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

六親不認, 四維全無, 八德當然報廢, 咁叫民主, 真係要砌!

香港時間5月31日周五早上8:00左右,阿美利堅合眾國大統領統又發神經!宣布將對馬仔墨西哥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5%關稅。
“特無譜”在聲明中稱,自今年6月10日起對進口自墨西哥的所有商品(其實好多係美國企業的產品) 征收5%的關稅。他還威脅,稅率會從7月1日起逐月上調,“如果邊界移民危機持續,到10月1日,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並保持這一水平,直到非法移民問題得到解決。”“特無譜”稱,白宮稍後將公布更多細節。
美國對跟佢搵食嘅馬仔墨西哥步步緊逼,如果問題不解決關稅還將逐步增加。7月1日增加到10%,8月1日增加到15%,9月1日增加到20%,10月1日增加到25%。事情每拖一個月就提高5%的關稅。如果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關稅將保持在25%的水平上。
上述消息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反應,但相較於美國和墨西哥資本市場受到的驚嚇,日本的反應最大。 稍後開盤的日經225指數跌超1%,創2月以來新低。
這其中日本汽車股跌得最慘,馬自達跌8%,領跌汽車板塊,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分別跌4.1%、4%。公開資料顯示,馬自達、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在美汽車銷售均自墨西哥進口。
“日美在經濟發展路徑以及對待世界經濟貿易體係的分歧最明顯。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多邊貿易體係,傾向於進行雙邊談判。日本則支持多邊貿易。比如,在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後,日本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麵進步協定)已於2018年底生效。這可以看作是安倍政府在經濟外交方面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一種應對。不過,美日關係在安全與政治層面並沒有減弱。”
特朗普在5月28日才結束了對日本的訪問。事實上,美國和日本兩國貿易摩擦暗潮洶湧。CNN稱,盡管美日兩國領導人似乎“兄弟情深”,但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對日本的敵意超過東京的預料。這位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總統2018年就表示,日本讓美國受傷很多年了。“國家利益相互衝撞,日美正進行激烈交涉”。 路透社稱,在安倍和特朗普體驗日本文化的同時,兩國正在就農業和汽車貿易進行“殊死的交涉”。

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

開玩笑? 玩泥沙? 得閑過頭?


開玩笑? 玩泥沙? 得閑過頭?

呢一排, 全世界,主要是美國, 所有電子通訊設備、電子科技、元件、晶片, 以至電子通訊軟件開發商、通訊行業、通訊學界,學校等等都魂飛魄散、魂頭轉向, 唔知美國政府會咬到邊, 打到邊, 殺到邊, 日日杯弓蛇影, 全無方向。

今天的世界, 俾呢隻金毛鬦牛梗一隻狗玩晒, 最大問題, 冇人會知他會玩乜!

呢的就係今時今日好多盲目理論化的公知高知同埋一班唔用腦嘅草民成日話至善無錯的一人一嫖嫖出來的政治盲而手上武器無數的大統領。法律及政治道德同政治倫理, 呢位仁兄啋你都儍。

一眾科技人有如驚弓之鳥, 唔知點算, 於是亂出招保護自己, 甚至連飯碗都全部自己打爛,好過被金毛無厘頭捉去坐監!!!

早幾日, 好多科技專業組織要把華為完全封殺, 於是紛紛踢華華出會, 點知, 馬上發覺不論主觀、客觀, 無華為真係唔得, 於是三五六日全部低頭!

WiFi聯盟、藍牙聯盟、JEDEC協會已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SD存儲卡協會(SDA)之後,更多行業組織開始恢復華為會員資格。
529日,澎湃新聞記者發現,Wi-Fi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JEDEC協會(固態技術協會)等行業組織,均已恢復華為的成員資格。
據瞭解,美國商務部515日把華為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後,這幾家行業組織均暫停了華為的成員資格,並暫時將華為的名單從官網上撤下。
529日,澎湃新聞記者在Wi-Fi聯盟官網看到,華為公司已經重新出現在了該聯盟成員名單之列。

WiFi聯盟官網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據外媒524日報道,Wi-Fi聯盟之前表示,“Wi-Fi聯盟完全遵守最近美國商務部的命令,但並不是撤銷華為技術會員資格。Wi-Fi聯盟是暫時限制了華為參與該專案所涵蓋的Wi-Fi聯盟活動。
據悉,Wi-Fi聯盟全稱為國際Wi-Fi聯盟組織,成立於1999年,負責Wi-Fi認證與商標授權的工作,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設定無線技術標準,推行Wi-Fi產品的相容認證與商標授權工作。目前,該聯盟成員單位超過800家,英特爾、高通、博通、蘋果都是其成員。 Wi-Fi也是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無線技術之一。
除了Wi-Fi這一被廣泛使用的無線連接技術,藍牙技術的在消費電子產品中也非常普及,最常見的是藍牙耳機。
據瞭解,之前批准和認證所有藍牙設備的Bluetooth SIG(藍牙技術聯盟)也暫停了華為的成員資格。

藍牙組織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52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藍牙技術聯盟的官網上看得到,華為又重新出現在了其成員名單中。
資料顯示,藍牙技術源於愛立信公司,1999年,由愛立信牽頭,聯合IBM、英特爾、微軟、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東芝等發起成立了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除了創始成員,藍牙聯盟還擁有“200多家聯盟成員公司以及約6000家應用成員企業

JEDEC協會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不止於此。
529日,澎湃新聞記者在JEDEC官網看到,華為重新成為JEDEC協會成員。
據《日經亞洲評論》524日報道稱,JEDEC發言人說:“2019517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通知JEDEC稱,它已決定自願暫停其在JEDEC的會員資格,直到美國政府的限令被取消。
JEDEC(固態技術協會)成立於1958年,作為電子產業協會聯盟(EIA)的一部分,為新興的半導體產業制定標準。1999年,JEDEC成為一家獨立協會。促進開放性、易獲取、並能迅速完成的自願標準的制定依然是JEDEC的核心業務。JEDEC委員會在廣泛的技術領域領導著產業標準制定,包括同其他組織聯合制定標準。JEDEC擁有近300家會員公司,包括業內幾乎所有前100家公司。
這些跨國的行業標準組織原本都持技術中立的立場,但在美國商務部515日把華為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後,都迅速宣佈暫停華為成員資格。
一位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美國商務部命令出來後,各個協會的應急反應是暫停華為成員資格,等有關情況梳理清楚確保沒有問題了就會陸續恢復華為的成員資格。
根據華為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華為加入了4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擔任超過400個重要職位。2018年,華為提交標準提案超過5,000篇,累計提交近60000篇。

 2019-05-29 21:35 來源:澎湃新聞

2019年5月28日星期二

惡人邪魔俱樂部


食咗幾十年米, 仲係無辧法理解世情, 睇來睇去, 老美金毛所作所為並唔係針對PRC同CCP, 而係心底蔑視、歧視、鄙視中華人, 及其他非白色種族, 尤其對中華人, 床破及其同路人是要澈底消滅中華的一切, 要中華人及地回復半殖民, 甚至殖民地, 半奴隸的大清末年環境,明明白白的事實, 竟然有不少黃皮黑髮因其各種原因, 就是要替他搖旗吶喊, 又電台、又網台、又文字大幫物幫這金毛的忙, 這些人的心是怎麼想的!

是不是中國經濟崩潰, 中國人再無生機, 佢地先至開心, 又這些是否可以推倒CCP一切的辦法! 是否要人民玉碎, 不作瓦全才是消他們自己的"恨"!!!
真難明!




Add caption


抗日战爭時期的難民,家破人亡, 顛沛流離, 路在何方,今時今是否要中華人再次如此呢?這些為反CCP的人, 他們不理三七二十一,不管現實而連對中華大地的人民都要反, 都要壓, 仲要幫一心要對中華惡毒作為的美日等搖旗吶喊燒柴放火!


有冇諗過, 如果河之北出現如圖中情況, 香港能避免受牵連, 已移民的在僑居國的地位,環境會好嗎?現實任何國家對華人是否完全接納,是否完全無歧視, 大家心知肚明, 為何現時還是容忍客氣, 唔好話俾我聽係民主!


事實是兔共的實力同市塲,你可以唔承認,但事實如此!

2019年5月23日星期四

歷史總是重演, 這次是上甘嶺的冷戰版本!

今夕何夕,今年何年, 美中正式開啟冷戰, 首先美國攻堅中國通訊科技事業, 讓人想起, 美日貿戰往事: 30年前日本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如今的局勢套用一個媒體前輩的說法,“二十年來的大溫和年代結束了”,全球化的進程在2016年之後迅速放緩甚至倒退。而最讓人關注的,絕對是中美正在進行的貿易戰,雖然談判還在進行,但結果令人心憂。科技進步和核心技術的發展悠關國運。

讓我們拉回30年前,當時的經濟老大和老二的科技和貿易的較量。從日本的晶片經驗中,世人能學到什麼?

