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

憶昔往時做大戲的太平戲院!


~懷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江風情~

太平戲院,是香港最早的戲院,1904年開業,位於石塘咀德輔道西。亦是老安母校對到正,所以印象至深。

以下文字輯自老友"懷舊堂主"
  整間戲院可容納近1000人,分前、中、後座,兩層超等及「貴妃床位」。東主為源杏翹。



  在1924年利舞臺落成之前,1904年開業的太平戲院,是全港最大、規格最高的戲院。

  太平戲院的七十七年歷史中,上演粵劇、播放電影均為主要的業務,兩者不同的時期,扮演著不同的主次的地位。

  太平戲院早期自組祝太平、詠太平、頌太平三個粵劇團在戲院演出,以充實戲院的節目。

  太平戲院不僅演粵劇,京劇名伶梅蘭芳、程硯秋1920年代也先後在太平戲院登臺。

  1932年,太平戲院兼具電影院角色,改建並加設有聲放映機,開始播映中西電影。

  位處石塘咀德輔道西的太平戲院,成為塘西姑娘最佳的消遣地方,也是公子哥兒討好塘西姑娘的好去處。

  早年的塘西夜夜笙歌,太平戲院興旺到甚至要在1924年推出通宵粵劇以應市。

  太平戲院可容納逾千人,分前、中、後座,兩層超等及「貴妃床位」。




  太平票價最貴的「貴妃床」,可坐四人,票價12元,普通板凳位,只需兩毫。

  當時,香港打工仔的月薪,不過十多二十元而已。

太平戲院可容納逾千人,分前、中、後座,兩層超等及「貴妃床位」。

  太平戲院1933年拆卸重建,改建成新式戲院,引入外國電影放映機,主要放映荷裏活及國產電影。

  太平戲院第二代院主源詹勳同時邀馬師曾組太平劇團,在太平戲院演出。

  同一年,香港男女同台演出解禁,劇團易名為太平男女劇團。

  一九三○年代,電影業發展蓬勃,與粵劇相比,在戲院的地位有後來居上之勢。

  不過,香港的粵劇也迎來了「小陽春」,除了採用外國電影題材,改編新劇,男女同台演出解禁外,電影業興旺,造成內地粵劇萎縮,大批伶人轉往香港發展,也為香港的粵劇增加了動力。

  1930年代,粵劇在港演出有增無減。

  1930年代中葉,廣州戲班已出現南移香港演出的趨勢,其中有薛覺先的覺先聲、馬師曾的太平劇團、陳錦棠的勝利年以及白駒榮的興中華等。

  好景不常,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後,戰火之下,各大劇團再難鳴鑼。

  太平戲院「駐院」的太平男女劇團解散,馬師曾等紅伶紛紛逃回內地。

  戰後雖然百廢待興,物質匱乏,升鬥市民為口奔馳,但以粵劇為主的戲曲市場卻發展平穩,更往往取得「旺臺」、「頂櫳」(全院滿座)的佳績。

  活躍當年的粵劇團有三至四個,如馬師曾、紅線女的勝利劇團,新馬師曾、餘麗珍的大光華劇團,羅品超、譚蘭卿的花錦繡劇團,任劍輝、陳艷儂的新聲劇團等。

  粵劇與電影百花齊放,太平戲院鑼鼓喧天,光影交疊。

  馬師曾1945年重返香港劇壇,他夥拍紅線女、何芙蓮、靚少鳳、梁醒波等組成勝利劇團,在太平戲院上演《還我河山》、《審死官》、《棠棣春秋》等首本戲。

  經過數年戰亂、劇團已今非昔比,只能以租院的方式租借場地演出,不再像以往那樣,以駐院劇團方式在太平戲院長期演出了。(文字:輯自懷舊堂主)


那個時代,生活簡單,睇大戲及看電影幾乎是一般人的"唯一"娛樂,而往往在等候入塲時,一些東西是不可避免被引誘"唔見錢"的,就是戲院外各種庶民美食。
圖中頭等位設有放茶位置,做大戲時間,小販(圖中)售物賣茶不斷,如今没有辦法想像!
五十年代,睇大戲是那個時代婦女最喜愛的,當年戲院還有"古風",就是一邊看戲,一見零食品茶,幾十年後,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當年還是初識人性時竟有此疑惑,她們看戲還是閒話家常,抑或食嘢呢? 因為她們閨蜜之間一面睇戲,另一面雞啄不斷東家長,西家短或是大談戲文!

