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人們經常說“中國國情”、“中國特色”,到底是什麼? 中國真正的優勢究竟在哪里?
今天,轉發“三農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溫鐵軍 教授的一篇文章,相信看完後,你定然會恍然大悟。原文略有修改,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1
什麼是中國的獨特國情?
首先,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國家,也可以叫做“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陸國家”。
我們和巴西比較的時候發現,巴西是一個殖民化的大陸國家,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大陸國家,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就是原住民的多少!
我們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巴西原住民人口只占5%,30%多是混血人口,60%多是外來的殖民者人口和他們的後裔。
同理,很多人今天研究美國,說中國為什麼不能像美國那樣?
對不起,美國的原住民人口只剩2%。
我們如果像美國那樣我們會怎麼樣?
你談這件事情的時候先把你自己作為原住民減少剩下不到2%,再說能不能照搬美國。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個前提條件。
如果中國是一個原住民大國,那亞洲是什麼?
亞洲是沒有被殖民化過的原住民大陸。這就發現,北美、南美都是殖民化大陸,澳洲也是殖民化大陸,對吧?
這個世界上由此至少可以有一個三分天下的感覺:
——殖民地宗主國在哪兒?
歐洲。
——殖民化大陸在哪兒?
美洲、澳洲、半個非洲。
——原住民大陸在哪兒?
亞洲。
三者的經驗是否可以互相照搬?
有人主張可以,我說前提是先把原住民人口大規模減少或者外移,這才有可能。
當我們討論農業問題的時候,有人說,只要我們推進農地的私有化,就會通過土地私有制條件下的自由市場交易,形成規模農場,就可以參與國際競爭。
有誰注意過,世界上大規模農業沒有一個是通過市場的?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大農場、巴西也是,請問這些大農場的國家中哪一個是原住民當農場主的?找出來我去學習學習。麻煩就在於你找不到。這些大農場被誰佔有呢?外來殖民者。
在亞洲找不找得到大農場呢?
找得到,菲律賓。
為什麼?
被殖民化了400年。
你去調查,菲律賓原住民在農場幹什麼?
當bondary laborer,相當於包身工。
農場主誰呢?
外來殖民者。
因此,可以借鑒,可以分析,可以比較,可以討論,但是不可以照搬。
中國不僅是一個原住民大國,並且是一個數千年的文明國家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
歐洲的領導型國家、德國,他會說各個方面如何制度優越,只要問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不好回答了,“請問你們國齡多少年了?”
應該很多人懂啊,德國哪年立國?
1832年。
距今多少年呢?
100多年, 是一個年輕國家。
在此之前德國是什麼呢?
是個地理概念,300多個小邦,講著各種不同語言。
如果你說他的制度優越,我說你這個制度運行上千年再說,現在才運行一百多年,我這兒是五千年啊?你那兒是100多年啊。
大家說美國是美洲或全球的領導國家,那美國多少年國齡?
1863年打完南北戰爭才有現在的版圖啊?此前100年也不是現在的版圖,1845年打下了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幾個州才有現在的版圖。
那美國的國齡是多少年?
二百多年。
僅靠一兩百年資本主義歷史怎麼能解釋清楚人類社會到底哪個制度是絕對優越的呢?
為什麼中國綿延幾千年沒有中斷,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不至於文化虛無、歷史虛無了。
馬克思早年說,我對於人類歷史五階段的分析不包括東亞。在遙遠的東亞,由於高山、大海、荒漠的阻隔,根據歐洲歷史形成的這些學說,本源於摩爾根和達爾文等等,他們都沒有到過那兒,遙遠的東方完全可能是人類另一個歷史發展的脈絡,不適合用簡單的五個階段概括,所以馬克思暫時給一個假說,亞細亞方式,Asiatic Mode。
接下來,如何看待我們的當代的各種問題。
2
先談民國的危機及敗亡
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是中華民國的黃金增長,民國經濟史上叫“黃金十年”。
這個黃金十年怎麼中斷的?
被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中斷的,那時候就是輸入型危機。
民國的黃金增長體現的也是中國人百年現代化大目標,也要面對內外兩大矛盾:
對內是因為地主從原來的村內地主變成在外地主,變成工商業地主,於是地主把原來的秋後算賬,也叫下打租改成上打租,就是春前交租,而且把實物租改成現金租,立刻帶動金融資本進入農業,過去非貨幣化、非資本化的小農被現代經濟擊垮,於是乎社會上先出現了小農破產,鄉村衰敗,痞子橫行、土匪蠭起。這是對內造成的代價。
那麼對外呢?
