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如果“有幸”被要求幫忙帶孫子、外孫時,儘量保持“三不做”原則
日出日落,潮退潮落,一代人老去,一代人崛起。光陰似箭,歳月如梭,退休了,開啟了另一個階段的生活。
“有幸”子女成家立室並且生下再下一代,“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多少人,為了更好地“照顧”子女,被要求接下幫助他們帶孩子的艱巨任務,帶“孫輩”,成為“隔代親”。
不過,這“有幸”,隨時會出現反水,變成大“不幸”。不管你妳,有多愛孫輩,在幫忙帶孫子、外孫時,也要做到一定的分寸感。否則,很有可能出力不討好,還有機會成為“反臉”,幫忙帶孫子、外孫時,金石之言,儘量保持“三不做”原則。
一、要與時並進,科學育兒,切勿沿用你長大你父母對你妳的傳統育兒方法
退休後,如果真心想幫孩子,想讓孫輩健康成長,更有出息,就不要固執地用傳統的育兒方法帶孩子。
按照兒女媳婿他們的方式去帶孩子。人老了,在帶孩子時,當兒女媳婿提出意見時,站在客觀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欠妥當。
尤其飲食,一定遵照兒女媳婿的“規定”,不要自作聰明,又湯又水又屈臣氏花塔餅,又話鷓鸪菜,又話開胃茶,又話夏枯草,如果你妳這樣做,兒女媳婿親情隨時”分離殊”,用他她們指定的餵食,零食一樣,聽命而為。
愛孫輩,但不能寵溺。如果,溺愛孫輩,事事由著他的性子來,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不懂禮貌,無法塑造一個好的性格。教育孫輩,要多用科學的方式育兒,不置氣,不賭氣。
二、帶孫子女時,不要把兒女媳婿家裏的事,事事包辦
幫他她們帶孩子時,不要把他她們家庭的事,事事包辦,讓自己過得又累又苦又花自己的錢,要注意休息,注意金錢,量力而行。親生仔不如近身錢,如果兒女媳婿確確實實有困難,自己有能力,適當輔助勉為其難而為,但要一五一十講明不是欠他她們的。
帶孫輩,原本就很辛苦,有些父母,覺得身上有無限活力,身上使不完的勁,事事操心,什麼都想替孩子料理。在生活中,把家裏所有的事都包辦了,覺得這樣做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可以給予他們更大的幫助。
可退休之後,身體狀況不如前,做得太多,會感到身心俱疲。操勞過度,不一定會誘發哪種疾病,損害健康。
經濟一樣,大部份普通人都是小康或小富,金錢來源不外乎積蓄、退休金、基金利息,人老了,把兒女媳婿家裏的事情事事包辦,會讓兒女媳婿習慣性地養成依賴的心理。變得應份、變得自私,更無法承擔起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責任。甚至,有可能,小倆口相互推卸責任,產生矛盾。
帶孫子孫女,只是幫兒女媳婿忙,責任還是他她們的。換句話說,你不能“唱主角”。要讓子女和伴侶挑大樑,讓他們漸漸適應養兒育女的生活。
三、別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消耗在孫輩和孩子身上
老安再嘮叨,錢不是萬能,沒有就萬萬不行,自己跟老伴下半生非財不行。有些人,總覺是前世欠了子女的,退休之後,很多人,覺得自己花錢的地方並不多,也沒有什麼人生大目標要完成了。攢那麼多錢也沒啥用,不如一股腦地花在孩子及孫子身上,這樣也算盡最後一份力。
可是,真正把錢,都花在子女和孫輩身上後,未必能得到孩子們的感恩。
甚至,會讓子女覺得你的錢,就應該貼補在他們身上。有更甚者,覺得靠父母養老金過日子,是很舒服的選擇。
以至於老人想買件衣服,或是旅旅遊,都捨不得。孩子遇到問題,就可能會找父母伸手要錢,導致人到晚年,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因為壓榨不到更多的利益而變得越來越緊張。
在幫子女帶孩子時,別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子女和孫輩的孩子身上,可以象徵性地表達疼愛和關心。
錢給得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也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因為沒錢,陷入被動的地步。
四、替兒女媳婿帶孩子,要有原則、有守則。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在人際交往中,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退休之後,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規劃。帶孫輩,是幫子女過渡,而不是必須要承擔起的責任。不要犧牲得太多,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
在帶孫輩的路上,多與兒女媳婿溝通,科學育兒,兒童健康護理,兒童心理發展都要與時併進,彼此配合默契,避免好心成壞事,愛反成恨,聽兒女媳婿的話,閘緊自己荷包,包容退讓,如此這般,保證你妳祖孫三代家裏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老安講完,祝有孫可帶的幸福歡暢,愉悅平安。
2023年5月29日星期一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奮進!!!步伐我不停!!!中國短垂戰機面世
“殲-26”出台了!
如果成飛方案成功投入實際研製,中國將具備一款能垂直起降,可攜帶大量彈藥和燃油遠程作戰的重型戰機。年前,中國075型兩栖攻擊艦橫空出世之後,這麼大的兩栖艦,如果不參照美國發展F-35B這樣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似乎有些浪費。實際上中國相關院所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探索和研發,一直都沒放棄。垂直起降戰機可以助力兩栖登陸作戰,方便兩栖攻擊艦變身准航母,強化對前線支援能力。
如果垂直起降戰機開發成熟優化後,新款戰機同時具備大航程、大載彈量、高速度和垂直起降能力。意味著不再依賴跑道,只需少量機動力量保障,即可長時間機動、分佈式作戰,生存能力極強,對國防的空中力量大有稗益。
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也很適合這類戰機,中國是否發展國產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就成為西方及東洋的關注焦點。
最近成飛的申請一款垂直起降戰機專利才露相,在西方反華陣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連國外網友都在談論這款垂直起降戰機。
中國的戰機垂直起降技術有新進展! 中國短垂戰機面世,總體佈局類似殲-20和F-35的結合體,據報這戰機被命名為“殲-26”。
中國成飛近期申請並獲得“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專利。“殲-26”外形看是一款能垂直起降的隱身戰鬥機!而且採用了獨樹一幟的雙發串聯,三個向量噴口助推,佈局比F35B更先進 。
看專利設計圖性能絕對驚人,表示著中國在發動機動力方面已經獲得突破,未來J-20將迎來全天候各型號陣容,戰鬥力獲得進一步提升!對美國和日本對台搞作复辟偽獨絕對是強大的威懾力!