已經少有人記得那場在僅僅30餘年前,日美之間爆發的晶片戰爭。

這一戰,日本人輸得乾乾淨淨,從高峰時佔據全球近80%的DRAM(俗稱電腦記憶體)份額,跌到現在的零。這場晶片戰爭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國際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競爭理論在大國產業PK中,只是一個美好的童話。

1. 垂井康夫
1980年代前五年是日本半導體晶片企業的高光時刻。

矽谷的英特爾、AMD等科技創業公司在半導體存儲領域,被日本人追著打,然後被反超,被驅離王座,半導體晶片領域(當時主要是半導體存儲佔據主流)成為日本企業後花園。
美國的科技公司敗在了模式上。

矽谷的發展模式是,通過風險投資為創業公司注入資金,創業公司獲得資金支持後,進行持續的技術創新獲得市場,提升公司估值,然後上市,風險資本賣出股票獲利退出。

這種模式以市場為導向,效率高,但體量小,公司之間整合資源難,畢竟大家都是一口鍋裏搶飯吃的競爭對手。

日本人的玩法截然不同:集中力量辦大事。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俗稱半導體晶片)”計畫,確立以趕超美國積體電路技術為目標。隨後日本通產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東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產學研半導體人才資源,打破企業壁壘,使企業協作攻關,提升日本半導體晶片的技術水準。

日本的計畫也差一點兒夭折,各企業之間互相提防、互相拆台,政府承諾投入的資金遲遲不到位。關鍵時刻,日本半導體研究的開山鼻祖垂井康夫站了出來,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將各懷心思的參與方們捏合到一起。

垂井康夫的說辭簡單明瞭:大家只有同心協力才能改變日本晶片基礎技術落後的局面,等到研究成果出來,各企業再各自進行產品研發,只有這樣才能扭轉日本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孤軍奮戰的困局。

註: 垂井康夫是日本電晶體研究的先行者,是集成技術本身的先導者,在IC、LSI、超LSI等積體電路研發有極大貢獻。1961年1月21日在日本完成了最初的IC,之後,參與“超高性能電子電腦”專案。1968年,研發了電子束曝光裝置,第二年發布了肖特基TTL,其次在第二年在世界上首次發表再發佈了DSAMOS電晶體。通過此專案,NM使用OS電晶體的144位SRAM委託給日本電氣製作。將混合LSI委託日立製作完成。1976年成立的“超LSI技術研究組合研究所”擔任所長,在4年的開發期間確立了超LSI工藝基礎技術,通過開闢通向亞微米工藝的道路,確保日本半導體產業之後的的興盛。

1929年(昭和4年)生
1951年(昭和26年)早稻田大學第1理工學部電氣工學部工業技術院電氣試驗所
1965年(昭和40年)電氣試驗所半導體零部件研究室主任
1976年(昭和51年)超LSI技術研究組合共同研究所所長
1981年(昭和56年)東京農工大學學電氣工學系教授
1993年(平成5年)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
1995年(平成7年)紫綬獎章獲獎
2001年(平成13年)武田計測先端知識財團常任理事

2. 美國人被嚇壞了
日本實施計畫4年,取得上千件專利,一下子縮小了和美國的技術差距。日本政府再推出貸款和稅費優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業一時間兵強馬壯,後援充足。

一座座現代化的半導體存儲晶片製造工廠在日本拔地而起。隨著生產線日夜運轉,日本人發起了飽和攻擊。

美國人的噩夢開始了。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導體記憶體市場,5年後,日本的份額超過50%,美國被甩在後面。

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受不了市場份額直線下跌,不斷派人飛越太平洋到日本偵察,結果讓人感到絕望。時任英特爾生產主管的安迪.格魯夫沮喪地說:“從日本參觀回來的人把形勢描繪得非常嚴峻。”如果格魯夫去日本參觀,他也會被嚇壞的:一家日本公司把一整幢樓用於存儲晶片研發,第一層樓的人員研發16KB容量,第二層樓的人員研發64KB的,第三層人員研發256KB的。日本人這種研發節奏簡直就是傳說中的三箭齊發,讓習慣了單手耍刀的矽谷企業毫無招架之力。

讓美國人感到窒息的是,日本的存儲晶片不僅量大,品質還很好。1980年代,美國半導體協會曾對美國和日本的存儲晶片進行品質測試,期望能找到對手的弱點,結果發現美國最高品質的存儲晶片比日本最差品質的還要差。

而且,日本人還拍著胸脯對客戶保證:日本的存儲晶片保證品質25年!

3. 英特爾差點翹辮子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進攻下,美國的晶片公司兵敗如山倒,財務數據就像融化的霜淇淋,一塌糊塗。

1981年,AMD淨利潤下降2/3,國家半導體虧損1100萬美元,上一年還賺了5200萬美元呢。第二年,英特爾被逼裁掉2000名員工。日本人繼續擴大戰果,美國人這邊繼續哀鴻遍野,1985年英特爾繳械投降,宣佈退出DRAM存儲業務,這場戰爭讓它虧掉了1.73億美元,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在英特爾最危急的時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購買了它12%的債券保證現金流,這家晶片巨頭很可能會倒閉或者被收購,美國資訊產業史可能因此改寫。

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哀歎美國進入了“帝國衰落”的進程。他斷言,這種狀況如果繼續下去,矽谷將成為廢墟。

更讓美國人難以容忍的是,富士通打算收購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導體公司是矽谷活化石,因為矽谷絕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包括英特爾和AMD)都曾經是仙童半導體的員工。在矽谷人心中,仙童半導體神一般的存在,現在日本人卻要買走他們的“神”,這不是恥辱麼?有一家美國報紙在報導中寫道:“這筆交易通過一條消息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很落後了,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對此做出應對。”

因此,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他聯合其他矽谷企業成立了SIA,目標是應對日本半導體企業的競爭矽谷的科技公司成立了半導體行業協會(簡稱SIA)來應對日本人的進攻,經過幾年遊說,成果如下:將資本所得稅稅率從49%降低至28%,推動養老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但政府就是不願出面施以援手。

1985年6月,SIA終於炮製出一個讓華盛頓不淡定的觀點,一舉扭轉局面。

4. 神奇邏輯扭轉局面
SIA的觀點是:美國半導體行業削弱將給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日本不是美國的盟友麼,日本半導體崛起,美國半導體衰落,看著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遊戲,怎麼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呢?

SIA的邏輯鏈是這樣的:
因為超級武器技術離不開超級電子技術,超級電子技術又離不開最新半導體技術(這話沒毛病);
如果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落後,美國軍方將被迫在關鍵電子部件上使用外國產品包括日本貨(有點意思);
外國貨源不可靠,戰爭時期會對美國斷貨,非戰爭時期還會向美國的對手蘇聯供貨(日本人看到這裏,估計要哭了);
所以,美國放任日本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稱霸,就等於犧牲國家安全……(日本人的心此刻在滴血)。
此前,SIA遊說7年,得到政府的回應總是:美國是自由市場,政府權力不應染指企業經營活動。

這次,SIA的“國家安全說”一出,美國政府醍醐灌頂,從原來的磨磨唧唧變成快馬加鞭,效率高得驚人:

1986年春,日本被認定只讀記憶體傾銷;9月,《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5年內國外公司獲得20%市場份額;不久,對日本出口的3億美元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否決富士通收購仙童半導體公司。

美國人這一波操作至少開創了兩個記錄:第一次對盟友的經濟利益進行全球打擊;
第一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貿易爭端從經濟學變成政治經濟學問題。

負責和日本交涉的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首席貿易代表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一面指責日本的半導體晶片產業政策不合理,一面又對它讚歎不已,“所以我對美國政府說我們也要採取和日本相同的政策措施。”

對這種雙重標準,曾在日立製作所和爾必達做過多年研發的湯之上隆在自己的書中氣憤地說:“這人實在是欺人太甚!”

5. 三星補刀
隨著《美日半導體協議》的簽署,處於浪潮之巔的日本半導體晶片產業掉頭滑向深淵。
日本半導體晶片產業從1986年最高40%,一路跌跌不休跌到2011年的15%,吐出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其中的DRAM受打擊最大,從最高點近80%的全球市場份額,一路跌到最低10%(2010年),回吐近70%。

可以說,和美國人這一戰,日本人此前積累的本錢基本賠光,舉國辛苦奮鬥十一年(從1975年到1986年),一夜被打回解放前。

但日本人吐出的肉,並沒有落到美國人嘴裏,因為矽谷超過7成的科技公司砍掉了DRAM業務(包括英特爾和AMD),1986年之後,美國人的市場份額曲線就是一條橫躺的死蚯蚓,一直在20%左右。

那麼,這70%的巨量市場進了誰的肚子?

答案是韓國。
在日本被美國胖揍的1986年前後,韓國DRAM趁機起步,但體量猶如蹣跚學步的嬰兒,在全球半導體晶片業毫無存在感。而且和日本相比,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晶片企業完全是360度無死角的菜雞:根本打不進日本人主導的高端市場,只能在低端市場靠低價混飯吃;市場體量上,兩者就是螞蟻和大象的區別。

但三星深諳所有的貿易摩擦問題都屬於政治經濟學範疇,借機幹翻了日本大象。

李健熙抓住日美進行晶片戰的絕佳機會,帶領三星半導體成功逆襲上位。

1990年代,三星面臨美國發起的反傾銷訴訟,但其掌門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國人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機會,派出強大的公關團隊遊說克林頓政府:“如果三星無法正常製造晶片,日本企業佔據市場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競爭者的減少將進一步抬高美國企業購入晶片的價格,對於美國企業將更加不利。”

於是,美國人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日本最高則被收取100%反傾銷稅,這種操作手法簡直是連樣子都懶得裝。

三星抱上美國的大腿,等於從背後給了日本一刀,讓日本徹底出局。

6. 決勝關鍵
如果沒有三星補刀,日本半導體晶片尚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美國人用《美日半導體協議》束縛日本人,並揮動反傾銷大棒對其胖揍,但日本半導體存儲晶片產業受的只是皮肉傷,因為矽谷的企業超過七成退出了半導體存儲晶片行業,市場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熬過去後,又是一群東洋好漢,畢竟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上,日本還是一支難以替代的力量。

