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般在西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此時太陽黃經到達225度。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著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的變化規律,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意味著萬物開始閉蓄,冬季開始,進入休養、萬物收藏狀態。
立冬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冬季節氣第一個節氣,是天氣“由涼入寒”的象徵。表示從此進入冬季,溫度發生明顯變化。立冬表明冬季的開始,是天氣“由涼入寒”的節點;冬至則開啟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是數九寒天的起點,可以說前者(立冬)是冬日序曲的開端,而後者(冬至)是冬天高潮部分的啟幕。
立冬“也被稱為“十月節,”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元代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象徵著漫長冬季的開始,也寓意著萬物於此時收藏蟄伏。
秋去冬來,冬為“終”的一半,一到此時,意味著四季只餘其一,農曆年即將接近尾聲。
“吳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時”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中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時節,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氣候由秋季少雨乾燥向冬季陰雨寒凍過渡,不少地區飄起了雪花。但由於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部分地區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故民間有“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的說法。
農民及一般民間習慣上也常把立冬這一天當做冬季的開始。其實,以中國來說,國土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的冬季也並不都在立冬日同時開始。
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以下半年氣候平均氣溫降至10℃以下為冬季,“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進入冬季,北京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中國大部分地區立冬前後,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迎冬於北,祭祖拜師,酒肴滋補,豐年宴會 - 立冬禮俗的演變。
立冬是“四立八節”之一,立冬時節,草木凋零,蜇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在古代是收穫祭祀,豐年宴會的時間,官民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鬼谷子·持樞·全篇》:“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複不可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
《呂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呂氏春秋》記載,立冬之日,天子率領公卿大夫,在北郊行迎冬之禮,然後賞賜為國捐軀的忠烈,撫恤他們的家屬子女。
秦朝,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立冬為十月節,也是秦朝歲首,而且靠近十月初一寒衣節和十月十五下元節,是傳統祭祀中重要的節日。
秋冬之交,冬天伊始,萬物安寂;
北風寒涼,坤德載物,萬物收藏;
朔風盡掃,雪滿前村,紅葉滿階;
茶暖酒溫,秋去冬來,安之若素。
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之後,入冬之時,南北差異,北方將迎來大風降溫,雨雪寒潮,大地封凍;而在南方,從立冬到小雪期間,會出現風和日麗,晴朗舒適的“小陽春”,直到冬至,才會真正地迎來冬天的腳步。氣候學上,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低於10°才算入冬。
