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星期三

一代歌王徐柳仙


一代歌王徐柳仙





徐柳仙女士(1917-1985)是當年著名的粵曲 “女伶”. 三四十年代與張月兒、小明星、張惠芳, 被譽為 “四大平喉唱家”!  )

簡介:

徐柳仙原籍廣東南海,出生于香港。民國9年(1920)隨溫森學唱《桃花送藥》、《五郎救弟》等曲;並認粵劇著名武生靚全為義父,時稱神童。1922年首次登台客串,大受歡迎。1925年輟學,以客串唱曲以助家計。1928年為香港新月唱片公司灌《難中緣》等曲。1929年正式涉足港、穗歌壇,以一曲《再折長亭柳》聲名鵲起。1932年演唱著名畫家鄧芬撰寫的《夢覺紅樓》,並灌片,暢銷香港和東南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徐柳仙演唱愛國歌曲《熱血忠魂》、《血債何時了》等。1938年,柳仙與文天祥第二十三世孫文榮林結婚,1941年柳仙伉儷到廣州,正碰上侵穗日軍搗毀“歌林比亞”等唱片公司,她遠走湖南。几年間,沿途積極參加救災抗敵義唱。1947年,應香港和聲唱片公司邀請回香港灌唱片;並拍多部電影。1952年加入“大金聲粵劇團”和“大鑽石粵劇團”,與薛覺先、上海妹、石燕子、靚次伯等著名粵劇演員合作,后跟小武顧天吾學功架。1954年自組“錦繡劇團”、“徐柳仙劇團”,在香港以及南洋各地演出,大受歡迎。1963年成立“香港粵曲歌劇學院”,自任院長。1974年丈夫病故,柳仙因車禍受傷而退出歌壇;但仍未稍減對曲藝的研唱。1983年十二月,應廣州市文化局邀請,率領“香港曲藝演出團”與廣州行家同台獻藝,反應強烈。徐柳仙的唱腔剛勁、爽朗,並糅合大喉與平喉的唱法,吐字清晰、運腔灑脫、一氣呵成,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柳仙腔”,其代表曲目有《再折長亭柳》、《斷腸碑》、《西廂記》、《夢覺紅樓》、《熱血忠魂》等;特別是《再折長亭柳》,在美、加和南洋的華僑,凡擁有唱機者必有這張唱片。當時,與小明星、張月兒、張惠芳齊名;被譽為“四大平喉”。徐柳仙1985年在香港病逝......

詳細:

引子:“鐵鳥縱橫凝碧血,彈花飛濺化紅雲。”這是廣東省廣播電臺經常播唱的40多年前的一支抗戰名歌--《熱血忠魂》中的兩句歌詞。

1942年,在湖南省攸縣各界抗敵後援會舉辦的一次慰勞抗敵將士大會上,徐柳仙女士在會上演唱的就是這首粵曲。那時,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攻陷香港,徐柳仙抗拒敵寇誘逼,隨同其夫文榮林先生毅然離港來攸。避居在攸城車效聖帝廟文家老屋。

徐柳仙籍隸廣東南海西樵,原名徐振坤,1917年出生于香港。其父徐佐衡,出身書香世家,原系南海文士。因屢試科舉不第,乃忿而去港經商。嗣以經營失敗,家境中落。至柳仙幼時,已臨貧寒境地,以致不得不讓她輟學,在少年時期就登臺獻藝。