成飛這款專利,具有四大特點:
1、隱身重型機、
2、雙發串聯佈置、
3、兩種模式下雙發全程工作、
4、向量噴口提供高機動性。
這戰機的設計與全球其他垂直起降戰機的極大不同,四個特點合在一起就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成飛這個設計佈局,光從動力系統上看,就相當大膽和超前,看上去複雜的設計方案,實際很巧妙。
此前人們比較熟悉的、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個頭都不大,全是因為因為動力限制了夢想無非是鷂式、雅克38、雅克141和F-35B這幾款,這些機型的起飛重量都比較小,大部分不超過20噸,只有F-35B摸到了重型機的門檻。重型戰機意味著更大的載彈量、航程和作戰半徑。之所以上述戰機都不是重型,自然是因為動力上無法滿足垂直起降的需求。世界幾款主要的垂直起降戰機,從動力方式上看,已經面世的有共用型和組合型之分。
一、共用型
共用型,例如英國的鷂式戰機,就是一臺主發動機實現升力和推力兩種功能它採用的飛馬發動機通過推力向量噴管和引流管來實現垂直起飛和水平飛。
這種模式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解決兩種需求,結構重量低,設計相對簡單。缺點是發動機佈置在機身中部,擠佔了大量空間,嚴重限制了超音速飛行能力。還有,鷂式戰機不靠空中加油其實根本飛不遠,只能變成一種短程的攻擊機。
二、組合型
組合型就是讓不同的發動機來實現升力和推力,例如蘇聯雅克-38和雅克-141戰鬥機的設計,除了有推力向量噴管的主發動機外,還有升力發動機。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對氣動佈局的限制比較小,超音速飛行能力可以得到保證。缺點就是升力發動機在平飛中還會成為無法工作,結構笨重及浪費機身中部空間,燃料消耗極大。所以解體前的蘇聯雖然生產了相當成功的短垂戰機雅克141,依然未能繼續發展。
組合型模式最為成功的是今天美國的F-35B通用戰機,但相比蘇俄的雅克141更進一步,更成熟,F-35B的動力模式依然是組合發動機,升力風扇設計非常精巧,風扇的動力源是利用F13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通過一根特殊的傳動軸,將一部分動力傳輸給前面的升力風扇。將“吹熱風”的升力發動機換成了“吹冷風”的升力風扇,降低了高溫下洗氣流對主發動機的危害。這種動力模式獲得了和雅克141那樣的垂直起飛能力和超音速飛行能力,而且升力風扇又比升力發動機輕不少。
美國的F-35B的模式依然有短板,升力風扇還是死重,在水平飛行中仍然無法提供推力,主機F-135發動機在起飛過程中要多處出力,功率的要求極高,燃料消耗及控制都極大要求。
垂直起降飛機,因為發動機推重比是有限的,無論是哪種設計,都需要面對推力與重量的協調問題,從而帶來性能上的缺陷,就是航程小,飛行速度慢,荷載極為局限,武器不能多帶。
垂降戰機,英國海鷂作戰半徑只有不到400公里,對比一般戰機都是800-1000公里左右,美國F-35B靠先進發動機,聲稱能夠達到作戰半徑,數據看上去不錯,但代價是沒有高速能力,應該是有點水份,不能盡信。垂降戰機的飛行速度也普遍不高,雅克-141和F-35B雖然解決了超音速難題,但最大飛行速度依然只有1.4馬赫左右。
蘇俄的雅克38和雅克141,為了解決起飛問題,使用組合發動機,在前方豎著安裝了兩臺升力發動機,起飛後就沒用了。於是浪費了機體空間,導致載油料容量少,航程和速度都受到遏制,美國F-35B也有這個問題,只是勉強接受而已。所以,一方面升力發動機死重,一方面空間和油料減少,自然牺牲戰機作戰性能。
“殲-26”,中國成飛垂降戰機的雙發設計,無死重,發動機是真動力
中國成飛垂降戰機的雙發設計,比較巧妙的通過兩臺發動機,解決了垂直起飛和平飛的矛盾,並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平飛階段一臺出力一臺成為死重的尷尬,從而為優化後續各種問題,打開了局面。
成飛設計方案,應用一種串聯佈置的動力模式。這種設計以兩臺發動機+三個噴口,來完成垂直起降。
(一)前一臺發動機體積較小推力也較低,佈置在了駕駛艙後部的機背位置,進氣口也設計為機背進氣,同時高溫燃氣通過一個分叉式涵道,從翼根處的噴口排出。前置發動機在升空後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通過兩個翼下噴口的柵格葉偏轉方向,可以將向下的推力,轉化為向後的推力,從而參與平飛中的推進。
(二)後一臺發動機也是主動力,佈置位置與常見的戰鬥機類似,通過機腹進氣,它擁有一個和雅克141、F-35B類似的三軸推力向量噴管,能夠向正下方偏轉。
二臺發動機三個噴口的設計,同時這兩個翼下噴口還能參與戰機姿態的調整,也相當於是兩個推力向量噴口,用來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性。所有發動機全程都在輸出動力,發動機死重也就不存在了。解決了死重問題,也解決了垂直起降時力臂問題。
發動機結構簡單
看前置發動機的設計佈局,有些人可能已經發現,這不與英國鷂式的“飛馬”發動機大差不差嗎?看在垂降中的工作模式確實類似,飛馬發動機確實巧妙,但是結構複雜,提升空間有限,中國成飛的設計對發動機要求比較低,而飛馬發動機則非常複雜。
英國飛馬發動機確實很巧妙,通過引出不同部位的氣流,實現推力分配。前方兩個噴口直接噴吸入的空氣,後方兩個噴口噴射發動機燃燒後的燃氣,一前一後四個噴口,解決了力臂問題,也沒有死重。但是這個設計讓發動機結構複雜,維修困難也很難在戰事的較大波動的緊張逼迫環境下工作。
英國飛馬發動機的直徑也大的可怕,整個發動機比鷂式戰機的機身還要粗,更像一個客機用的大涵道比渦扇動力,又粗又穩,自然不適合超音速,更別提超機動了。
成飛的設計方案裏,只是簡單將噴管分流,發動機主體無需任何改動,渦扇只需正常工作即可,既不需要考慮複雜的結構和工況問題,也不需要對渦扇發動機進行複雜的改裝。前置發動機啟動後,只管猛噴氣流工作即可。後方發動機與蘇俄雅克141和美F-35B類似。
附帶向量機動
既然解決了重型、雙發和複雜性問題,成飛方案中,就有了一款實用性很強的垂直起降戰機設計。這款戰機有優越的向量機動。依靠三個向量噴口,主要是是前方兩個,戰機在飛行時可以進行向量機動。翼下噴口通過在飛行中調整方向,實現向量操。
成飛方案裏,借助於鷂式相似的前置噴管佈局,戰機獲得了一個靠前的作用點,可以配合翼面調整飛機姿態,充分利用偏轉噴口的設計,不浪費一克的重量。成飛在翼下突出於翼根處設置噴口。
這種設計也有缺點,首先是噴口的設計和製造難度比較大,同時噴口的調整也需要更複雜的飛控來操控,另外兩個翼下噴口由於需要調整推力方向,突出在翼根下的噴口會形成兩個鼓包,帶來了額外的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
