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

市井之徒想當年之"食"事, 已經瀕消失, 或做法已經不同的"美食".... 艇仔粥 ?



  市井之徒想當年之"食"事, 已經瀕消失, 或做法已經不同的"美食".... 艇仔粥。
           


六十年代的銅鑼灣避風塘。(圖片來自互聯網。)

艇仔粥源於廣州, 兒時據死鬼老豆成日講, 廣州的艇仔粥怎好怎美味, 老豆是少時從鄉下去廣州學藝直至日本攻陷後,不久隨師兄又走落香港, 人地從香港逃返內地, 佢郤反其道而行。

戰後全家居於伊利近街,對面是三個大排檔,一個賣咖啡奶茶, 一個賣雲吞麫, 另外一個就是賣油器白粥了。

平時大般幫趁都是白粥油炸鬼, 只是有些時候會整碗艇仔粥, 這個時候, 小朋友開心到跳起,
不知如何, 其味道至今還在, 粥底是有味的, 不像白粥般淡然, 另外花生一定是脆香, 還有粥檔在粥面淋咗唔知係乜嘅"地溝油", 更是惹味。另外, 內容豐富,有炸豬皮、海蜇絲、豬肚絲、魚片、魷魚絲, 還有燒鴨絲等等,料多粥靚, 再加當時的用地溝油製作的腸粉,不是一個"正"字可以形容。

及後,香江經濟發展, 部份人富起來, 大部份人跟著"好"起來, 就是這樣的發展, 反而平民百姓, 及市井之徒的"美食"郤逐漸消逝或者"退步"起來。

退步最大及最快的是雲吞麫, 一早就淘汰咗大細蓉之分, 跟著消失咗甕"酸黃瓜蘿蔔"(兒時是放在桌上任食), 近年來更多店鋪連醋也欠奉, 前人對飲食甚為科學骨子,連民間小吃也是注意周到,酸黃瓜蘿蔔可以先開放舌尖味蕾, 因廣東麫主要用鴨蛋及梘水, 所以淥麫時, 淥麫師傅功夫得或唔得, 就係過泠河的手勢了, 雖然經過泠河, 但梘水味道還在, 所以要用醋去"解", 這樣的麫才會"又愛又恨", 咁至矛盾中得到統一; 詐驕之中有嬌嗲, 咁先至係食雲吞麫的智慧, 好了, 講翻艇仔粥。

如今,香江不論大小食店嘅艇仔粥淪落到"古古怪怪"、"無厘頭"、係咁意",一般都是粥多料少, 只有"慘慘淡淡"幾條魷魚曾孫的幼如"香雞"的所謂曾近榮魷魚鬚, 再加幾塊"弱不禁風"的唔知係豬皮?魚肚?的半透明物體, 其他的,大都不知是什麼東西, 再加上幾粒而家老鬼咬唔入嘅花生!

不過, 不論大小食肆、粥粉店、港式大排檔,一碗艇仔粥嘅價錢唔平噃!!!

除了兒時的艇仔粥滋味外, 就是到了青年時期, 有友人比較早上咗富貴車, 好多時間要找人打牌, 更不時約埋走去銅鑼灣避風塘遊下夜河, 那個時候, 香江還承傳了一點廣州荔灣遺風,
避風塘晚上熱鬧非常,日落西環, 跟著就東邊吹起大光燈, 幾個老友艇中吹水,不遠不近傳來徐柳先、小明、洗劍麗等歌聲, 當然不是本人囉, 只是艇家唱班A貨而已, 隨著有不同食艇到來嬲生意, 粥是其中之一, 艇仔粥當然是首選,真的是粥滾料多,香綿軟麗, 雖未曾在民國時期的廣州荔灣食過, 但根據老父講起時口水流流,有種憧憬。

根據艇仔粥的做法以及材料, 其實做好一碗艇仔粥,是易如反掌, 老鬼真不明白,也不理解,這小小一碗平民百姓粥品有什麼困難可以做到"唔湯唔水"、"唔嗲唔吊"的地步?

見微知著, 整個香港就是這樣子,基本香港人精神蘯然不存。實質生活,現實民生,腳踏實地等等無人願意去做, 郤是湧去邯鄲學步,瞎子摸象,志大才低、眼高手低的追求形式性,理論性及性虛無飄渺東西?

連一碗"艇仔粥"也沒有用心、無心無力、無頭無腦的做不好, 還要天天時時分分秒秒高喊追求自己連果樣嘢係乜都模模糊糊"東南西"?

腳踏實地、做好現實、用腦開發、用手製作、用腳追求生活這些香江精神去了那?

昔日的廣州荔灣

                                 上二圖是民國時期的廣州荔灣。( 圖片來自互聯網。)

轉貼廣州的記憶--荔枝灣的故事部份

(360doc網)

 在灣青水綠的湖光春色中,偶有輕舟款款地被搖近前來,少女柔聲問:“可要唱一首曲嗎?”你可以花幾角錢點曲,聽歌姬抱著琵琶或秦琴彈唱一支粵曲或什麼的。遠 遠地傳來一聲聲女嗓的半高音:“要艇仔粥(注6)嗎?”“好靚的艇仔粥! ”又有小艇翩然靠近,船頭掛一盞風燈,那潔淨而黃光閃閃的甲板上,擺著一盤盤的新鮮生魚片,淡咖啡色的吊片魷魚和翠綠惹人的香菜……已勾起你的饞涎欲滴。 客人要吃時,艇主以烤鴨片(或白切雞片)、熟豬肚絲、煎魚餅條、魷魚絲、熟海蜇皮、炸米粉絲、脆花生米、叉燒絲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時,就把粥料放入碗裏, 臨時加入適量的生魚雙飛片,再從粥煲裏勺起沸滾的味粥(這種味粥多用大地魚或生魚的骨熬成),沖入碗內,再在粥面上撒上芫荽、蔥絲、紫蘇葉,最後加入一小 撮蝦子、幾滴麻油。稍候片刻,在柔弱的炊煙裏,一碗味道鮮美、材料豐富、香氣誘人的艇仔粥就此誕生,足夠遊人大快朵頤。遊客吃著真正的“艇仔粥”和水灼鮮 蝦,在碧波中蕩舟,飽覽兩岸美景,邊吃邊談,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十分愜意! 自那時起,艇仔粥便名噪一時、膾炙人口,由荔枝灣賣到珠江沿岸,甚至岸上,配料也漸趨多樣與高級,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廣州有名美食,其獨特風味最令海外遊子難忘。

在珠江口附近停泊著許多無篷或圓篷的小艇,廣東話也叫“艇仔”,多是賣粥的,個別的賣水果香煙之類;這裏直到晚上都是燈火如晝,一艘艘遊艇密密匝匝地圍靠在 粥艇兩旁。粥艇末端,煮著一瓦煲的豬骨白粥,瓦煲大到有一個小孩個子那麼高,也稱“人仔煲”,瓦煲前是滿滿的—排粥配料:魚片、海蟄、鮮蝦仁、魷魚、生菜絲、炸面(油條切成小段)、炸花生以及切得很細碎的香萊和蔥花,艇家先將各色配料放在一個小而扁圓的瓷豌中,再澆上滾燙的白粥,一碗碗熱騰騰的“艇仔粥” 就做好了,僅兩毛錢—碗“艇仔粥”和市面食肆的粥品用料,制法都略有不同,味道非常好,一人吃上兩三碗都是平常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