192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一爆發,中國當時是白銀幣制,海外白銀價格抬升,中國就出現白銀外流,導致通縮緊縮,嚴重打擊了正在高增長的民國經濟,於是民國經濟進入衰退。
政府怎麼辦呢?
也得頂層設計,深化改革。
一幫海歸設計出什麼?
跟今天一樣啊,設計出現代貨幣體制,放棄白銀改為紙幣。
但是接著,1935年廢棄白銀改行紙幣的時候,日本佔領華北,東亞轉向戰時經濟,改用紙幣第一年1936年尚且沒有改變通貨緊縮,但到第二年1937年,日軍全面進犯中國,政府必須把有限的貴金屬和戰略物資拿去給美國人換來軍火,而這時候美國人正在支持日本軍火,占日本打中國的軍火的48%。
這種情況下迅速形成的是從通貨緊縮轉化成通貨膨脹,民國從1937年起遭遇通脹,一路通脹到1948年。
於是,再次由海歸們搞頂層設計深化改革,借來美金追求進一步的現代幣制——金圓券制度。
早年的改革,1935年發行的幣制,初期貨幣票面值小,後來通貨膨脹變成幾百萬,再到改成金圓券時惡性貶值的新疆票,票面值60億元才折合金圓券一萬元,通貨膨脹到了多少千倍。
民國真正垮於什麼?
工業化城市化為主的現代化形成巨大成本,無處轉嫁。
於是,民國先亡於現代金融、現代財政,沒有現代金融,沒有現代財政,國民黨士兵可是拿錢的,於是乎沒人發軍餉。你不可能成捆的把那個毛的票子送給士兵,沒地兒藏啊。沒人發軍餉,軍隊就不打仗了。
注意,沒有現代財政金融就沒有現代軍隊,因此,民國真正敗亡的原因乃是現代化成本過高。
3
1949年土地改革去現代化
共產黨是怎麼勝的?
靠農民革命。
那是什麼革命?
農民幾千年都要求“耕者有其田”,幾千年都搞土地革命。
那麼,土地革命是共產主義革命嗎?
歷朝歷代哪一位開國之君不實行“均田免賦”啊?之後就會慢慢出現豪強大戶占田,對不對?於是乎中興重臣幹什麼?
抑制豪強啊。
如果中興重臣被“清君側”,豪強沒有被抑制住,這個朝代必然敗亡,如果中興得逞,再延續個百兒八十年。
一般情況下,一次均田免賦構成二百年朝代週期的制度基礎。
土地改革意味著什麼?
人均分地,人均分地意味著“去現代化”。聽說過這個道理嗎?
1949年土地改革叫做去現代化,使88%的農民人口跟城市現代化沒有關係了,黨再接手政府只需解決不到12%的城裏人的吃飯問題,多麼小的負擔啊?
同時,因為給農民分地,農民不僅推著小車支援你打仗,而且國家要折實徵收的農產品實物就是建立財政金融的物資基礎。
因此,我們在1950年延續自民國的高通脹危機仍然難以遏制的情況下,當時新中國的銀行存什麼?
存三白,白米、白麵、白布。
千萬別理解錯了,腦子裏出現一個畫面,老百姓抱著白米、白布、白布去銀行,而是銀行給出一個價值指數,老百姓去存的時候能買多少白米、白麵、白布,到取得時候還能買等值的這些東西。
當年,貨幣、公債和軍公教人員發小米,叫三折實。
這套折實體系依託於什麼呢?
廣大農民因耕者有其田而恢復了歷朝歷代都有的生產積極性。
那麼,客觀地說1949年我們靠傳統小農經濟緩解民國的現代化危機。
其他大多數通過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的國家,一旦革命成功之後,立刻陷入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無法對付城市貧民窟人口的貧困。
中國怎麼對付?
