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制裁,為何還遲遲不能制服俄羅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李中海
【導讀】據塔斯社報導,2022年4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若有人想從外部干預烏克蘭局勢並對俄構成戰略威脅,俄將對其進行閃電打擊。此前歐美國家對俄發起制裁時,普京就表示“對俄制裁就相當於對俄宣戰”;而美國總統拜登則指出,“對俄制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替代形式”。
許多觀察家指出,歐美對俄全面制裁,意味著過去數十年來日益常態化的國際制裁,已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那麼,究竟如何理解這種新的“常規武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中海認為,在這場制裁戰中,俄羅斯受到金融、外貿、科技和能源等方面的巨大阻擊。一方面,歐美不僅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還將其踢出SWIFT系統,扼住俄金融喉嚨;另一方面,歐美以迅雷之勢對俄實行技術封鎖,俄科技產業遭受重創。由於俄羅斯在消費品、製造業等領域有著嚴重的對外依賴,此番制裁必會對俄國內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李中海認為,俄羅斯在制裁戰中並非無力招架,因其在油氣能源市場佔據優勢地位,歐洲諸國投鼠忌器,這會導致制裁效果打折,因此制裁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制裁作為武器,自身存在雙重悖論,很可能會導致經濟上的進退不得和政治上的負向回饋。
本文為作者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縱橫》雜誌社和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主辦的“俄烏衝突、國際格局演變及中國的戰略安全”研討會上的發言,已獲作者本人審閱授權。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經濟制裁與相互依賴:
西方對俄制裁勝算幾何
俄烏衝突是一場發生在網路時代的戰爭,儘管網路使得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戰爭,但也使我們更加困惑。這場戰爭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這次戰爭驗證一些平時無法驗證的理論和說法。
如何理解制裁?
就制裁問題而言,是否可以將其稱之為第一次“世界經濟大戰”?截至3月6日,俄羅斯超過伊朗成為世界上遭受制裁最多的國家,到3月21日,遭受本次制裁的自然人和法人實體多達7116個。媒體對此進行了各種渲染,將本次制裁稱為“地獄級制裁”“毀滅性制裁”“經濟戰”等等。
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26日聲稱,目前對俄進行的制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替代形式 ,也可以認為對俄制裁的規模、烈度和影響將等同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俄羅斯總統普京則表示,“對俄制裁就相當於對俄宣戰”。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宣佈對俄制裁,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規模浩大的制裁大戰。
我認為對制裁問題的研究需要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西方採取了何種制裁措施, 美國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對此有獨到的研究, 而目前國內對制裁問題的系統性研究還較為匱乏。
第二是制裁措施有效與否,制裁的效果問題可能是所有制裁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第三是制裁措施對發起國和被制裁國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第四是如何解釋制裁工具 的使用。第五是經濟制裁對地區和世界秩序、經濟秩序的長短期影響。
俄羅斯金融領域遭受“核彈”打擊
第一
凍結外匯儲備。在戰爭爆發前的2月18日,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儲備總額為6,432億美元,戰爭爆發後,美國、歐盟、英國宣佈對其進行凍結,日本因缺乏相關法律依據目前尚未採取凍結行動。由於目前人民幣和黃金儲備約占俄羅斯外匯儲備總額的1/3,如果有關國家對外匯儲備全部進行凍結的話,俄羅斯則僅剩人民幣和黃金儲備可用。
俄國學者和官方正在討論分析,即西方國家行為的性質是凍結、封鎖、扣押還是沒收。烏克蘭方面一直呼籲西方國家沒收俄羅斯的外匯儲備,用以賠償烏克蘭戰爭損失。在沒收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方面,西方國家有例可循,如利比亞、伊朗以及之前的阿富汗等國家的外匯儲備都曾被沒收,阿富汗被沒收的外匯儲備一部分被分給了阿富汗人,另一部分則用於賠償“9·11”恐怖襲擊所帶來的損失。
有俄羅斯學者認為,西方國家對俄外匯儲備的凍結可能意味著沒收。之所以這樣說:
一是外匯儲備被凍結後很難解凍,尤其是在美國。美國的凍結措施需要經由法律批准,短期內改變這一現狀較為困難,而歐洲的決策轉向稍微靈活。
二是美國財政部目前已經開始統計制裁戰成本,不排除通過法律和訴訟案件來對已凍結的儲備進行“沒收”。總的說,無論是對外匯儲備的凍結還是“沒收”,西方國家這一行動都對俄羅斯金融形勢造成了較大衝擊,造成盧布匯率迅速下跌。
2022年2月24日之後盧布便急劇貶值,從戰前的1美元兌78盧布左右,到最高的時期1美元兌120盧布,直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以盧布結算天然氣貿易後,盧布匯率才逐漸回降到制裁之前的水準。但是在沒有外匯儲備的背景下如何調整匯率,如何解決進口貨款的支付,對此問題的解決辦法我們目前仍不得而知。
第二
俄羅斯被剔除出SWIFT系統。2012年的伊朗和2017年的朝鮮都曾受到過這種制裁,但俄羅斯建立了替代系統SPFS來解決這一困難,同時2014年俄羅斯還創造了獨立的支付方式—Mir卡,用以代替VISA和萬事達卡。但SPFS系統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內網,無法與國際連接,跨國支付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對跨國貿易、資金往來以及勞務移民匯款都造成障礙。俄羅斯有著大量來自中亞地區的勞動移民,一旦無法通過跨國支付進行資金轉移,勞動移民便會自發離去,這也會加劇俄羅斯勞動力短缺的現狀,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經濟在短期內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目前,90%的俄羅斯人無法進行非現金交易,Mir卡的持有者僅占人口數量的10%。沒有SWIFT系統的支持,無法進行國際支付,即使通過中國進行操作,難度也較大,俄羅斯在金融領域困難重重。
