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星期二

圖騰木已老,花尚榮。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詞寄小重山
  群鴉亂舞不住鳴。小鎮熱矇矓,屋數間。路上只有遊者行。人悄悄,聽眾只幾丁。
  歌者叫莫名。圖騰木已老,花尚榮。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暑假, 大兒托運二名小魔怪探爺爺順便取風加拿大, 小兒子安排姪女二人參加本地幾多日遊, 首團出遊省會溫加華島維多利亞市及附近小鎮。

溫哥華島(英語:Vancouver Island:法語:Île de Vancouver)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西南隅。該島長約460公里(285英里),寬50-80公里(30-50英里),面積達31,285平方公里(12,221平方英里),是北美大陸西海岸最大的島嶼,也是世界第四十三、加拿大第十一大島嶼。該島名字得自於喬治·溫哥華,這位前英國皇家海軍官員於1791年到1794年間考察了整個東北太平洋海岸。根據2011年的統計,溫哥華島總人口為759,366人,其中近一半(344,615人)居住在該島南端的維多利亞。島上其它主要城市還包括納奈莫(Nanaimo)、艾伯尼港(Port Alberni)、考特尼(Courtenay),以及坎貝爾里弗(Campbell River)等。而不列顛哥倫比亞第一大城市溫哥華並不在溫哥華島上。溫哥華市位於北美大陸,而溫哥華島是一個外島,兩者全無關係,只有名稱上的雷同,因為兩地皆為探險家喬治·溫哥華所發現。 

  臺北面積35,882 km2比對溫哥華島面積達31,285平方公里, 成日話要獨立,浪不浪費時間、精力? 香港更加唔講, 無謂!







旅遊團經過Duncan 市, 平日都已經是非常淡靜, 再加星期天及長周末, 更覺"簫條", 竟還有歌者献藝, 不理聽者小貓三兩, 他自努力以赴, 琴音"淒切", 老安見之"黯然", 又忽然, 啊哈, 這不就是楓葉文化及國情乎, 人家正在"樂趣淡然", 何需你多餘…於是釋然!阿彌陀佛!如夢如幻…。




    晨鴉亂噪, 又幾"過癮"噃!宇宙就是這麼簡單, 唔使太富貴嘅, 天地就是如此悠閒!
                 放下, 自在!

  
                 維多利亞的晨曦。

整夜難眠, 一大早便從酒度外出遊蕩, 忽然觀天, 天高雲淡, 腦海浮夜毛祖詩詞, 於是跟韻吟哦……。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今日我空閒,
攜孫拖伴維市行, 短短行程兩晚,
晨早起床亂逛, 輕雲亂絮不動,
今日溫度如何, 何時才起秋風?


 此行目的除了維市外, 就是小鎮,溫哥華島的壁畫鎮,Murals of Chemainus ,此鎮雖少, 故事不少, 尤其華人, 1858年即大清皇帝咸豐八年, 此鎮正式成立, 於時已經有華人在此為木材工人。

 此鎮曾經是木材的加工及集散地, 可是在美國於1974年, 福特總統為了貿易逆差問題, 立了貿易惡法301條款, 於是此地的木材生意差不多完全毀掉,(加拿大人思想很懶, 不會亦不願去其他國家, 尤其亞洲推廣及推銷, 至今仍然如此, 於是乎,被美國諸般欺凌。)




二隻小魔怪, 是如今兒童及少年的典型,非常自我, 不聽、不接受、不理會、不會社交, 偏食,玩手機, 無大無小, 一句小小批評都"完全"不能容納的二代, 不過, 老安樂於"西南二伯父", 志在"哈皮", 又唔係我個女, 教來作甚, 再者, 她們老豆, 老安也教不了!因為她們年齡小, 所以托航空公司照顧, 又真係好好, 特別通道出關, 行李最先, 什麼都最先, 花的小小費用…"值"。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光陰似箭, 歳月如梭, 冇講錯!!! 立秋咯!

哎唷!!! 咁鬼快又到"立秋"!!!

光陰似箭, 歳月如梭, 冇講錯!!!

