“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又叫春龍節、中和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傳說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龍抬起頭來。

正月十七俗稱“人氣日”,要打小人

正月十七俗稱“人氣日”

隨著元宵節的落幕,給春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但是,春節的喜慶氣氛尚在,農業社會之中,正月裡的民俗依然在延續。

正月十七

因為正月十七這天,不僅僅是“落燈節”,同時還是“人氣日” 是民俗當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相傳女媧娘娘,在第七這天創造了人類。所以到了後來,正月初七就定為“人日”或“人勝日”,不僅如此,正月“三七日”都是人日,也叫人勝日,只不過管理的年齡段是不同的。人們把正月初七定義為小孩的節日,正月十七定義為中年人的節日,正月二十七定義為老年人的節日。這三個節日合在一起才是“人氣日”。所以,這三個七日都是人日“人氣日”。

正月十六“走百病”,正月十七的“落燈節”,農村老人講“十七做三事,富貴一整年”。

正月十七俗稱人“人氣日”,古老人說,這天要順順利利地度過這一天,要儘量不要和別人發生矛盾,尤其是對於中年人而言,在這天尤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待人和善,做三件事,禁忌五件事,今年才能求得圓滿,保佑全家財源興旺,人人安康。

做三事:

第一件:收起燈籠

中華文化,春節期間懸掛大紅燈籠是很多家庭每年都要的。紅紅的燈籠,寓意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在農曆臘月二十八這天,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百姓會在家裡貼對聯,掛紅燈籠,古人認為,燈籠除了做裝飾品之外,還有驅逐邪祟的功能。邪祟之物害怕紅色的東西,尤其是紅色的燈籠。在春節期間,紅燈籠收拾所有家裡的“霉運”,照耀好運,申顯年味,製造喜廌溫馨。

到了正月十七後,就要把這些燈籠收起來了燒掉丟棄,就可以永遠地把霉運消滅,保閤家整年平安順遂。

懸掛燈籠也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環節。當然,其中又是有一個傳說,相傳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推翻了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元始天尊就任命姜子牙為“封神之人”。原本姜子牙是給自己預留了“東嶽大帝”的神位,可等到他把眾神封完,他的老婆此時苦苦哀求,姜子牙無奈,就封了他老婆一個“窮神”,封神榜的人數是有限制的,給他的老婆封完神,已經沒有了姜子牙的神位了。這也就是姜子牙雖功勳卓著,卻沒有封神的原因。

可不過,百姓心中,姜子牙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比如農村在蓋房上房梁時,要用紅紙寫上“太公在此,諸神退位”貼在上樑時的第一根房梁上。

懸掛燈籠,也和百姓愛戴姜子牙有關。姜子牙把所有人都封了神,卻沒有給自己封神。春節期間,百姓就懸掛燈籠,燈下就是給姜子牙留下臨時的神位成為“燈神”,姜子牙在百姓心中,有著震懾煞神的強大威力。

可是,過完元宵節,民間眾神都回到民間各司其職。燈籠的使命就完成了,人們就要在正月十七這天,把燈籠摘下來。有的地方還有“碰燈”之說。因為以前的燈籠是用蠟燭來照明的,兩個燈籠相撞,蠟燭傾倒,燈籠瞬間燃燒,把所有惡運、霉運、衰運燒掉。民間就有燒燈籠送神的說法。

第二件:沐浴更衣

正月十七這天,據說全家人都要洗一個熱水澡,把身上的髒東西都沖刷洗去,把不潔去除,迎接全新的生活。

古代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在較為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如果沒有足夠燃料柴火,洗一個熱水澡,需要起鍋燒水,確實很麻煩的事,大費周折。還容易寒氣入體,導致受寒生病,頭疼不已。但是, 經過新年這麼多天的活動,要搞自己身體清潔是必然。

第三件:穿新襪子

古代交通工具並不發達,人們出行幾乎全靠自己的雙腳,因此有一雙合適的鞋子和襪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社會經濟條件困難,工業生產力有限,鞋子的價格相對百姓收入是甚貴,很多普通的老百姓甚至連飯都吃不起,更別提買新鞋子了。

正月十七這天,雖然沒有新的鞋子,大家穿上新的襪子,同樣也算是全新的開始,穿上這雙襪子之後,可以走的更遠,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忌五事:

第一件:忌和別人發生矛盾

古人最注重道德和禮節,雖然在平日裡很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矛盾,但是,在正月十七這天,老人認為一定要注重禮貌,儘量不要和別人發生口角之爭。

和別人發生矛盾這件事,可能會對自己的運勢不利,導致自己接下來做的事情不順遂。

第二件:忌吃剩飯剩菜

勤儉節約固然是中華人的美好傳統,但是經常吃剩飯對身體健康是有壞處的,過年這麼多天,都是菜豐餚盛,餘菜剩菜不少,有可能過去幾天都有食用,於是設定認正月十七這天要吃新鮮的飯,保險康健。

還有,日前的剩菜剩飯裡有昨日的“霉運”,如果今天便是不吉利了。

如今,很多人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改善,早已不再吃剩飯剩菜,但丟棄食不完的食物不止會造成浪費,還有環保問題。人們在做飯的時候,盡可能吃多少做多少。

第三件:忌去危險的地方

無論什麼時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在正月十七這天,老人認為外邊有很多邪祟之物,在外遊玩很容易發生意外。

出門時,要儘量避開比較危險的地方,比如沒有人的山區以及夜晚的河邊等,選擇人多熱鬧的地方遊玩。

第四件:忌穿得邋裡邋遢

衣著打扮是外人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好的形象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較好的印象。正月十七這天,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乾乾淨淨的衣服,儘量不要穿得邋裡邋遢的。