無外乎就是土地革命讓農民回家分地了。
當我們整個社會經濟危機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論誰當領袖,應對辦法很簡單,只要再答應一回農民可以平均分地,只要不把小農基礎給破壞了,農民一定高高興興回家,今天中國戶籍農民人口仍然占70%以上。
70%的人問題相對被緩解,政府主要解決的就是這30%的城裏人的問題。
大家覺得不太現實,我也覺得不可能那麼簡單。但是,新中國歷史上做了兩次,毛澤東做了一次,1949年,解決危機沒有?解決了。當時西方國家都不認為他可能解決危機,愣是解決了。
接著問各位,1980年鄧小平搞的大包幹,是不是又一次按人平均分地到戶,和毛主席做的是不是一樣的?只不過上一次叫土改,這一次叫改革開放,那次是占總人口88%的農民,到1980年是85%的農民。85%的人口回家分田種地,農民就說“有吃有喝不找你”。
看看當年大包幹的時候農民的順口溜,跟1949年的故事是一樣的。政府只需集中解決15%的城市人口的矛盾。至於大包幹之後採取一系列措施,那是後話。如果看歷史的經驗,其實有很大的可比性,如果你把發展中國家拿過來做比較,也會有很大的可比性。
4
高失業率下,政府成功化解了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導致外需大幅度下降,企業大量倒閉,工人大規模失業。我拿這個現象在很多國際交流場合問西方人,請問:“如果你們有2,500萬人失業會怎麼樣?”
西方人很直接的說,那我們這個國家就沒了。
西方都說China collapse,即中國崩潰,說了無數次,遭遇危機的這個階段就應該崩潰。不僅這個階段有2,500萬失業,上一個90年代有4,500萬人失業,聽說過嗎?中國怎麼解決的?
查統計數據沒有,不表現為統計上的失業。
為什麼呢?
統計上叫做登記失業率,4,500萬國企職工下崗,不叫失業,也有叫在崗學習,待崗培訓,因此,不登記為失業的數。還有80年代中國也是4,000萬失業,沒聽說過的根本就不了解中國。
中國的很多事情,歸結為是原住民人口密集的國家,沒有把原住民大規模消滅,中國近3億打工者這種流動情況在世界上任何殖民化大陸都不可能發生。 問問美國多少人失業?如果超過百萬級規模,就受不了。 在中國這兒多少? 1960年以來每次危機都是幾千萬失業。 不都得受著嗎?
當年美國制裁,鄧小平跟美國特使對話的時候說:“我是法國留學,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我比你還會背,但是我給不了,因為現在中國這兒人太多。這樣吧,我給你送去兩億人,請你給自由、民主。”
美國人一下愣了,這什麼意思?
正好這之前王力雄那本書《黃禍》在美國出了,11次印刷,用的書名是西方人的“中國想像”。王力雄告訴西方說,一旦中國人四散開來,這地球最先就受不了。
當時情況很僵,楊尚昆在鄧小平旁邊打圓場,說:“小平同志,你開口太大了,給他兩億,他怎麼受得了呢?他的GDP立刻就下降,他的社會福利保障也馬上就不存在了,不能給兩億。我看這樣,少給點,5,000萬吧。”
當時全部在海外的華人總人口才不過5,200萬!
需知,中國歷史上就不是一個對外殖民的國家。
對此,今天很多人、包括著名外交家都在說,早年鄭和下西洋,中國人的祖先幹嘛去了?捫心自問,難道你是一個對外殖民擴張的國家嗎?文化虛無主義到這個地步,就恨祖先沒對外殖民擴張。這叫做沒文化啊!就怕知識份子沒文化。
各位年輕的朋友們,將來你們長大,不,現在你們都長大了,將來你們頂事的時候,千萬長點文化。
以上分析是說30年代民國應對西方1929-33年大危機,沒對付得了,導致民國走向高膨脹,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現代化成本過重,向農村轉嫁不了,因為農村已經被工商業資本搞亂了。所以,民國垮了。
知道我們上一次遭遇輸入型危機怎麼軟著陸的嗎?
2009年全球大危機爆發,中國沿海大批企業倒閉,2,500萬打工者失業,中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還要問各位,你們滿網上去搜,看看哪位高官,哪位大學者講過中國是怎樣對應2008-09年的全球大危機的?
這是中國的寶貴經驗,但是幾乎沒有誰認真把中國應對全球大危機並且成功的化解危機的經驗告知給世人,請問,這算有知識生產嗎?高校的知識是本土嗎?是依託於中國經驗形成的嗎?