2018年8月7日農曆六月廿六日

立秋(Autumn begins),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北佬有貼秋膘講法 :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我地廣東人冇咁嘅習慣。以前, 傳統的嶺南人有句俗語:秋風起,食臘味。就是說,每年農曆立秋之後,北風送爽之時,製作臘味季節到來了。市場的攤檔裏,一串串、一排排掛起的各式臘味製品,在燈光的輝映下,瑪瑙般的鮮亮,流光溢彩,濃濃的臘肉香味,吸引著人們在攤檔前流連往返。

家陣, 香港已經冇乜人去理會呢的傳統, 講多句, 你鹵味啦就會。

2018年7月29日星期日

緣起緣滅論友情

昨日, 有朋友上貼關於友情之視頻, 嘆息如今友情難找, 知音難尋, 老安有感而發, 於是呻吟如下…

數十載混沌人間,
始悟圖中語不凡,
字字原來是珠璣,
誰說是老生常談。




另抄明代的明心寶鑑交友篇第十九 , 凡二十四條: 
1.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2.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3.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4. "與好人交者,如蘭蕙之香,一家種之,兩家皆香。與惡人交者,如抱子上牆,一人失腳,兩人遭殃。
5. 《家語》云:"與好人同行,如霧露中行,雖不溼衣,時時滋潤。與無識人同行,如廁中坐,雖不污衣,時時聞臭。與惡人同行,如刀劍中行,雖不傷人,時時驚恐。
6. 太公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者明,近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賢,近愚者暗,近佞者諂,近偷者賊。
7. 橫渠先生(即張載[1020-1077],宋鳳翔橫渠鎮人,學者稱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故于朋友之間,至于敬者,日相親與,德效最速。
8. 子曰:"晏平仲(即晏嬰[-500],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9. 嵇康(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曰:"凶險之人,敬而遠之。賢德之人,親而近之。彼以惡來,我以善應。彼以曲來,我以直應。豈有怨之哉?
10.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1. 太公曰:"女無明鏡,不知面上精粗;士無良友,不知行步虧踰。
12. 子曰:"責善,朋友之道。
13. 結朋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14.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几人? 
15. 種樹莫種垂楊柳,結交莫交輕薄兒。 
16. 古人結交惟結心,今人結交惟結面。 
17. 宋弘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18. 施恩于未遇之先,結交于貧寒之際。人情常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19. 酒食弟兄千個有,急難之時一個無。 
20. 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朋切莫交。 
2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22. 人用財交,金用火試。水持杖探知深淺,人用財交便見心。 
23.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絕。 
24.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顧東橋先生曰:"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
  文清公曰:"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老安按: 近年來, 失去"老"朋友不少, 都是"意識形態"不同所致, 有些更是相交不少年月, 問題所在, 都是對香港近年社會的"分裂"、"撕裂"扯上關係, 各人有各人的觀察事物角度, 對社情的看法, 實際上很難定對錯, 可是, 一談到政治體系, 一談到"民主", 不少老同友, 就是只有黑白二色, 左與右, 其他一概不理, 你非要表明非黑即白的"塔利班"式立塲, 無包容、無互讓互諒、有你無我, 如是這般, 所謂"友情", 馬上隨風而逝, 尤其是學歷越高, 立塲越僵硬, 談不上二三句, 一句你係"共慘黨", 這樣…反面咯。 細心想之, 真不知道意識形態可以令人偏執如此, 所以乜乜功可以為禍天下, 乜乜雙氧水偽基督教會愚昧不少人, 人之思相一被"洗腦", 很難改變, 之所以人類幾千年來信史都是互相撕殺, 除了為了生存, 最大互殺悲劇, 生靈塗炭, 都是"意識形態(宗教就是這些東西的形相產品!)
 交友, 越來越困難, 好在有互聯網, 有部落,  合則互likely, 不合互封, 不有情感或拖泥帶水, 你説是好事還是不良? 實實際際講句, 好事!
 緣起緣滅, 幾十歲咯, 還不化, 這樣的說話, 浪費幾十年生活呢! 

有居臺學長贈詩曰(他八十多歳)
七十餘年弄翰墨,
老來狂放無定則,
一朝跨鶴杳然去,
千金欲求求不得。


什麼也是緣

老安和之
意閑志靜無一物,
故友往來有所得,
緣去緣來隨遇際,
斜陽晚照心是佛。

2018年7月27日星期五

今日何日, 65年前今天,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65周年。

今日何日, 65年前今天,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65周年,朝韓中美簽停火協議, 並不是和平協議或條約, 所以理論來說, 仍是戰爭及敵對狀態!