如果自己的衣服破了,則會在正月十六晚上提前把衣服縫好。給人留下體面乾淨的印象。老人認為,只有今天穿得乾淨了,以後才會乾乾淨淨的。

第五件:忌打罵孩子

老人認為如果孩子在正月十七這天哭鬧,會把不好的東西引到家裡來,給家人帶來霉運,導致未來的一年都不順利。

正月是比較忌諱孩子哭鬧的,正月十七這天,大家儘量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要以理服人,如果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是通過教育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要打罵孩子。

總之,正月十七是一個好日子,在這天,大家做到最吉利的。

正月十七落燈節風俗

正月十七這天吃麫條。老人話中有“上燈圓子,下燈麫”的說法。下燈,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落燈節”取下燈籠。面自然就是麫條。

正月十七代表中年,中年是午後的太陽,人生走完了一半。以後的人生要倍加珍惜。所以,民間就有吃麫條的說法。有“絆腳面”的說法,用長長的麫條,捆綁住歲月的腳步,讓歲月流逝的慢點,讓人生的時光更長久,留住了歲月,也就留住了容顏,壽元也就長長久久。

有的地方的農村就有在“落燈節”這天吃麫條的習慣。因為在“落燈節”這天吃麫條,有美好的寓意。

正月十七吃麫條的習俗還包含了祖先們的智慧結晶,因為春節期間,整天飲食不規律,整天大魚大肉,再加上酒場應酬加多,很多人都出現了腸胃不適的狀況,這個時候吃點養胃的麫條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因此祖先們留下的民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月十七兒,,不僅僅是“落燈日”,“人氣日”同時還是“老鼠嫁妮兒”的好日子,老鼠嫁妮,是老鼠們的喜慶節日。

正月十七這天不晚歸,要早睡覺。


人們把老鼠看成人類一樣,也會有婚嫁之說。並且在正月十七被看成是老鼠嫁女。並且人們按照老鼠的生活習性,認為老鼠嫁女儀式感會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舉行,在正月十七這天不晚歸,早早的回來,熄燈睡覺。這也體現了和諧相處的觀念。

中國民間傳說,相傳玉帝要選十二生肖,取前十二名早到的動物作為十二生肖。玉皇大帝指派貓咪通知牛虎雞狗等禽獸翌旦早上天宮,按能力資格排座次。貓由於愛睡懶覺。就囑咐老鼠,到時候把它喊醒,一起去天庭,可是老鼠沒有叫醒貓,獨自去了天庭,等貓醒來,去到天庭,十二生肖的名額早就滿了。自此,貓和老鼠就結下了深仇大恨。

老鼠為了緩和與貓的關係,就將閨女嫁給貓,以鞋做轎子。老鼠的閨女嫁給貓,便可以嫁貓隨貓,恪守婦道,不再亂偷人間糧米,不再偷食。於是人們就為了避免打擾老鼠的“好事”,就早早的關燈睡覺,並把鞋子整整齊齊的放好。幫助老鼠嫁妮,其實就是讓“鼠入貓口”,以貓捉老鼠的本事,制約老鼠。沒有了鼠害,老百姓的糧食自然就有了保證。

另一說法,玉皇大帝指派貓咪通知牛虎雞狗等禽獸上天,按能力資格排座次。貓由於怕貪睡不知醒,就囑咐老鼠,到翌早時候把它喊醒,一起去天庭,精明的老鼠偷聽到貓咪的傳話後,率先跑到南天門等候,糊塗的玉皇大帝見老鼠來得最早,就欽封它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咪只顧忙著通知別人,等它趕到南天門的時候,十二生肖已經排滿,反倒沒有它的位次,自此與老鼠結下了深仇大恨。老鼠覺得自己有點不仗義,論武藝也鬥不過貓咪,於是就很想與貓咪化解怨恨。

老鼠想出一個主意,便請來黃鼠狼當媒婆,要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兒許配給貓咪為妻。貓咪感覺十二生肖沒有自己的位置已經成事實,能娶老鼠的漂亮女兒為妻也算值得了,就滿口應允下來。於是老鼠擇定吉期,黃道吉日就選定在正月十七,它又偷了一隻女人的繡花鞋當作花轎,吹吹打打把女兒送到貓咪的新房裡。

從此以後,正月十七的夜裡,家家的老鼠都要打發自己的女兒出嫁,抬的花轎就是各家太太小姐的繡花鞋。它們專揀好看的繡花鞋,哪一隻漂亮,就挑那一隻抬走。所以這天夜裡入睡前,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要再三告誡年輕的太太小姐們收拾好自己床下的繡花鞋,不然就會被老鼠當作花轎,東拉西藏,第二天清晨就難以找到。

據說,在正月十七的夜裡,要是有人把尿罐扣在頭上,身子趴在床底下,還可以聽見老鼠嫁妮兒的鼓樂聲,能看見老鼠嫁妮兒的婚禮場面,而且可以得到新娘子散發的喜慶禮品。老鼠們忙活一個晚上把自己女兒打發出去,實際結果是把自己的骨肉送到了貓咪的肚子裡。

老鼠很久很久以前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是以人類生活為寄生條件的,中華人的祖先早就知道生態平衡的道理。古代的民間百姓曾經有祀鼠的民俗活動。

所以,“老鼠嫁妮兒”,白話叫“老鼠娶親”、“老鼠納婦”,是傳統民俗文化裡的一項重要元素。在北地某些地方,正月十七這一天裡,百姓家家包餃子,試圖通過捏餃子的動作,把老鼠的嘴給捏住,防止它們再破壞家裡的糧食與衣物。其實,所謂老鼠嫁妮兒,包餃子捏老鼠嘴,無非是人們把遠古流傳下來的祀鼠活動繼續演繹下去罷了。

正月十七日的禁忌

正月十七不做針線活

老祖宗的說法,在正月十七這天是忌針線見紅的。在以前的年代,女人們都會用針線活“女紅”(粵語正音為“女工”不是女”洪”)。老話說“穿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就是針線活的功勞,也體現了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但是,在正月十七這天是不做針線活的,否則易針到手。

古哲人多以”禁忌”作為工具教化普通百姓,在舊社會,婦女們一整年都在忙於針線活,為了舒緩婦女的辛勞壓力,在正月十七這一天以“針刺日”會不吉利的說法要婦女放下手頭工作休息一下,這一天“忌女紅”即避開針刺,休息一下!

