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

A man without a face!!!

讀書求明理!這些人讀書是為了怎樣利用書本,尋章斷義去詭辯,扭横折曲去滿足他自己的荒唐荒謬怪思想,這樣,他越讀的書多,他的扭横技巧更高強,為害盲毛白痴及胡亂跟風吶喊加油支持的思覺失調的懵人更深!

依照這位學霸高知的邏輯,美國應該是印第安人的,英國是丹麥的,日本是中國的,印度不應該存在!而練先生根本不應稱為人,他只是一個不知來歷的雄性動物插他母親射出某種物質偶然而成的似人物體而已!我曉!!!

圖像中可能有一人或多人和文字

以下轉貼

這種“人”不是漢奸是啥?
屈穎妍

我從來不會說某某是漢奸、誰誰是賣國賊,雖然很多火遮眼的市民或傳媒喜歡用這些形容詞,但總覺得賣國這指控很嚴重,沒真憑實據,我不敢亂說。

只是最近,我也開始動搖了,因為有些話,真是賣了國才會說得出,譬如,以下兩段……

練乙錚為政治改歷史

第一句:「香港本來不屬於中國」

說這話是《信報》前主筆、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的練乙錚。他早前在美國《紐約時報》公開撰文,題為:「香港真的是中國的一部分嗎?」(Is Hong Kong Really Part of China?),引用了《淮南子》和《史記》等古代文獻,「證實」香港本不屬中國,而是古時秦國侵略吞併,才令香港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哇……

一個學貫中西的知名學者,畢業於華仁書院,美國卡爾頓學院數學高級榮譽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加州大學前講師、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竟然,講呢啲!

那不如說,今日波蘭、匈牙利、俄羅斯都是蒙古的,因為當年用馬蹄征服歐亞的成吉思汗,共滅亡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270多個民族,寫下輝煌的元朝版圖。

讀書,本是用來明事理;學問,本是用來增智慧。今日香港,竟有人為政治篡改歷史,是淪落更是禍國殃民。

李柱銘撐不平等條約

第二句:「不平等條約是要遵守的」

翻開中國近代史,必定會接觸到「不平等條約」這五個字。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法越南條約……如果你是中國人,你不會認為那是公平契約,當然,你站在八國聯軍角度看,又是另一回事。

早前,李柱銘接受官媒香港電台訪問談「一地兩檢」時說:「如果得不到英國政府合作,將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的主權歸還中國政府,我們的基本法就只是新界的基本法,因為新界是你的,你喜歡『一國兩制』,就『一國兩制』,只能在新界實施……香港島及九龍半島是永遠割了給英國政府,你說這個是不平等條約,但你都要遵守。」

連英國人都支吾避談的不光彩侵略史,一個中國人竟大言不慚說支持,終於明白,為什麼香港這麼多年輕人舞動龍獅旗了。

其實,早在1979年,鄧小平已對時任港督麥理浩講清講楚:中國不會承認不平等條約,而且會全面收回香港主權。以當時中英懸殊之國力,如果英國人不是理虧,會跟中國把回歸問題談下去嗎?

一個堅持要捍衛一百七十多年前不平等條約的中國人,對不起,除了漢奸,字典裏真的找不到別的形容詞。

塵捲雲垢, 塵雲無根! 我狼狽的逃了, 不帶一點點自尊…

2020-06-28 怕怕咯, 香港本土毒辣國師陳雲宣布退出香港社運!
陳國師最先提出香港城邦論, 是毒辣混凍的殿基人!

後生仔及盲毛們, 醒未呀, 又一巴摑你地啦!!!

圖像中可能有1 人、文字

人大即將表示港區國安法。曾提出香港城邦論、人稱「國師」的陳雲於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出香港社運。

陳雲於貼文中指,香港大部份人都不需要他的社運指導,那些人把命運交給泛民及港獨,導致香港推入國際政治鬥爭的黑洞。他又形容自己過去十年的工作有利維護中港關係,總是被泛民港獨騎劫。而泛民港獨得到大部分香港人的投票支持,認為他們贏了議席,但輸掉香港,所以他會尊重大部分香港人要輸掉香港的決定,並退出香港社運。

陳雲表示會繼續以往的學術研究、民間教育、時事評論、國學發揚和香港文化外傳工作,偶然亦會做一些散文和小說創作。他曾於2016年參選立法會,落敗後曾表示「網上的我將會逐步消失,直至寂滅,包括這個我用了多年的面書戶口,將在適當時候終止。」




塵捲雲垢, 塵雲無根!
學迷術殘, 學人禍港!

馬料竟是污水地!大學還成?
博文成了怪亂殘!約禮何在?

一個學貫中西的應該叫做知識份子的物體, 尤其在哲學成就最大最深的德意志留學, 竟然怪力亂神, 毫無民族感, 同社會責任心, 隨意亂為, 禍害年青人, 究竟佢點讀書同點消化書本, 點理解佢所讀過的哲人思想, 真係難以明白。

中文大學本是繼承中華文化, 儒家思想的一所學院, 創校者都是中華魂的表表者, 為什麼出的學生,出的教學者全是古靈精怪, 反中華, 反儒,反四維八德的賤、爛、恥、殘的臭老九, 尤以傳媒中人,奇夠怪, 馬料水風水有問題!!!