終於停火了。


韓戰形勢圖


2018-07-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5周年
和平,能“談”得來麼?和平, 始終都是遙遠。

和平,從來就不是靠談判能夠“談”來的。表面上的“談”,實則背後是勝戰與潰退的角逐、是戰場上血與火的較量。

 
抗美援朝海報


19506月,朝鮮戰爭爆發,627日,美軍正式參戰。也是在27日當天,美國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臺灣。

 2個月後的1950827日,美軍兩架B-29遠程轟炸機侵入中國吉林省輯安縣城上空。同一天多架美軍飛機分別襲擊了中國遼東省安東市以及安東機場、鴨綠江大橋等地,造成中方3人不幸遇難、20人受傷。

 
朝鮮抗美海報

2個月後的19501027日,東線志願軍第42軍主力全部進占黃草嶺、赴戰嶺完成戰役展開。而就在這次戰役展開的前兩天,保家衛國的志願軍首次同敵人交戰,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19517月,整個過程交織著戰場對談判會場的不斷影響。秉承“手持大棒、心中不慌”理念的美軍,始終不願平等協商,每當在談判桌上達不到目的時,就在戰場上搞軍事冒險,先後發動了“夏季攻勢”“秋季攻勢”。195210月,美軍片面中斷談判,向上甘嶺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最終,他們收穫了慘痛的失敗。

 
朝鮮抗美海報


奉行“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等“叢林法則”的美國,談判不是得到和平的決定條件。“軍人在戰場上用槍拿不回來的東西,不要指望在談判桌上用嘴拿回來。”對於一支軍隊來講,只有真正具備打贏能力,才能有震撼的效果、談判的砝碼、談判的本錢。這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反之,如果打不贏,不僅會受人欺辱,而且付出慘痛的政治後果。
 翻看那段歷史,那些英勇的志願軍將士。他們在武器裝備極其不對稱的條件下,用“鋼少氣多”的驚人意志打下了抗美援朝這場戰爭。


中國志願軍不論衣被槍械醫療機動皆是非常落後。尤其軍糧極不足夠。


在長津湖、在龍源裏、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3.8平方公里狹小面積的上甘嶺,一日之內敵人落彈30餘萬發;1萬餘中國軍人,要對抗7萬多敵人;前沿陣地上,經常是以傷殘嚴重的連對抗敵軍齊裝滿員的團,幾乎沒有炮火支援,彈藥常常補充不上;1桶水、1箱彈藥、1個蘋果常常要犧牲好幾條人命還不一定送得上去。

在這種情況下取得的勝利,是中國軍人用意志、用鮮血生命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中國志願軍戰死沙塲

另一殉難中國志願軍
可憐鴨綠江畔屍骨, 猶是青春夢裡人

初期五次戰役, 中朝都是勝方, 俘獲大批"聯合國軍"

後期, 後方支援不繼, 再加火力、人力、物力都不夠美國, 逐漸敗像顯露, 大批志願軍飢寒交迫,槍械彈藥無著, 被迫投降被俘。

美軍投降

共軍投降求饒

美軍魂斷異鄉



一批又一批, 美軍及盟軍被共軍俘獲

 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四星上將克拉克則在回憶中黯然地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讓人羡慕的榮譽,就是在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


十一月初第一二四師與美陸戰第七團一次戰鬦後戰塲。大批共軍戰死!
又一批美軍被俘
 3年後的1953727日,朝、中、美三國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停戰協定以北緯38度為南北朝鮮的軍事分界線,己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里成立非軍事區。以此為標誌,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結束。

軍事力量在有人類歷史之中,在國家戰略全局,在民族存亡生死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家安全和發展,民族的生存,對軍隊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國家及民族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軍隊的強弱、戰場的勝敗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旦發生戰爭,軍隊必須能決戰決勝。如果軍隊在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收穫的只能是屈辱與悲痛。舊中國那些林林總總的不平等條約,就是最好的歷史鏡鑒。

美軍替被俘中國志願軍療傷。
一名陸軍作戰上尉及一名戰地醫療兵上尉扶持一受傷美軍"逃亡"。
軍事的刀鋒,捍衛著民族存亡、國家政權、人民安全,守護著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面繁榮向好。一旦這個刀鋒鏽鈍,豺狼虎豹就會猖獗和張狂。強軍是歷史的呼喚,是國家的呼喚。

727日,回望這段歷史,也許能讓中華民族,中華人對身上肩負的強軍使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July 26, 1953,  Gen. William K. Harrison, Jr., seated at left, and North Korean Gen. Nam Il, seated at right, sign armistice
朝美司令簽署停火協議
華盛頓朝鮮戰爭紀念園軍人彫塑
華盛頓朝鮮戰爭紀念園, 自由是有代價的!