三星加入戰團並主動站隊美國後,難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變的可有可無,韓國人由此成為新寵。隨後,三星的DRAM“雙向型數據通選方案”獲得美國半導體標準化委員會認可,成為與微處理器匹配的記憶體,日本則被排除在外。這樣,三星順利搭上微處理器推動的個人電腦時代快車,領先日本企業。

日本丟失的半導體晶片份額,幾乎都進了以三星為首的韓國企業嘴裏

從上面的DRAM份額圖中可以發現,日本的份額呈斷崖式下跌,韓國的則是一條陡峭的上升曲線,一上一下兩條線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剪掉的是日本半導體晶片的未來。

此後,即使日本政府密集出臺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並投入大量資金,但也無力回天,日本半導體晶片出局的命運已定。

東芝半導體插標賣掉後,標誌著日本半導體晶片徹底出局

直到今天,仍有觀點認為,韓國半導體晶片的崛起,日本半導體晶片的衰落,是產業轉移的結果。這是不准確的,因為產業轉移是生產線/工廠從高勞動力成本地區向低勞動力成本地區遷移,日本的半導體晶片企業並沒有向韓國遷移生產線,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國人實際上聯手韓國,重組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將日本人從供應鏈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來不可或缺的產業力量消失得乾乾淨淨。

縱觀日美晶片戰,是否掌握重組全球產業鏈的能力,才是貿易戰中決勝的關鍵,市場份額的多寡不構成主要實力因素,這也是日本輸掉晶片戰爭的關鍵原因之一。

以史為鑒,美日貿易戰往事, 今時今日的美中貿易戰比當年的日美貿易糾紛在實質上是更為惡劣, 除了貿易、科技等之外,還有是民族生存,意識形態、民粹、民主體制、甚至文化等等, 是關乎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貨真價實的冷戰

多大的惡霸!





為什麽美國不喜歡中國的成功?

前保險總經理嘉惠(Chia Hak Thye),現已退休。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故事,從WhatsApp群組收到了這些故事。
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揭露了美國人的無良!

昨天東芝,今天華為!
三十年前,東芝向俄羅斯出口了精密儀器。美國對東芝集團實施了以下嚴懲。

1:日本警察局被命令逮捕了東芝機械鑄造公司總裁林二,和機床業務總裁田村廣島,並被判處了10年徒刑。

2:關閉東芝在美國的工廠。

3:對銷往美國的東芝產品徵收100%的關稅。

4:作為對前一次制裁的另一種懲罰,東芝對美國的出口被禁止五年。



東芝被處以1萬億日元的巨額罰款,相當於今天的160億美元。

為了平息美國的憤怒,日本對東芝集團實施了嚴厲的懲罰:

首先,日本半導體工業將無條件地與美國公司分享技術。

其次,東芝花了一億日元在美國各大報紙上刊登了一份整頁的道歉廣告。

第三,日本半導體協會投入900萬美元在美國國會開展各種不同關係的走廊客遊說活動,這場走廊客式遊說活動已成為歷史上代價最高的遊說戰爭。
第四,東芝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辭職。

日本交通部發佈的一項行政命令禁止東芝在一年內向14個國家出口任何產品。當然,美國是日本的主人,日本只能道歉,這導致東芝逐漸失去了過去的榮耀。東芝是日本科技產業的希望,也是日本製造業的希望和支柱。在遭受了美國的沉重打擊後,東芝從此走向下坡路。

美國攻擊東芝並不是因為它向蘇聯出售設備,而是因為它影響了美國的利益。美國認為,以日本半導體工業為代表的東芝集團嚴重威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日本高端製造計畫則威脅美國,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跟現在中國的華為一樣。)

回顧30多年前日本東芝的經驗,看看美國今天所做的事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美國根本不允許其高端製造業受到挑戰,也不允許其技術霸權受到挑戰。美國希望其他國家只能是替美國工作的工人,永遠不會讓其他國家成為美國利益的股東。
現在瞄準華為!

*4G屬於美國的AT&T、Verizon、T-Mobile和Sprint。*世界各國向美國的四家公司支付了超過1萬萬億日元的版權費。 中國4G每年向美國公司支付1億美元的版權費。如果世界上的國家轉向華為5G,美國將損失超過1,000億元的外匯收入,即美國年GDP的20%。

因此,美國將不允許5G在世界上被其他人控制。

美國要摧毀華為,以保護美國的利益;為的是防止美國GDP至少20%的損失。

*多大的惡霸!*

讓世界知道美國堅持要打倒華為的真正和別有用心的原因。

2019年5月22日星期三

華為, 華為是什麼公司, 是安全胡為抑或為華而為。

 

華為公司發展歷程簡介

發展歷程
1987年
創立於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Business telephone system)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1990年
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

1992年
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5年
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

1997年
推出無線GSM解決方案。
於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獲得CMM4級認證、CMM5級認證。

2000年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
海外市場銷售額達1億美元。

2001年
以7.5億美元的價格將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賣給愛默生。
在美國設立四個研發中心。
加入國際電信聯盟(ITU)。

2002年
海外市場銷售額達5.52億美元。

2003年
與3Com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企業數據網路解決方案的研究。

2004年
與西門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TD-SCDMA解決方案。
獲得荷蘭運營商Telfort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的合同,首次實現在歐洲的重大突破。

2005年
海外合同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合同銷售額。
與沃達豐簽署《全球框架協議》,正式成為沃達豐優選通信設備供應商。
成為英國電信(簡稱BT)首選的21世紀網路供應商,為BT21世紀網路提供多業務網路接入(MSAN)部件和傳輸設備。

2006年
以8.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與摩托羅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發UMTS技術。
推出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充分體現了我們聚焦客戶、創新、穩健增長和和諧的精神。

2007年
與賽門鐵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存儲和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
與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提供海纜端到端網路解決方案。
在2007年底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夥伴。
被沃達豐授予“2007傑出表現獎”,是唯一獲此獎項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
推出基於全IP網路的移動固定融合(FMC)解決方案戰略,幫助電信運營商節省運作總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2008年
被商業週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根據Informa的諮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規模商用UMTS/HSPA網路,為加拿大運營商Telus和Bell建設下一代無線網路。
移動寬頻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在2008年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占全球10%以上。

2009年
無線接入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個LTE/EPC商用網路,獲得的LTE商用合同數居全球首位。
率先發佈從路由器到傳輸系統的端到端100G解決方案。
獲得IEEE標準組織2009年度傑出公司貢獻獎。
獲英國《金融時報》頒發的“業務新銳獎”,併入選美國Fast Company雜誌評選的最具創新力公司前五強。
主要產品都實現資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個新能源供電解決方案站點。

2010年
全球部署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路,其中28個已商用發佈或即將發佈LTE/EPC業務。
在英國成立安全認證中心。
與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簽署節能自願協議。
加入聯合國世界寬頻委員會。
獲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0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2011年
發佈GigaSite解決方案和泛在超寬頻網路架構 U2Net。
建設了20個雲計算數據中心。
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2000 萬部。
以5.3億美元收購華賽。
整合成立了“2012 實驗室”。
發佈HUAWEI SmartCare 解決方案。
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大LTE頂級獎項。

2012年
持續推進全球本地化經營,加強了在歐洲的投資,重點加大了對英國的投資,在芬蘭新建研發中心,並在法國和英國成立了本地董事會和諮詢委員會
在3GPP LTE核心標準中貢獻了全球通過提案總數的20%
發佈業界首個400G DWDM光傳送系統,在IP領域發佈業界容量最大的480G線路板
和全球33個國家的客戶開展雲計算合作,並建設了7萬人規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雲
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榮耀等中高端旗艦產品在發達國家熱銷。

2013年
全球財務風險控制中心在英國倫敦成立,監管華為全球財務運營風險,確保財經業務規範、高效、低風險地運行;歐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運營,輻射歐洲、中亞、中東非洲國家。
作為歐盟5G專案主要推動者、英國5G創新中心(5GIC)的發起者,發佈5G白皮書,積極構建5G全球生態圈,並與全球20多所大學開展緊密的聯合研究;華為對構建無線未來技術發展、行業標準和產業鏈積極貢獻力量。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個客戶的認可並規模投入商用;此外,華為還率先發佈了骨幹路由器1T路由線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樣機和全光交換網絡AOSN新架構。
持續領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已經進入了全球100多個首都城市,覆蓋九大金融中心。
發佈全球首個以業務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敏捷網路架構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換機S12700,滿足雲計算、BYOD、SDN、物聯網、多業務以及大數據等新應用的需求。
以消費者為中心,以行踐言(Make it Possible)持續聚焦精品戰略,其中旗艦機型華為Ascend P6實現了品牌利潤雙贏,智能手機業務獲得歷史性突破,進入全球TOP3,華為手機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長110%。

2014年
在全球9個國家建立5G創新研究中心。
承建全球186個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網路。
為全球客戶建設480多個數據中心,其中160多個雲數據中心。
全球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6個,聯合創新中心共28個。
在全球加入177個標準組織和開源組織,在其中擔任183個重要職位。
2014年,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7,500萬台。

2015年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數據,2015年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
華為LTE已進入140多個首都城市,成功部署400多張LTE商用網路和180多張EPC商用網路。
光傳送領域,華為與歐洲運營商共同建設了全球首張1T OTN網路,與英國電信合作完成業界最高速率3Tbps光傳輸現網測試。
發佈了全球首個基於SDN架構的敏捷物聯解決方案。
發佈了全球首款32路x86開放架構小型機昆侖伺服器。
智能手機發貨超1億臺。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份額位居首位(GFK數據)。

