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星期二
食又死, 唔食又死, 小東洋作死, 生累朋友, 死累親家!!!!福島核廢水事件!
2023年6月6日, 日本將排核廢水,但檢測顯示排放口魚體內放射性物質超標180倍。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東京電力公司發布報告稱,在今年5月於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內發現,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定標準180倍。
根據海洋洋流的運動,加拿大將會是日本核廢水的最大受害國,BC省是首當其衝!!!
2023年6月6日星期二雖然日本福島核電站海域魚體被發現放射性物質超標180倍!
各國媒體大肆報導,小日本的東電日前發布報告稱,在今年5月於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內發現,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定標準180倍。
倭寇小東洋岸田政府堅持核電廢水排海計劃不變!據媒體消息,儘管儲水罐飽和時間延後,東京電力公司仍堅持今年春夏期間開始核污染水排海的計劃不變。
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共設有1000餘座儲水罐體,用於存儲每天持續增加的核污染水。
日本方面曾宣稱福島核廢水經處理後,就能“安全”到可飲用的程度。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此前日本就進行過養魚實驗,用核處理水的放射性物質氚含量保持在一定濃度用於養殖比目魚,觀察其生長情況。東電曾經表示,將設置多張護網,防止魚類遊出港灣。
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中,大量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外界,在此後的幾十年裏仍會繼續污染周邊環境。
經過10多年的修復工作,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2023年以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將被稀釋後排入大海。日本表示他們已經處理好了廢水並將排入太平洋中。
據新聞報導,福島核污水的排海專案的隧道工程已經完工並從2023年5日開始,向隧道灌海水,一天就把6000噸海水注滿了。其餘的設備工程也將在6月底結束。
然而,科學是科學,不能因政治及利益而改變,這些核廢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目前全世界並無任何國家,組織,構構是可以超過現時的科學水準在短時間可以有手段減低或消除水中的副射物,這無責任無道德的排水麼做可能引發一連串污染大問題。
首先,其中的小魚已被檢測出超過國家安全標準百倍的放射性元素。
如果這些水繼續容許日本排到大海中,放射性元素將會污染海洋、水生生物,最終危及全世界人類健康。長期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保護海洋生態,列國如何能允許日本將核廢水直接排入海洋中呢?
根據海洋洋流的運動,加拿大將會是日本核廢水的最大受害國,BC省是首當其衝!!!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芒”有所獲,“種”有所得, 2023年6月6日星期二,農曆四月十九,6時18分迎來芒種節氣。
芒種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芒”有所獲,“種”有所得,有“芒”的麥子忙著收穫,有“芒”的稻子忙著播種,歲時更迭間,一收一種間,交織出大自然的智慧與光芒。
芒種,標誌著仲夏時節正式開始。唯有播種希望,潛心耕耘,方能收穫生命的豐盈。芒種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收,有芒的稻子種。”“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花菊在野風中盛放是芒種…那一絲絲熾熱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六月,這是一年中農人們最忙的時節。夏熟的麥子要搶收,秋收的稻子要趕緊播種,春天種下的作物要管培。無一事能誤,無一時不忙。芒種這一節氣,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節氣,芒種一頭關聯著夏熟麥子的收穫,一頭關係著秋收稻穀的播種。一收一種之間,時序輪轉,時節更迭。漫漫人生路,願所有人不負努力,不負時光,皆能“芒”有所獲,“種”有所得。芒種是陽光與生命的節氣。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在廣闊的田野上,到處都是農民們引水耕田、撒肥插秧的場景。在民間,芒種也被稱為“忙種”。“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農曆書記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種,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芒種芒種,忙收忙種”,這一時節,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種的要管,一個節氣中既包含收穫,又包含播種,南北各不相同,同時都是根本農活忙不完。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陸遊筆下的芒種,清新如畫。
蛙叫蟲鳴聲中,芒種款款而至。太平洋西岸時間此時節,草木蔥蘢,池塘蓮開,北方麥黃,江南梅熟,時光流轉之際,已然到了“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的仲夏。
每年6月5日至7日之間,當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芒種節氣到來。芒種,又稱“忙種”芒種,正是一年中播種最忙碌的時節。
芒種,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芒種到,仲夏始,黃梅天已在路上! 芒種的“芒”指的是什麼?
