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星期五
昔有大明帝國鄭和七下西洋; 今以中華政府王毅八走列國。
PRC外長及國務委員王毅"應邀"訪問八國,美澳跺腳丟臉不已!!!
王毅"應邀"是應邀, 不是主動,美澳不自省為什麼, 還要口出惡言,只會更被離棄!!!
5月26日至6月4日,國務院委員兼外長王毅率團出訪:
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薩摩亞、斐濟、湯加、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東帝汶等八國。
老安賦聯曰:
昔有大明帝國鄭和七下西洋;
今以中華政府王毅八走列國。
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
國以民為本, 民以食為先, 戰以糧為器, 政客以亂世為遊戲!
今天, 全世球都被以美為首西方的莫名其妙意識形恣態霸權主義玩弄, 全世界人民生活生存都成了"兒戲", 糧食如何, 生存如何只有悲!!!
民以食為天,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唐代的司馬貞為《史記》做註釋時,註明此話最早是管仲説的。管仲曾説:“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南朝·沈約《宋書》:“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一夫輟稼,飢者必及,倉廩既實,禮節以興。”
美國及北約的不斷侵略西擴, 令俄忍無可忍反抗, 俄烏克蘭戰爭一起,世界小麥供應大國農田丟棄,於是西方及其他中國, 東南亞食米之國之外, 小麥供應成了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大大大問題。印度為了自救禁止出口,小麥價格再跳再加跳。還有其他可以生產小麥的國家也禁止出口。
中國又如何, 長江以北, 尤其黃河之北, 東北, 西北都是以麥為主食, 但是一查數據,不查不知道,一查,中國才是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
最新數據, 小麥的世界總產量:7.5億噸
各國產量:
中國1.317億噸(17.6%),印度9350萬噸(12.5%),俄羅斯7330萬噸(9.8%),美國6286萬噸(8.4%),加拿大3049萬噸(4.1%); 烏克蘭(2610萬噸,3.5%)原來還在法國之後(2950萬噸,3.9%)不過烏克蘭人口少, 主要把小麥出口賺外匯。
各國人均產量:公斤/從業人員
中國94483,印度6996,俄羅斯49902,美國181781,加拿大819235,最高是澳大利亞(899223)。
沒想到加拿大比美國高那麼多,以為兩國的機械化、大農莊化程度差不多,結果美國在發達國家裡最低,比烏克蘭(617521)還低很多,看來加拿大這國家的黑土實在是太肥沃了,加上地形平坦、機械化程度高。巴基斯坦比印度高一倍,中國比俄羅斯高一倍,這也是沒有想到的。
各國小麥耕地:(公頃)(佔比只計入到土耳其的前11位國家,在世界上的實際佔比要比這數字低)
中國24348396(16%),印度20230000(19.9%),俄羅斯27312777(18%),美國17761840(11.7%),加拿大9261600(6.1%)。
印度真是敗家,用地那麼多,產出還低。沒想到美國的小麥耕地面積比加拿大多一倍,加拿大祖上積的什麼德。
各國單產(公斤/公頃):
中國5408,印度3093,俄羅斯2683.5,美國3539,加拿大3291。最高的是德國7641,其次是法國5304,烏克蘭也很高4205。美國略高於加拿大,畢竟氣候更加溫暖。
看上去,烏克蘭小麥的影響不在於產量,而在於出口數量。真論產量,比烏克蘭高的國家太多了。
中國小麥產量高而少出口,主要是自己食用。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多,小麥產量低1/3,還出口,印度人主要主食是米, 小麥吃的是真少。
小麥出口,第一大國是俄羅斯(3727萬噸),然後是美國(2613萬噸)、加拿大(2611萬噸)美加相距極微、法國(1979萬噸)、烏克蘭(1806萬噸)、澳大利亞(1020萬噸)、德國(926萬噸)哈薩克斯坦(520萬噸)、波蘭(470萬噸)。
進口小麥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一(1120萬噸),埃及第二(1100萬噸),接下來是土耳其(1000萬噸)、中國(950萬噸)、阿爾及利亞(790萬噸)、孟加拉(750萬噸)、摩洛哥(700萬噸)、尼日利亞(650萬噸)、巴西(640萬噸)、菲律賓(630萬噸)。這些就是世界前十了。歐盟共進口500萬噸,美國327萬噸。
上面數據也解釋了“烏克蘭2000萬噸小麥需要趕緊運出來”的神話。首先2000萬噸高估是全年出口數據,這還是樂觀估計的數據。實際上現在有多少可以立刻運出來的去年存糧?天知道。
西方以美為首用心險惡,今時今日, 大事炒作的目的是把俄羅斯打成世界小麥短缺造成飢荒的罪人。以數據為證,這些文宣是經不起推敲,但是, 隨著俄烏戰事的延續,美國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 尤其在金融及貨幣,整個世界糧食供應是真正有危機,供應受阻。
擔心還擔心, 也有專家還是樂觀的, 小麥供應並未真正"水浸眼眉, 只到腰間而已", 他㥃的樂觀為來是:
第一,烏克蘭小麥的出口量並不是那麼決定性的;
第二,敖德薩港口關停有俄羅斯封鎖的因素,還有烏克蘭水雷的因素,忘記“莫斯科”號是怎麼沉的?
第三,俄羅斯小麥出口受到美元結算制裁的阻礙。現在只有西方媒體和受到西方控制的聯合國機構在說這事,真正受到小麥短缺影響的國家好像並沒有上鉤,拒絕譴責俄羅斯。
說到印度在此時又出來擦存在感,三哥們實在少吃小麥,也不太吃肉,也不吃魚, 米吃得估計也不會比中國人多,平常他們都吃什麼啊?豆子?
世人食量中的家禽類生產:
美國第一(1533萬噸),中國第二(1234萬噸),接下來是歐盟27國(1105萬噸),巴西(902萬噸),印度420萬噸),墨西哥(406萬噸),俄羅斯(385萬噸),日本(239萬噸),阿根廷(191萬噸),馬來西亞(173萬噸)。印度的雞肉(家禽主要就是雞肉吧?)消費和墨西哥差不多,但印度人口差不多是墨西哥的10倍。
今時今日說糧荒, 是嚇人還是現實, 兩者皆有, 世人不知道, 全世界的谷物糧食供應"商"並不是農民, 是四大糧食供應覇王, 三個是美國, 一個是法國,這就是世界糧食供應問題所在, 他們是控制及炒作者!!!
又是美國, 又是YT, 世界不亂, 他們都要千方百計搗亂, 錢啊!!! YT霸天下, 牠們說, 是上帝耶和華創世時已經應許牠們的!!!
2022年5月24日星期二
“挨屁易廢 (IPEF) "的印太經濟框架”, 究竟都是搞些什麼, 誰知道???
2022年5月23日,阿美利堅合眾國大統領"敗凳"在東東京搞了個志在反中圍華的所謂“挨屁易廢 (IPEF) "的印太經濟框架”,倭寇日本當然積極響應,創始成洋員國共有13國, 老美學香港油尖旺黑社會, 搞個十三太保對付炎黃。
美國大統領"敗凳"炮製出來的“印太戰略”打著“自由開放”;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口號,其實是拉幫結夥搞“𧶠桔黨”,目的就是圍堵中國,讓亞太十三太保國家充當美黑的“馬前卒”。
但是13,在西方文化中,是很不吉利的數字,能避免就一定要避免。所以,老美國的“印太戰略”,最終必然失敗。
今時今日, 亞太地區的所謂經濟合作協議多的數不清, 就是開會都折騰死人,數一數手指, 有奧巴馬的TPP, 有東盟的RCEP.有東洋搞的CPTPP, 有今天㓮搞“挨屁易廢 (IPEF) "的印太經濟框架”, 究竟都是搞些什麼, 誰知道???
幫美國去圍堵中國,損人不利己,下下策;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兩頭得好處,這才最符合自己利益。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誰也說不清楚!
以上不同框架, 有一現象, 蔡菜子呢, 臺灣呢???
阿美利堅合眾國及猶太已下了死決之心無論如何要將中國打垮打臭甚至滅絕,窮盡各種手段來對付中國及所有世界上的華社華人。
美國已經打造出了很多個反中滅華工具。
比如:
五眼聯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
四國集團: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
奧庫斯(綽號澳哭死):美國、英國、澳大利亞。
美國與日本、韓國、泰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簽有軍事合作協議。
現在,又出來一個“挨屁易廢 (IPEF) "。多是多了, 有沒有效果呢? 就簡單來說, 開會都開死條"敗凳"!!!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
究竟中國犯了什麼,害了何人,侵了何國,奪了何地,滅了何族,佔了何國何人便宜,拆了何人祖廟,致使這麼多國多人日夜去咀咒,
多年來,世界上高知及政客及教授及專家及經濟學家曾發出5次“中國崩潰論”,可是為何這些咒語及論點一再崩潰?
2022年,有人又要失望了乎! 轉貼好文
請看以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們的論說。
第一部分
編制“十四五”規劃:“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研究人員從現象出發,尋找現象背後的一系列本質原因,仔細分析一系列的“中國崩潰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共經歷了五次“中國崩潰論”。
第一次“中國崩潰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
當時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再加上價格雙軌制、物價闖關等,讓全國各地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百姓不管有用沒用,反正見東西就搶購——食鹽、暖水壺、電風扇,等等。
關於“中國即將崩潰”的言論甚囂其上。中國當時並未按照主流經濟學家所設計的“休克療法”進行改革,而是採取了漸進雙軌制改革,中國經濟改革向縱深發展,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第二次“中國崩潰論”出現在1998年。
當時,東南亞出現金融危機,各國貨幣貶值、外資逃離、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打破了“東亞奇跡”。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那次金融風暴最嚴重的國家。而中國則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長江流域洪澇災害,國民經濟遭遇重創。
“中國崩潰論”再度興起,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資本屯資聚集香港做空港幣。當時中國政府力挽狂瀾,對外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對內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從那時起,國企深度改制,國家動用千億外匯保衛了港幣……中國安然度過那次危機,“中國崩潰論”再次破滅。
一、
第三次“中國崩潰論”出現在2001年前後。
當時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少數國際主流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健全,大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一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遭受國外資本和產業的侵襲,尤其是地產、金融、汽車、農業等行業將會受到重大的衝擊。可事實是,中國借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東風,把國際貿易做得風生水起,並成了世界工廠,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
第四次“中國崩潰論”出現在2008年後。
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後,世界經濟遭受重創,西方發達國家至今未能恢復,而中國再次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優勢,通過加大基建、擴大投資的方式拉動經濟。中國經濟在國際上一枝獨秀!中國經濟不僅沒崩潰,反而在高鐵、橋樑、機場等基礎設施方面領先於世界,讓西方羡慕不已。
第五次“中國崩潰論”出現在2015年。
2015年,中國股市大跌,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額有所下滑,經濟似乎處在風雨飄搖中。中國政府當機立斷,隨即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的應對政策,其效果逐步顯現。中國經濟並沒有崩潰,反而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崩潰論”再一次落空,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一路走來中國經濟非但沒有出現所謂的崩潰,還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創造了中國經濟“增長奇跡”,1979—2019年,40年間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4%。
其中:
1979—1993年,我國年均增長率達到9.7%。
1978—2018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60多倍。
1979—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2.3%增加至16.3%。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11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工業國;
2014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1978—2019年,中國有8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過去40年來,全世界減少的貧困人口70%來自中國。
1978—2019年,中國的年均貿易增長速度為14.1%。
2010年,中國的出口超過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而且95%的出口產品為製造業產品,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
2013年,中國的貿易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貿易進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35%左右,在人口超過1億以上的大國中,中國現在是貿易占經濟GDP比重最高的國家。
中國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新興經濟體。1994—2019年,即使在內有非典型肺炎疫情、汶川大地震等不利因素,外有東亞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等不良影響的情況下,我國仍維持高達9.9%的年均增長率。
中國1994-2019年GDP增速(資料圖/世界銀行)
事實上,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實現增長奇跡,是因為我們堅持立足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科學制訂發展規劃。
在這裏,我們以部分五年計劃(規劃)為例進行說明:
“五五”計畫(1976—1980年)提出以重工業促輕工業發展,同時,探索引進外資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提出加強基礎設施支撐作用,例如建設完成青藏鐵路、“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提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載人航太、探月工程、超級計算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提出,為實現製造強國戰略,未來五年中國將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太裝備等八大行業。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推進,高端裝備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漸擴大。
“十四五”(2021—2025年)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進入新時代之後所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為此,編制“十四五”規劃,對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意義重大。
唐代詩人王之渙曾言:“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在進入新時代背景下各地方政府要承接新使命、確立新定位、實現新發展、達成新突破,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須以兼具高度與深度的思維編制“十四五”規劃,實現高層次謀劃、高起點開局、高質量發展。
第二部分
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探索
根據世界經濟歷史圖景可以將歷史劃分為兩個部分:工業革命之前和工業革命之後。18世紀以前西歐國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只有0.05%,人均收入需要1400年才能翻一番。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提高到1%,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要的時間縮短到70年。19世紀中葉至今,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2%,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時間降至35年。
上述增長加速的現象是18世紀中葉開始的工業革命的結果。
在前現代社會(即工業革命發生之前的農業社會)的1000多年裏,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直到工業革命前,中國仍雄踞世界經濟版圖。中國GDP在世界總GDP中所占的比重始終在26%以上,1600年為34.6%,這一占比在全球是最高的。雖然如此,中國始終未能擺脫“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陷阱”是指傳統農業社會始終面臨一個困境:物質生活的貧乏和人類繁衍需求之間的矛盾,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準。中國古代以來多次發生農民起義,每次出現天災總有大量人被餓死,這就是“馬爾薩斯陷阱”導致的結果。英國通過推進工業與技術革命以及開展對外貿易,安全繞過了“馬爾薩斯陷阱”。
工業革命之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斷崖式下降。1840年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導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英鴉片戰爭本質是農業化和工業化之間的戰爭,戰爭的失敗使中國的知識份子開始探求富國強民之路。
第一代知識份子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他們認為別人的好在於別人的技術好。先是以“自強”學習西方發展軍事工業,再以“求富”學習西方發展民用工業,最終宣告失敗。
第二代知識份子以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為代表,他們認為別人的好在於別人的體制和制度好,提倡社會制度變革和政治制度變革,發動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廢除科舉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制國家,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軍閥混戰開始。
第三代知識份子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先鋒,他們認為別人的好在於別人的文化好,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陳獨秀認為:“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的……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採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麼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也認為:“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肯認錯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學人家。”
第四代知識份子以毛澤東、瞿秋白、鄧中夏等為代表,從學習蘇聯攻打大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列寧主義模式,到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成功,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革命道路。
第五代知識份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人,他們認為別人的好在於別人的先進產業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當時的國情是勞動力多、資本少,勞動力價格廉價,而資本價格較為昂貴,理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我們當時卻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毛澤東同志曾說:“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採取積極的工業化的政策,即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建立鞏固的國防、滿足人民需要和奠定社會主義改造的物質基礎。為此我國前四個五年計劃應運而生。
“一五”計畫(1953—1957年)提倡以重工業的基本建設作為制訂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集中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專案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專案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二五”計畫(1958—1962年)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爭取全國在鋼鐵和其他若干重要產品的產量方面能夠接近美國;
“三五”計畫(1966—1970年)提出必須立足於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佈局;
