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經過幾天的救援,一艘法國水下機器人潛入3810米的海底,終於發現載著5名富豪的“泰坦”號深潛器的殘骸碎片,證實它已經發生了“災難性自爆”,美國海岸防衛隊研判,潛水器可能發生「災難性內爆」,導致艙內乘客瞬間死亡,而國外有上傳影片,模擬潛水器在海底發生內爆的情況,整個過程大約0.03秒。
想當然,艇上五人可能是瞬間仙遊西歸,不到0.03秒鐘,事實是寧願潛水器一剎那間解體,幾個人即使死亡,也算是一種解脫了。好過在如此細少空間,要經歷幾日嘅惶恐,煎熬,經歷氧氣被耗盡慢慢被憋死,掙扎的痛苦過程才能死亡,短時間內死亡,對佢哋來講其實係一種最好嘅結果。
https://www.tiktok.com/@sincerelybootz/video/7246928425431108910?embed_source=121352282%2C121351166%2C121331973%2C120811592%2C120810756%3Bnull%3Bembed_masking&refer=embed&referer_url=www.chinatimes.com%2Frealtimenews%2F20230623001867-260408%3Fchdtv&referer_video_id=7246928425431108910
泰坦號搭載的5人,分別是英國億萬富豪哈定(Hamish Harding)、巴基斯坦富商達武德(Shahzada Dawood)與兒子蘇里曼(Suleman)等3名付費乘客,以及旅程營運商「海洋之門探險」執行長拉許(Stockton Rush)和法國籍潛水器駕駛員納若萊(Paul-Henri Nargeolet)。
“災難性自爆”,意思就是說“泰坦”號在海水的巨大壓力下向內擠壓、坍縮,像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捏碎一樣。歷史上美國海軍“長尾鯊”號核潛艇,也是被海水壓爆的。
問題是在去年,“泰坦”號就下潛過10次,均順利返回,而此次參觀的泰坦尼克號郵輪殘骸,已經像珠峰一樣成為“熱門景點”了,富豪們一趟“普普通通”的海底之旅,為何會發生如此悲劇呢?
其實,導致“泰坦”號殞命的原因,和波音737MAX墜毀一樣,都是成本和利潤。有消息說“泰坦”號使用的材料,只能保證1300米的潛深,這次去沖擊近4000米的海底,無異於自尋死路。而“泰坦”號之所以使用不合格的耐壓材料,目前有兩種說法,有人稱深潛器公司的 CEO 曾要求供貨商提供深潛4000米的材料,被斷然拒絕,於是就這麼用了。
上述評論其實點出一個問題,就係70年代及以前空難徒增,好大部份原因係因為製造飛機嘅公司為咗節省成本,忽視左飛機嘅安全結構,至使好多飛機失事,造成嚴重嘅人命傷亡,70年代以後,各國航空監管部門對飛機結構安全甚為着緊,另外飛機失事亦都令到航空公司損失慘重,因為要賠償大量金錢予空難死者,(最終呢個費用亦都會轉嫁返比波音同埋空中巴士),亦都因為金錢嘅推動,令到飛機製造商同航空公司唔敢對飛機安全掉以輕心,一句講晒,商家眼中睇錢大過人命,係萬世不易嘅事。
另一個說法則稱深潛器公司有工程師發現了這個問題,拒絕批准潛航,但被 CEO 解雇了。甚至在最初的測試中,就發現了大量的疲勞裂縫,於是 CEO 決定避免測試,因為“無法提供公平的測試環境”。而有個國際深潛器組織曾給這個 CEO 寫過公開信,求他不要開生命玩笑,因為過去深潛器都是很安全的,他這一鬧會把整個行業的名聲弄壞掉,現在這個 CEO 也一起遇難了,也算是“求仁得仁”吧。
