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

六十年代中後期在中環的日子, 食!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在香港島中環工作,跟今天一樣,中午食飯都幾麻煩,當然錢是最大問題,可是,當年亦有些食肆,好照顧基層同一般收入不多的"低端"打工仔一族,士丹利街是打工仔食晏晝的必然地點,其中一間叫華英飯店的,供應煲豬肉,蒸鯇魚等等,快而妥當,食飽而不貴。

蒸鯇魚,上次回港,竟然在深水埗海壇街一間不起眼的街坊茶餐廳有供應,啊,正程係六十年代味道!








五、六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很多茶餐廳、冰室、㗎啡室都有供應,七十年後期已經逐漸消失,當年在中環荷里活道荷里活餐廳同海皮的海安冰室出品,都是老安之至愛。

5 則留言:

秋葉 說...

我在鴨巴甸街住了五年,歌賦街的大牌檔都很有風味。我偏愛中式早餐。
街口的蓮香少去,反而日日都幫趁對面的“山海茶居”吃飯。

四零後 說...

山海茶居,差點忘了!
六十年代末,多在得男飲茶,一齊的是在結志街的洋服老友同打金老友, 大道中的蓮香也有去!
七十年代因職業關係, 多在歌賦街,九如坊,美輪街一帶搵食, 那個時候,梗係幫趁當年脾氣唔多好嘅老九記, 有時又係抵俾佢鬧,又話要肥,又話要爽, 又話要加湯, 今天的已經完全不是那個味道同肉質了, 尤其要咁樣去排隊!
其實在啤啤仔時己在那一帶爬吽吽,因老豆就在美輪街善慶街那裡做印刷工人!

四零後 說...

應是得雲茶樓, 得男是打錯, 得男在上環太平山街對皇后大道西,七十年代亦是飲茶地方,因為做新報及華僑報生意,約佢地大佬吹水。

wei-wei 說...

我現在也間中在星期六、日煎 "克戟" 給家人做早餐。

秋葉 說...

「得雲茶樓」我記得,都去過兩次。最難忘的是大同酒家,那時還未執笠,有個年青的白衫伙記真好人,他一面微笑說:茶葉要沖洗一下,一面動手把茶葉沖水倒去一次,才把茶壺斟滿水。這麼好人的茶樓伙記,那麼多年只見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