俄貨物進口依賴被放大
第一,消費品依賴度極高。俄羅斯存在嚴重的進口依賴,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推行了部分進口替代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糧食領域,俄羅斯很早就實現了自給自足,但其肉製品供給的50%依靠進口,從2019年到2021年俄羅斯的肉類進口,已經低至6.1%。乳製品進口占俄羅斯消費品比重也較大,約為20%左右。作為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的乳製品,其一旦短缺將會加劇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窘迫。截至2021年9月,俄羅斯消費品對進口商品的依賴度高達40%,進口食品所占比重已經下降到23%,其他製成品的比重則提高到53%。進口依賴度最大的消費品包括食用黃油(17%)、乳酪(33%)、牛肉(28%)等。同時,如衣服、鞋子、電器、化妝品等物品的進口比重也非常之高。儘管某些物品可以從中國或土耳其進口,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填補這一巨大缺口。俄羅斯的輕工業一直以來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消費品的依賴如何化解,商品短缺問題如何解決,諸如此類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二,製造業裝備和技術方面對外依賴嚴重。例如機床和電子元件,俄羅斯的機床製造水準較弱,電子元件的技術水準更是不逮。從2014年以後,西方對俄制裁就是從與油田相關的高科技入手,進而對其生產製造及油氣開採產生影響。同時,投資不足和技術設備難以更新,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目前俄羅斯很多企業已遭遇到這一問題,並將產生連鎖反應。由於俄羅斯部分企業負債率過高,虧損企業經營困難,稅收和工資都會減少,最終將導致企業破產倒閉,類似現象已經開始出現。
同時,制裁會加速外資的撤離,此次西方制裁應該在普京政府戰前的預料範圍之內,但是外資私營企業撤離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預料。截止到目前為止,大概有400家外資企業宣佈撤資,真正撤離的有200多家,部分企業仍在觀望。外資企業對俄羅斯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其一方面提供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則是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方式和技術,外資企業撤離對俄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另外,俄羅斯在農業領域也嚴重依賴外國,例如種子、化肥等等。
技術封鎖阻斷俄羅斯科技發展
西方對俄的技術封鎖動作迅速,歐盟與美國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對俄的全面出口管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聲稱,此次技術制裁旨在切斷俄羅斯工業和建設未來所需的技術聯繫,將其高精尖技術全部切斷。白宮發言人則聲稱,美國將阻止俄羅斯進口對多元化經濟和普京投射權力能力至關重要的技術產品。本次禁止的範圍均為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電信軟體、鐳射產品、航空航太、石油精煉設備等。美國則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美國軟體和美國軟體製造的產品,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也加入到對俄技術封鎖的隊伍中。因此,俄羅斯很可能要與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隔絕。
西方油氣禁運遭遇現實困境
第一
俄羅斯能源出口強勢佔據主動地位。俄羅斯天然氣占歐洲市場消費量的35%,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來源。歐洲天然氣的其他來源還有挪威(30%)、阿爾及利亞(12.7%),美國、卡塔爾、沙特、尼日利亞等國家的天然氣都是依靠液化氣方式運輸到歐洲。但是液化氣需要一定的生產週期,其運輸成本高,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在短時間內恐難以消除。
第二
歐洲國家對俄存在能源依賴。歐洲各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同,如奧地利對俄能源的依賴度為70%,德國為62%,拉脫維亞為72%,即中東歐國家對俄依賴度大,而南歐則相對較小。歐洲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度也有所不同,南歐地區依賴度較低,中歐則比較高,斯洛伐克最高約為78.4%,整個歐盟27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度則是24.9%。
第三
油氣禁運恐難以成行。美國提出的這種建議在歐洲範圍內實現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在普京提出用盧布進行天然氣結算後,歐洲國家更是難以應對。部分歐洲國家沒有盧布儲備,需要以歐元或美元結算,而結算後的貨幣將會轉至中央銀行,這就會出現外匯儲備凍結的可能,所以能源貿易與外匯凍結之間的矛盾使得歐洲國家陷入兩難境地,進而在此項措施頒佈之後,盧布匯率應聲而漲。當今世界貨幣以信用為背書,而俄羅斯的信用則以天然氣為保障,因此盧布匯率下跌的情況得到改善。因此,油氣禁運從能源依賴和價格等多方面都使得歐洲國家難以承受。
制裁的效用與限度極為有限
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的霍夫鮑爾指出,目前的制裁措施受制於四個方面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發揮作用。第一是手段的強硬程度,第二是有無解決對策,第三是否存在解困的外部幫手,第四是制裁的發起方是否會自行瓦解。受這四個方面局限性因素的影響,霍夫鮑爾認為在20世紀的制裁案例裏,只有34%的案例取得了部分成功。也有學者認為只有5%的經濟制裁實現了目標。因此,如果意圖通過制裁來改變體量龐大的俄羅斯恐難實現。
