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

近日家鄉發生了小學教育政策風波, 忽然讀到一篇教子文章……。

近日家鄉發生了小學教育政策風波, 忽然讀到一篇教子文章……。

近日家鄉發生了小學教育政策風波, 忽然讀到一篇教子文章,是一强國學者跟朋友談怎樣讓兒子受到全面做人的教育,並列出一"必讀"書單。

香江那些"痛惜"子女,怕子女"功課"太多,怕子女"會"受到"考試"壓力的"愛心"家長看到這位强國學者的"敎子書單"後,相信會不止罵聲四起,還要拍磚掟番茄、雞蛋了。

如今,那些家長及部份"老師"味强調要小朋友有快樂童年,不要有任何學習壓力。哈哈,可是現實上,通街通巷都是補習社,或類似補習社的"店舖",每天學校下課後,只見"弱小"的香江男女小朋友都"被"家長、菲傭、印傭拖著走進這些"補習社",又什麼功文數,鋼琴班,什麼什麼班,英文班,英語班等等等等,家長們緊張的互相追問,功課夠不夠……。

可是,那邊廂,一個不計分的學習"小測試"郤弄至"鬼哭神號",好像香江明天末日似的。

老鬼真的不明白香江的現在社會現象為何這樣子難明白!

說是精神分裂又好像嚴重了些,但是為何人們的現實行為和口號會相反的這麼奇怪! 

 

轉貼:

趙尋:與友人擬《新教子書》

20151218日 00:43
來源:鳳凰原創 作者:趙尋


【編者按】

與研究哲學的人一起聊天,是件很累的事,因為你總恨身無雙翼,追不上他的思路。

與研究哲學的人一起喝酒,也是很累的事,因為你醉眼惺忪時,更不知他在說酒話還是論語。

治哲學的趙尋兄,口才與酒量皆彪悍,且永遠一副沉思深邃的表情,悲天憫人。與他聊天喝酒,自然不是件輕鬆的事兒。但是,我喜歡。

一個多月前的某個淩晨,445分,這位仁兄發來微信:“我正與北大畢業諸友討論新時代的教子書書目,餘以四書為中國文化之根,重組經史子集,並接引涵化西方新教”,云云。當時驚得我夢境全無,這個世界居然還有人如此教子?此後他發來書目,更是令我咋舌:這豈止是教子,簡直是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來父子拯救全人類文明!

圍繞這個話題,我們反復交流探討。他的真切、急切,他對當下中國教育亂象的痛切,熾熱灼心。我漸漸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這樣的嘗試,這樣的疾呼,是值得欽佩、值得廣播的。

這個冬天的某夜,北京第一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望京某酒吧裏,我們就著打包的花生米小酌黑啤,對話的主題,依舊是該給孩子看什麼書、我們怎麼做父親。我說你開的書單,其實更應該給有文化理想的父母看,小孩子看不看得隨他(她)的興趣。他說你講的有道理,不僅父母需要看看這些書,最好是跟孩子們一起看。吃狼奶長大的人,正在造狼群的社會。既然知道寬敞、光明的世界之所在,為什麼偏要關上門,不僅自己假裝沒看見,還讓孩子們看不見?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作中國人,也要讓他們作世界人!

酒吧打烊後,我們哆嗦在馬路上,仰頭居然看見星星,他大笑道:至誠格於上天!

每個人都是遙遠而微渺的星光,霾多雲厚,彼此看不見很正常。但某時,某地,某人偶爾仰頭,發現一夜北風居然刮跑了重霾,目光與星光邂逅,刹那閃出靈光,也許就改變了。夢想未必成真,但想夢的心總是要有的。看著你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無數種可能正在前方等候,也許他(她)成不了聖人,更也許,他(她)就成了你最認同並喜愛的那種人。而今天我們所做的夢,所說的話,所作的事,正是墊在他(她)腳下的一塊塊磚。這不是很美好嗎?

特贅述於前,下文是趙尋兄與友人談教子書的原文及書目,推薦各位朋友細讀並參與討論。(/柳理)

趙尋,生於四川。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錢理群先生。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思想傳統與現代變遷。1996年起先後執教於香港大學人文學院、中央美院、四川師大中國文化研究所,2014年創立“四書學堂”。主要著作有《四書釋論》、《中國現代思想與文明》、《人文主義與階級理論》、《觀與看:中西藝術及其哲學》等。

與友人擬《新教子書》的緣起、原則、設計

新年吾兄:

很高興有機會為子侄們做這件事情。初見楚喬的時候,他還是寶寶,轉眼就上中學了。聽你說到學校那些“推薦閱讀”的書名,聯想到近年一些連“人文教育”與“通識教育”都分不清的人,胡亂弄出的“大師班”,真是悲從中來:一些以吃狼奶長大而自負的人,竟然要造成一個狼群的社會了!這些年,我自己也有了女兒,明年就該上小學了。我們這些做父輩的人,是到了被迫回答那個問題的時候了——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是的,還是和一百年前一樣的心意:“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敞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生活,合理地做人。”而中國的門,是開得更大了。再也關不住了。我們再也不必教他們怎樣“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而是要告訴他們,那個寬敞、光明的世界之所在,之所是。不要讓他們到了閘外,無所適從,反帶著滿腔怨恨,跑回來讚揚門內的黑暗,要關上閘門。這樣的例子,從五四以來,實在是太多了。你既然相信我幾十年的閱讀和沉思,還不是白費功夫,這就是我一定要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重的一句話——

讓他們作中國人,也作世界人。

所以,這裏要開列的,不是那些要折斷他們靈魂翅膀的黑暗與世故之書,也不是那些丟人的按歷史教科書排列出的名著大全。這是我們的、新的“教子”書。它要寬,容得下人類的世代;它要深,映照得出人性的至善。它,雖仍有中、西之名,但無新舊、無彼此:熟悉的,它有斷制,有分判,不流連枝節而不知本;陌生的,它求真際,求深徹,不走馬觀花而不知化。它要能指出人類文明的精華。

中國之書,以“四書”為根基——這是中國學問的根本,也是未來中國文明的根本——以文史為氣血,期望能與義理之解悟相濡相呴,充實而化成他們的君子言行。但這又絕非一個囿於以宋、明理學範疇的書單,而是擴展了的、返本開新的安排。其中不僅有經學的設計,子書的預備,而且,在精神上注重對其他文明的汲取,沒有任何的自我設限。

國外之書,拋棄了以不通的哲學譯文為首要的意識形態讀法,而以其史、其文為主,輔之以社會科學、哲學,而尤其側重近五百年來歐美之書。對英文名著,則徑直選擇了部分不過於古奧的,以為日後直接閱讀的基礎。基石所在,則是現代基督教新教文明的形成。

所以,列出的“初讀”部分,都希望能儘早實行;“進一步閱讀”的,需要前者有成,再從容開始。算是為他們升入大學以後的預備吧。但讓我稍微展開些,也好進一步說明我們在討論中涉及的那些問題。

一,在“必擇乎經典”的原則下,書目的提出,側重考慮的是入手的可能,以及如何由此更上層樓的問題。其中所列的“初讀參考”,大都是中國現代思想學術最重要的成果,既屬於基礎層次的參照,也可以使他們可以在最有保障的道路上前行。

二,文、史之學沒有量的積累,殊難有成。今日讀書人之所以再無開闊貫通的氣象,即因專業化所提供的經驗類型之單調與不成樣子。史部的基礎書目只有兩部,《史記》初讀只看“紀、傳”,《通鑒》參考朱子的《綱目》來看,不需太多時間,也實不可再少。

三,文學的書稍多些,但並非只為“怡情”的需要。《約翰•克裏斯朵夫》觀照一個敏感心靈的成長,我當然很喜歡。但私以為傅先生之譯此書,亦有為後輩觀照自我靈魂的用心。吾輩於此等微意,還需體察。這也是我從一開始就在“教子書”的意義上來考慮書目的原因。當然,從精讀的角度,也可只讀其第一卷。《浮士德》上卷固然不錯,但皆是恣意妄行之類,少年人如何可讀?據我所知,西方教育之經典選擇,均甚注意節制此等狂暴不良之影響。《神曲》的選擇《天堂篇》,福樓拜、托爾斯泰的暫緩加入,亦皆因此。

四,中國書的不取“雜書”、“相剁書”,理由大半與前相同。但稍有不同的是,以我的經驗與觀察,在目前的中西格局中,對中國切忌求全責備,對西方切忌大而化之。現代中國思想學術成就有限,原因很多,但根由在此。你以為如何?