以前有說女人是半邊天,但是今時今天,幾乎女性可以說是整片天,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生兒育女,為了家庭可以說是操碎了心!現代社會婦女已經很少在做“女紅”了,但是仍要為家人操勞準備吃喝,因此,在這一天的時候,男性朋友不妨下下廚,緩解一下媳婦的壓力,這樣才更有助於家庭和睦。

正月十七做的事,或多或少的都有神話傳說的色彩,都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正月十七打小人

“白虎啟齒日””打小人”

中華大地,在一些地方,正月十七也叫作“白虎啟齒日”,這一天的傳統是祭白虎,意思是讓白虎把小人給吃掉,避免在新的一年裡遭到小人的暗算,後來逐漸發展成了“打小人”!有句老話講得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易交,小人難防”。所以,不管何時,小人都是最讓人討厭的,因此在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的時候,大家就會舉行打小人的民俗活動!

春節時期前後,春暖花開,在茂密的森林裡,大多數動物還處於冬眠狀態,而老虎卻早早醒來,開始捕捉獵物,所以這天叫做白虎啟齒日。因為老虎的這種行為,特別像生活中的小人,趁其不備,暗下毒手,所以這一天又演變成“打小人”的節日。

正月十七是中年人的“人氣日” 是民俗當中的“人日”日子。人們生活在社會當中,彼此相處之中不可避免碰到一些人在背後挑撥離間或者做局被算計。而在這樣的人日,有個打小人的習俗。人們會把紙箱剪成小人的樣子,然後用手撕碎或者用剪刀剪碎,或者用棍子敲打打碎。宜打小人


打小人並不是去找人打一架,而是把紙剪成小人的模樣,用鞋底使勁的摔打,據說這樣小人就會不斷地打噴嚏,打完之後,用一個紙老虎壓著小人,放在紅色的紙船裡邊,一起燒掉,這樣就萬事大吉了,新的一年裡小人就會遠離!

正月十七拉死鬼

在民間傳說中,正月初一之前,人們都會都會把自家祖先的“靈魂”請回來供養,和家人一起供養。到了正月十六這天,再把他們送走。但是呢,在過年期間,還有一些沒有人供養的孤魂野鬼,也會不請自來,享受供養,並且到了正月十六,還賴著不走,正月十七那人們就要點火驅邪,把這些“孤魂野鬼”趕走了。

正月十七送蛐蜒蠍子節

正月十七、十八也有節日,一些地方在正月十七日過“送蛐蜒蠍子”節。過的時間也是晚上,大家也會點燃一些枯草和樹枝,在院子裡打一堆篝火。但人們不是在篝火上空跳過,也不圍著火舞之蹈之。是一眼盯著柴火,看著讓其燃燒成灰燼了,最後把燃燒剩下的草木灰才從屋子裡取出鐵鍬,一鐵鍬一鐵鍬將尚未熄滅的灰燼撒倒房子周圍的犄角旮旯裡邊,鏟倒在坡窪下或大路旁,謂之將蛐蜒、蠍子等毒蟲送走了,這一年全家人將太太平平,不再會受到毒蟲的傷害齧咬。其實這風俗是古哲人教化百姓在這時候把衛生搞好,驅除毒蟲惡菌防病防瘟的作用。

正月十七曬被子,“送蛐蜒蠍子節”實際是鼓勵打掃衛生的習俗,這一天的時候,要把家裡的被褥拿出來好好的晾曬一下,趕走被子可能存有蟎蟲,蝨子。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立春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像蛐蜒和蠍子這一類的害蟲也開始活動了,打掃房子,清理家居是必要的。

在鏟倒灰燼時,一般大家的統一口徑是“送到大路上不傷人”,有些心地狹隘的農家,趁機要報復仇家,鏟灰倒灰時口中念念有詞,指明“蛐蜒蠍子”將送往何地何家何人,某仇家某仇人。

正月十七還有其他的
苗族芒哥節

芒哥,是苗族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娛樂神,出演“”芒哥|,是苗族民間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活動之一。每年到了正月十七這天,十裡八鄉的男男女女,都會結伴成群地前往觀看“芒哥”的節目表演。







2023年2月8日星期三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以世人為螻蟻, 某國不義, 以搗亂世情為樂!!!

土耳其大地震的陰謀論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以世人為螻蟻, 天災人禍, 千年不停, 無可奈何耶, 今時今日, 尤以老美及油軚惡人, 翻雲覆雨, 為害遺害人間, 唯有問天, 何時給牠們天讉!!!