制裁的雙重悖論與效力的臨界點
第一
經濟上的進退不得。就經濟而言,從短期、長期、經濟增長和發展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可能會得出不同結論。就經濟增長而言,俄羅斯在短期內可能會受影響,長期來看則會逐漸適應這種狀態,進而有可能在長時間段內可能實現經濟增長。就發展來說,俄羅斯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有利局面,即在外部約束情況下被迫發展那些過去無法發展的產業,如輕工業等;但長期來說,制裁可能導致俄羅斯難以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發展的品質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被制裁方雖不會消亡,但也無法得到長久良足的發展。
第二
政治上的負向回饋。西方制裁的目的在於促使被制裁方內部發生變化,但事實顯示,制裁效果往往出現相反負向回饋,即被制裁方受到的外部壓力越大,可能內部更加團結;制裁的力度越大,被制裁方執政者政權在國內獲得的權力也越大,相應擴大,政府權力在一定程度上相較於被制裁前得到擴展。對於被制裁的領導人來說,其應當在制裁的壓力下表現出足夠的強硬姿態,因為表現軟弱可能會帶來被制裁本身更可怕的後果。近期俄羅斯民意調查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
制裁效力的臨界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推出上文所述“毀滅性”制裁措施後,國際輿論認為俄羅斯經濟行將崩潰,作出這樣的判斷為時過早。制裁措施通過一系列傳導才能影響受制裁方內部的變化。西方對俄制裁能否發生效力,需要關注以下方面:首先是俄羅斯市場是否會出現商品短缺,商品是否短缺是考驗俄羅斯能否有效應對制裁的“試金石”,在一個商品短缺的社會,政權的民意支持度難以保證。其次是經濟狀況惡化或動員型經濟模式是否引發社會緊張。在西方制裁壓力下,俄羅斯政府一定會採取諸多非常規措施提振經濟,這對政府經濟和社會政策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政策失當,勢必引起社會對抗,加劇緊張形勢。同樣需要觀察的是,俄羅斯是否會發生領導人的個人權威瞬間土崩瓦解的局面。哈薩克斯坦不久前發生的事情已經提供了啟示:民意如流水,水無常形,人無常勢。
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制裁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推行對外政策的趁手工具,其本質在於脅迫目標國家改變或停止其行為。制裁工具的使用首先依賴於發起方的經濟優勢,近年推出的所謂“智能制裁”更是依賴於它們的貨幣權勢,其次制裁措施總是瞄準目標國家在經濟上的軟肋。同時,西方經濟制裁的研究者同樣重視經濟制裁的倫理意義和附帶損害問題。
總的說,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制裁對於發起國也會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導致制裁發起國部分物資的短缺,因物資短缺引發通貨膨脹,以及外匯儲備的凍結導致美元和歐元信譽受到影響等。西方此次推出的大規模制裁措施會使得俄羅斯經濟在2022年出現10%-20%的下滑,俄羅斯面臨著產業鏈、供應鏈重組的艱巨任務,世界經濟格局也將隨之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此次事件為國際問題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在經濟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
第一,西方國家已經習慣以較小代價對主權國家實施經濟制裁,而對於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實施大規模制裁最終將產生何種效果,帶來何種影響。
第二,未來俄羅斯經濟模式可能是動員型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種動員型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模式將取得何種成效,這也可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樣本。
第三,有學者認為當代全球化進程已經終結,那麼終結之後的世界將是何種形態?
第四,如果全球化繼續發展,中國應該如何在繼續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又能降低風險?諸多問題有待我們繼續關注。
如上文所說的,西方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實施大規模制裁最終將產生何種效果,目前還說不清楚,但眼前的就有如下的效果!
被制裁後,俄羅斯化石燃料賣得少,收入翻倍,每月220億歐元!
英國《衛報》27日消息,俄烏戰爭持續兩月有餘,在一眾西方國家不斷加碼的制裁之下,俄羅斯向歐盟出售化石燃料的收入卻翻了一番。
雖然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但收益於價格飆升,俄羅斯賺的更多了。
根據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對航運和貨物的分析,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從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出口中獲得了約620億歐元收入,其中440億歐元來自歐盟。
歐盟去年一整年總共從俄羅斯進口約1400億歐元的化石燃料,大概一個月120億歐元。相比之下,過去兩個月,歐盟平均每月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支出達到220億歐元。
這一結果表明,儘管多國政府正想方設法阻止普京將石油和和天然氣作為經濟武器,但俄羅斯仍能繼續從其對歐洲能源供應的控制中獲益。
儘管戰爭和制裁減少了俄羅斯燃料出口,但俄羅斯在天然氣出口上的絕對優勢意味著,一旦切斷俄氣供應,只會提升其價格。隨著全球生產從新冠疫情中逐漸恢復,天然氣的價格由於供應緊張,本身已經很高了。
《衛報》稱,天然氣、石油等化石燃料價格的上漲意味著,即便是俄羅斯受到制裁和出口限制的影響,收入也還是會增加,而這些收入通過國有企業幾乎直接流向俄羅斯政府。因此,俄羅斯實際上讓歐盟陷入了一下陷阱:儘管它們盡力限制俄羅斯化石燃料,但限制將導致價格提升,抵消或緩解俄羅斯出口數量減少帶來的收入影響。