2016年
華為支持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張網路的穩定運行,服務全球1/3以上的人口。
華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過60張4.5G網路;華為無線家庭寬頻解決方案(WTTx),覆蓋全球3,000萬家庭;華為在超過100個國家累計部署190多張移動承載網路。
華為已在全球獲得了170多個雲化商用合同;VoLTE和VoWiFi解決方案累計服務於全球110張網路;數字業務雲服務平臺累計引入超過4,000家合作夥伴,聚合超過60萬數字內容和應用。
華為聯合500多家合作夥伴為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雲計算解決方案,共部署了超過200萬臺虛擬機和420個雲數據中心。
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全球4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華為還主筆了9項智慧城市中國國家標準;華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服務於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覆蓋8億多人口。
在金融領域,華為全管道銀行解決方案已服務於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包括全球十大銀行中的6家;在能源領域,華為全聯接電網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全球65個國家,服務170多個電力客戶;在交通領域,華為已與業內60多個合作夥伴開展合作,提供數字城軌、智慧機場等解決方案,服務全球超過22萬公里的鐵路和高速公路、15家以上客流量超3,000萬的機場。
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連續5年穩健增長;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1.9%,居全球前三。

2017年
運營商業務:從“投資驅動”走向“價值驅動”
物聯網戰略持續推進,NB-IoT技術日趨成熟,全球部署超過50萬個基站,商用連接突破1,000萬。華為與1,000多家生態合作夥伴共建生態,開啟物聯網黃金時代。
全雲化戰略持續推進,華為在全球簽署超過350個NFV和380個SDN商用合同,部署超過30個CloudAIR無線空口雲化商用網路,引領全雲化網路走向現實。
5G領域,在全球十餘個城市與30多家領先運營商進行5G預商用測試,性能全面超越國際電信聯盟(ITU)要求。

美國竟然沒有這類研發商, 只有零元件生產, 奇!!!


企業業務:使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在雲計算、大數據、企業園區、數據中心、物聯網等領域,不斷強化產品與解決方案創新,並推動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以及金融、能源、交通、製造等行業廣泛應用。
通過打造開放、靈活、安全的端管雲協同ICT基礎設施平臺,做客戶和夥伴平臺的平臺;同時堅定不移地與生態夥伴“共生、共贏”,做生態的土壤,共同實現可持續增長。
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合作夥伴。
消費者業務:打造“世界級智能終端品牌”
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用戶忠誠度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 市場持續保持領先。

2017年,華為新推出的HUAWEI Mate10成為首款加載人工智能晶片的手機,為消費者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足以稱為由AI主導的智能手機。
全球品牌知名度從81%提升至86%,海外消費者對華為品牌的考慮度大幅提升,較2016年同比增長100%,首次進入全球前三。
華為雲:構建開放可信的雲平台。

2017年,新成立Cloud BU;截至2017年底,華為雲已上線14大類99個雲服務,以及製造、醫療、電商、車聯網、SAP、HPC、IoT等50多個解決方案。
正式發佈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業智能,將華為多年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積累、最佳實踐與企業應用場景相結合,為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慧平臺型服務。
持續構築開放、合作、共贏的雲生態,現已發展雲服務夥伴超過2,000家,包括4家同舟共濟合作夥伴。

華為之成功,主要是市塲定向成功,以美國市塲而言, 華為一早已經在美國農村及市鎮鋪設通訊基礎設備,所以, 這“床破”的打殺華為, 最受影響就是這些地方及人民。

感謝美國,替華為做了全世界最大的廣告。




華為的logo是“切蘋果”?

自華為5G手機上市,不少華人滿滿的驕傲與自豪,華為商標也被網友們津津樂道,在這其中,有些網友的腦洞也是非常清奇,因為他們認為華為的logo其實就是“切蘋果”的意思,將一個蘋果切開之後就很像華為的logo了,而“切蘋果”相信大家應該也能想像的得到,就是打敗蘋果的意思,可是這樣的含義未免有點太簡單了,畢竟以華為現在的實力,還只是這樣的目標的話,怎麼也說不過去。

還有的網友則覺得則是代表著網線的意思,畢竟華為不僅僅只是做手機,其主要業務還包括了通訊設備,而華為logo的數量剛好就跟網線的數量一致,這個分析在出現之後也是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解釋是這樣的,華為的logo不是太陽更不是網線什麼的,而是一朵花,並且還是一朵菊花,代表的意思是華為人都是團結一心的,不會出現二心的情況,並且還代表著華為蓬勃向上發展。而這樣的解釋也是讓華為有了個“菊花廠”的稱號。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覺得實在是有點奇葩了,畢竟這菊花好像也不長這個樣子吧,顏色也是完全不對吧,可不管怎麼說,這確實也是目前唯一的正確答案了。


網上瘋傳美國矽谷的美國零件公司為華為拚盡全力及人力趕工的報導。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喂, 呢度係我睇嘅地頭, 好交保護費噃!

今時今日, 同往時舊日, 好似冇分別, 夠惡夠毒夠狠夠爛,咁有可能得有效搵食噃!!!

金毛"牆破"當美國大統領以來, 幹過什麼? 中墨邊境建長城,敍利亞內戰加劇、在土耳其搞政變、 整蠱委內瑞拉,搞出不知所謂一個唔係總統嘅總統、 不斷騷擾中國東海同南海、把契細佬經濟打跨, 迫加拿大再出讓資源同迫掉跟美國利益的工業(强迫結束世界第三位的飛機工業"龐巴廸",同朝鮮金仔做咗一輪戲, 結果得個吉, 好啦, 出手對付習大大, 一步、一步、一步咁打過來, 越打越深入, 要習大大學李鴻章, 割地求和,總之, 無一件好事! |

最惡劣就係對付華為, 先係加拿大非法標咗華為個女參, 家陣再進一步,把國家公器私用,封𣪩華為。

所有美國人的所作所為, 都係違反普世價值, 扼殺自由, 人權同民主!

行為比往昔五、六十年代的香江黑社會還要惡劣, 到處興蝦勒索, 强收陀地費!

好唔明白, 竟有黑髮黃皮强撐金毛, 好似好高知好正義咁, 真係吹…。

擺到明, 講到明, 金毛的話語, 話唔俾你現代化, 强盛化, 直接係對有炎黃, 唔好反乜反到失心瘋,祖宗十八代神主牌都要燒鬼晒,人地一樣當你係皇松, 一樣係乜乜你架!

一召未平, 一召又起, 亂咁出招

家陣, 牆破係美國國內最利害的招數,就係乜都捧國家安全做愰子, 刧法而亂為!

越睇𧻗覺得今時今日美國行為同五、六十年代香港嘅黑社會一模一樣!

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

天生萬物與人, 人無一物與天, 戰、戰、戰……。

博爾頓,瘋狂的戰爭狂熱人魔



博爾頓真能讓美國開戰?

一生人的目的是能夠發起戰爭, 一生人的目標是可以按鈕毀滅這世界。

第二次美朝峰會無果而終、委內瑞拉政變、美伊矛盾升級,這三起國際事件背後都能看到同一個身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鷹派代表博爾頓。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開玩笑說博爾頓想帶他上戰場,“神奇的是,事實上我還在讓約翰(博爾頓)放鬆”。

在雷根、布希和小布希政府擔任過政府要職的博爾頓一直以“戰爭鷹派”聞名,主張推翻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古巴、朝鮮、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和卡紮菲時期的利比亞政府。

他曾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發文呼籲對朝鮮和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提議以色列、埃及和約旦瓜分巴勒斯坦土地。在越南戰爭時期,他是堅定的主戰派;伊拉克戰爭前夕,他堅稱薩達姆密謀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博爾頓的強勢從他的自傳書名中就能窺見一斑:《投降不是選項》。他的另一本著作則名為《奧巴馬是怎樣威脅我們的國家主權的》。

在抱怨博爾頓難以合作、固執己見的同時,曾與他共事的官員也承認,博爾頓聰明博學、記憶力超群,能清楚記得20年前政府備忘錄上記載的內容。

擁有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博爾頓從小就成績優異,從中學到大學都有獎學金傍身。

與很多耶魯大學校友不同的是,博爾頓來自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只有中學文化。他的父親是一名消防員,母親是家庭婦女。但從小,博爾頓的政治觀點就深受家庭影響:他的父親是一名堅定的保守派共和黨人。

還在中學時,博爾頓作為志願者加入亞利桑那州共和黨議員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的總統競選團隊。戈德華特被視為1960年代美國保守主義運動復蘇的主要精神人物,參加了1964年的總統選舉。

但由於被指控為極端反共產主義分子,可能帶美國與蘇聯開戰,戈德華特在選舉中慘敗給民主黨的林登·詹森。

博爾頓在自傳《投降不是選項》中表達了對戈德華特的崇拜之情。戈德華特的敗選激起了博爾頓的鬥志,他指責媒體幫助民主黨扭曲戈德華特的理念,“現在是時候還擊了”。

在做出還擊前,博爾頓先進入了耶魯大學。這段經歷在博爾頓心中埋下了鄙視上層精英的種子,當同學們忙於關注拳王阿裏之時,博爾頓成為了副總統阿格紐(Spiro Agnew)團隊的實習生。

與博爾頓同宿舍樓的老友、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回憶,在認識博爾頓之前,他就聽說過此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右翼保守主義派”。

博爾頓在耶魯就讀時也正好是越南戰爭期間。與大部分反戰的校友不同,博爾頓是越戰的支持者。然而他並沒有回應徵兵令入伍,而是加入了馬里蘭州國民警衛隊,躲過了一劫。

在自傳中,博爾頓解釋,他之所以沒有前往越南戰場是意識到“戰爭已經輸了,因為那些阻止美國為獲勝而採取行動的自由派們”。

他寫道:“為你的國家赴死是一回事,但冒著生命危險搶下的土地最後卻被國會裏那些反戰的人還給敵人,這在我看來是可笑的。”