天文學專家對“立冬”的理解及介紹,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古籍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所以,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由此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三候,“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萬物閉藏,靜候來年:
節氣三候
初候,水始冰:意思是說立冬節氣,水面已經能結冰,未至於堅也,初五日水開始結冰,再五日土地表層開始凍結,但是還沒有凍裂;
二候,地始凍,氣始凝,天始肅:土地開始凍結,土氣凝寒,未至於拆;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三候中的雉指野雞,蜃為大蛤,立冬後,“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野雞不多見了,“大水”指“大海”,而海邊卻可看到與野雞顏色、“蜃”指大蛤,條紋相似的大蛤。古人豐富的想像力,此時雉雞(野雞)已經不見,而海邊卻經常看到蜃(蛤蜊),它們花紋出奇的相似,古人誤認為雉雞此時入海中化為蛤蜊矣。
立冬前後,降水明顯減少,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近尾聲,而江南正在搶種冬麥,移栽油菜;而華南也正處在“立冬種麥正當時”,冬天即到,北方的許多地方雖然已經幾次降雪。南方目前還未真正進入冬天,很多地方依然是被稱作“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後,一切都是安靜的樣子。時間開始慢下去,將要給農民一段休歇的日子,是上天對於他們一年辛勞,瑣碎生活的休養治癒的日子。
立冬節氣也是讓無數文人墨客常賦新詞的浪漫時光,故言道:天涼寒冬風吹霜,萬山紅遍盡秋色,夜雨綿綿飲菊霜,在這金黃金燦之時,冬天的步伐也逐漸的加快。
節氣農說
立冬寒了立冬水,春節露水滴厚棉
這是以前農民常說的話,通常來說,在秋天,溫度下降,在進入立冬後,本來涼爽的雨水變為了寒冷,所以,寒了立冬水。
立冬已至,轉瞬便到冬至,隨來是春節,春節露水滴厚棉,今年的露水甚冰寒,春節到來時要加厚棉衣服啊。
十一月雨不斷,水溝翻泥鰍
這句話是老農要勸誡人們,十一月的雨水如果不斷的擴大,導致溝壑裏的雨水不斷積累,雨水長期令至土地非常泥濘,很多溝壑裏的動植物本來非常的隱蔽,隨著雨水的沖刷,也會出現在眼前。常在水裏和泥土裏的泥鰍也會翻騰,對於大地來說,是不好的,意思是說,要留意、注意自然災害的發生。
老祖宗這是要告訴咱們,十一月初的這幾天,要及時瞭解天氣的變化,及時地做好糧食和莊稼的收割工作和準備。避免後期因為雨水的不斷增加而影響豐收和儲藏。
“立冬天氣寒難出手,三九四九凍破石頭”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而三九則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三九四九”指的是一年中冷中最冷的時期,是天氣太冷了,把石頭都凍破了。
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立冬節氣裏天氣很冷了,甚至冷得人們不願意把手伸出來,把手放進了棉衣兜裏“難出手”。那麼到了三九四九,石頭都會凍壞,天氣將會冷到了極致。
“冬季已到冷似冰,冬至將盡寒超前,”
這句農諺指的是如果在立冬,氣溫驟降,雨雪增多,天氣寒冷,儼然是三九的狀態,無疑是冬天提前來了,那麼預兆隨後的整個冬季,天氣會更冷。
冬的字源
事有本末,記有終結——關於“冬”字的演變和發展
冬最早的字形是一個繩子兩端各打一個。原始人結繩記事,節表示“終結”,事有本末,記有終結。
從甲骨文到金文,均是兩個繩結,在而後戰國文字中加入日,表示天時之終,即太陽週期的結束和開始。
篆書強調冬天實際的季候特徵,於是中間的“日”被下部的“仌(冰)”代替,表示冬天萬物封凍,成為現代文字“冬”的雛形,經過後來的演化,成為目前我們熟悉的“冬”字。
“冬”的演變
冬在古代通“終”,也表示完結,終了:表示四季之冬,一年之終。這也是“冬”被作為此季名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天氣和體感之外,冬天更多生命的感悟以及內心的智慧。
立冬~厚德載物,消息卦“坤卦”
立冬為十月節,相對應的消息卦為坤卦,因為此時陰氣最盛於地上,陽氣則深藏於地下,即六爻均為陰爻,是純陰之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話分別對應“乾卦”和“坤卦”,代表著純陽、純陰之卦。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乾坤之卦,一元複始,“坤卦”象徵著大地平鋪舒展,順承天時,為至順之卦。
君子當取法於地,善利眾生,以負重之德承載萬物,故曰“厚德載物”——這便是古賢智聖以立冬指點世人的生存之道。