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勞裏·米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稱,上述收入支撐著普京的戰爭,而讓他戰爭機器癱瘓的唯一方法就是迅速遠離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出口是普京政權的關鍵推動力,”他說,持續的能源進口是對俄制裁的主要漏洞,每個進口俄能源的人都是俄軍的“同謀”。
然而,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許多化石燃料公司仍繼續與俄羅斯進行大量貿易,例如BP、殼牌和埃克森美孚。
德國是過去兩個月最大的俄羅斯燃料進口國,儘管德國政府一再宣稱停止俄羅斯石油進口是當務之急。在此期間,該國進口額約為90億歐元。義大利和荷蘭也是大進口國,進口額分別約為68億歐元和56億歐元。
歐洲為買俄羅斯石油“瞞天過海”,悄悄構建“不透明市場”
在俄羅斯原油的購買上,此前《華爾街日報》曾曝出,為維持經濟運轉、防止燃料價格進一步飆升,歐盟的俄石油進口量不減反增,不少交易商甚至還通過“灰色管道”偷買石油。
船舶追蹤機構數據顯示,4月迄今,從俄羅斯港口出發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出口量為平均每天160萬桶,較3月的平均每天130萬桶有明顯上漲。其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等國的進口量甚至較上月翻了一倍。
與此同時,出於對批評聲音和未來制裁措施的擔憂,歐洲石油買家們也在尋求可以繞開制裁繼續購買石油的管道,並“悄悄”構建起了一個“不透明市場”。
《華爾街日報》稱,4月從俄羅斯港口運往“不明目的地”的石油數量正在變多。與那些在運輸檔上有明確目的地標記的石油不同,超過1100萬桶石油被一反常態地裝載到了沒有預定航線的油輪上。
分析師和貿易商表示,使用“目的地未知”的標記往往意味著船上的石油會在海上轉運到更大的油輪上,這是一種“古老的規避制裁手段”,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石油出口遭受西方制裁的國家都曾採用過這種方法。
德國《經理人雜誌》指出,這樣產生的龐大“不透明市場”在俄烏衝突之前是幾乎不曾有過的,由於“不透明市場”模糊了石油的來源,因此很難追蹤俄羅斯石油的交付量。
油輪追蹤機構TankerTrackers統計的部分3月和4月俄羅斯對歐洲平均日出口原油數據
一些西方能源公司也借用類似的手段“鑽空子”,試圖在交易中規避制裁。如歐洲能源巨頭殼牌公司4月7日宣佈,將停止在現貨市場購買俄羅斯石油。但該公司規定,如果混合的俄羅斯石油含量不超過49.9%,就可以視作非俄羅斯產的石油並進行交易。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因銀行交易融資枯竭、保險成本飆升等原因,歐洲許多能源公司在3月實施了“自我限制”,導致俄羅斯石油進口量有所下降。但歐洲4月的俄羅斯石油進口量回升、“不明目的地”的貨運量激增,這表明很多歐洲買家已經找到了“變通方法”。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儘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但截至目前,歐盟內部仍未在對俄能源禁運的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決定對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德國,影響尤其明顯。
德國總理朔爾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對俄羅斯實施天然氣禁運並不會結束戰爭。而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將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造成嚴重後果,德國希望避免由此帶來的經濟危機和失業潮。
英國《金融時報》稱,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可能性,使得恐慌情緒正在德國蔓延。在俄烏衝突爆發前,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在德國天然氣市場上所占份額為55%。如果天然氣供應中斷,可能導致德國大部分工業癱瘓。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那麼將使德國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俄羅斯通過管道向23個歐洲國家供應天然氣 圖源:彭博社
因此,面對俄羅斯的“盧布結算令”,不少歐洲國家接受了。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目前已有四家歐洲天然氣買家用盧布結賬,十家歐洲公司開設了盧布帳戶。奧地利總理27日表示該國接受俄方以盧布購買天然氣的要求,並稱“德國政府也接受了”。
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俄羅斯“盧布結算令”動了真格: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佈於4月27日停止對波蘭和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
根據俄羅斯制定的“盧布結算令”,歐盟天然氣買家必須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開設外幣和盧布兩個帳戶。歐盟買家用歐元或美元付款,然後再由該銀行將其兌換成盧布,並將盧布付款轉給俄氣。俄羅斯方面強調,將歐元或美元存入帳戶不再被視為履行合同義務,只有收到盧布後,俄羅斯才會開始履行協議。
而保加利亞和波蘭正是在收到俄氣的最新天然氣帳單時,因未使用這一機制而遭斷供,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莫斯科對西方實施制裁的“最嚴厲報復”。
路透社認為,這是自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重大升級。英國《衛報》說,這顯然是對歐洲其他國家發出的警告。“這是一個轉捩點,俄羅斯今天使其加速。”美國彭博社援引波蘭負責戰略能源基礎設施的官員奈姆斯基的話說。
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個月,普京衝破制裁的措施已經打出“第一槍”能源之戰。看西方如何招架,這俄烏之戰,是有利中國的,其中很多戰略性、戰術性、軍事上、經濟上、金融上的種種,大大及團隊要細心分析,研究,找尋方法去應付,去面對西方及日本、印度、越南的挑釁,尤其是美日把臺灣作為攻城梯以進侵中國,這次是對中國的打反侵疫苗,要多謝俄羅斯成中國的盾牌!!!
老安輯編自不同網上及媒體的文字供諸友細看時事
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
2021年中國和美國軍事實力,還差多少?
海陸空三軍裝備,來對比2021年中國和美國軍事實力,還差多少?