(另一說法:徐柳仙(1913~1985),女,原名徐振坤,金沙鎮西聯八甲村人,出生于香港,出生之後即為能撰曲的金沙西聯人徐佐衡收養。7歲時認粵劇著名武生靚全為義父,時稱神童。9歲首次登臺客串,大受歡迎。16歲正式涉足港、穗歌壇,以一曲《再折長亭柳》聲名鵲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徐柳仙演唱愛國歌曲《熱血忠魂》、《血債何時了》等。翌年,柳仙與文天祥第二十三世孫文榮林結婚,1941年柳仙伉儷到廣州,正碰上侵穗日軍搗毀“歌林比亞”等唱片公司,她遠走湖南。新中國成立後她自組“錦繡劇團”、“徐柳仙劇團”,在香港以及南洋各地演出,大受歡迎。1963年組建“香港粵曲歌劇學院”,柳仙自任院長。1974年,她因車禍受傷而退出歌壇。不過,在1983年12月,她仍然率領“香港曲藝演出團”與廣州行家同台獻藝,反應強烈。
    徐柳仙的唱腔剛勁、爽朗,並糅合大喉與平喉的唱法,吐字清晰、運腔灑脫、一氣呵成,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柳仙腔”,其代表曲目有《再折長亭柳》、《斷腸碑》、《西廂記》、《夢覺紅樓》、《熱血忠魂》等;特別是《再折長亭柳》,在美、加和南洋的華僑,凡擁有唱機者必有這張唱片。當時,與小明星、月兒、張惠芳齊名,被譽為“粵曲平喉四大名家”。
(陳豔梅 宋苑丹)) 


徐柳仙自幼天資聰穎,歌喉宏亮。她的粵曲藝術可說是全在於她自己從小精心習唱,自學成才的。3歲時,她的隔鄰表姐肖卿隨師學唱粵曲《桃花送藥》,她在旁聽著,表姐還沒學會,而她已能將全曲唱出。按行話來講,她這叫“偷師習藝”。歌樂教師溫森見她這般慧敏,主動教她《五郎救弟》一曲,二三日後,她又能背唱無誤。其父平素與粵劇界人士交遊,同人得聞此訊,無不驚為天賦。從此過耳不忘的粵曲“神童”之名,訊即傳播于港島樂界中,每至親友家,必令高歌一曲,粵劇名武生靚全,愛而契為義女,每落班必攜之去。有一次,她母親帶她去香港北角七姊妹遊樂場聽唱粵曲。恰遇某女藝人失場,一時無人填補。該場負責人得知徐柳仙在場中,乃臨時央求她母親允許她客串《五郎救弟》一曲,其母應允,當即抱她登臺,置膝上演唱,她儀態天真,並無半點懼色,歌聲圓熟全合鼓樂節奏。曲音落處,全場掌聲雷動,這是她首次登臺演出。港刊對此,曾評為“一曲驚四座”。其時她還年僅五齡。該場司理見她能博觀眾歡迎,乃再求徐母允于次晚正式列入節目客串。次日盛況如前。歌罷,該場贈經七尺紅綢下系銀牌的錦旗一面,另以紅包封港銀20為“利市”,鳴放鞭炮,用轎車送歸。這是1922年的事。此後,她雖在小學讀書,也常于喜慶中一展歌喉。那時,粵港習俗,每逢喜慶節日演唱粵曲,稱為“唱八音”。每唱一曲,酬報港銀行2元。到8歲那年,由於家境益見貧困,使她僅僅讀了小學三年,就被迫綴學,而以零星演唱收入,彌補家用。到期1928年,她們11歲,即應香港新月唱片公司之約,灌唱《難中緣》等曲。1929年,徐柳仙才12歲,就正式以“童星”踏足歌壇,開始歌唱生涯,先後在香港蓮香、高升等茶樓獻藝。那時歌一曲,可得工資港1元五角,每晚約唱二家歌壇,不到三個月,各茶樓竟相聘請,每曲酬資增至3元五角,每晚7--11時,常常跑場唱到4--6家茶樓。有時還得前往石塘區俱樂部繼續演唱到淩晨甚或通宵達旦。由於她異常的智慧和從不嘶啞的歌喉,再加上辛勤的勞動,才使得這樣一個12歲的少女,就能夠在當時的生活水準下,以其較之一般人來說,算是優厚得多的收入來贍養全家18口人的生活,並以顆粵曲新星的異彩光耀港、穗歌壇。