土敘大地震之前約幾分鐘,很多自媒體拍攝到的視頻及影片顯示,在土敘上空、天邊出現強烈的連續如同打雷閃電的極強閃光。大地震發生之後,軍政及科學、天文專家們開始回顧起這些詭異的閃光,有說是「美國的HAARP天氣實驗及氣候戰爭模式而引發的大地震」的陰謀論說法正在瘋傳。雖然土耳其官方還要出面說明,表示地震前的閃光是「地震光」,一種原因還不明確的自然現象。而美國的HAARP只是電離層與極光研究,它與地震毫無關係云云。

在視像設備還未有今天的進步的很長一段時間,「地震光」(Earthquake Light)在多次地震發生前都被人們目擊,不過只有目擊者的口述,無從查證。近幾十年錄影設備普及之後,才有愈來愈多的地震光影像紀錄,顯示閃光與地震確實存在連繫。

時至今日,發現所有拍攝到“地震光”的地點,却離震央有一段距離,無從看到震央當地的地震前現象,無法窺知地震光的確切模樣。



阿美利堅合眾國的HAARP,是「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計畫」(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的縮寫,由美國軍方與阿拉斯加大學於1993 年共同進行的極光活躍研究,以調查電離層的特性。


HAARP研究站主要設在阿拉斯加,設有非常廣闊的天線陣列,主要收集電離層的電波資訊。HAARP被宣稱可以影響雲層,從而控制氣候,甚至認為這種力量,可以利用電離層的反射特性,控制全世界的天氣,甚至武器化,包括製造人工地震和精神控制。

不過有一批親美的有關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却表示,電離層研究與通訊和雷達效能有關,並不能改變天氣。或許是因為該設備由美國軍方投資,才會被”誤會”為天氣武器。

2023年2月7日星期二

“正月十六遊了春,一年四季不生病”。

正月十六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不出正月都是年”的說法。日子一天天過去,吃團圓飯,看花燈,放煙花,忙的不亦樂乎,元宵節都過了,很多人認為,過了元宵節,真正的春節就算過去了,生活和工作都會走上正軌。大多數人都進入了生活常態,開工的開工,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

但其實正月十六日還是處於百姓口中的“年”當中,在中國的民間傳統裏面,正月十六的夜晚還有許多風俗,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老舊的傳統逐漸消失不見了。

其實以前民間正月十六也有很多習俗和講究,比如走百靈,碰燈籠,逛廟會等。



在老人眼裏,正月十六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因為在人們看來,六是一個特別順的數字,而十六寓意更好,既象徵著十全十美,又象徵著六六大順,所以正月十六又被稱為“納財日”,特別是做生意的朋友,更在意這一天的到來。

正月十六這一天,也是很有講究的,老人說“正月十六遊了春,一年四季不生病”。

正月十六送瘟神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六送瘟神”,“十六走、十七送,少生疾病得安寧”,。過好正月十六這天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一家人整年的健康和財運。正月十六,在民間,各地的習俗都有不同,在舊時,有些地方就有正月十六送瘟神的風俗。百姓的認知中,認為瘟疫是神鬼降災,要通過祭祀,上供,才可以把瘟神送走,保證一家人的平安吉祥。

送瘟神方法,一般都是登高,走百病,遊神,送紙船,放鞭炮,還有些地方百姓將麥草紮起來做成瘟神的形狀,在正月十六這天徹底把它送走。寓意瘟疫消失,人世間太平,祈求人壽年豐,一整年都順遂。

在古時候,衛生及醫療條件不及現代,對於一些瘟疫和疾病,並沒有什麼好的治療辦法(其實今時今日,不也一樣)。古人認為瘟疫就是瘟神降災於人間,所以在正月十六這一天,會舉行送瘟神的儀式,祈求上天能夠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連續三年的疫情,給大家帶來了太多的疾苦,感受太多疾病,疫情的可怕,對健康越加重視起來,所以,正月十六這個傳統的“送瘟神”要再提起來了。

正月十六“走百病”,“溜百病”

在我國,民間盛行正月十六這天民間有,“走百病”,“溜百病”習俗,亦稱走橋、遊百病、遛百病、散百病等,意思就是這天,是遊玩的一天,出去遊一遊春,感受一下春天的陽光和乍暖還寒的氣息,就可以把自身的疾病甩掉,晦氣甩掉,一年四季都不容易生病,正月十六走百病,走了百病不生病

“走百病”,橋上走一走,四季不生病,一年順當當!

“走百病”。以明清為盛,延續至今。“走百病”,“溜百病”在明朝期間已經盛行,在正月十六這天之夜,明朝輕易不出門的婦女們,就可以成群結隊出遊,名正言順的出門遊玩了,身著鮮豔的盛裝,成群結隊,遊玩踏春,走橋度危,祈福健康,祈求祛除百病、一家平安,延年益壽,驅疫去病。

又傳說“走百病”的由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的成都被敵軍包圍,城裏官員都害怕,棄城逃跑,但是英勇的勞動人民卻不肯投降,自發拿起刀槍和敵軍抗戰,打退了敵人的一波進攻,但是由於當時的城牆年久失修,有沒有精銳的部隊作戰,單單靠老百姓怎麼能打敗敵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呢?在危難之際,有人大喊“快點挖土加固城牆”!這時人們紛紛的挖土,擔土,加固城牆,連婦女都參與了加固城牆。

由於連日勞累,很多人鬧起春疫,都臥床不起了,但是正月十六這天,敵軍又來攻城,人們奮起抵抗,剛修的城牆土質比較鬆軟,經不起敵人的進攻,有人大喊,“快點夯土”,為了自己的家園,很多生疫病的人也都拼命夯土,一起戰鬥,個個渾身大汗淋漓,終於又打退了敵人進攻,結果,那些夯土出汗的人,疫病竟然神奇的好了,從此以後,當地的人們都認為,正月十六是個吉祥的日子,是去百病的日子,每年都要去城牆上走一走,既能觀賞春光,又能消除百病,漸漸的就形成了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日子了。

到了現在,在四川,陝西,貴州等地方,正月十六“走百病”的習俗,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以前走百病,僅限於婦女出遊,隨著時間的演變,婦女領著孩子,很多身體不好的也加入這個行列,現在幾乎發展成人人都“走百病”。

民謠中唱的“正月十五看花燈,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大人孩子都會傳唱,而且每年的正月十六,婦女們都會換上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肩並肩的出遊,頭前有一人舉香開道,其他人隨後,相繼過橋,據說,不過橋不得長壽,過橋的一年無腰疼腿疼,沒有病患之憂,雖然這個習俗在漸漸的簡化,但是很多地方還是非常重視的,很多人也是非常喜歡的,不僅遊春,還能去病。

