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

誰說中醫不科學? 中醫的戒口說法有根有據有理.......。





好文轉載:

多角度瞭解中醫忌口”  (老安按:香江叫做戒口)

2015-05-27 鄧運明、王曉躍 中醫書友會 
中醫最多的微信平臺——中醫書友會乙未年四月初十第633期內容。
作者/鄧運明、王曉躍 ⊙ 編輯/閆立彬 ⊙ 校對/黨衛閣
導讀忌口是中醫一大特色,很多患者在拿到醫生的處方紙後都會詢問是否需要忌口。然而醫生因為醫療習慣和知識儲備不同,對患者的回答也不盡相同,有特別重視忌口的,也有輕描淡寫覺得飲食一切正常,只要不過於辛辣厚味即可。親愛的讀者們,您覺得應該如何看待忌口問題呢?


亦論中醫忌口

“忌口”也稱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忌口”是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時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又稱病中忌口。
廣義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為避免某些病情復發而忌服某些發物等。

忌口的一般原則

統觀古今文獻,忌口並非隨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辨證論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規律忌口。

中醫辨證論忌:依據《內經》“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理論,參照病機屬性與飲食的寒熱補瀉功能進行對證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熱病忌辛辣、陰病忌陰柔滋膩、陽病忌溫熱辛燥、虛證忌克消攻伐、實證忌補益固澀等等。

按五行生克規律論忌:《靈樞·五味論》:“肝病禁辛、心病忌鹹、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腎病忌甘苦”的原則,結合病情與食物的屬性而忌口。如表所示。

忌口食物分類

中醫歷來認為“藥食同源”,指出食物與藥草一樣,皆有“寒、涼、溫、熱、平”五性,“辛、甘、酸、苦、鹹”五味,並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將須忌口的食物分為6類。

辛辣類:包括辣椒、胡椒、生薑、大蒜、韭類、花椒、青蔥、芥末、酒類等。

生冷類:包括西瓜、梨子、柿子、鳳梨、香蕉等生冷水果;蘿蔔、白菜、苦瓜、竹筍、蠶豆等寒涼蔬菜;冰棒、霜淇淋、冷藏飲料或果品等冷凍食品。

發物類:包括鵝肉、牛肉、豬頭肉、公雞肉、狗肉、蝦、蟹、竹筍、芥菜、木薯、南瓜、韭菜等。

海腥類:包括蝦、蟹、螺、貝類、帶魚、海鰻、烏賊、魷魚等水產品。

油膩類:包括豬油、豬肉、牛肉、羊肉、動物內臟和油炸、燒烤食品。


其他類:鹹品,如食鹽、醬油、豆醬、醃鹹菜、醃鹹蘿蔔、醃鹹鴨蛋等;甜品,如白糖、紅糖、各種糖果、糕餅、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龍眼、甘蔗等水果。

因病制宜行忌口

臨床上患者在治療期間,既要服用藥物,又要飲食調理促進病癒,為此,採取切實合理的辨證施食、辨證論忌顯得實為重要。

關於疾病忌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已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太陽中風證服用桂枝湯後強調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提出了 食複這一概念,即熱病後可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復發。同時,《金匱要略》中設置了禽獸魚蟲禁忌並治果實菜穀禁忌並治兩個篇章,明確指出: 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強調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因人制宜講忌口

體質偏實者
體質偏實的健康者,飲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但兼夾有痰濕瘀的人,不宜再補充過度的營養,尤其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多吃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加強鍛煉,避免發展成代謝性疾病。

體質偏虛者
從體質來看,虛證之人總體來說宜補,但應根據體質決定補益的性質。如 陽虛者,以補氣溫陽,散寒健脾為主,忌服寒涼、生冷食物,不宣過食涼性的瓜果菜肴;陰虛者,宜滋補養陰,生津清熱,忌食溫燥傷陰的食物,如蔥、薑、蒜、辣 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但虛證者不可補益過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膩、油煎、幹硬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補中有疏,以清淡和富於營養為宜。

小兒及老人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時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適應,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而老人臟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纖維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婦女
婦女孕期期間,應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品種多樣化,適食多餐。勿嗜過鹹、過甜食物,忌煙酒、辛辣、油膩、刺激等食物,減少食物對胃腸道刺激。在哺乳期,除補氣養血之外,還應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保證母乳中的營養。婦女經期,如果身體平時健康,只要飲食規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過度收縮引起痛經。而平時身體虛弱者,應注意服用一些補氣養血的溫性食品,如大棗、紅糖、雞蛋、龍眼等,對於寒涼食物與辛熱食物皆應忌服。

