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小明星(1912年-1942年)- 生平事略

生平事略
小明星(1912年-1942年),原名鄧曼薇,乳名「阿女」(女字讀平聲),又叫大眼妹,廣東三水人,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著名粵曲明星,香港電影演員及歌手。
生平
出身自廣州油欄門(今長堤油欄直衢附近)的她自幼喪父,與母親俞氏相依為命。由於出身貧苦,只讀過兩年私塾,便學藝賣唱,十一歲改藝名「小明星」。她勤學苦練,以一支《玉哭瀟湘》成名。王心帆為小明星撰的第一首曲是《癡雲》,後來更精心撰寫了《恨不相逢未剃時》、《長恨歌》、《故國夢重歸》、《悼鵑紅》、《秋墳》、《前程如夢》等二十多首曲詞。曾得梁以忠、蔡保羅、獻盛三和盲藝人盲德的指導,三十年代前後,與徐柳仙、張月兒、張惠芳合稱粵曲平喉四大名家。
小明星一腔一調都精雕細刻,嗓音特點,感情細膩,行腔運氣,吐字轉板,聲韻格調,自成一家,人稱「星腔」。
1933年1月21日(星期六),香港《華字日報》,第二張第二版的報導:
1932年12月,小明星與她的拍檔白蟬娼由香港轉移到廣東省江門市登臺演出,寄寓在堤西路中華酒店的二樓205號房,同行還有一位名叫「區添」的男子住在三樓312號房。

1933年1月17日(星期二)的凌晨2時,三人用過夜宵後,小明星與區添突然發生口角,區添忽袖而去,小明星吞食鴉片煙膏後,到區添房間躺在床上,幸好毒發呻吟,驚動酒店待役,急電江門紅十字會派救傷隊到來急救,經洗胃後救回,後得知她已有兩次服毒自殺的記錄。
日軍佔領廣州後,她和藝友逃亡到香港。可惜,香港也淪陷了。她在健康和經濟上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體質很弱,日夜辛勞,染上肺病。

1942年初她到澳門,不久卻回到廣州靜養。由於生活迫人,在1942年8月24日(農曆七月十三日,星期一,處暑)於廣州槳欄路重踏歌壇。在「添男茶樓」登臺演出,一曲《秋墳》唱至「只有夜來風雨送梨花」一句時,吐血昏迷臺上,翌日與世長辭,享年30歲。小明星的墓地在廣州小北的馬鋪毯崗,墓碑高約八英呎,碑上有一顆大紅星,刻著「南國藝人小明星鄧曼薇女士之墳墓」。
香港電影作品:
《多情燕子歸》(1941年):小明星當女主角,並主唱電影歌曲。 
《生死鴛鴦》(1943年):小明星的遺作,她於片裡演唱一曲,戰前已拍攝完竣,因太平洋戰爭延至 1943年才公映。
《差利遊地獄》(1949年):剪輯有小明星再唱名曲《多情燕子歸》

紀念小明星作品:
何麗芳:《星殞五羊城》
譚家寶:《悼薇娘》
梁瑛:《七月落薇花》
香港電影《七月落薇花》(1948年):李綺年飾演鄧曼薇;陳錦紅飾演曼薇大弟子,並演唱主題曲。
香港電影《小明星傳》(1952年):改編自小明星母親口述的事跡,小燕飛扮演小明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