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貼
任正非講:“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中美非常時期,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這句話讓無數中國人沉思…
貿易摩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止於此。中美關係是今天世界上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一對大國關係。以往所有國家的關係,都無法解釋今天的中美關係。
這對大國關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這裏簡要回顧一下歷史:
50年代、60年代中美關係互相對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是這樣,當時雙方關係的火藥味很濃;
70年代、80年代中美關係改善,基辛格秘密訪華,尼克森公開訪華,基礎是什麼?基礎就是共同對付蘇聯,對抗北方那個在蒙古陳兵百萬的社會帝國主義,我們也需要減緩東面美國給我們的壓力,所以中美關係一拍即合。
中美關係一定要有基礎,基礎一旦崩盤就會出問題。1991年蘇聯解體,關係基礎失去了,然後怎麼辦?雙方的經貿關係合作就變成了新的壓艙石。
這個壓艙石非常典型。我們今天很多人講中美關係正在恢復新的冷戰,我說,中美不可能進行新的冷戰。
你看冷戰時期的美國、蘇聯,雙方都有完全獨立的政治陣營,一方是社會主義陣營,一方是資本主義陣營,一個華約,一個北約,完全不同的軍事組織和經濟團體。高峰時期,美蘇貿易額只占美國貿易總量的0.8%,這是兩個幾乎不搭界的世界啊。這是標準的冷戰。
今天中美關係是新的冷戰嗎?有獨立的政治集團嗎?有獨立的經濟組織嗎?什麼都沒有。中國採取了全新的政策,融入世界,跟他混在一起。我們現在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總額6,30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總額16%以上,加上港澳臺,占20%。
美國經濟界有個測算,一個國家占美國貿易總量7%,說明這個國家與美國有重大利害關係,不僅有必要建立緊密的政治關係,維護這個經濟利益。
中國還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將近12,000億美元。這些都是蘇聯時期完全不具備的。 以往所有國家的關係,都無法解釋今天中美這種非常複雜的關係。怎麼處理?非常難,對美國政治家來說也非常難。
克林頓提出什麼呢?對付蘇聯很簡單,瞄準它,收拾它,全面對抗。對付中國,克林頓提出,通過“接觸”改變他們,不管是通過網路、媒體還是企業發展、中產的形成。結果克林頓搞了八年“接觸”,中國沒有改變。
小布希上臺,說克林頓這套不行,於是提出“遏制”。然後遏制也遏制不成,中美依然保持深度的經濟交往。
輪到奧巴馬,他創造了一個新詞——“接觸性遏制,遏制性接觸”,先接觸再遏制,先遏制再接觸,非常複雜的關係。
而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僅從經濟總量來說,1978年3,000多億人民幣的產值,1989年16,900億,2017年827,100億,這種經濟增長的速度,全世界沒有先例。
1978年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就是為了籌措外匯,非常困難。1978年的外匯儲備是5億美元,今天是3萬億美元。你看我們1978年的窘迫和現在的狀態。1981年雷根擔任美國總統時,中國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10%,現在接近70%。這是按照美元計算。
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埃裏森講,按照國際購買力平價,2014年中國經濟與美國持平,2017年中國經濟已是美國經濟的114%。埃裏森說,一個1980年未出現在任何排名的國家,如今躍升至世界經濟前列,這國家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有人說,中美貿易摩擦是因為我們把美國人惹了,拍了個片子叫《厲害了我的國》,搞了工業製造2025,美國終於警覺了。我說,哪有這麼簡單的事?美國看我們的電影、看我們搞工業2025就跟我們幹起來了?美國長期關注我們,一直在盯著我們。
2007年美國是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7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中國是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是7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十年翻盤!美國人一看這個趨勢,你要超越我。根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全年貿易逆差8000億美元,將近半數來自中國,能不著急嗎?中國貿易摩擦的起源就是這個。
所以,2017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中國是修正主義強國”; 2018年2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講,中國是“新帝國主義列強”。這帽子是以前我們拿著扣別人的,現在美國拿帽子扣我們,說中國要修改國際秩序,中國經濟正在“入侵”非洲、南美,“入侵”美國。你看美國人提的,是因為我們拍個片子就對我們狠起來了?