芒種,種“小小”的種子
“芒種”一詞最早出自《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是什麼意思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說的是有芒的麥子趕緊收,有芒的稻子趕快種。
春爭日,夏爭時。芒種的到來,預示著農忙要開始了,“三夏”大忙季節拉開了帷幕,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種的要管,“忙”得不可開交。
南宋詩人陸遊在《時雨》中生動地描繪了這種繁忙景象: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春爭日,夏爭時”,“麥收如戰場”,這個“忙”,帶著一種與時間爭分奪秒的緊迫感,正所謂。
芒種時節,也意味著江南地區即將進入一段悶熱難耐的連續陰雨期。此時正值梅子黃熟之際,於是綿延的雨季便被稱為“梅雨季”,民間更為形象地稱其為“黃梅天”。南宋詩人趙師秀在《約客》中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而“芒”是什麼呢?是某些禾本科植物果實外包裹的稃片尖端上像針尖一樣的芒刺。稃片一般認為是葉片變化而來,屬於一種“葉變態”。從俗語裏所說的“針尖對麥芒”、“如芒刺背”中,也能看得出它的尖利程度!小麥和水稻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經被培育出許多無芒品種,有利於人們收割、脫粒、加工。
目前世界上的稻屬(Oryza)植物包括兩個栽培種(亞洲栽培稻O.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和大約20多個野生種,它們廣泛分佈於熱帶亞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
亞洲栽培稻是全球30億人口的主要糧食,非洲栽培稻也在促進非洲的文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小滿”時節談到的“外來戶”小麥不同,稻這種總產量占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二位的穀物算是一個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土著種”。
原生水稻有三個栽培中心,分別是中國、印度和印尼。大約3000年前,水稻栽培開始從這三個中心向周邊區域擴散,包括朝鮮半島、菲律賓和整個東南亞,最終傳播到日本、西亞,乃至非洲、歐洲和美洲。
芒種三候
中國古人認知,將芒種分為三候,芒種的三候都與動物有關,芒種三候中,螳螂這種昆蟲吃風喝露水,與伯勞鳥同屬“感陰氣”而或生或鳴叫,但反舌鳥“微陰”則收聲。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jú)始鳴、;
三候反舌無聲。”
一、芒種初候 螳螂生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螳螂是一類中大型捕食性昆蟲,頭部呈三角形,前肢發達有力呈鐮刀狀,是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通稱。
芒種之日前後,上一年冬季螳螂所產的卵鞘,因感應到溫、濕度及光週期的變化而孵化。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經常黏附在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每枚卵鞘裏有卵數粒至上百粒,能孵化出非常多的小螳螂。
孵化後的螳螂幼體,外形跟成蟲相差不多,將來它只是身體進一步長大、成熟,這種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
在芒種這一節氣中,枝上蟬鳴,小池蜻蜓飛。古人見微知著,草間螳螂初生,從小小螳螂的出現觀察到了節氣萌發的細微變化,感慨時光轉瞬即逝。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二、芒種二候 “鵙(jú)始鳴”
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仲夏日中時,草木看欲燋。”寥寥幾句,寫出了芒種節氣二候“鵙始鳴”的火一般的氣息,燃燒,是這個時節生命的狀態。生長,生長,一批批農作物的生長、收獲,火熱,甜美!帶來“最夏天”的氣息,
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而且開心的鳴唱
鵙[jú](粵音:隙)始鳴
《爾雅》記載,“鵙,伯勞也。”就是今人所知的伯勞鳥,一種小型猛禽,屬於雀形目伯勞科(Laniidae)。我國共分佈有12種,上海地區記錄過6種,分別是虎紋伯勞、牛頭伯勞、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灰背伯勞、楔尾伯勞。雖然身形嬌小的雀形目,鳴聲婉轉但伯勞科鳥類大都“性情兇猛”,有“雀中猛禽”之稱,《曹子建集》和《文選》均稱伯勞為“賊害之鳥”。
伯勞總是喜歡站立在突出的枝頭上,“高瞻遠矚”,伺機而動,捕捉昆蟲、蛙、蜥蜴、小鳥和鼠類等,當抓到較大的獵物無法一口吞下時,它會把獵物插在棘刺上撕食,有時不全吃掉,用這種方式儲存食物。因此英文中也稱其為”butcher birds”。
鵙,喜食蟲類,對農業有益。伯勞鳥喜陰,感陰而鳴。它開始在枝頭出現,鳴叫著,意味著在火一般的盛夏陽氣中,有陰氣在悄悄地滋生。再過些時日,便是夏至,當太陽接近夏至這個頂點時,轉折就要到來。芒種,正是一個孕育著轉折的時節。
三、芒種三候 反舌無聲
與伯勞相反,能夠學習其他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反舌”是指“反舌鳥”或“百舌鳥”,《禮記•月令》孔穎達疏:“反舌鳥,春始鳴,至五月稍止,其聲數轉,故名反舌。”這裏的反舌鳥指的是“鶇”(粵音:冬),是雀形目下的一個分類階元:鶇科(Turdidae)。
它們的特點是能夠學習其他鳥叫,大部分成員是叫聲婉轉悠揚的出色鳴禽,故稱“反舌鳥”。反舌鳥是吟唱的高手。在春天,它既能自得其樂地鳴唱,又擅長仿效別的鳥叫,無一不學得惟妙惟肖,因此有百舌之名。但是到了草木蔥蘢的仲夏,反舌鳥卻不再像春天那樣鳴叫,而是變得沉默了。