立冬到小雪,均對應坤德,陽氣已剝,坤德正盛,是柔順的德行,更是孕化的能量。
植物以及大小生物經歷春夏的生長繁榮,到了秋冬又融入隱於大地:是舊的週期的結束,也是孕育新生的開始。大地包容一切,生育萬物,以收斂與深藏等待著來年的新生。
立冬,厚德載物,孕育新生,
冬季伊始,年關漸近,寒風呼嘯,凜冬將至,冬季伊始,抱樸歸真,篤定堅貞。冬之美不似春的新生,夏的華盛,秋的豐盈,冬更多是默然篤定,堅忍安寂包容所有,讓萬千落定,一切絢爛在此時歸於平淡,一切悲喜在這裏漸化平靜。冬天除了沉寂和封存,更像一種靜默的孕育:看似枯舊萎頓實則抱樸歸真,看似木然寡言實則篤定堅貞,就如同立冬的卦象“坤”卦,厚德載物,孕化新生,似無情卻深情。
冬季補益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前人除了祭祀之外,飲食也是不得不提的節俗。當然在飲食之外,不得不提的要數冬季養生。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初冬是進補的好時節,補冬:民間有補冬的習俗,民諺稱“立冬補冬,補嘴空”,一些地區此時會殺雞宰羊用於滋補。無論貧富,順季而食保身養生。
中國自古是農耕社會,古時立冬節氣日,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辛勞一年,趁著難得的休息,就殺雞宰羊,一家人補冬,“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人們要以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以平穩地度過冬天。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被稱為“交冬”,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慣,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此,餃子成為人們應節的桌上美食。
在東北,立冬時節更有喝羊肉湯的習俗。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思就是冬天來臨,天氣越來越冷,人們需要用“補冬”的方式來養精蓄銳,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此時以斂陰護陽、補腎藏精為主,講究先清後補,循序漸進地進行的過程。羊肉湯和山藥、黑芝麻等食物都比較適於此時,同時還要注意水果蔬菜的補充,保證維生素的攝取。
立冬涮肉吃火鍋
老北京有吃涮肉的習俗,銅鍋炭火、湯底澄清、羊肉鮮美、營養豐富,是此時不可多得的享受。
而在吉林的朝鮮族,醃制辣白菜也成為此時重要的工作:辣白菜要用到辣椒、大蒜、生薑調味,除了白菜外,還需要白梨、蘋果、青蘿蔔絲等,同時加入魚醬、蝦醬等。
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可以儲存半年之久,成為朝鮮族重要的傳統飲食。
老南京說“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立冬之時,南京有吃生蔥的習俗,因為它會讓人發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之排出,身體通暢,病邪就遠離。
而在閩中,人們則用中草藥,和雞鴨兔肉,豬蹄豬肚等燉煮,用於“補冬”。
黃酒醇香
立冬之時,水體清冽,水溫較低,也可以抑制一些細菌,適於釀酒 - 中外熟悉的中國三大古酒之一的“黃酒”就選擇在此時釀造。如著名的“紹興黃酒”選取從立冬到立春期間製作黃酒,被稱作“冬釀”,傾注著紹興人深情的狀元紅和女兒紅就是在此時逐漸釀制而成。
2022年11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天正式拉開帷幕。
古人說:“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冬天沒有春季的鳥語花香,也沒有夏季的繁花競艷,沒有秋季的明月清風,但是它有梅有雪,有白雪皚皚時的山地人間的純潔超然,有傲雪枝頭的梅香桃紅。有綠蟻新醅酒的情誼溫暖,有圍坐火爐時的親情愜意。千種情萬種義,前人詩人詞客匯入詩中詞中,千年、百年後,依然可以讓今人領略詩人們的感悟與哀樂人生。
古詩舊詞,寫盡了冬天,悟透了世情人生,北風往復幾寒涼,萬物蟄伏恰冬藏,冬日蕭索,人心不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在秋季的盡頭,楓葉火爛燦紅,滿目金黃如燦的銀杏,帶給人間一陣絢爛,實在是為迎接冬天冷颼颼的鋪墊。
白居易 早冬
〔唐代〕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立冬之時,秋末的落葉和紅楓還沒有褪盡,依然可以在色彩濃烈的美景中迎接冬天的到來,初冬暖陽,瑟風微冷,以閑雲做裳,落葉為裝;南方和風疏朗,北方冬景
有碧空有銀杏,有黃櫨有烏桕,楓紅映亮夕陽,落葉堆疊成霜,這是立冬獨特的美感。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這是個適於懶怠的好時節,冬季內斂,蟄伏不僅是屬於諸多動物,也適用於人。
