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美北西方挑動俄烏戰爭最終目的“有助於震懾中國不要輕舉妄動”,“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俄烏衝突

對中國的國家利害及影響是什麼?

在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之後,關於中國家在俄烏軍事衝突中應當處於何種角色,起到怎樣的作用是什麼?

1、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目前處於“唇亡齒寒”的關係,類似於三國時期的劉備、孫權和曹操。在曹操想要滅掉劉備和孫權的情況下,劉備和孫權如果打起來,或者其中一方在遭到曹操的攻擊時、卻被另一方背刺,那高興的只有曹操;

2、一部分人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只有和“國際秩序”站在一邊才能取得絕大多數國家的信任,同時尤其可以取信於歐洲和美國,以俄羅斯為代價換取和歐美關係的緩和、有些人還認為、俄羅斯的倒下可以讓歐洲更大程度地擺脫美國的影響;

3、最後還有一部分人抱著的是商販子的態度,認為可以參考兩伊戰爭時期的情況。兩伊戰爭時期中國同時給兩方出售武器,大發其財,在一些人看來,是中國對外關系史上的“一段佳話”。俄烏衝突中,中國完全可以照章辦理,同時對兩方出口裝備,先賺一筆錢再說嘛。

事實及現實,在俄烏軍事衝突中,中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戰略目標是什麼,為了達成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採取何種策略是最佳最適當的呢?

中國首先需要否定的,是第三種商販子思維,認為可以同時給俄烏出口裝備,以單純的賺錢為導向。事實上兩伊戰爭時期的軍備出口,自有其歷史背景,無論是中國的戰略觸角,還是兩伊戰爭對於國際格局的影響,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1980年代的中國還僅僅是一個在亞洲小有影響力的區域大國。什麼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非洲地區的戰略利益,對中國而言用途還不是那麼明顯,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變成什麼樣,對於中國都沒有太大影響。

兩伊戰爭的參戰方來說,無論伊朗還是伊拉克獲勝,或者就這麼打平,只要是對沙特沒有直接威脅,那麼無非是美國加強在中東軍事存在,及時按住獲勝的一方不要繼續獨走的問題。其實海灣戰爭可以說是兩伊戰爭的續集,兩伊戰爭對於當時的國際體系影響沒那麼大。

在這種情況下,兩伊戰爭基本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地緣政治大區內的兩個中等強國打的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對國際體系基本沒有影響,對地區局勢影響也有限。而中國當時在中東沒有明顯的戰略利益,加上中國又缺外匯,也就是無論兩伊打成啥樣跟我們無關,這種情況下中國才能本著有錢不賺白不賺的原則,給雙方出售裝備。

俄烏軍事衝突,作為對比,明顯不具備兩伊戰爭的性質,這是一場五常國家下場參戰,戰爭結果往高了說可能直接重塑冷戰之後的國際體系,往低了說對於歐洲的地區局勢都有巨大影響的衝突。而且衝突的影響已經外溢到全球,甚至影響了美國在亞洲的戰略佈局,和我們的全球利益呈現出明顯的相關關係。

因此,對於俄烏軍事衝突,中國決不能將它和兩伊戰爭相等視之,認為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局部衝突。而應當認識到,俄烏軍事衝突是新的國際體系和舊的國際體系之間衝突的第一槍,衝突結果很有可能要重塑冷戰之後的地緣政治格局,且和世界主要強國在未來國際體系中的地位相關。

所以,俄烏衝突中國必須做到“做點什麼”,必須有明確意圖,不能本著商販子的思維,抱著與己無關的態度為了賺錢什麼都不顧。

俄烏衝突與各國的利益事實上,隨著俄烏軍事衝突的延宕,主要大國甚至一些地區強國,在俄烏軍事衝突中的戰略意圖都已經逐步明朗,在此解析一下:

對於俄羅斯來說,今時今日,回頭去看俄羅斯在2022年的行動,實際上在5月份俄烏談判破裂,烏克蘭撕毀了與俄羅斯的協議草案之後,俄羅斯事實上已經做好了戰爭長期化的準備。其戰略目的不僅是要通過長期戰爭,拖垮烏克蘭的經濟,讓烏克蘭成為北約的輸血口,最好還要通過俄烏戰場,撬動歐洲甚至美國的政治形勢。

反之,北約方面的意圖則是五花八門:

(一)以一些東歐國家為例,這些國家一定要在俄烏衝突中擊敗俄羅斯甚至瓜分俄羅斯,一方面給自己搶奪一些土地和利益,另一方面也算是一勞永逸地解除俄羅斯對他們在歷史和現實上的威脅;