集百家之長,避百家之短
整體上看成飛的方案,集百家之長,避百家之短,可行性高,技術需求低,並沒有太大的技術或材料上的難點,而是巧妙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通過串列佈置發動機,就解決了此前垂直起降戰機的很多缺點。真的可以快速實現研製與試飛。
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成飛這個方案仍然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克服。比如發動機高溫燃氣在分流管通過,燃氣溫度非常高,對周邊航空電子設備、油箱、彈艙等等有不小的影響,需要隔熱設計。
此外,整個系統複雜度依然不低,尤其是管道在機體之內彎曲,佔用機內空間,維護檢測也相當不便。當然,這些都算比較偏技術細節的優化。技術細節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隔熱與冷卻也不是天大的難題,美國F-35B的垂直起降設計相對成功,但並不完美,也不是“真理”
垂直起降戰機戰力的期待
成飛這款隱身雙發垂直起降戰機帶著一點殲-10(成飛產品)的特點,不過絕非殲-10模式。首先殲-10典型的鴨式佈局並未看到,主翼也未採用三角翼設計,雙垂尾帶有明顯的隱身設計考慮。
成飛這種雙發串聯的動力設計為了保證內油和機內空間,這款垂降戰機的起飛重量和機體尺寸也遠大於殲-10系列,這將是一種隱身重型戰鬥機。不過初步公開的設計方案中,並未看到其他隱身設計的細節,也不清楚隱身機最重要的彈艙如何設計和佈置。
中國航發新突破
2023年5月24日星期三,新聞流傳幾張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的設計專利圖片,專利申請方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飛”,專利授權公告日是今年的5月23日,而申請日是去年的12月29日,也就是說成飛是在去年底申請的這個專利。
2023年5月24日星期三,新聞流傳幾張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的設計專利圖片,專利申請方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飛”,專利授權公告日是今年的5月23日,而申請日是去年的12月29日,也就是說成飛是在去年底申請的這個專利。
如果成飛方案成功投入實際研製,中國將具備一款能垂直起降,可攜帶大量彈藥和燃油遠程作戰的重型戰機。年前,中國075型兩栖攻擊艦橫空出世之後,這麼大的兩栖艦,如果不參照美國發展F-35B這樣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似乎有些浪費。實際上中國相關院所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探索和研發,一直都沒放棄。垂直起降戰機可以助力兩栖登陸作戰,方便兩栖攻擊艦變身准航母,強化對前線支援能力。
如果垂直起降戰機開發成熟優化後,新款戰機同時具備大航程、大載彈量、高速度和垂直起降能力。意味著不再依賴跑道,只需少量機動力量保障,即可長時間機動、分佈式作戰,生存能力極強,對國防的空中力量大有稗益。
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也很適合這類戰機,中國是否發展國產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就成為西方及東洋的關注焦點。
最近成飛的申請一款垂直起降戰機專利才露相,在西方反華陣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連國外網友都在談論這款垂直起降戰機。
中國的戰機垂直起降技術有新進展! 中國短垂戰機面世,總體佈局類似殲-20和F-35的結合體,據報這戰機被命名為“殲-26”。
中國成飛近期申請並獲得“一種雙發串聯垂直起降飛機”專利。“殲-26”外形看是一款能垂直起降的隱身戰鬥機!而且採用了獨樹一幟的雙發串聯,三個向量噴口助推,佈局比F35B更先進 。
看專利設計圖性能絕對驚人,表示著中國在發動機動力方面已經獲得突破,未來J-20將迎來全天候各型號陣容,戰鬥力獲得進一步提升!對美國和日本對台搞作复辟偽獨絕對是強大的威懾力!
成飛這款專利,具有四大特點:
1、隱身重型機、
2、雙發串聯佈置、
3、兩種模式下雙發全程工作、
4、向量噴口提供高機動性。
這戰機的設計與全球其他垂直起降戰機的極大不同,四個特點合在一起就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成飛這個設計佈局,光從動力系統上看,就相當大膽和超前,看上去複雜的設計方案,實際很巧妙。
此前人們比較熟悉的、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個頭都不大,全是因為因為動力限制了夢想無非是鷂式、雅克38、雅克141和F-35B這幾款,這些機型的起飛重量都比較小,大部分不超過20噸,只有F-35B摸到了重型機的門檻。重型戰機意味著更大的載彈量、航程和作戰半徑。之所以上述戰機都不是重型,自然是因為動力上無法滿足垂直起降的需求。世界幾款主要的垂直起降戰機,從動力方式上看,已經面世的有共用型和組合型之分。
一、共用型
共用型,例如英國的鷂式戰機,就是一臺主發動機實現升力和推力兩種功能它採用的飛馬發動機通過推力向量噴管和引流管來實現垂直起飛和水平飛。
這種模式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解決兩種需求,結構重量低,設計相對簡單。缺點是發動機佈置在機身中部,擠佔了大量空間,嚴重限制了超音速飛行能力。還有,鷂式戰機不靠空中加油其實根本飛不遠,只能變成一種短程的攻擊機。
二、組合型
組合型就是讓不同的發動機來實現升力和推力,例如蘇聯雅克-38和雅克-141戰鬥機的設計,除了有推力向量噴管的主發動機外,還有升力發動機。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對氣動佈局的限制比較小,超音速飛行能力可以得到保證。缺點就是升力發動機在平飛中還會成為無法工作,結構笨重及浪費機身中部空間,燃料消耗極大。所以解體前的蘇聯雖然生產了相當成功的短垂戰機雅克141,依然未能繼續發展。