雖然各地風俗各有不同,這個活動尤為安徽全椒縣最為隆重,每年正月十六,幾乎全城轟動,傾家外出,從清晨到深夜,都要去太平橋走一走,走一走去百病,正月十六走太平。

中國幅員遼闊,很多地方的風俗也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雖然有這個風俗,但是沒有這麼隆重,只是在清晨早上起床,鄉間小道上走一走,遛一遛,意為甩晦氣,如果有橋,一定要走過去,過橋也就是“過坎”的寓意。坎過了,一年的身體也就健康了,今年就會遠離疾病困擾,這也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健康平安的嚮往吧。

今天,經過了3年的疫情,很多人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疾病太可怕了,一場疫情就能困擾人們三年之久,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即使要上班工作,也要在明天清晨出去走一走,身體健康了,一切的努力才有價值,如果不上班的,那明天就盡情出遊吧。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云:“元夕節物,婦人……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明代,劉桐、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載:“婦女著白綾衫,隊而宵行,謂無腰腿諸疾,曰走橋。”夜間服白,對比鮮明,視覺衝擊力尤強。

明代張宿《走百病》雲:“白綾衫照月光殊,走過來百病無。”

明代袁宏道詩云:“花火每攢騎馬客,蠟光先照走橋姬。”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元夕婦女群遊,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俗傳曰走橋。”

清人楊燮有一首描述成都婦女元宵夜遍遊城牆的詩:“為遊百病走周遭,約束簪群總取牢。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牆高。”

最初,“走百病”有著特定的群體,皆為清一色的成年婦女。明代《走百病上城頭》雲:“姐妹元宵結伴遊。”明代周用《走百病行》有這樣的描述:“都城燈市春頭盛,大家小家同節令。諸姨新婦及小姑,相約梳妝走百病。”

後來,走百病的人群逐漸擴大到男女分別結伴而行,即“士女以類夜行”。“走百病”聲勢浩大,大街小巷人頭攢動,人們攜手連臂,結伴成隊出遊,蔚為壯觀。

晚清甘熙《白下瑣言》載:“歲正月既望,城頭遊人如蟻,簫鼓管樂之聲,遠近相間”“家家兒女過橋頭”“女伴相邀共走橋。”

“走百病”屬於重要活動,婦女們自然少不了精心打扮一番,或施粉塗紅,或身著節日盛裝,足穿繡鞋,但以穿白衣者居多。

“走百病”,大體上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性線路及地標聚集點,即“橋”與“城牆”。“姐妹牽衣過小橋”“金吾不禁登城頭”,人們見橋樑必過,遇城牆則登。有些地方還有過橋數量上的要求,倘若不足,尚需人工搭建,架木為橋。

古詩云:“走遍三橋燈已落。”

傳統醫學認為,春乃生發之時,是恢復身體元氣的大好時機。

戶外行走,對於放飛身心、養情益智、通暢經絡、舒展筋骨和增強新陳代謝大有裨益。

古人每每詩贊走百病,諸如:“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踏穿街頭雙繡履,勝似醫方二鐘水。”“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上元節夜一宵遊,百病消除走未休。”

有言:“正月十六遛百病,遛了百病不生病。”“爬爬城,不腰疼。”“走百病”,融散步、踏春、賞月、健身於一體。

“走百病”是健康之需、利民之舉,是民俗,是傳統,更是一種綿延不斷的文化情懷。立春過後,天氣逐漸變暖,適合外出踏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煉一下身體,對健康有好處,所以百病都會自動消散,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是指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祈盼家庭人丁興旺。所以走百病時人們會用手去摸廟門上的門釘。

遊百病,中國有些地方的正月十六的老傳統、老習俗是遊百病也叫走百病,就是在這天晚上人們相約三五成群,在大街上游走,民間稱此活動為遊百病。認為這樣做,可以在街上、路上把百病甩除,吸納福氣,確保家人一整年都健康,不生病。

“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正月十六,絕不可到親朋好友家去串門,這是很忌諱的,會被人家誤以為你借“遊百病”,帶給人家不吉利。

當然,隨著新社會,新時代的發展,這一習俗逐漸也淡化,甚至消失。

正月十六禁忌

一忌吵架

送瘟神之日忌吵架,前面說過正月十六是送瘟神的日子,民間要準備各種供品以及香紙,鞭炮。老話說:“送瘟神,驅瘟疫”。這天,百姓們會想方設法送“瘟神”回天庭。如果家裏出現不和諧,吵架拌嘴,甚至是動手,這樣會讓瘟神乘虛而入,帶來不利的運氣。所以這天是最忌吵架的,脾氣不好的人要收一下。

二忌吃剩菜剩飯,勤儉持家是中華美德,在春節期間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會有剩菜,人們為了不浪費,不糟踐糧食,這段時間基本上都要吃剩菜剩飯。但在老祖宗看來,如果這天繼續吃剩菜剩飯,寓意生活窮苦,不利於新一年的財運。當然,這只是風俗,再說剩菜剩飯經常吃對身體也不好,該扔的還是扔掉吧,身體健康才最重要。

三忌落燈,舊時,正月十六這天要把家裏的燈籠都摘下來,表示承接了春節這段時間所有的福氣與財氣。

有些地方,這天,要把燈摘下來,然後兩個燈籠相互碰一下,裏面的蠟燭就會把燈點燃,這叫“碰燈”。民間俗語:“燈籠一著,吉利來到”,“碰燈”預示著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

“碰燈”後還要吃麫,民間俗語,“上燈圓子,落燈麫,接著拜來年”。老習俗,老傳統,正月十六這天是要吃麫的,寓意新一年好日子及福氣連綿不斷。這天吃麫還是有講究的,要吃大蒜面,因為“蒜”與“算”諧音,與“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的俗語相契合,正月十六不但要吃麫,還要吃蒜,平安富貴。

