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星期一
芒種·送花神,“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2022年6月6日星期一0時26分,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今年,芒種節氣緊隨端午,今天迎來今夏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當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節氣。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長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種期間,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運行軌跡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芒種,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正是南方種晚稻與北方收麥之時,民間也稱其為“忙種”。
“芒種”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釋曰:“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明代陳三謨《歲序總考》寫道:“芒,草端也;種,稼種也;言有芒之穀此時皆可稼種,故謂之芒種,乃五月之節氣也。”
芒種在農耕上有著重要意義。農諺如“芒種忙,忙著種”“芒種忙,下晚秧”“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種插秧穀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都說明要抓緊農時,及時耕耘。
“芒”指的是禾本科有芒作物。“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農曆書》說:“斗指巳為芒種,芒種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一為種子的“種”,二為播種的“種”。也就是說,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所以才有了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迎來“芒種”節氣,標誌著一年仲夏的開始。每到此時,北方麥黃,江南秧綠,願所種皆有所得。
“芒種”也稱“忙種”,,“芒種忙,麥上場。”“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這個時節,也是農業耕種最忙的的時節啊。中華大江南北“栽秧割麥兩頭忙”,農業生產處於“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時節。““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一幅幅生動的農忙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因此“芒種”也稱“忙種”。
芒種時節,我國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芒種節氣成為了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在稻作地區的南方,“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而以旱地農業為主的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則是小麥,這個時節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麥子收穫之時。所以,在這一輪農忙中,北方地區的人們正忙著收麥,而南方地區的人們則忙著插秧種稻。正可謂,芒種之時,“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快種。所以“芒種”也被稱為“忙種”“忙著種”,是收割和栽種攪纏在一起的時候。“芒種出力出汗,收秋壓斷扁擔。”
這一季忙下來,往後吃的喝的都不愁了。
農村,被稱為“麥黃風”的小南風不斷悠悠吹拂,水繞著村莊田疇潺潺細響。水是長流水,一灣又一灣。“稻黃一月,麥黃一夜。”田野裡,黃熟的麥子和油菜正等著開鐮收割,新插下的稻秧已經返青,一片片黃,一片片綠。
“小滿不答話,芒種不回頭。”田間農活都了,小麥、油菜還有其他合時作物收割以後,要趕快灌水翻耕,把單季中稻秧搶插下田。四野裡都是草帽晃動,水田裡都是倒退著插秧的人。“小滿栽田家把家,芒種插秧普天下。”農民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芒種民俗
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一候“螳螂生”,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螳螂在前一年的秋天因感受到陰氣產卵,到今年芒種時節,小螳螂破殼而生。
芒種二候“䴗(jú)始鳴”,成語“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的就是伯勞鳥,即“䴗”。“鵙”指伯勞鳥,伯勞鳥喜陰,在芒種時節,伯勞鳥開始婉轉鳴叫。
芒種三候“反舌無聲”,在古人眼中,伯勞鳥和反舌鳥是善鳴之鳥中的兩類典型代表,此時節,伯勞鳥啼鳴,而反舌鳥反舌鳥在芒種時節卻慢慢停止了鳴叫,收聲。
芒種·送花神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裏寫道:“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大家把色彩斑斕的綾錦紗羅系在枝頭,感謝花神給予人間美妙的風光,盼望來年再相會。相較眾人的喧鬧,黛玉在這一日獨自餞別花神,她的《葬花吟》表達念花、憐花、悲花之情。
“芒種”來了,民間有在芒種這天祭祀花神的習俗,是中國人綿延幾千年的歲時風雅。花謝春盡,祭祀花神,來年再盼春歸。與農曆二月十二恭賀百花生日的“花朝節” (也叫“花神節”)相對應,一迎一送之間,積澱著中國先民欽敬自然的人文情懷。
芒種日,百花完成報春迎夏任務,相繼凋零、群芳搖落、花神退場,民間會在這一天舉行儀式餞送花神,表達對花神賜美人間的感謝,以及盼望花神明年再會的美好希冀。
芒種·青梅煮酒
江南,芒種時節,梅子成熟,正是煮梅、食梅的好時候。由於新鮮的青梅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食用,最常見的加工方式便是“煮梅”。此外,民間還流行釀製青梅酒,味道清爽。《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冑”中便有“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的描述,“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來。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顧脾胃,少寒涼,同時要吃苦飲酸。這是因為一般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熱解暑燥濕功效,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芥蘭、蕎麥、生菜等,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而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斂汗的作用。
養生小貼士
此一時節“春爭日,夏爭時,雖然忙,”注意防暑降溫,注意作息有度,中午宜適當小憩,宜適當運動,在早晚時間散步、慢跑、游泳等,要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惱怒憂鬱;飲食宜清淡,多食應季的新鮮蔬菜、水果等。
古代詩人對這一時節的農忙有細緻描寫。
唐白居易的《觀刈麥》寫出了麥收農忙景象,這時小麥一壟接一壟的黃熟,搶收十分急迫: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宋陸遊筆下的芒種是一片繁忙的勞作中,處處洋溢著豐裕的鄉野氣息: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不單止指農, 也指其他人間
提醒著播種,也宣告著收穫,願你把握好時光:
芒種不茫,忙而不茫;
種下希望,收穫成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