芒種養生
此時,天空的太陽是那麼灼熱,陽光明晃晃地灼烤著大地,空氣裏充滿了燥熱的氣息,似乎只有一層勝過一層的熱浪。
端午也在芒種時節之中。端午節的習俗很多,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要掛蒲艾、浴蘭湯、戴香包、佩五色線、點雄黃。這些民族、風俗都帶有強烈的時令養生保健特點,都是指向盛夏時節祛毒除瘟驅邪的需要。
端午前後,正是藥草成熟之際。艾草、菖蒲等草藥的莖葉最壯,藥性最足,功效最好,裝袋懸門掛之,煮水入酒飲之,與穀米同烹食之,制湯洗之浴之,人間的男女老幼,在藥草香中安然度過炎炎盛夏,免受五毒侵害之苦。
芒種節氣,無論是氣溫還是空氣濕度都在此時節持續上升。民諺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此時節容易感到慵懶、疲勞。
中華醫學認為“暑病”一般出現在夏至以後、立秋以前; 事實來說,芒種節氣前後往往已經能夠捕捉“暑氣”的肆虐,人們逐漸開始困倦、出汗、煩悶,這就是所謂“暑易入心”的體現。中醫建議公眾從芒種節氣開始就多喝熱水,保證津液充足,以免被“暑氣”乘虛而入。
在神州,這個時節宜多食青梅。青梅性味酸甘涼,有生津止渴的功能,益於健胃消食。其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礦物質,還具有降血脂、改善皮膚狀態、清理血液與腸道等功能。“芒種時節多食梅子能夠很好地預防‘暑氣’,培固人體的津液不受外界濕熱所傷。”。
芒種時節宜多喝熱水,預防“暑氣”乘虛而入。在夏日,肉食、河鮮容易滋生有害寄生蟲引起感染,應注意生冷海鮮、油膩質黏等助濕礙胃的食物應有所忌口。
起居方面,也應順應夜短晝長的季節特徵,早睡早起,有條件的中午也可以小睡一會兒。
芒種民俗
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到來時已近農曆五月,百花開始凋殘、零落、逐漸凋謝,古時民間多在這天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紅樓夢》裏,芒種餞花神的場景風雅別致:“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
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有些農村農鎮開始收穫大麥、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安苗
皖南地區,芒種前後要過“安苗節”,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所謂“芒種端午前,點火夜種田;種田種得苦,圖過安苗福”。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在插秧之餘 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在稻田裏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芒種時節自古還有煮青梅的習俗,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就是《三國演義》裏“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間。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吃莙荙菜
在寧波地區,芒種時節還有吃君踏菜(莙荙菜)的習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區芒種節氣前後的一種季節性蔬菜。吃君踏菜,寓意人們像君踏菜那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常年精力充沛,健康長壽。當地人還認為君踏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後不會出痱子。
芒種古詩詞
《觀刈麥》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芒種五月節》唐 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時雨》宋 陸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芒種》宋 韓淲
田家一雨插秧時,成把擔禾水拍泥。
分段排行到畦岸,背蓬渾不管歸遲。
《拔秧》宋 樓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芒種後積雨驟冷之一》宋 范成大
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
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插秧寒。
《芒種後積雨驟冷之二》宋 范成大
梅黃時節怯衣單,五月江吳麥秀寒。
香篆吐雲生暖熱,從教窗外雨漫漫。
《梅雨》宋 范成大
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
忽思城東黃篾舫,臥聽打鼓踏車聲。
《約客》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題耕圖》清 雍正
令序當芒種,農家插蒔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聞歌發,栽齊聽鼓前。
一朝千頃遍,長日正如年。
這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仲夏時節開始了。在民間,一些地方流傳著芒種日“送花神”的習俗。絢麗的夏花此時漸漸零落了,層層疊疊濃淡不一的綠色,成為芒種的主色調。人們依依不捨地餞送花神歸位,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的相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