另外,從設計上看,這個深潛器做成螞蚱形,或者叫水滴形,其實只有前半個球殼是鈦,後半球看不到,藏在尾巴里邊,尖尾巴是非耐壓的,主要用於裝設備,其餘部分都是複合材料,比如碳纖維。而復合材料在潮濕環境種會不斷劣化,加上反復加壓洩壓,會引起材料疲勞,這些都是複材應用上的難點,這公司倒好,直接將復合材料當成賣點搞商業運行,真是要錢不要命。
考慮到這家公司的 CEO 是 MBA,估計沒少從成本角度去考慮問題,卻對安全性重視不夠,最終結果也算給人做了個不尊重科學的示範。如此行事方式,和波音737MAX如出一轍,當初波音公司給客機換了更大的發動機,出於成本考慮,直接用軟件去限制飛行員的操作,而不去進行完整的試飛和改進,最終接連墜機。
“泰坦”號只是這個深潛器此次任務的名稱,它的名字其實叫“Ocean Gate”(海洋之門)。而之前有人說它沒舷窗,富豪們每人花了195萬美元,卻只能和在海面上一樣看“電視”,也是錯的,深潛器的頭部就有一個巨大的圓形舷窗,用於觀測海底實況,“泰坦”號最終被壓爆,是否跟這扇巨大的舷窗也有關係呢?
泰坦號海底遺骸圖 |
另一個說法則稱深潛器公司有工程師發現了這個問題,拒絕批准潛航,但被 CEO 解雇了。甚至在最初的測試中,就發現了大量的疲勞裂縫,於是 CEO 決定避免測試,因為“無法提供公平的測試環境”。而有個國際深潛器組織曾給這個 CEO 寫過公開信,求他不要開生命玩笑,因為過去深潛器都是很安全的,他這一鬧會把整個行業的名聲弄壞掉,現在這個 CEO 也一起遇難了,也算是“求仁得仁”吧。
泰坦號海底遺骸圖 |
另外,從設計上看,這個深潛器做成螞蚱形,或者叫水滴形,其實只有前半個球殼是鈦,後半球看不到,藏在尾巴里邊,尖尾巴是非耐壓的,主要用於裝設備,其餘部分都是複合材料,比如碳纖維。而復合材料在潮濕環境種會不斷劣化,加上反復加壓洩壓,會引起材料疲勞,這些都是複材應用上的難點,這公司倒好,直接將復合材料當成賣點搞商業運行,真是要錢不要命。
考慮到這家公司的 CEO 是 MBA,估計沒少從成本角度去考慮問題,卻對安全性重視不夠,最終結果也算給人做了個不尊重科學的示範。如此行事方式,和波音737MAX如出一轍,當初波音公司給客機換了更大的發動機,出於成本考慮,直接用軟件去限制飛行員的操作,而不去進行完整的試飛和改進,最終接連墜機。
“泰坦”號只是這個深潛器此次任務的名稱,它的名字其實叫“Ocean Gate”(海洋之門)。而之前有人說它沒舷窗,富豪們每人花了195萬美元,卻只能和在海面上一樣看“電視”,也是錯的,深潛器的頭部就有一個巨大的圓形舷窗,用於觀測海底實況,“泰坦”號最終被壓爆,是否跟這扇巨大的舷窗也有關係呢?
泰坦號潛水器使用碳纖维交織製造而成,其實碳纖维和玻璃纖维一樣,承受不起那怕是極小的損傷,尤其是泰坦號潛水器要承受極強的水壓,所以在這嚴苛條件下,那怕是起重机的吊鈎輕輕的碰墥,只要有看不到針尖的傷痕,也會因此而引發裂縫解体,不過在這過程中,射入艇倉內的水線也有如利刃一樣把人和金屬切成碎屑,秒刻而亡。
有專家說至於潛水器中的空氣可能突然加熱到太陽表面的溫度,這一切都在約30毫秒內完成,相信也並不會存在,因為深海中也有氣体向上排放,也從未發現深海中突然升溫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