看看:
崇基學院校訓為「止於至善」,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

今之中大學生入學時有否看一看校訓。

崇基學院校歌

南天海嵎,四方人士,同興此學府。
崇奉基督,勵志篤行,修業勤是務。
漫漫長夜,屹立明燈,使命莫辜負。
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
神州學術,源遠流長,數典不忘祖。
自由民主,嘉誼友邦,協力相互助。
中西結晶,增益文明,聖教宏其緒。
濟濟菁英,天降大任,至善勉同赴。

今之中大學生、畢業生有否遵照基督精神, 有否社會平安進步, 中西結晶精神?

新亞書院創立者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學者, 教授徐復觀;張君勱;牟宗三);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教育部次長吳俊升;曾克端;左舜生;甲骨文專家、董作賓;饒宗頤;羅香林;李天命;羅時憲、霍韜晦等等中華魂學者智者, 今之中大學生及畢業生究竟知不知道, 他們為什麼立此書院。

新亞書院校訓為「誠明」,語出《中庸》。《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今之中大學生,畢業生有否明白他她們學院校訓的中心思想?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今之中大學生, 畢業生有否這胸襟!

啊呀! 這都是浮雲, 出了不止一個塵雲!

其實真的還是在農圃道時, 風水好很多了!

國安法還未公佈,雞飛狗走!

圖像中可能有2 人

一切, 一切, 事實証明, 這些人完全沒有一點良心, 點責任, 只是嘩眾取寵, 索隱行怪, 博出位, 搗蛋搗亂, 以滿足自己意識也好, 個人怨憤, 甚至取財滅義, 可惜是被他她們洗腦, 毒害的青年, 前途盡毀, 一生不得回復平安!!!

尤以陳雲這怪物, 同黃郁文二人, 為害之深,深不可量!

今時今日香江環境, 不能不對太祖要鬥知識份子, 謔之為臭老九, 折騰之, 有不少這些高知真的是臭不可聞, 不棄之, 鬥之, 社會難有進步平安和諧!!!

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不作不死, 天作孽, 猶可救, 人作怪, 不可活!!!五個氣球, 爆破變的乾乾淨淨!

夜行, 電燈柱街燈照落嚟, 班笨五加二見到自己個影, 嘩, 原來我咁偉大㗎!!! 做佢咯!!! 砌佢咯!!!
前面警車大頭燈一照:"死靚仔, 係度做乜", "咦, 點解原來我咁奀之噃,死人!"

不作不死, 天作孽, 猶可救, 人作怪, 不可活!!!



上集:
風雲突起,瘋嘩正茂, 香港九龍新界,是誰家天下, 香港毒辣, 舍我其誰, 人不弱冠, 天下皆聞, 美金滾滾, 千萬豪宅, 唯我豬瘋。
陳李一神一教父, 風光無限, 美統領高官, 事如上賓, 李教主朱牧師, 萬人奉養, 大陸是何, 皆在糠稈人之光榮, 遮蓋如黑夜, 若要黎明, 問我地糠稈人啦!
風光…風光滴!!!

香港從此「一港兩治」

未提供相片說明。
下集: 忍無可忍, 退不可退, 特區高官, 鵪鶉傳人, 凡事你推我讓, 事事問人,
習總難頂, 唯有用神,國安大法, 勝過神韻, 威過怪力亂神, 皇皇國法, 你地一眾奸人,仲使有的瞓!神光一照, 香港成班人只有震!!!睇來睇去, 糠稈成班,都係小小小小小人, 何來巨影, 打回初像, 啊, 原來自己只不過係又奀又老襯!

北京公布港區國安法草案後,香港進入「一港兩治」時代,出現兩個領導體系,適用兩套法制。

中共人大常委會公布「港區國家安全法」草案後,香港的「一國兩制」名存實亡?這個問題爭議很大,但香港從此進入「一港兩治」的時代,卻是無庸置疑的。

港區國安法草案最搶眼的內容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派人出任委員會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同時在香港設立直屬中央的「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駐港國安公署),監督、指導、協調和支持港府的國安工作,可在香港「辦理」案件;而審理國安案件的法官要由特首指派。民主派批評此舉不啻北京「猶如利劍般直插本港的行政和司法機構」,但這不僅是國安顧問如「太上皇」那麼簡單,更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的管治權力和司法體系運作勢必演變成一港兩治;從此出現兩個領導體系,適用兩套法制。港人除了必須遵從香港法律,受香港司法管轄,同時必須遵從中國內地國安法律,受內地司法管轄。

北京除了派任國安顧問、設置國安公署之外,草案說明中明白表示,「如香港法律與港區國安法不一致,適用後者規定」。換言之,國安法的內容和執行不只具有凌駕性,還有兩權並立、兩法並行的雙元性。而且,在一國兩制下,駐港國安公署的地位將與中聯辦類似,直屬中央政府,不受《基本法》第二十二條規管;更厲害的是,駐港國安公署和國家有關機關在「特定情形下對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行使管轄權」,也就是公署保留管轄權以體現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從此香港司法不再是一條鞭,國安的執法和司法將變成兩條鞭。未來觸犯國安法而被拘捕的人犯可以不經香港法院審理,直接送往內地司法機構審議。港人「反送中」的下場竟是港區國安法可將港人「送中」,觸犯內地國安法還會被內地人犯「送作堆」,運動成果堪稱「豐碩」。

這樣安排反映北京不但不信任港人,連對特區政府及其法制、司法體系也不信任,因此「一港一治」猶有不足,必須施行一港兩治,在港府秉持基本法和高度自治原則治理香港之外,另加一治,雙管齊下,而且是「直通車」,由中央直接搞定。北京顯然認為必須對香港國安形勢有全面掌控,方能堵塞目前存在的「法律漏洞、制度缺失」,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這回制訂國安法,「突出責任主體」被提升到關鍵位置,草案之中開宗明義規定中央對國家安全事務有「根本責任」,香港維護國安則是「憲制責任」,兩者並行不悖,但也主次分明。