9 則留言:

秋葉 說...

小時母親常常抱著我看電影,攪到我早年常常造的夢,都是坐在很多人的大戲院中,或者在戲院的廁所裡等候著。
或者在人頭湧湧的大堂裡,十分的熱鬧!但未見過戲院有茶喝,有東西賣。戲院門前有很多食物擺賣的就見過。

四零後 說...

不多的,只有太平戲院同利舞台,到五十年代中已經悄然消退了,老安幸運,趕及尾班車,不過不是有份,而是流口水而已,何解,母親是大戲迷,不過無錢,點呢?認識鄉里是舞台負責人之一, 走後門,帶著我混進後台,匿係度睇大戲,望到台下一切,猛流口水,肚餓但唔敢扭計,更加唔敢哭,昨天事,已忘記,陳年事却清楚每一環節!

秋葉 說...

利舞台在未拆前,先夫和我去看無線的藝員表演歌舞,有汪阿姐、肥姐、張圓圓(張德蘭)、王愛明等聯同歌舞的「四朵金花」。那時波叔戲稱她們是「四個番瓜」。以前無線的《歡樂今宵》,許氏兄弟、羅文、梅艷芳、黃老霑和一眾歌星們,藝員等帶給我們香港人很多的歡樂和勇氣。

四零後 說...

其實不應拆的,他家族又不欠錢,香港過去對一些有"無價"的建築物隨便拆掉,憾事!

秋葉 說...

好難講,家族大都有人會向錢看,若有人經不起地產商的游說,都會捨棄這個富有紀念性的地方。

四零後 說...

無奈又無奈, 老安沒有錢, 不知有錢人心態!
不過有時對一些"有錢人"的行為,奇怪, 好似無端端有咗二三十億的,比著老安,馬上走去瑞士,或葡萄牙,或希臘, 過埋一世,幾好玩, 點知有咁嘅人仲要想謀埋人地家族及國家的幾百億,搞到鎯鐺入獄,何必呢,何必呢, 俾老安,一千萬我都馬上返江門過土豪生活!

秋葉 說...

聽講有錢的人更會吝嗇金錢,更為慳家。有個工人對少奶講:「少奶,唔好要啦。係我就唔要了。」
少奶:「妳噉大嘥,所以妳做唔到少奶囉。」

水橫舟 說...

版主,你的資料有誤,太平戲院不是香港最早的戲院,1852年,荷里活道一帶就先後昇平戲園、同慶和高陞戲園。太平戲園是在1932年重建完工,不是1933年。高陞、和太平都係同級數,可供劇團舞台演出的戲院。利舞台二十年代才出現。只係高陞七十年代就結業,不太為人熟悉。另請更正錯體字,余麗珍的姓,不是餘,係余。荷里活,不是荷裏活。

秋葉 說...

利舞台是我去看過一次的劇院。然而“太平戲院、高陞戲院”則從來未見過。
真不明白,堂主一向都很欣賞余麗珍的演技,應該很熟識,怎會寫錯她的姓氏? 我真是不大相信。

只知道很多人把簡體字翻過來做繁體字時,時不時都有錯誤,鬥斗難分,例如:「升斗市民」,竟變成「升鬥市民」。
斗是鬥字的簡寫,但是「升斗」是量器,鬥是動詞,“鬥”字不能代替“斗”字來用。

「心臟病.竟然變成「心髒病」,離晒譜。 雖然人人都會偶然間寫錯字,不過,“心臟”變成“心髒”,真是不能接受。
以上這些錯字,卻常常在一些介紹健康的視頻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