好了,不批評他們,先說中國怎麼解決的。
5
解決危機的中國經驗
中國以前出口退稅13%,意味著中國政府拿財政補貼給海外消費者13%。對吧?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外貿出不去了。彩電、冰箱、洗衣機、汽車全在庫裏。怎麼辦?
中央把13%的出口退稅一轉,鼓勵農民買這些商品,只要農村戶口,立刻享受13%的價格折扣,而且告訴農民說,這優惠政策只到2010年年底!
於是,農民一買,百戶彩電擁有率達104臺!
這樣,靠著農民的龐大購買力,化解了出口不暢的危機。
然而,這還是一個小的政策,只是把補貼外國消費者補貼給中國老農民。
前提是什麼?
買彩電得有網路,否則全是雪花啊。
買洗衣機得有水是不是?買冰箱得有電對不對?
溫家寶一上臺就認同三農,在作者所瞭解的領導人當中他是非常重視農民利益的,從他擔任總理那屆開始,政府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溫家寶在政治局2005年9月會議上提出新農村建設,2006年開始大規模增加對農村的投資。2006-2009年,三年過去,已經向農村投了幾萬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到現在2015年,國家向農村投了十幾萬億,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大規模投資,既化解了城市的生產過剩,又實現了城鄉再平衡。
但是,向農村基本建設做投資,是幾乎沒有回報率可言的。那私人資本幹不幹?當然不幹。誰能幹?只有國家幹。
例如,國家電網向農村送電,80%線損率不能向農民多收一分錢,農電只能虧損,由國家電網抗著,若演化成壞賬,則只能國家銀行背著。
人們聽一般知識份子講國有企業沒效率,有一半對,有一半不對。因為,國家往農村修路,修到村裏去了,敢跟老農民要養路費嗎?敢在村口設一個卡子跟農民收費?收得著嗎?真去收,一扁擔打趴下你。
收電費,說你多耗80%,多交80%以上電費,收得著嗎?也收不著。
往農村通水、電話、寬頻,實現農村五通的過程,幾乎都是中共國家幹的。不是不邀請私人資本幹,也給補貼,但私人不願意幹,回報率太低,回收太慢。
於是,當國家遭遇了嚴重的輸入型危機,規律不可抗,2008-09年是全球危機,不是一個國家能解決的,當時叫“進口通脹”,單一國家的宏觀調控沒用。這時候,只能靠看得見的手,美國就是一手增加國債,一手增發貨幣,用增發的貨幣買增發的國債。
中國也如此。
不同的是,中國把這套增加的流動性大部分送到基本建設當中去了。只要還有投資空間你就贏了,沒空間就輸了。所以,林毅夫當世界銀行行長之前告訴大家說,中國還有20年高增長,因為我們的內陸空間廣大。
當了幾年世行副行長回來又說,中國還有20年,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除了我們自己的內陸空間壯大。
這得感念秦始皇老爺爺,從他那時候,當然他也太殘酷了,讓中國知識份子罵了他2,000多年,但是,他幹了一件大事:統一。從此,有了這樣超大型的大陸國家。
多說一句話,秦漢之際中國就告別了封建制度,以後別再說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有2000多年封建的包袱,我們2500年前就告別封建制,進入郡縣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漢初又做了分封,發現不行,還得平七王之亂,於是漢承秦制,繼續郡縣。
中國早已告別封建,馬克思研究的歐洲是黑暗的千年封建,千萬別拿歐洲史來套中國,那叫“歷史虛無”。
中國當時是“上下兩制”,一是皇權設到縣,二是縣下鄉紳自治。因此,中國告別封建制以後就是兩套治理,一套中央皇權依賴郡縣制度,另一套是鄉土中國依賴鄉紳自主治理。
並且,這兩套治理天衣無縫的整合在一起,維持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國家和文化國家的共生。這些東西不在你們的教科書裏,只有立足於本土研究的人才提得出來,如果困惑於意識形態化的教科書理論,將無法理解這5000年是怎麼走過來的。
好了,今天最大的麻煩是試圖用皇權直接下的老百姓炕頭的辦法,那得多高的治理成本啊?打算把國家治理一直管制到戶,有病啊?