“四五”計畫(1971—1975年)確定的主要任務是狠抓戰備,集中力量建設“大三線”強大的戰略後方,改善佈局;狠抓鋼鐵、軍工、基礎工業和交通運輸的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準;初步建成我國獨立的、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新飛躍。
1840—1978年,經過前五代知識份子強國富民的探索,中國經濟發展已取得一系列的成就,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可以把分散在各個產業部門的剩餘最大限度地集中起來,投資到政府所要優先發展的專案中去。所以,像中國這樣落後的農業經濟體,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也可以試爆原子彈、發射人造衛星。但由於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程度有限,傳統體制的表現較難讓人滿意,尤其是在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比較時,更是如此。
20世紀70年代末,當亞洲四小龍迅速騰飛,躋身發達經濟體行列時,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55美元。世界上最貧困的地方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當年其人均GDP的平均數是490美元,中國不足其1/3。1978年,中國有82%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有8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生活費的國際貧困線以下。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內向型的國家,1978年,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進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那時的中國有90%的生產活動與國際不接軌。在出口的產品當中,75%以上是農產品及農產品的加工品。
第三部分 中國的奇跡與工業化的順次啟動
根據中國經濟歷史圖景,我們可以將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分為兩個部分:改革開放之前和改革開放之後。
如圖所示,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均GDP增長基本保持不變,而改革開放之後,人均GDP才出現快速的增長,並且出現中國經濟“增長奇跡”。這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啟動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從1840—1978年,五代知識份子一直探索強國富民的道路,他們一直認為西方的技術、制度、產業等是最好的,未能從中國的國情或者要素稟賦出發,尋找到適合中國的工業化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後,我們開始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論的實驗主義和“白貓黑貓”論的實證主義。不管別人的理論,從國情或區情出發發展自己。這正好符合新結構經濟學的邏輯,即應該從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現在有什麼出發,規劃在此基礎上能做好什麼,把現在能做好的事情做大做強,以此實現逐步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目標。
根據中國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的變化,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如下五個工業化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輕工業啟動階段(1978—1995)。
1978年,中國的要素稟賦結構為勞動力豐富廉價,資本匱乏,技術落後,為此,我們選擇了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該階段的發展目標主要是解決吃和穿的問題。
1995年,我國取消糧票,從生活日用品嚴重短缺逐步實現供需平衡,標誌著該階段基本完成。1995年,城市居住人口超過30%,中國人均GDP約為600美元。實現了國內衣食供應無憂,解決了溫飽問題,跳出了“馬爾薩斯陷阱”。但中國依然是貧窮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1978年啟動輕工業革命,主要在於我們主動發揮比較優勢接納了全球產業轉移,同時實施了雙軌制改革。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全球紡織製造業的發展階段來進行觀察。
英國的紡織業起步於18世紀,19世紀中葉以後棉紡織品的出口值占其總出口值的比重不斷上升,1819—1821年為66.6%,1844—1846年上升到71.49%。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棉紡織製造業生產效率停止增長,工資成本持續上升並逐漸轉移至美國。1900年英國棉花消費量和生絲消費量都被美國超過。
大約1835年前後,英國蘭開夏郡的一個棉線生產工廠(資料圖/historic-uk)
美國的紡織業起步於19世紀末,而到了1913年,在世界棉紡織總產量中,美國已經占27.5%,英國只占18.5%。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的紡織製造業發展出現了下降趨勢並且逐漸轉移至日本和亞洲四小龍。20世紀60年代,美國已由紡織品出口大國轉變為紡織品進口大國。
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紡織業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其紡織製造業產值占到工業總產值的一半,紡織品出口額在1925年占商品總出口額的67.3%,成為二戰前後二次經濟起飛的“助推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紡織製造業也趨向衰減。1961年,日本的紡織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下降到11.3%,出口比重也降為16%。
中國大陸抓住本次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紡織業轉移的機遇(天時),擴大對外開放(地利),設立經濟特區,創造局部條件來突破硬體設施和營商環境的瓶頸限制(人和)。中國大陸的紡織業起步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1995年中國成為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
2008年,隨著中國勞動力工資的上漲,紡織業開始轉移至中國的西部地區以及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可以說中國啟動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通過下圖可以看出,1978年輕工業與重工業的占比呈現上升態勢,1995年開始緩慢下降,這與我們的預測相符。
同時,我們堅持雙軌漸進式改革:所謂市場軌,即放開原來受到抑制的勞動密集型、符合中國比較優勢的產業的市場准入和發展;而計畫軌是對改革前形成的違背比較優勢、缺乏自生能力的大型國有企業繼續通過干預市場、價格扭曲的方式給予必要的轉型期保護、補貼。
最終,雙軌漸進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場軌使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推動經濟高速增長,資本快速積累,使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符合比較優勢,為最終去除保護、補貼及遺留的扭曲改革創造了條件;計畫軌使中國經濟在轉型期避免了因大型企業的倒閉而導致失業人口激增、社會不穩定甚至崩潰等問題。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通過“五五”計畫到“八五”計畫來看輕工業是如何啟動的。
“五五”計畫(1976—1980年)的後期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新八字方針),以重工業促輕工業發展,使不少輕工業品增產,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進入了發展的起步階段。農村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迅猛發展,同時,探索引進外資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民營經濟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六五”計畫(1980—1985年)提出繼續改善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糧食基本實現自給、棉花自給有餘,許多輕工業產品,特別是呢絨、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中高端產品產量急劇增長。
“七五”計畫(1986—1990年)提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規模和領域,大幅提高進出口貿易總額,積極利用外資和引進新技術發展自己,在全國形成了逐步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同時,區別不同產品的具體情況,通過並軌、縮小價差等措施,逐步取消一些生產資料價格的雙軌制。
“八五”計畫(1991—1995年)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基本框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揮,糧食和食用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退出歷史舞臺。
就在輕工業階段即將結束之際,1994年,林毅夫、蔡昉和李周出版了《中國的奇跡》一書,該著作大膽預測,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15年超過美國,大多數國內外學者懷疑中國經濟可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美國學者多次預言中國經濟崩潰在即,在當時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條件下,能夠有此預測實屬難得。事實上,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在社會科學中能夠預測準確的原因在於:(1)知成一體,實事求是;(2)一以貫之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的邏輯。
第二階段為重工業發展階段(1996—2010年)。
由於第一階段按照符合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發展產業,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經濟剩餘最大,資本快速積累,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最快,使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符合比較優勢。同時,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硬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並迅速發展。這一階段的發展目標在於解決住和行的問題。同時,汽車、船舶、通信電子、通信等代表性製造業爆發式增長。
在重工業發展階段,我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鐵路、公路、航空以及電力能源等均發展迅速。
該階段在2010年基本完成,中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工廠,在2011年成為最大工業國,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鋼鐵、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中間產品的產量劇增,農業人口大規模進入城市工作,城市居住人口達到50%左右。2010年中國人均GDP約為4500美元,超過發展中國家收入均值,跳出低收入國家陷阱,進入中等偏上收入行列。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通過“九五”計畫到“十一五”規劃來看國家是如何推動重工業發展的:
“九五”計畫(1996—2000年)對未來十五年進行戰略佈局:一是加強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建設,使之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二是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等重工業,使之儘快成為帶動整個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支柱產業。
“十五”計畫(2001—2005年)提出加快以“五縱七橫”為重點的公路國道主幹網建設,全面貫通“三縱兩橫”。起步建設西部公路的八條新通道,完善路網結構,提高路網通達深度。優化能源結構和能源建設要發揮資源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環境保護。以煤炭為基礎能源,提高優質煤比重。推進大型煤礦改造,建設高產高效礦井,開發煤層氣資源。
“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提出加強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例如建設完成青藏鐵路、“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關鍵是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準,提升汽車工業水準,壯大船舶工業實力。
第三階段為高端裝備製造業追趕階段(2011—2030年),即重工業發展的高級階段。
隨著後來者優勢逐步消失以及勞動力工資價格的上漲,資本要素稟賦的逐步積累,技術作為一種稟賦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技術密集型行業越來越重要。一個國家發展到此階段有可能面臨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這就是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境況。在這一階段人力資本、創新創業、獨角獸企業等事物湧現。生產製造工具(生產母機)的技術密集型行業(裝備製造業或裝備製造集團)、高技術創新企業等大量湧現。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品範圍包括機械、電子和兵器工業中的投資類製成品。產品主要為生產母機,生產機器的機械。其表現為技術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裝備製造業被視為製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甚至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水準被直接用來衡量工業化水準的高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而高端裝備製造業是一類專門生產製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它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樑,也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世界機械500強企業仍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格局基本穩定。美國、日本分別有138家、101家企業入選榜單,中國大陸有95家,位列第三。在前10強中,德國占3家,美國占2家,日本占2家,中國大陸、韓國、中國臺灣各占1家;前三強由日本、德國、中國大陸佔據。我們可以看到,老牌機械強國的競爭力仍然突出,德國、法國進入500強的企業總數雖不多,但進入百強的企業占三成左右,並均在行業中具有突出優勢。
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存在四個主要差距:一是技術創新能力急需提高;二是產業基礎薄弱,基礎元件、關鍵零部件、核心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發展“瓶頸”;三是產業結構不平衡,高端裝備產業亟待培育和發展;四是產業集中度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少,國際知名品牌少。
總體而言,2011年至今,我們一直處於裝備製造業追趕階段。“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提出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提出裝備製造行業要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準,加強重大技術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裝備產品智能化。以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
“十三五”規劃(2015—2020年)提出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提升自主設計水準和系統集成能力。我們通過下圖可以看出,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衡量標準,中國專利數量在2010年左右逐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專利申請國。
經過前幾個階段的工業化的推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出現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奇跡。下麵一組驚人的數據足以作為中國工業化奇跡的證據:
中國目前的工業產能可以用一年的時間生產500億件T恤衫(世界人口的7倍)、100億雙鞋、8億噸粗鋼(美國的8倍)、24億噸水泥、40億噸煤炭(占全球的一半);
同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高速列車、輪船、機床、手機、電腦、機器人、空調、冰箱、洗衣機、傢俱、化肥、糧食、魚、肉、蛋、棉花、銅、鋁、電視節目的製造商,建設了全球最多的橋樑、隧道和高速公路;
2011-2013年間,中國消費的作為最基礎工業和建築材料的水泥達65億噸,超過美國整個20世紀使用量的50%。
第四階段為數據科技創新階段(2031-2050年)。
數據自古有之,在互聯網出現、普及之後,因為數碼化而被記錄、積累成為可供電腦快速提取、分析的大數據。近幾年來,它被廣泛地運用於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管理和社會治理過程,成為並列於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的新的要素稟賦。
這一新稟賦的出現,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將不亞於15世紀末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值得社會各界認真研究和關注。預計該階段將會於2031年正式開啟,在2050年前完成。將數據稟賦與完整產業供應鏈相結合將是中國的比較優勢。2050年,我們預測中國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超過美國。
數據作為一種要素稟賦,其具有以下四個特徵:大量、高速、多樣、價值。就中國而言,數據稟賦具有以下比較優勢:
第一,大量:我國線民數量高居世界第一,這不僅提供了大量使用數據(數據生產要素),同時也表明了大數據行業旺盛的潛在需求。
第二,高速:中國超級電腦的計算能力堪稱神速。2019年6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發佈了最新榜單。中國境內有219臺超級電腦上榜,在上榜數量上位列第一,美國以116臺位列第二,後面依次是日本、法國、英國和德國。自2017年11月以來,中國超級電腦上榜數量連續四次位居第一。
第三,多樣: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醫療行業大數據應用、電信行業大數據應用、交通行業大數據應用、政府大數據應用、教育行業大數據、能源行業大數據應用等不斷湧現。
就我們對工業化進程的四個階段的分析邏輯而言,一個社會不管GDP總量有多高,只要不能實現工業化,這個社會就無法跳出“馬爾薩斯陷阱”。
1978年的改革開放,真正開啟了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之路。改革開放是按照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產業,借助後來者優勢,以漸進雙軌制的改革方式,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工業化進程先慢後快,從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啟動階段到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發展階段,再到技術密集型的高端裝備製造業追趕階段順次展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
其間,政府在軟硬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逐步完善,以產業政策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40年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跡”,同時拉動中國城市化建設高速發展(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約17%增長到2018年的約59%)。
我們預計在2030年前中國將邁過高收入國家門檻,開始進入以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徵的中國工業化的第四個階段,即數據科技創新階段。隨著數據科技創新階段的完成,中國將實現全面追趕,進入現代化強國行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將成為現實。
在人類歷史上,還不曾有任何國家以這麼快的速度、持續實現這麼長時間的增長,而且是在人口這麼多、這麼窮的基礎上實現。人們把改革開放這40年取得的成績稱為“中國的奇跡”。
由於改革開放這40年的成績,我們才能說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文整理自《論中國經濟的發展》,林毅夫、王勇、趙秋運著,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月出版。)
新聞來源: 觀察者網 於2022-05-22
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
民人以食為天,中國26省耕地面積大減,被佔用的農田都去哪了? (轉文)
中國26省耕地面積大減,被佔用的農田都去哪了?