組合型模式最為成功的是今天美國的F-35B通用戰機,但相比蘇俄的雅克141更進一步,更成熟,F-35B的動力模式依然是組合發動機,升力風扇設計非常精巧,風扇的動力源是利用F135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通過一根特殊的傳動軸,將一部分動力傳輸給前面的升力風扇。將“吹熱風”的升力發動機換成了“吹冷風”的升力風扇,降低了高溫下洗氣流對主發動機的危害。這種動力模式獲得了和雅克141那樣的垂直起飛能力和超音速飛行能力,而且升力風扇又比升力發動機輕不少。
美國的F-35B的模式依然有短板,升力風扇還是死重,在水平飛行中仍然無法提供推力,主機F-135發動機在起飛過程中要多處出力,功率的要求極高,燃料消耗及控制都極大要求。
垂直起降飛機,因為發動機推重比是有限的,無論是哪種設計,都需要面對推力與重量的協調問題,從而帶來性能上的缺陷,就是航程小,飛行速度慢,荷載極為局限,武器不能多帶。
垂降戰機,英國海鷂作戰半徑只有不到400公里,對比一般戰機都是800-1000公里左右,美國F-35B靠先進發動機,聲稱能夠達到作戰半徑,數據看上去不錯,但代價是沒有高速能力,應該是有點水份,不能盡信。垂降戰機的飛行速度也普遍不高,雅克-141和F-35B雖然解決了超音速難題,但最大飛行速度依然只有1.4馬赫左右。
蘇俄的雅克38和雅克141,為了解決起飛問題,使用組合發動機,在前方豎著安裝了兩臺升力發動機,起飛後就沒用了。於是浪費了機體空間,導致載油料容量少,航程和速度都受到遏制,美國F-35B也有這個問題,只是勉強接受而已。所以,一方面升力發動機死重,一方面空間和油料減少,自然牺牲戰機作戰性能。
“殲-26”,中國成飛垂降戰機的雙發設計,無死重,發動機是真動力
中國成飛垂降戰機的雙發設計,比較巧妙的通過兩臺發動機,解決了垂直起飛和平飛的矛盾,並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平飛階段一臺出力一臺成為死重的尷尬,從而為優化後續各種問題,打開了局面。
成飛設計方案,應用一種串聯佈置的動力模式。這種設計以兩臺發動機+三個噴口,來完成垂直起降。
(一)前一臺發動機體積較小推力也較低,佈置在了駕駛艙後部的機背位置,進氣口也設計為機背進氣,同時高溫燃氣通過一個分叉式涵道,從翼根處的噴口排出。前置發動機在升空後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通過兩個翼下噴口的柵格葉偏轉方向,可以將向下的推力,轉化為向後的推力,從而參與平飛中的推進。
(二)後一臺發動機也是主動力,佈置位置與常見的戰鬥機類似,通過機腹進氣,它擁有一個和雅克141、F-35B類似的三軸推力向量噴管,能夠向正下方偏轉。
二臺發動機三個噴口的設計,同時這兩個翼下噴口還能參與戰機姿態的調整,也相當於是兩個推力向量噴口,用來提高戰鬥機的機動性。所有發動機全程都在輸出動力,發動機死重也就不存在了。解決了死重問題,也解決了垂直起降時力臂問題。
發動機結構簡單
看前置發動機的設計佈局,有些人可能已經發現,這不與英國鷂式的“飛馬”發動機大差不差嗎?看在垂降中的工作模式確實類似,飛馬發動機確實巧妙,但是結構複雜,提升空間有限,中國成飛的設計對發動機要求比較低,而飛馬發動機則非常複雜。
英國飛馬發動機確實很巧妙,通過引出不同部位的氣流,實現推力分配。前方兩個噴口直接噴吸入的空氣,後方兩個噴口噴射發動機燃燒後的燃氣,一前一後四個噴口,解決了力臂問題,也沒有死重。但是這個設計讓發動機結構複雜,維修困難也很難在戰事的較大波動的緊張逼迫環境下工作。
英國飛馬發動機的直徑也大的可怕,整個發動機比鷂式戰機的機身還要粗,更像一個客機用的大涵道比渦扇動力,又粗又穩,自然不適合超音速,更別提超機動了。
成飛的設計方案裏,只是簡單將噴管分流,發動機主體無需任何改動,渦扇只需正常工作即可,既不需要考慮複雜的結構和工況問題,也不需要對渦扇發動機進行複雜的改裝。前置發動機啟動後,只管猛噴氣流工作即可。後方發動機與蘇俄雅克141和美F-35B類似。
附帶向量機動
既然解決了重型、雙發和複雜性問題,成飛方案中,就有了一款實用性很強的垂直起降戰機設計。這款戰機有優越的向量機動。依靠三個向量噴口,主要是是前方兩個,戰機在飛行時可以進行向量機動。翼下噴口通過在飛行中調整方向,實現向量操。
成飛方案裏,借助於鷂式相似的前置噴管佈局,戰機獲得了一個靠前的作用點,可以配合翼面調整飛機姿態,充分利用偏轉噴口的設計,不浪費一克的重量。成飛在翼下突出於翼根處設置噴口。
這種設計也有缺點,首先是噴口的設計和製造難度比較大,同時噴口的調整也需要更複雜的飛控來操控,另外兩個翼下噴口由於需要調整推力方向,突出在翼根下的噴口會形成兩個鼓包,帶來了額外的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
集百家之長,避百家之短
整體上看成飛的方案,集百家之長,避百家之短,可行性高,技術需求低,並沒有太大的技術或材料上的難點,而是巧妙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通過串列佈置發動機,就解決了此前垂直起降戰機的很多缺點。真的可以快速實現研製與試飛。
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成飛這個方案仍然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克服。比如發動機高溫燃氣在分流管通過,燃氣溫度非常高,對周邊航空電子設備、油箱、彈艙等等有不小的影響,需要隔熱設計。
此外,整個系統複雜度依然不低,尤其是管道在機體之內彎曲,佔用機內空間,維護檢測也相當不便。當然,這些都算比較偏技術細節的優化。技術細節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隔熱與冷卻也不是天大的難題,美國F-35B的垂直起降設計相對成功,但並不完美,也不是“真理”
垂直起降戰機戰力的期待
成飛這款隱身雙發垂直起降戰機帶著一點殲-10(成飛產品)的特點,不過絕非殲-10模式。首先殲-10典型的鴨式佈局並未看到,主翼也未採用三角翼設計,雙垂尾帶有明顯的隱身設計考慮。
成飛這種雙發串聯的動力設計為了保證內油和機內空間,這款垂降戰機的起飛重量和機體尺寸也遠大於殲-10系列,這將是一種隱身重型戰鬥機。不過初步公開的設計方案中,並未看到其他隱身設計的細節,也不清楚隱身機最重要的彈艙如何設計和佈置。
2023年5月25日星期四
中國,今時今日今刻的殘酷現實
“我國要做好準備面對,未來三年的十大殘酷現實 !”
王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王毅整理分析有理有據,全面透徹,論今天之事也點出中國自古璀璨文化、勤奮民族特性之傳承特質,鮮有能取代的。
轉介轉貼好文,重文,推薦大家研讀:轉傳
王毅:2020年對中美關係來講是艱難的一年,這種艱難可能還會持續幾年時間,甚至會更長,因為 到現在還沒有解藥 。而在接下來的三年裡我們也需要去面對的十大殘酷現實!
