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五十二隻説由因, 我為麻雀誤此生, 明朝江山亦如是, 四方城裡確銷魂。


麻雀的前生, 婦女閨中的葉子戲。

麻雀的前世今生
文字及圖轉輯自不同互聯網

說起吳偉業,可能鮮有人知,但說起他寫的《圓圓曲》,很多人都有耳聞。詩中的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一句,更是廣為流傳。他就曾指出過"明之亡,亡於馬吊",顧炎武也曾說窮日盡明,繼以脂燭,人事曠而不修,賓旅闋而不接。就是說從早打到晚,接著點燈再幹,一夜燈火通明,反復幾天幾夜,官員連班也顧不上上了,旅館都不開門營業。

說起明朝官員喜歡打麻將,一定要說一說周延儒打馬吊的故事。

明朝雀神——周延儒

今時今日摷到史料, 原來亡明者麻雀也!
周延儒從小很聰明,二十一歲就中了狀元,少年得志,走馬京城,威風八面。他不僅文章做的好,還善於察言觀色、投機取巧,這也是後來崇禎登基之後他能一步步做到明朝首輔的關鍵。

一六四二年的明朝前線戰事不利,洪承疇也投降了皇太極,朝中已無可用之將,邊關無人可守。此時,敏銳的周延儒覺得這又是一次投機的機會,他向崇禎主動請旨要領兵驅逐清兵出關。崇禎一看首輔親自領兵作戰,自然十分感動,又是嘉獎又是禦賜尚方寶劍。

結果周延儒的大軍出城百里之後,突然停下,一個傳令兵拿著大軍的旗牌,手持周延儒的令箭,快馬加鞭回到了京城。當時崇禎剛跟眾臣開完晨會,便驚聞傳報!非常震驚地問道,是不是周首輔已經出戰告捷?然後,這個傳令人說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話不是,相爺讓我回來取一下他的麻將牌。

大軍重新開撥,周延儒偵查到清軍急著趕回關外意不再戰,便率軍尾隨著清軍。自己天天在營內飲酒打牌,並假傳捷報,說自己殺了多少多少清軍,收復了多少多少土地。崇禎聽了很高興,他褒獎有加,還要賜他太師之位。後來真相被披露,皇上這時候才知道捷報全是編的,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玩弄計謀欺瞞。就在自縊前兩個月,崇禎還惦記著下旨讓周延儒自殺先走一步,可見有多氣。

超級玩家——陳魚門


碰死對家, 諸死下家, 上死上家………輸死自家!!!

陳魚門被稱為現代麻將之父,我們現在打的麻將牌就是他改進的。

陳魚門原是寧波當地一個有錢的商人,酷愛玩牌,什麼擲骰子,牌九,馬吊,他樣樣精通,但他最愛玩的還是馬吊牌。後來他發現,紙牌玩起來實在大不方便了——時間長了紙牌磨損太嚴重;在船上玩時候紙牌還總被大風吹走。

所以,他綜合骰子、牌九的優勢,把紙牌改用竹骨;繼承了馬吊牌的萬、筒、索;同時把紅花改為,白花改為白板,老千改為紅中受航海風向啟發,創造了東、西、南、北風;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牌具,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麻將。

陳魚門故鄉寧波著名的景點天一閣就有專門介紹麻將的展廳。展廳外還有一組非常有趣的銅像:陳魚門和兩個老外打麻將的牌桌,明顯的三缺一。說起這個三缺一的由來,還是要從馬吊牌說起。關於馬吊牌這個名字的來歷,《葉子譜》作者潘之恒是這樣說的:謂馬四足失一,則不可行,故為馬掉’”。馬本來有四條腿,掉了一條腳,那不就少了一只腳,這就是麻將三缺一的來歷。

說回大明朝,中國歷史上一輪又一輪的統一政權,要麼死於外敵,要麼亡於內患,財政腐敗通常是堤壩潰爛的最初之蟻穴。明代的財政危機早早的從嘉靖朝發端,萬曆朝放大,到了天啟末、崇禎初已經沒有生機了。當時的環境,饑荒,流民等哪一個單獨出現都能讓封建王朝更迭的危機。把亡國的罪過歸於馬吊身上,當然只是後人一種牽強附會的玩笑說法,不必當真。

陳魚門,名政鑰,號仰樓。寧波人。麻將的創始人,清朝時的甬上聞人,甬是寧波的簡稱,所以這位陳氏先祖是寧波人。

年少時便聰明出眾。曾經跟隨楊啟堂先生學習英文。道光二十九年選拔為貢生,後來因有功升任內閣中書。 三品官銜。陳魚門廣交遊,琴酒無虛日,交遊甚廣,極喜玩耍,精通紙牌。