中國14億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面積大概穩定在23億-24億畝,如果按1.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
這是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給出的推演,以此說明18億畝耕地是“底線”。
近段時間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地之不存,糧將焉附?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反復強調背後,是耕地數量、用途與品質都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急切問題:26個省區市的耕地在減少
中國國土調查,十年進行一次,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二調”)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三調”的標準時點則是2019年12月31日。
去年8月,自然資源部公佈全國“三調”數據,全國耕地19.18億畝,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不過,自“二調”以來的10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1.13億畝,年均減少面積還略有擴大。 我國耕地數量減少趨勢持續多年,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積上也是遞減,“一調”為1.59畝/人,“二調”1.52畝/人,“三調”1.36畝/人,不到世界平均水準的40%。
此文前最近半年,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級的三調成果陸續公佈,對比了31個省區市的耕地情況。
31省、區、市耕地面積變化
從上圖可以看到,2009到2019年十年時間,只有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個自治區、省的耕地面積在增加,其餘26個省區市的耕地面積都在減少。
從面積減少絕對值來看,四川最多,共減少2239萬畝,其次是山東,減少1809萬畝。隨著耕地面積減少,四川耕地面積占全國比重,也從全國第六下滑至全國第十,不及新疆、河北、安徽及雲南。此外,廣西、貴州、山西、雲南、浙江、河南六省耕地面積減少也都在1000萬畝以上。
當然,面積減少絕對值與各地耕地基礎相關。如果論耕地減少比例,北京遙遙領先,相比2009年,北京2019年耕地面積減少58.8%,只有過去的四成。浙江、海南、福建耕地縮水比例也在30%以上。
此前, 2008年出臺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下稱《規劃綱要》),在“嚴格保護耕地”原則下,對2020年各地“耕地保有量”進行了測算。2016年,又根據“二調”結果進行調整,對近五成省區市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標進行調減。
將“三調”與規劃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耕地保護方面,只有10個省區超出保有量指標,完成了任務——包括東北地區的黑、吉、遼,西部地區的甘肅、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新疆,以及中部地區的山西。
保護耕地,最重要的是保護永久基本農田,《規劃綱要》對此也劃定了面積。對比“三調”數據與規劃指標,城叔發現,有9地未達到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比如廣西,“三調”耕地面積是4961萬畝,比調整後的耕地保有量指標少1585萬畝,距離規劃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也差520萬畝。同樣,浙江“三調”耕地面積為1936萬畝,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398萬畝,差了462萬畝。
相比之下,這十年來,31個省區市的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都在增長,無一例外。
用途:440餘個典型案例
2019年,第四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選址靈壽縣舉行。靈壽縣有個故城村,因為是古中山國最後一座都城所在地,為了在旅發大會中展現文旅資源,準備 新修“中山故都相關專案”。
據自然資源部介紹, 專案佔用故城村土地1500畝,其中2/3是永久基本農田。大會舉辦前兩個月,靈壽縣對其立案查處,將一些違法建築拆除,複墾了5.94%的基本農田。
不過,這年6月底,當地媒體報導的專案建設近況顯示:占地939畝、東至大型灌溉渠的工程接近尾聲,“旅發大會前精彩亮相”。
2020年9月,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上述案件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已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當事人拒不履行的其他行政處罰決定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這是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的第一起重大典型違法違規案件,從那以後,自然資源部對於違法亂占耕地的建設行為開啟了嚴厲打擊——2020年逐月通報,2021年兩個月通報一次,發現一起、處置一起、曝光一起。
粗略統計,近一年多以來,對於耕地被佔用作他途的典型案例,自然資源部就公開通報了440餘例,約九成省區市都存在嚴重的亂占耕地現象, 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建養殖場、加工廠、物流倉儲、住宅、酒店、綠化帶、高速公路養護站等等。
此前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中,自然資源部執法局局長崔瑛提到,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由來已久,數量大,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情況十分複雜。國家以2020年的7月3日為界,之前的占地行為分步整治、分類處置;之後的新增行為則嚴厲打擊,以“零容忍”態度堅決遏制。
國家要求,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不過,雖然我國多部法律法規都對耕地保護作出了明文規定,但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耕地保護法。不久前的5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畫,耕地保護法才剛剛被列為預備審議專案。
品質:變薄、變瘦,“後天失調”
保證18億畝的數量,保證耕地都為農所用,還得保證土地優質。
世界上有四大片黑土,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有機質含量高,“抓把土能攥出油”。黑土在北半球有三片,我國除了東北三省,內蒙古的東四盟也是黑土地,是我國的重要糧倉。
近年來,黑土退化的嚴峻問題見諸報端——耕層持續變薄,厚度不足20釐米的耕地約占一半;有機質含量較開墾之初大幅下降,甚至只有原來的一半。
不僅變薄、變瘦,黑土還存在盜挖現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去年2月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五常市地表下泥炭資源被非法采挖,已經形成包括承包、采挖、運輸、售賣等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而且,不光是五常市,黑龍江其他地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挖、倒賣,呈持續擴大趨勢。
黑土退化,是我國耕地品質“後天失調”問題的縮影。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由於長期以來的高強度利用,耕地基礎地力呈下降態勢,2018年化肥施用量是1978年的6.4倍,而糧食產量僅是2.2倍。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局部地區退化勢頭明顯,東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鹽鹼化等問題尤為突出。
有媒體報導,我國現存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分佈在河道、湖區高水位線下的耕地還有8000多萬畝,屬於不穩定利用耕地,需要逐步退出。
有耕地需要退出,就需要後備耕地補齊。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最新一輪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正在進行。
但情況不容樂觀。根據上一輪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全國耕地後備資源也在減少,而且存在明顯的區域分佈不均衡問題。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耕地後備資源分佈不均,導致在省域內實現占補平衡越來越難;與此同時,耕地後備資源大多數零散、破碎,推高了開發利用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 於2022-05-19 8:20:03 記者|吳林靜 編輯|劉豔美 孫志成 蓋源源 杜恒峰
2022年5月21日星期六
一張照片, 勝於千言萬語!!!
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
小滿天,輕風吹雨落,雨絲斜斜飛,晴日暖風生,綠陰幽草勝。人間一夕入夏。
小滿
二十四節氣的小滿
有小暑有大暑;
有小雪有大雪;
有小寒有大寒;
但唯有小滿而無大滿。
小滿,也蘊含著中國古人的哲思,中國傳統儒家學說中忌“太滿”,有“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說法,小滿二字,恰到好處,小得盈滿,深得人心。正體現了古人的處世哲學,不疾不徐,不求全求滿,將滿未滿,人生可追,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2022壬寅年5月21日星期六9時23分,小滿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亦為夏日的第二個節氣。此時節,斗指甲,太陽達黃經60°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既是一時物候,預示著降水豐盈、作物乳熟;農作物在持續走高的氣溫下,進入盛長期,田間一片欣欣向榮。野外山間,植被茂盛,百獸率舞,風光無限。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
第一,與氣候降水相關。小滿節氣期間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小滿中的“滿”,指雨水之盈。小滿節氣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滿,故有諺語:“小滿小滿,江河漸滿。
”第二, 與農業小麥相關。在北方地區小滿節氣期間降雨較少或無雨,這個“滿”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麥飽滿程度。在北方流傳這樣的說法,小滿名稱是因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完全飽滿,約相當乳熟後期,因此叫作“小滿”。
也是炎夏的開始,小滿節氣是夏季節氣中升溫速度最快的一個。北方小滿節氣期間氣溫上升會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小滿,收穫的前奏,飽含著農人對豐收的殷殷期盼和小小滿足的期待。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小滿開始氣候濕熱,要多吃絲瓜、苦瓜、綠豆等清熱利濕的食物。
中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
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三候麥秋至。
這時候溫度升高,雨水開始增多。
是說小滿節氣後,苦菜繁茂;《詩經》有云:
誰謂荼苦,其味如薺。
荼的本義為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之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小滿時節,
靡草枯萎。隨風而倒,沐光而逝。喜陰植物,終不勝夏之陽氣。
在小滿的最後一個時段,北部的麥子開始成熟。高原地區,局部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小滿節氣後,高原大部分地區的農作物進入盛長期,但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月令》有:
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秋者,百穀成熟之時,雖時為夏,於麥則秋,故曰麥秋。
古人以氣節的氣候變化作為農作預報:明天小滿節氣,這天雨怎麼樣?
看看農家諺語怎預兆,諺語說:“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也”。
明天農曆四月二十,就是小滿節氣了,到了這時候,過去,民間的水車、油車和絲車等三車,不停的運作忙碌。如果小滿節氣這天下雨,會有什麼預兆呢?
1、小滿滿池塘,芒種滿大江。
正如諺語所說:
“小滿滿池塘,芒種滿大江”。這是對於芒種時節雨水多少的預測,看來要是小滿節氣這天雨水降臨,到處溝滿河平,池塘裏的水滿而溢,那麼到了芒種時節,往往雨水增多、增強,可能是江滿河滿,雨水充足。
還有說:“小滿溝不滿,芒種秧水短”。正好和小滿這天下雨相反,諺語從另一個方面,闡述了芒種時節的雨水變化。如果小滿節氣這天沒有降雨,則預兆芒種時節缺少雨水。
2、“大落大滿,小落小滿”
看來小滿節氣有雨,往往預兆後面雨水多發,那雨量是大還是小呢?諺語這樣說。
諺語說:“大落大滿,小落小滿”。要是小滿這天出現大雨爆發,傾盆而下,到處溝滿壕平,來一場大雨的話。那麼預示著後期,雨水充足,雨量增大。反之,要是小滿節氣細雨綿綿,雨水偏小的話,那麼預示著後面雨水也不大。
“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如果小滿這天雨水充足,水滿則溢的話,那麼預示著後期雨水不缺,到處水源充足。
3、小滿吃水,大滿吃米。
農諺用來預兆天氣變化,更預測糧食豐收與否!
農諺:“小滿吃水,大滿吃米”,吃水,也就是喝水的意思,說的是農作物,如果這天雨水降臨,農作物吃飽喝足,那麼人們非常滿意,心滿意足,因為糧食滿倉,米麵充足,生活幸福美滿。
有的諺語說:“小滿有雨麥收好,稻田有水說豐年”。小滿節氣這天出現陰雨天氣,雨水降臨,是個好兆頭,非常利於正處於“小滿”狀態的小麥成熟,預兆夏糧收穫滿滿。太陽,對於稻米來說,也是個好消息,預兆豐收在望。
“小滿宜雨不宜晴”!這是老祖宗長年累月勞作積累的經驗,也是勞動的結晶,小滿有雨往往是個好兆頭,豐收年!
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有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粉色菡萏,一池新葉,榴紅櫻熟,枇杷滿枝,夏長綠濃。明日,小滿。”
小滿時節,徐徐入夏,清和入序,此時節,恰是人間小半。時夏之半,將夏未夏。五月之雨,將落未落。枝上果實,將熟未熟。世間亦是一半光亮,一半餘蔭。
夏衣始輕體,宜於納涼賞花,晝坐聽風,夜坐聽雨,愛步園林晚。且自從容,最是適意。心身小滿,亦滿,一半入世,一半出塵,人生應是過滿則溢,萬事當留白三分。人生最美,莫過於知足常樂,內心小滿,諸事皆滿。
小滿,未滿,天將入暑,夏漸濃,炎夏將至,但早晚微涼,仍需顧念身體,添換衣物,卻也小小圓滿。
此氣節宜清淡飲食,食具有清熱、養陰、祛濕、溫補功效的清淡食物,赤小豆薏仁湯、銀耳蓮子百合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小滿天,輕風吹雨落,雨絲斜斜飛,晴日暖風生,綠陰幽草勝。人間一夕入夏。屋前繡球花,開滿無盡夏意。人靜烏鴉自樂,新綠繞窗前。心中應無事,落雨也是詩歌。人生難得幾回適意暢快,且莫思身外,先安簟枕,對雨成眠,理他月色入窗,星子入戶。老安自聽雨尋綺夢。
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
PRC要做好准備面對未來三年的十大殘酷現實了!
王毅 外長:我國要做好准備面對未來三年的十大殘酷現實了!
王毅:2020年對中美關系來講是艱難的一年,這種艱難可能還會持續幾年時間,甚至會更長,因為到現在還沒有解藥。而在接下來的三年裡我們也需要去面對的十大殘酷現實!