我經常講,合作是雙方的,對抗只要單方面決定就可以了。合作需要雙方意願才行,你跟我對抗,我想合作也合作不起來。
當然在今天還得加上一個重大的國際背景,就是我們的工業製造2025。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國家開始反思去工業化的弊端,西方大國紛紛開啟再工業化的進程。
我們可以看,2008年以前, 國家、地區在統計經濟發展指標的時候特別看重三產(第三產業),認為“三產”超過“二產”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健康、有潛力的表現,大家對製造業都不太在意了。一場金融危機對大家醍醐灌頂,真正能扛住金融危機的都是製造業大國,“二產”極其強大,德國、日本、中國、韓國都能扛住。
所以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大國紛紛開啟再工業化的進程:美國,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日本,提出工業價值鏈戰略。中國,製造強國戰略開始了。
今天不要說西方,我們國內的很多學者還沒弄清中國製造2025,就攻擊它。為什麼攻擊?說中國製造2025太狂了,要走在世界前列。我說你們搞清楚了沒有?中國製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2025第一步,2035第二步,2049第三步,你把三步當做一步了。2025達不到世界製造前列,只是進入行列,2035達到中等的製造強國水準,2049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這是我們的發展規劃,並不是一腳就要跨過去。
當然,這裏面的核心是什麼呢?核心是高技術。如果我們安於現狀,保持勞動密集型,低端就低端,“7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那麼我們永遠相安無事。美國人現在發現中國人往上走了。
矽谷的數據統計,2017全球人工智慧創業融資152億,中國企業占48%,美國企業占38%,人工智慧知識產權方面中國為1,239件,美國為231件;1980年首次召開人工智慧年會,美國占絕對優勢,歐洲參與不多,中國一篇論文都沒有,2018年2月的年會,中國投稿1,242篇,美國934篇,被大會採用的論文中國僅比美國少3篇。
你看這個國家從哪兒冒出來的?1998年中國一篇論文都沒有,20年後變成這樣。我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奮鬥精神帶來的變化,引起對方極大的警惕,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美國最權威的智庫)提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正和美國並駕齊驅地競爭,不是跟跑,是並駕齊驅,歐洲、日本這方面已經不行,這太可怕了。
所以中美貿易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是主導權之爭,是國運之爭。我們認為時機不成熟,還要悶頭髮展,美國人說不行,現在必須把它遏制住!你看,我們對美國有美好的想法,好幾次講“中美貿易摩擦不打了”,回回達成協議,全被美方單方面撕毀。貿易摩擦難以避免。
貿易摩擦打到今天,從網路輿論和各方的採訪看,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中國經濟學家看衰中國,美國經濟學家看衰美國。你採訪中國經濟學家,一片唱衰,“完了”“糟了”,“大難呐” ;你採訪美國經濟學家,跟我們一樣,“完了”“糟了”,特朗普這樣折騰,美國將出大麻煩了。
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雙方對自身的缺點都瞭若指掌,但對對方的缺點有所不知。我們看今天中國的優勢在哪里?美國的優勢又在哪里?
中國的優勢第一是製造優勢,第二是市場優勢,第三是開放優勢。
美國呢?第一是科技優勢,第二是貨幣優勢,第三是軍力優勢。
2016年中國製造業占世界製造業比重25%,世界第一, 這種優勢任何國家難以取代,而且還在上升。華盛頓郵報講,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中國是首個年度專利申請數量突破百萬的國家,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近40%,比美國、日本、韓國加起來還多……
美國人還學工程學嗎?他們選修什麼呢?法律、金融、醫學,因為最易賺錢,工資待遇最高,都搞這個去了。 按照美方統計,中國本科生每年畢業600萬個工程師,90%轉行,他還有60萬,美國有這樣的人嗎?奧巴馬要返回製造業,特朗普要返回製造業,大聲疾呼拼命號召,人在哪里?工程師在哪里?藍領工人在哪里?你看我們曹總(曹德旺)在美國搞玻璃廠,雇傭的工人都是五六十歲,四十歲極少,誰給你當工人呢?沒人幹,非常困難,就是美國今天面臨的很大問題。
中國今天不但是第一大製造業大國,還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市場。誰會跟第一大市場過不去呢?這就決定了不管美國政府如何決策,美國企業一定要擠進中國市場。你打俄羅斯可以,打加拿大可以,打墨西哥也可以,但你不可能和一個比你還大的市場持續進行貿易摩擦。
美國刁難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華為、中興、三一重工、聯想都受到刁難;我們安撫美國企業在華的投資,繼續擴大開放力度,包括金融領域。這就決定了貿易摩擦當中我們的中長期優勢。
近期我們遭受了意外的困難,感覺這坎好像過不去了。其實博弈對雙方都難,沒有容易的。大家注意,特朗普是46年出生,奧巴馬是61年出生,美國這交班很怪異,60後交給了40後。 特朗普簡單地把過去美日經濟對決當成今天與中國的經濟對決,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一個廣場協議把日本打趴下,今天拿出對付日本那套對付中國,可行嗎?80年代末,美日經濟對決是產品之間的對決,雙方都有獨立於對方的完整產業鏈。 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美中經濟對決不是產品的對決,不是汽車、電腦的對決,而是產業鏈的撕裂,這完全不一樣。
40後的特朗普至今還沒想明白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是產品,你看他劃的產品(清單)非常細,涉及中國的幾千種產品。你知道大量是中間產品嗎?產品進入美國還要再加工,這影響極大。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密切共生關係,決定了並非誰掌握高科技誰就掌握了一切,中低端優勢也並非那麼容易取代。剛才講美國回不去(中低端產業鏈)了,好,找一個替代國,有中國的規模和品質嗎?沒有。所以中國手中不是一張牌沒有。當然,我們承認中低端利潤不如高端,對高端的優勢頂禮膜拜,我們今天正在往高端走。
為什麼很多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大家覺得美國太厲害了,一個晶片就把中國搞住。我說,你知道這是產業鏈嗎?中興完了,高通怎麼辦?2017年高通全球營收223億美元,中國市場占150億美元,占2/3,而且比例還在上升,同時高通在美國本土的營收微乎其微。2017年中興出貨4600多萬部,超過一半是高通晶片,中興休克,高通深受重創。這就是今天的產業鏈,特朗普懂這個嗎?