因時因地講忌口
季節的變換,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天人合一理論提示我們應根據人體對外界氣候的反應,適時調整飲食。

春季:春季多濕,人體陽氣處於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當減酸宜甘,培養脾氣,適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類,不宜油膩辛辣,以免內生火熱。

夏季:夏季熱邪挾濕,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特別是不要貪食生冷瓜果。

秋季: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不宜過食辛溫大補之品。

冬季: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溫熱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對體虛、年老之人是進補的好時機。

東西南北:地域因素也對人體有著重要影響。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於環境與飲食習慣不同,可能會誘發相關的疾病,比如東方之 人,食魚而嗜鹹,多發癰瘍;西方之域,水土剛強,其民華食而脂肥,易發內風;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髒寒生滿病;南方之人,嗜酸 而食腐,而地域多濕,易發攣痹。雖然當時的情況已與現在有所差異,但是也提示我們可以在飲食上就當地所缺乏的物質以及多發的疾病做相應的補充和調整,減少疾病易發的因素。

【本文轉自《中國中醫藥報》2011714日,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老安結語: 其實今人太過不尊重自己的中華文化, 動輒說中醫不科學,本身又沒有去深入研究, 人云亦云, 最荒唐的是用今時今日的所謂科學名詞去攻擊前人的理論, 大哥大姐呀, 那個時候就是"科學"這日本東洋的名詞也沒有, 怎可以以此立論? 
戒口, 老外講究不講究? 很多人說, 中醫迷信, 現代醫學那有戒口? 啍!嘿! 錯了, 西方醫學也有.....不過他們有一個時髦的名詞, 叫做營養學, 營養師, 營養理論等等吧!


市井之徒想當年之"食"事, 已經瀕消失, 或做法已經不同的"美食".... 艇仔粥 ?



  市井之徒想當年之"食"事, 已經瀕消失, 或做法已經不同的"美食".... 艇仔粥。
           


六十年代的銅鑼灣避風塘。(圖片來自互聯網。)

艇仔粥源於廣州, 兒時據死鬼老豆成日講, 廣州的艇仔粥怎好怎美味, 老豆是少時從鄉下去廣州學藝直至日本攻陷後,不久隨師兄又走落香港, 人地從香港逃返內地, 佢郤反其道而行。

戰後全家居於伊利近街,對面是三個大排檔,一個賣咖啡奶茶, 一個賣雲吞麫, 另外一個就是賣油器白粥了。

平時大般幫趁都是白粥油炸鬼, 只是有些時候會整碗艇仔粥, 這個時候, 小朋友開心到跳起,
不知如何, 其味道至今還在, 粥底是有味的, 不像白粥般淡然, 另外花生一定是脆香, 還有粥檔在粥面淋咗唔知係乜嘅"地溝油", 更是惹味。另外, 內容豐富,有炸豬皮、海蜇絲、豬肚絲、魚片、魷魚絲, 還有燒鴨絲等等,料多粥靚, 再加當時的用地溝油製作的腸粉,不是一個"正"字可以形容。

及後,香江經濟發展, 部份人富起來, 大部份人跟著"好"起來, 就是這樣的發展, 反而平民百姓, 及市井之徒的"美食"郤逐漸消逝或者"退步"起來。

退步最大及最快的是雲吞麫, 一早就淘汰咗大細蓉之分, 跟著消失咗甕"酸黃瓜蘿蔔"(兒時是放在桌上任食), 近年來更多店鋪連醋也欠奉, 前人對飲食甚為科學骨子,連民間小吃也是注意周到,酸黃瓜蘿蔔可以先開放舌尖味蕾, 因廣東麫主要用鴨蛋及梘水, 所以淥麫時, 淥麫師傅功夫得或唔得, 就係過泠河的手勢了, 雖然經過泠河, 但梘水味道還在, 所以要用醋去"解", 這樣的麫才會"又愛又恨", 咁至矛盾中得到統一; 詐驕之中有嬌嗲, 咁先至係食雲吞麫的智慧, 好了, 講翻艇仔粥。

如今,香江不論大小食店嘅艇仔粥淪落到"古古怪怪"、"無厘頭"、係咁意",一般都是粥多料少, 只有"慘慘淡淡"幾條魷魚曾孫的幼如"香雞"的所謂曾近榮魷魚鬚, 再加幾塊"弱不禁風"的唔知係豬皮?魚肚?的半透明物體, 其他的,大都不知是什麼東西, 再加上幾粒而家老鬼咬唔入嘅花生!

不過, 不論大小食肆、粥粉店、港式大排檔,一碗艇仔粥嘅價錢唔平噃!!!

