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今天2018年6月21。夏至, 一年走過了一半咯!

夏至本應天炎熱,
沙滑水清美人設,
養眼腰肢軟如蛇,
老鬼靈魂似飲雪!

夏至快樂!!!
 
夏至, 一年走過了一半咯! 今天2018年6月21。

古人怎樣過夏至:皇帝舉行祭地宋代百官放假三天



  在中華二十四節氣中,“夏至”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提醒人們一年中最炎熱時刻的到來,並在漢文化流傳中,形成各地漢民不少頗有特色的習俗。“夏至”在民國前封建時代, 曾是民間重要的節日,熱鬧程度不亞於端午節,那一天皇帝還會舉行祭地儀式祈求豐年,“只不過民國後, 隨著端午節的興起,很多夏至習俗被‘挪’過去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確立最早的節氣之一。西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最終確定了夏至,稍後又發現晝夜等長的春分與秋分,在此基礎上確立二十四節氣。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



  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有雲“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凶荒、民之劄喪”;司馬遷所著《史記·封禪書》亦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氣節提醒人們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的到來,溫度已達到頂點,也意味著隨後陰氣將開始逐漸上升,古人會在夏至舉行隆重的祭祀祈福儀式,封建皇朝的皇帝則會舉行“祭地”儀式,祈求豐年。

  皇帝有皇帝的講究,古代夏至還有一個“福利”,即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人們與親人團聚暢飲;宋朝則會給百官放假三天,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夏至的重視。
民間也有民間的習俗。在這一天,南方很多地方會稱人以驗肥瘦,“立夏也有此風俗,但大多是儀式性、符號性的。因為民間歷來有‘苦夏’掉肉的說法,夏至當天舉行這個儀式,則會正式記錄體重,提醒人們在秋天到來後是否應進補”。
  


夏至意味著高溫天氣的到來,即民間所說的“數伏”正式開始,人們在吃上也有許多講究。據說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北京地區則會選擇在夏至吃涼麵,因為此時新面已上市,此舉既有“嘗鮮”之說,也有借生冷食物降火開胃的用意,“農村地區則可能吃薄餅,夾以青菜等物,祭祖後食用或贈予親友”。

夏至時遼代婦女之間會互贈扇子與香囊,這一習慣延續很久,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說說民間的數九歌:

夏至數九歌是從每年的夏至日這一天開始數起,描寫出了夏至之後八十一天的天氣情況,具體句子如下: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濕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也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受風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中華大地,夏季的北方溫差不是很大,所以這首歌謠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適用的。

大家細心一點的話,可以發現中華漢民的農曆之中“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很多節氣都可以用九來劃分的,像“冬九九”是以冬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

而“夏九九”是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像這個數九歌,雖然全國有多種版本,但是內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都能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係。至於跟“冬九九”相比,由於夏季的溫差較小,所以這個夏九九的局限性較為小,使用的範圍會比冬九九廣一些。

夏至九九歌其他版本
1、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離手。三九二十七,汗水塌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頂曬個透。五九四十五,乘涼莫入屋。
六九五十四,早晚涼絲絲。七九六十三,夾被替被單。
八九七十二,蓋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準備過冬衣。
2、
夏至人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兒。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