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中國的軍事實力這些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天咱們就把中美兩國的軍事實力盤點一下,順便做個對比,看看還有多少差距。
中美軍事實力對比
中國:
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美國:
領土面積約937萬平方公里。
關於美國的領土面積還有兩個說法是962萬和982萬平方公里;
1、962萬出自美國審計局1997年公佈的數據;
2、982萬,這個數據出自美國中情局。937萬包括了純陸地面積(914.8萬)加上 內陸的江河湖泊面積(22萬),但是沒包括五大湖的面積,五大湖是美國和加拿 大的邊界湖,總面積是24.5萬平方公里,其中美國佔據其中的17萬平方公里, 加上這17萬,美國領土面積就是954萬平方公里,而962萬還包括了約8萬平 方公里的港灣等沿海水域,982萬則把內海海域的約20萬平方公里也給算上了, 這個水分就很大了。
人口:
截止到2020年中國人口約有14.48億人,美國有約3.34億人,數據出自世界銀行即時人口;
GDP:
2020年中國GDP是15.7萬億美元,美國GDP約有20.6萬億美元;
國防預算:
2021年中國國防預算是2091.73億美元,而美國則超過了7400億美元。
中國武裝部隊現役部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現役兵力約有200萬人,預備役約有1000萬人,准軍事人員有66萬人。每年約有1976萬人達到可服役年齡。
美國武裝部隊現役部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太空部隊以及海岸警衛隊,現役兵力約有140萬人,預備役約有84.55萬人(包含了准軍事人員),每年有約425.6萬人達到可服役年齡。
中國陸軍現役有97.5萬人,而美國陸軍現役是48.5萬人;
中國空軍現役約有40萬人,而美國空軍現役有約33萬人;
中國海軍現役有約30萬人(包含海軍陸戰隊的4萬人),而美國海軍現役有約35萬人,海軍陸戰隊現役有約18.1萬人。
為了方便對比,就從地面部隊、空中力量、海軍的主戰裝備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實力。
地面部隊
地面部隊(包含了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地面裝備):
坦克
中國:裝備有約5000輛坦克,其中三代坦克中國有4000輛,包括1200輛99/99A式坦克、2500輛96/96A/96B式坦克、約300輛15式坦克。
中國99/99A式坦克
美國: 裝備有6100輛坦克,其中現役有2509輛艾布拉姆斯坦克,包括1605輛 M1A2 SEPv2型坦克、154輛M1A2C型坦克以及750輛M1A1 SA型坦克, 全部都是三代坦克,其餘的都是儲備坦克。
美國M1A2 SepV2坦克
另外還儲備有3600輛M1A1/M1A2坦克。
數量上美國是占優的,性能上引用西方軍事專家的話,就是中國的“99式坦克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勁敵”,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世界上賣的非常火,實戰經驗豐富,德國的《焦點》雜誌把99A坦克排在美國M1A2坦克之後。
中國的99式用的自動裝彈機,而美國的M1是手動裝填,手動裝填的好處是前3發的爆發射速非常快,最快10秒鐘打出去3發,這個爆發速度只能維持3~4發;而自動裝彈機的優勢是持續射速,能夠保持每分鐘8發,美國總結在實戰中的經驗,坦克與坦克交戰也就打3發炮彈左右,從性能上來說各有優劣,沒有非常大的差距。
96式坦克在整體性能上確實比不上M1艾布拉姆斯坦克,但是96式的火力經過了兩次大的提升,威力越來越大,能夠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700~750毫米的均制垂直鋼裝甲,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扛不住這一炮。不過不論怎麼說,坦克在數量跟性能上美國都是占優的。
步兵戰車
中國:
裝備有約8500輛,主力步戰車有2000多輛,08式輪式步戰車和2300多輛04式履帶步戰車。
美國:
共有6500輛,其中現役有3700輛,其餘的都是儲備。
M2和M3 Bradley突擊車是輕型裝甲的全履帶運輸工具,可提供越野機動性,固定式火力以及對火砲和小武器的保護。
美國的是4500輛M2布拉德利履帶式步戰車和2000輛M3騎兵布拉德利履帶式步戰車,具體的性能按照權威軍事專家的步兵戰車的排名美國的M2步戰車優於04式,性能各有優劣,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裝甲運兵車
中國有約4800輛,美國有1.7萬多輛。
ZBD-04步兵戰車
其他的裝甲偵察車、防雷反伏擊車、裝甲突擊車等等各型裝甲車中國有2.1萬多輛,美國有1.65萬輛。
牽引式火炮
中國66式152毫米牽引榴彈砲
中國有1234門,美國有1340門;
美國66式152毫米牽引榴彈砲
多管火箭炮中國有2250輛,美國有1365輛;
PHL-96(A-100) 300mm卡車底盤多管火箭系統
自行火炮中國有1970輛,美國有1500輛。
中國PLZ-05自行榴弹炮
多管火箭炮中國射程世界第一。
空中力量
空中力量(包含了陸航和海航的飛機)
戰鬥機:
中國殲-20戰鬥機
中國裝備有1660多架,其中五代機有150架殲-20,四代機有1048+架;
美國裝備有2524架戰鬥機,全部都是四代以上戰鬥機,其中五代機裝備有636架,包括178架F22A和458架F-35各型戰鬥機。
美國F-35戰鬥機
從數量上來說美國占優,性能上來說,殲-20的制空能力強於F22和F35。總的來說,美國還是佔據很大的優勢,四代機以上數量是我們的兩倍多,五代機數量是四倍多。
轟炸機
美國共有152架,全部都是戰略轟炸機,包括B-2有19架 、B-1B有59架、B-52H有74架;
B2隱形轟炸機
中國有221架轟-6系列,按照我們的標準算,沒有戰略轟炸機;從性能上來說,美國轟炸機從隱身性、載彈量、突防上都比我們的轟6強。
轟-6K型轟炸機
攻擊機/戰鬥轟炸機
美國有415架,中國有260架殲轟-7。
中國殲轟-7攻擊機/戰鬥轟炸機