第一大殘酷現實:中美關系是所有關系中的關鍵和核心,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証明搞好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中國沒有成本優勢與美國對抗。
不是說中國怕美國,而是不值得玩對抗﹔在對待美國霸權問題上,中國必須要運用智慧。防止失聯朋友圈更精彩你可以討厭美國、不喜歡美國、恨美國,但不要影響去重視美國。不是因為覺得美國好才與他搞好關系,僅僅是因為美國是“老大”,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是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和事實,你不服不行。
第二大殘酷現實:現在的中國可以影響世界,但不能左右世界。目前能夠左右世界的隻有美國,這個現實我們必須要接受。要知道:影響世界的國家有許多,況且這種影響也是有階段性的,你在影響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影響你。世界萬物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不要有優越感。優越感會造成盲目自信,自信過頭就是自負,自負過頭就會自命不凡,最后隻能是自作多情和自認倒霉了。
第三大殘酷現實:“中國模式”僅僅適用於中國。
中國的高速發展是不能被復制的。因為中國的歷史別國是沒有的,我們所受到的曲折、痛苦和折磨在人類歷史上是少有的,中國現在的發展模式是結合了中國國情而形成的一種模式。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想推銷“中國模式”,別人不會接受,也會水土不服。
第四大殘酷現實:不要輕言戰爭。
如果40年前中國說不怕戰爭,那是一種底氣,因為我們窮,光腳的不怕穿腳的。但,如果你現在還說“不怕戰爭”,那是一種虛張聲勢。因為你已經“相當”富裕,你的北上廣深大城市已經與世界上任何大城市可以媲美。“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毀掉羅馬城瞬間就可以實現”。
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怕戰爭的,因為他有最繁華的城市群,所以美國要發展世上最強大的軍隊,目的就是要“拒戰爭於萬裡之外”,絕不讓戰爭在本土發生。中國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中國若與強大的敵人戰爭,必然是本土戰爭,我們壯大軍隊不是渴望戰爭,而是要防止把戰爭引入家門。
第五大殘酷現實:中國永遠都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我們的朋友圈永遠在第三世界。要牢記:西方那些發達國家是不會帶我們玩的,在他們的眼中永遠有“優越感”。西方永遠瞧不起我們的價值觀,永遠認為中國“落后”。在西方人眼裡,永遠都存在“東西方差異”。千萬不要認為可以融入西方世界,天真地認為可以與西方平起平坐,中國與歐美僅僅是生意關系,是做不了真朋友的。
第六大殘酷現實:不要主動去向世界承諾什麼,更不要用錢去買地位,充當世界領袖。
真正的領袖都不是主動申請的,而是受命於危難,都是被人強推上位的。所以,領袖不好當,吃力不討好。如果你成了世界領袖,那麼必須要放棄許多,全世界都要跟你玩“貿易順差”,你卻又不敢有脾氣。如果這領袖好當,美國就不會混的現在這麼慘了(在特朗普眼裡,美國混的最慘,是世界級的大傻瓜)。
第七大殘酷現實:中國已經回不去了,不可能因為“摸著石子過河”陷入了深水區就妄想退回去。
時光不會倒流,不可能因為害怕風險而停止這場游戲。從開始打開國門的那一天起,我們注定沒有回頭路可走,國門必須是越開越大,陷阱必然是越走越多。不能輕言放棄,更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第八大殘酷現實:不能為了追求“多快好省”而“超速上癮”,不要動不動就犯“大躍進”的毛病,不要炫耀所謂“彎道超車”。
不是因為你技術好,僅僅是一種僥幸。遵守規則從來就不是墨守陳規,講究信用也不是呆傻愚鈍。所有投機取巧的鑽空子結果都會是互相傷害,出來混總要還的,越強大的人越把規則當生命看待。
第九大殘酷現實:你今天超越了別人,明天別人就會超越你。超越強者不是為了証明你的強大,而是要讓民眾享受到做強者的好處。
事實証明:真正聰明的人願意永遠是一個追隨者,而不願意成為一個超越者。也許你覺得韜光養晦無法顯出英雄本色,但低調做人恰恰是深藏不露高手的基本素質。
第十大殘酷現實:所有用錢買來的朋友都靠不住。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真正的朋友恰恰是經常公開爭吵的、互相懟罵的。在你渴望用錢去收買別人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別人利用了。真正強大的國家不是因為錢多而吸引別人,而是你的價值信仰和執政理念深深讓人折服。
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甚至是殘忍的。但是,許多時候並不是因為殘酷而使人不敢正視現實,僅僅是因為缺乏自信而曲解了現實。
——王毅
王毅:把天下興亡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說到人們的心坎裡了!請大家轉發給自己的老同學、老同、老戰友,共同安排好人生的最后一站!
(轉公眾號“人民的曙光”)
史無前例!良機難再,大英帝國正式向所有人開放,沒工作也可拿大英帝國永居身分!!! 易過買六合彩!
老安第一時間在未有完全核實情况下向"仇恨中港症候群"人士通告!
史無前例!良機難再,大英帝國正式向所有人開放,沒工作也可拿大英帝國永居身分!!! 易過買六合彩!
新聞來源: 留學生研究社 於2022-05-17
相信去英國留學的小夥伴一定知道畢業生PSW簽證吧~
這是英國為了給全球留學生的一個福利,不得不說英國才是教育服務業的領軍者,PSW簽證規定國際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留英2-3年找工作。
這已然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了,但是去年7月英國又計劃頒布吸引國際人才更多的利好政策,其中就包括——“高潛力人才”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Route)。
計劃將在全球挖人,凡是符合條件的人,均有計劃來英國工作,並且最後獲得英國的永居權。
去年7月公布了該簽證的大綱,細則計劃於2022年3-4月公布,如今真的落地實現,2022年5月30日正式實行。
01
什麼是高潛力人才簽證HPI?
據英國內政部消息,該簽證旨在吸引綜合能力較強的國際人才到英國,優先考慮具有特殊技能的人,為英國經濟做出積極貢獻的高技能和學術精英。
簽證會向畢業於全球TOP大學的各類人士開放,並將允許在英國工作而無需雇主擔保;通俗說就是,要吸引海外頂尖大學畢業生來英國“落戶”。
沒錯,該簽證有點類似於新上台的“PSW畢業生簽證” ,簽證申請人不需要有工作擔保就可申請簽證來英國;
因為沒有工作要求,所以高潛力個人在工作選擇、更換工作和更換單位都有很高的靈活性,能持續為英國經濟做貢獻。
02
申請標準是什麼?
申請高潛力人才簽證需要滿足的條件:
1.年齡至少18周歲
2.在過去5年榮獲海外學位的授予機構必須在全球知名大學榜單(Global Universities List)上。
3.申請人拿到的海外學位必須是申請日期5年內獲得的。同時所就讀的大學在QS, THE和US News中的兩個榜單都要排名前50。
英國政府出具了高潛力人才簽證的大學榜單,主要涵蓋了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的學校。
具體榜單如下:
4.英文水平至少B1(等同於雅思成績4.0)
5.在不依賴公共福利的情況下有足夠的資金保障
6.不能有之前作為畢業生或高潛力人才在博士生延期計劃下獲批的簽證
7.提供肺結核檢測報告
03
資金要求
申請人如果過去已經在英國合法居住了12月不需要提交資金證明。
如果不符合上述情況,申請人需要在28天內持有£1270。
04
簽證有效期和所能從事的工作
根據UK GOV的官網,博士學位等同三年,碩士等同兩年。
持有簽證的人可以繼續在英國進修學習或者從事任意合法工作,包括自雇和誌願者,但是專業運動員和教練除外。
05
為什麼名單中沒有英國大學?
本國畢業生畢業後會有兩年工作簽(post study work visa),不論學校排名,HPI隻針對外國大學畢業生。
06
中國有哪些名校畢業生可以申請?
目前上榜的有清華、北大、港大、港中文四所大學。
07
申請費用是多少?
5月30日開始正式接受申請,單次申請費用714磅,折合人民幣5943元。
08
“高潛力人才”簽證還是個開始
自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僅一年時間,歐洲各大銀行已從英國撤出了3500億歐元的資產。
這還隻是個開始,緊接著,歐盟兩個重要機構歐洲藥品管理局和銀行管理局也都撤出倫敦,一個總部將移到阿姆斯特丹,一個總部改為巴黎。
隨著資產和重要機構的離開,與其共生的跨國藥企、金融機構、遊說集團以及谘詢公司,還有高技術精英份子也大批的離開。
脫歐後,英國還要接受歐盟設置的關稅和邊境掌控,進出一次需要漫長的通關手續,對英國產業更是災難。
英國在全球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汽車製造業。
2013年英國共生產整車160萬輛,其中77%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全球20家頂級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中的19家,均在英國設有工廠。
脫歐則代表著,除去由於關稅而帶來的成本價格上升以外,海關延誤也大大降低英國製造的效率。
這對英國工廠的競爭力是致命打擊。
對新冠疫情,英國開啟高潛力人才引流計劃,無疑是為了應對本國的危機,史無前例的綠色通道給了更多名校畢業生機會。
或許,正如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所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老安曰:對香港的博文約禮,明德格物的畢業生,這是好消息中的好消息,什麼數毬都有,此時不走,等香港國安請去飲㗎啡乎!!!走呀!!走的快,好世界!!!走!走!走!
2022年5月13日星期五
我是唯一的, 任何人都要聽我, 拜我的唯一的偶像!!! 做我要你做的一切!!!
Col. Richard Black: US Leading World to Nuclear War
https://schillerinstitute.com/blog/2022/04/26/video-col-richard-black-us-leading-world-to-nuclear-war/
Richard Black,76歲,共和黨人,參加過越戰,31年兵齡,退伍時上校軍銜,歷任弗吉尼亞州參眾議員。
簡單說幾個視頻提到的,而媒體很少提到的東西:
* 美國對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組織(Al-Qaeda)等恐怖組織的支持和援助
*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對城市建築,水電等民生基礎設施的無差別摧毀
* 推測是法國士兵操作發射的海王星導彈擊中莫斯科號,因為烏克蘭士兵沒有發射 導彈的權限。俄羅斯選擇避而不談
*多名北約軍官,包括大約50名法國軍官被困在亞速鋼鐵廠
*烏克蘭士兵犯了很多戰爭罪。(今天看到UN要調查此事,也表明事態之嚴重)。
* 而俄軍一直相當克制,甚至最近才開始破壞鐵路樞紐,本來幾個鐵道游擊隊員就 可以解決的問題
* 上校對核戰爆發的擔憂,對美國的擔憂,愁啊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Richard Black思路清晰,語言幹練,顯示了軍人背景的風格。
他擺出問題,但也不能解釋背後的原因,他知道美國的政界、軍界、和媒體出了問題,但不知道是什麼問題。他驚恐於某些政客如此淡定地討論核武,至千萬民眾生死於不顧。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核戰的爆發,也意識到核戰爆發的門檻越來越低。世界各國瘋狂地劃著各自的紅線,連澳洲也虛張聲勢地說在所羅門群島設軍港是紅線。滿眼的紅線,薩爾馬特(RS-28 Sarmat),波塞冬的核魚雷,普京背後的黑色手提箱。俄羅斯人說如果俄羅斯在戰場上失敗了,俄羅斯就將不存在了。
普京說如果俄羅斯不存在了,還要世界幹什麼。
也許美國的設計是,即不讓俄羅斯被打垮,也不讓俄羅斯打贏,而是拖住俄羅斯,使其不能在亞洲支持中國。俄羅斯的想法也在轉變,通過打烏克蘭,拖住北約,顛覆世界秩序,加重西方經濟政治的危機。美國的政客考慮的是自己在烏克蘭的利益,自己國內的政治利益,自己背後的軍工金融複合體的利益,而民眾的利益烏克蘭的利益,從來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才是美國問題的所在。
曾經,普京被這個世界騙到想結婚(投降、投靠),想和西方結婚(溶合),
唉,天真了。。。
“被這個世界騙到想結婚,抬頭卻發現沒有對的人
。。。只要他敢承諾我就敢當真。。。
也有一兩個很適婚,可惜多情而且藏得深。。。”
最大問題,俄羅斯人雖然皮膚是白的,有些頭髮還是金的,可是,西歐的人,尤其盎格魯撒克遜和日耳曼人依然認為俄羅斯人的白是漂染上去的,而且信仰的天主不是”他們的天主",因為俄羅斯不"敬拜”聖母瑪利亞,俄羅斯斯拉夫東正教徒是”無母之兒”,此恨無可解不可移…。
2022年5月12日星期四
自己生命,自己健康,自己掌握!
今天,忽然狂湧一群高知, 一群政棍,尤其西方國家都說對新冠病疫要躺平,這是否明智及正確,只有個人的掌握及選擇,我寧願保守,在疫情實實在在的游走大氣中,我選擇打疫苗,戴口罩,少到人多結集地方,旅行,尤其是困在一定空間的"旅遊”, 更不是我杯茶。
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重度感染康復後可帶來認知障礙的後遺症,智商點數下降約10分,相當於大腦老了20歲。
劍橋大學David
Menon教授介紹,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證實,新冠病毒可導致持久性的認知障礙和心理健康問題,感染康復後數月仍會出現症狀,最常見的形容詞彙是“腦霧”:患者常出現疲勞、忘記單詞、睡眠障礙、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症狀,大腦彷彿被一團霧氣籠罩一樣。
先前有研究稱,約七分之一的人在檢測陽性後的12週都會出現認知障礙,即使是症狀輕微的患者也會出現持續性的認知障礙,而75%以上的住院患者稱,六個月後認知障礙還沒康復。
為此,研究人員對劍橋阿登布魯克醫院46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開展調查,讓他們在發病六個月內使用線上平台進行認知能力測試,通過記憶、注意力、推理等不同方面打分。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康復者的答題準確性較低,反應時間較慢,即使是發病六個月後仍有認知障礙症狀。住院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認知能力下降最多,但症狀最輕的患者也有輕度損傷跡象。
康復患者口頭表達能力比推理能力分數更低,他們在說話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單詞表達;他們處理問題的速度更慢,這很可能是大腦頂葉的葡萄糖代謝效率下降的結果,這個部分主要負責注意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工作記憶的功能。
評估可得,他們的認知障礙程度相當於老了20歲,智商點數下降了10分。
Menon說,認知障礙在各類神經系統疾病當中很常見,如癡呆及正常衰老,但新冠病毒帶來的認知障礙形式與這幾種均不同。在之後的隨訪中,我們看到一些康復後10個月的人出現了非常緩慢的改善,但效果並不顯著。其中的一些人也許不能完全恢復。
參考資料:
1. sky
Severe cases of COVID caus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equivalent to ageing 20 years, new study finds
https://news.sky.com/story/severe-cases-of-covid-causing-cognitive-impairment-equivalent-to-ageing-20-years-new-study-finds-12604629
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突然醒起: 我約八歲至11歲…收錢交給母…劏房,算啥?那年代住的是床位、板間房。
突然醒起: 我約八歲至11歲時要幫母親到永樂街的瓜子舖取瓜子回家…收錢交給母…
過客2022年5月9日 下午5:00"論生活條件,現在的香港比30, 40年代時好很多很多。那時代是艱難歲月,真正人浮於事,但人情味厚,守望相助。現代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感恩,只識抱怨。劏房,算啥?那年代住的是床位、板間房。"
兩友的回應,老安感慨系之…
和平後(即日本戰敗, 香港重光) 大部份港人生活依然深如水火),,,當年有一家人, 三口子, 住在中環泥街一橦"唐樓"的樓梯底的床板位, 比今天的所謂劏房更不堪, 連少少私穩都沒有, 晚上用一布簾遮蓋就是一家了!!!