五,譯本的選擇。你說到嚴複《法意》文字艱澀,不如徑讀《論法的精神》。誠然後書的譯者,是張相文先生的公子張雁深,因嚴先生對其父之日文轉譯批評甚重,故從法文譯出,確也不錯。但讀經典譯文,亦即更切身地進入那些型構我們今日經驗的歷史過程。且《法意》在漢譯名著中可稱經典之經典,選讀部分不多,還是慢慢看嚴先生的好。譯本的另一個標準,則是學界內部的評價,如《哈姆雷特》就特別列出了林同濟先生的譯本,《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明》列出了臺灣花亦芬女士的德文譯本,其餘所列也都是我所知的最佳之選,或者難找一點,但真正值得。

六,注意對現代社會制度之書的閱讀,我很認同。這也是所列“國外書目”的精義所在,開卷即知。不過一些從歷史影響角度應該瞭解的“名著”,卻並未選入。但銘記歷史的方式,就只有永遠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之下嗎?我們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歷史,但有能力去改變它對我們現在生活的影響。

七,是的,人生的偏好是重要的。但問題是,如何讓這些偏好變得更為獨特、更為持久?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們認識人類歷史中那些最為獨特和長久的選擇:這就是經典。這也是經典教育的意義所在。

八,總之,這是一個為子侄們從初一到大二期間——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年——連續和系統閱讀所設計的書目,這是一個人精神發展最重要的時期。讓他們至少完成這個書目中的基礎部分吧。

“人希士,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是濂溪周先生在華夏文明歷經五代十國兩百年最深重的黑暗之後,轉益多教,所開示於士君子的自省自進、窮神知化之方,亦是宋明之學的精神所在。我自知學思仍皆不免局限,但深信其與西方文明之精神交匯,意義重大,故不避俗忌,徑直將我胸中之意,呈現於前。希望沒有辜負兄命我撰此新時代的教子書,以報天下父母的鄭重與悲懷。

又,昨日徹夜長談,大都圍繞書目展開,不少頗值得寫出,如“文明”之意義,如何理解宋明之學於漢唐經學的超越性,以破除“富強”的神話,現代“社會”與傳統“共同體”之別,等等,但需時甚久,待訂正書目後,再作細論。

望兄與其他有心人,有進一步的討論。

弟,趙尋

以下為趙尋先生所列書目:

一、中國經典

(一)四書

1. 《大學》

2. 《中庸》

3. 《論語》

4. 《孟子》

初讀參考:

1. 楊伯峻,《禮記譯解》(《學、庸》二篇皆在其中)、《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均北京:中華書局。

2. 朱子,《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3. 錢穆,《四書釋義》,九州出版社。

進一步閱讀:

4. 朱子,《四書或問》,上海古籍。

5.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中華書局。

錢穆《四書釋義》

(二)經·子·史

【經】

1.《詩經》: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尤其《周南》、《召南》;上海古籍出版社。

2.《禮記》:
     鄭玄、孔穎達,《禮記正義》,尤其《禮運》、《樂記》、《學記》、《儒行》;北京大學出版社。

初讀參考:

1. 金啟華主編,《詩經鑒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

2. 楊伯峻,《禮記譯解》,同前。

3. 康有為,《禮運注》,中華書局。

進一步閱讀:

3.《周易》:
    朱子,《周易本義》,尤其《系辭傳》上下、及“乾坤坎離艮震巽兌”卦爻辭;中華書局。

4.《尚書》:
    孔安國等,《尚書注疏》,尤其《太甲》、《洪範》、《召誥》;今有匯校本,中華書局。

5.《春秋》:
    杜預,《春秋左傳正義》,尤其“昭公、定公、哀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

【子】

6.《莊子》:
    郭慶藩,《莊子集解》,中華書局。

7.《近思錄》:
    四家注本,《近思錄集釋》,嶽麓書社。

8.《傳習錄》:
    陳榮捷,《王陽明詳注集評》,華東師大出版社。

進一部閱讀:

9.《老子》:
    王弼,《老子注》,中華書局。

10.《荀子》:
     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11.《墨子》:
     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


《近思錄集釋》

【史】

1. 司馬遷,《史記》,尤其“紀、傳”,中華書局。

2. 司馬光,《資治通鑒》,參照《通鑒綱目》,中華書局。

初讀參考:

1. 錢穆:《國史大綱》上、下,商務印書館。

2.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修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許綽雲:《西周史》增補二版,三聯書店。

進一步閱讀: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

4. 範曄,《後漢書》,中華書局。

5.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

6. 宋祁等,《新唐書》,中華書局。

7. 歐陽修,《新五代史》,中華書局。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

(三)詩·文

【詩】

1.楚辭:朱子《楚辭集注》,中華書局。

2.唐詩:王世禛《唐賢三昧集》,四庫本。

3.宋詩:陳衍《宋詩精華錄》,巴蜀書社。

4.唐宋詞:余冠英《唐宋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初讀時參考:

1. 蕭滌非主編,《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繆越主編,《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北京出版社。

4. 林庚:《唐詩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

進一步閱讀:

5.《陶淵明集》,袁行霈箋注,中華書局。

6.《杜詩詳注》,仇占鼇,人民文學出版社。

7.《八代詩選》,王闿運,成都尊經書局。

8.《古詩源》,沈德潛,中華書局。

9.《樂府詩集》,郭茂倩,人民文學出版社。

黎經誥箋注《六朝文絜》

【文】

1. 《文選》,蕭統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2.《六朝文絜》,黎經誥箋注本, 中華書局。

3.《世說新語》,餘嘉錫箋疏,中華書局。

4.《古文辭類纂》,姚鼐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三國演義》,羅貫中,人民文學出版社。

6.《中國戲曲選》,蘇寰起等編,尤其元代部分,人民文學出版社。

7. 《紅樓夢》,曹雪芹,庚辰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8. 《自由書》、《新民說》,梁啟超,見《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

9.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魯迅,人民文學出版社。

10. 《胡適文存》(一),胡適,安徽人民出版社。

二、外國經典

【教】:

1. 《百喻經》:周紹良譯注,中華書局。

2. 《讀》:見《歐陽竟無佛學論文選》,武漢大學出版社。 

3. 《新舊約全書》,“創世紀”,“箴言”,“約翰福音”,“哥多林書”前、後,中國基督教協會。

4. 《古蘭經》馬堅譯,卷1-4,社會科學出版社。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史】

1. 布克哈特,《義大利復興時代的文明》,花亦芬譯注,臺北:聯經出版社。

2. 巴尊,《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林華譯,世界知識出版社。



3. 伏爾泰,《風俗倫》(上、中、下),商務印書館。

4.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下),商務印書館 。

5. 湯因比,《歷史研究》上、下,劉北成譯,上海人民。



【文】

1. 《哈姆雷特》,林同濟譯,戲劇出版社。

2.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卞之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3. 歌德:《威廉 邁斯特的學習時代》,馮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浮士德》第二卷,董問樵譯,復旦大學出版社。

4. 羅曼羅蘭:《約翰克裏斯多夫》(卷一),傅雷譯,安徽文藝出版社。



5. 陳中梅譯,荷馬《伊利亞特》,花城出版社。

6. 羅念生譯,《古希臘悲劇經典》(上、下),作家出版社。

7. 楊憲益譯,維吉爾《牧歌》,上海人民出版社。

8. 田德望譯,但丁《神曲》“天堂篇”,人民文學出版。

9. 楊絳譯,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上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



【哲】

1. 蒙田,《蒙田隨筆》(第一卷),馬振聘譯,譯林出版社。

2. 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

3. 穆勒,《論自由》,許寶骙譯,商務印書館。

4. 丹納,《藝術哲學》,傅雷譯,安徽文藝出版社。



更進一步閱讀:

5. 柏拉圖,《理想國》(二、三、六卷),郭斌和譯,商務印書館。

6. 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吳永泉譯,商務印書館。

7. 亞裏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苗力田譯,人民大學出版社。

8. 休謨,《人類理智研究》(上)第一、二卷,洪謙譯,《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商務印書館。

9.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苗力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孟德斯鳩,嚴複譯《法意》(法的精神)第一、八、十一卷,上海三聯。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三、英語原文

Poem

1.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Milton(彌爾頓), Blake(布萊克), Wordsworth(華茲華斯), Byron(拜倫), Shelley(雪萊), Keats(濟慈), Browning(勃朗寧), Yeats(葉芝), Eloit(艾略特)等,參王佐良等編, A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notated in Chinese,《英國文學名篇選注》,商務印書館。其注解,對中文讀者非常便利。

2. 各經典譯文,可參王佐良編,《英國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

3. Walt Whiteman, Leaves of Grass.

Fiction

1. Jane Aust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2.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3. Virginia Woolf, To the Lighthouse.

4. 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

5. 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6. Henry James, Portrait of a Lady

7. Herman Melville, Moby- Dick.

8.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iography

9. Boswell, Life of Samuel Johnson.

10. 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

原文可從Norton AnthologyPenguin BooksBantam Classics中任選一種。


老安按;網上的反應, 絕大部份唸理科的對此建議都是負面的多,大部份都認為不切實際,浪費時間。

有另一部份反應是,唸上面這些東西,搵唔到食,嘥氣!

嘿嘿,就是這思想、思維令强國(包括香江)經濟、工業起飛,郤人心不古,公德無存、自私自利、無惡不作、無物不假、人與人之間,無信無義,對自己的國族無忠無愛,四維皆蕩,八德不存!

不過,老鬼對此書單的書,也只有少少涉獵,所以周身銅臭,語言無味,固執野蠻,粗劣刁民一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