港區國安法反映中央對港權力「變胖又變高」,中央未來不但保留對重大國安案件的管轄權,駐港國安公署「依法辦案」獲得法源,還可以在香港直接執法,這在以往的「港人治港」迷思之下是無法想像的。觀乎整個頂層設計,中央的角色越來越吃重,先前已經確立中聯辦對香港擁有監督權,不受基本法限制,現在更要取得執行權、押送權、審判權,這樣如果還不能震懾那些危害國安的勢力,那只能說有人真的有烈士情懷。

從此以後,街頭上的抗爭者、港獨推動者、國際線上的串連者要受香港之治和中央之治的雙重管轄,那些志在立法會選舉者也要接受中央的思想審查,以求防範於當選之機先。以後凡是不認同或反對港區國安法者成為參選人後,被「DQ」(取消參選資格)的機率將大增。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早已為「言之不預」打預防針,表示如果立法會參選人完全否定或反對港區國安法,會令人質疑其是否維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有民主派人士形容這是「DQ」的前奏。未來,前奏加上港府和中央的合奏,音響必然更加澎湃強力,足可威懾八方。

香港外加一治之後,司法隨而兩套並行,而且主次之分同樣分明,而由於港區國安法被納入基本法附件三,香港立法會將無權修改港區國安法,亦無權制定與其相牴觸的新法律。何況依照普通法,法庭雖有權解釋法律條文,但由於國安法是由內地制定,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港區國安法的釋法,對香港法庭有約束力。

兩治之後的香港政府,現存的一點三權分立恐將不復存在。港區國安法完全沒經香港立法會制定,將來審理國家安全相關案件的法官由特首指派,而國安公署又可以「監督、指導、協調」行政機關,港府將由過去「三權分立」演變成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都被北京干預的局面,在「黨管一切」的權力行使方式之下,由黨直接管治在所難免。

一港兩治之下的香港,一國兩制豈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政治上的一國兩制將轉換成為一國一制,至於經濟上的一國兩制則將維繫不變,甚至得到鞏固;所謂「行穩致遠」,大概也限於這個領域。過去十幾年,香港快速政治化,去年「反送中」運動之後政治化達到高峰,至今政治高燒不退,暴力甚至隱然有更為暴烈的趨向。這樣下去,香港社會的穩定、營商環境的優勢、外資外商的信心、金融中心的地位、社會議題的重心乃至於政府運作的節奏都將極度扭曲,嚴重衰頹,最後連資本主義對市場及營業的優越性將根本瓦解,還有何兩制的必要?一港兩治必將動搖政治上的兩制,但對於經濟上的兩制或可產生扭轉與導正的效果。關鍵在於港人要什麼,以及政治化的港人和經濟性的港人之間的拉鋸何者佔上風?

又話反共, 又話反中, 但係, 好嘅唔去學, 專學的唔好, 同埋人地已經反省兼唾棄唔用嘅文革手段去"斗争"同埋害己不害人的不知所謂, 屎坑諗出嚟嘅"攬炒",又井水沖河水!!!

用埋、做埋大陸名詞:不作不死!

好啦! 心足啦! 滿意啦! 逼迫到深圳河之北出手啦!

瞓得安樂啦!

老安看歷史, 從未見過一個地方的乜乜運動係愚昧、愚蠢、白痴、腦殘同埋"笨夠實"的手段同方法, 只有三子及陳李張梁楊郭譚等等, 等等, 等等與及美國佬"屎挨蟻"及美國"蚊主基金"咁先至有咁低智拙劣的荒唐、荒謬!!!

送俾呢班人水查同埋佢地的支持者同加油拉拉隊盲毛!

毛主席詩詞

滿江紅 和郭沫若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附:郭沫若原詞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
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
真金在,豈銷鑠?
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
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
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邊個夠胆話我窮, 我打乜佢! 美國經濟的現狀。

美國經濟的現狀

未提供相片說明。

到今時今日, 中港臺及海外還很多炎黃子孫潛意識裏一直認為,美國每樣事都優於其他國家及地方, 還是世界第一,永不言敗、任何國家,民族,不向她低頭就是罪。至於美國經濟,美國人及這些人的一句話,好著呢。

實實在在,歷史上沒有永恒,上面的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誤判。

大家一起坐下來看看,這位叫“美國經濟”的美國神像,它的歷史。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無非是:
1.企業混的不好,靠政府刺激經濟;
2.政府刺激不動了,就靠居民加杠杆;
3.連居民消費都無法提高了,只能靠出口增長。

1)美國企業沒有什麼好專案可以做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非金融類別公司負債已經達到8.7萬億美元,約等於美國GDP的45%。這意味著,美國大多數企業的基本上是靠著借貸負債來勉強支撐其目前的生意。換句話說,美國企業目前手上並沒有太多回報率非常好的專案可以做。

企業壓力如山大。看看美國政府是不是有辦法去幫一下,刺激一下經濟?

2)美國政府欠了一屁股的債,無力回天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中央)負債已經達到20萬億(好不容易數數字位零的數字)美元,今天今刻還不得不繼續舉債,否則政府馬上就要關門了。

美國地方政府已經有約1/3的州縣預算出現大面積赤字。其中,伊利諾伊和康州最嚴重,它們公債或被下調至垃圾級。主要赤字的原因是,巨額養老金,奧巴馬醫療改革所產生的額外支出,當地越來越糟糕的實體經濟。

按照美國專業機構的預測、算計:

美國聯邦政府負債 + 地方政府負債 + 養老金負債 + 醫療基金負債 ≈ 美國2016年GDP 的700%

看官們,是不是有種驚嚇的感覺?