連大詩人李白的筆下,凍筆難握,便不寫新詩,寒爐煮酒,小酌微醺,醉裏看到月色下的墨漬如花,以為雪滿前村。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想像力和美好,看來冬日註定和休養生息緣分不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萬物皆是過客,唯有孤獨形影相依,學會接納孤獨,享受孤獨,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盛莊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有時候,最熟悉的人所給的溫暖還不敵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詩人被貶謫,人生跌落谷底。在長途跋涉,極度的困頓中,有人接納了他,給了他一個可以躲避風雪的地方。這份溫暖和慰藉,讓他的人生變得沒有那麼灰暗。
而他就憑著這一點光,一點一點爬出了深淵,人間永遠值得,願你我都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人生百年,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路途中不免孤寂,不免落寞。人生難得一知己。
一個知你懂你的朋友,一個時刻把你掛在心上的朋友,就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他讓我們不至於在孤寂裏沉淪,不至於在心靈裏流浪。
人生路遠,願你我都能有一個知心知己的人,一起走過這匆匆百年。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寒冷的冬日裏,懶得起床,懶得做事。宅在家裏,零食追劇,享受一份愜意安閒的時光。詩人也是如此,漫漫冬日裏,學會讓自己享受一份閒暇,也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尋常的花都在等待春日盛開,尋常的人都在等待氣候轉暖。人們詠梅,看中的正是梅花內心的無畏,嚴寒之中的盛開,給了太多人振奮起來的希望。永遠不要抱怨季節,不要抱怨環境,無論外在如何,只要你內心有光,你都可以驅散陰霾。
《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想家是怎樣的感受?年少及精壯的時候,我們拼命逃離,背井離鄉,遠赴天涯,尋找夢想。到了某個年紀,才發現故鄉,成為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故鄉,才是精神烙印,是我們的根。
《立冬日作》
宋·陸遊
室小才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冬日裏,詩人在狹小的居室裏,過著清苦的生活,炭火很少,衣被單薄。
但是他內心卻沒有抱怨,沒有苦澀。狹窄的空間,與寬廣的內心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管四季如何更替,只要心中安然,生命總有恆常的溫暖,只要一個人內心強大,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自在坦然。
以范成大的作為一個段落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立冬之美,冬景似春華,寒爐煮酒茶。
大唐白樂天深解冬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寒風大雪中,擁爐跟好友良朋夜話,圍坐亂談,一壺茶,幾盅酒,那是人生最美好和溫暖時光。
這些古詩裏,涵蓋有有思鄉之情,朋友之誼,有孤獨守望,有天地同歡亦有同憂,有人生的體驗,世情態度,穿越過百千年的時光,給我們以感悟與感受,又是那二句,冬日蕭索,人心不涼。
願這個冬日裏,拋卻一切的牽掛與煩惱,放開懷抱面向未來。
立冬養生
《黃帝內經》:“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斂陰護陽,早睡早起——立冬養生正當時
立冬時節,冷空氣頻頻南襲,伴有雨雪的寒潮容易引起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此時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加強保暖,開窗通風,勤曬太陽。睡前泡腳,鍛煉時不宜太過激烈,要及時擦汗換衣服,防止感冒。
立冬提醒寒冷已至將至,人們需要和整理收納換季衣物,同時,疫情依然讓人擔憂,願大家保重身體,最重要還是足夠的睡眠,冬季講究“早睡晚起”,適量進行溫和而不劇烈的運動,不要消耗太多汗液,以防損失元氣,同時此時還要特別注意保暖添衣。
冬季飲茶
立冬方位為北,五行為水,為黑色,對應人體的腎臟,清茶一盞,願你三冬暖。
冬天也是思考總結大半年的人與事,落實休養生息和的好時機。願你們都能在溫柔的家去享受最美的冬天!