所謂家具就是三塊半床板, 兩張橋櫈作為床架, 一張小桌連儲物, 一鐵皮衣籠, 一米缸, 兩籐喼,張半棉被就是全家家帑。
一層樓面分為騎樓房, 頭房,二房,中間房,尾房,床位, 全層無厠, 只有一厨房, 煮食及沐浴要大家遷就, 今之港人完全無法想像的!!!!這是老安兒時記憶, 床位有一後窻, 故事多了!!!
香港中環伊利近街27號, 老安出生長大之地
這繪圖是地址一樣的四十,五十年代的樣子及塲景
當年, 後窗所見, 是港英時代的黑天堂實地獄, 這幾年的"糠稈青年人"郤受不知背景的國家及團體唆擺蒙蔽, 竟大肆吹噓港英是天堂, 最令老安扯火是一些觀音頭什麼腳的大夫式高知明明白白他也曾經港英之苦的, 讀了幾本書, 又民主, 又人權, 又這個那個跟上忘思講讀,造鷂惹事, 更是莫名其妙!!!
老安懷舊興起,繼續吹水伊利近街的故事。
伊利近街後窗的故事, 有機會再講, 今天再說的是為什麼伊利近街以前俗稱泥街, 原因是街道路面早期以泥土築成,每到雨天,從堅道上沿卑利街沖下來的雨水,令街道滿布泥濘,即使天晴,也是泥塵遍地,居民於是俗稱此街為「泥街」。還有這區幾條街統稱"卅間(三十間)"
說起卅間,沿上環城皇街往山上走,經過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元創方),不久就會到達士丹頓街、咇列啫士街、中和里、華賢坊、永利街一帶,這兒就是俗稱「卅間」的社區。卅間的俗名只是由區內老人家口耳相傳,甚少人在文字中應用的,當年這區域的每年農曆七月會舉行「卅間街坊盂蘭會」,地點就是荷里活差人宿舍對正的牛記冰室對開街道。
在 19 世紀,廣州商人莫仕揚來港經商,初時主要經營地產及建築生意,並以每英尺一兩白銀的價錢向政府申領大量土地,那時,莫仕揚他於士丹頓街位置建了三十幢樓宇,於是,當地居民群稱其為"卅十間"。1941年東洋倭寇雜種侵港及三年八個月的日治時代,卅間被戰火破壞,連同咇列啫士街一帶的樓宇,都成為「瓦渣崗」及「廢屋」,便這區的多條街道被稱為「卅間廢墟」。
十幾歳輟學,什麼樣生存手段也接受,老安就如繪圖中默默活下去,那個時代, 基乎大部分在香港的仁兄仁姐都有著不同的獨立奮鬦, 不怨天, 不怨地, 對港英政府不寄望任何援手, 最重要的是"怕"入官門。
2022年5月9日星期一
Prostitution of the Intellect 出賣靈魂的行業; "We are intellectual prostitutes." “我們是聰明的"技女"。”美國傳媒高人說的!
老安譯於下:
1880年
Prostitution of the Intellect出賣靈魂的行業
John Swinton, former Chief of Staff of the most powerful and prestigious newspaper on earth, The New York Times, when asked to give a toast to the "free press" at the New York Press Club stated:
世界上最強大、最負盛名的報紙《紐約時報》的前執行總主任約翰·斯溫頓被要求在紐約新聞俱樂部的“新聞自由”聚會上,敬酒時說: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t this date of the world's history, in America, as an independent press. You know it and I know it. There is not one of you who dares to write your honest opinions, and if you did, you know beforehand that it would never appear in print. I am paid weekly for keeping my honest opinion out of the paper I am connected with.
“在世界歷史的這個年代,你知道,我也知道,在美國是沒有一個獨立的媒體。你們中沒有一個人敢寫下你誠實的觀點,如果你寫下了,你事先就知道它永遠不會出現在報紙上。我每週都有報酬,因為我的不會把誠實意見出現在我有關的報紙。
Others of you are paid similar salaries for similar things, and any of you who would be so foolish as to write honest opinions would be out on the streets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If I allowed my honest opinions to appear in one issue of my paper, before twenty-four hours my occupation would be gone.
你們中的另一些人也有類似的薪水,任何一個愚蠢到寫出誠實的觀點的人都會走上街頭尋找另一份工作。如果我允許我誠實的意見出現在我的一期論文上,二十四小時前我的職業就會消失了。
The business of the journalists is to destroy the truth; to lie outright; to pervert; to vilify; to fawn at the feet of mammon, and to sell his country and his race for his daily bread. You know it and I know it and what folly is this toasting an independent press? We are the tools and vassals of rich men behind the scenes. We are the jumping jacks, they pull the strings and we dance. Our talents, our possibilities and our lives are all the property of other men.
記者的職責就是破壞真相;直接說謊;誤導;誹謗;在財神腳下指鹿為馬,出賣他的國家和民族來換取他的生計。你知道,我也知道,向所謂獨立媒體敬酒有什麼荒謬?我們是幕後富人的工具和奴隸。我們是傀儡,他們拉弦,我們跳舞。我們的才能、我們的智慧和我們的生活都是金主的財產。
"We are intellectual prostitutes."
“我們是聰明的妓女。”
And the most sickening part is that the US is paying and REWARDING its lying medias to spew and concoct more lies, fake news, misinformation, propagandas and conspiracies against any country that refuses to toe the line set by the bloody US.
最令人作嘔的是,美國政府正在資養和獎勵其撒謊的媒體,以散佈和編造更多的謊言、假新聞、虛假資訊、公宣和各種陰謀,並且對付一切反對任何拒絕遵守美國,這個骯髒污穢無耻的國家所設定的路線的任何其他國家或地方。
老安譯後按: 新聞工作者大都是妓女, 這是美國人所講的,不關老安事,老安有幸,出世早,六十、七十年代認識的都是認真,敬業、誠實的傳媒,真正的記者,有心的編輯,報人! 後來的妖魔鬼怪如爛生菓、查先生後的日月報、人言報,只用來包厨餘而已!
AO, 教授, 社工, 傳媒害港、亂港,,,寄望李先生能有勇氣及魄力撥亂反正!!!
不是跟香港的AO們 有仇,眾人皆知,回歸後到泛妖佔中開始,AO們的一切表現 ,此文的論述言之有理,段某再得到非法的續約事件實在離譜,李家超應推倒重來.....李家超政府,人事安排,對AO及各大學的領導的整改, 重中之重。
轉載貼文
2022.05.08 15:00 博客 馮煒光
本文刊出之時,李家超先生應已當選香港第六任行政長官,在此先祝賀李先生,並祝他高票當選。回歸已屆 25 年,但香港深層次問題仍有不少,筆者對下屆政府寄予厚望,李家超候任特首擔子不輕,任重道遠。毛澤東曾言:「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筆者希望李先生能慎選他的班子及一眾法定機構人選。以近日中文大學段崇智提前續約為例,由特區政府委任的中大前校董會主席梁乃鵬 在5 月1日卸任前的最後一次會議,提前通過了段崇智的續約。其實段校長的合約要到2024 年初才到期,為何不遵守政治倫理,待身兼大學校監的新特首上任後才商議段校長的續約。連一個不具公權力的法定機構主席也可以這樣出格行事,何況政府高層內的黃絲。他們隨時可以偷樑換柱,肆意拖延或刻意犯錯,令李家超政府施政事倍功半。以今年初中央政府大力援助香港抗疫為例,物資到了可以被政府人員屯積不發、中藥到了又有政府人員說是未經註冊、2020 年的檢測設備又會被人拆掉及不知扔到那裡去;凡此種種,都是和政府內黃絲脫不了關係。因此筆者寄語下屆政府:
1)慎選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及公務員學院院長。這兩個職位一個是政府的人力資源大管家,一個是為政府培訓人才。倘若這 2 人都心向黃絲,事事和國家融合有所抵觸,任何事都要防備著內地影響香港;這樣整個公務員團隊難以做到李家超在政綱內所言:「強化政府治理能力」。
2)重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這是極具戰略意義,足以影響國家安全的一個委員會。但這委員會主席一向由退休的資深 AO(政務官)出任。法例又寫明不容許立法會議員出任成員。簡直就是AO「自我繁殖」的體現,也是「獨立王國」的體現。在這樣的組成下,凡是對國家忠誠,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AO都不合他們那杯茶。想升?除非你效忠西方。
3)AO尤其常任秘書長必須交出人事權和財權。現時《公務員守則》明攞著剝奪各政策局局長的人事權,財權和懲處下屬的權力(這些權力全在常秘手中),甚至連公務員和局長接觸也要求有常秘在場,或事後盡快向常秘滙報。由此可見,香港管治的執行權力,一直牢牢掌握在崇尚西方的資深AO手中。
誠如同文曾財安兄所言:「司局長負責香港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是政治問責官員,但掌握戰術執行兵權的卻在屬於公務員的常任秘書長手裡。絕大部份常任秘書長都是AO,與大部份司局長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直接點說,非AO 出身的局長想做事,一定要有AO 的buy-in,否則想也不用想。AO又崇尚五眼聯盟,視「融入國家」為違反「兩制」;這樣的佈局下,非 AO出身局長要做事和把事情做好,經常受到羈絆。
4)故此,李家超政府組班,宜考慮到各政策局常任秘書長以至各處長的人選。若有發現如2019年的食環署署長般縱容黑暴文宣行為者,應勒令離開政府。說到底,AO 權力來自中央人民政府,權力是屬於國家和人民的;李家超政府不宜容許以西方為圭臬的資深AO 繼續拖政府後腿。
5)特首會同行政會議(CE in C )是香港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環節。特首實施緊急法也要有CE in C同意。香港是國際城市,不少傳統精英都在西方「五眼聯盟」國家有資產或直系親屬。若在關鍵時候,出現「隱性孟晚舟」事件,即西方國家低調地以行會成員在海外家屬或資產作威脅,迫令行會成員否決特首施政,或拉布來拖延重要決策,甚或辭職來製造政治風波,香港局面不堪設想,並成為大國搏奕下我國國安的關鍵短板。如何提防「海外聯繫」影響行會成員決策,李家超先生在挑選行會成員時,宜多加注意。
6)其他重要法定機構如金融管局高層、證監會高層、平機會高層以至各大學校董會主席、成員及校長、副校長,是否也要宣誓效忠《基本法》及通過國安審查,也值得考慮。如果不想一下子變動太大,至少在人事上要作重組,例如新任中大校監是否繼續容忍污蔑警察而至今仍不肯道歉的段校長,相信全港警察及愛國市民,拭目以待。
李家超先生的政綱實而不華,具操作性,但若要實踐李先生的抱負和設想,人事安排是重中之重,還望李先生垂注。
老安按:
中大校監是否繼續容忍污蔑警察而至今仍不肯道歉的段校長,相信全港警察及正常現實生活應該繼續關注及發聲,這並不是政治,而是要把何謂大學的宗旨及要落實真正貼地的學術中立及自由, 是走回「博文約禮」達至格物致知。今之全港大學基本並不教做人的道理及做人的禮, 做人的四維八德, 實際都不是大學, 而是工商業職業學校而已, 一些如傳媒,法律及社工系的成為法輪功類似的邪道黑途, 基乎所有這些系的教授講師都是"天爺""戴妖""陳無學術爛人無敏"等害盡學子!!!
