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番薯帶起的食的回憶

起番薯, 帶來的回憶!






又是講故仔, 六七十年代香港, 已經有"美團",不論工廠或中環寫字樓(辦公室),不論労工或白領, 中午時的填肚, 除了外出找食肆外, 有一種"美團"的服務, 當年香港人叫做包伙食, 好處是食品方面較似住家菜, 油並沒有那麼多, 另外, 比外出餐館便宜, 還有, 月結!

不過, 缺點是"萬年菜單",雖然每天好像不同, 但是實制上跟初一,十五無分別!

隨著香港經濟發展及衛生條例, 已淘汰了, 今天還有比較現代化的送餐服務, 但風味及實制已經不一樣!

當年送包伙食的人,用頭頂著一個一米乘六七十公分的木盤子, 上面裝滿難以想像一堆堆用白布(其實已是変黃了)包起三盤或四盤菜, 手中又拿一罐罐飯, 行走飛快穿過大街小巷上下樓房, 有如大俠!


講起送外賣, 往昔大排檔送外賣, 尤其粉麵, 檔主把粉或麵煮好放在碗中, 不會放湯的, 把一碗碗粉麵裝入一銅(後來改用不鏽鋼), 多層匣子, 然後拿一大銅煲, 裝上上湯, 到達叫外賣的客人家, 才把銅煲中的上湯逐碗倒上。

主要是不要在途中把粉麵弄"淋"同埋冷卻。

講開又講, 今時今日好多麵店高調宣傳他們的麵是竹昇打的, 可是, 食來食去,都無法食到當年味道, 諗來諗去, 一定有的東西欠缺了, 近日, 因疫情困在家中, 忽然走去吸返香烟, 醒起當年的打麵師傅, 大多一面開工, 一面吸煙, 擔住口煙, 煙灰當然會跌落食材, 啊哈! 咁, 味道梗係唔同咯!

當年打魚蛋, 好似冇有的人咁講, 用冰噃! 因為, 日日對住大排檔老細開工, 不過七十年代後就唔知咯!

Wei-Wei 姐講開番薯, 不禁追思往時情!

 Wei-Wei 姐講開番薯, 不禁追思往時情!

五六十年代, 街邊小販還是多, 大排檔亦然, 其實小販同埋大排檔係平稳社會安定的有用因素,有正面及積極的一面。

街頭街尾都容易見到小販, 賣番薯的當然, 那個時代, 小販(賣焗番薯的多是外江佬,"撈鬆(老兄)", 佢地搵個汽油筒, 裝個炭爐,幾近番薯, 就搵到兩餐, 天寒地凍的冬天, 那個年代香港的冬天是非常冷的, 跟今天的冬天如在秋夏, 不可同日而語。

經過, 買一"條"熱辣辣,香噴噴番薯, 人都當堂暖咗!

潮州夾餅又係, 燙手嘅, 皮脆肉嫩, 饀香(花生、砂糖、芝麻、有的小販豪的會有些少椰絲。)
又係食的過癮, 今天的所謂披沙, 以老鬼講, 行埋一邊! 好懷疑係鬼子佬炒潮州佬嘅!

次次返香港, 周圍搵, 都搵唔到, 當年又是美食之一, 佢地的糖夾餅酥脆香, 唔知乜嘢做咯。

唔知點解, 家陣好多韓國、日本的栗子出售, 但係始終冇當年, 的小販用枝長艇掌,係個大鑊炒下炒下咁香, 今天冇人咁做法咯, 同埋今時的栗子味道同當年的完全唔同, 唔明。

牛雜, 街邊食物必然, 但係今天好似冇咗以前你買幾多, 佢剪幾多, 有都冇咗舊底果的小販的手勢及江湖味, 佢地剪一兩嘢, 就把較剪眨下眨下, 發出聲響, 然後又剪過, 仲有佢地果的鹵水一定滾下滾下, 而且顏色比家陣的污糟好多, 香好多, 味道好好多, 搵唔番咯, 今日都唔俾佢地推車仔賣啦!


潮州血腸, 又是充滿回憶, 家陣邊度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