第一大殘酷現實:
中美關係是所有關係中的關鍵和核心 ,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證明搞好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中國沒有成本優勢與美國對抗。
不是說中國怕美國,而是不值得玩對抗﹔在對待美國霸權問題上, 中國必須要運用智慧 。防止失聯朋友圈更精彩你可以討厭美國、不喜歡美國、恨美國, 但不要影響去重視美國。不是因為覺得美國好才與他搞好關係,僅僅是因為 美國是“老大” ,是 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是 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 ,這是 一個殘酷的現實和事實 ,你不服不行。
第二大殘酷現實:
現在的中國可以影響世界,但不能左右世界 。
目前能夠左右世界的只有美國,這個現實我們必須要接受。要知道:影響世界的國家有許多,況且這種影響也是有階段性的,你在影響別人的同時,別人 也在影響你。世界萬物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 *不要有優越感 。優越感會造成 盲目自信 ,自信過頭就是 自負,自負過頭就會 自命不凡,最後只能是 自作多情 和 自認倒霉 了。
第三大殘酷現實:
“中國模式”僅僅適用於中國 。
中國的高速發展是不能被複製制的。因為中國的歷史別國是沒有的,我們所受到的曲折、痛苦和折磨在人類歷史上是少有的,中國現在的發展模式是結合了中國國情而形成的一種模式。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想推銷“中國模式”,別人 不會接受,也會 水土不服 。
第四大殘酷現實:
不要輕言戰爭 。
如果40年前中國說不怕戰爭,那是一種底氣,因為我們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如果你現在還說“不怕戰爭”,那是一種虛張聲勢。因為你已經“相當”富裕,你的北上廣深大城市已經與世界上任何大城市可以媲美。“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但 “毀掉羅馬城瞬間就可以實現” 。
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怕戰爭的,因為他有最繁華的城市群,所以美國要發展世上最強大的軍隊,目的就是要 “拒戰爭於萬里之外” ,絕不讓戰爭在本土發生。中國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中國若與強大的敵人戰爭,必然是 本土戰爭,我們壯大軍隊不是渴望戰爭,而是要 防止把戰爭引入家門/。
第五大殘酷現實:
中國永遠都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 。
我們的朋友圈永遠在第三世界。要牢記:西方那些發達國家是不會帶我們玩的,在他們的眼中 永遠有“優越感” 。 西方永遠瞧不起我們的價值觀,永遠認為中國“落後”。在西方人眼裡,永遠都存在 “東西方差異” 。千萬不要認為可以融入西方世界,天真地認為可以與 西方平起平坐 ,中國與歐美僅僅是 生意關係 ,是做不了真朋友的 。
第六大殘酷現實:
不要主動去向世界承諾什麼,更不要用錢去買地位,充當世界領袖 。
真正的領袖都不是主動申請的,而是 受命於危難 ,都是 被人強推上位的 。所以,領袖不好當,吃力不討好。如果你成了世界領袖,那麼必須要放棄許多,全世界都要跟你玩“貿易順差”,你卻又不敢有脾氣。如果這領袖好當, 美國就不會混的現在這麼慘了 (在川普眼裡,美國混的最慘,是世界級的大傻瓜)。
第七大殘酷現實:
中國已經回不去了 ,不可能因為“摸著石子過河”陷入了深水區就妄想退回去。
時光不會倒流,不可能因為害怕風險而停止這場遊戲。從開始打開國門的那一天起,我們注定沒有回頭路可走, 國門必須是越開越大,陷阱必然是越走越多 。 不能輕言放棄,更不能 “好了傷疤忘了疼”。
第八大殘酷現實:
不能為了追求“多快好省”而“超速上癮” ,不要動不動就犯“大躍進”的毛病, 不要炫耀所謂“彎道超車” 。
不是因為你技術好,僅僅是一種僥倖。遵守規則從來就不是墨守陳規,講究信用也不是呆傻愚鈍。所有投機取巧的鑽空子結果都會是互相傷害, 出來混總要還的,越強大的人越把規則當生命看待 。
第九大殘酷現實:
你今天超越了別人,明天別人就會超越你 。超越強者不是為了證明你的強大,而是要讓民眾享受到做強者的好處。
事實證明:真正聰明的人願意永遠是一個追隨者,而 不願意成為一個超越者 。也許你覺得韜光養晦無法顯出英雄本色,但低調做人恰恰是深藏不露高手的基本素質。
第十大殘酷現實:
所有用錢買來的朋友都靠不住 。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真正的朋友恰恰是經常公開爭吵的、互相懟罵的。在你渴望用錢去收買別人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別人利用了。真正強大的國家不是因為錢多而吸引別人,而是你的 價值信仰 和 執政理念 深深讓人折服。
現實往往都是 殘酷 的,甚至是 殘忍 的。但是,許多時候並不是因為殘酷而使人不敢正視現實,僅僅是因為 缺乏自信而曲解了現實 。
—— 王毅
王毅把天下興亡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
轉自 ”人民的曙光”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
“小滿”盈而未滿
節氣“小滿”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15時09分小滿,太陽視黃經60°。“立夏後十五日,斗指巳,中華曆法,迎來“小滿”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北半球的北方天氣漸熱,南方雨水頻降。
小滿節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業文明。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五月節……穀之秀者始盈而未登也。”
意思是說五月份(農曆)的節氣(即小滿),穀物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這說明古代中國人已經能夠根據太陽的位置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來劃分節氣,並用以指導農事活動。小滿節氣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尊重,也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
“小滿”的“滿”,既指雨水之盈,也指麥籽粒開始飽滿。小滿,言物長於此,小得盈滿也。在中國北方地區,“小滿”指小麥飽滿程度。此時小麥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於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還有,小滿節氣前後,繡球花等花卉品種逐漸進入盛花期。姹紫嫣紅的繡球花初綻枝頭,有‘花開漸滿’之意。
“小滿”是一種留白。
二十四節氣中,凡有小,必有大。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大小並舉,且成對出現。唯有小滿這一節氣,沒有與之對應的“大滿”,唯有小滿,沒有大滿。
古人認為,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凡事不可追求極致,留一點上升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才是好的,古人對節氣的哲思便體現於此。滿而不盈,小得盈滿,時節如此,人行於世,多半艱難,大歡喜不常有,但小幸福卻俯拾即是,人生實如此。小滿也是一種生活的提示:有些時候生活步伐都要適當慢下來,生活不能太擁擠,俾能己及家人得點空間。小滿是一種放空,小滿也是一種圓滿。
“小滿”是一個最有內涵的節氣,一個充滿期待的節氣。也是一聲提醒、一席囑咐、一份睿智、一縷理性,做人處世處事,唯有小滿,透著不偏不倚、不徐不疾、沒有大滿的生活態度。
“小滿”是一個反映農業特徵的節氣,此時,北方“夏熟作物小麥的子粒逐漸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於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
南方小滿中的“滿”,指雨水之盈。“小滿”節氣後,天氣漸漸由暖變熱,南方雨水漸盛,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民諺云“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江南地區江河湖滿,北方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禾稻上始見小粒的穀實,田間顯示出一片即將豐收的跡象。晴天搶收、雨天搶栽,農事活動將進入三夏大忙季節。“三夏”指夏種、夏管和夏收。夏季的農作物從待收到收穫的時間要比秋季短得多,夏收的節奏也要更快。有些地方還流傳著這樣的農諺“到了小滿節,晝夜難得歇”。歐陽修亦有詩“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小滿”節氣到來前後,正是農事繁忙的時候。此時中國西南地區小麥已成熟收穫,四川盆地油菜小麥收穫接近尾聲,進入水稻插秧的時節,“插小滿秧”;長江中下游陸續開鐮,黃淮海主產區小麥即將成熟。在“小滿”節氣中華各地有不同民俗活動,有“小滿祭車神”、“小滿動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小滿搶水”、“小滿祈蠶節”、“小滿食野菜”等