歷朝歷代都不可能的。
所以說,除非讓農村恢復村社自治,這個國家穩定不下來。
恢復村社自治的前提條件,要像歷朝歷代的開明君主一樣,均田免賦,中國是1949年均了田一直不免賦,一直到2006年溫家寶當政才免賦,隔了多少年?
47年,才免了賦,半個世紀左右, 中共並不比人家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先進多少!
現在,只要把這套歷史繼承下來,今天也仍然是開明之君啊。
為什麼非把他們都否定,都反動,就因為你引進了一套西方意識形態啊。
還是要從中國自己的歷史經驗出發,看中共有效應對經濟危機的套路,如果按民國那種比我們西化得多的辦法早就垮了。
中國現在21世紀提出的生態文明新戰略,恰恰是結合中國超大型大陸國家內在的多樣性,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化。不可能消滅農民,也不可能消滅農村,更不可能消滅幾千年傳承的農業文明。
首先是不可能照搬美國的大農場制度,問問大家,能用美國的farmer套到中國的農民頭上嗎?能說Chinese farmer?farmer,是farm農場加er,應該譯為“農場所有者”,中國農民能叫farmer嗎?我們的農民英文是peasant,這個概念恐怕要延續很多年。
看看日韓啊,日本95%的城市化率了吧? 農村不還是小農經濟嗎? 還是田中角榮的田中之夢嗎? 讓日本農民每戶達到兩公頃土地,田中的夢想就實現了,兩公頃土地就是30畝地,還不是跟中國農民的夢一樣嗎,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現在你無外乎就是把牛改成小型拖拉機。
客觀的看,日本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韓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小農經濟。包括本國臺灣,到現在依然是小農經濟。儘管城市化率都已經90%以上了,都已經現代化了,但是改不出小農經濟,因為是數千年文化。即使為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因為5,000多年來的國家歷史,上萬年的中國文明都是農業文明!
實際上,中國人進入工業文明不到100年。
近代中國折在什麼上?
都折在一個不可能向外轉嫁成本的內生型工業發展上。
想學西方就得先學西方向外轉嫁成本,如果沒有辦法學,如果只能成本向內轉嫁,就要有一套制度安排,如何使成本轉嫁不至於引起對抗衝突。
作者本人拿了很多國家級研究課題,怎麼讓已經具有哲學意義的對抗性矛盾轉化為現實意義中的非對抗。能不能轉?如果以前能轉化那為什麼現在不能?等等,這是歸納分析中國人的制度經驗。
6
生態文明的體制改革
中國已經不止一次地進入了和1929-33年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大危機一樣的危機。
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發生在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之後的1998年。
當時國內的經濟學家就公開討論了中國進入生產過剩危機,唯一可採取的對策就是羅斯福新政。
記得當年北大經濟中心提交的報告,中國遭遇金融風暴爆發之後的問題是什麼?是生產過剩。
西方生產過剩是進入二次大戰的主因,若中國不想打仗,就得搞新農村建設。若然,新農村建設就是中國特色的羅斯福新政。
中國體制的優越性究竟在哪里?
中共是革命戰爭打出來的國家,國家對支持革命的人民承擔無限責任。即使不發工資,公務員照常上班,5+2,白+黑,誰敢不上班嗎?老師也一樣,當年餓得昏倒在講臺的時候不也講課嗎?
國家承擔無限責任的這種上層建築,應該依存於什麼經濟基礎呢?
只能是也承擔無限責任、替國家做逆週期調節的國有經濟。
由此當然會出現效率低,因為幹的是國家戰略。當然會出現占壓貸款,所以要有國有銀行啊。
講一個故事,作者自己在中國農業銀行擔任獨立董事,有一次我們董事會討論一個投資專案,因為中國的光伏產業受到歐洲反傾銷,所有出口定單全部撕毀,那根本就不是貿易壁壘,如果相信市場經濟,那對不起,中國光伏產業應該立馬破產,全部貸款應該變成銀行壞賬,然後所有的工人全部解雇,這才叫市場經濟,對不對? 那中國怎麼辦?
國務院一聲令下,中農共建四大行組成銀團貸款,維持私企為主的中國光伏產業的生存。
維持到什麼時候?
維持到重新恢復海外市場。
中國現在光伏產業仍然世界第一吧?怎麼維持的?
就靠國家的逆週期調節。
這是對國家經濟安全承擔無限責任,靠誰?