2)重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這是極具戰略意義,足以影響國家安全的一個委員會。但這委員會主席一向由退休的資深 AO(政務官)出任。法例又寫明不容許立法會議員出任成員。簡直就是AO「自我繁殖」的體現,也是「獨立王國」的體現。在這樣的組成下,凡是對國家忠誠,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AO都不合他們那杯茶。想升?除非你效忠西方。
3)AO尤其常任秘書長必須交出人事權和財權。現時《公務員守則》明攞著剝奪各政策局局長的人事權,財權和懲處下屬的權力(這些權力全在常秘手中),甚至連公務員和局長接觸也要求有常秘在場,或事後盡快向常秘滙報。由此可見,香港管治的執行權力,一直牢牢掌握在崇尚西方的資深AO手中。
誠如同文曾財安兄所言:「司局長負責香港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是政治問責官員,但掌握戰術執行兵權的卻在屬於公務員的常任秘書長手裡。絕大部份常任秘書長都是AO,與大部份司局長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直接點說,非AO 出身的局長想做事,一定要有AO 的buy-in,否則想也不用想。AO又崇尚五眼聯盟,視「融入國家」為違反「兩制」;這樣的佈局下,非 AO出身局長要做事和把事情做好,經常受到羈絆。
4)故此,李家超政府組班,宜考慮到各政策局常任秘書長以至各處長的人選。若有發現如2019年的食環署署長般縱容黑暴文宣行為者,應勒令離開政府。說到底,AO 權力來自中央人民政府,權力是屬於國家和人民的;李家超政府不宜容許以西方為圭臬的資深AO 繼續拖政府後腿。
5)特首會同行政會議(CE in C )是香港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環節。特首實施緊急法也要有CE in C同意。香港是國際城市,不少傳統精英都在西方「五眼聯盟」國家有資產或直系親屬。若在關鍵時候,出現「隱性孟晚舟」事件,即西方國家低調地以行會成員在海外家屬或資產作威脅,迫令行會成員否決特首施政,或拉布來拖延重要決策,甚或辭職來製造政治風波,香港局面不堪設想,並成為大國搏奕下我國國安的關鍵短板。如何提防「海外聯繫」影響行會成員決策,李家超先生在挑選行會成員時,宜多加注意。
6)其他重要法定機構如金融管局高層、證監會高層、平機會高層以至各大學校董會主席、成員及校長、副校長,是否也要宣誓效忠《基本法》及通過國安審查,也值得考慮。如果不想一下子變動太大,至少在人事上要作重組,例如新任中大校監是否繼續容忍污蔑警察而至今仍不肯道歉的段校長,相信全港警察及愛國市民,拭目以待。
李家超先生的政綱實而不華,具操作性,但若要實踐李先生的抱負和設想,人事安排是重中之重,還望李先生垂注。
2022年5月8日星期日
母親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當年幫老媽子插塑膠花賺買餸錢的日子, 母親節懷念母親。
母親節,,,回顾 1959年6月12日至16日的暴雨,西環士美菲道變成了士美菲河, 堅尼地城成為澤國, 老安當天要去教堂, 返家時, 從石塘咀起, 電車及巴士都無法行駛至西環尾, 於是步行, 半行半游, 到牛房, 忽見老媽子在水中掙扎,隨路要找我, 接我, 不顧本身危險, 這就是"母愛", 她早死, 無辧法報恩, 一生遺憾!!!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白話是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以此來告誡子女行孝要及時,趁父母親健在的時候關心關愛他們,而不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哭母》民國. 瞿秋白
慘淡東方颺紙菸,低眉忍淚泣墳前。萬般千種渾依舊,唯其不見我慈顏。
《祝母壽詩》大清.慈鿋皇太后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燕詩示劉叟》唐. 白居易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詩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衰。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卹,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勸孝歌》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母稱兒乾臥,兒屎母濕眠。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大清. 徐熙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
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
母臥濕簟席,兒眠幹被褥。
兒睡正安穩,母不敢伸縮。
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
兒要能步履,舉止慮顛狀。
哺乳經三年,汗血耗千斛。
兒要能飲食,省口姿所欲。
李光耀對中國的九個預言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於2015年病逝,他生前對中國大陸曾多次做出預言,其中的一些已被驗證。
李光耀關於中國的9個預言,內容大致如下:,內容大致如下:
預言1: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對抗終將占上風。
李光耀稱中美兩國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競爭已經開始。中國將把美國趕出12海裡的領海乃至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屆時,中國將成為區域大國,必要時也會展現力量。
預言2:中美並不是美蘇(當年蘇聯尚未解體)的零和遊戲關係。
很多人認為,美國重返亞洲,是要防堵中國。可是李光耀認為,中國不是蘇聯(俄羅斯),因為中國過去苦了這麼多個世紀,志在國家的利益,而不是改變世界。
預言3:日本正在慢慢「走向平庸」。
李光耀早在1996年就預測中國經濟將超越日本,而中國並沒有讓他等到2030年。日本2010年名義GDP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預言4:「戰後出生日本人若掌權,日本或自行發展軍力」,「在日本戰後出生的一代人於15至20年後掌權時,日本中斷與美國盟約,而自行發展軍力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時至今日,似乎李光耀的預言正在應驗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是日本脫離和平憲法的第一步,日本右翼政客們也希望擺脫美國的束縛。
預言5:阿莫爾(中國境內稱黑龍江)河灣地區將重新住滿中國人。
俄羅斯並沒有有效的讓烏拉爾以東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增長,在遠東閒置了大量的土地。李光耀認為俄如果不在遠東地區採取措施,該地區將成為中國的「原材料附庸」。目前至少有20萬中國人生活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未來將有更多。
預言6:「印度會成為軍事大國,但經濟不會繁榮」。
2005年,李光耀曾認為印度在未來將超越中國,但是4年後他明確對記者說:「我收回之前對印度的樂觀判斷。」他批評印度「尚空談,少實幹」。基礎建設落後,語言不統一及種姓制度也都制約了印度的能量;
預言7:「兩岸統一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當被問到「臺灣調查顯示,支援獨立比要統一的人更多」,李光耀直言這毫無意義:「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美國則不是。(假如台海出現戰事)即使中國在第一戰打輸了,也會返回來打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不斷地打,直到勝利」。
預言8:習近平「應該屬於曼德拉級別的人物」2007年11月訪華時同習近平的首度會面,給李光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光耀稱「習近平的大氣讓我印象深刻。他視野廣闊,看待問題深刻透徹,但又絲毫不炫耀才識。他給人的感覺很莊重。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我進一步想到他曾經受的磨難與考驗。我想,他應該屬於納爾遜·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預言9:中國未來「很難預測」。
習近平未來將採取什麼政策,李光耀罕見表示「很難預測」。就國內的挑戰而言,中國正處於關鍵時期,習近平將會集中精力處理這些問題。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
魚死網破, 一拍兩散!!!美國經濟學家推演若西方像制裁俄國那樣制裁中國,中國能承受得住嗎?
近日,美國經濟學家推演若西方像制裁俄國那樣制裁中國,中國能承受得住嗎?
倘若西方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西方又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
美國華盛頓的知名鷹派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刊登了一篇由美籍亞裔的經濟學家Hung Tran撰寫了就上述問題的簡單推演評論文章。
他在文章的開篇首先表示他之所以會對西方全面制裁中國的場景以及後果試行推演,是因為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正在對俄羅斯從銀行到企業再到個人實施的全面制裁, 對俄羅斯央行的封殺以及對其63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大部分資產的凍結,自然地令人們將視線投向了中國,倘若北京決定出兵統一臺灣,西方有沒有可能也對中國施加與俄羅斯相似的這種制裁呢?
Hung Tran表示,由於中國的經濟體量是俄羅斯的十倍還多,與全球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的整合度極高,如果西方以美為首的對中國實施那樣的制裁,這將產生的後果會比目前制裁俄羅斯的後果要嚴重得多,他還認為,中國經濟體量的龐大和與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密切關係,也令中國擁有著更多反擊西方制裁的手段。
Hung Tran通過一番推演,計算起了西方對中國發起全面制裁,以及中國對西方的反擊,所將給雙方帶來的傷害和損失的規模。
他列出了一些中國方面可能會直接被西方針對的資產,比如中國人民銀行持有的由主流外匯、美國國債等資產構成的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企業在美國145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以及在歐盟的83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等等。
Hung Tran推演中方的回擊會是,如果上述這些外匯儲備和企業資產被凍結,中方可以將外國在中國大約1.9萬億的直接投資中來自美國和西方的大部分收歸國有,也可以凍結被外國投資者持有的超過1.2萬億的中國國內市場上的股票和債券。也可以效仿俄羅斯,以“受西方制裁影響所以無法還債”為由,拒絕償還由中國的實體機構和部分主權債務構成的2.7萬億美元的外債。
Hung Tran認為,如果中方與外方的合同中有諸如“不可抗力”這樣的條款,中國亦可以動用該條款拒絕還債,當中國拒絕償還這些外債,那麼這將同樣給西方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國外的那些投資基金和養老金基金。
如此這般對比下來,中國大約有3.4萬億美元(即外匯儲備+企業投資)的國際資產會被美國領導西方可能施加的制裁,但對比起來,中國同時却擁有西方國家大約5.8萬億美元的資產和債務。
Hung Tran由此認為,中國在面對西方的全面制裁時,會比俄羅斯擁有更多反制的空間——只是一旦西方和中國走到這種地步,制裁的一方以及反擊的一方,都會在這場交鋒中遭遇沉重的損失。
Hung Tran進一步認為,這樣一個局面還給中國和西方的雙邊貿易帶來嚴重的擾亂:於中國而言,中國18.5%的GDP來自出口,西方則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如果雙方撕破臉,中國的經濟將遭到嚴重下滑。但另一方面對於西方國家而言,就以美國為例,中國占美國進口的18.6%,對歐盟來說,占歐洲進口的22.4%,而且這些進口還以日用品等製成品和化工業和醫藥業需要的關鍵原材料為主,如果雙方鬧翻,西方就馬上面對供應短缺、物價上漲、以及消費者和一些需要中國產品的西方工商界的不滿。
Hung Tran指出,儘管在宏觀經濟層面來看,美國在雙邊貿易層面遭到損失可能不如中國嚴重,但美國消費者對於物資短缺和通脹的低容忍度,一旦西方和中國的雙邊貿易徹底鬧翻,美國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上面對的衝擊會比中國更嚴重。
歐洲的損失比美國更嚴重,因為除了社會和政治層面,歐洲的GDP本身很依賴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這占到了歐洲GDP的17.6%。相較而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占美國GDP的11.7%。
以上,便是Hung Tran推演的全部內容了。他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再次強調了他的觀點,即這樣的結果對西方和對中國是兩敗俱傷的,並希望雙方能考慮到這些嚴重的後果,不要真的這樣打起來。
他還作了一個相當形象的比喻,稱這就相當於雙方在經濟金融層面上的互扔“核彈”,最終的結果是“確保雙方的共同毀滅”。(注:這其實是一種核戰爭中的術語或者說是“原則”,指只要一方敢對另一方扔核彈,結果就是雙方都會被核武器毀滅,英文叫“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英國《衛報》在5月4日的一篇“獨家”報導中稱,有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內部已經在就能否抗住西方的全面制裁而開展了一些“壓力測試”了。
不過,一名曾在美國國務院研究經濟制裁問題的前顧問人員,在接受英國《衛報》記者採訪時說的一番話甚為“有趣”。此前顧問人員牛氣地狂言由於西方的經濟和金融體系目前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即便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也無法免疫來自該體系的打擊和制裁。緊接著,他却又突然降調,表示美國如果和中國真的鬧起來,局面不會像西方對俄羅斯在經濟領域那樣“遍地開花”,而是會集中在諸如尖端科技等特定的戰略領域……這說明,不少美國及西方國家的精英其實都清楚不能用對付俄羅斯的那種制裁來對付中國。否則,就像Hung Tran推演的,大家“共同完蛋”。然而,今時今日,在美國及西方政治越發民粹化和極端化的時代趨勢面前,清楚後果的高知及還算是冷靜的精英們,還能做得什麼嗎?
輯編改自環球時報通訊於2022-05-06
附: 魚死網破,是現代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出自文革時期現代京劇《杜鵑山》第五場。
京劇杜鵑山劇照
《杜鵑山》講述的是黨從井岡山派柯湘到湘贛邊界的杜鵑山領導一支農民自衛軍。途中柯湘被捕,恰巧被自衛軍營救。自此,柯湘擔任了自衛軍的黨代表。她宣傳黨的階級政策,團結群眾,不斷擴大武裝。地主武裝頭子毒蛇膽勾結自衛軍中的叛徒溫其久,抓住雷剛的義母,誘雷剛下山,妄圖一舉消滅自衛軍。柯湘識破敵人毒計,主張用敵進我退的辦法,會合主力,粉碎敵人的進犯。雷剛不聽勸阻,莽撞下山救母,結果中計被捕。柯湘率尖刀班救出雷剛母子,清除了叛徒。改造了這支自發的農民自衛軍。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不知不覺眨下眼便立夏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民國後的中華曆書上是這麼說的,每年的陽曆5月5到7號,“定氣法”以太陽到達黃經45°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該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自此日起,春天結束,夏天到來,風暖晝長,萬物也是進入了快速長大繁茂的階段,人們的新陳代謝也會加快,故名立夏。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進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真正意義上的夏季。
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若按中國現代氣候學(候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
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禮俗,舊時人們在立夏時舉行“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曆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為立夏。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
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
一、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
二、 “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
三、 “啟”是立春和立夏;
四、 “閉”則是立秋和立冬;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對應節氣中最重要的“八節”,還產生了民俗節日中最重要的“八節”,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裏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遠去,夏季開始,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立夏之時,萬物早已不再是復蘇的狀態,而是綠樹成蔭,樓臺倒影,池塘裏微波粼粼,到處都的生機盎然,人間清和的美好畫面。
立夏是萬物生長的旺季。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間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每一候都有動物、植物、鳥類、天氣等隨季節變化的週期性自然現象,這些現象稱為“物候”。
明人《遵生八箋》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古籍《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古籍《逸周書·時訊解》有:“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說明在這時節,螻蟈(蜊蜊)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說的是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此時,萬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其他的果蔬也日日攀長、俊秀繁茂。
立夏後,白晝漸長,氣溫驟升,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盛的季節。農諺說:“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這時,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此時進入了大忙季節。
中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
歷史有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天子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盛大的“迎夏”儀式,並指令官員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儀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對夏糧豐收的祈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
還有,立夏那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
立夏養生
夏季主火,氣溫較高,人體氣血運行較快,新陳代謝活躍。五臟中心屬火,夏季養生主要是養心,睡飽覺,養心神,理順心情,凡事勿躁,把日子過慢一點。
立夏之後,“春夏養陽”,中醫的理論是。養陽重在養心,心主夏,主血脈,火通於心氣。夏季與心氣相通。天氣逐漸變熱,人們易煩躁不安,因此,夏季養生要注意養護心氣,“立夏養好心,無病一身輕。”夏天,人體體表陽氣充實,而反之體內的陽氣相對不足。因此,即使感覺到溫暖甚至炎熱,也應注意顧護陽氣。趁立夏陽光充足而暑氣不甚時,培補好陽氣,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緩解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
立夏之後的氣候變化,陽氣漸長,陰氣漸弱,心氣漸強,肝氣漸弱,立夏養生要以“養心”為主,有一把年紀的人,長者們在生活更應做出相對調整。再者外界氣溫高,人卻容易著涼,不僅內部陽氣空虛,還有防也防不住的空調冷氣和無處不在的冰飲料。所以要注意養好陽氣,順應天時運動起來,把對應的陳年寒氣都清掉!