3)美國家庭度日如年

a) 就業:

之前官方公佈的失業率是4.1% ~ 4.4%。看上去比很多國家好像還低哦。

看事物要冷靜客觀,先搞明白美國失業率的定義:
連續4周內有就職意向的失業人員,才能被計入內。也就是說,你失業超過4周了,不好意思,那就說明你沒有求職意向,因此不算失業人口,領補濟金去吧。那麼,失業超過四周的叫什麼…?
不得不說,美國官方的失業率定義套路深啊。

換個角度來看一下美國真實的失業率,拿美國全民勞動參與率來看,目前只有65%+。也就是說,除了就業人口外,大約有6,800萬人“下崗”在家。

至於媒體裏大肆謳歌特朗普政府的這些所謂的就業,其品質實在是什麼吧,很多崗位是臨時工或者去餐館刷盤子。

b) 加薪:

美國目前的平均薪資增幅已經二十年都在2%以內。與中國大陸動輒8%、甚至10%的漲薪漲幅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畫面。

外企平時每年年底要向總部申請中國團隊加薪,基本上都要附上專業機構的意見,然後是雪地裸體跪求with 360度旋轉。否則無論哪個老外都不會批:美國人漲薪才2%,你要漲薪8%?

c) 家庭債務:

接著,我們來看看美國居民/家庭的負債情況吧 。美國家庭的房貸規模已經再次達到了次貸危機爆發前的最高水準。

第二大債務是學費貸款,目前其規模相當於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的加總,大約1.3萬億美元。粗粗合算下來,每個貸款的大學生畢業後,先背著25萬人民幣的學費要還。由於上面所說的工作難找,薪資漲幅那麼可憐,目前學費貸款違約率大概在43%。

4)美國國際貿易赤字再創新高

好吧,企業、政府、家庭都不靠譜。我們來看看出口吧。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其國際貿易赤字大約是八千億美元。等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美國國際貿易赤字跌到了五千億美元。

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抄作小布什的方法,繼續印鈔來大規模刺激經濟。所以美國的國際貿易赤字在金融危機後不斷上升。截至目前,美國國際貿易又達到了八千億美元的規模,即是回到次貸危機前的最高水準。

這就是為什麼特無譜大統領特朗普要打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要跟全世界開打貿易戰。原因非常簡單:沒錢了!

歸納一下美國經濟的現狀吧:

美國企業: 負債累累,沒有好專案做,大多數基本上靠負債度日;
美國政府: 負債規模近乎爆倉;
美國家庭: 負債遠遠高過收入,還常常找不到工作;
美國出口: 國際貿易赤字重回次貸危機爆發前水準;
還有人迷信美國經濟是天下無敵嗎? 答案是: 還有!!! 道理呢: 去問他她們吧!

美國經濟的現狀如果這種情況放到其他任何國家身上,任何人都很容易得出結論:這個國家其實已經破產了。沒錯!其實,美國沒有任何特殊性(武力、武力、武力! 大話、大話、大話!!!),它也早應該破產了,實際上現在她已經破產了,只餘嘴炮、大炮、印刷機與及流氓氣。

老安輯自互聯訊息

2020年6月24日星期三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糭的聯想。

夏至節氣剛過,龍舟鼓響應該來了,“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炎熱的天氣,又迎來了粽子飄香的時節——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民族節日。今年“閏四月”,端午要到了6月25日才姍姍而至,是21世紀在公曆月份中最晚的三次之一。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的由來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其中以楚國政治人物及詩人屈原的傳說至為重要而且流傳最廣,亦是反影忠心愛國,忠義誠信為重的民族精神和做人應有的自我承擔的傳統。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受到中華漢民的歡迎,歷朝無數文人墨客爭相為其吟詩賦詞。到了今天,端午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扒龍舟等習俗更是隨著近幾十年華人的移民潮早已播送海外,尤其扒龍舟成經成為多國的普羅民眾喜愛的運動及未有定為公眾假期但是在節日的前後周末、周日的民間聚樂的活動。賽龍舟,算是中華文化在海外“成功登陸”最成功的中華民族活動。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八十多九十個國家和地區在端午前後開展龍舟賽,傳統文化走出去 端午是先鋒。

端午節重要的競技活動賽龍舟,在唐代,每次龍舟比賽都是大場面。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有生動描寫:“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明朝及大清時期,無論是皇家還是民間,都非常重視龍舟競渡。乾隆皇帝,不僅多次到現場觀看捧塲,還留下“中流九龍舟,誰肯相參差”等詩句。

今年的端午節,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多地區都取消了原本的龍舟比賽。

端午節亦如其他中華節日一樣,涉及衣食住行,是一個很有生活感的全民節日,一如其他節日,古人(其實並不古,只是跟現在只有半個世紀的時光距離)比今人更為重視。端午也是節日中“別名”最多的一個,如女兒節、粽子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不止是只有吃粽子和賽龍舟,還有許多智慧型的習俗。北宋文豪蘇軾的詞:“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呐喊,憑弔祭江誦君賦。”在詞中,一系列民俗活動有了生動的畫面感,古人對端午節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紅樓夢》也用不少篇幅描述過端午的場景,如第三十一回寫道:“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午間,王夫人治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