四忌事:忌家裏空倉

正月十六被人們譽為“納財日”,做生意的會進一些貨物,用來補充貨源,老百姓則會把面缸和米缸裝滿,寓意納財,如果有外債的朋友,也會在這一天去討債,同樣也是為了納財。

所以正月十六千萬不要空米麫倉,如果家裏面的米麵少了, 可以提前買一些回去,寓意納財進寶,日子越過越富有。

正月十六“送瘟神”、“走百病”、“走太平”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百姓以此祈禱風調雨順、祈福的美好願望、逢凶化吉、消災去病、祛邪避災、平平安安,寄託了人民趨吉避凶的希望。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

星雲大師走了, 2015年留下金句「假如妳將來勝選,要領導我們台灣大家都做中國人。」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2023年2月5日晚間圓寂,享耆壽97歲。星雲法師出家八十餘年,弘揚佛法、建寺辦學,不惑之年在高雄開創佛光山,一生致力於將佛教文化推廣至世界各國,影響力舉足輕重,為中華佛教重要領袖人物。



星雲法師生平大事紀:

1927年,於大陸江蘇出生。
1938年,剃度出家。
1947年,焦山佛學院畢業。
1949年,至台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及主編《人生雜誌》。
1957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
1964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
1967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
1992年,於美國洛杉磯正式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總會長。
1996年,創立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升格南華大學。
1997年,創立佛光衛視,後更名為「人間衛視」。
2000年,創辦人間福報,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成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6年改名為佛光大學。
2001年,十月親赴紐約「九一一事件」地點灑淨,為罹難者祝禱。
2003年,佛光會通過聯合國審查肯定,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會員。
2008年,悉數捐出各地版稅、一筆字所得。
2013年,與大陸三任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胡錦濤及江澤民見面。

星雲大師是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由於他從不避諱表達其政治立場,讓他飽受「政治和尚」的批評,不過,星雲大師曾表示,“出家人也是公民,既然跟一般人一樣要去當兵、交稅、選舉,那為什麼不能表達道義、選賢與能呢?他認為,要讓政府知道佛教界是有人才的,也代表宗教對政治是問政不干預的。”

星雲大師認為,早年台灣佛教封閉,自從佛光山開山後,常有從政者、掌權者參訪,拜訪,出家人沒有分別心,來者不拒,卻因此招來某些有某種意識形態人士「政治和尚」之名。他接受一切惡懟及嘲諷,說,「說他是政治和尚的這些人都不了解他,多數甚至不認識他,沒見過他,他也覺得無奈。」「如果批評的人覺得這樣有趣味,就給他歡喜吧!」

2015年9月12日,高雄有一民間活動」,星雲法師也乘坐輪椅到場,星雲法師致詞時讚揚蔡英文是「媽祖婆」,表示蔡一定可以當選總統。



不過,有一選舉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在選舉前到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公開稱洪是觀世音菩薩,並向洪秀柱表示:

「假如妳將來勝選,要領導我們台灣大家都做中國人。」


2015年9月21日, 星雲法師公開稱洪秀柱是觀世音,並向洪秀柱表示:「假如妳將來勝選,要領導我們台灣大家都做中國人。」

2015年9月,在公開塲合,星雲法師表示,洪秀柱日前閉關後,要當觀世音救國救難,相當偉大;之前他曾說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是媽祖婆,「而媽祖婆是觀音的弟子」,「我就希望你是觀世音,她是媽祖婆,將來護持台灣,讓台灣平安吉祥」。

看看, 星雲大師的智慧!!!厲害!!!

而洪秀柱當年當時,對於星雲的表態支持表示感到高興。





佛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樂;快樂源自於放下、自在,不為旁人一句話而惱,不為他人一件事而怒。人生唯有少執著,多放下,對名利不執著,對權位不執著,對人我是非能放下,對情愛慾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隨緣隨喜的解脫生活。心若放下,風輕雲淡;負累太多,苦在心頭。
如果心內有一把衡量別人的尺,那麼,你總有一天也會被人量。放下這把尺,用平等心對待每一個人,你才能夠得到每一個人的愛。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立春元宵前,和風待芳柳! 今年大年十四遇立春。




“立春”“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今天是2023年02月04日,星期六,農曆正月十四,癸卯年 【兔年】 甲寅日 癸巳日。今上午10時42分日立春。

立春: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立春”宋 白玉蟾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立春”是中華民族文化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這裏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代表著寒冬已經結束,春天已經來了,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開始,一般立春都是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立春過後,一年四季就從此開始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今天的上午10時42分將迎來新年第一個節氣到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大地甦醒、萬物復蘇,正式進入到癸卯兔年。

詠廿四氣詩立春正月節 唐 元稹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間泮遊魚躍,和風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朝陽。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

“立春”,前人農諺有“春打五九盡,春打六九頭”之說。是指立春這一天要麼在五九的最後一天,要麼在六九的第一天。中國民間有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的習俗“九”是指“數九”,“冬至”是“一九”第一天,立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節氣(冬至,小寒,大寒),一般十五天一個節氣,那麼“立春”是“六九”,就是冬至後第四十六天。

2022年12月22日冬至,數一數會發現,2023年2月4日是五九的最後一天,很明顯2023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冬至通常出現在西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如果2022年的冬至出現在12月21日,那麼,2023年立春就是‘春打六九頭’。

立春在西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為2月4日,個別年份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從西曆來說,不論是平年還是閏年,每年都會出現一次立春,而農曆閏年,一年中則會出現25個節氣,年初和年尾各有一個立春,民間稱這種情況為“一年兩頭春”“雙春年”或“兩春夾一冬”。