教練機(包含固定翼和直升機)
美國共有2765架,其中戰鬥教練機有479架;
中國裝備有455架,其中戰鬥教練機有87架。
運輸機
美國裝備有945架;
美國C-17運輸機
中國只有300多架。
中國運二十運輸機 Y-20
加油機
美國有625架;
中國僅有約20架,其中一半都是轟油-6U這種加油機,載油量有限,當然運20版的加油機正在大力生產中。
預警機(包含固定翼和直升機)
美國有114架,全部都是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的固定翼預警機有53+架,預警直升機有23架。
電子戰機
美國有236架,很多是大型電子戰機;
中國只有50架左右。
偵察機
美國有222架;
中國只有14架。
海上巡邏機
美國有129架:
中國只有13架。
其他各型特種飛機(包括監視飛機、情報收集飛機、救援飛機、通訊機、空中指揮機等等),美國還有100架左右,而中國只有4架。
現代空戰是體系化作戰,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偵察機等等這些特種飛機在未來空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直升機
美國裝備有5436架;
中國只有約1700架;
專用武裝直升機
美國裝備有950架,美國陸軍裝備了801架AH-64D/E重型武裝直升機,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了90架AH-1Z和59架AH-1W;
美國AH-64D武裝直升機
中國裝備了只有450架,大部分都是武直-10和直-19這種中輕型。這方面美國在數量和性能上都占優。
中國直-19武裝直升機
海軍
航母
美國目前裝備有11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直通甲板航母,都是彈射起飛;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中國只有兩艘滿排6.5萬噸的常規動力、滑躍起飛的航母,這個跟美國沒得比。
中國山東號航空母艦
兩栖攻擊艦
美國有9艘,其中2艘滿排4.5萬噸的美國級、7艘滿排4.1萬噸的“黃蜂級”;
中國目前現役有2艘滿排4萬噸的075型。
巡洋艦+驅逐艦
美國共有93艘,全部都是宙斯盾艦,這包括22艘滿排98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69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滿排八九千噸)和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這個成了”大人”的浮在海上玩具,實際無任何作戰能力,是典型實驗室白老鼠而已);
中國現役有42艘驅逐艦,其中盾艦有31艘,包括滿排1.25萬噸的055、21艘滿排7000多噸的052D、6艘052C。盾艦數量上中國比美國少,正面一點的是中國這些軍艦都是最近這幾年建造的,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服役30年左右了,目前美國已經計畫退役一部分了,“阿利伯克”級有36艘服役年限在20~30年間,有26艘服役10年~20年之間,只有7艘是近十年內建造的,而且中國的055基本上屬於驅逐艦內的戰力天花板了。總體上還是美國更強,但是中國已經開始發力了,而美國則有一種乏力的感覺。
055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舷號101)
護衛艦
中國目前裝備了42艘,而美國嚴格來說是沒有護衛艦的,但是它有一艘風帆護衛艦“憲法號”用於各種禮儀活動,僅具有象徵意義。
輕型護衛艦
中國目前裝備了50艘滿排1500噸的056A;
056A輕型護衛艦梅州號
美國有21艘瀕海戰鬥艦,它跟這個輕護差不多,包括10艘滿排3500噸的“自由”級和11艘滿排3100噸的“獨立”級。
核潛艇
美國共有68艘
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Ohio-class SSBN)
美國有14艘水下排水量18750噸的“俄亥俄”級;
中國共有16艘,中國有6艘滿排1.1萬噸的094/094A型和1艘092型。
094A型戰略核潛艇
攻擊核潛艇
美國有50艘,這包括28艘水下排水量約7000噸的洛杉磯級、3艘水下排水量9000多噸的海狼級、19艘水下排水量7900噸的佛吉尼亞級;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斯普林菲爾德”號(SSN761)的母港從夏威夷前移至關島。
中國有9艘攻擊核潛艇,這包括6艘水下排水量7000噸的093和3艘091,092和091基本上處於退役的邊緣;
另外美國還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這個核潛艇性能跟數量美國都比中國強太多。
常規潛艇
中國有57艘,美國沒有常規潛艇。
巡邏艇(包含導彈艇、炮艇等)
美國這只有13艘;
中國共有123艘。
水雷戰艦艇
中國有36艘;
渦掃級近岸水雷反制艦崇明號
美國只有8艘。
大型船塢運輸艦
美國有22艘,其中11艘是滿排2.53萬噸聖安東尼奧級,還有11艘大型兩栖登陸艦,包括7艘惠德比島級(滿排約1.6萬噸)和4艘哈珀斯費裏級(滿排約1.6萬噸);
聖安東尼奧號LPD-17
中國有8艘滿排2.5萬噸的071型滿排4萬噸兩艘075型。
071型舷号998崑山號船塢登陸艦
075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舷號31)
其他的艦艇
中國數量是非常多的,但是作戰的重要性不大,不說了。
核武器
中國有350枚(有西方尤其美國不相信這數字,認為估計少了);
美國有6500枚,其中部署了1600枚。核彈數據來自美國科學家聯合會。
按照美國自己的軍事專家的排名,美國武裝部隊實力排在第1位,中國武裝部隊實力目前排在第3位,差距還是挺大的。
中國能自我安慰的是,中國的主戰裝備大多都是近些年建造的,並且還在大量生產中,而美國的主戰裝備大部分都略顯老態了,雖然性能和數量還占優,但是使用年限已經很久了,當然它也在更新換代只不過速度慢點,但是它的五代機換裝速度倒是很快。
總結就是:中國是新興的,性能已經追上來了,就差數量,而美國是老牌的,底蘊還是很豐厚的,而且開始(準備)大力度追了。
2022-04-28老安編輯