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博爾頓前往華盛頓開始了短暫的律師生涯,這段經歷為他贏得了“新右派律師”的稱號。1985年,博爾頓進入雷根政府的司法部,其後成為助理司法部長,正式開啟了從政之路。

在小布希時期,博爾頓推崇的美國至上;對國際協定的不信任;對聯合國的不屑以及對伊拉克、敘利亞、古巴等國的敵視發揮得淋漓盡致。

2001年,博爾頓被任命為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一年後,他在公開演講中指控古巴研製生化武器,指責古巴政府與利比亞和伊朗勾結。

就在博爾頓準備就古巴生化武器問題參加國會聽證時,國務院情報部門的分析師指出,現有情報不足以支撐博爾頓的說法。據知情官員所述,此事一度激怒博爾頓,威脅要開除這名分析師。

2003年,博爾頓再次提出敘利亞試圖製造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對美國構成緊迫威脅。但情報部門官員隨後指出,博爾頓的說法誇大了情報資訊。

在伊拉克戰爭前夕,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時任總幹事布斯塔尼(José Bustani)已經成功說服利比亞和伊拉克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上簽字。但據布斯塔尼所述,小布希政府要求他停止談判,並派博爾頓前往海牙向他施壓。

布斯塔尼回憶,博爾頓當時在辦公室裏要求他在24小時內辭職。遭到拒絕後,博爾頓威脅稱美國當局知道布斯塔尼的兩個兒子在紐約,女兒在倫敦,“我們還知道你的妻子在哪兒”。
雖然布斯塔尼堅持拒絕辭職,美國隨後召開了特別會議,最終強迫布斯塔尼下臺。博爾頓本人否認了以布斯塔尼家人做威脅的說法。

與博爾頓共事過的部分官員認為,博爾頓擅於搞內鬥,為了能讓自己的觀念得到推行可以不擇手段,包括操縱情報、打擊同僚。

曾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幕僚長的布林肯(Tony Blinken)透露,委員會一度對博爾頓在國務院的工作進行審查,發現博爾頓的一種行為模式:“試圖操縱情報,讓情報資訊支持他的個人觀點”。

而在對待國際組織和國際協議上,博爾頓與特朗普的立場相似,認為這些組織和協議破壞了美國的主權、損害美國利益,對美國弊大於利。

他曾發文反對美國參與維和行動、批評聯合國干涉美國主權、不滿歐洲盟友對美國的敵人過於軟弱,還推動美國於2002年退出國際刑事法院規約。

博爾頓對聯合國最有名的發言是:“如果38層樓高的聯合國大樓今天沒了10層,也不會有任何差別。”

由於博爾頓備受質疑的工作方式和對聯合國的態度,當小布希2005年提名其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時,遭到了參議院反對。當時有100多名美國前外交官簽署聯名信,要求參議院反對博爾頓的任命。

最終,小布希只能利用國會休會,繞開參議院強行任命博爾頓。博爾頓的常駐聯合國代表工作僅維持了一年。

熟悉博爾頓的歐洲官員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表示,與博爾頓共事很有挑戰,“在私底下,你可以跟他開玩笑。在工作上,合作有可能,但前提是按照他的條件走”。

除了博爾頓的強勢和固執之外,曾經的同僚也對他的博學和記憶超群印象深刻。

一名官員回憶,博爾頓在聯合國時,有人問了一個與索馬里有關的問題,博爾頓居然能用20多年前雷根時期的備忘錄裏的內容作答,“就像他在讀那份備忘錄一樣”。

離開小布希政府後,博爾頓並沒有因為暫別政壇而放棄推廣自己的政治理念。

他加入保守派研究機構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成為福克斯新聞的常客;同時也在主流媒體發表評論文章,還擔任一個反伊朗組織的付費演講嘉賓。

2011年,博爾頓成為全美步槍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負責人;2013年,他設立了博爾頓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為共和黨競選人提供支持。右翼億萬富翁羅伯特·默瑟是最大資助人。

根據博爾頓加入特朗普政府前提交的收入報告,他在2017年的收入至少達200萬美元。其中60萬來自福克斯新聞,25萬來自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

在加入特朗普政府後,博爾頓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火力全開,也讓外界擔憂博爾頓準備將其一貫主張的戰爭策略進行到底。最近一周,美國媒體已經多次報導稱特朗普因不滿博爾頓的好戰,與之出現內鬥。

週四,特朗普再次出面澄清,稱“沒有生自己人的氣,我都是自己做決定”。他表示,不論是國務卿蓬佩奧還是博爾頓,都“幹得很好”。

華盛頓保守派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負責人杜博維茨(Mark Dubowitz)認為,雖然特朗普本人並不願意開戰,但他需要類似博爾頓的“壞員警”。

杜博維茨指出,有了博爾頓和蓬佩奧這樣的對伊朗強硬派,會為特朗普創造更多外交談判空間。

例如,有消息稱博爾頓提議向中東派出12萬名士兵,引發了外界恐慌、以為是戰爭前奏。但在放出這種極限威脅後,特朗普可能只需要做出些微讓步,就能得到對方認可。
此前接受採訪時,博爾頓就表示,“總統早就知道我對所有問題的立場,他在福克斯新聞上都看到了”。
(輯自互聯網)

退讓會了事嗎? 是真的只是貿易戰嗎?

2018年10月份的一篇網路文章…
中美現在進行式的貿易戰, 歸根到底, 實際是民族間另類戰爭,是一個民族意圖"消滅"或"控制"另一個民族的無硝煙的戰爭,再放大一點, 是種族的戰爭, 以某上帝之民為主的人種要消滅或控制炎黃的戰爭,所以, 並不可能以為忍讓會達成和議, 你退一步, 他更會進十步, 你退十步, 他更加百步, 直至他能完全控制奴化奴辱炎黃為止。

上帝子民的特朗普女婿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

自打進入10月,相信很多細心的網友已經發現,美國仿佛一夜之間“變”了。從身處高層的總統、副總統,再到民間諸如彭博社這樣的超級媒體,幾乎在同一時間對中國瘋狂開火,而且在此過程中,更是顛倒黑白,憑空捏造醜聞,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那麼,美國會出現這種巨大變化,到底有何原因呢?

首先,為了選舉,更是為了利益。

我這裏所說的選舉,不僅指的是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更是指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看到這,有些網友或許會說:“這沒什麼好講的吧,只要有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美國國內當下可謂矛盾一大堆,特朗普及其團隊更是醜聞纏身,如此一來,自然要通過在外面樹立一個明晃晃的靶子,來轉移內部矛盾和民眾關注的焦點。”



說實話,前一陣子,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最近出現的一件事,卻是讓我隱隱意識到,事情怕是沒有這麼簡單。 這件事不是別的,正是紐約前市長、彭博社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在10月10日再次註冊成為民主黨。而且有傳言,布隆伯格將於2020年代表民主黨,角逐美國總統大選。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則新聞。 要知道,布隆伯格不僅是一位超級富豪(全美富豪榜排名第十)、傳媒大亨、優秀政客、更是一位“猶太人”。 我此前在有關中東局勢的文章中,曾為大家分析過,特朗普之所以執意撕毀“伊核協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借此拉攏在美國政治和經濟生態中,擁有強大影響力的“猶太勢力”。

但是,隨著布隆伯格上演這樣一幕,特朗普和共和黨對猶太勢力的拉攏,無疑將面臨嚴峻考驗。 原因很簡單。 特朗普雖然女婿是猶太人,他本人也對猶太人和以色列格外友善,但他對猶太勢力來說,終歸是一個“外人”和“利益代言者”。

而布隆伯格,則是根紅苗正的猶太“嫡系”。如此一來,在特朗普和布隆伯格之間,猶太勢力會全力支持誰不言而喻。 換言之,布隆伯格再次加入民主黨,並且傳出有可能代表民主黨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就是猶太勢力對特朗普和共和黨嚴重不滿的一種標誌。

猶太勢力為何會對特朗普和共和黨不滿,我們不得而知,但對特朗普和其他有志於2020年總統寶座的人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那麼,該如何在這個巨大的變數下,成為最終贏家呢?

毫無疑問,答案正是……要對中國更加強硬。

這要從美國大選的本質說起。

一直以來,在很多“慕養犬”的宣傳下,部分國人對歐美的西式選舉十分推崇,只覺得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但,只要我們深入瞭解一下就會發現,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確實,美國人民有選舉誰成為總統的權利,可掩蓋在這個事實背後的真相,卻是美國總統的候選人,乃是如假包換的資本和財團代言人。

說的更通俗些,如果無法令那些資本勢力和財團勢力滿意,那些有志於成為美國總統的人,在黨內初選中,就會被做掉。

舉個簡單的例子。
2016年大選時,有社會主義價值觀傾向的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直接被“內部哢嚓”了。而在此之後,除了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美國媒體和政商兩屆的精英們,幾乎都對希拉裏的“郵件門事件”選擇了沉默。

同樣是選舉舞弊,相對於不斷被熱炒的特朗普“通俄門事件”,這明顯不正常。

所以在我看來,美國大選其實虛偽的很,其本質依舊是資本對政治的掌控。至於美國的廣大選民們,不論他們怎麼選,最終選出的來,都只會是那些資本和財團的代言人。美國人民只能從兩幫混蛋中選擇不太糟糕的那個。

而如今能對美國選舉施加強大影響力的資本和財團,總的說來有三大塊,分別是“華爾街金融資本、軍工複合體、擁有頂級科技的高端製造業資本”。

也就是說,誰能成為這三大勢力一致看好的那個“寵兒”,誰就最有可能坐上2020年的美國總統寶座。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彭斯、布隆伯格等人會不分青紅皂白,拼著老命對中國強硬,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說白了,這就是他們對三大勢力表忠心和邀寵的最重要手段,沒有之一。 眾所周知,近年來,咱們中華家的領導層,不僅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更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藍圖。

而這兩大提法對美國國內的三大勢力來說,註定不是什麼好消息。 事實上,正是因為美國擁有金融、軍事、政治等領域的霸權,美國金融資本才可以一次又一次從別國身上薅羊毛,進而讓自己不斷壯大。

同樣,如果美國不是擁有軍事和政治霸權,美國軍工複合體又怎能靠著美國不斷發動戰爭,以及不斷挑起地區緊張形勢,把軍購生意做的紅紅火火?

