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突然醒起: 我約八歲至11歲…收錢交給母…劏房,算啥?那年代住的是床位、板間房。

 突然醒起: 我約八歲至11歲時要幫母親到永樂街的瓜子舖取瓜子回家…收錢交給母…

過客2022年5月9日 下午5:00"論生活條件,現在的香港比30, 40年代時好很多很多。那時代是艱難歲月,真正人浮於事,但人情味厚,守望相助。現代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感恩,只識抱怨。劏房,算啥?那年代住的是床位、板間房。"

兩友的回應,老安感慨系之…



和平後(即日本戰敗, 香港重光) 大部份港人生活依然深如水火),,,當年有一家人, 三口子, 住在中環泥街一橦"唐樓"的樓梯底的床板位, 比今天的所謂劏房更不堪, 連少少私穩都沒有, 晚上用一布簾遮蓋就是一家了!!!

所謂家具就是三塊半床板, 兩張橋櫈作為床架, 一張小桌連儲物, 一鐵皮衣籠, 一米缸, 兩籐喼,張半棉被就是全家家帑。

一層樓面分為騎樓房, 頭房,二房,中間房,尾房,床位, 全層無厠, 只有一厨房, 煮食及沐浴要大家遷就, 今之港人完全無法想像的!!!!這是老安兒時記憶, 床位有一後窻, 故事多了!!!




香港中環伊利近街27號, 老安出生長大之地


 這繪圖是地址一樣的四十,五十年代的樣子及塲景

當年, 後窗所見, 是港英時代的黑天堂實地獄, 這幾年的"糠稈青年人"郤受不知背景的國家及團體唆擺蒙蔽, 竟大肆吹噓港英是天堂, 最令老安扯火是一些觀音頭什麼腳的大夫式高知明明白白他也曾經港英之苦的, 讀了幾本書, 又民主, 又人權, 又這個那個跟上忘思講讀,造鷂惹事, 更是莫名其妙!!!


老安懷舊興起,繼續吹水伊利近街的故事。

伊利近街後窗的故事, 有機會再講, 今天再說的是為什麼伊利近街以前俗稱泥街, 原因是街道路面早期以泥土築成,每到雨天,從堅道上沿卑利街沖下來的雨水,令街道滿布泥濘,即使天晴,也是泥塵遍地,居民於是俗稱此街為「泥街」。還有這區幾條街統稱"卅間(三十間)"

說起卅間,沿上環城皇街往山上走,經過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元創方),不久就會到達士丹頓街、咇列啫士街、中和里、華賢坊、永利街一帶,這兒就是俗稱「卅間」的社區。卅間的俗名只是由區內老人家口耳相傳,甚少人在文字中應用的,當年這區域的每年農曆七月會舉行「卅間街坊盂蘭會」,地點就是荷里活差人宿舍對正的牛記冰室對開街道。

在 19 世紀,廣州商人莫仕揚來港經商,初時主要經營地產及建築生意,並以每英尺一兩白銀的價錢向政府申領大量土地,那時,莫仕揚他於士丹頓街位置建了三十幢樓宇,於是,當地居民群稱其為"卅十間"。1941年東洋倭寇雜種侵港及三年八個月的日治時代,卅間被戰火破壞,連同咇列啫士街一帶的樓宇,都成為「瓦渣崗」及「廢屋」,便這區的多條街道被稱為「卅間廢墟」。


十幾歳輟學,什麼樣生存手段也接受,老安就如繪圖中默默活下去,那個時代, 基乎大部分在香港的仁兄仁姐都有著不同的獨立奮鬦, 不怨天, 不怨地, 對港英政府不寄望任何援手, 最重要的是"怕"入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