以上的詞或文中,大家會發覺,端午除了豐富的民俗,還是全民防疫、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節日,祈福的日子,可以說是古人的“衛生節”。

先秦時起,人們就認識到端午來臨之時正值仲夏的五月,氣溫較高,各種蚊蟲出沒活躍,容易傳播疾病,是一個發毒的月,五日是惡日。有民諺道:“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為了防止蛇蟲出沒家中,古人會掛菖蒲古人會掛菖蒲 (leaves of the calamus)、插艾草(mugwort),並用這些藥草沐浴,其中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竅,也能驅蟲和淨化空氣。此外,人們還會在這端午節之前一天對庭院進行大掃除,說是準備應節,實際上是借此清潔殺菌防病。

古人配戴香囊,也是自創的智慧型“健康小妙招”。人們在香囊內裝入氣味濃重的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藥,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此外,民間流行給兒童手上拴五色線,據說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五毒的傷害。漢代應劭《風俗通》中就有“五月五日以彩絲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的說法。

前人還認識到,雄黃的藥效和氣味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就是說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此外,在端午節古人還會上山采藥、吃五毒餅、貼鍾馗像等,其用意大抵都是為了驅邪袪災,衛生預防與保健強魄。這些特定習俗,是古人對時節的深刻觀察和經驗積累而形成的,同時也反映了古人利用自然資源來主動防疫的智慧。

端午節,當然食字離不開,屈原投江的故事,古華人耳熟能詳,不再此多口舌了,端午節的粽子,“可鹹可甜”,粽子市場也早已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品牌借勢行銷,老字型大小紛紛創新,有些產品甚至遠銷海外。

粽子“鹹甜”之爭一向以來都在民間及地域之間爭的不亦樂乎,然而,事事實實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是甜粽子居於主位。據記載,從晉代開始,粽子正式成為端午節應節食物。到了唐代,粽子已經非常普及。當時的官宴菜單中有道“賜緋含香粽”,內容是把粽子淋上蜂蜜來食用。

在宋代,吃粽子是一種風雅的時尚。現代的水果粽子,對於民豐物阜的宋人來說並不稀奇,“著名美食家”蘇軾就曾寫過:“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直到大清年代,鹹粽子被進貢入宮,才漸漸有了存在感。

日韓等東亞國家自古受到中國的影響,一樣有過端午節的習俗。韓國人更曾斗膽向聯合國申請端午是韓國文化遺產持份者,中華人可怒也。在韓國,人們不吃粽子,而是吃艾糕,還會用菖蒲湯洗頭,並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觀看蕩秋千和摔跤比賽;在日本,端午節又叫“男孩節”。人們吃粽子、喝菖蒲酒、洗菖蒲浴,還會掛鯉魚旗,有望子成龍之意。此外,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也以各種方式慶祝端午。日韓竟能保持自楚越至今的中華端午傳統習慣,反之,在神州大地已經少有人提及,此所謂“禮失求諸野”矣!

端午節的風俗、習俗,體現的是古代到現代的傳承,不同時代與不同地域的融合。也不論時代和形式如何變化,無論是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掛菖蒲,這些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為現代中華人的生活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增添了對炎黃文化的認識,還有提供另外生活樂趣。

端午節是一個能夠容易凝聚著古人智慧、國人情感的傳統節日,也是能夠在今天得到繼承,希望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華族子女因這節日更對自己族裔更多、更深的認同。端午節也是國際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前鋒,希冀世界其他人民認識及喜愛。

圖像中可能有一人或多人、天空、戶外和水
圖中是民國年間上海的龍舟,當年中國的龍舟裝飾華麗多采多姿,絕不是今天的簡陋,求其。

吟詠端午的詩詞多的數不能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 (唐‧白居易)
競渡相傳為汨羅,不能止遏意無他。
自經放逐來憔悴,能校靈均死幾多。

競渡曲 唐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綵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綵旂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北宋歐陽修: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驪時一弄。
猶松等閒驚破紗窗夢。

賀新郎 (宋·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呆女。
耳不聽、湖邊鼉鼓。
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
時展卷,誦騷語。新愁不障西山雨。
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
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
漾不到、瀟湘江渚。
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北宋詞人蘇軾筆下: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佳節
糭的聯想!
不强求,不强求,世事怎能盡人所求?
美好的事,難求!
色即是糭, 糭即是色, 受想行識, 欲望難息!
見她如見裹蒸糭, 胃口大開,罪過,罪過!
要端午思想一下, 阿門!

圖像中可能有1 人
見此佳人, 聯想起美味銷魂的肇城裹蒸糭, 一糭難求, 慾望難收。

圖像中可能有美食


2020年6月24日老安編撰於楓葉卑詩列治文疫情未全控之時。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人蠢無藥醫, 盲毛亂聽某些低B高知, 名咀亂噏當聖旨, 今日入籠係咪遲咗啲! 自己攞來,冇得怨!

