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按: 近十年, 一群蝗蟲湧入艱難大, 到處惹到處燒, 有的揸住移民紙, 有的揸住留學生証, 乜樓都炒買, 政府笑呵呵, 本地居民嘆奈何, 係本地安居立命的不論主流或是上世紀尾移民的港臺同胞, 收入有限度, 往常未有土豪貪官新發財湧到時, 一個大廈式六百七百呎單位, 十零廿萬, 二十多年前一般本地人年收入四至六萬, 首付一成, 即萬零二萬即可上車。
廿多年後, 本地人一般工薪依然固我, 可是同一單位已經漲到六七十萬以上, 一般平民百姓, 便只有望門興嘆, 上車已經沒有可能, 最令人痛苦失望的, 是你沒有能力買, 去租吧, 可是水漲船高, 租金一樣大幅上升, 隨著租金上升, 所有店舖餐館租金地稅猛升, 工資水平升不上去, 普通人苦不堪言, 怨聲載道, 怨氣都發在"蝗蟲"身上, 而"蝗蟲"們郤招搖過市,悻悻然懟本地人及老華僑, 南北不和, 主客怒目相向, 本來溫柔敦厚的楓葉已經追上"康趕", 遲早爆大鑊!
港式蝸居驚現溫哥華!“劏”房100尺租金1150元
港式蝸居驚現溫哥華!“劏”房100尺租金1150元
Original 2018-02-02 加拿大地產頭條 加拿大地產頭條
CANADA REAL ESTATE
“劏房”的出現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溫哥華市政府的恥辱,在北美都不是人口密度最大城市的溫哥華竟然出現了香港才有的居住畫面
加拿大地產頭條(canadamls)星星撰寫
香港有一種房叫“劏房”,劏在粵語裏就是“切”的意思。顧名思義,劏房就是在原有的房屋基礎上進行空間分割。在香港1間臥室甚至可以劏出5、6間分割的小房間(每間都帶衛生間),然後再分租出去。這就是所謂的“劏房”。不過“劏房”在香港並不是最小的居住單位,還有一種“籠屋”絕對挑戰大多數人的想像力了。
“劏房”在中國的升級版就是膠囊旅館,只不過膠囊旅館看起來更現代更科幻。
如果說每平方公里居住28500人的香港出現“劏房”有情可原,那每平方公里居住5000人的溫哥華出現“劏房”就匪夷所思了。
620 W Pender St,是一棟溫哥華的歷史建築,裏面有多套分割後面積僅為100平方英尺(約合9平米)的“劏房”,這些房間分為有衛生間和公共衛生間兩種,有衛生間的租金高達1150加元,使用公共衛生間的租金720加元。
據知情人介紹,從2015年起,這個地址就已經有“劏房”出租,當時有衛生間的“劏房”價格是每月600加元,短短3年價格已經翻倍!
小編則在網上查到,620 W Pender St的建築在1906年建造,並於2011年重新改建。建築全部採用木結構,並有磚結構地下室。總建築面積估計為15,600平方英尺(包括出租給零售租戶的地下室),上面三層有51個微型套房。每個單位都設有經過修整的硬木地板和高效的佈局。
知情人士說,1150加元租金的單位除了衛生間,還附有傢俱,有儲物櫃、洗手臺面(counter top)、水槽、鏡子、閣樓床(loft bed),而閣樓床就架在櫥櫃及水槽的上方,充分利用居住空間。其實9平米的空間在很多加拿大人的印象裏就是一個衛生間的大小,但在這裏卻要安置成完整的家。
而720加元租金的單位沒有衛生間也沒有任何傢俱,租客自備床、傢俱、電器。4個租客合用一個衛生間。除了可以自由出入實在和監獄沒有什麼區別。
據瞭解,這種100平尺的“劏房”只租給1個人,不接受多人合住。
儘管小編覺得“劏房”在溫哥華出現不可思議,但存在就是合理的。溫哥華500平尺單位月租可以達到2100加元。100平尺的居住舒適度儘管只剩下5分之1,但錢卻能省下近一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選擇“劏房”了,畢竟活著才是硬道理。
而將“劏房”引進溫哥華的想必也是對“劏房”規則非常瞭解的移民業主,譴責他們為了掙錢罔顧人的基本居住權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據知情人介紹,在溫哥華深知還有面積只有35平方英尺(約合3.2平米)的超級“劏房”,他們在看過之後一度認為人只能站著睡在裏面。
現在大溫的一些獨立屋,2000多尺的面積內,容納20多人居住的情況也不罕見,通常只要房客不吵鬧,鄰居如果都是華人就可以相安無事。
“劏房”的出現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溫哥華市政府的恥辱,在北美都不是人口密度最大城市的溫哥華竟然出現了香港才有的居住畫面,市長羅品信主導的房屋可負擔計畫可以說是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