農耕踩水車
小滿動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
“小滿”天象
5月23日20:08金星合月,地心所見金星在月球以南2.21度的地方,相當於手臂打直後,大拇指頂端的寬度。兩天體在雙子座中格外明亮。
5月24日10:14北河三合月,地心所見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58度的地方;
5月25日01:32火星合月,地心所見火星在月球以南3.76度的地方。
5月24日日落後朝西方天空觀看,火星、眉月、北河三、北河二幾乎排列成一條線。
北河三合月
2023年5月29日星期日13時34分水星西大距,日距角24.9°,0.6等,視直徑8.2″。黎明前,水星的高度大約4.8度,是今年發生3次西大距中觀測條件最差的一次。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在木星的左下方、地平線附近尋找。
水星西大距
到下月6月4日19時01分,金星東大距:日距角45.4°,-4.3等,天黑之後,明亮的金星位於巨蟹座高懸西方天空。
“小滿”是“龍舟水”開始的日子。
這個時節,冷暖氣流交鋒、對峙,一場又一場的暴雨在華南地區登場,江河漸滿,龍舟競渡,便有了“龍舟水”這個威武霸氣的名字。
是麥粒開始飽滿,楊梅趕走暑熱?是蠶結新繭,桑葚成熟?還是夏天的腳步跨過長江?是,又不完全是。小滿時節, 麥粒漸滿,但又未完全成熟。
當太陽運行至黃經60度,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小滿”如期而至,從氣象學上正式開啟夏日模式。小滿的意思是一切漸熟未熟,成長還意猶未盡,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田地裏豐收在望,枝頭上杏肥梅黃。
“小滿”三候,“小滿”時節是5月21日至6月6日之間的16個日夜。
“物候”是指節氣期間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按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現象,也是反映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的指標。
小滿物候分為三候,分別是:一候苦菜秀:這時候苦菜開始生長茂盛,苦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菊科植物,春夏開花,嫩時可食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二候靡草死:這時候一些枝葉細軟的喜陰植物,入夏即畏於陽氣,開始枯萎死亡了。如薺菜、葶藶等。薺菜自古是人們采食的野菜,是一種耐寒不耐熱的植物,有甘美的味道。葶藶是一種極其嬌小的植物,開出兩兩相對的四瓣小黃花,有強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抗菌抗癌等多種功效;
三候麥秋至:秋,指百穀成熟的時節。此時麥子開始成熟了,麥子是指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小麥,可以收割了。麥是世界三大主糧之一。麥子的穎果可以磨成麵粉製作各種食品,也可以發酵製成酒類或生物質燃料。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裏煮乾坤,小滿,將開未開,將醉未醉,將熟未熟,將滿未滿,恰是生命最蓬勃最美妙的狀態。麥子的馴化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主糧革命,也是人類文明的大事件。
中醫說節氣
“小滿”盈而未滿 宜清熱化濕養陰
小滿時節,晝長夜短,應當晚睡早起。情緒上容易感到煩躁不安,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要調適心情,適當參加室外活動。飲食以清淡清爽的蔬菜瓜果為主,減少肥厚油膩食品的攝入。天氣逐漸炎熱,進食生冷飲食,易損傷脾的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助長濕邪,建議少食。
“小滿”節氣時候中華各地也有一各地各民族的習俗和風俗,不少地方有一種常見的習俗是祭車神。車神是指“水車”、“油車”、“絲車”等農業工具的保護神。
有些地區認為是白龍的化身。在小滿這一天,人們會在車上擺放魚肉、香燭等祭品,祈求車神保佑水源湧旺,農業順利。有些地方還會將一杯白水潑向田間,寓意水硯充沛。
江浙地區特有的習俗是祈蠶節。這是節日,因為傳說蠶神的誕辰就是小滿。養蠶是南方的重要產業,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拜蠶神,祈求蠶絲豐收。祭拜的方式有多種,有些地方會用鮮花、果品、香燭等供品,有些地方會用蠶繭、蠶絲、綢緞等物品。還有些地方會用竹籃裝滿蠶繭,掛在門前或樹上,以示敬意。
北方地區特有的活動、習俗是看麥梢黃。這是即在小滿這一天去田間觀察麥子的成熟程度。如果麥梢黃了,就說明麥子快要收割了。看麥梢黃不僅是對農業生產的關注,也是對收成的期待。看麥梢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鍛煉身體和呼吸新鮮空氣。
“小滿”吃什麼?
很多地方,吃苦菜是“小滿”節氣的習俗之一。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欲不振,可以適量吃些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萵筍等。吃些“苦頭”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
“小滿”節氣品茶讀詩詞,找出下面的詩詞與朋友分享......
《小滿四月中》
唐·元稹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問蠶絲。
杏麥修鐮釤,錋笊豎棘籬。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
宋-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
《小滿》五絕
宋·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小滿》
近代-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簷牙,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農閒莫問動三車。
《晨徵》
宋-鞏豐
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
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
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
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宋-趙蕃
一春多雨慧當慳,今歲還防似去年。
玉歷檢來知小滿,又愁陰久礙蠶眠。
《小滿》
宋.王之道
驚蟄烏鴉叫,小滿雀來全。
送走三春雪,迎來五月天。
江南頻落雨,塞北屢經寒。
節令輪流去,黎民望瑞年。
《遣興》宋朝·王之道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繅車》
宋·邵定
繅作繅車急急作,東家煮繭玉滿鑊,西家卷絲雪滿籰。
汝家蠶遲猶未箔,小滿已過棗花落。
夏葉食多銀甕薄,待得女繅渠已著。
懶歸兒,聽禽言,一步落人後,
百步輸人先。秋風寒,衣衫單。
《十九弟生日》
宋·項安世
西堂舊作春池夢,南國今逢小滿天。
重四巧排黃閣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聞素月初生涯,曉看丹枝已屬賢。
萬種春紅都斂避,一庭槐日翠陰圓。
《小滿》
元·元淮
子規聲裏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四月》
明.文彭
我愛江南小滿天,鰣魚初上帶冰鮮。
一聲戴勝蠶眠後,插遍新秧綠滿田。
《閒居雜興》
明·薛文炳
最愛江南小滿天,櫻桃爛熟海魚鮮。
一聲布穀啼殘雨,松影半簾山日懸。
《七絕·小滿日口號》
明·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風沙,杏子生仁楝謝花。
長是江南逢此日,滿林煙雨熟枇杷。
《吳門竹枝詞·小滿》
清·王泰偕
調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周旋。
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15時09分小滿,太陽視黃經60°。“立夏後十五日,斗指巳,中華曆法,迎來“小滿”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北半球的北方天氣漸熱,南方雨水頻降。