2015年,中國政府對高通開出9.75億美元的罰單,高通十分配合,第一時間繳納,馬上把錢交上來,並對國產手機廠商專利費打6.5折,高通失去中國市場使高通無法接受。
這是今天形成的共生關係,我們沒有新的冷戰,企業在勾連,這種關係無法斬斷。
上海交大的潘英利教授講了很好的觀點:美國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跟中國的關係,而在於美國與企業的關係。
起點是20世紀70年代末,製造業外移引發的“全球化”陷阱。製造業移到國外,收益被私有的跨國集團獲取,成本卻由聯邦政府承擔,包括外交斡旋、地緣戰爭形成巨大的不穩定性,美國政府沒錢了,稅收卻在國外回不來。
所以,美國今天的優勢正在被化解,不是被別人化解,而是在被自己化解。克林頓高級顧問泰森說,美國高科技行業能否抵住中國的挑戰,並不取決於美國能否遏制中國的進步,而取決於美國自身的創業能力。然而迄今為止,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煤炭開採和鋼鐵生產等傳統行業,而非創新。
大家不要忘記特朗普是個老派人物,他鍾情於傳統工業,希望煤炭重新開採,鋼鐵重新生產……另一方面,反移民政策嚴重損害美國科技創新,你到矽谷看看,中國移民、印度移民、以色列移民、東歐移民,大量在矽谷,特朗普反移民在反什麼?反人才。
當然,特朗普宣佈國內減稅,這做的不錯,但大家注意,美國政府本來就沒錢,再一減稅更沒錢。特朗普胃口很大,想幹的事很多,還宣佈重返月球。美國阿波羅計畫之後就廢棄了,為什麼?因為登月太花錢。與此同時,美國的軍費達到創紀錄的7160億美元,是美國之後九個國家的總和。並且還要大興基本建設。
其實核心就一句話:錢在哪里?打仗要錢,建設也要錢。
我們看看美國債務,原來一直在可控水準,現在美國債務已經超過國民經濟總量。2016年特朗普勝選時,美國債務20萬億,當時的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是17萬億,都不夠你還債的。特朗普發誓要把債務減下來,但現在這個趨勢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結束,債務要達到25萬億。
彼得希夫是美國很了不起的一個人, 美國經濟學者中他是唯一一個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他說,加劇美國下一場經濟危機的最大問題,是美國人已經身無分文,都在借錢。69%的美國人存款都在1,000美元以內,合人民幣不到7,000元,你不開玩笑嗎?美國就開玩笑。你不儲蓄,美國各大銀行就沒錢。
很多美國經濟學家講,美國經濟大問題是民間不儲蓄,但是中國高儲蓄,極大支持了政府。
所以短期看中美貿易摩擦,結局必然兩敗俱傷;長期看,不但倒逼兩國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通過一段時間的較量與發展,反而有助於雙方找到新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產業鏈,雙方緊密交叉在一起,你掰不開我,我也掰不開你,這樣是最安全的。
任正非的一句話,超越了所有經濟理論
美國有個電影叫《教父》,給我很深的印象,主角的父親被對手殺了,他講了一句話:“對對手最大的震撼,就是平靜地和對手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們對對手的最大震撼不是開始冷戰,不是“你幹你的,我幹我的”,我們更要跟你混在一起。有人問我:金教授,能不能到美國投資?我說:到美國投資很好,只要你進得去就幹,就怕你進不去,美國的限制很嚴。
對中國來講,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地位,堅持擴大改革開放,積極主動與國際接軌,加大對國際產業鏈的深度嵌入,努力培植擴大內需,最終誰也奈何我們不得。
2006、2007年,我們的進出口貿易占國民經濟總量63%,今天只占33%,比例大大下降,因為內需提振了。貿易摩擦如果發生在2007年,對我們影響非常大,今天也有影響,但不像很多人宣傳的那麼懸。
這裏有個歷史緣由,我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今天這個狀態,國內不管是理論界、企業界,還是民間、股市,一片哀鴻遍野,這情形在以前出現過,就是(對日)抗戰之初,國內輿論一片哀鴻,認為打不過日本。我們幾個一流的學者,成立“低調俱樂部”,說老蔣跟共產黨一起“吹牛皮”,抗戰你抗得過嗎?
