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

一年將盡快無痕, 過了臘八年就近, 病毒三年仍發惡,幾時平安向天問。




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是臘八(廣東人似乎沒有外省人重視), 過了臘入八就是年”,這是民間的一句常說的俗語,意味著臘八,已經是新年的序幕了。

自古以來,臘八節都是中華漢人最具特色的,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中國每年的臘月初八各地除了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也少不了準備傳統美食慶祝一番,祈求來年平安順遂、財運亨通。

臘八,是指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就是臘八節,南北朝時期,臘八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還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一歲之末為“臘”,意為新舊交替,辭舊迎新。民間俗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說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在臘八這一天,北方人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寓意吉祥,祈福求壽。

臘八節來源於古代的“臘日”,古人們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稱為臘祭。《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獨斷》中說“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時令從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進入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而這個月是古人專門祭祀眾神的月份,所以“臘”與“祭”歷來形影不離。

其中“臘”的解釋有:

其一即“乾肉、肉脯”。

其二與三便是漢朝應劭撰寫的《風俗通義》中所描述的“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日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近年有學者發現新解,即“臘”是祭祀祖先而非百神,祭祀百神的專有稱謂是“蠟(zhà)”。

總之,無論是“臘祭”還是“蠟祭”都說明臘月歷來就是不同尋常的月份。

而臘月初八則是民間最為普遍流行的節日,今年的“臘八”在干支為丁巳,在古代,這是個不一般的日子。

一,丁已大赦

大清張爾岐撰風水命理《風角書》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的是:“冬至後,盡丁已之日有風從已上來,滿三日以上,必有大赦。”所謂“風角”,即古人通過風的特徵,諸如大小與氣勢等,來進行吉凶禍福的推演。

講的便是冬至後丁已之日已位有風來且三日不止的話,皇帝就會大赦天下。在今天看來這既不科學也離了大譜,但在古代,人們卻非常重視,而其中不乏名人如三國時期的管輅和唐朝的李淳風。

《後漢書》中就有這樣一個記載,說的是有個叫張成的人在河內精通"風角術",他通過"風角"占卜預示皇帝將要大赦,於是就教唆其子故意殺人。不久便被時任河南尹的李膺逮捕入獄準備明正典刑,不料沒多久皇帝果然大赦天下。

書載李膺“愈懷憤疾”,依舊在審明案情后將其處死。事後不久,張成的弟子便上書誣陷其“誹謗朝廷,疑亂風俗”,最終“天子震怒……使同忿疾,遂收執膺等”。

"風占"本身已經玄奧,再配上特定的干支,顯得更加神秘。不過看來,張成也許是從別的途徑獲得了大赦的消息後故意附會風角之說以提升自己的名望,這種做法在古今都已數見不鮮。

二,丁巳生子,穀而美,有秩。

先秦文物上的一個記載,《詩·黃鳥》傳中將“穀”釋為“善也”,“秩”為古體字,學者疑讀為秩,有秩即有俸祿的意思。也有學者解釋為“敃”字的誤寫,有敃即為有名聲。無論哪種解釋,都說明在先秦時期,丁巳出生的孩子被普遍認為心地善良,英俊漂亮,美名遠揚。

三,丁巳,旦以行有二喜

同樣出自先秦文物的記載,原文為“禹須臾……丁巳,旦以行有二喜”。禹須臾是先秦時期古人出門擇吉的一種方術,時人認為在丁巳日白天進行“禹須臾”的儀式,然後在門行遠,就會有兩件喜事。但禹須臾究竟是怎樣的儀式已暫無考,學者推測人們熟知的“禹步”應當就是禹須臾儀式中的一部分。

依上面傳說,良好意願,莫非明年會萬事大吉,病毒消失,經濟有得,刁民改過都有公德,不再搶這個、那個,眾生都大吉。

中華民族五千年,中華人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求神問卜,風水命理都是希望能藉天然,自然,神、道、佛超能力,宇宙加量來規避任何可能給生活帶來不幸的因素。希望過了年大吉大利。

北齊詩人魏《臘節》一詩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在臘八這天,有一個最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喝臘八粥。臘八粥是臘八傳統美食其中重中之重的, 民間話說“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

其實,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又因為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成佛之日,在臘八這天,寺院會做粥贈送給門徒和來拜香的人們,所以臘八粥也叫佛粥。

中華人煮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以上,南宋《夢梁錄》云:“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按照老傳統,臘八粥要包含五種以上的食材,古時候也叫“七寶五味粥”,寓意:五福俱全、五福臨門,為新年添福添運。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Millet)、白米、江米(糯米)、小米(foxtail millet)、菱角米、栗子、紅豇豆(red cowpea)、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Hazel Rang)、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一般臘八粥配料是:紅芸豆、赤小豆、花豇豆、江米(糯米)、薏米、花生、紅棗、蓮子。
事實上,中國古代人食物種類不多,基本是吃五穀雜糧。也就是稻(大米)、黍(黃米Millet, 有說是粟米corn)、稷(小米:又稱作粟Italian Millet)、麥、菽(豆類)。這些是主食。“穀”,指的是帶殼的糧食。臘八粥不忘本也…!

有些地方喝臘八粥的時候老者會叫年青人千萬不要喝完,一定要留一點點,取其寓意:年年有餘!

臘八這個節日,就是春節過大年的前兆,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以前很多農家就開始殺年豬、打豆腐,採購年貨,年味濃濃的了。

臘八粥是五穀豐登的好兆頭,各類食材經過小火熬製,香甜軟糯、暖胃易消化。喝臘八粥,還有溫暖、健康、和諧、圓滿、吉祥、感恩等意義


一年將盡快無痕,
新冠病毒确太狠,
三載依然發晒惡,
艱難年關又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