按摩足三里、血海穴、內關穴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寒冷將至,願大家冬日溫暖可喜,安康順意。
“冬”的演變
冬在古代通“終”,也表示完結,終了:表示四季之冬,一年之終。這也是“冬”被作為此季名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天氣和體感之外,冬天更多生命的感悟以及內心的智慧。
立冬~厚德載物,消息卦“坤卦”
立冬為十月節,相對應的消息卦為坤卦,因為此時陰氣最盛於地上,陽氣則深藏於地下,即六爻均為陰爻,是純陰之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話分別對應“乾卦”和“坤卦”,代表著純陽、純陰之卦。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乾坤之卦,一元複始,“坤卦”象徵著大地平鋪舒展,順承天時,為至順之卦。
君子當取法於地,善利眾生,以負重之德承載萬物,故曰“厚德載物”——這便是古賢智聖以立冬指點世人的生存之道。
立冬到小雪,均對應坤德,陽氣已剝,坤德正盛,是柔順的德行,更是孕化的能量。
植物以及大小生物經歷春夏的生長繁榮,到了秋冬又融入隱於大地:是舊的週期的結束,也是孕育新生的開始。大地包容一切,生育萬物,以收斂與深藏等待著來年的新生。
立冬,厚德載物,孕育新生,
冬季伊始,年關漸近,寒風呼嘯,凜冬將至,冬季伊始,抱樸歸真,篤定堅貞。冬之美不似春的新生,夏的華盛,秋的豐盈,冬更多是默然篤定,堅忍安寂包容所有,讓萬千落定,一切絢爛在此時歸於平淡,一切悲喜在這裏漸化平靜。冬天除了沉寂和封存,更像一種靜默的孕育:看似枯舊萎頓實則抱樸歸真,看似木然寡言實則篤定堅貞,就如同立冬的卦象“坤”卦,厚德載物,孕化新生,似無情卻深情。
冬季補益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前人除了祭祀之外,飲食也是不得不提的節俗。當然在飲食之外,不得不提的要數冬季養生。
“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初冬是進補的好時節,補冬:民間有補冬的習俗,民諺稱“立冬補冬,補嘴空”,一些地區此時會殺雞宰羊用於滋補。無論貧富,順季而食保身養生。
中國自古是農耕社會,古時立冬節氣日,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辛勞一年,趁著難得的休息,就殺雞宰羊,一家人補冬,“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人們要以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以平穩地度過冬天。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被稱為“交冬”,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慣,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此,餃子成為人們應節的桌上美食。
在東北,立冬時節更有喝羊肉湯的習俗。民間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思就是冬天來臨,天氣越來越冷,人們需要用“補冬”的方式來養精蓄銳,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此時以斂陰護陽、補腎藏精為主,講究先清後補,循序漸進地進行的過程。羊肉湯和山藥、黑芝麻等食物都比較適於此時,同時還要注意水果蔬菜的補充,保證維生素的攝取。
立冬涮肉吃火鍋
老北京有吃涮肉的習俗,銅鍋炭火、湯底澄清、羊肉鮮美、營養豐富,是此時不可多得的享受。
而在吉林的朝鮮族,醃制辣白菜也成為此時重要的工作:辣白菜要用到辣椒、大蒜、生薑調味,除了白菜外,還需要白梨、蘋果、青蘿蔔絲等,同時加入魚醬、蝦醬等。
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可以儲存半年之久,成為朝鮮族重要的傳統飲食。
老南京說“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立冬之時,南京有吃生蔥的習俗,因為它會讓人發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之排出,身體通暢,病邪就遠離。
而在閩中,人們則用中草藥,和雞鴨兔肉,豬蹄豬肚等燉煮,用於“補冬”。
黃酒醇香
立冬之時,水體清冽,水溫較低,也可以抑制一些細菌,適於釀酒 - 中外熟悉的中國三大古酒之一的“黃酒”就選擇在此時釀造。如著名的“紹興黃酒”選取從立冬到立春期間製作黃酒,被稱作“冬釀”,傾注著紹興人深情的狀元紅和女兒紅就是在此時逐漸釀制而成。
2022年11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天正式拉開帷幕。
古人說:“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冬天沒有春季的鳥語花香,也沒有夏季的繁花競艷,沒有秋季的明月清風,但是它有梅有雪,有白雪皚皚時的山地人間的純潔超然,有傲雪枝頭的梅香桃紅。有綠蟻新醅酒的情誼溫暖,有圍坐火爐時的親情愜意。千種情萬種義,前人詩人詞客匯入詩中詞中,千年、百年後,依然可以讓今人領略詩人們的感悟與哀樂人生。
古詩舊詞,寫盡了冬天,悟透了世情人生,北風往復幾寒涼,萬物蟄伏恰冬藏,冬日蕭索,人心不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在秋季的盡頭,楓葉火爛燦紅,滿目金黃如燦的銀杏,帶給人間一陣絢爛,實在是為迎接冬天冷颼颼的鋪墊。
白居易 早冬