就在這一年,她為香港歌林比亞公司錄港灌《一個著作家》、《城市之光》、《父子同科》、《子承父業》等曲。與此同時,並在以後十餘年中,還先後在廣州市澄江,惠如等茶樓之邀,于每月朔、望日起各去廣州演出一個星期。1932年,柳仙15歲,這年她演唱著名畫家鄧芬所作《夢覺紅樓》一曲,風靡港澳和海外華人社會,聲名益盛。歌林公司發行此唱片後,各方定郵購函電,紛至遝來,銷數驚人,致使該公司起死回生,由蝕本轉獲厚利。且因此曲原系鄧芬先生親歷情場之作,筆墨高雅文靜,詞曲婉惻動人。加之柳仙的演出藝術使曲中感情得以充分表達故感行歌壇之後,竟能一掃當時流行的詼諧庸俗之音,粵曲歌風,為之轉向。16歲時,柳仙唱灌《情淚種情花》、《魂斷藍橋》、《西廂記》等曲。17歲,灌唱了《再折長亭柳》、《除卻巫山不是雲》《慧劍斷情根》等曲。1937年前後,日寇步步進逼,大舉侵華。中華民族面臨存亡繼絕的最後關頭,她又大聲歌唱並灌錄了如像《熱血忠魂》、《血債何時了》等愛國歌曲。這些歌曲都有是她的“首本曲”--得意傑作,流行極廣,歷時半世紀猶為人們喜聞樂唱。

80年代初,徐柳仙的高足球--粵劇青年李衛東為了研習獨樹一燭,別具風格的“柳仙腔”長時間反復學唱她的這些名曲,錄製磁帶,由廣東省廣播電臺每週輪播之後,經常受到觀眾點播。1983年月12月,徐柳仙在廣東省和廣州市文化部門和粵劇曲藝界邀請,率香港曲藝團回廣州進行藝術並交流。演出前後,廣州的《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香港的《大公報》、《新晚報》、《明報》、《快報》等,對她在闊別了30多年的羊城演出和收徒情形,除發表新聞、刊登宣傳外,有的還載了專訪、特寫和巨幅照片。演出前,廣州友誼劇院的1500個座位的3天門票,竟在40分鐘內搶購空。《再折長亭柳》一曲,是著名粵曲作家,號稱一代“曲王”的吳一嘯的佳作。經徐柳仙演唱後,凡粵曲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為近代名曲。

選自陳浩望《一代歌王徐柳仙》

一位有心人在網絡上擺放了三十六首徐柳仙珍貴的錄音!
http://sdfyy1.qupan.com/?folder=431366

鄭成功 (徐柳仙)
赤壁弔災痕 (徐柳仙)
心底印梅花 (徐柳仙)
哭芙蓉 (徐柳仙)
西廂記 (徐柳仙)
魂歸離恨天 (徐柳仙上海妹)
月向別方圓(徐柳仙)
正氣歌 (徐柳仙)
紫泥留恨(徐柳仙)
再折長亭柳(徐柳仙)
周瑜歸天 (徐柳仙)
游園驚夢(徐柳仙)
玉人何處(徐柳仙)
一曲難忘(徐柳仙)
夜祭白芙蓉(徐柳仙)
櫻花戀(徐柳仙)
桃花送藥 (徐柳仙)
血債何時了 (徐柳仙)
王魁與桂英 (徐柳仙新芳艷芬)
楊乃武與小白菜(徐柳仙李燕屏)
入骨恩情(徐柳仙張玉京)
夢覺紅樓 (徐柳仙)
情深恨更深 (徐柳仙)
情消心底血(徐柳仙)
莫忘今宵(徐柳仙,張玉京)
劉金定招親 (徐柳仙李燕萍)
絕代佳人(徐柳仙)
江山美人 (徐柳仙胡美倫)
雷鋒塔會母(徐柳仙李寶瑩)
多情君瑞俏紅娘(徐柳仙,白鳳英)
風流天子(徐柳仙)
洞庭送別(徐柳仙白鳳英)
斷腸碑 (徐柳仙)
除卻巫山不是雲 (徐柳仙)
寶玉哭瀟湘(徐柳仙)
才子佳人(徐柳仙陸云卿)


"知音帶路人" (by 阿杜)
http://slave.wwpnews.net/news.phtml?news_id=CF0603280002&loc=any&cat=112CF&no_combo=1&PHPSESSID=f4d3b32cc2c3ba1e2af080661b85a94e