小滿節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業文明。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五月節……穀之秀者始盈而未登也。”
意思是說五月份(農曆)的節氣(即小滿),穀物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這說明古代中國人已經能夠根據太陽的位置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來劃分節氣,並用以指導農事活動。小滿節氣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尊重,也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
“小滿”的“滿”,既指雨水之盈,也指麥籽粒開始飽滿。小滿,言物長於此,小得盈滿也。在中國北方地區,“小滿”指小麥飽滿程度。此時小麥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於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還有,小滿節氣前後,繡球花等花卉品種逐漸進入盛花期。姹紫嫣紅的繡球花初綻枝頭,有‘花開漸滿’之意。
“小滿”是一種留白。
二十四節氣中,凡有小,必有大。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大小並舉,且成對出現。唯有小滿這一節氣,沒有與之對應的“大滿”,唯有小滿,沒有大滿。
古人認為,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凡事不可追求極致,留一點上升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才是好的,古人對節氣的哲思便體現於此。滿而不盈,小得盈滿,時節如此,人行於世,多半艱難,大歡喜不常有,但小幸福卻俯拾即是,人生實如此。小滿也是一種生活的提示:有些時候生活步伐都要適當慢下來,生活不能太擁擠,俾能己及家人得點空間。小滿是一種放空,小滿也是一種圓滿。
“小滿”是一個最有內涵的節氣,一個充滿期待的節氣。也是一聲提醒、一席囑咐、一份睿智、一縷理性,做人處世處事,唯有小滿,透著不偏不倚、不徐不疾、沒有大滿的生活態度。
“小滿”是一個反映農業特徵的節氣,此時,北方“夏熟作物小麥的子粒逐漸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於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
南方小滿中的“滿”,指雨水之盈。“小滿”節氣後,天氣漸漸由暖變熱,南方雨水漸盛,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民諺云“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江南地區江河湖滿,北方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禾稻上始見小粒的穀實,田間顯示出一片即將豐收的跡象。晴天搶收、雨天搶栽,農事活動將進入三夏大忙季節。“三夏”指夏種、夏管和夏收。夏季的農作物從待收到收穫的時間要比秋季短得多,夏收的節奏也要更快。有些地方還流傳著這樣的農諺“到了小滿節,晝夜難得歇”。歐陽修亦有詩“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小滿”節氣到來前後,正是農事繁忙的時候。此時中國西南地區小麥已成熟收穫,四川盆地油菜小麥收穫接近尾聲,進入水稻插秧的時節,“插小滿秧”;長江中下游陸續開鐮,黃淮海主產區小麥即將成熟。在“小滿”節氣中華各地有不同民俗活動,有“小滿祭車神”、“小滿動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小滿搶水”、“小滿祈蠶節”、“小滿食野菜”等
農耕踩水車
小滿動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
“小滿”天象
5月23日20:08金星合月,地心所見金星在月球以南2.21度的地方,相當於手臂打直後,大拇指頂端的寬度。兩天體在雙子座中格外明亮。
5月24日10:14北河三合月,地心所見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58度的地方;
5月25日01:32火星合月,地心所見火星在月球以南3.76度的地方。
5月24日日落後朝西方天空觀看,火星、眉月、北河三、北河二幾乎排列成一條線。
北河三合月
2023年5月29日星期日13時34分水星西大距,日距角24.9°,0.6等,視直徑8.2″。黎明前,水星的高度大約4.8度,是今年發生3次西大距中觀測條件最差的一次。可以使用雙筒望遠鏡在木星的左下方、地平線附近尋找。
水星西大距
到下月6月4日19時01分,金星東大距:日距角45.4°,-4.3等,天黑之後,明亮的金星位於巨蟹座高懸西方天空。
“小滿”是“龍舟水”開始的日子。
這個時節,冷暖氣流交鋒、對峙,一場又一場的暴雨在華南地區登場,江河漸滿,龍舟競渡,便有了“龍舟水”這個威武霸氣的名字。
是麥粒開始飽滿,楊梅趕走暑熱?是蠶結新繭,桑葚成熟?還是夏天的腳步跨過長江?是,又不完全是。小滿時節, 麥粒漸滿,但又未完全成熟。
當太陽運行至黃經60度,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小滿”如期而至,從氣象學上正式開啟夏日模式。小滿的意思是一切漸熟未熟,成長還意猶未盡,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田地裏豐收在望,枝頭上杏肥梅黃。
“小滿”三候,“小滿”時節是5月21日至6月6日之間的16個日夜。
“物候”是指節氣期間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按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現象,也是反映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的指標。
小滿物候分為三候,分別是:一候苦菜秀:這時候苦菜開始生長茂盛,苦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菊科植物,春夏開花,嫩時可食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二候靡草死:這時候一些枝葉細軟的喜陰植物,入夏即畏於陽氣,開始枯萎死亡了。如薺菜、葶藶等。薺菜自古是人們采食的野菜,是一種耐寒不耐熱的植物,有甘美的味道。葶藶是一種極其嬌小的植物,開出兩兩相對的四瓣小黃花,有強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抗菌抗癌等多種功效;
三候麥秋至:秋,指百穀成熟的時節。此時麥子開始成熟了,麥子是指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小麥,可以收割了。麥是世界三大主糧之一。麥子的穎果可以磨成麵粉製作各種食品,也可以發酵製成酒類或生物質燃料。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裏煮乾坤,小滿,將開未開,將醉未醉,將熟未熟,將滿未滿,恰是生命最蓬勃最美妙的狀態。麥子的馴化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主糧革命,也是人類文明的大事件。
中醫說節氣
“小滿”盈而未滿 宜清熱化濕養陰
小滿時節,晝長夜短,應當晚睡早起。情緒上容易感到煩躁不安,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要調適心情,適當參加室外活動。飲食以清淡清爽的蔬菜瓜果為主,減少肥厚油膩食品的攝入。天氣逐漸炎熱,進食生冷飲食,易損傷脾的陽氣,影響脾胃運化,助長濕邪,建議少食。
“小滿”節氣時候中華各地也有一各地各民族的習俗和風俗,不少地方有一種常見的習俗是祭車神。車神是指“水車”、“油車”、“絲車”等農業工具的保護神。
有些地區認為是白龍的化身。在小滿這一天,人們會在車上擺放魚肉、香燭等祭品,祈求車神保佑水源湧旺,農業順利。有些地方還會將一杯白水潑向田間,寓意水硯充沛。
江浙地區特有的習俗是祈蠶節。這是節日,因為傳說蠶神的誕辰就是小滿。養蠶是南方的重要產業,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拜蠶神,祈求蠶絲豐收。祭拜的方式有多種,有些地方會用鮮花、果品、香燭等供品,有些地方會用蠶繭、蠶絲、綢緞等物品。還有些地方會用竹籃裝滿蠶繭,掛在門前或樹上,以示敬意。
北方地區特有的活動、習俗是看麥梢黃。這是即在小滿這一天去田間觀察麥子的成熟程度。如果麥梢黃了,就說明麥子快要收割了。看麥梢黃不僅是對農業生產的關注,也是對收成的期待。看麥梢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鍛煉身體和呼吸新鮮空氣。
“小滿”吃什麼?
很多地方,吃苦菜是“小滿”節氣的習俗之一。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欲不振,可以適量吃些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萵筍等。吃些“苦頭”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
“小滿”節氣品茶讀詩詞,找出下面的詩詞與朋友分享......