立夏節俗
“燕子銜春去,薰風帶夏來”。
夏天是生命力張揚的季節,草木茂密,鮮花怒放,驕陽似火。近年來,伴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日漸增強,立夏節俗和現代社會生活有機交織,產生了更為密切的關係。
一些地區不僅保留著吃“五色飯”、喝“立夏茶”、“鬥蛋”等傳統習俗,而且創造性地將立夏習俗融入當地文化和旅遊發展中,挖掘和豐富節氣文化在休閒娛樂、飲食養生、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用,如舉辦“立夏跑山”“騎行迎夏”“遊學迎夏”活動,傳承創新“送春迎夏”儀式等。多姿多彩的活動,讓百姓感受到立夏節氣傳統習俗“活”在當下的魅力。
立夏這天,圍繞吃的習俗很多,北方大部分地區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一些地方有“吃立夏蛋”和“鬥蛋”的習俗。雞蛋象徵圓滿,“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疰夏,指因感暑熱之氣,老幼體弱者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的症狀),寓意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一些地方要吃“五色飯”(用白米加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做成),寓意“幸福安康,五穀豐登”。
江南地區有立夏嘗“三新”的風俗。“三新”一般指新鮮的食物,安徽用嫩蠶豆或豌豆和鮮筍、肉煮糯米飯吃;揚州人吃櫻桃、青蠶豆、蒜苗、莧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習俗,但略有不同——無錫人偏愛黃瓜和杏子,常州人對刀魚和鰣魚情有獨鐘,蘇州人則把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納入菜單。
所以,江南的立夏習俗裏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如典型的“三新”有:櫻桃、蠶豆和竹筍。(這三樣食物,廣東人却有所顧忌,水土不同之故也)。
立夏之後氣溫一天比一天熱,人體新陳代謝加快,但是心腦血管往往供血不足,常常煩躁不安,民間常說“春養肝,夏養心”,所以在這個季節我們要多吃養心的食物,少做二事,平安健康入夏。
,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換為青梅、麥子、豌豆之類。除了吃,當然還有玩,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裏最著名的遊戲“鬥蛋”。
立夏節氣諺語
農諺說:“立夏要下,小滿要滿”。立夏節氣到了,老祖宗留下的農諺,立夏這天最好下場雨,下雨預兆比較好。那立夏這天下雨到底有什麼預兆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怎麼說?
1、立夏雨,漲大水。
立夏節氣這天下雨,對於後期天氣情況,怎麼預兆…
如果立夏這天降雨,預示著後期雨水比較多,而且容易出現大雨爆發,形成洪澇災害現象。
還有的說:“立夏雨,橫閃雹”。看來立夏這天出現雨水,後面雨水比較大,而且是電閃雷鳴,雷雨交加,暴雨傾盆而下,預兆出現大雨或者暴雨。
2、立夏下,立冬暖。
立夏節氣,預兆著夏季來臨,天氣逐漸炎熱起來。而立冬則預兆天氣越來越冷。
立夏降雨對立冬的預兆,諺語說:“立夏黃風立冬雨,立夏下雨立冬暖”。立夏與立冬正好是180天的對應關係,炎熱高溫對寒冷低溫。而如果立夏節氣這天下雨,老祖宗留下的諺語預兆,到了立冬時節,天氣不是太冷,相對比較暖和。
立夏這天出現黃風,那麼立冬時節容易出現降雨,雨水較多。
3、立夏不起陣,起陣好收成。
諺語說:“立夏不起陣,起陣好收成”。在諺語中,“起陣”指的是出現陣雨天氣,也就是下雨是個好兆頭,那麼預兆糧食豐收在望,人們喜歡夏糧豐收。
“立夏落雨,穀米如雨”。立夏這天下雨,五穀雜糧就像降雨一樣多,看來立夏降雨是個豐收年,五穀豐登糧滿倉。
立夏滴一點,窮人抱大碗”。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通過立夏這天下雨情況,預兆今年豐收與否。下雨是個好兆頭,預兆糧食收穫滿滿,生活幸福美滿,家家戶戶安居樂業。
立夏後的保健
四季變換,立夏節氣,這代表著夏季正式的來臨。所謂“春生,夏長”,季節交替,立夏過後,雨量充沛,氣溫升高,光照時間長,萬物進入茁壯成長的階段,由春入夏,氣候變化明顯,雨水量增多,氣溫明顯升高。
當然我們的身體處於過渡階段,要懂得適時調整,才能平安順利進入夏季。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進入夏季以後,身體上消耗大,而且天氣逐漸熱起來,食欲會下降,所以自古以來,在立夏節氣,人們便開始吃些有營養的食物來給身體補充營養,為夏天打好基礎。
而炎熱的夏季對於人來說,容易心煩氣躁,加上晝長夜短,人們的休息也會受到影響,這些對於心臟都不利。所以到了夏季,要注意對於心臟以及整個神經系統的保養,才能幫助我們平安度夏。夏季主火,氣溫較高,人體氣血運行較快,新陳代謝活躍。五臟中心屬火,夏季養生主要是養心,睡飽覺,養心神,理順心情,凡事勿躁,把日子過慢一點。
再者外界氣溫高,人卻容易著涼,不僅內部陽氣空虛,還有防也防不住的空調冷氣和無處不在的冰飲料。一樣要養好陽氣,行動起來,順應天時把陳年的寒氣都清掉!
對應立夏之後的氣候變化,上了年紀的人在生活中也應做出相對調整。節氣養生
送春歸去,夏日漸至,尚未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機,就要開始迎接“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熱烈了。夏日即將來臨,期待疫情早日被戰勝,山河無恙。
立夏養生
有一把年紀的人要吃好三樣,做好三樣
一、睡眠
除了在飲食上,在日常起居中我們也應做出相應調整。晚睡早起,保證午休
根據夏季白晝長夜晚短的特點,我們的作息時間也要進行變化。晚上睡覺時間可以適當延後,但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超過十一點鐘;早上的起床時間也要比在春天時稍早一點,5—6點起床為宜。
立夏之後,人們應增加午休,讓大腦和身體能得到休息,但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午休後也不要立刻起床,最好靜臥十多分鐘。
二、補充水分
夏季氣溫升高,人們流汗增多,體內流失水分多,新陳代謝變快,在這種時候,要注意補水。夏季多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對於廣大消化功能差的老年人來說,最好減少每次的飲水量,增加飲水次數。
除了喝白開水,還可以喝茶,“夏季喝綠茶”,可以排毒利尿。但夏季飲茶應注意不喝濃茶,不空腹喝茶,避免出現“醉茶”現象。
三、戒躁制怒
“躁”“怒”最容易傷心,立夏之後,人們情緒可能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變得煩躁,情緒波動較大。但生氣易怒最容易給心腦血管帶來損傷,因而夏季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態平和。
立夏後忌兩件事情
一、少吃寒涼食物
立夏後溫度逐漸升高,但是偶爾會乍暖還寒,小孩子和年輕人此時便按奈不住,冷飲、冰激淩、冰鎮啤酒等等,口福起來,不過,這些東西好像能快速解渴,但是對於腸胃是不小的刺激,還有,這個季節濕氣也比較重,常吃寒涼食物容易造成體內濕氣加重,實際對身體不利。
二、胡亂穿衣
立夏前後溫度雖然升高,但是晝夜溫差還是挺大的,早餐中午豔陽高照,雖未至烈日炎炎,但是也倍覺溫熱,可是室內或者陰涼處還略顯陰冷,在傍晚入夜,還是會有清涼,這個時間別著急立刻換上短袖裙子,不僅容易引起寒氣入體,而且可能引起受涼感冒。
立夏詩詞
既然是立夏節氣,怎麼可以少了中華詩詞,春夏時序的輪換,為大地帶來了盎然生機,也帶來了詩情畫意。
古代詩人們不吝以手中之筆描繪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唐劉禹錫在《初夏曲三首》中寫道:
銅壺方促夜,斗柄暫南迴。
稍嫌單衣重,初憐北戶開。
西園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時節過繁華,陰陰千萬家。
巢禽命子戲,園果墜枝斜。
寂寞孤飛蝶,窺叢覓晚花。
綠水風初暖,青林露早晞。
麥隴雉朝雊,桑野人暮歸。
百舌悲花盡,平蕪來去飛。
春天繁花已謝,果實綴於枝頭,蝴蝶想在“晚花”中尋覓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開始。
更怎能少了唐詩人元稹呢,大詩人元稹對二十四節氣都撰寫了詩詞,元稹雖然高居廟堂,但是從未曾離開農民、農事。
《立夏四月節》
唐代:元稹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積雨輞川莊作》
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唐代張九齡被唐玄宗罷免丞相之後,詩人王維看到烏煙瘴氣的朝廷,也心灰意冷,便不再專心朝廷之事,晚年王維隱居終南山自己的輞川別墅裏,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生活,吃齋念佛,彈琴賦詩,生活十分悠閒。“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生機勃勃、畫意盎然,相信所有人都羡慕這種生活吧!
《閒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代: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南宋楊萬里在《閒居初夏午睡起》中,選用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來表現初夏的時令特點。
《見鶯三首其一》
宋代:白玉蟾
鮮怡寡樂負清明,簾外花如紅淚傾。
又是殘春將立夏,如何到處不啼鶯。
《立夏》
宋代:陸遊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呈現了一幅百花開盡、燕子歡鬧、綠蔭漸濃的立夏風物圖畫。
《幽居初夏》
宋代: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歎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愛國詩人陸遊一生都在尋求收復失地,跟辛棄疾同屬於一個世代,都是處於當年朝廷苟且,無能,無為,依然貪腐偷安,他們報國無門,只能寄情山水。作此詩時,陸遊,正在隱隱在鄉村生活,青草池塘處處蛙,初夏時節,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作品最後兩句,無奈的透露出他對夢想的凋零及經不起時間的蹉跎的感慨。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代:胡儼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詩人感歎春雨下了一個月,未能享受春天的鳥語花香,卻很快就要立夏了,春天的百花早已凋零,夏日的清風掠過竹林,這個時節不冷不熱,適合打盹,來次小睡。
立夏節氣的到來,告別春天,迎來的是夏天,初夏時節是宜人的,初夏的美在綠;初夏的美在輕雨。不久便要承受盛夏是燥熱的,但初夏,青山綠水聽著昆聲鳥鳴,看著花開草長。有機會到公園裡閒逛,和煦的陽光,透過稠密青翠的樹葉灑落下來,輕撫人間。
2022年5月3日星期二
沒有統一怎麼崛起?怎麼復興中華文化? 讀一讀台獨教授如何評說
沒有統一怎麼崛起?怎麼復興中華文化? 讀一讀台獨教授如何評說
中國寶島臺灣地區"台獨"但是他是地道典型客家人的學者范教授長文,有情有理。推薦轉貼。
范光棣是老台獨,但他包容統一的考量,還曾建議台灣把故宮寶物全數歸還北京並且放棄向美國買軍火。綠民中還有人有點腦子想解決問題,至少值得尊重。
范老苦口婆心,把中美博奕分析通透而直率,但願有決策權力和能力的人,下定決心,察納雅言而改弦更張。
轉貼好文~2022/04/10發表
86歲客家學者台獨痴人范光棣:
〈中國已經贏定了〉
現今世界上只有一齣戲,中美博奕。簡單地總結一下,中國在30年內趕上西方三百年的現代化。這30年來該學的都學了,結果是,不但趕上而在很多重要的科技項目已經開始超過西方。我可以斷定的說,綜合國力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所謂綜合國力要看三方面,第一經濟、第二軍力、第三科技。
經濟最重要的不是GDP而是工業總產值,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加一起。全世界除了北美及歐洲和非洲有一兩個國家之外,絕大部分國家的最大貿易國是中國,中國賣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國賣的最大宗是武器。世界需要中國而不需要美國。經濟是國力的最重要指標 ,歷史上所有霸主都靠奴隸、掠奪、戰爭崛起,中國完全靠自己的吃苦耐勞,在30年內趕上西方。西方工業化時平均經濟年增長率是3%,中國前一段是10%以上,現在還有5、6%, 這是人類史上的奇蹟,經濟戰已經大贏,但很多人還看不出來,要等GDP正式超過美國,那就等吧,這也不需要等多久。
軍事上看起來是較弱的,因為武器數量上遠遠少於美國。比如說美國有13艘航母艦,中國只有兩三艘,但航母是二次大戰時的利器,現在是來送死,在有超音速導彈的時代等於是海上墳墓。美國有三千多核彈,中國沒宣佈但據估計應該有幾百個,以數目來比差太遠了,但讓我講一個故事,聽說尼克森去見周恩來時說,我們的核彈可以毀滅世界七次,周恩來回答,那是很厲害,我們只能毀滅一次。
這才是重點,核彈多完全沒用,美國在二次大戰末用了兩個以後一直不敢用,在越南、阿富汗敗了也不敢用。蘇聯以前也很笨,造了三千多核彈把國庫拖垮了,結果國家解體了也不敢用核彈。中國比較聰明,一開始有核彈就宣佈,我們完全是為了自衛,只做夠多能嚇阻別人的攻擊,決不先發制人也不攻打無核國家。
歷史證明核彈不能用,二戰以後一直沒有世界大戰, 這要歸功於核彈,雖然美國和俄國一直不放棄先發制人的威嚇。今年一月三日美俄終於接受中國的立場,與其他聯合國五常委共同發佈: 「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明言,「我們申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為什麼美國現在終於接受中國的立場?不是他心變好了,而是他知道中國現在有先發制人的能力了。世界上的軍事優勢從美俄中變成俄中美了,
最重要的變數是兩年前普丁宣佈俄國有而且已佈署超高音速飛彈,它不但超快且中途可以改變方向,無法攔阻,中國去年也有了!美國還沒有。
這世界上只有三個軍事大強國:中美俄,哪兩個在一起, 第三個就別玩了。以前中美聯合起來蘇聯就解體,現在中俄聯手美國還能稱霸嗎?美國簽了這個五國聲明,表示這世界真的從現在開始會很和平了。大戰沒有了,小戰一直還有,主要是美國發動的。
幾十年來美國唯恐天下不亂,不斷的發動小戰爭去試驗及販賣武器來維持它的霸權,但最近小國也不好打了,去年在阿富汗打了20年終於敗退,之前在敘利亞因為俄國介入也敗退。小小一個北韓也不敢動,因為金正恩有小型氫彈,我本來不懂把氫彈小型化幹嘛?後來才知道他造的是電磁脈衝武器(EMP),一個EMP彈在北美上空500公里處引爆,可以摧毀所有美國和加拿大的電器設備,基本上把它炸回石器時代!所以美國對北韓完全閉嘴了。像委內瑞拉及伊朗這麼反美的國家,以前美國早就打進去了,到現在還不敢動,一方面有中俄在幫助,另一方面美國已經今非昔比,比大家想象的弱得多了。
我還沒寫完這文章,正好爆發俄國攻打烏克蘭事件,這次俄烏戰檯面上有四個玩家,美俄歐烏,你說誰是贏家?