 少時愛聽粵曲,搜集過不少四十年代灌製的黑膠碟,記憶中有瓊仙的《燕子樓》,有徐柳仙的《斷腸碑》,有小明星的《風流夢》,這些昔日名曲,如今都成「古曲」了。

 如今人人都說「古曲難唱」,有些更說「古曲失傳」了。數年來聽過今日名家郭鳳女和嚴佩貞在廣州唱過《燕子樓》,真的繞樑三日,唱時全場默靜,人們洗耳聆聽,可見「知音客」仍多,惜「知唱者」已甚少了。

 另一令人懷念之曲便是《斷腸碑》,開首幾句「秋風秋雨撩人恨,愁城苦困呢個斷腸人,我有萬種淒涼,又有誰人過問……」有盡革命英豪秋瑾就義絕命詩「秋風秋雨愁煞人」之意緒,徐柳仙蒼涼的曲調一出,蒼茫之意直入心脾,令人蘊藏心肺,歷久難忘。可惜很難再有聽此曲的機會了。

 約廿年前澳門有個自彈秦琴遊唱街里的癮君子(道友)歌者,傳說他前為廣州西關二世祖,流落馬交,能唱一切古曲。某冬日寒夜,阿杜伴報壇文化前輩韓中璇(珠珠)、曾大知、張蘋等在澳門福隆新街之「蛇王芬」圍爐夜聚,此「道友」抱琴天寒苦雨之際隻身而入「有野唱,光顧聽首啦,我今天未開飯呀」。

 他說「每曲廿元」,給予五十元點唱一首徐柳仙之《斷腸碑》,彼黯然慨嘆說:「現在已唱不出此曲了,不如改唱徐曲《再折長亭柳》吧,好嗎?」然後就聽了他唱「情堪怨,別堪憐,別離人對奈何天」的《再折長亭柳》,看他落拓苦容,確有徐柳仙千古蒼涼「我寧可餓死也不唱避風塘」的淒味。周前重遊澳門碰見已結業的「蛇王芬」已退休的老闆娘,問及時她嘆道:「那道友已死去多年了。」

 上月徐柳仙唱腔傳人陳玲玉在港開「二八回眸」演唱會,可惜只唱了徐氏名曲《魂斷藍橋》半首,捧場客便緣慳一耳,近日在廣州彩虹劇場偶得陳玲玉另一高足吳玉蟬相贈其個人CD,內有《魂斷藍橋》及《再折長亭柳》兩首名曲,吳玉蟬唱腔猶勝師妹黃香冰,厚重蒼涼有師祖徐柳仙真髓,心想陳玲玉上次來港沒公開過此一高徒,實香港曲迷之損失,香港電台粵曲節目主持人歐翼豪說,他要找一天專程上廣州聽聽吳玉蟬,筆者說俺作帶路人可也。

:
徐柳仙唱的粵曲《夢覺紅樓》(撰曲 : 鄧芬) , 堪稱妙品也!
粵曲《夢覺紅樓》注釋
http://www.heyingkai.nease.net/Preserve/cto-mjhl-note.htm

(
二王首板) 霜鐘破曉侵羅帳。

(
二王慢板) 一枕香銷,重簾影隔,昨宵無奈,娟娟明月窺人猶在東牆。念前期,銀燭夜深,畫屏秋冷,客館添惆悵。鴛鴦獨宿何曾慣,人生如寄,溫柔不住,住何鄉。新月知情,西風有約,且駐云軿,時見雙星渡河漢。

雨洗香車,人歸繡閣,豈能無意酬烏鵲,惟問蛛絲有几長。瞬中元,盂蘭會,香煙縹緲梵音起,萬盞蓮花齊放,更是撩人幽恨,聽唳云孤雁咽露寒漿。斗嬋娟,人月圓時,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桂魄初生,輕羅已薄,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誚槃鴉,嘲墮馬,改換六朝宮樣,舞仙衣,詠霓裳,半拈裙帶好結連理雙雙。鸞扁新裁,獸香欲斷,一曲合歡誰唱。東籬把酒黃昏后,嘆滿城風雨又過重陽。

(
鳳凰台小曲) 月圓花好,卿我壽無量,唯願鰈鰈鶼鶼雙雙。

(
二流) 地久天長,趁良宵齊舉觴,曾對黃花醉一場,檢點酒痕零落青衿上。任教樓上花枝梁間燕子笑煞王昌。蕉鹿由來同幻想,卻倩痴人傳語報丁娘。


註:資料輯自網上不同渠道, 主要為紀念徐女士而已, 請各方包容!