二十三年過去,很多某些香港人漠視民族大義、蔑視中共對香港的姑息放任,輕視生活、生存、發展的傳統獅子山精神,盲目妄想不設實際的書上意識形勢空洞政治幼稚式幻想,整批高知、學者、法律人士、社會上擁有不少利益的高低級公務員及一班靠口、靠筆"搵食"的人士,不斷捨正路而弗由,搞東搞西、指南指北,去煽惑、去搧動一批根本不知政治為何物的普通人和學生,不去發展應發展的事物,却走上政治的污水泥濘之中,不斷去毀謗中央政府,去破壞香港的切,而美其名曰"民主",近十年更肆無忌憚去挑戰深圳河之北,好了, 求仁得仁, 求管得管了!(老安很懷疑這批人之中,有多少是中央的臥底,否則怎會幹這些連小孩都明白的搗蛋、搗亂的結果會是怎樣,死去的司徒某就是死後被揭發是土共, 今有生果報的李某人。)



6月20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閉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在會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

香港增設兩個維護國家安全機構,架構和職責首次披露

備受關注的香港國安法草案說明來啦。

該說明全文公佈,文中披露將設立兩個重要機構:

1.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2.駐港國家安全公署。

兩個機構的架構和職責也首次公開。

香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下設秘書處和國安事務顧問

先瞭解一下草案的整體架構:

草案有6章,分別為總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和機構,罪行和處罰,案件管轄、法律適用和程式,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機構,附則;共66條。

草案提到兩個新機構:
1.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2.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

甲、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事務,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並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監督和問責。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保安局局長、警務處處長、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負責人、入境事務處處長、海關關長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主席1人,成員9人,一共10人組成該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設秘書處,由秘書長領導。秘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設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由中央人民政府指派 ,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履行職責相關事務提供諮詢意 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警務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的部門 ,配備執法力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設立專門的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檢控部門 ,負責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檢控工作和其他相關法律事務。

乙、中央政府在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

監督指導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工作

另一個重要機構是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的維護國家安全公署。

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的職責是什麼?

說明中提到,職責為分析研判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形勢,就維護國家安全重大戰略和重要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指導、協調、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收集分析國家安全情報資訊;依法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說明中提到了兩個協調機制:

A、駐港國家安全公署應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建立協調機制,監督、指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

B、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的工作部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執法、司法機關建立協作機制。

駐港國家安全公署和國家有關機關在特定情形下對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行使管轄權。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同日發表談話

該說明發佈的同一天,國家兩個機構就歐洲議會通過涉港國安立法決議一事表態。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言人尤文澤表示:

中國管治香港的法律依據是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聯合聲明》。

“中國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中單方面宣示的對港方針政策均已納入香港基本法,得到全面有效實施,根本不存在中國政府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的問題。”

《中英聯合聲明》文字上完全沒有賦予英國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承擔任何責任。

聲明中, 英國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中英聯合聲明》不能成為任何外國、組織和個人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藉口。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也於6月20日表示,《中英聯合聲明》中沒有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條款賦予任何國家或國際組織干涉香港事務的權利,其中關於對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是中方的政策宣示,早已充分體現在香港特區基本法中,中方會繼續堅持。

不過,講番轉頭,正常人冇人會食飽等乜疴去搞什么"炆煮煎焗炸",最緊要唔好阻住地球轉,阻住搵食同埋阻止去北海道,一國幾多制關我乜事!

圖像中可能有10 人、包括 Peter Chan 和 Tommy Quan、文字
新聞來源: 輯自互聯網各訊息 於2020-06-20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

飲食真係要小心咯,千萬萬萬要把肉食,魚類,不理是否鮮活的或是急凍的,或是冰鮮的,都要煮的熟透才可進食

各友,飲食真係要小心咯,千萬萬萬要把肉食,魚類,不理是否鮮活的或是急凍的,或是冰鮮的,都要煮的熟透才可進食,不要打邊爐了,絕對危險!!!



新冠肺炎病毒已經被證明可在低溫中存活,這真正是恐怖的,今天幾乎所有食物都是經過加工、冷藏,這過程怎樣都會經過人手,無法避開,這風險躲開不過! 於是病毒有絕大機會感染食物鍊!

杭州海關舉辦的“李蘭娟院士抗疫事跡分享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就海關如何在進出口物資檢疫檢測環節加強新冠肺炎的排查給出建議和看法。

她提出,新冠肺炎病毒可在低溫環境內長時間存活,海關應加強對冷鏈食品的全面排查,同時對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的進出口物資進行追蹤溯源。

針對近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的情況,李蘭娟表示,應對該市場內包括牛羊肉、三文魚等食品類物資進行全面采樣和檢測,對於檢測呈陽性的物品立即進行溯源調查。

“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李蘭娟說,“這解釋了為什麼幾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較多的海鮮市場被發現,病毒完全是可以被跨國轉運的。”

此外,李蘭娟就傳染源調查也表達了其觀點。她提到,要發揮大數據在國家疫情防控當中的優勢,對經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進行全面調查,進行全面的核酸檢測排查。“不怕多,就怕漏,中國在利用大數據進行疫情排查當中已是‘一馬當先’,要繼續把這方面的優勢發揮起來。”

“接下來,海關的任務就更加重了,要對接下來進國門的人和物嚴加提防,做好人與物的檢測、隔離,不可忽視冷鏈運輸環節的疫情防控和排查。”李蘭娟說。

中新網杭州6月19日電(應欣睿)19日

走秀未盡, 奸弓即棄, 華奸無良, 川普無義, 美利堅無情之國也!

香港做反派及某部份"盲毛",高分低智或思忽貴常引用其播放"廢黑突扭屍"的“自由亞洲電臺”被川普大屠殺! 用未完一樣即棄!