我看世界新聞都以中美博奕的角度去分析。首先歐洲一直想從美國二戰以後的美元及北約的控制獨立起來,所以建立歐盟和歐元,也想解散冷戰時期過時的北約,再成立歐洲軍隊,且一直想把俄國納入歐洲,所以最近完成了北溪二號,輸入俄國瓦斯。 美國的利益不允許這歐洲夢,他要打擊歐元、停止北溪二號、要歐洲敵對俄國、要增強北約,以延續美國對歐洲的控制。這次美國犧牲了一個小羔羊,引狼入室完全成功的達到了他的目的。美國首先策動顏色革命推翻民選親俄政府,換了一個親美政府,一直敵對祖國,以為美國是靠山,結果拜登被問如果俄國入侵你會怎麼做時,他說:這要看是大打還是小打,若是大打我們會嚴厲制裁俄國,但我們不會派一兵一卒。這不是公開邀請俄國出兵是什麼?普丁比較笨,上美國當了,剛宣佈要派維和軍去兩個親俄共和國,還沒出兵,美國就說俄國已入侵了且開始制裁、剛上任沒經驗的德國首相就暫停了北溪二號、美國大量增兵北約國家,美國好像是最大贏家,一來美國軍工財集團可以大發利市,二來,可以把原本不受控的德法再拉回美國的控制,三來,北約的軍事防衛就得牢牢的靠美國,四來,歐元將受打擊,沒辦法構成對美元的威脅。五來,美國經濟一蹋糊塗,美元正好利用這次戰爭,讓歐洲的美元回流美國,減緩美國經濟崩盤的危機,救了美國經濟。
美國短期內好像全贏,但美國失去了「領導世界」的霸權信譽。就如同一隻猴王,它統治群猴子不僅僅是靠打敗群猴,它是透過打敗有力的挑戰者,並利用這些戰果威懾潛在的挑戰者。現在猴王被眾猴看出了它的虛弱,這對他以後的霸道是致命的。
俄國雖中計了,但起碼拿了兩個小共和國,還很可能拿回更多的烏克蘭,也算是贏家。歐洲是最大輸家,他想獨立自主的夢又被推遲了。最慘的當然是烏克蘭,這就是做美國傀儡的代價,咎由自取。
這次戰爭對中國是一個隱憂,美國每次經濟大危機都靠發起戰爭解決,他現在的國力不允許他自己開戰,更不敢挑戰俄中兩大國,所以有這次詭異的邀請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戲碼,普丁沒唸過孫子兵法,中計了。
我本來以為俄烏戰給中國賺來幾年和平,我錯了,美國自己是不敢動中國,也會公開宣佈不派兵來台,但美國會晙使台灣做出踏紅線的事,使習近平非動手不可,在東方炮製類似烏俄戰的兩岸戰爭,那對台灣會是毀滅性的。不像伊拉克戰爭,美國在第一時間動用了非核電磁脈衝武器,摧毀了全國電氣設備,癱瘓了伊拉克的通訊及武器,之後如入無人之地。俄國這次沒有動用脈衝武器,因為不想傷害平民,但戰爭拖越久越對他不利,畢竟發動戰方會受到世界輿論的譴責,經濟發展也會受影響。
如果台海發生戰爭,大陸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動用脈衝武器, 摧毀電訊設備, 不讓台方有機會威脅大陸人民的安全。很多人談戰爭腦筋還停在二戰時的觀念,又看到這次俄國投鼠忌器的做法,以為會拖很久,這是完全不符實際的,假如被逼非武統不可,大陸一定會先發制人, 以現在他有的先進武器,一兩個鐘頭就癱瘓了全台通訊及電氣設備,以後只是收拾的問題。中國不談武統,不是沒能力而是不值得付出代價。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靠的是經濟實力,賣的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武器,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是現在唯一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武統台灣有損這形象,反而會推遲中國的崛起。
世界被美國嚇唬那麼久,還以為美國是老大,反倒是美國軍方比較實際,認識自己的危險處境,我舉個例子。首先舉個有關台灣的例子,川普快下台之前不是想刺激中國一下,派駐聯合國女大使來台,台方也準備好了接待她,聽說中國知道美國的一舉一動,她的飛機起飛後打電話告訴美方若她去台灣,解放軍軍機跟著來。結果她的飛機起飛後在華盛頓上空繞了好幾個鐘頭後下降,沒敢來台。
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也是川普快下台之前的事,很多人怕他會發瘋啟動核戰,美國參謀總長親自打電話給中國軍方首領,告訴他若萬一總統下命令,軍方也不會執行,請放心。這是不可思義的滔天叛國大罪,在任何國家都該處死刑的,他怎麼會做這種事呢?他敢犯這通敵大罪實出不得已,以他的立場,他知道中國知道美國的一舉一動,若中國知道美總統發動核戰,一定會立刻反應,以他的超音速飛彈攻擊美國,軍方還來不及處理總司令的命令,美國就被毀了。所以他冒了大忌,實出愛國之心。川普罵他叛國,幸虧他到現在還沒事。從這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軍方反而很實際,知道自己實力已經不如中國。
寫到這裡,不出所料,美國立即派一個卸任官員團來台,故意踩紅線,想激怒中國,最好在台海也搞個戰爭!幸虧中國有老祖宗的“孫子兵法”,習近平不是普丁,不會上當。這次美國眾議院議長不是又想來台嗎?結果中國說這是踩了紅線,會有嚴重結果,她立即宣布得了病毒,來程延期了。
科技方面值得驚訝的是,在重大影響人類將來的科技項目上,中國搖搖領先。諸如量子通訊,核聚變研究,微中子研究,石墨烯及新材料研究,衛星導航、量子計算機技術、超高壓輸電技術、空間站技術、人工合成澱粉技術等領域。我們可能聽都沒聽過有些名稱,但五到10年以後我們的生活肯定會被它們改變。其中最重要的是量子衛星,及人工合成澱粉。
先講量子衛星,他的重要性,跟上世紀的原子彈的重要性一樣。誰成功發射量子衛星,誰就掌控這個世紀通訊業的命脈。中國在二零一六年八月十八日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現在已經五年多了,我還等著美國趕上呢。記得這一天以後歷史會記載,這一天是中國正式超過美國的一天。
讓我說明一下 ,中國以前發明了製造瓷器的技術,這個技術中國保持秘密上千年,一直賺全世界的錢。西方工業革命有多少秘密呀,中國再一千年也偷不到,辛虧西方科技的最偉大發明電腦及通聯網,有一個大漏洞,可以駭進去,很難保密。所以中國30年來該學的全學了,而開始超過了。這會兒好了,量子通訊的功能比現在的數位通訊不但上千萬倍,最重要的是它完全保密,中國的新發明沒人偷得了。最近中國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除了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之外,中國有量子雷達,北京到上海已建了一條2千公里長的量子通訊線路,和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電腦樣機「九章」。中國量子通訊專利數超3000項,遙遙領先於美國。軍事上中國已經可以保密,而美國沒辦法,軍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美國還用打嗎?
有人會問,中國花了那麼多錢去發展量子衛星及電腦,還看不出來對人民生活有什麼用。沒錯這些超先進的科技突破,離民用、商用還很遠,但像核能技術,首先都用在軍事上,因為在現實世界那是當務之急,先贏了中美博奕,再發展商用不遲。
還有人會問,你說中國科技那麼行,那麼眾所周知的晶片落後是怎麼回事?這也與軍用及商用之別有關,軍用根本不需要二奈米那麼小的晶片,中國不是已經有核彈及高超音速飛彈嗎?它們都不需要用小晶片,需要小晶片的是商用品,像手機。本來市場上可以買得到他們就買,你想卡他只是逼他自己做而已,建工廠要時間,中國沒有別人可以做而自己做不出來的東西,你看兩年後中國會不會解決晶片問題!到時中國造出白菜價晶片,看你現在晶片巨頭怎麼辦?還有,晶片是現在數位通訊的必須零件,幾年後當量子通訊替代數位通訊時,不需要晶片,它會變成古董了。
科技上去年中國還有一個更大的新聞,這是一萬年來對人類最重要的新聞。一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之前人類跟別的動物一樣,靠採集及打獵得取我們的食物,有了農業我們可以自己種我們的食物,最早的文明都起源於大河流域,容易發展農業的地方,人類的歷史都跟農業息息相關,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業已經機械化,但還是靠天吃飯,依賴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及水變成澱粉,人工合成澱粉使人變成神了,能直接從空氣及水得取食物。
中國發明之技術的團隊表示,希望在未來5至10年內,建立起工業示範。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場地年產澱粉量相當於5畝玉米地的年產澱粉量,這是多麼天大的革命啊! 人類解決了糧食問題了!沒有飢荒了,沒有因為搶食物而發生的戰爭了。
農業工業化以後,一方面大部分農地會被釋放出來,恢復成森林,解決現在嚴重的環境問題。農業是環境的最大破壞者,因為他把地球的絕大部分平地變成單一農作物耕地。另一方面,很大部分的人類會從終生為吃而勞動的生活解放出來,開始過像人的生活。吃的問題解決了,別的問題就好談了。農業帶來文明,但也帶來很多重大問題,很快(幾十年之內)人類會走進一個新世界,一個和平,協和,休閒的大同世界,這不是烏托邦夢想,而已經有物質條件了,是可預料必然發生的將來,而中國會主導這場萬年來的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
總而言之,中國實質上已經超過美國,美國近30年來一直忙著打戰,突然醒來發現已經被中國超過了,所以川普會說,他要美國重新偉大,正是因為他知道美國已經不是最偉大的了。
美國以為現在是他最後機會把中國壓下去,所以發動了貿易戰。開頭川普很得意他立刻可以拿到很多錢 ,但關稅是誰出的? 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進口商,他們付了關稅給海關才能拿到貨,再加價轉賣給消費者,這個差價早晚會反映在市場上,所以美國消費者現在面對著30年來最大的通貨膨脹。貿易戰破壞原有經濟次序,雙方都會受傷, 就看誰的忍耐力強。我在兩邊都住過40年,我覺得沒得比。中國人經過百年戰亂,吃過苦,吃得苦, 習慣上家家都有些積蓄 。美國人沒吃過苦,習慣過著世界上最舒服的生活。我在北美40年,每月薪水剛剛夠用,從來沒有積蓄,最近念了一個統計,百分之75的美國人的積蓄少於一千美元!而且大部分美國人,住的房子是分期付款,開的車也是。以前生活還過得去靠的是中國來的便宜貨,以後看他們的日子怎麼過。
有些人迷信美國太久了,又受反共教育太久了,你怎麼說美國是正在沒落的帝國,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他們都不相信,那我再陳述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這次疫情,中國死亡人數不到一萬,而美國以中國四分之一的人口,總共死了快一百萬人了。以任何標準請告訴我哪個政府比較有效地保護人民的生命?有得比嗎?一個政府的第一任務,不就是要保護人民的生命嗎?就從這最重要的一點來看,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這不是我說而已,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近日發佈一份長期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逐年上升,2016年的更是高達93.1%。你能找到更好的政府,請告訴我。
以我判斷,中國已經贏了,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還不明顯,要很明顯的勝出,使大家心服口服,要等兩個指標性新聞,一是中國GDP正式超過美國,二是中國航天人登陸月球。這些都是幾年內的事。到那時候美國也會心服口服,台灣問題會水到渠成自然統,最最不得已也可以兵臨城下,以北京方式和平落幕。
最近我常在網路上看到一大堆喊武統的言論,我覺得這是中了美國的計,就像美國在歐洲, 一直鼓勵烏克蘭挑釁俄國,希望俄烏打起來,從中得利。在東方也一樣,一直喊大陸計畫武統,台灣需要多買武器,也希望兩岸打起來,推遲中國的崛起,他可魚翁得利。
還有一個很受歡迎的論調,說:沒有統一怎麼崛起?怎麼復興中華文化?這論調我覺得有點奇怪,太把台灣看重了吧!中國的崛起怎麼靠台灣?台灣沈到海底中國照樣崛起! 現在還沒統一,中國不是已經崛起了嗎?
所以我勸兩岸急統派,不要急,不會拖太久,要談急,我最急!我已經86歲了,我最想在有生之年看到統一,但我不但不急, 我天天開心,因為我已經看到中國的崛起,而且實質上已經超過美國,我上面所說的細節可能有些錯處,但大方向絕對沒錯。
我不是反美,我也不希望美國太亂,我自己有美國籍, 我家裡一半是美國人,我有很多美國左派好朋友,他們也反對美國帝國主義,反對美國軍工財集團控制的政府,他們也希望美國變好,可惜人太少,希望有一天他們的聲音會變成主流。
附:
八十近九十歲的范光棣是「關西傳奇十子」登科的范朝燈之子,獲夏威夷大學哲學博士後,到加拿大約克大學擔任哲學系主任。他是國際知名哲學家,專研維根斯坦、老子的哲學,著作被翻譯成中、德、英、西、法、荷等國語言,自加拿大退休返國後,曾任成大藝術研究所所長,退休後曾應徵至明新科大任教,讓明新科大老師們嚇呆,沒想到竟是哲學大師來應徵教書,當時學校如獲至寶;現在的他則退休在家,返璞歸真生活。
范光棣
學歷:臺灣地區新竹中學初中部、師大附中、美國伊利諾大數學系、哲學碩士畢、夏威夷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克里夫蘭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澳洲雪梨大學客座教授、臺灣地區成功大學藝術研所長、明新科大休閒系主任。
現職:寶島姆指園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