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

世上無不散筵席, 747退出飛行器的歷史舞台是必然。




 世事無永恆
2022年10月26日伴隨著美國波音生產的最後一架747在完成總裝,波音已經開始拆除位於美國西雅圖埃弗雷特(Seattle Everett)工廠裡的747生產線。最後一架波音747是阿特拉斯航空(Atlas Air)訂製的波音747-8F,已經於今年上個月,10月交付。

美國波音747是由美國波音公司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在美國空軍的主導下推出的大型商用寬體客/貨運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寬體民用飛機,自1970年投入服務後,到空客A380投入服務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載客量最高飛機的紀錄長達37年,被譽為“空中女王”。老安第一次長途遠行就是乘搭本是叫BOAC但是已經改名的英航的747, 是1978年, 從香港飛到倫敦要停巴基斯坦卡拉蚩及中東杜拜加油。

747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60年代,世界民航業正處於需求迅速增長的階段。美國機場的候機室裡總是擠滿了乘客,而在役的機型載客量非常有限。泛美航空的創始人兼主席胡安特里普(Juan Trippe)希望波音能為其研發一款載客量比波音707大1.5倍的客機,這樣他可以降低30%的票價,讓更多的人能夠坐上飛機,他甚至為此發明了“經濟艙”這個詞彙。出於商業航空競爭的需要,他還提出了雙層客機的設想。

1965年與當年世界最大的泛美航空簽訂了協議研發可以滿足市塲需求的飛行器。時年44歲的飛機工程師喬·薩特(Joe Sutter)被委為設計新型飛機的任務。 波音747能否成功,無論對泛美航空還是波音公司,都是一場豪賭,風險之大,“如果失敗,波音和泛美都會垮掉”。

喬·薩特和他的團隊經過前期工作後,創新性地提出了“寬體雙通道”概念,並由此發展成為最終的佈局方案,新機型被命名為波音747,它的體積和載客量均達到波音707的兩倍,最多達到452個座位,當年這款新一代寬體客機採用了許多新科技與新材料,使得機身重量降低,從而獲得了更高的飛行速度與更節省的燃油性能。

“747之父”喬· 薩特(Joe Sutter)
波音747的經典機型,與他的設計者喬· 薩特一同被人們銘記。薩特於1946年作為一名氣動力學技術人員加入波音,1965年,他接任747項目總工程師一職。他和他的團隊在短短29個月的時間內研製出波音747飛機,這一機型引領了一個時代,統治了天空幾十年。

波音公司副董事長、波音民用飛機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雷蒙德·康納對訪問者說“在薩特職業生涯的早期參與了諸多標誌性的民用飛機項目,包括367-80及其後繼機型707,還有737。但世界上第一種超大型飛機747,鑄就了他的歷史地位。薩特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領導了研發747的工程團隊,讓國際旅行變得不再昂貴,並促進世界連為一體。他的團隊,以及其他數千名參與此項目的波音員工,在創紀錄的時間之內製造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從提出概念到飛機下線僅用了29個月。這仍然是一項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以及對於喬創造奇蹟的決心的佐證。”

他說喬· 薩特(Joe Sutter)是“波音747之父”。2016年8月30日喬·薩特(Joe Sutter)先生離世,享年95歲。

美國西雅圖的波音公司埃弗雷特工廠是世界最大的廠房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組裝工廠,波音公司747、777、787三款高端雙通道飛機均在這裡組裝完成,並交付飛往世界各地。

埃弗雷特工廠廠房寬500米長1公里,每天上班的員工達到1.7萬人。進入工廠,首先見到的是747飛機生產線,這條始建於1960年代的生產線,使這一全球首款、經典的寬體客機延續至今。但從2011年首架波音787飛機在埃弗雷特工廠交付日航開始,這里便更多地生產787,787甚至超越了747與777。

2020年,英國航空公司就宣布,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航空業蕭條,旗下全部波音747型號飛機退役,未來將以更新型、燃油效益更高的飛機取代。

同年,澳大利亞航空公司結束了波音747最後一個航程。荷蘭航空、維珍航空等也都先後宣布淘汰波音747機隊。

與此同時,波音全貨機747-8F也因缺乏燃油經濟性導致航空公司遠離,如今,阿特拉斯航空和UPS等貨運航空公司是其最大的運營商。

早在2018年,就已經沒有波音747定單的身影了。比波音747正在被更省油的“雙發”飛機波音787夢幻客機、 空中客車A350所取代。波音747的被抛棄同空客的A380退出的本質原因是一樣的,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發動機的進步,“四發”(四台發動機)飛機的劣勢盡顯,航空公司轉向更高效的“兩發”遠程新機。這是民航市場特點及商業屬性決定的。歐洲飛機製造空中客車公司於2021年12月16日向買家交付最後一架素有“空中巨無霸”之稱的A380客機後,這一機型停產。空客A380客機寄予厚望,預測這一機型能賣出1000架甚至更多。遺憾的是錯估世界市塲,這一機型並不能被現實接受, 需求不足,空客最終只能向十餘家民航運營商售出251架而已。

中國南方航空在2005年5月訂購了5架A380,是唯訂購A380的中國航空公司,南航2011年收到第一架。但由於缺乏盈利能力,國內僅有的5架A380同樣未能逃脫退役的命運。

747退出飛行器的歷史舞台是必然。

世上無不散筵席, 如今歐盟的空巴已經不知不覺追過了波音, 主要是政不通, 人不和,美國政壇多是冚頭埋牆自殘自傷!!!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今天, 老安向諸君洗洗腦, 介紹一下中國大陸國情的一少部份, 今時今, 很大量的香港人, "糠稈人", 海外食米之人"不屑"看, 讀, 聽, 觀察大陸的所有一切, 只向外媒, 只向大妓院, 只向明信二報, 只睇"理柒佢"電視及"悲悲思"及"米國之陰", "豉油鴨舟"等, 完全接收不到十四億人的實際生活,以下是今天的大陸軍人替國家服務多年後國家對他的安排。

