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誰要是越過這道紅線,美國就會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 六親不認!


別國GDP不超過美國的60%是美國給競爭者的一道紅線


 這個世界是我的, 不是你的, 也不是他的, 我喜歡怎樣就怎樣, 你地不能富貴, 你地不能科技, 你地所有嘢都是我的, 你的是我的, 他的是我的,我的更是我的, 知道沒有!還有, 美國的即是我的, 即是我女的, 即是我仔的,知道未, 未知道? 一槍打瓜你!


本周,美中兩國相繼公佈對對方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的清單,並決定自823日起實施。至此,由美方挑起、中方不得不反制的首輪相互對5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的貿易戰,最終坐實。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10日發表評論稱,美國這次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為了解決美中“不公平的貿易”,是出於美國內政治考慮,但其長期的深層次戰略目的也顯露無疑,這就是:美國必須對快速崛起的競爭對手打壓遏制,以繼續維護美元霸權、主導多邊規則、獲取最大經濟利益。

美國建國只有二百多年,但從歷史看,它對競爭對手的遏制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上世紀,美國曾有過兩次被對手趕超的焦慮。一次是蘇聯的GDP一度超過美國的60%,美國對蘇聯加大遏制,同時蘇聯也犯了致命錯誤,導致最終解體。第二次是日本GDP一度超過美國的60%,引起美國警覺,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元升值。加上日本政府誤判形勢,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造成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當泡沫破裂後,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由此可見,對美國來說,GDP60%是一道紅線,誰要是越過這道紅線,美國就會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這與挑戰者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或是否韜光養晦無關。
那麼,美國到底使用哪些手段來打壓競爭對手?日美貿易戰顯然是面鏡子。二戰後,日本發展外向型經濟。1965年日美兩國貿易首次出現日本順差,至1994年順差已達650億美元,占美國總貿易逆差43.16%。日本經濟體量也持續增長,1972年日本GDP排名世界第二,1992年達到美國GDP60%1995年達到美國GDP71.1%

在此背景下,日本紡織品、鋼鐵、家電、汽車、電信和半導體行業先後被捲入日美貿易戰中,美國對日貿易制裁目標伴隨日本產業結構調整依次升級,特別是針對日本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汽車行業和半導體行業。截至1989年,美國貿易代表對日本共啟動了24例“301調查”,大多集中在這兩個行業。為與美國“握手言和”,日本被迫採取了支付和解金、在美投資建廠、自主限制出口並增加進口、縮減過剩產能等應對措施。

然而,貿易戰並未削弱日本產業競爭力。於是,美國在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背景下,又設法繼續削弱日本競爭實力。1985年,在美國授意下,五大國簽署《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大幅升值,至1988年,日本對美順差收窄。但兩年後,日本順差再次擴大。由於美國沒有解決國際生產分工、自身產業劣勢、儲蓄率低等根本性問題,美日貿易不平衡的趨勢難以逆轉。

2014年,中國GDP占美國GDP的比重首次超過60%,跨越了美國能容忍的限度。在美國看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與潛力遠大於以前的競爭對手,很可能在可預見的將來超過美國。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對中國進行壓制是必然的事。20178月,美國正式啟動對中國的“301調查”,並在發表的幾份報告中給中國貼上競爭對手等標籤,對華壓制可謂變本加厲,步步緊逼。

但是,今日的中國不是當時的日本。

首先,中國有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以及基於“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的“一帶一路”等新型合作平臺,而當年日本嚴重依賴出口,尤其依賴美歐市場。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值達到4.57萬億元,占外貿總值27.3%,超過同期中美貿易總值2.28萬億元,且增長率達11.3%

其次,中國有穩定的政治制度和長期發展戰略,而日本當時缺乏穩定的政治環境和一以貫之的經濟政策。僅19892000年間,日本就經歷4個政黨執政,內閣換了9屆、7任首相,黨派之爭和部門之爭極大影響了日本政府對形勢的判斷和政策的執行。

第三,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已成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之深,將使美國關稅“大棒”政策對美自身影響遠超以往。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其200家供應商中約有31.5%來自中國;美國電視機裝配廠家基礎電子產品公司就因為無法承受貿易戰以來從中國進口零部件的高昂價格,宣佈被迫裁員126人,並即將關閉其位於南卡州的工廠。
中日兩國同在迅速崛起的過程中被美國壓制,且時間節點和被遏制的手段類似,但兩國命運將截然不同。中國的發展根基不會被撼動,只要正確認識形勢,清醒把握大勢,辦好自己的事,中國這艘經濟大船,必將衝破各種險阻,繼續前行。
美國對全世界“敲竹槓” 意外暴露自身一大軟肋


 特朗普上臺以來,以經濟制裁手段代替軍事打擊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趨勢愈發明顯。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務院8日宣佈,將從22日起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此前一天,美國正式重啟對伊朗的制裁。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更是不斷強調要加強對朝鮮的制裁。
  有分析稱,制裁成為美國的首選外交政策,這源於特朗普的商人本性,喜歡向對手“極限施壓”然後獲得某種利益交換。但這也在無形中暴露了美國的一大軟肋,那就是美元的國際地位很有可能因此受到動搖。

  眾所周知,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國際大宗貿易基本都以美元為單位進行結算。美元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的主要儲備貨幣,在世界範圍內其效力幾乎等同於黃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參考消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元之所以對美國的全球地位如此重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為國際流通貨幣,美國可以向全世界使用美元的國家和個人徵收一筆可觀的鑄幣稅。
第二,美國可以向其他國家進行借貸——借他國的錢擴大自己的發展資本。如今,美元是多數國家的主要儲備貨幣。
第三,美元霸權賦予美國制裁他國的手段。如今世界大多貿易都通過美元進行交易,美國可以利用切斷國家間使用的美元支付體系的方式,對他國進行金融孤立,從而達到制裁的目的。

  可以說,美元地位跟美國的霸權息息相關。不但美國在意,其盟友也在意。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5日刊文稱,美國的許多盟友對其動用制裁手段感到失望,而這種情緒可能會使得像伊朗核協議這樣的多邊共識越來越難形成。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該文章還稱,更為嚴重的後果正如美國前財長傑克·盧在2016年的一次講話中所說,“制裁過頭”可能會使企業遠離美國金融體系,並且可能削弱美元作為最重要貨幣的影響力。


  事實上,最近美國在多條戰線開戰,確實對美元的地位產生了一定影響。據路透社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數十位受訪的知名分析師中,超半數看衰美元,對未來六個月美元將繼續維持強勢並沒有信心。    
  李巍對此解讀稱,美國使用的美元制裁或者金融制裁是一把雙刃劍。許多國家使用美元是看重其高信用度。然而隨著美國對外制裁的不斷加大,被制裁國和其他間接受到牽連的國家會逐漸失去對美元的信任,從而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和替代貨幣,逐漸削弱美元的影響力。
  雖然美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美國繼續消耗自己的國家信用,美元霸權的基礎恐怕也會逐漸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