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星期一

糖尿病和肝癌狼狽為奸



2021年3月1日星期一,上月,2月27日,68(70?)歲的著名影視明星吳孟達確診肝癌三個月後離世,糖尿病或是最大的“幫兇”

據悉,吳孟達去年12月才發現肝癌,三個月後病情即惡化,於2月20日入院並手術治療,術後身體狀況更是急轉直下,27日上午轉入ICU,下午便病逝。

肝癌是臨床上出了名的"沉默的殺手",很多患者一檢查出來便是晚期,這主要跟其肝臟內部是缺乏痛覺纖維,癌細胞要長到很大,可能長到包膜才會有痛感,這個時候往往為時已晚。

其次,肝臟有很強大的代償能力,只需要使用1/4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即使被肝癌侵蝕了大部分,肝功能都沒有明顯的異常。

另一方面,跟糖尿病有關。 多年前,達叔就身患糖尿病,前期對血糖的控制不在乎,依舊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直到他看到身邊的人有因為糖尿病而截肢,他才真正重視起血糖的控制。

然而,糖尿病和肝癌卻常常狼狽為奸,可以說,達叔肝癌進展、惡化那麼快,跟糖尿病有很大關係。




糖尿病如何"成就"肝癌

肝癌的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研究發現,糖尿病可以使乙肝感染者癌變的風險增加2~3倍;如果糖化血紅蛋白>9%,又伴有慢性肝病(酒精性肝損傷、肝硬化、乙肝或丙肝感染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有更高的肝癌風險。 糖尿病還會明顯降低肝癌患者術後生存率並增加肝癌的復發率。

1、高血糖

高血糖時,糖基化反應活躍,能催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與葡萄糖形成糖基化終產物,引起細胞受損;在炎症條件下,高血糖又會促進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同時降低免疫細胞的功能。 令肝病-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加速。

2、高胰島素

我們知道,有些糖尿病患者並不一定是缺乏胰島素,而是胰島素抵抗,不能起到降糖作用,所以胰腺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體內是高胰島素的。 而胰島素能間接促進細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細胞遷移。 細胞增殖越多,越有可能生成癌細胞,由此參與了肝纖維化、肝癌的發生發展。

3 炎症

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於血糖、血脂代謝紊亂,會產生過量的自由基及多種炎症因數,促進炎症反應的發生;另一方面,糖尿病時微血管病變、組織循環障礙、能量供應缺乏,容易發生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使糖尿病患者呈現慢性炎症狀態,增加了基因的不穩定性和腫瘤的發生風險。

而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胰島素等都相繼被證明具有抗腫瘤作用。 這說明,發生糖尿病後及早用藥,或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生幾率。

因此,臨床常見肝癌不但是由肝炎、肝硬化等轉變而來,而且糖尿病相關肝癌患者數量亦日漸增多,這些患者治療難度大且患者多預後不良,達叔也是其中之一。




既有肝病又有糖尿病怎麼辦?

當兩種疾病同時併發時,會相互影響,加劇病情的發展,要延緩或阻止發展為肝癌,就要合理的治療和護理。

1、樹立信心

緊張、恐懼、焦慮等都會直接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增加了患病的幾率,延遲疾病的康復,影響生活的品質。這些心理反應會加重病情,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認知及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改善軀體症狀。

2、合理飲食

糖尿病也是一種慢性的消耗性疾病,切實做好血糖的控制,有利於肝癌的預防。患者應補充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低脂肪、低糖、低鹽、易消化的膳食,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粗糙、硬、刺激性食物、禁煙酒。最好參照營養師根據病情制訂的食譜。胰島素注射的患者,要求按時按量進食。

3、重視血糖的監測

日常血糖監測不容忽視,保持血糖穩定,糖化血紅蛋白低於8%。發現有異常情形,如頭昏、出汗、無力等要即刻就診,根據血糖情況給予適當處理。

4、降糖藥物

堅持服藥,穩定血糖。 在長期的胰島素治療期間,要合理選擇注射部位,以防皮膚下硬結情況的發生。

此外,患者還要根據情況進行運動鍛煉,提倡餐後進行適當的消耗性運動,活動頻率應控制在每週3~4次,這樣能緩解餐後血糖高。 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應避免舉重、拳擊、游泳等需要屏氣或接觸性運動,以防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離。 肥胖者可通過適當增加有氧運動量以消耗脂肪儲存。


原文金選醫課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