而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並提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跟霸權理念完全相左的新倡議,無疑給那些仍在默默忍受美國霸權苦楚的國家帶來了希望。

而他們的依附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為美國的世界霸權敲響喪鐘。

以美國的金融掠奪為例。如果美國金融資本還敢像98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企圖憑藉美元霸權薅東南亞國家的羊毛,那麼可以預見,在有中國做主心骨的情況下,東南亞無論是搞本幣結算,還是力推其他國際貨幣上位,都將大有可能。

而這種去美元化,無疑是華爾街金融資本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至於“中國製造2025”藍圖給美國世界霸權帶來的威脅,那就更大了。

首先,如果咱們成功了,那麼勢必會動搖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和主導地位。而美國之所以能在經濟、軍事、政治等領域擁有霸權,其背後的核心基礎恰恰是科技霸權。

換言之,如果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一枝獨秀”地位遭到了動搖,其世界霸權的衰敗和崩潰,就是一種必然。

其次,由於中國能夠非常輕鬆完成製造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這導致“中國製造2025”藍圖一旦變成現實,美國的高端製造業立刻就會失去競爭優勢,然後像其他被中國“白菜化”的製造業產業一樣,最終迎來破產。

常言說的好:“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受此影響,如今能夠影響美國政局的三大勢力,怎麼可能不拼命扶持對華持“超級強硬態度”的領導人上臺?

說白了,如果當下的美國總統,以及此後的美國總統,無法阻止中國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中國製造2025”兩大藍圖變成現實,他們的好日子也就沒幾天了。

雖然特朗普此前對中國非常強硬,但在三大勢力看來,特朗普的工作成績無疑是“不合格”的。 其實,大家只要看看咱們中華家近期的表現,就不難得出類似答案。 高科技領域,中國依舊有條不紊的大步向前。其中最明顯的標誌,就是5G技術近期的國測評估。 從中國華為的5G技術,力壓諾基亞、愛立信等國外廠商,以“全數合格”的最終結果通過國測評估來看,中國5G技術不僅在眾多領跑者中擁有優勢,更是即將投入商業運營,並且全面鋪開。

5G對各主要大國的劃時代意義,因為網上已經有無數文章進行講解,我就不在這裏重複了。
事實上,正是因為5G技術太過重要,所以美國對中國當下的5G技術發展可謂是倍感威脅。這也是美國近期為何一個勁污蔑“中國網路威脅”,並打算以此做突破口,阻止其他國家使用中國5G技術的根本原因所在。

雖說美國的這種下作手段,會對中國5G技術的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總體來說,影響註定十分有限。因為中國本身,就是5G技術商用化的巨大“孵化器”。換言之,就算美國孤立中國的策略真成功了,也阻止不了中國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更何況,隨著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美國想孤立中國,已經變的很難成功。如若不然,當下也不會僅有澳大利亞和日本這兩個美國的鐵杆小弟對中國5G技術說“不”。
總的說來,中國在5G技術上的發展,就是美國企圖阻止中國攀升科技樹,但卻效果甚微的一個縮影。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完成資本積累,技術積累,以及相關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美國想要打壓中國的科技進步,只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另外,除了“中國製造2025”,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事上,中國受到的負面影響同樣十分有限,反倒是美國自己,因為種種倒行逆施,卻是愈發不得人心,進而為中國送上了一大波“助攻”。

試問,在這種背景下,藏在美國政府背後的三大勢力怎能不氣,怎能不急?

很顯然,布隆伯格也好,彭斯也罷,之所以對中國強硬,那就是三大勢力在向特朗普施壓,一句話——“搞不定中國,那就換人!”

其次,為美國經濟的破產尋找“替罪羊”。

很多網友或許要問:“美國經濟數據,當下不是很好看嗎,怎麼可能破產?”

美國經濟數據漂亮不假,但在債務問題沒有實質性改善,反而愈發嚴重的情況下,那些漂亮數據又豈能當真?

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21萬億,占GPD比重為105%。現在的美國就是入不敷出狀態,債務每分每秒都會快速增加。

打個比方。現在的美國,就仿佛一個已經債務纏身,但每天依舊過著光鮮亮麗生活的所謂“富豪”。而他之所以還能如此瀟灑,就在於可以不斷“用新借來的錢,去還欠下的舊賬”。如此一來,只要他的信用還沒破產,那麼這種光鮮的生活就會繼續下去,直到某天再也借不到錢。

換言之,美國政府當下在債務問題上,就是在搞如假包換的“龐氏騙局”,一旦資金鏈斷掉,美國經濟的虛假繁榮馬上就會原形畢露,然後迎來大崩盤。

而從近幾個月美債收益率直線上升,並接連突破3%和3.25%這兩大心理關口來看。雖然特朗普的執政團隊將美國經濟誇上了天,但全球資本顯然並不買賬。

在這裏,我簡單說下美債收益率為何會成為衡量美國經濟的重要指標。 通常情況下,當某國經濟持續向好時,其國債必然受到追捧。由於國債不愁賣,該國國債的收益率會非常低,進而為發債國節省出大量成本。

反之,當某國經濟持續低迷,或者顯露出即將陷入危機的可能時,由於擔心該國會失去償付能力,其國債必然少有人問津。在這種背景下,發債國為了能借到錢,就只能大幅提高國債的收益率,以吸引買家。

比如當年希臘債務危機爆發時,希臘的一年期短期國債收益率,就曾不可思議的達到了1000%。

所以,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上漲情形,往往意味著該國經濟被一致不看好,大家都在拋售該國的國債。

而“3%”這個節點,就是大家夥研究歷次美國經濟危機和世界經濟危機所總結出來的那個閾值。只要美債收益率在一段時間內,始終都在這個閾值之上,也就意味著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將有可能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

看到這,大家想必已能明白,為何前幾天美國股市會突然暴跌了吧?

說白了,各路資本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其實已然嚴重不足,所以稍微有點風吹草動,立刻就會引發大規模拋售,進而重創美國股市。至於跟美聯儲的關係,更多是特朗普為回避美國經濟現狀而找的一個藉口。

別聽大統領瞎bb,常言說的好:“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於美債收益率持續突破閾值,美國政府和媒體雖然嘴上說沒問題,但在私下裏,肯定要做好承接危機的最壞準備,否則萬一真的爆發了危機,而又沒提前做好預案,那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特朗普會不會因此被彈劾不好說,但2020年的總統大選肯定沒戲了,美國社會怕是也難逃動盪。

所以,為了自己的總統連任夢也好,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也罷,特朗普都必須提前找出一個“替罪羊”來以防萬一。

中國,顯然就是那個最好的“替罪羊”選擇。

事實上,從美國近期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抹黑中,我們不難發現,那種想要把美國塑造成“受害者”,把中國捏造成“加害者”的企圖,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而這種操作對特朗普的好處顯而易見。

如果危機沒有爆發,那麼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樣,對中國的超乎尋常強硬,必然會讓他在三大勢力的心中加分,進而在中期選舉,乃至日後的2020總統選舉中多出一分勝算。

如果危機沒能避免,那麼有了中國這個“替罪羊”背鍋,只要操作得當,特朗普連任和美國社會所受到的衝擊,都會相對小上很多。

如此“旱澇保收”的設計,特朗普怎麼可能錯過?

總結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美國近期對中國的態度變化,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歸根結底,這就是美國使出渾身解數遏制中國發展,但效果卻差強人意的後遺症。美國政府和其背後的既得利益集團,正因此變得越來越焦躁,越來越不計後果。

說實話,對於美國國內那些跳樑小丑的表演,我並不擔心,因為從中國官方的表態來看,咱們顯然已經識破了美國的算計。所以,中國絕對不會隨了美國人的心意,讓中美關係最終演變成對美國來說極為熟悉和有利的“冷戰模式”。

不得不說,這個結果註定會令美國十分抓狂。

而針對美國抓狂後有可能出現的情形,咱們中華家亦要做好相應預案。

首先,要警惕美國走極端。

大家不要覺得這是杞人憂天。要知道,只要有足夠的利益,資本甚至會賣出絞死自己的繩索。所以,當美國發現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領域的常規手段,都奈何不了中國時,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美國政府在三大既得利益集團的推動下,誰也無法保證其不會選擇鋌而走險。

對此,我們卻是不得不防。

其次,要警惕美國經濟破產。

雖然美國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但如果美國經濟真破產了,其所帶來的衝擊依舊會非常巨大,我們的對外貿易,將無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所以,為了應對有可能出現的美國經濟危機,乃至世界經濟危機,咱們必須提前有所準備。
另外,一旦美國的經濟危機真爆發了,咱們中華家該不該像2008年時那樣,再用巨大代價拉美國一把,同樣值得好好琢磨一下。

最後,要警惕美國“捧殺”。

這裏所說的“捧殺”,並非單純的對中國吹捧,而是美國真做出了實質性讓步,以換取中國的配合,並以退為進,借機把中國推向“老大”位置。

在我看來,這種情形其實是最危險的,因為所謂的“老大”不過是個稱呼罷了,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實力,這個“老大”頭銜只會讓咱們成為眾矢之的。

雖然不想承認,但在綜合實力方面,咱們當下落後美國並非一星半點。過早被推上“老大”位置,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所以,面對美國越來越出格的極限壓迫,咱們既不能慫,亦不能太過自負,覺得美國不過如此,進而自我膨脹。

好在,從官方反應來看,咱們對這些問題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所以我堅信,在咱們已然做好最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未來不管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如何“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將不可阻擋!