這夥人除了胡適、陳佈雷,抗戰一開,全部變成漢奸。當時胡適被老蔣派去全世界遊說,宣傳國民政府抗戰,等遊說一圈回來,發現汪精衛已經成漢奸了。老蔣救了胡適。今天好多人還在說胡適不得了,沒老蔣救他,他就完了。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周佛海講,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個能和日本比拼,戰必敗。跟我們今天多類似啊?你看我們今天學者講的,中國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要素,沒有一種能和美國比,貿易摩擦中國肯定失敗。有什麼差別?歷史在驚人的重複。
你看當年中國最聰明的大腦怎麼看中國的,抗日抗得過嗎?毛澤東就說幹得過。為什麼?毛澤東在《論持久戰》裏講了一句話:“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注意,老蔣說抗戰能抗多長時間?6個月。因為國民黨兵工署向老蔣報告,南方、北方所有槍炮彈能夠打3個月,3個月以後槍炮彈都沒有了,老蔣能說抗6個月,也還算可以了。老蔣只看到武器的統計數字了,毛澤東看到民眾。我們今天不是這樣嗎?我們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最深厚的根源僅僅是外匯儲備嗎?僅僅是美國國債嗎?僅僅是貿易盈餘嗎?
今天的民眾是什麼樣的民眾?你看這批企業家:
華為的任正非,1987年以27,000元集資創建華為,2015年全年營收利潤110億美元,2016年華為國內納稅700億,海外納稅300億,變成一個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今天把美國人嚇得要死,堵截華為。
波士登的高德康,1976年八台縫紉機起家,為了完成上海進貨,騎自行車往返,駝著布料來回200多公里,下大雨,把布料衣服包得好好的,自己澆成落湯雞一樣。有一次自行車爆胎,他扛著衣服要上公交,被人嫌棄一身汗臭,滿身泥濘,然後被推下了車。小裁縫的大夢想,這不是民眾?
吉利的李書福,只有高中畢業,幹汽車很困難,很多人說,你懂汽車嗎?你知道汽車是工業社會的皇冠嗎?當年收購沃爾沃,中外媒體都醜化李書福,畫的樣子很醜,一個蛇要把象吞了。再看看今天的吉利。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你看中國人這種耐受性,這種創造性,這是經濟學家能總結出來的嗎?這是股市能計算出來的嗎?
我們今天的學者在講什麼?中等收入陷阱、馬爾薩斯人口陷井、金德爾伯格陷阱……學者告訴我們企業家全是陷阱,寸步難行,太危險了。
你看看任正非、高德康、李書福這些人怎麼回答的?都是問題,愁死你了,幹才是答案,做才是最終的目的。
阿富汗戰亂時,任正非去看望過員工。利比亞開戰前兩天,他還在利比亞,任正非說,“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去英勇奮鬥?”
什麼叫中國企業家精神?這是經濟理論能解釋的嗎?這就是中美貿易博弈,我們中方的優勢,中國社會、中國人這種勤勞勇敢,這種創新能力無可替代,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本。任正非講:“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這話已經超越我們現有的經濟理論。
最後跟大家分享幾句忠告:
第一句話,知識不是力量,只有能執行的知識才有力量。灰心喪氣發牢騷、講壞話也是知識,它形不成力量。最有知識的人成立了低調俱樂部,你說他有力量嗎?
第二句話,人人都是普通之人,人人都可能做非凡之事。從任正非到高德康,哪個不是普通之人?普通的農民,普通的工人,他們都做出了非凡之事。
第三句話,再謙卑的骨子裏也流淌著江河。
第四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一句是羅曼羅蘭
作者 金一南May 1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