(二)以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西歐國家為例,這些國家似乎並不希望在衝突中滅亡俄羅斯,但依然希望烏克蘭在衝突中獲勝並恢復1991年的邊界線。從而將俄羅斯的力量“限制”在一個適當的範圍內,並爭奪在歐洲事務上的話語權,畢竟一個戰敗了的俄羅斯是沒什麼話語權的;

(三)以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北約的帶頭大哥為例,美英兩國對俄羅斯的戰略設計呈現出“兩頭搖擺”的趨勢,擊敗俄羅斯並恢復1991年的邊界線是明面上的戰略。但是如果俄羅斯真的戰敗解體,那麼這兩個國家也樂得其成,可能是為了同時兼顧東歐和西歐的戰略訴求。

“有助於震懾中國不要輕舉妄動”,“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俄烏衝突最關鍵的是,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的戰略意圖,已經超出了俄烏軍事衝突的戰場範疇,呈現出全球戰略的特點。如英國前首相金毛約翰遜說的就很明確,北約在俄烏軍事衝突中,“將對外展示我們的堅定立場”,這種立場將“有助於震懾中國不要輕舉妄動”。如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已經直接對外表示,北約在俄烏衝突之後,將“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當然,對美國和英國試圖將俄烏軍事衝突全球化的觀點,東歐國家持支持的態度,西歐國家則相對謹慎,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法國最為持中。但是,從北約內部的力量對比看,不能指望歐洲真的能夠主導北約的戰略,北約無論是從經濟力量,還是軍事力量,還是設置和主導戰略議題的能力,都是絕對的美國主導。

歸根結底,對於俄烏軍事衝突的另一方北約來說,“擊敗俄羅斯”是它們明面上的戰略訴求,至於這個“擊敗”如何定義,東歐希望徹底滅亡俄羅斯,西歐希望徹底削弱俄羅斯。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削弱”和“滅亡”之間可能差距並沒有那麼大,如果俄羅斯在和北約的衝突中戰敗,那麼就意味著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試圖重新塑造己方周邊地緣政治局勢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了,俄羅斯周邊的戰略環境將會惡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種外部環境的惡化本身就會導致俄羅斯國內局勢向不穩定轉變,這種不穩定是否會導向“滅亡解體”,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萬事不可能完全按照北約的劇本走。

同時,隨著俄羅斯的戰敗,還將帶來兩個相應的戰略後果:

(1)、一是北約將呈現出空前的團結,“西方世界的力量”再度被視為不可戰勝的象徵。畢竟在北約國家齊心協力之下,居然能通過代理人戰爭徹底擊敗俄羅斯,那麼,任何國家未來想挑戰北約,都會掂量掂量“北約的團結”這個因素。畢竟就算你一國的力量再強大,想擊敗一整個北約集團,也是不可能的事;

(2)、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將具備主動展開戰略操作的能力,中國說我不挑戰北約,惹不起躲得起行不行。不行,到時候中國不招惹北約,北約馬上就到中國門口。記得在伊拉克戰爭的時候,就有一些公知得意洋洋的宣稱,“你不奔向民主,民主必奔你而來”。到時候北約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任何大國周邊套用“烏克蘭模式”,挑動陸權大國周邊的一些小國或地區烏克蘭化,逼迫陸權大國出手,這些國家想躲衝突也躲不過去。北約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主動出擊,逐個擊破可能給自己造成威脅的其他大國或中等強國。

俄羅斯戰敗之後,歐洲有沒有可能呈現出更大的戰略自主性,甚至和美國主動劃清界限呢?或者中國有沒有可能通過主動“擁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方式,提前向北約示好,避免北約的打擊呢?答案是三個字,不可能。

先說前者,按理說北約是針對蘇聯設立的組織,在蘇聯解體、俄羅斯已經慘的一筆的情況下,北約本來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但卻一直延宕到了今天。這證明北約的存在和蘇聯,和俄羅斯沒有明確聯繫,只要有和西方意識形態不對付的對手存在,那北約就有存在的理由。沒有俄羅斯還有烏克蘭,沒有烏克蘭還有莫斯科公國。同時,以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歐洲體現出的戰略自主性來看,用一句話來形容,可以說是毫無戰略自主性可言。面對美國的政治綁架和經濟掠奪,歐洲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個。既然現在的歐洲連一點戰略自主性都沒有,那麼,其他國家憑什麼相信在美國領導的北約擊敗了俄羅斯,戰略聲望如日中天的情況下,歐洲反而膽子大起來了要分家?你說歐洲到時候肯定會脫離美國的控制,那如果歐洲到時候沒脫離怎麼辦?國家大事靠算命嗎?

