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星期一

香江文化故事 - 李鐵夫 - 廣東,也是香江油畫先鋒、"一代宗師",對香港油畫發展有極大貢獻!

李鐵夫 - 廣東油畫家, 是先鋒,也是大將

一、 清朝在近代的衰弱,也刺激了有志國人。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以自強救國成為時代主題。也就是在這一大環境下,康有為撰文感嘆“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呼吁國畫變革。而以李鐵夫為首的青年相繼走出國門,學習西方的藝術,他們成了中國現代油畫的第一代油畫家。

“在各個時期,廣東油畫的藝術水平都曾位于全國的前列,李鐵夫、胡一川、湯小銘等所代表的幾個階段的藝術水準無須細細追憶,單拿各屆全國美展來說,廣東油畫的入選數量和得獎數量都可名列三甲。即便如此,廣東油畫家依然心平氣和,不張不狂,依舊順從自己獻身藝術的初衷,走進藝術的本源。”
——譚天點評廣東油畫

李鐵夫引領清末留學風潮

就廣東地區而言,乃至全國範圍,李鐵夫是繞不開的話題。李鐵夫原名李玉田,1869年生于廣東鶴山。1885年,李鐵夫赴美洲學畫,隨後跟美國畫家W.M.蔡斯和J.S.沙金學習油畫。

李鐵夫比起1905年赴墨西哥求學的馮鋼百早20年,比20世紀20年代赴日本求學的陳樹人、高劍父、陳抱一、林風眠、丁衍庸、關良、衛天霖、汪亞塵都早,然後才有李仕超、徐悲鴻20年代赴法國留學……從歷史角度看,他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並不只只是資歷老,他的技藝也過硬。據廣州雕塑大師潘鶴透露,李鐵夫在英美研習油畫,造詣很高,從而也取得了相當高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他留下一張舊名片,上面印的頭餃是美國雅士蕉殿力美術大學副教授,萬國老畫師畫院會員。萬國老畫師畫院是當年美國美術界最權威的組織機構,李鐵夫是該機構中第一位亞裔會員。


李鐵夫作品
好友替他畫的肖像

                                                           1942年作品 - 劉女士肖像

                                                                       康有為肖像













                                                            油畫1932年九龍新界


李鐵夫著名作品 - 遙望瀑布

李鐵夫肖像

1932年,李鐵夫回到香港,這年他已60多歲了。他孑然一身,在土瓜灣租住一間木屋,每天冷水洗浴,餓了就上茶樓就餐。日寇侵港後,他經澳門入內地,輾轉桂林、重慶等地。1950年,81歲的李鐵夫回到廣州,華南文聯為他的回來舉行盛大的歡迎會。1952年6月16日,李鐵夫于廣州病逝,終年83歲。臨終時他還把自己身邊的100多幅作品及物品獻給了國家。

嶺南畫派畫家陳金章就很感慨︰“李鐵夫是真正的大師,他的作品讓我真正服氣,廣東出了這麼個大師級的畫家,媒體卻很少報道,很少人知道李鐵夫的藝術造詣和愛國情懷,坊間的一些逸聞趣事還是以訛傳訛。”

“海龜”辦校,傳播西方文化

李鐵夫只是先鋒,廣東還有一批留洋的畫家︰馮鋼百、陳抱一、何香凝、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林風眠、司徒槐、胡根天等。他們中不少人在西洋畫創作上取得了多項獎項,學成歸國也帶回了新的美術思潮。

“洋畫運動”是當時發展的必然,而接下來中國油畫也必然進行本土化發展。西洋寫實精神是傳統中國畫長期缺少的,以寫真為美的標準也是有別于傳統中國畫的。具體來說,寫實風格的油畫也是當時請來的“賽先生”一個具體體現。這些西方的美學和觀念也被引入到中國大地。

1921年10月1日,胡根天、容有璣、馮鋼百等人組織了赤社美術研究會。這是廣東地區第一個西畫社團,以“集會最早從外國學習美術回來的畫家和招收當地一些有志于西洋畫的青年研究美術、交流經驗”為宗旨。“赤社”一開風氣之先,一時間藝術教育、西畫社團、美術刊物紛紛涌出。1922年,由胡根天等人籌備的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正式成立。首任校長許崇清和第二、三任校長胡根天、司徒槐都是西洋畫家。學校為廣東培養了一批西洋畫人才。馮鋼百在美洲學習油畫前後有二十年。他深受美國著名畫家羅伯特•亨利的影響,主張“要表現生活,而不是表現技巧”。馮鋼百是第一代新美術啟蒙運動的元老之一,將西方正統油畫肖像畫傳播進中國,也堅持研究和創作長達八十多年。馮鋼百臨回國之前的1921年,在紐約博物館臨摹一幅名為《意大利河》的油畫,當地一位銀行家看到後大為贊賞,以巨款向他訂購。後來馮鋼百應蔡元培之邀請回國辦學,畫還未完成即離開美國,而該畫直到現在仍然為紐約博物館所收藏。
探索中西合璧,催生嶺南畫派

