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師日前傳一河之北的中醫論壇一文予本人, 閱後不無感歎, 因愚亦曾從事此行業, 其中惡習及陋規, 弄虛作假, 罄竹難書已是太保守了, 於此轉貼此文, 讓有心人關切關切。
2006年,記者採訪原內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司司長駱詩文,他曾預言:“我們執行錯誤的‘中藥現代化’路線與國際接軌三四年,已經使得中藥加速走向衰敗。如果這種情況再讓它繼續5年,中藥就無法挽救了。”
2011年,記者拜訪駱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醫藥不分家。現在傳統中藥已經不復存在,醫也完了!”“前些日子得了結腸炎,一直拉肚子,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十幾次。”駱老解釋說。
這位學徒出身、從事中藥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有點頭疼腦熱從來都是自己開方、抓藥。結腸炎病程緩慢,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為了根治,駱老從醫書找到一方。該方需要的藥材,有一味頗為獨特:伏龍肝。
伏龍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瀉、便血。駱老托了朋友,終於在湖南農村尋找到了傳統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燒得最紅的那一塊,有多少要多少。” ——這東西如今太金貴了,駱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備後用。為了保證這服藥的品質,駱老親自按古法炮製。果然幾劑而愈。
很多人都以為“中醫是慢郎中”,有時候連駱老的女兒都不例外。一次孩子發燒,咳得很厲害,工作繁忙的她為了快速治癒,也是直接送醫院掛水去了,沒想到連著一星期都沒見好。而北京中醫院一位醫生,是名老中醫的孫子,僅用了5味藥,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亂跳了。
這位醫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門之後,是京城名醫施今墨的第三代。周醫生用藥有何高明?駱老說,重點是他每一味藥都經過自己精心炮製。而現在的醫院大多不炮製、或者亂炮製。一位老醫生則對記者說:“不能怨老百姓罵中醫。現在中藥不靈了。價格漲得那麼厲害,假冒偽劣又空前嚴重,老百姓怎麼能不罵?從來沒有見過中藥材品質像今天這麼差,過去三五服中藥下去療效就出來了,現在十服八服也沒見療效。”
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連治病救人的藥都“病”了。駱老說:“我搞了50多年中藥,現在的中藥連我自己都不敢吃。不是危言聳聽,很可能吃出問題。我吃中藥,都得自己跑到藥材市場親手選藥材,自己炮製。”
南京中醫藥大學周仲瑛教授斷言:“中醫將亡於藥!”作為華夏5000年文化結晶的傳統中藥,到底怎麼了?
“一袋袋包裝扎實的枇杷葉碼得像小山一樣,一輛12噸的載重貨車整裝待發……”這是一名記者在全國最大的枇杷葉收購大戶,福建仙遊縣書峰鄉林文喜的收購站,看到的“壯觀場面”。自2005年起,林文喜就以每噸700元至1000元的價格,向山民收購枇杷葉。並相繼敲開了廣州醫藥公司、山東制藥廠、同仁堂的大門。
原來落到地上隨其腐爛的枇杷葉,隨便撿來就能換錢,瞬間激發了村民們的積極性,連殘疾人都加入了撿葉大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爺,一年僅靠賣枇杷葉,就能收入4000元左右。枇杷葉應該如何採集、炮製?駱詩文為記者詳細地講解:“今年用的枇杷葉必須是去年從樹上摘下來的老葉,樹齡至少三五年。用鬃刷把枇杷葉背面的毛刷得乾乾淨淨,放在竹墊上晾到八九成幹,以一公斤為單位,一葉一葉碼好用繩子紮起來,再立起讓它徹底乾燥。做藥的時候,拿出來,用藥刀切成0.5釐米厚的絲,鍋裏加煉熟的蜂蜜和適量開水,放入枇杷絲拌勻,用文火炒到枇杷絲既能很均勻地沾上蜜,又不黏手,取出放涼即可。”
但現在農民們一般都是怎麼採集落葉?“我親眼看到,都是直接用一根金屬的或者竹制的長簽紮地上的落葉,管它老葉、新葉。很多葉子在泥裏已經腐爛 ,再一下雨,浸泡過後還有什麼用?采回來洗都不洗,毛也不去,曬乾一紮。炮製的時候,甚至連繩子都不解,蜜炙就更不用提了,直接往提取罐裏倒。”
中藥材歷來講究原產地,是為“道地”。駱老解釋說:“這是五千年來通過實踐摸索出的規律。大量驗證表明,一旦改變了環境,藥效往往就不行了。”據駱老所言,“文革之前,中藥如果需要異地種植,必須經過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療效。用第一代的種子種第二代,第二代的種子再種第三代,直到三代藥材的療效和原產地藥材一致,才允許移植。現在則隨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種就去哪里種。
“前一段時間檢查出魚腥草有問題。什麼問題?從原料上就不對。過去魚腥草主要生長在深山的水溝溪泉兩邊,沒有污染,煮了以後給小孩退燒很快就能見效。現在雲南、貴州、四川,把魚腥草灑在大地裏,像種蔬菜一樣。本身那個地是農田,已經施過很多年的化肥農藥。長出來後用耙一耙,裝在竹筐浸到水塘裏,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去當蔬菜賣了。當天賣不完怕爛掉才拿回去曬乾,賣出去做藥。肺炎發燒,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變化很快,以往一服藥就能扳過來,延誤了就可能致命。你說拿這樣沒什麼療效的魚腥草做藥,吃了能不死人嗎?”