同時也深感紙牌許多不便處,在同治三年(1846)把紙牌改為竹骨材質,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一共一百零八張,改紅花為綠色的,把白花改為白板老千改為紅中,命名為三箭,每樣四張。同時增加東 、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風,每樣也是四張。由此形成當時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張一副的麻將牌。
陳魚門整合、改造後的麻將是對前代的博戲的繼承和發展,打法也由繁到簡,一經問世,便盛行大江南北。杜亞泉《博史》認為:五口通商後,船舶多聚集在寧波港口,各省商賈雲集在此,學會打麻將者越來越多,麻將通過他們延及津滬商埠並波及全國。
行善鄉里

陳魚門的家族祖先從慈溪縣遷徙而來,父輩資產殷實,好行善事,多有捐款賑災、疏浚河道之舉。到陳魚門時,依舊行善鄉里,繼承了世家大族的慈善家風,被稱為甬上聞人,出面辦了很多有益於地方的慈善事業,如集資從外國人手中贖回新江橋,改為義橋,並在橋上添設煤油路燈。

民國《鄞縣通志》稱:政鑰負才廣交,為當道所重。郡縣有事,若拓荒、修學、協濟鄰餉之舉,皆倚辦之。太平天國期間,陳魚門執掌善後局,負責籌措浙江全省的軍餉,上下周旋,雍容酬答,亦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

陳魚門改造發明麻將牌之所以在寧波得到完成,與這裏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麻將中保留了許多寧波方言和航海文化的痕跡,如漁民出海須觀測東西南北風,網具的繩索、裝淡水和魚貨的水桶,以及表示收入的萬字牌,無一不蘊含著港口商埠的特色。
麻將又作麻雀,而在寧波話中麻將與麻雀是同樣的發音。此外,麻將和牌的讀作“hu”,也採用的是寧波方言。


不知真定假,原來玩牌歷史這麼久長。

麻將,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博戲。夏商時,已有博戲,盛行於春秋和秦漢。唐宋時,演進為詩牌和葉子戲。木牌上書以詩韻,博戲時按牌上的韻作詩,稱為詩牌。後將骰子引入詩牌,作鬥詩遊戲,就成為宣和牌。葉子戲,也稱葉子格,簡稱葉子。葉子,即紙牌。明代,葉子戲發展為馬掉,又稱馬吊。馬吊,合40張紙牌。牌分十字、萬字、索子、文錢四門,4人同玩,每人8葉,餘置中央,以大打小。清時,馬吊演變為默和牌、碰和牌。人稱紙牌或麻將紙牌。

   
同治三年(西元1846年),陳魚門將紙牌改為竹牌,保留了碰和牌中的,共108張,改紅花綠發白花改為白板老千改為紅中,命名為三箭,每樣四張。同時增加東 、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風,每樣也是四張。由此形成當時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張一副的麻將牌。

  陳魚門(1817—1878年),字政鑰,號仰樓,鄞城(今寧波市鄞州區)人,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年)拔貢,曾任內閣中書,加三品銜。


  太平天國期間,陳魚門主持善後局,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交往甚密,常以打麻將為娛。此後,陳魚門又到上海經商,更以打麻將為交際手段,遂將麻將傳給外國人。

  由於陳魚門是寧波人,所以麻將術語與寧波方言和航海業有密切關係。寧波方言將麻雀讀為麻將,所以麻將也作麻雀;讀胡,tīng聽,kàn,不讀qiàn,如嵌檔嵌鑲,都與寧波方言有關。牌中的索子(又稱條子),源於船上纜索的漁網;筒子,源於船上盛淡水和糧食的木桶;萬子,則源於船家對財富的渴望。陳魚門增添了東南西北四風,既是受航海業的啟發,又源於駛船人對風的敏感;遊戲時,是兩船相撞,停(聽)是船靠了岸。船上的人要是能見到麻雀,就知道快到陸地,就要靠岸了。這也是麻將牌又叫麻雀牌的原因。








  陳魚門整合、改造後的麻將是對前代的博戲的繼承和發展,打法也由繁到簡,一經問世,便盛行大江南北。杜亞泉《博史》認為:五口通商後,船舶多聚集在寧波港口,各省商賈雲集在此,學會打麻將者越來越多,麻將通過他們延及津滬商埠並波及全國。

老安按之言, 今時今日, 相信玩雀牌的會越來越少, 因電子玩意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姿多采, 一個捉精靈電子遊戲已經瘋癲了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

想當年,本年老鬼前程似錦, 可惜上了麻雀癮, 唸預科時, 雀癮最盛, 走堂一晚、兩晚、三晩, 就此玩完!

自己牌技又"史", 統常出, 出份糧,轉眼納了貢,撫今追昔,黯然!

今年中秋可能會打風下雨, 對於四五十後人士, 四方城應是最佳選擇! 

海漂二十多年, 跟麻雀牌已絕緣了, 上網漫遊, 忽有文字談及, 惹起回憶, 左抄右輯, 懷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