西洋概念引入後,畫家們很快發現,要適應中國的情況。這也是早期中國油畫家一直在探索的主題,也是那一代藝術家的歷史使命。林風眠是廣東油畫界另一個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以革新中國畫而享譽畫壇的林風眠于1925年留法歸國後,被委任為國立北平藝專校長,後出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直到抗戰爆發。林風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響,承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波瀾,倡導新藝術運動。他銳意革新藝術教育,請木匠出身的畫家齊白石登上講台,聘請法國教授克羅多講授西畫,並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階級共享的藝術”等口號。
在中西繪畫藝術的融合方面,林風眠成為一個行業標桿,在國際上有中國的“現代繪畫之父”之譽。解放後,林風眠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之後他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

另外要提的是,這個時期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人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為宗旨,提倡革新中國畫,推動新藝術運動。“二高一陳”被稱為“嶺南三杰”,他們培養了一批杰出的畫家如方人定、黃少強、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關山月、黃獨峰等。廣東畫壇風氣為之一變,因而他們所形成的畫派被稱為“嶺南畫派”。可以說,到這個時候,中國畫家才初步探索出本土化的道路。

在抗日戰爭時期,原來不被重視的油畫藝術宣傳手段得到重視。油畫界也承擔起宣傳的職責。很多畫家們也轉變題材,以油彩畫大幅宣傳抗戰。李超士畫過一個人在撕毀日旗,吳大羽畫一只血染的巨手,一向以溫情畫風示人的陳抱一在1939年創造了《流亡者之群》。

廣東油畫四個階段

對中國油畫歷年發展的學術探討,目前以按歷史年代分期研究為多。邵大箴、水天中兩位先生的“四階段”分期方法和標準是基本符合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的歷史事實,並得到大多數美術史論家的認可。如果按邵大箴先生定的“四階段”來分期︰

19世紀末-1937年

第一階段,廣東的油畫家藝術家有李鐵夫、司徒喬、馮鋼百、梁錫鴻等人。

1938-1949年

第二階段,有余本、楊秋人、胡善余、胡一川、趙獸等人。

1949-1976年

第三階段,有徐堅白、郭紹綱、尹國良、袁浩、馮玉祺、王恤珠等人。

1976年-2000年

第四階段,有湯小銘、邵增虎、楊堯、吳海鷹、林宏基、惲圻蒼、鷗洋、雷坦等人,其中更年輕的有鐘蔚帆、徐唯辛、郭潤文、林永康、鄧箭今、孫黎等人。

(來源:新快報  發表時間︰2012-05-20 09:18  綜述︰收藏周刊記者 邱治 特約撰稿人︰吳楊波)


二、李鐵夫誕辰140週年本報專訪曾與其共事的嶺南畫壇大師 揭開其未婚之謎

他被孫中山喻為“東亞畫壇第一巨擘”,他是中國第一個到歐美研究西方油畫藝術的人,他回國短暫執教卻為嶺南畫壇培養出108大家,他的肖像畫令西方油畫畫壇汗顏,他就是中國油畫界耀眼的里程碑 - 李鐵夫。

10月,李鐵夫家鄉鶴山市舉辦的紀念李鐵夫誕辰140週年系列活動持續舉行,其中鐵夫畫閣主展即將拉開帷幕,“李鐵夫美術館”也將於國慶後在江門市開門迎客。本報記者走訪了曾與李鐵夫一起工作、生活過的潘鶴、陳金章等一嶺南畫壇大家,還原李鐵夫真實而傳奇的一生,揭開他終身未婚之謎。

李鐵夫:原名李玉田。廣東鶴山人,擅長油畫、水彩畫、雕塑。為我國最早到西方學習油畫者。1916年入美國繪畫研究院,獲副教授學位。曾追隨孫中山參加興中會,在美國建同盟會紐約支部,任支部常務書記。1949年後任華南文聯副主席和華南文藝學院教授。代表作有中國畫《飛雁圖》,油畫《短髭男人》,水彩《瓶菊》等。1952年6月16日病逝于廣州,享年83歲。

“中國油畫第一人”非李鐵夫莫屬
記者從本次紀念活動總策劃、鶴山籍畫家胡錦雄處了解到,目前保留在廣州的李鐵夫油畫數量稀少,而且有些已經破爛不堪,急需搶救性修復。他表示,“綜合起來看,‘中國油畫第一人’非李鐵夫莫屬。”