除了兒時的艇仔粥滋味外, 就是到了青年時期, 有友人比較早上咗富貴車, 好多時間要找人打牌, 更不時約埋走去銅鑼灣避風塘遊下夜河, 那個時候, 香江還承傳了一點廣州荔灣遺風,
避風塘晚上熱鬧非常,日落西環, 跟著就東邊吹起大光燈, 幾個老友艇中吹水,不遠不近傳來徐柳先、小明、洗劍麗等歌聲, 當然不是本人囉, 只是艇家唱班A貨而已, 隨著有不同食艇到來嬲生意, 粥是其中之一, 艇仔粥當然是首選,真的是粥滾料多,香綿軟麗, 雖未曾在民國時期的廣州荔灣食過, 但根據老父講起時口水流流,有種憧憬。

根據艇仔粥的做法以及材料, 其實做好一碗艇仔粥,是易如反掌, 老鬼真不明白,也不理解,這小小一碗平民百姓粥品有什麼困難可以做到"唔湯唔水"、"唔嗲唔吊"的地步?

見微知著, 整個香港就是這樣子,基本香港人精神蘯然不存。實質生活,現實民生,腳踏實地等等無人願意去做, 郤是湧去邯鄲學步,瞎子摸象,志大才低、眼高手低的追求形式性,理論性及性虛無飄渺東西?

連一碗"艇仔粥"也沒有用心、無心無力、無頭無腦的做不好, 還要天天時時分分秒秒高喊追求自己連果樣嘢係乜都模模糊糊"東南西"?

腳踏實地、做好現實、用腦開發、用手製作、用腳追求生活這些香江精神去了那?

昔日的廣州荔灣

                                 上二圖是民國時期的廣州荔灣。( 圖片來自互聯網。)

轉貼廣州的記憶--荔枝灣的故事部份

(360doc網)

 在灣青水綠的湖光春色中,偶有輕舟款款地被搖近前來,少女柔聲問:“可要唱一首曲嗎?”你可以花幾角錢點曲,聽歌姬抱著琵琶或秦琴彈唱一支粵曲或什麼的。遠 遠地傳來一聲聲女嗓的半高音:“要艇仔粥(注6)嗎?”“好靚的艇仔粥! ”又有小艇翩然靠近,船頭掛一盞風燈,那潔淨而黃光閃閃的甲板上,擺著一盤盤的新鮮生魚片,淡咖啡色的吊片魷魚和翠綠惹人的香菜……已勾起你的饞涎欲滴。 客人要吃時,艇主以烤鴨片(或白切雞片)、熟豬肚絲、煎魚餅條、魷魚絲、熟海蜇皮、炸米粉絲、脆花生米、叉燒絲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時,就把粥料放入碗裏, 臨時加入適量的生魚雙飛片,再從粥煲裏勺起沸滾的味粥(這種味粥多用大地魚或生魚的骨熬成),沖入碗內,再在粥面上撒上芫荽、蔥絲、紫蘇葉,最後加入一小 撮蝦子、幾滴麻油。稍候片刻,在柔弱的炊煙裏,一碗味道鮮美、材料豐富、香氣誘人的艇仔粥就此誕生,足夠遊人大快朵頤。遊客吃著真正的“艇仔粥”和水灼鮮 蝦,在碧波中蕩舟,飽覽兩岸美景,邊吃邊談,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十分愜意! 自那時起,艇仔粥便名噪一時、膾炙人口,由荔枝灣賣到珠江沿岸,甚至岸上,配料也漸趨多樣與高級,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廣州有名美食,其獨特風味最令海外遊子難忘。

在珠江口附近停泊著許多無篷或圓篷的小艇,廣東話也叫“艇仔”,多是賣粥的,個別的賣水果香煙之類;這裏直到晚上都是燈火如晝,一艘艘遊艇密密匝匝地圍靠在 粥艇兩旁。粥艇末端,煮著一瓦煲的豬骨白粥,瓦煲大到有一個小孩個子那麼高,也稱“人仔煲”,瓦煲前是滿滿的—排粥配料:魚片、海蟄、鮮蝦仁、魷魚、生菜絲、炸面(油條切成小段)、炸花生以及切得很細碎的香萊和蔥花,艇家先將各色配料放在一個小而扁圓的瓷豌中,再澆上滾燙的白粥,一碗碗熱騰騰的“艇仔粥” 就做好了,僅兩毛錢—碗“艇仔粥”和市面食肆的粥品用料,制法都略有不同,味道非常好,一人吃上兩三碗都是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