今年的日子和以往有所出入,今年有兩個閏月,一年一共有384天,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黑兔年”。而在這384天裏,就存在了兩個立春節氣,其中正月十四是公認的立春,民間自古以來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兔年玉雙春,黃土變成黃金。意思是今年情況特殊,有兩個立春解氣,田地莊稼長勢必定會非常好,田地裏的黃土就如同金子一樣,小麥也會結出結實的麥穗。

黃土變成金這種說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也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根據勞動人民生活的規律,如果遇到了這種特殊的日子,寓意著今年的收成會比較好。按照目前的天氣情況來看,多個地區還未曾出現旱澇情況,今年或許還真的是大豐收之年。

今年癸卯年就屬於這種情況,癸卯年的正月十四立春(2023年2月4日)和同年的臘月二十五立春(2024年2月4日)。巧合的是,癸卯年的第二個立春也落在五九的最後一天,因此,2024年的立春也是“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頭”是經常而又不規則地交替著,但無論是“五九尾”還是“六九頭”,立春的到來,都是務農者準備新一年耕種的時候。做好各項農事安排,期望農作物更好生長收成。對中國農民而言,春耕如晨鐘,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是時序輪轉、日夜更迭的重要代表的一天。意義重大。

立春節氣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關注,原因是過了立春節氣之後,萬物復蘇,地裏的莊稼也開始茁壯成長,這就意味著休整了一個冬季的農民朋友們也要開始辛勤地勞作,迎接豐收的喜悅了。

立春之日,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鞭春”“打春”的習俗,也就是鞭打春牛,也稱鞭打土牛,表示春耕即將開始,莫誤農時,寄望今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立春元宵喜相連,幸福安康穀倉滿

正月十四是“立春”,雙節百年難遇,土石變成金,開啟2023好運!今年的立春節當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十四“試花燈”,緊跟明天的元宵節,兩者結合,立春代表萬物復蘇,一切的新的開始,則代表著新的希望,立春元宵喜相連,蘊含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盼望。這可謂是好上加好,幸福安康穀倉滿。

在古人的眼裏,立春和元宵節同樣都是好日子,這兩者相連,寓意著這一年的日子順風順水,莊稼的長勢也非常不錯,大概率會有好收成。老百姓們不僅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雙節相連有多罕見,百年僅有六次

按照中華農曆的推算,這種特殊的日子在一個世紀裏僅有六次,像今年這樣雙節相連的實在是罕見,是難得的大喜事。過去幾十年,立春和元宵節之間總會要隔上幾天,時間久的還會隔上半個月左右。

隨著今天社會活動改變,中華大地務農的越來越少,大都城市化,工商金服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很少再關注節氣的變化和農曆的推演,民俗活動越來越淡薄少見,古人遇到雙節相連這樣的日子,卻是非常敬重的。一般都會舉辦祭祀儀式感謝上天的吉祥好意,舉國上下尤其是皇親國戚和世家大族,去燒香拜佛,感謝上天垂顧,都會好好慶祝一番。

立春這一天要注意的事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大家要記得早點起床討一個好兆頭,眾人今天早上早早起床。

春天是生發之氣,立春了,大家記得吃點豆芽,韭菜,蔥薑之類的生發之物,祈願我們的運勢和健康呀有一個不錯的開端。

立春這一天,儘量不要跟別人吵架,不要跟人發生矛盾,脾氣不好的友友,可以呆宅在家裏,減少跟別人產生摩擦的機會。

立春之日不看病,不理髮,不賴床,不搬家等等。

從傳統文化上講,立春這一天,才是一年真正的開始,古人認為這一天決定了你一整年的態勢。

立春有很多民俗活動,比如大家瞭解最多的就是“咬春”“打春”“迎春”等。

“躲春”,躲春又叫躲太歲,2023年立春時間是西曆2月4日,這一天是新舊交替的日子,也是新老太歲交換的日子,而犯太歲的生肖要躲過太歲交換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要躲起來將自己藏好,避免被太歲發現,躲避是非,迎接平安祥和的新年。

“犯太歲”是不好的事情,容易倒楣運,會影響自己的運氣前程,“躲春”的目的是犯太歲的生肖躲太歲,因為立春是新舊交替的日子,這時候的氣場、磁場都不穩定,犯太歲的朋友的生機容易受到混亂氣場的不良影響,出現一些病災、口舌是非等,導致自己新年運勢不順。雖然今天科學進步,這些都是迷信無據,但是老傳統老傳說,如果不傷大雅,還是信者得福。

古老人說“立春要躲春,不能床上躺”,為了避免衝撞太歲,2023年兔年立春時間為西曆2月4日,上午10點42分21秒,這個時間點前後1個小時左右儘量不要外出,這段時間不見任何人,儘量一個人在房間,關好門窗,但也不是讓你睡懶覺,而是要打起精神來做一點事兒,或看書,或上網,或伸展一下,讓自己精神頭十足。

2023年需要“躲春”的五大犯太歲生肖,分別是:兔、馬、鼠、龍、雞。

1、生肖屬兔人:值太歲,2023年是生肖兔的本命年,會導致屬兔人各方面的運勢受到干擾和破壞,導致諸事不順,要當心小人擋道,做任何事都要小心一些。

2、生肖屬馬人:破太歲,2023年事業上容易出現意外,防止小人的嫉妒和陷害,建議生活和工作中要學會謹言慎行,不要盲目衝動,避免招致災禍。

3、生肖屬鼠人:刑太歲,2023年財運不理想,容易招致錢財損耗,避免惹官司或者糾紛,做人做事要低調,不要與人爭鬥,平穩度過一年。

4、生肖屬龍人:害太歲,2023年容易遭小人陷害,事業受阻,工作不順,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結交朋友時要小心。