華盛頓朝鮮戰爭紀念園一塊鋪在地面上的大理石石碑上刻著一段文字:

英文的原文是:

“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1950 Korea 1953.


大意是:“我們的國家向回應號召去保衛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國家和素不相識的人民的兒女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無奈,還是悔恨還是懺悔或者美國人真的把朝鮮戰爭當成一種榮耀呢

誰知道美國人民心中真實的想法呢???誰知道呢!!!誰知道呢!!

韓戰雙方投入的兵力:按多個來源的計算,中朝軍隊共106萬人,其中中國軍隊78萬人,朝鮮26萬人,還有2萬多蘇聯人,主要是空軍。聯合國軍120萬人,美軍48萬人,韓國59萬人,還有13萬人其他國家軍隊。

 傷亡數字, 先看美國華盛頓紀念碑上面的數字:
   
  陣亡:美軍 54,246;聯合國軍 62,8833 ,合計:683,079;
 失蹤:美軍 8,177;  聯合國軍 470,267 合計:478,444;
 被俘:美軍 7,140;聯合國軍 92,970 合計:100,110;
 受傷:美軍 103,284; 聯合國軍 1,064,453 合計:116,773。

 韓戰之中最受國際注目的戰役…上甘嶺
1952年上甘嶺(Heartbreak Ridge)爭奪戰
19521014日淩晨,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裏特發動金化以北的上甘嶺之戰,雙方在表面陣地上進行拉鋸戰。多次反復爭奪的結果,兩方面皆死傷慘重。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嶺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隊傷亡情況遽增,不過仍倚靠有系統建設的坑道工事阻止美軍的攻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統計,志願軍陣亡4,838人,傷6,691 。根據聯合國軍方面統計,聯合國軍陣亡1,461人,傷4,700餘人(另一說是傷亡9000餘人)

美國及聯會國部隊在短短時間換了三人

第一位為二戰名將,美國駐遠東部隊總司令麥克阿瑟1951年4月10日被杜魯門總統炒魷。

麥克阿瑟將軍, 五星上將。
接手為李奇微中將,後升上將。

李奇微上將
1952年5月7日,克拉克將軍接替李奇微將軍擔任美國遠東軍司令官、聯合國軍司令官。

克拉克將軍

自由世界及共產世界在韓戰所投入兵力

自由世界(當時出兵是用聯合國身分。)
大韓民國 590,911人
美國 480,000人
英國 63,000人[4]
加拿大 26,791人[5]
澳大利亞 17,000人
菲律賓 7,000人
土耳其 5,455人
荷蘭 3,972人
法國 3,421人
新西蘭 1,389人
泰國 1,294人
埃塞俄比亞 1,271人
希臘 1,263人
哥倫比亞 1,068人
比利時 900人
南非 826人
盧森堡 44人
總數:941,356–1,139,518人 

另一方是共產主義國家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60,00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780,000人
蘇聯 26,000人(主要為飛行員)
總數:1,066,000人  

韓戰各方的傷亡數字;

美國華盛頓紀念碑上面的數字: 
  陣亡:美軍 54,246,聯合國軍 628,833 ,合計:683,079;
  失蹤:美軍 8,177 聯合國軍 47,0267 合計:478,444;
  被俘:美軍 7,140 聯合國軍 92970 合計:100,110;
  受傷:美軍 103,284 聯合國軍 1064,453 合計:116,773。


中國方面的數據:
  183,108 陣亡(其中34,000 為非戰鬥死)
  383,218 負傷 ;
   225,621 失蹤 ;
   21,400 被俘 。

韓方數據:
(包括正規軍、警察和非正規軍)
陣亡227,800人
受傷717,100人,
失蹤43,500人,
(單韓國軍)
韓國:陣亡137,899人、負傷450,742人、失蹤24,495人、被俘8,343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方數據:
陣亡215,000人
負傷303,000人
失蹤或被俘101,000人