毛澤東的個人悲劇與整個中國的悲劇 (轉載自BBC並轉為正體字)


BBC:專制獨裁者毛澤東的個人悲劇與整個中國的悲劇
新聞來源: BBC 2013-12-25 11:30:18 
 
 編者按: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就任一年多來,整治黨風、推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強調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等等,習執政中 的毛元素屢見不鮮,其意圖和實質則各有評說。明日(1226日)是中共前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誕生120周年紀念日,BBC特推出系列報導,分析評論毛澤東 對今日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
  毛的一生是出跌宕起伏的戲劇,與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息息相關,他在中國悲劇性的歷史中成長,獲取權勢;亦參 與製造了無數個個人和家庭乃至整個民族巨大的悲劇,最後,亦悲劇性地走進歷史。對走向新世紀的中國人來講,如果不能很好地體認毛的悲劇與中國的悲劇的成因 與關聯,戒惕警醒,悲劇或許就會再度上演。因為,造就這些悲劇的諸多因素依舊,而這或許才是今天我們要認真思考毛的現象的意義所在。
  個人的悲劇
   一個人一生的悲劇或許最能用他晚年的境遇來說明:在其權力看上去達到無可比擬的強勢、被人奉為神明的晚年,真實的毛卻象許多專制獨裁者一樣,眾叛親離, 孤家寡人,病弱不堪。因擔心背叛和身後被清算,疑懼和猜忌噬啃著他的心靈;對自己孤注一擲發起的事業能否得到歷史的認可也滿懷焦慮。
  這是一個一生追求權勢,卻被追求到手的權勢所侵蝕、毀滅了的人。他過度的自信和性格上的自戀,加上他那些早先的同志後來的臣僕們的吹捧,讓他相信具有神啟的德行和能力,代表正義,能夠按照其意志改變中國和世界。
   從這種混合了中西、傳統和現代的某些思想資源而成的意志主義出發,他試圖改變人性,建造人間大同六億神州盡舜繞,將以康有為為濫觴、嫁接了西 方粗俗的左派思潮而成的近代中國烏托邦思想付諸實踐。但到頭來,他卻連自己的人性也絲毫未能改造,相反,深諳人性陰暗一面的他,在具體的政治操作上,利用 人性的醜惡縱橫捭闔,恩威並用,奪權固勢,不僅毒化了他自己的心靈,也極大地敗壞了中國人的道德。
  他生活在現代,卻悲劇性地缺乏對現代文明的瞭解;他曾是五四青年,也學習了一些新鮮話語,但思想的底色卻只是中國的傳統,甚至是底層傳統;在一個落後的國家奪取權力的成功,強化了他思想的落後;對現代文明的無知,反過來成為他反現代的論證。
  這種種他有關人性和世界的認識上的矛盾和問題,決定性地形塑了他個人的悲劇,也是他主導的造成中國的悲劇的各種政策和實踐的認識論上的根源。
  中國的悲劇
  近代以來,在西方現代文明的衝擊下,中國傳統的精神、政治和社會的世界逐一崩解,毛作為一種現象是在這種巨大的轉型中產生。一方面是禮崩樂壞,傳統的政治和價值權威不再,巧取豪奪,爾虞我詐,爭強鬥狠,可謂司空見慣。
   另一方面,重建國家的富強,文明的秩序,民族的地位成為人們不斷探索的主題。超越的價值被民族主義的目標替代,病態的敏感自卑和虛幻的驕狂自大並存,自 詡文明卻常常舉措野蠻;對舊文明愛恨糾結,明棄暗守;對新文明即羨又厭,欲納還拒。這些都成為文明秩序崩解後一種普遍的集體心理表徵。
  毛是這時代產物,是這種文明危機的一種體現。他混霸氣、流氣、文氣於一身,以超出他人的意志力、狡詐和權謀,不僅消滅了黨內的挑戰者,也最終戰勝了蔣介石這依然格守些儒家訓條的政治對手。一出大變動時代典型的野蠻戰勝文明、氓痞淩駕君子的舊戲。
  不同的是,毛不僅回應了人們對傳統時代的穩定和光榮的懷戀,同時也利用了人們對現代文明的渴望來成就其現代帝業,統馭人民。