今天美國的欲霸全世界, 若留心一下, 再看二戰後的美國政治走向, 細觀察, 其實都是掌握在某上帝民族的手上, 此民族歷史上亦是"驚人"的聰明、貪婪、無所不盡其絕, 甚至上帝兒子都出賣, 你炎黃被出賣、壓詐、欺凌有甚出奇!
(輯自不同互聯網)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好文轉貼

任正非講: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中美非常時期,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這句話讓無數中國人沉思  

貿易摩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止於此。中美關係是今天世界上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一對大國關係。以往所有國家的關係,都無法解釋今天的中美關係。

這對大國關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這裏簡要回顧一下歷史:

50年代、60年代中美關係互相對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是這樣,當時雙方關係的火藥味很濃;

70年代、80年代中美關係改善,基辛格秘密訪華,尼克森公開訪華,基礎是什麼?基礎就是共同對付蘇聯,對抗北方那個在蒙古陳兵百萬的社會帝國主義,我們也需要減緩東面美國給我們的壓力,所以中美關係一拍即合。

中美關係一定要有基礎,基礎一旦崩盤就會出問題。1991年蘇聯解體,關係基礎失去了,然後怎麼辦?雙方的經貿關係合作就變成了新的壓艙石。

這個壓艙石非常典型。我們今天很多人講中美關係正在恢復新的冷戰,我說,中美不可能進行新的冷戰。

你看冷戰時期的美國、蘇聯,雙方都有完全獨立的政治陣營,一方是社會主義陣營,一方是資本主義陣營,一個華約,一個北約,完全不同的軍事組織和經濟團體。高峰時期,美蘇貿易額只占美國貿易總量的0.8%,這是兩個幾乎不搭界的世界啊。這是標準的冷戰。

今天中美關係是新的冷戰嗎?有獨立的政治集團嗎?有獨立的經濟組織嗎?什麼都沒有。中國採取了全新的政策,融入世界,跟他混在一起。我們現在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額6,30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總額16%以上,加上港澳臺,占20%

美國經濟界有個測算,一個國家占美國貿易總量7%,說明這個國家與美國有重大利害關係,不僅有必要建立緊密的政治關係,維護這個經濟利益。

中國還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將近12,000億美元。這些都是蘇聯時期完全不具備的。 以往所有國家的關係,都無法解釋今天中美這種非常複雜的關係。怎麼處理?非常難,對美國政治家來說也非常難。

克林頓提出什麼呢?對付蘇聯很簡單,瞄準它,收拾它,全面對抗。對付中國,克林頓提出,通過“接觸”改變他們,不管是通過網路、媒體還是企業發展、中產的形成。結果克林頓搞了八年“接觸”,中國沒有改變。

小布希上臺,說克林頓這套不行,於是提出“遏制”。然後遏制也遏制不成,中美依然保持深度的經濟交往。

輪到奧巴馬,他創造了一個新詞——“接觸性遏制,遏制性接觸”,先接觸再遏制,先遏制再接觸,非常複雜的關係。

而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僅從經濟總量來說,19783,000多億人民幣的產值,198916,900億,2017827,100億,這種經濟增長的速度,全世界沒有先例。

1978年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就是為了籌措外匯,非常困難。1978年的外匯儲備是5億美元,今天是3萬億美元。你看我們1978年的窘迫和現在的狀態。1981年雷根擔任美國總統時,中國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10%,現在接近70%。這是按照美元計算。

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埃裏森講,按照國際購買力平價,2014年中國經濟與美國持平,2017年中國經濟已是美國經濟的114%。埃裏森說,一個1980年未出現在任何排名的國家,如今躍升至世界經濟前列,這國家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有人說,中美貿易摩擦是因為我們把美國人惹了,拍了個片子叫《厲害了我的國》,搞了工業製造2025,美國終於警覺了。我說,哪有這麼簡單的事?美國看我們的電影、看我們搞工業2025就跟我們幹起來了?美國長期關注我們,一直在盯著我們。

2007年美國是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7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中國是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是7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十年翻盤!美國人一看這個趨勢,你要超越我。根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全年貿易逆差8000億美元,將近半數來自中國,能不著急嗎?中國貿易摩擦的起源就是這個。

所以,20171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中國是修正主義強國”; 20182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講,中國是“新帝國主義列強”。這帽子是以前我們拿著扣別人的,現在美國拿帽子扣我們,說中國要修改國際秩序,中國經濟正在“入侵”非洲、南美,“入侵”美國。你看美國人提的,是因為我們拍個片子就對我們狠起來了?

我經常講,合作是雙方的,對抗只要單方面決定就可以了。合作需要雙方意願才行,你跟我對抗,我想合作也合作不起來。

當然在今天還得加上一個重大的國際背景,就是我們的工業製造2025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國家開始反思去工業化的弊端,西方大國紛紛開啟再工業化的進程。
  
我們可以看,2008年以前, 國家、地區在統計經濟發展指標的時候特別看重三產(第三產業),認為“三產”超過“二產”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健康、有潛力的表現,大家對製造業都不太在意了。一場金融危機對大家醍醐灌頂,真正能扛住金融危機的都是製造業大國,“二產”極其強大,德國、日本、中國、韓國都能扛住。

所以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大國紛紛開啟再工業化的進程:美國,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日本,提出工業價值鏈戰略。中國,製造強國戰略開始了。

今天不要說西方,我們國內的很多學者還沒弄清中國製造2025,就攻擊它。為什麼攻擊?說中國製造2025太狂了,要走在世界前列。我說你們搞清楚了沒有?中國製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2025第一步,2035第二步,2049第三步,你把三步當做一步了。2025達不到世界製造前列,只是進入行列,2035達到中等的製造強國水準,2049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這是我們的發展規劃,並不是一腳就要跨過去。

當然,這裏面的核心是什麼呢?核心是高技術。如果我們安於現狀,保持勞動密集型,低端就低端,7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那麼我們永遠相安無事。美國人現在發現中國人往上走了。

矽谷的數據統計,2017全球人工智慧創業融資152億,中國企業占48%,美國企業占38%,人工智慧知識產權方面中國為1,239件,美國為231件;1980年首次召開人工智慧年會,美國占絕對優勢,歐洲參與不多,中國一篇論文都沒有,20182月的年會,中國投稿1,242篇,美國934篇,被大會採用的論文中國僅比美國少3篇。

你看這個國家從哪兒冒出來的?1998中國一篇論文都沒有,20年後變成這樣。我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奮鬥精神帶來的變化,引起對方極大的警惕,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國最權威的智庫)提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正和美國並駕齊驅地競爭,不是跟跑,是並駕齊驅,歐洲、日本這方面已經不行,這太可怕了。

所以中美貿易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是主導權之爭,是國運之爭。我們認為時機不成熟,還要悶頭髮展,美國人說不行,現在必須把它遏制住!你看,我們對美國有美好的想法,好幾次講“中美貿易摩擦不打了”,回回達成協議,全被美方單方面撕毀。貿易摩擦難以避免。

貿易摩擦打到今天,從網路輿論和各方的採訪看,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中國經濟學家看衰中國,美國經濟學家看衰美國。你採訪中國經濟學家,一片唱衰,“完了”“糟了”,“大難呐” ;你採訪美國經濟學家,跟我們一樣,“完了”“糟了”,特朗普這樣折騰,美國將出大麻煩了。

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雙方對自身的缺點都瞭若指掌,但對對方的缺點有所不知。我們看今天中國的優勢在哪里?美國的優勢又在哪里?