圖像中可能有3 人、文字

2020-06-18突發消息:又一家!美國政府情報及戰略宣傳及造謠,顛覆的臭名昭著反華、反中、反共、反港、的美國情報及政治喉舌的公宣媒體的領導突遭解雇。



據美國CNN報導,隸屬於美國官辦外宣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的四家機構的領導突然被集體解雇,其中包括常年在亞洲進行各種反華宣傳的“自由亞洲電臺”。

從CNN的報導,除了這家“自由亞洲電臺”外, 其他三個統戰電臺的領導於週三晚間被集體解雇的機構分別是“自由歐洲電臺”(Radio Free Europe)、“中東廣播”(Middle East Broadcasting)以及“開放科技基金”(Open Technology Fund)。有前員工則將這一集體解雇的情況描述成了“屠殺”。

圖像中可能有文字

這四家機構隸屬於美國官辦外宣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常年在全球相關地區為包括白宮和國會在內的美國政府機構進行各種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的政治宣傳。

其中的“自由亞洲電臺”屬於極端反華媒體,與美國政府圈養的許多極端反華勢力關係緊密,為他們提供發聲平臺,其風格和內容也比美國另一家持反華立場的外宣喉舌媒體“美國之音”更為激進。

基本上“美國之音”看不上眼的一些抹黑中國的低級謠言,一一班漂流海外的大陸的民運人士及人生"Loser"主持的“自由亞洲電臺”都會跟進炒作。

諷刺的是,如此拼命妖魔化中國的“自由亞洲電臺”等美國政府的外宣喉舌,如今卻似乎因為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親信,就遭到瞭解雇。

圖像中可能有1 人
極端YT至上的上帝子民至高無尚的班農要讓全球人都臣服於YT人面前!極力支援不少"漢奸"以反華為目的, 這人不是反共, 而是要滅華!!!

CNN就在其報導中指出,雖然“美國國際媒體署”沒有就這一突然的大規模人事變動給出回應,但敵視特朗普的民主黨政客們認為這和特朗普新任命的“美國國際媒體署”CEO邁克爾·帕克(Michael Pack)有關,稱特朗普是想把這家美國外宣機構的頭目都換成自己的人,進而把“美國國際媒體署”變成他自己的宣傳工具。

CNN也發現這四個人事變動恰好發生在帕克剛剛與“美國國際媒體署”的員工見面後,而且同樣隸屬於“美國國際媒體署”的“美國之音”,其正副兩名領導也已經於本週一辭職。

根據當時CNN的報導,兩人在離職時表示,這是因為由特朗普任命、並經過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的“美國國際媒體署”新CEO帕克,有權對“美國之音”的領導層做出新的安排。

另外,“美國之音”近日也曝出遭到了美國疾控中心“封殺”的情況,理由是他們曾經轉發的一篇美聯社的報導肯定了中國的防疫工作,引起了特朗普當局的不滿。同時,特朗普近期還任命了另一個自己的極端保守派親信傑弗瑞·夏皮羅(Jeffrey Shapiro)接管“美國國際媒體署”的“古巴廣播辦公室”。

總之,這些近期一連串“美國國際媒體署”及其監管的美國外宣喉舌媒體的人事變動和爭議事件,都給人一種特朗普是想對這些機構進行“洗牌”的觀感。

不過,CNN的報導也指出這些被特朗普安插在“美國國際媒體署”的親信,同時也是美國極右翼民粹分子班農的盟友,而班農在過去一段時間裏一直從事極端的反華工作。

所以,這些人事變動恐怕不僅不會改變這些美國政府的外宣機構的反華性質,甚至可能會令其變本加厲。

只不過,在這段“人事變動期”,他們的工作可能會比較混亂罷了。CNN就稱帕克上任後很快就凍結了“美國國際媒體署”的招聘工作並對開銷做出了限制,有內部人員稱這將會影響到各家外宣媒體的“記者”的“報導”工作,比如他們原本打算為“報導”中國香港的情況而推出的一組新的“互聯網工具”,就因為開支被限制而暫緩了……

說到這裡,忽然醒過來,是否中國要在香港實行國安法,逼迫美國要調整這些文宣顛覆機構和系統呢? 國安法真的這麼大威力! 拭目以待了!

既然不認同中國及香港,咁去參乜嘢選?最好連香港身份證及特區護照都燒咗佢!咁就真係似搞革命!

最黑老安憎的是果的有份打風都打唔甩嘅好工的朋友,成日又話支持,又話加油,叫的人去炆煮勇武,佢地完全冇考慮其他冇佢地咁好彩的人點面對攬炒帶來的生活艱難!!!仲有,佢地一定唔會俾佢地子女勇武,呢的加油,支持,贊成,去黑政府,去鬧律政司,去挺公民黨,去支持食飽飯等屎疴的垃圾教授博士的最為無良無恥!唾棄之!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

Hindustan is the Great!!! 你地知道嗎, 印度是亞洲最強大, 最偉大, 最發達, 最民主的國家!!!

你地知道嗎, 印度是亞洲最強大, 最偉大, 最發達, 最民主的國家!!!😆😅😂🤣

三哥這兩天, 愛國熱情洋溢,不論種姓, 不論階級都亢奮, 要對付鄰國“震旦”, 不過, 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 印度只是地理上一個地緣的名稱, 幾千年來都是各族, 各宗教, 各土王, 軍閥, 紛紛亂亂的角逐之塲, 真正以印度總括整個地區是大英帝國征服各邦, "監硬"統一並管治三百多年之而開始形成"印度"

未提供相片說明。

為了更好團結, 有知識份子積極要求改名為Hindustan,去除被大英帝國侮辱侵佔奴役的恥辱。

圖像中可能有文字

更為了更統一及團結各邦, 及逃避這幾年莫廸施政的失誤, 所以以挑釁尼迫爾, 巴基斯坦, 中國,以引起民粹及愛國主義勃起, 不過, 這手段肯定是錯了, 莫廸本身種姓是賤民, 為了他的權利及地位, 為了替他身份的提升, 發動戰爭是他最佳的選擇, 死的永不會是他!