不道地的藥材一轟而上大量供應,優質的原產地藥材則遭到人們竭澤而漁式的掠搶。如今浙江各中藥房,已經難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浙八味”了。雲南白藥最重要的原材料野生重樓,又名七葉一枝花,已經瀕臨滅絕。道地藥材大多產於老少邊窮地區,無論用什麼手段,如果能使產量倍增,對當地都是有吸引力的。麥冬使用壯根靈後,單產可以從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黨參使用激素農藥後,單產量也可增加一倍。但藥效可想而知。
“就像我們吃黃瓜,頭尾兩端味道不一樣,當歸各個部位的藥效不同。當歸頭止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破血(催血),不能亂用。以前用當歸,都要分清部位,一錢一錢算得很仔細。現在去配藥,藥房的人跟我說,當歸都長得很大,給你一整根,都啃光也不會出事情,當然,也沒什麼療效,跟吃蘿蔔差不多。”一名老醫生告訴記者。
藥材中農藥殘留超標的真相更令人震驚,這也是我國中藥材出口最大的攔路虎 。從檢測統計可以看出,我國中藥材中農藥殘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幾乎在所有的樣品中都有檢出。二三十年前,為了消滅長白山上的松毛蟲,政府曾組織飛機在林區大規模灑下666等劇毒農藥,至今該成分仍不時在長白山區的人參中被檢出。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為藥材界公認的“道地藥材”。前段時間岷縣“毒當歸”鬧得沸沸揚揚。由於黃芪、當歸、黨參等藥材常發麻口病,束手無策的農民最後只能用各類高毒高殘農藥一起“招呼”。嚇得不少想買當歸的朋友,不惜從香港繞道訂購。
就在人們為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糾結不已時,轉基因中藥也已來到了我們身邊。早在1999年,成都就利用轉基因技術提高枸杞等藥材的抗病蟲害能力和藥材產量。
“現在國家投資了好幾個億,在黃河以南的某省份搞黃芪轉基因研究。黃河以北的黃芪療效才好,到黃河以南有什麼用?”駱老透露,“中藥作為一個複雜的化合物集合體,轉基因之後是不是會影響它的性味歸經,這事沒有人管,科研經費才是大家更重視的。”
目前列為轉基因研究專案中藥包括:金銀花、忍冬藤、連翹、板藍根、魚腥草、人參、太子參、大棗、枸杞、核桃仁、丹參、綠豆、黃芪、百合、青蒿、何首烏、龍眼肉、杜仲、甘草、半夏、桔梗、銀杏、麻黃、防風、蘆根、地骨皮、竹葉、菊花、廣藿香、巴戟天、枳殼、夏枯草等。
老安按: 就以麻黃味而言, 說之不遠, 二十餘年前, 一二小枝含之辛辣 , 如今, 一把也找不出味道, 故古人處方, 只以一錢, 甚至幾分, 藥效已及, 於今, 試以五錢甚至一兩, 竟無味道。
如今,坊間好有科學中藥, 即結晶體沖劑, 本人郤"非常"保留, 原因很簡單, 飲片品質尚不能有保證, 何況這些"看不出"來的東西???
也曾批發藥材至海漂地"科學中醫藥製造商", 因所願付價錢甚低, 而且也不要求"品質", 因而供給他們的都是.......。
另外, 幾位老師都從中醫藥性出發, 都對這些"科學中藥"包"極度"懷疑態度。
況且, 今時今日河之北岸, 商人心態非常另類, 其產品之可靠程度, 問號也!
本來海岸之另一面, 還保留傳統, 應可信賴, 臺產科學中藥比河之北還早, 但是, 這三四年間, 那邊食品制造也是醜聞、醜事層出不窮, 政府未統一, 郤是民間"無心無肺"提早結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