嶺南畫派的重要代表畫家陳金章感慨萬千,“李鐵夫是真正的大師,他的作品讓我真正服氣,廣東出了這麼個大師級的畫家,媒體卻很少報道,很少人知道李鐵夫的藝術造詣和愛國情懷,坊間的一些逸聞趣事還是以訛傳訛。我的意見是不但要報道,而且要把李鐵夫的作品向全國展出,要讓人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師。”

陳金章印象中的李鐵夫是一個極為和藹的老人,晚年一直保持喝茶的習慣,而且每頓飯都要親自寫菜譜。一頓飯吃完後,學生總找機會“偷”菜譜,成為當時學生收藏其筆墨的主要途徑。

曾任同盟會紐約支部負責人,早在1946年,潘鶴就認識了李鐵夫。他告訴記者,當時李鐵夫在廣州舉辦畫展,還在展廳外寫了一條橫幅“同胞們,快來看啊,錯過了就再也看不到這麼好的油畫了”。李鐵夫給潘鶴的第一印象就是“怪人”。但潘鶴在當年的日記裏卻對李鐵夫表達了無限的崇敬之情:“看了他的畫,太好了,我想擁抱他,我馬上就想認識他,拿著自己的名片去找他……”
潘鶴指出其三怪:其一是拒絕給蔣介石等名流畫像,寧願挨餓;其二是終身未婚;第三是每天堅持背起畫囊到外面寫生作畫,常年樂此不疲。

潘鶴介紹,李鐵夫在英美研習油畫,造詣很高,從而也取得了相當高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他留下一張舊名片,上面印的頭銜是美國雅士蕉殿力美術大學副教授,萬國老畫師畫院會員。萬國老畫師畫院是當年美國美術界最權威的組織機構,李鐵夫是該機構中第一位亞裔會員。
李鐵夫積極支援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他擔任同盟會紐約支部負責人六年,曾經賣了自己創作的200多幅油畫、自己的汽車、別墅,把賣得的錢全部貢獻出來作為革命活動的經費。

遭遇陰謀愛情終身未娶,李鐵夫性格倔強、孤僻。前全國美協副主席林墉回憶説,蔣介石曾給國民黨元老李鐵夫頒發勳章,李鐵夫把它扔掉了,其他人嚇得趕緊去撿,他卻説:“我不要。”
坊間關於他終身未婚的原因眾説紛紜,最為廣泛的説法是“鐵夫熱戀過一位華僑少女秋萍,而秋萍的父親是頑固的保皇黨人,堅決反對女兒與革命黨人結合。就在鐵夫離開紐約到美國南部進行革命活動的時候,他強迫女兒嫁到西部的加州去了。鐵夫回來,已經人去樓空,消息杳然。鐵夫傷心極了,大病了一場……”

潘鶴告訴記者,這些説法都是以訛傳訛。李鐵夫真正終身不娶的原因是因為遭到了一個白人姑娘的玩弄,最終精神失常,經常穿著奇裝異服在公路上跑來跑去。潘鶴説:“在‘人間畫會’,很多年事已高的畫家都知道這個事情的緣由,但由於事隔太久,沒人願意提起。當時李鐵夫師從美國著名畫家威廉梅裏特蔡斯和約翰辛格薩金特,技藝超凡,深受兩位老師的寵愛。李鐵夫畫的西方肖像功力深厚,還因此獲得副教授的職位。一個黃種人的藝術水準超過西方人,讓嫉妒他的人接受不了,於是就設下圈套,讓一個白人姑娘主動接近他,和他談戀愛,但當李鐵夫深深愛上這個白人姑娘時,卻遭到無情的拋棄,這才有了李鐵夫精神失常的緣由。後來鐵夫身體復原後還寫了一首詩:故國方遭劫,男兒志未舒。羞為愛情誤,當作鐵丈夫。李鐵夫的名字由此而來。”

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1932年,李鐵夫回到香港,這年他已60多歲了。他孑然一身,在土瓜灣租了一間木屋居住,每月租金只需六元。家裏不設爐灶,每天冷水洗浴,餓了就上茶樓飯店,幾乎天天到九龍城的統一茶樓就餐,最喜歡吃京醬面和魚肉煮蘿蔔,説天下美味莫過於此。

1945年~1949年,美術界許多著名人士雲集香港,李鐵夫不但和馮鋼伯、余本、趙少昂、張光宇等老一輩畫家密切交往,而且跟青年畫家黃新波、廖冰兄、陸無涯等組織的進步美術團體“人間畫會”經常聯繫。潘鶴先生拿出一張照片告訴記者,“1949年10月26日,李鐵夫帶領我們在灣仔六國飯店頂樓升起了香港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當時我還年輕,就負責守住樓梯口,不讓國民黨的人來拔掉國旗,為此還打架,當時英國見國民黨大勢已去,也就不怎麼管。”
(廣州日報記者吳波通訊員黃建榮 范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