5、生肖屬雞人:沖太歲,2023年容易受人蠱惑,親朋好友之間容易出現糾紛,生意不順,因此做事情要冷靜,小心謹慎,感情方面要認真對待。

以上這五種犯太歲的生肖,立春記得要“躲春”,躲避太歲,在2023年凡事要謹慎小心。

廣東外北人有這些風俗

牢記“二不做,吃三樣”,為兔年開個好頭,雖然有很多傳統習俗都比較迷信,但也表達了人們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順利,也是圖個吉利。

立春日二不做

一、不吵架

立春是新一年的開始,因此立春當天要控制好情緒,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切記要和氣生財,順利度過這一天,避免影響自己的運勢,這樣才能迎春納福,財源廣進,平安順利。

傳統民俗中有這樣的說法:立春要躲春,立春氣場不穩,因此在立春這一天不能吵架,不要口出污穢言語、不要與人做口舌之爭,否則會影響新一年的運勢,讓你容易招惹麻煩,諸事不順,尤其不要和小人發生爭吵,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防止小人陷害。

二、不搬家

立春不易搬家。還有就是,立春是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好日子,講究的是平穩,而搬家意味著動盪,很不吉利,想要新的一年日子過的安穩,切記不要立春當日搬家。

民俗禁忌有“立春節氣之日不宜搬家”的說法,因為立春是節氣交替的日子,氣場和磁場比較不穩定,如果這個時候搬家,很容易破壞家裏的氣場和磁場,會影響新一年的運勢。

立春日吃三樣

立春吃什麼也有講究,中國不少地方的老傳統習俗稱為“咬春”,就是在立春這天嚼蘿蔔、吃春餅、吃韭菜等食俗,迎接新春的到來,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安康,財源廣進。

一、吃蘿蔔

明朝宦官劉若愚在他的筆記《酌中志》中曾寫道“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蔔,曰‘咬春’”,意思就是立春當天,無論家裏貧窮還是富貴,都要吃一口生蘿蔔,因為吃蘿蔔可以解春困,咱中國人又講究食補養生,要順應時節,多吃蘿蔔,還能有助於通氣化氣解膩止咳等,寓意家人身體健康,平安吉祥。

二、吃春捲

傳統習俗,立春的時候要要吃春捲,把春天的運氣捲收於己,俗稱“咬春”,寓意迎春納福。

三、吃韭菜

老人說“韭菜是春香夏臭”,立春後的韭菜剛開始長出新芽,因此這個時候吃到的韭菜是最鮮嫩的,韭菜脆嫩,香味也非常的濃郁,好吃又不貴,而且韭菜被稱為“春天第一鮮”,所以立春嘗鮮肯定少不了韭菜。韭菜營養豐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吃韭菜可以清理腸胃,而且“韭”和“九”是諧音,因此吃韭菜寓意新的一年好日子長長久久,長久聚財,新年財運旺。

立春元宵前,和風待芳柳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古人認為除了新年之外,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又把元宵節稱之為上元節。古人們每到上元佳節,城市鄉鎮裏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花燈展,帶著自己的家人或戀人共賞花燈,享受春節期間生活的熱鬧,人情溫馨,美好良晨和花燈的燦爛。如今,賞花燈這一習俗被很好地傳承下來,中華人在很多地區都早早為元宵節的燈展做準備。

除了賞花燈之外,對於休整了一個冬天務農朋友而言,最為寛心希望見到的就是春風拂面,雨順風調,大家可以順利地忙碌起來,翻新土地,種麥種稻種蔬種菜種豆,祈福豐收!今年元宵節位於立春之後的第二天,在這之後,期望能夠春風溫拂大地,柳樹暖暖慢發芽,地裏的莊稼慢慢成長,這正是農民愿景的“和風待芳柳”情景。

2023年2月1日星期三

正月十一:紫姑日即係屎坑三姑日, 奉祀"環衛工人"多謝佢地一年到晚的服務。

春節話年俗之“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正月十一:紫姑日

紫姑日即係屎坑三姑日, 奉祀"環衛工人"一年到晚的服務, 其實是另有神話。姑爺日, 是過了年咯, 乜都定晒, 搵女婿吹下水, 以前中國人幾鬼識做人。

說起紫姑,大家可能感到陌生,中華文化神話傳說,人民生活講究多,傳說家中有“五神”,家堂五神,是民間信仰所崇信的五位神佛,常將之奉於家堂神壇,晨昏祭祀。這五位神佛分別為:一是觀音菩薩、二是粵港區是祖先,閩台區是天上聖母(俗稱媽祖)、三為關聖帝君(或玄天上帝)、四灶君、五土地神。保佑家中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但是,在閩粵外,有些地方還有五神之外的神,就是厠神,說起廁神,一些地區的朋友們可能陌生。廁神,也是家神之一。管理民間廁所的事情,維護人家生活幸福美滿,平安衛生,事事順利。祂名叫紫姑娘娘,還是女子的保護神,這源於一段淒美的傳說。


紫姑,被稱為紫姑娘娘,又叫坑姑、茅姑、廁姑又叫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等。一聽就是管理廁所之神,而且保護女子,懲惡揚善。正月十一是紫姑日,民間有拜祀紫姑娘娘的傳統。就是希望紫姑娘娘的保佑,幸福安康,闔家幸福,生活美滿。

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紫姑,民間傳說中的女神名,其為廁神,在過去,深受壓迫的女性,沒有什麼好辦法,寄希望於紫姑神保佑,脫離苦海,平平安安,紫姑成為了弱女子的保護神。

傳說,某古老年代,紫姑在一大戶人家為妾。大家不難想像,做小妾是非常不幸運的事,她受到原配夫人的欺壓和傷害,最後,正月十一這天被殺害在廁所。玉皇大帝於心不忍,封紫姑為廁神,其不僅司人家之廁,還能代“卜”人事,逢凶化吉,懲惡揚善,保護弱者,更是弱女子的保護神。

中國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正月十一請紫姑 祭拜保護神求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