  他高聲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事實是,在他的治下,能站起來的只有他一人,乃至他最重要的助手之一的堂堂總理周恩來,都要奴顏婢膝地跪下來為他指示行車路線。
  而早在他宣示前的數年,在開羅宣言發佈的那一刻,中國人在全世界人面前已完成其莊嚴的站立,那是億萬國人浴血抗戰的結果。而沒有日本人提供的這機會,中共和它的領袖毛,卻是註定要消失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歷史的煙塵中的。
   靠千千萬萬農民的犧牲得了政權,毛卻在執政後將其變成現代農奴,讓他們在現代再領教那種人肉相食的饑荒慘劇;以自由和民主的承諾,贏得市民和知識階層的 擁戴,卻調轉頭來剝奪其財產和自由甚至是生命。人民只是他用來裝飾的辭藻和驅使的工具,成為他滿足內心浪漫衝動、畫最新最美圖畫的廉價畫料。
  對文化,他抱一種虛無主義和工具主義態度,缺少基本的敬重,以自己的偏好和政治需要褻瀆文化,文明等同糞土,雅致讓位粗俗,才有不許放屁入詞,那億萬人必須學習背誦的領袖名句。文化踐踏的後遺是,至今,一種痞子文化依然在中國大行其道。
  毛的遺產與中國的未來
  今天,人們越來越清楚,由毛主導的用最新的名義展開的革命,內裏卻是一個很老舊的改朝換代的故事;構建的制度,是一個數千年已存的體制與現代極權的嫁接。他靠犧牲數十萬中國軍人維持的小兄弟朝鮮至今還在時時刺激我們有關這種制度的記憶和思考。
   毛自認成就的偉業請日本人回家,早已成為一種貪天功為己功的笑話;趕蔣委員長去島上,事實上也只成就了某一集團、某一些人的功業,歷史證明,國 人得到的卻是幾十年的困苦、創傷和奴役;至於文革,那是連其後繼者都不諱言的災難,遺下的是許多物質和精神的廢墟,以及人們的痛悔和思索。
  用所謂動機是良好的來為其開脫,不管是出於政治需要,還是源於某種認識上的模糊,邏輯上都是荒唐,道德上也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此,所有罪犯何人不可做無罪自辯?誰又需承擔行為後果?希特勒難道不能以此方式來要求歷史赦免?
  毛的功勳只相對於某個集團,某些人,不屬於全體國人。但毛造成的悲劇卻屬於中國歷史,遺下的影響卻需全體國人認真對待。毛是一種病理表現,當他被記起或引發爭論之時,常常傳遞著社會病症危機的徵候;毛也是一個指標,從一個側面量度著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和邁向現代的進程。
   毛的孩子們有兩種:繼承者與批判者。前者即使受盡虐待,卻無法也不想掙脫其陰影的籠罩和對其病態的依戀;毛是他們全部的青春和生命的意義。後者從幻 覺的破滅,從國人的苦難中覺醒,開始為自己和國人掙脫毛造就的政治和精神枷鎖而奮鬥。至於那類內心不認可毛,外表卻權謀地崇拜者,事實上與前者大同小異。
   不難理解在巨大的文明的崩解和再造過程中,那些精神、政治和社會上無以寄託的人們試圖抓牢某種依靠、投射某種寄託和懷戀的心理。但切記,毛所製造的穩定 和平均,都是以巨大的奴役為代價的。而 以階級鬥爭為政綱,一生與人鬥其樂無窮的人,也絕不應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導師,除非這個民族想再墜地獄。
   當中國真正進入現代社會,中國人真正爭得自我,贏得一個現代人所具有的精神自主和尊嚴,當主張愛的宗教在中國獲得信仰自由,當中國的社會公正因法治和民 主的建設得到長足的進展,毛終將會從人們的話題中淡去,留給歷史學家去談論那段悲劇及其教訓,而未來中國的命運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這一天能否早日到來。

讀後評: 中國應走什麼的路? 西方的現行制度已經呈現不足,漏洞也"太多",有那種辦法、那種制度對中華的未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