未提供相片說明。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莫廸, 金融, 經濟, 衛生都莫能為力, 唯有左撩右打, 博取民望, 聽老美話, 替老美出手!

可憐灘上兵哥魂,
老美搞事搵老襯,
莫廸糊塗為拍馬,
懶理睦隣亂咁冚。
不費半彈已經咁,
用槍咁就更不堪,
今時比六二還徑,
奉勸阿三諗再諗。



印軍魂斷

阿三哥, 周圍惹火, 真係唔明阿廸哥點諗!幾十年已經左霸右霸好多西邊地, 就連錫金都滅埋人地王朝, 你攞咁多荒山做乜嘢, 唔通地下好多黃金???

照片中的印度陸軍上校團長, 無端端帶了一百來個兵越過邊界來拆中國守軍野外帳篷,結果被伏擊,一百來個抓了一半,五十個,到目前還留了俩在中國軍手裡,老共只有五個輕傷。


印軍"帳亡"之處,左手邊PLA野外帳蓬

據英國權威BBC報導,印軍二十員"帳亡"!


印度陣亡上校及其下屬

莫廸, 執政莫敵, 金融, 經濟, 衛生都莫能為力, 唯有轉移視綫去為敵大漢, 可惜一出手莫能懟敵, 又不敢真的為敵!














BBC消息, 這次衝突, 印度“陣亡”二十人, 都是石頭, 棍球, “差呢事”功夫而斃亡, 雙方未發一槍。

India-China clash: 20 Indian troops killed in Ladakh fighting

Indian soldiers erect a military bunker along the Srinagar-Leh National highway on 16 June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India and China have been locked in a border dispute for decades
At least 20 Indian soldiers were killed in a clash with Chinese forces in a disputed Himalayan border area, Indian officials say.
The incident follows rising tensions, and is the first deadly clash in the border area in at least 45 years.
The Indian army initially said three of its soldiers had been killed, adding that both sides suffered casualties.
But later on Tuesday, officials said a number of critically injured soldiers had died of their wounds.
India's external affairs ministry accused China of breaking an agreement struck the previous week to respect the 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 in the Galwan Valley.
BBC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James Robbins says violence between two armies high up in the Himalayas is very serious, and pressure will grow on the two nuclear powers not to allow a slide into full-scale conflict.

What have both sides said about the incident?

Early on Tuesday the Indian army said three of its soldiers, including an officer, had died in a clash in Ladakh, in the disputed Kashmir region.
Later in the day, it released a statement saying the two sides had disengaged.
It added that "17 Indian troops who were critically injured in the line of duty" and died from their injuries, taking the "total that were killed in action to 20".
China did not confirm any casualties, but accused India in turn of crossing the border onto the Chinese sid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Zhao Lijian said India had crossed the border twice on Monday, "provoking and attacking Chinese personnel, resulting in serious physic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border forces on the two sides", AFP news agency reported.
Kashmir map
Both sides insist no bullet has been fired in four decades, and the Indian army said on Tuesday that "no shots were fired" in this latest skirmish.
How a clash that did not involve an exchange of fire could prove so lethal is unclear. There are reports that it was fought with rocks and clubs
Local media outlets reported that the Indian soldiers had been "beaten to death".

How tense is the area?

The LAC is poorly demarcated. The presence of rivers, lakes and snowcaps means the line can shift. The soldiers either side - representing two of the world's largest armies - come face to face at many points.
But there have been tense confrontations along the border in recent weeks.
India has accused China of sending thousands of troops into Ladakh's Galwan valley and says China occupies 38,000sq km (14,700sq miles) of its territory. Several rounds of talks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have failed to resolve the boundary dispute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fought only one war so far, in 1962, when India suffered a humiliating defeat.
In May, dozens of Indian and Chinese soldiers exchanged physical blows on the border in the north-eastern state of Sikkim. And in 2017, the two countries clashed in the region after China tried to extend a border road through a disputed plateau.
'Col Chewang Rinchen Setu', a bridge built by Border Roads Organisation (BRO) over River Shyok, connecting Durbuk and Daulat Beg Oldie in Eastern LadakhImage copyrightPRESS INFORMATION BUREAU
Image captionTensions have risen over a road built by India in Ladakh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tensions are rising now - but competing strategic goals lie at the root, and both sides blame each other.
India has built a new road in what experts say is the most remote and vulnerable area along the LAC in Ladakh. And India's decision to ramp up infrastructure seems to have infuriated Beijing.
The road could boost Delhi's capability to move men and materiel rapidly in case of a conflict.
India also disputes part of Kashmir - an ethnically diverse Himalayan region covering about 140,000sq km - with Pakistan.
Analysis box by Soutik Biswas, India online correspondent
Presentational white space
The two nuclear armed neighbours have a chequered history of face-offs and overlapping territorial claims along the more than 3,440km (2,100 mile), poorly drawn Line of Actual Control separating the two sides.
Border patrols have often bumped into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occasional scuffles. But no bullets have been fired in four decades.
That is why Sunday's night's clash following months of roiling tension has taken many by surprise.
Whatever the result, the latest incident is likely to trigger a fresh wave of anti-China sentiments in India.
It will also present daunting foreign policy and security challenges to 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and his government, which is struggling to contain a surge of Covid-19 infections and revive an economy which looks headed for rec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