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

抗美援朝70年,當年不少香港學生報國參戰。

抗美援朝70年,當年,不少香港學生報國參戰。
抗美援朝並不是唯一關乎中共的大事, 事實上是中華民族存亡、或做美英的奴隸及重回滿清及舊民國的半殖民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的問題,不要因討厭或憎恨老共而沒殺當年為了民族、家國而犧牲的烈士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官方記載有130餘萬中國軍人先後參戰、保家衛國。鮮為人知的是,當中有一群從香港回到內地的中學生,他們在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10月22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參謁了位於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向烈士表示崇高敬意,紀念中國人們志願軍赴朝參戰七十周年,同時也參謁了毛岸英同志之墓。以金正恩名義的花籃敬獻在毛岸英同志之墓前。

在烈士墓前,金正恩感懷萬千:「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為爭取祖國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不管歲月流逝、世代交替,朝中兩國軍隊和人民把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同生死共命運,用鮮血爭取到的偉大勝利依然不變,意義巨大」。

從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官方記載有130餘萬中國軍人先後參戰、保家衛國。

近日北京有多場高規格紀念活動,中共領導人集體參觀了「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主題展覽,六集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一連三天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映,中央軍委還將向參戰老兵頒授紀念勳章。鮮為人知的是,在參戰老兵當中,有一群當年從香港回到內地的中學生,他們也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細仔在港就讀學校



新中國政權成立前後,香港培僑中學有60多名學生回到內地。抗美援朝爆發,他們認為報效祖國的最好時機來到,當中20多人一起報名參軍,近半先後進了部隊,有些去了朝鮮戰場,比如參加空軍的培僑第四屆學生羅耀輝,有的還在彭德懷身邊工作多年。

建國初期,國人平均只有高小水準,回國的培僑學生有如「文化人」,加上很多人懂外語,參軍後都被當成不可多得的人才,重點培養。培僑學生甘星華回憶,1951年她剛入部隊,「當時就給我們至少安排成副排長,像我們這樣『學歷高』的士兵不輕易上前線,放在司令部裏培養的多。」另一名學生宋香澄,1949年回國參加遊擊隊,1950年11月被分配到瀋陽東北軍區防空司令部,是「排級幹部」。他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提到,當年讀過中共中央統戰部青年訓練班,然後又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二部學習,「朝鮮戰爭爆發後,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親自歡送我們參加抗美援朝。」

1934年出生的馬振鐸,報考抗美援朝軍幹校入伍時,只有17歲。他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憶述,當年學生報名參軍的很多,不過100個人裏大約只有10個能夠入伍。1952年,他從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前往朝鮮戰場,先坐火車前往「紅色東方之城」安東(今遼寧丹東)。他還記得,當時運兵的是老式「大悶罐」火車,黑色車廂上方只有幾個很小的窗戶。

從安東跨過鴨綠江,就到達滿目瘡痍的朝鮮邊境城市新義州。「新義州有一座鐵路與公路兩用橋與安東連接起來。主橋是鐵路橋,副橋是公路橋,這裏是美國空軍重點轟炸的地方。」馬振鐸稱,志願軍把美國的戰鬥轟炸機稱為「油挑子」,機翼懸掛副油箱,一架飛機帶兩個凝固汽油彈,每次「下蛋」都很厲害,且飛行很低。在過江前,馬振鐸所在的部隊偶爾還能打一下籃球,過了江就把室外活動都取消了,隱蔽時也禁止說話。因為沒有制空權,志願軍白天只能隱蔽,而到了夜間,美軍照明彈到處閃爍,志願軍一夜行車都不敢開燈。

鴨綠江
「現在老軍人絕大多數已故去,我參軍時16歲,今年已經 85歲暮年。部隊那時主力都是20多歲,現在應是90、近百歲的老者,能活下來的不知還有多少。」另一名培僑學生、比馬振鐸小1歲的程宛若因是女性,又是從香港來的,在朝鮮戰場時一直在師部,安全環境相對要好一些。「我是1950年從培僑中學初中畢業後歸國,1951年7月參軍。我在運輸部隊,不在作戰部隊。運輸兵往來於後方到前線,運送槍支彈藥,食品和生活用品,因敵軍飛機日夜對公路轟炸,運輸部隊不僅艱苦也充滿危險。」

在央視《為了和平》紀錄片中,處處反映志願軍戰士缺少補給、條件極其艱苦,尤其1950年冬天,是50年不遇的罕見嚴寒,夜間僅得零下40度。有棉衣長靴、牛排火雞供應的美軍都覺得甚為艱難,何況是在寒冬只有單衣的志願軍。紀錄片中也反映了港澳同胞突破港英水警海上封鎖,不惜冒「走私」的風險,向內地運送戰地急需的汽油、藥品等物資。

馬振鐸分析,條件更差的志願軍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我們是保家衛國、師出有名,屬於正義的一方。其次是志願軍吃苦耐勞,意志頑強,湧現出黃繼光一樣不怕犧牲的戰鬥英雄,美軍依賴火力支持,一旦沒有炮火支援便不知所措。

馬振鐸說,為保家衛國而回國從不後悔。他後來在部隊參加國防施工時,因事故丟掉一條腿,現在年長身體不好,每週都要到醫院定時「報到」做血液透析,需由女兒馬穎時刻陪伴。馬穎說,7月已經接到通知提交「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申報材料,父親所作貢獻受到肯定,是對志願軍老兵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