加拿大
陣亡516人
負傷1,042


附:美國歷次戰爭中所花費用

美國歷次戰爭的耗資費率顯示:戰爭是越打越貴
美國曾公佈了自獨立戰爭以來歷次重大戰爭的耗資費率。為了便於比較,所有戰爭開支都按通脹率折算成現在的幣值:

獨立戰爭(1775~1783年):24億美元。
美英戰爭(1812~1815年):5.5億美元。
美墨戰爭(1846~1849年):23.8億美元。
南北戰爭(1861~1865年):797.4億美元、
美西戰爭(1898~1899年):90.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921年):334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年):41040億美元。
朝鮮戰爭(1950~1953年):3410億美元。
越南戰爭(1965~1975年):7380億美元。
海灣戰爭(1990~1991年):1020億美元。
阿富汗戰爭(2001-):截至目前,耗資3210億美元。
伊拉克戰爭(2003~2010年):7840億美元。

美國歷次戰爭死亡人數知多少

獨立戰爭(1775~1783年)。為了与強大的英帝國對抗,美國先后動員30萬人投入這場為爭取自身獨立而進行的戰爭。整個戰爭持續了8年,美國方面共有4,044名陸軍、342名海軍和49名海軍陸戰隊官兵陣亡,其它原因死亡的人數則遠大于此:超過22萬。

美英戰爭(即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1815年)。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反對英國干涉并企圖奪取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剛誕生不久的美國動員47萬人(包括民兵)投入這場戰爭。美陸軍陣亡1,950人,海軍陣亡265人,海軍陸戰隊陣亡45人,共2,260人。

塞米諾爾戰爭(1832 ~1942年)。共有2,000名官兵死亡。
美墨戰爭1846 ~1848年。陸軍陣亡1,721人,海軍陣亡1人,海軍陸戰隊陣亡11人,共1,733人。另外,陸軍還多達11,550名官兵死于其它原因。

美國內戰(1861 ~1865年)。北方陣亡36萬人,南方陣亡26萬人,共62萬人。

討伐印第安人的軍事行動(19世紀)。死亡5,000人。

美西戰爭(1898年4~8月)。陸軍陣亡369人,海軍陣亡10人,海軍陸戰隊陣亡6人,共385人。另有2,061名陸軍官兵死于其它原因。共有2,446人陣亡。

美菲戰爭(1899 ~1901 年)。共有4,243人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918年。陸軍陣亡50,510人,海軍陣亡431人,海軍陸戰隊陣亡2,461人,共53,420人。死于其它原因的有陸軍55,868人,海軍6,856人,海軍陸戰隊390人,共63,114人。總計超過11.6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年)。陸軍陣亡234,874人,海軍陣亡36,950人,海軍陸戰隊陣亡19,733人,共291,557人。死于其它原因的有陸軍83,400人,海軍25,664人,海軍陸戰隊4,778,共113,842人。總計超過40.5萬人。傷65.1萬人,6.58萬人失蹤,被俘11.42萬人。

朝鮮戰爭(1951 ~1953年)。陸軍陣亡27,704人,海軍陣亡458人,空軍陣亡1,200人,海軍陸戰隊陣亡4,267人,共33,629人。死于其它原因的有陸軍9,429人,海軍4,043人,空軍5.884人,海軍陸戰隊1,261人,共20,617人。總計超過5.4萬人。

越南戰爭(1961 ~1973 年)。陸軍陣亡30,867人,海軍陣亡1,599人,空軍陣亡1,707人,海軍陸戰隊陣亡13,066人,共47,239人。死于其它原因的人有陸軍7,251人,海軍909人,空軍603人,海軍陸戰隊1,683人,共10,446人。總計超過5.7萬人。

武裝侵略多米尼加(1965年4月)。陣亡24人。

入侵格林納達(1983年10月)。陣亡18人。

美國利比亞沖突(1986年3~3月)。死亡2人。

入侵巴拿馬(1989年)。死亡27人。

海灣戰爭(1991年)。148人陣亡,其它原因死亡138人,共286人,傷3,636人,失蹤44人,被俘11人。

武裝干涉索馬里(1993年)。陣亡44人。




中方將領彭德懷元帥,
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宋時輪、陳賡為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