以下轉貼文字老安把它簡變正體供諸君子參看

退役時拿110萬元還是少拿70萬元選擇安置,退役軍人應認真算算賬

原創2022-11-06 13:30·三劍客

劍平三劍客

鄰居是一位曾在西藏服役的老兵。

三年前,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服役,軍齡15年。

由於單位沒有高級編制,那時也沒有延期服役一說,老兵就準備幹滿16年回家。

聽說我是一個“過來人”,和他一樣在部隊當了16年兵,最終選擇了“轉業”進入事業單位,就向我了解地方的工作和收入情況,為他選擇作參考。

退役對於每一個軍人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退役後的選擇,甚至關係到了他們後半生的幸福。

有的人選對了,不說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開啟人生第二篇章,但毫無疑問過上了安穩踏實日子。

有的人沒選好,不僅生活處處難如意,還可能會陷入失落和深深的後悔之中。

但實際上,劍客發現,其實很多戰友在做決定的是時候,往往並不理性,甚至很草率。

這也為他們後來的個人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學歷偏低的戰友,快40歲了,回到地方,兩眼一抹黑。

沒有資源,沒有本錢,連年齡也沒有優勢,一旦發現路選錯了,再想轉換“跑道”,實現換道超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且,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不僅自己的發展基本定型,往往家裡負擔還特別重。

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可能是上有4個老人,下有兩個孩子。整個家庭就像一台超重的車在爬上坡。

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爆胎或發動機熄火的情況。更要命的是,這台車的抗風險能力又非常弱……

也正是因為如此,劍客才在此要專門說一說。希望有人能聽進去。

一般來講,退役戰友出現選擇失誤的原因,除了個人因素(非理性、被動)外,比如說,自己想在部隊長期服役,但由於沒有晉級空間,必須要退役。

再就是退役本來可以選擇安排工作,但由於家裡出了重大變故,急需用錢,而且數額相對較大,不得已而為之。

還有一個最為核心和普遍的情況:信息不對稱。

也就是戰友們所處的環境相對封閉,家裡的親戚朋友對於相關情況也不了解,導致在作決定時,對相關的情況不熟悉,沒有一個綜合的判斷,導致“跟著感覺走”,走錯了道。

回過頭來說說,劍客的那個鄰居。

當時,他在西藏服役,按照當時的政策,退役時,如果選擇復員,加上老家的地方退役補助,大概可以拿到110多萬元。

如果選擇由政策安排工作,可以拿到40多萬元的安置費,可以獲得一個事業編,以他在高原服役16的經歷來看,選崗分大概率靠前,留在城區工作的概率較大,參照同級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年有約9萬元(加養老保障和公積金)的綜合收入。

也就是說,一邊是少拿70萬元,一邊是一個體制內在當地中等收入水平的工作。

對此,他算了一筆賬——

他退役時,翻過年就38歲,按照現行的退休規定,還可以上22年班。

按不變價格換,22年,每年9萬元,如果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其到退休時的工資收入總數約200萬元。

而選擇復員,假如將多拿的70萬元全部存入銀行,按3.5%年息算,本息大概有120萬元左右。

這20年期間,找一個平均每月4000元的工作(本地當年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3000元,這個一般都只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在崗職工能達到,社會自謀職業的平均4000元的工作,就算不錯了),可以拿到100萬元左右的工資。

選擇政府安排工作=40萬元(安置費)+200萬元(工資)=240萬元。

選擇自謀職業=110萬元(復員費)+100萬元(工資)+50萬(多出70萬元的利息)=260萬元。

當然,假設一切的情況都是在理想和可控的條件下,我們會發現,對於鄰居來說,選擇安排工作和復員,最終在經濟上呈現的結果,差距並不大。

這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製度設計者的智慧了。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選擇,更多考驗的是我們自身的能力素質和對風險的認識和把控能力。

排除意外的因素,我們會發現,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更加穩健。

最大的優勢是穩定,即工作壓力不會特別大,特別是在50歲以後,不必為工作的事情過多的操心,也不必擔心失業的問題。

也就是說,選擇政府安排工作更有保障。而且,退休後的退休金也要高出很多。在壽命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總額差距會逐步拉大。

而選擇自謀職業的最大優勢是靈活,想像空間較大。如果有資源,可以創業,假如能成功,將有無限可能。如果無資源,隨便找一份工作做著,也能過日子。

鄰居老兵,最終沒有糾結,選擇了“落袋為安”,拿著110萬元回到了家裡。

平時,由於大家各自都很忙。

很少在小區裡照面。偶爾見面,也是打個招呼而已。

如今,兩年過去了。前兩天,我簡單問了一下他的情況——

回來後,把其中一部分退伍費投到了愛人經營的生意上,另一部分存了起來。在家休息了3個月,然後應聘去了我們一家民營企業。

收入,比預想的高一點,每月5000元左右,工作也比想像的要忙一些,畢竟企業裡要看產出價值。

他說,日子過得還行。準備再乾幾年,就找一個輕鬆一點的事情。

確實不想那麼拼了,但也不能閒著不有事幹……

我問他,兩年了,對於當初的選擇,怎麼看?

他說,拿著這麼多的錢,還是挺香的!

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既要算好賬,也要做到不計較。

當然,說到這裡,劍迷朋友可能不認可這樣的計算方式,在此也請大家一起來算一算,看怎樣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