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中國的軍事實力這些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天咱們就把中美兩國的軍事實力盤點一下,順便做個對比,看看還有多少差距。
中美軍事實力對比
中國:
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美國:
領土面積約937萬平方公里。
關於美國的領土面積還有兩個說法是962萬和982萬平方公里;
1、962萬出自美國審計局1997年公佈的數據;
2、982萬,這個數據出自美國中情局。937萬包括了純陸地面積(914.8萬)加上 內陸的江河湖泊面積(22萬),但是沒包括五大湖的面積,五大湖是美國和加拿 大的邊界湖,總面積是24.5萬平方公里,其中美國佔據其中的17萬平方公里, 加上這17萬,美國領土面積就是954萬平方公里,而962萬還包括了約8萬平 方公里的港灣等沿海水域,982萬則把內海海域的約20萬平方公里也給算上了, 這個水分就很大了。
人口:
截止到2020年中國人口約有14.48億人,美國有約3.34億人,數據出自世界銀行即時人口;
GDP:
2020年中國GDP是15.7萬億美元,美國GDP約有20.6萬億美元;
國防預算:
2021年中國國防預算是2091.73億美元,而美國則超過了7400億美元。
中國武裝部隊現役部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現役兵力約有200萬人,預備役約有1000萬人,准軍事人員有66萬人。每年約有1976萬人達到可服役年齡。
美國武裝部隊現役部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太空部隊以及海岸警衛隊,現役兵力約有140萬人,預備役約有84.55萬人(包含了准軍事人員),每年有約425.6萬人達到可服役年齡。
中國陸軍現役有97.5萬人,而美國陸軍現役是48.5萬人;
中國空軍現役約有40萬人,而美國空軍現役有約33萬人;
中國海軍現役有約30萬人(包含海軍陸戰隊的4萬人),而美國海軍現役有約35萬人,海軍陸戰隊現役有約18.1萬人。
為了方便對比,就從地面部隊、空中力量、海軍的主戰裝備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實力。
地面部隊
地面部隊(包含了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地面裝備):
坦克
中國:裝備有約5000輛坦克,其中三代坦克中國有4000輛,包括1200輛99/99A式坦克、2500輛96/96A/96B式坦克、約300輛15式坦克。
中國99/99A式坦克
美國: 裝備有6100輛坦克,其中現役有2509輛艾布拉姆斯坦克,包括1605輛 M1A2 SEPv2型坦克、154輛M1A2C型坦克以及750輛M1A1 SA型坦克, 全部都是三代坦克,其餘的都是儲備坦克。
美國M1A2 SepV2坦克
另外還儲備有3600輛M1A1/M1A2坦克。
數量上美國是占優的,性能上引用西方軍事專家的話,就是中國的“99式坦克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勁敵”,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世界上賣的非常火,實戰經驗豐富,德國的《焦點》雜誌把99A坦克排在美國M1A2坦克之後。
中國的99式用的自動裝彈機,而美國的M1是手動裝填,手動裝填的好處是前3發的爆發射速非常快,最快10秒鐘打出去3發,這個爆發速度只能維持3~4發;而自動裝彈機的優勢是持續射速,能夠保持每分鐘8發,美國總結在實戰中的經驗,坦克與坦克交戰也就打3發炮彈左右,從性能上來說各有優劣,沒有非常大的差距。
96式坦克在整體性能上確實比不上M1艾布拉姆斯坦克,但是96式的火力經過了兩次大的提升,威力越來越大,能夠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700~750毫米的均制垂直鋼裝甲,M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扛不住這一炮。不過不論怎麼說,坦克在數量跟性能上美國都是占優的。
步兵戰車
中國:
裝備有約8500輛,主力步戰車有2000多輛,08式輪式步戰車和2300多輛04式履帶步戰車。
美國:
共有6500輛,其中現役有3700輛,其餘的都是儲備。
M2和M3 Bradley突擊車是輕型裝甲的全履帶運輸工具,可提供越野機動性,固定式火力以及對火砲和小武器的保護。
美國的是4500輛M2布拉德利履帶式步戰車和2000輛M3騎兵布拉德利履帶式步戰車,具體的性能按照權威軍事專家的步兵戰車的排名美國的M2步戰車優於04式,性能各有優劣,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裝甲運兵車
中國有約4800輛,美國有1.7萬多輛。
ZBD-04步兵戰車
其他的裝甲偵察車、防雷反伏擊車、裝甲突擊車等等各型裝甲車中國有2.1萬多輛,美國有1.65萬輛。
牽引式火炮
中國66式152毫米牽引榴彈砲
中國有1234門,美國有1340門;
美國66式152毫米牽引榴彈砲
多管火箭炮中國有2250輛,美國有1365輛;
PHL-96(A-100) 300mm卡車底盤多管火箭系統
自行火炮中國有1970輛,美國有1500輛。
中國PLZ-05自行榴弹炮
多管火箭炮中國射程世界第一。
空中力量
空中力量(包含了陸航和海航的飛機)
戰鬥機:
中國殲-20戰鬥機
中國裝備有1660多架,其中五代機有150架殲-20,四代機有1048+架;
美國裝備有2524架戰鬥機,全部都是四代以上戰鬥機,其中五代機裝備有636架,包括178架F22A和458架F-35各型戰鬥機。
美國F-35戰鬥機
從數量上來說美國占優,性能上來說,殲-20的制空能力強於F22和F35。總的來說,美國還是佔據很大的優勢,四代機以上數量是我們的兩倍多,五代機數量是四倍多。
轟炸機
美國共有152架,全部都是戰略轟炸機,包括B-2有19架 、B-1B有59架、B-52H有74架;
B2隱形轟炸機
中國有221架轟-6系列,按照我們的標準算,沒有戰略轟炸機;從性能上來說,美國轟炸機從隱身性、載彈量、突防上都比我們的轟6強。
轟-6K型轟炸機
攻擊機/戰鬥轟炸機
美國有415架,中國有260架殲轟-7。
中國殲轟-7攻擊機/戰鬥轟炸機