中國的優勢第一是製造優勢,第二是市場優勢,第三是開放優勢。

美國呢?第一是科技優勢,第二是貨幣優勢,第三是軍力優勢。

2016年中國製造業占世界製造業比重25%,世界第一, 這種優勢任何國家難以取代,而且還在上升。華盛頓郵報講,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中國是首個年度專利申請數量突破百萬的國家,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近40%,比美國、日本、韓國加起來還多……

美國人還學工程學嗎?他們選修什麼呢?法律、金融、醫學,因為最易賺錢,工資待遇最高,都搞這個去了。 按照美方統計,中國本科生每年畢業600萬個工程師,90%轉行,他還有60萬,美國有這樣的人嗎?奧巴馬要返回製造業,特朗普要返回製造業,大聲疾呼拼命號召,人在哪里?工程師在哪里?藍領工人在哪里?你看我們曹總(曹德旺)在美國搞玻璃廠,雇傭的工人都是五六十歲,四十歲極少,誰給你當工人呢?沒人幹,非常困難,就是美國今天面臨的很大問題。

中國今天不但是第一大製造業大國,還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市場。誰會跟第一大市場過不去呢?這就決定了不管美國政府如何決策,美國企業一定要擠進中國市場。你打俄羅斯可以,打加拿大可以,打墨西哥也可以,但你不可能和一個比你還大的市場持續進行貿易摩擦。

美國刁難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華為、中興、三一重工、聯想都受到刁難;我們安撫美國企業在華的投資,繼續擴大開放力度,包括金融領域。這就決定了貿易摩擦當中我們的中長期優勢。

近期我們遭受了意外的困難,感覺這坎好像過不去了。其實博弈對雙方都難,沒有容易的。大家注意,特朗普是46年出生,奧巴馬是61年出生,美國這交班很怪異,60後交給了40後。 特朗普簡單地把過去美日經濟對決當成今天與中國的經濟對決,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一個廣場協議把日本打趴下,今天拿出對付日本那套對付中國,可行嗎?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是產品之間的對決,雙方都有獨立於對方的完整產業鏈。 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美中經濟對決不是產品的對決,不是汽車、電腦的對決,而是產業鏈的撕裂,這完全不一樣。

40特朗普至今還沒想明白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是產品,你看他劃的產品(清單)非常細,涉及中國的幾千種產品。你知道大量是中間產品嗎?產品進入美國還要再加工,這影響極大。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密切共生關係,決定了並非誰掌握高科技誰就掌握了一切,中低端優勢也並非那麼容易取代。剛才講美國回不去(中低端產業鏈)了,好,找一個替代國,有中國的規模和品質嗎?沒有。所以中國手中不是一張牌沒有。當然,我們承認中低端利潤不如高端,對高端的優勢頂禮膜拜,我們今天正在往高端走。

為什麼很多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大家覺得美國太厲害了,一個晶片就把中國搞住。我說,你知道這是產業鏈嗎?中興完了,高通怎麼辦?2017年高通全球營收223億美元,中國市場占150億美元,占2/3,而且比例還在上升,同時高通在美國本土的營收微乎其微。2017年中興出貨4600多萬部,超過一半是高通晶片,中興休克,高通深受重創。這就是今天的產業鏈,特朗普懂這個嗎?

2015年,中國政府對高通開出9.75億美元的罰單,高通十分配合,第一時間繳納,馬上把錢交上來,並對國產手機廠商專利費打6.5折,高通失去中國市場使高通無法接受。

這是今天形成的共生關係,我們沒有新的冷戰,企業在勾連,這種關係無法斬斷。

上海交大的潘英利教授講了很好的觀點:美國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跟中國的關係,而在於美國與企業的關係。

起點是20世紀70年代末,製造業外移引發的“全球化”陷阱。製造業移到國外,收益被私有的跨國集團獲取,成本卻由聯邦政府承擔,包括外交斡旋、地緣戰爭形成巨大的不穩定性,美國政府沒錢了,稅收卻在國外回不來。

所以,美國今天的優勢正在被化解,不是被別人化解,而是在被自己化解。克林頓高級顧問泰森說,美國高科技行業能否抵住中國的挑戰,並不取決於美國能否遏制中國的進步,而取決於美國自身的創業能力。然而迄今為止,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煤炭開採和鋼鐵生產等傳統行業,而非創新。

大家不要忘記特朗普是個老派人物,他鍾情於傳統工業,希望煤炭重新開採,鋼鐵重新生產……另一方面,反移民政策嚴重損害美國科技創新,你到矽谷看看,中國移民、印度移民、以色列移民、東歐移民,大量在矽谷,特朗普反移民在反什麼?反人才。

當然,特朗普宣佈國內減稅,這做的不錯,但大家注意,美國政府本來就沒錢,再一減稅更沒錢。特朗普胃口很大,想幹的事很多,還宣佈重返月球。美國阿波羅計畫之後就廢棄了,為什麼?因為登月太花錢。與此同時,美國的軍費達到創紀錄的7160億美元,是美國之後九個國家的總和。並且還要大興基本建設。

其實核心就一句話:錢在哪里?打仗要錢,建設也要錢。
 
我們看看美國債務,原來一直在可控水準,現在美國債務已經超過國民經濟總量。2016年特朗普勝選時,美國債務20萬億,當時的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是17萬億,都不夠你還債的。特朗普發誓要把債務減下來,但現在這個趨勢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債務要達到25萬億。

彼得希夫是美國很了不起的一個人, 美國經濟學者中他是唯一一個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他說,加劇美國下一場經濟危機的最大問題是美國人已經身無分文,都在借錢。69%的美國人存款都在1,000美元以內,合人民幣不到7,000元,你不開玩笑嗎?美國就開玩笑。你不儲蓄,美國各大銀行就沒錢。

很多美國經濟學家講,美國經濟大問題是民間不儲蓄,但是中國高儲蓄,極大支持了政府。

所以短期看中美貿易摩擦,結局必然兩敗俱傷;長期看,不但倒逼兩國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通過一段時間的較量與發展,反而有助於雙方找到新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產業鏈,雙方緊密交叉在一起,你掰不開我,我也掰不開你,這樣是最安全的。

任正非的一句話,超越了所有經濟理論

美國有個電影叫《教父》,給我很深的印象,主角的父親被對手殺了,他講了一句話:對對手最大的震撼,就是平靜地和對手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們對對手的最大震撼不是開始冷戰,不是“你幹你的,我幹我的”,我們更要跟你混在一起。有人問我:金教授,能不能到美國投資?我說:到美國投資很好,只要你進得去就幹,就怕你進不去,美國的限制很嚴。

對中國來講,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地位,堅持擴大改革開放,積極主動與國際接軌,加大對國際產業鏈的深度嵌入,努力培植擴大內需,最終誰也奈何我們不得。

20062007年,我們的進出口貿易占國民經濟總量63%,今天只占33%,比例大大下降,因為內需提振了。貿易摩擦如果發生在2007年,對我們影響非常大,今天也有影響,但不像很多人宣傳的那麼懸。

這裏有個歷史緣由,我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今天這個狀態,國內不管是理論界、企業界,還是民間、股市,一片哀鴻遍野,這情形在以前出現過,就是(對日)抗戰之初,國內輿論一片哀鴻,認為打不過日本。我們幾個一流的學者,成立“低調俱樂部”,說老蔣跟共產黨一起“吹牛皮”,抗戰你抗得過嗎?



這夥人除了胡適、陳佈雷,抗戰一開,全部變成漢奸。當時胡適被老蔣派去全世界遊說,宣傳國民政府抗戰,等遊說一圈回來,發現汪精衛已經成漢奸了。老蔣救了胡適。今天好多人還在說胡適不得了,沒老蔣救他,他就完了。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講,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個能和日本比拼,戰必敗。跟我們今天多類似啊?你看我們今天學者講的,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要素,沒有一種能和美國比,貿易摩擦中國肯定失敗。有什麼差別?歷史在驚人的重複。

你看當年中國最聰明的大腦怎麼看中國的,抗日抗得過嗎?毛澤東就說幹得過。為什麼?毛澤東在《論持久戰》裏講了一句話:“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注意,老蔣說抗戰能抗多長時間?6個月。因為國民黨兵工署向老蔣報告,南方、北方所有槍炮彈能夠打3個月,3個月以後槍炮彈都沒有了,老蔣能說抗6個月,也還算可以了。老蔣只看到武器的統計數字了,毛澤東看到民眾。我們今天不是這樣嗎?我們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最深厚的根源僅僅是外匯儲備嗎?僅僅是美國國債嗎?僅僅是貿易盈餘嗎?

今天的民眾是什麼樣的民眾?你看這批企業家:

華為的任正非,1987年以27,000元集資創建華為,2015年全年營收利潤110億美元,2016年華為國內納稅700億,海外納稅300億,變成一個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今天把美國人嚇得要死,堵截華為。

波士登的高德康,1976年八縫紉機起家,為了完成上海進貨,騎自行車往返,駝著布料來回200多公里,下大雨,把布料衣服包得好好的,自己澆成落湯雞一樣。有一次自行車爆胎,他扛著衣服要上公交,被人嫌棄一身汗臭,滿身泥濘,然後被推下了車。小裁縫的大夢想,這不是民眾?

吉利的李書福,只有高中畢業,幹汽車很困難,很多人說,你懂汽車嗎?你知道汽車是工業社會的皇冠嗎?當年收購沃爾沃,中外媒體都醜化李書福,畫的樣子很醜,一個蛇要把象吞了。再看看今天的吉利。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你看中國人這種耐受性,這種創造性,這是經濟學家能總結出來的嗎?這是股市能計算出來的嗎?

我們今天的學者在講什麼?中等收入陷阱、馬爾薩斯人口陷井、金德爾伯格陷阱……學者告訴我們企業家全是陷阱,寸步難行,太危險了。

你看看任正非、高德康、李書福這些人怎麼回答的?都是問題,愁死你了,幹才是答案,做才是最終的目的。
 
阿富汗戰亂時,任正非去看望過員工。利比亞開戰前兩天,他還在利比亞,任正非說,“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去英勇奮鬥?”

什麼叫中國企業家精神?這是經濟理論能解釋的嗎?這就是中美貿易博弈,我們中方的優勢,中國社會、中國人這種勤勞勇敢,這種創新能力無可替代,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本。任正非講:“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這話已經超越我們現有的經濟理論。

最後跟大家分享幾句忠告:

第一句話,知識不是力量,只有能執行的知識才有力量。灰心喪氣發牢騷、講壞話也是知識,它形不成力量。最有知識的人成立了低調俱樂部,你說他有力量嗎?

第二句話,人人都是普通之人,人人都可能做非凡之事。從任正非到高德康,哪個不是普通之人?普通的農民,普通的工人,他們都做出了非凡之事。

第三句話,再謙卑的骨子裏也流淌著江河。

第四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一句是羅曼羅蘭

作者 金一南May 1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