事實上以歐洲的情況來看,反而是在美國的卵翼下,對於歐洲更為有利。老歐洲現在明顯處於武備廢弛費拉不堪的狀態,換言之,歐洲的安全幾乎全部託付給美國了,歐洲人優哉遊哉的生活,一半要感謝美國提供了相應的安全產品。那這時候你叫歐洲人再回去老老實實上班,就為了一個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虛無縹緲的戰略自主權,誰幹啊?大伊萬認為,歐洲當下所謂的戰略自主權,是真正的叫價,真要歐洲實現完全的戰略自主,甚至從本質上來說就不符合它歐洲自己的戰略利益。

而後者呢?能說出這種話來的人比宋襄公還要愚蠢,如果真的尊重西方的秩序就可以換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放過,那現在的俄羅斯應該在和西方把酒言歡才是。事實證明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全面靠近西方,換來的只是西方一次又一次對戰略利益的侵犯。所謂的“國際秩序”,在國際社會處於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下時,所謂的國際秩序事實上是各國對戰略利益的爭奪和分配中,形成的動態均衡!對於俄羅斯來說,你叫俄羅斯放棄車臣,由著北約東擴到家門口,這樣才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俄羅斯幹嗎?

現在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口號及說法,實際對於中國來說,是叫中國永遠不要在東南方向有所動作,放棄所有半導體產業,放棄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是只容許全中國人民只能當西方的血汗工廠,你說中共能同意嗎?你說中國人民能同意嗎?就算今天咬咬牙同意了,誰敢保證,明天西方不會又發明出一個新說法,中國要放棄所有邊境自治區才算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到時候中國怎麼辦,接著尊重西方發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只要你對西方忤逆一次,馬上就是俄羅斯的下場,就和車臣戰爭後的俄羅斯一樣。

不論是主觀及客觀,現實及事實,俄烏軍事衝突事實上是新舊國際關係體系之間的一次碰撞,也是俄羅斯戰鬥民族反抗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關係體系的第一槍。衝突的結果將直接決定未來的國際關係體系, 究竟是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佔據主導地位,還是讓美國為首的北約能夠吃個虧,退一步霸王。

如果俄羅斯能站穩戰事,少勝不敗,北約能夠在烏克蘭退一步,起碼可以導致兩個結果:

一是打破了“北約不可戰勝”的神話。之後北約想通過代理人戰爭的方式發動全球干涉,或者乾脆下場,且不說它自己要掂量掂量了,各國也不會再搭理它,它自己的戰略威懾力會大大下降;

二是反而會導致歐洲政局生變。目前的歐洲事實上是真正的食腐動物,打著戰略自主的旗號,事實上跟在美國後面吃腐肉,在美國的體系下它活的很滋潤。如果北約在烏克蘭戰敗,它才會發現美國也不靠譜,才會猛然覺醒起來看看有沒有別的靠山可以找,或者自己上上心。

簡而言之,俄中對歐洲妥協退讓換不來歐洲的戰略自主,宣佈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更換不來歐洲的戰略自主,只會讓歐洲在美國的後面更加狐假虎威,對中國更加頤指氣使,讓北約在歐洲的眼裏不再那麼可靠,才會讓歐洲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有不少高知,整天亂噴亂懟,今天的中國為什麼不再韜光養晦,這是他她牠們腦袋生草出水,眼光狹隘短視。

在俄羅斯能堅持而且小勝的這種情況下,只有最大的魔王被打倒,俄羅斯,歐洲,包括第三世界國家,還有中國,才能真正分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運,分別在自己所在的地緣政治大區內建立起戰略主導權、而非讓美國(猶太政權)以一個超級大國的身份在全世界範圍內到處插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世界多極化的要義,所謂的世界多極化就是各大國掌握各大區,各大區勢力基本均衡,各大國之間形成戰略制衡,這對全世界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結語: 俄烏軍事衝突中,如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能夠通過擊敗俄羅斯,攫取巨大的戰略利益,那麼,西方的戰略,是否會滿足而實現和平…??? 是否會放過中國,是否會讓中華民族活下來…??? 讓中華民族生存是否跟美猶歐白的戰略利益相吻合,這應該是中華人需要思考的問題。相信只要是腦袋正常的中華人,都不會認為,一個北約如日中天的國際關係體系,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生存的存在。中華人在俄烏軍事衝突中,應該秉持的態度是什麼,中國的應有戰略目標是什麼,也就不言自明了。

編輯改撰自網文大伊萬頻道 於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