教練機(包含固定翼和直升機)
美國共有2765架,其中戰鬥教練機有479架;
中國裝備有455架,其中戰鬥教練機有87架。
運輸機
美國裝備有945架;
美國C-17運輸機
中國只有300多架。
中國運二十運輸機 Y-20
加油機
美國有625架;
中國僅有約20架,其中一半都是轟油-6U這種加油機,載油量有限,當然運20版的加油機正在大力生產中。
預警機(包含固定翼和直升機)
美國有114架,全部都是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的固定翼預警機有53+架,預警直升機有23架。
電子戰機
美國有236架,很多是大型電子戰機;
中國只有50架左右。
偵察機
美國有222架;
中國只有14架。
海上巡邏機
美國有129架:
中國只有13架。
其他各型特種飛機(包括監視飛機、情報收集飛機、救援飛機、通訊機、空中指揮機等等),美國還有100架左右,而中國只有4架。
現代空戰是體系化作戰,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偵察機等等這些特種飛機在未來空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直升機
美國裝備有5436架;
中國只有約1700架;
專用武裝直升機
美國裝備有950架,美國陸軍裝備了801架AH-64D/E重型武裝直升機,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了90架AH-1Z和59架AH-1W;
美國AH-64D武裝直升機
中國裝備了只有450架,大部分都是武直-10和直-19這種中輕型。這方面美國在數量和性能上都占優。
中國直-19武裝直升機
海軍
航母
美國目前裝備有11艘10萬噸級的核動力直通甲板航母,都是彈射起飛;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中國只有兩艘滿排6.5萬噸的常規動力、滑躍起飛的航母,這個跟美國沒得比。
中國山東號航空母艦
兩栖攻擊艦
美國有9艘,其中2艘滿排4.5萬噸的美國級、7艘滿排4.1萬噸的“黃蜂級”;
中國目前現役有2艘滿排4萬噸的075型。
巡洋艦+驅逐艦
美國共有93艘,全部都是宙斯盾艦,這包括22艘滿排98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69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滿排八九千噸)和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這個成了”大人”的浮在海上玩具,實際無任何作戰能力,是典型實驗室白老鼠而已);
中國現役有42艘驅逐艦,其中盾艦有31艘,包括滿排1.25萬噸的055、21艘滿排7000多噸的052D、6艘052C。盾艦數量上中國比美國少,正面一點的是中國這些軍艦都是最近這幾年建造的,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服役30年左右了,目前美國已經計畫退役一部分了,“阿利伯克”級有36艘服役年限在20~30年間,有26艘服役10年~20年之間,只有7艘是近十年內建造的,而且中國的055基本上屬於驅逐艦內的戰力天花板了。總體上還是美國更強,但是中國已經開始發力了,而美國則有一種乏力的感覺。
055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舷號101)
護衛艦
中國目前裝備了42艘,而美國嚴格來說是沒有護衛艦的,但是它有一艘風帆護衛艦“憲法號”用於各種禮儀活動,僅具有象徵意義。
輕型護衛艦
中國目前裝備了50艘滿排1500噸的056A;
056A輕型護衛艦梅州號
美國有21艘瀕海戰鬥艦,它跟這個輕護差不多,包括10艘滿排3500噸的“自由”級和11艘滿排3100噸的“獨立”級。
核潛艇
美國共有68艘
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Ohio-class SSBN)
美國有14艘水下排水量18750噸的“俄亥俄”級;
中國共有16艘,中國有6艘滿排1.1萬噸的094/094A型和1艘092型。
094A型戰略核潛艇
攻擊核潛艇
美國有50艘,這包括28艘水下排水量約7000噸的洛杉磯級、3艘水下排水量9000多噸的海狼級、19艘水下排水量7900噸的佛吉尼亞級;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斯普林菲爾德”號(SSN761)的母港從夏威夷前移至關島。
中國有9艘攻擊核潛艇,這包括6艘水下排水量7000噸的093和3艘091,092和091基本上處於退役的邊緣;
另外美國還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這個核潛艇性能跟數量美國都比中國強太多。
常規潛艇
中國有57艘,美國沒有常規潛艇。
巡邏艇(包含導彈艇、炮艇等)
美國這只有13艘;
中國共有123艘。
水雷戰艦艇
中國有36艘;
渦掃級近岸水雷反制艦崇明號
美國只有8艘。
大型船塢運輸艦
美國有22艘,其中11艘是滿排2.53萬噸聖安東尼奧級,還有11艘大型兩栖登陸艦,包括7艘惠德比島級(滿排約1.6萬噸)和4艘哈珀斯費裏級(滿排約1.6萬噸);
聖安東尼奧號LPD-17
中國有8艘滿排2.5萬噸的071型滿排4萬噸兩艘075型。
071型舷号998崑山號船塢登陸艦
075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舷號31)
其他的艦艇
中國數量是非常多的,但是作戰的重要性不大,不說了。
核武器
中國有350枚(有西方尤其美國不相信這數字,認為估計少了);
美國有6500枚,其中部署了1600枚。核彈數據來自美國科學家聯合會。
按照美國自己的軍事專家的排名,美國武裝部隊實力排在第1位,中國武裝部隊實力目前排在第3位,差距還是挺大的。
中國能自我安慰的是,中國的主戰裝備大多都是近些年建造的,並且還在大量生產中,而美國的主戰裝備大部分都略顯老態了,雖然性能和數量還占優,但是使用年限已經很久了,當然它也在更新換代只不過速度慢點,但是它的五代機換裝速度倒是很快。
總結就是:中國是新興的,性能已經追上來了,就差數量,而美國是老牌的,底蘊還是很豐厚的,而且開始(準備)大力度追了。
2022-04-28老安編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