靠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基礎。
作者作為一個幾代知識份子出身的人,也滿腦子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然而中華民族面臨如此嚴峻全球化挑戰,能只聽自己心裏面那些觀念麼?得看看國家怎麼辦啊?
有人說,我們還是莫談國事的好,那還是因為你沒弄懂。
按照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什麼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什麼樣的上層建築,因此,想政治改革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應該改革成西方政府那樣,有限責任政府,沒稅收,就停擺,甚至政府破產。看看底特律,那是我當年在美國進修的地方,連員警都歇了。為啥?沒財政啊,這就叫做有限責任政府。學啊?問問老百姓,願意嗎?
再說一句,你們有誰相信中國的中農工建四大行會破產?
為什麼沒人相信?
因為歷史上幾次發生過必須破產的那種關頭,都沒破啊。
最典型的就是1997、1998年,東亞金融爆發,突然緊縮,中農共建四大行,不良資產全部在1/3以上,按說立刻破產,不是主張市場經濟嗎?他們該破產。當年怎麼做的?你們講金融的老師講過嗎?中央成立四大資產公司,把不良資產全部買斷,再注資,讓他們變成符合巴塞爾協定的銀行,再改制變成商業銀行。
至今告訴各位,為什麼它們還是承擔國家無限責任的國有企業呢?
是因為80%以上的資本是官方的。
開董事會的時候,銀行行長,董事長都會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我們也是大股東說了算,誰是大股東?
國家。
所有的其他投資人加在一起不到20%。
大股東是國家,當然國家意志就是你的意志。
7
實現三大差別的再平衡
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們為什麼參與這個運動,蓋洛普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美國貧困率大幅度上升,中國的貧困率顯著下降。
在東亞的日韓,中國大陸、臺灣,還包括越南,都叫做穩態社會結構,為什麼?
因為儘管日韓臺沒有毛澤東,越南也沒有,但是他們都做的一件事跟中國一樣,就是平均分配土地。
二戰之後,美國佔領軍的刺刀逼著日本地主放棄地權,日本農民平均分配土地;國民黨七八十萬軍隊的刺刀逼著臺灣的土地主交出了地權,平均分配給農民了;越南戰爭打出的政權,平均分配土地;中國大陸不用說了,包括南北朝鮮都土改。
總之,東亞社會全幹了一件事:平均分配土地。
之後,就全部是穩態社會。
日本自90年代後進入停滯20年,幾乎零增長,日本有社會動亂嗎?
沒有。
為什麼沒有?
因為城市經濟六大綜合商社,財閥壟斷。而農村經濟有人叫合作社,那是按西方教科書編出的說法。
日本農村經濟是高度、全方位壟斷的綜合農協,不僅壟斷經濟,也壟斷政治,所有選票都包了,還壟斷文化教育,是整個日本農村最大的壟斷組織,因此,日本是什麼經濟?至今是壟斷經濟。日本沒事,韓國也差不多。
如果看東亞社會,其實也有叫做儒家文化圈,繼承了幾千年政治傳統的均田免賦,因此整個東亞社會至今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穩態結構。
比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搞得了東亞的土改模式,尤其是印度,甘地想搞土改,沒搞成。
作者十次去印度,東西南北城市鄉村跑遍了,特別是動亂地區,遊擊區。白天員警所長陪我,晚上民兵隊長陪我。這就是實際情況,北方山區政府根本沒法控制,員警就那幾條破槍,知道打不過,所以晚上關門了,民兵隊長控制。民兵隊長他爹就是被政府打死的,世仇。
反抗征地的農民運動,印度的民間基本上是不可被官方控制的。
這邊是在那些低種姓人群中發起的毛主義遊擊隊,周圍這些是低種姓貧民,給個槍就去打。你們也知道印度很亂,為什麼?
是因為34%的農民沒有土地,土地私有化。
農民嘛,有個三長兩短就賣地,賣掉地就去城市,去城市就是貧民窟,貧民窟就是黑社會控制。你們看到《貧民窟百萬富翁》那個電影,描寫的就是黑社會控制。客觀上印度是不大可能有穩定的。大約2/3的邦有遊擊隊。
再看拉美化。近20年來,中國很多人強調加快城市化,有道理。去巴西也好,其他拉美國家也好,最好去看看。大都是城市化率高達70-80%以上的,比我們現在要達到的目標高得多。
但是,哪個國家能有效治理?