〔唐代〕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立冬之時,秋末的落葉和紅楓還沒有褪盡,依然可以在色彩濃烈的美景中迎接冬天的到來,初冬暖陽,瑟風微冷,以閑雲做裳,落葉為裝;南方和風疏朗,北方冬景
有碧空有銀杏,有黃櫨有烏桕,楓紅映亮夕陽,落葉堆疊成霜,這是立冬獨特的美感。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這是個適於懶怠的好時節,冬季內斂,蟄伏不僅是屬於諸多動物,也適用於人。
連大詩人李白的筆下,凍筆難握,便不寫新詩,寒爐煮酒,小酌微醺,醉裏看到月色下的墨漬如花,以為雪滿前村。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想像力和美好,看來冬日註定和休養生息緣分不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萬物皆是過客,唯有孤獨形影相依,學會接納孤獨,享受孤獨,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盛莊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有時候,最熟悉的人所給的溫暖還不敵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詩人被貶謫,人生跌落谷底。在長途跋涉,極度的困頓中,有人接納了他,給了他一個可以躲避風雪的地方。這份溫暖和慰藉,讓他的人生變得沒有那麼灰暗。
而他就憑著這一點光,一點一點爬出了深淵,人間永遠值得,願你我都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人生百年,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路途中不免孤寂,不免落寞。人生難得一知己。
一個知你懂你的朋友,一個時刻把你掛在心上的朋友,就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他讓我們不至於在孤寂裏沉淪,不至於在心靈裏流浪。
人生路遠,願你我都能有一個知心知己的人,一起走過這匆匆百年。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寒冷的冬日裏,懶得起床,懶得做事。宅在家裏,零食追劇,享受一份愜意安閒的時光。詩人也是如此,漫漫冬日裏,學會讓自己享受一份閒暇,也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尋常的花都在等待春日盛開,尋常的人都在等待氣候轉暖。人們詠梅,看中的正是梅花內心的無畏,嚴寒之中的盛開,給了太多人振奮起來的希望。永遠不要抱怨季節,不要抱怨環境,無論外在如何,只要你內心有光,你都可以驅散陰霾。
《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想家是怎樣的感受?年少及精壯的時候,我們拼命逃離,背井離鄉,遠赴天涯,尋找夢想。到了某個年紀,才發現故鄉,成為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故鄉,才是精神烙印,是我們的根。
《立冬日作》
宋·陸遊
室小才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冬日裏,詩人在狹小的居室裏,過著清苦的生活,炭火很少,衣被單薄。
但是他內心卻沒有抱怨,沒有苦澀。狹窄的空間,與寬廣的內心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管四季如何更替,只要心中安然,生命總有恆常的溫暖,只要一個人內心強大,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能自在坦然。
以范成大的作為一個段落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立冬之美,冬景似春華,寒爐煮酒茶。
大唐白樂天深解冬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在寒風大雪中,擁爐跟好友良朋夜話,圍坐亂談,一壺茶,幾盅酒,那是人生最美好和溫暖時光。
這些古詩裏,涵蓋有有思鄉之情,朋友之誼,有孤獨守望,有天地同歡亦有同憂,有人生的體驗,世情態度,穿越過百千年的時光,給我們以感悟與感受,又是那二句,冬日蕭索,人心不涼。
願這個冬日裏,拋卻一切的牽掛與煩惱,放開懷抱面向未來。
立冬養生
《黃帝內經》:“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斂陰護陽,早睡早起——立冬養生正當時
立冬時節,冷空氣頻頻南襲,伴有雨雪的寒潮容易引起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此時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加強保暖,開窗通風,勤曬太陽。睡前泡腳,鍛煉時不宜太過激烈,要及時擦汗換衣服,防止感冒。
立冬提醒寒冷已至將至,人們需要和整理收納換季衣物,同時,疫情依然讓人擔憂,願大家保重身體,最重要還是足夠的睡眠,冬季講究“早睡晚起”,適量進行溫和而不劇烈的運動,不要消耗太多汗液,以防損失元氣,同時此時還要特別注意保暖添衣。
冬季飲茶
立冬方位為北,五行為水,為黑色,對應人體的腎臟,清茶一盞,願你三冬暖。
冬天也是思考總結大半年的人與事,落實休養生息和的好時機。願你們都能在溫柔的家去享受最美的冬天!
按摩足三里、血海穴、內關穴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寒冷將至,願大家冬日溫暖可喜,安康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