都不可能啊。
今天大家都說巴西、委內瑞拉出現了這個那個變化,難道僅僅是石油價格下跌嗎?不,是因為他們都超前城市化了。意味著雇傭一個勞動力必須支付勞動力擴大再生產的全部成本,得能夠養家糊口。
中國這兒為什麼農民打工者給點錢就來了?是因為他只得到勞動力簡單再生產的收入。只管自己吃飽。打工者家裏已經分了地,是小有產的家庭勞動力外出零風險的基礎。靠巨大勞動剩餘的貢獻,中國工業化才成功的!
大家都說劉易斯拐點,作者給自己助手佈置的課題叫劉易斯拐點偏移,為什麼?因為城市工業只使用17-30歲的勞動力,不是劉易斯所說的全部勞動力。真問題就是“掐草尖”,只把農村年輕勞動力作為草尖掐走,草根勞動力承擔了草尖的轉移成本。
這些事情說清楚了,就知道中國為什麼和拉美不一樣,當領導人要把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搬到非洲,搬到拉美去時,他們能搬嗎?搬不了,非洲每個勞動力的表面價格低,實際價格高得多。不是非洲人懶,是你沒有做結構性的勞動力國別比較研究。
如果要是城市化率真的超過50%,中國危矣。
現在只是統計上城市化達到56%。
中國的真實經驗無外乎就是我們面對生產過剩採取了對內進行大規模戰略性投資,與此同時,對內投資客觀上起到一個作用。講到中國是無限責任政府的時候請你們注意,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在製造三大差別之後能夠再實現三大差別的再平衡。我們已經做了兩個,正在做第三個。
當1997年、1998年發生生產過剩,1998年是李嵐清副總理給江澤民寫信,江澤民批示給朱鎔基組織班子抓緊出對策。這個對策其實就是區域差別再平衡。
市場經濟20年,西部落後了,東北落後了,中部也落後了。
應對危機要上基本建設投資,從朱鎔基到溫家寶連續搞了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這三個投資政策下去之後,中國實現了區域發展的基本平衡。這件事情只有承擔全民責任的無限責任政府幹得出來。
所以第一個差別,區域差別,或稱為沿海內陸差別,已經實現了再平衡。
第二,城鄉差別再平衡。
從2005年新農村建設開始,其實2002年中央強調三農問題重中之重就已經開始了,正式的大規模投資起於2005年確立的國家十一五規劃,到現在11年過去了,已經向農村投了十幾萬億,現在有一個重大變化,農村老百姓絕對不放棄戶口。為什麼呢?那意味著一份財產。
很多人說,他們要地沒用,很多人現在已經不會種地了,可我說:種不種地不重要,連那些在海外投資創業的人當你說他家裏面要分地的時候,都能坐飛機回來。
中共把農村安身立命的財產叫做零風險資產。
無論在外邊做多大,或者有多大的失敗,家裏永遠都有飯吃。
剛才說城鄉差別再平衡靠國家大規模投資於農村,今天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農民不願意放棄農村戶口。
作者提醒各位,無論政策怎麼變,一定不要丟棄你老家的那些土地!
中國人實現的第二大再平衡就是城鄉差別再平衡。
現在農民的孩子上學全免費還給午餐,農村中的醫療是以村為單位躉交的。因此農民的報銷是全村人交的錢來報銷,國家給補貼80%,村裏只拿20%。
農村中的各項福利,現在相對而言並不比城市差多少。有些人說我這個地方沒有,那是落實的問題。國家大政方針來說,城鄉差別再平衡接近於實現。
第三是貧富差別再平衡。
這個再平衡是最難的,難就難在典型的中產階級陷阱。
三大差別再平衡,如果中國真的全面實現,足以證明我們這個政府仍然是為全民承擔無限責任的政府,這樣就可以拿中國經驗去形成經驗自信,再進而形成制度自信,理論自信。
你去比啊,西方能實現三大差別再平衡嗎?中國90年代有4,000萬失業,新世紀有2500萬失業,怎麼解決的?你們失業怎麼辦,全上街了,一般發展中國家連醫保和社保都建立不起來,那你還比較什麼?
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如果知識份子真承擔起了知識生產責任,就應該把這些化危為機的經驗研究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