《小滿四月中》
唐·元稹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問蠶絲。
杏麥修鐮釤,錋笊豎棘籬。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
宋-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
《小滿》五絕
宋·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小滿》
近代-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簷牙,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農閒莫問動三車。
《晨徵》
宋-鞏豐
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
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
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
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宋-趙蕃
一春多雨慧當慳,今歲還防似去年。
玉歷檢來知小滿,又愁陰久礙蠶眠。
《小滿》
宋.王之道
驚蟄烏鴉叫,小滿雀來全。
送走三春雪,迎來五月天。
江南頻落雨,塞北屢經寒。
節令輪流去,黎民望瑞年。
《遣興》宋朝·王之道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繅車》
宋·邵定
繅作繅車急急作,東家煮繭玉滿鑊,西家卷絲雪滿籰。
汝家蠶遲猶未箔,小滿已過棗花落。
夏葉食多銀甕薄,待得女繅渠已著。
懶歸兒,聽禽言,一步落人後,
百步輸人先。秋風寒,衣衫單。
《十九弟生日》
宋·項安世
西堂舊作春池夢,南國今逢小滿天。
重四巧排黃閣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聞素月初生涯,曉看丹枝已屬賢。
萬種春紅都斂避,一庭槐日翠陰圓。
《小滿》
元·元淮
子規聲裏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四月》
明.文彭
我愛江南小滿天,鰣魚初上帶冰鮮。
一聲戴勝蠶眠後,插遍新秧綠滿田。
《閒居雜興》
明·薛文炳
最愛江南小滿天,櫻桃爛熟海魚鮮。
一聲布穀啼殘雨,松影半簾山日懸。
《七絕·小滿日口號》
明·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風沙,杏子生仁楝謝花。
長是江南逢此日,滿林煙雨熟枇杷。
《吳門竹枝詞·小滿》
清·王泰偕
調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周旋。
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
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
香港再無真建華!!!
轉貼一文
香港,再無董建華
春曉雜談 2023-05-16
近日,中央駐香港中聯辦主任更替,鄭雁雄接棒新一屆主任一職。而香港事件從2019年起,香港鬧騰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昔日的東方之珠,為何淪落到今天這般模樣?思前想後,只能感慨萬千——香港再無董建華!
23年前,昔日的船王之子董建華成為香港第一任特首,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春風得意!
也許,人們會想當然的認為,船王之子,不應該是朱門酒肉的主嗎?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大富翁,竟然偏離了自己的階級,想要為香港的底層人民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畢竟,曾經經歷過家族破產曾經一度想要自殺的船王之子、曾經親眼目睹香港船工淒苦生活的船王之子,一旦走上政壇,便志存高遠:要全心全意為香港人民服務!
1997年7月1日,董生走馬上任。
“八萬五公屋”折戟沉沙
在97年的施政報告中,董生提出來了“八萬五計劃”: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到3年。
這一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2000年首批完工85710套,2001年完工10萬套(遠超計劃),2002年完工6.7萬套。
也許朋友們不知道這些數字的概%,我做一個簡單對比:“1998-2007十年間私人住宅供應量也不到24萬個住宅單位,而港府2000-2002三年時間就蓋成了24.2萬。”
因為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香港的房屋供給大大增加,香港房價也從1997年的最高點到2003年,一度跌了七成!
這個時候,今日這群港燦的父輩、祖輩們開始走上街頭,怒氣沖衝聲討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鬧騰的結果是:“八萬五計劃”壽寢正終,而香港的房價從2003年開始了16年的逆天反彈:
今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努力工作30年方有機會攢夠首付、而後月供30年,他就可以擁有一間40平的房子!
頗具喜感的是:香港的住宅用地僅佔了香港土地面積的7%,後來的幾任特首曾一度提議將總佔地67%的綠地拿出一部分來開發地產,被港燦否決,又有人提議填海造陸來解決住房問題,依然被港燦否決,美其名曰——要保護環境!
數碼港半途而廢
如果說“八萬五計劃”的被廢,直接導致了今天這群鬧事的港燦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以至於只能跑到街頭嗷嗷叫,那麼,數碼港的被廢則直接決定了依賴於房地產的香港失去了最後一次絕佳的轉型良機!
1998年,董生便清醒地認識到,唯有科技方能改變香港!
1999年,董生力推的“數碼港計劃”開始浮出水面,從台積電出走的張汝京,想要在香港數碼港建廠做“中芯國際”,遺憾的是,香港人懷疑這位仁兄是炒地皮的,逼得張汝京退而求其次,那我租你們的地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No!
而頗具諷刺的是,前一年還懷疑張汝京來炒地皮的香港人,第二年就批准了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提出來的數碼港計劃,至於地皮——免費的!
李家人畫了一張大餅,要把這裡發展成為足以睥睨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後來,他們確實把它建成了“中心”,只不過,數碼港原本定位的“高科技中心”神不知鬼不覺的成了“地產中心”!
後來上海張江向張汝京拋來橄欖枝,成就了日後大名鼎鼎的中芯國際,也是這次華為敢於硬氣直面美帝的最大功臣!
而香港,依然是李家的城……
香港的未來
你問我香港的未來是什麼?
坦率說: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當香港人只是把原因對準外面,而絲毫不檢討自己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年輕人因失業而焦慮,卻不願意將目光掃向內地,來內地尋找機會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新一代香港人,口口聲聲把自由當飯吃,沉醉於上街、遊行的行動中而不自知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繁華不盛,而高內地人一等的心理猶在,寧可閉上眼睛也不去內地看看眼前之景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老安閱後評:
有良知有良心,有對香港有真正感情及愛戀的人應該對老董說一聲抱歉, 當年那些刁民地覇傳媒如人言報的林乜木, 日月報的爛文人, 今天他她們老了, 而還有一點點良心的應該對老董說一句, 對不起(不過老安相信無這種人,他她們至今還不是人只是"淫")
高知,文人,是如今世情,社情,國情,港情, 2014~2020甚至今天的亂局, 惡局最大的燃油柴木, 記起當年反佔中, 幾多幾許高知, 高專業, 專家, 教授在中環自拍, 舉起雙指, 思夠忽忽大聲呼"嗨",,,今天, 全港都"不是嗨"是"門西",,這些高知, 專家, 顧問依然佣抱孫兒, 品味美酒, 他她們有反省過他她們當年"嗨"過的事是多麼傷害香港嗎???老安肯定說, 無!!!!
他們早已離地了,,, 第三街, 西環, 牛頭角,觀塘, 深水埗, 他她們都沒有去很久, 很久了, 搭電車要多少錢, 他她們都不知道了!!!!
劏房, 籠屋對他她們來說, 是讓他她們滿足一下他她們廉價良心的一聲飲了紅酒胃中氣漲的噯氣而已!!!
一寸不能讓, 自住二千呎, 月取十萬的前陰天監及為官幾十年膽小一如鵪鶉的港英高官史坑"黃(王)人永不平"充斥糠稈,,讓美麗的獅子山成為獅子狗, 時也, 命也, 大英帝國擺的風水陣成功,,,,
有什麼理由要把中環海濱的孫中山像面向山壁背向中國?????要孫先生面壁思過乎????荒夠唐, 荒究謬!!!!
香港,再無董建華
春曉雜談 2023-05-16
近日,中央駐香港中聯辦主任更替,鄭雁雄接棒新一屆主任一職。而香港事件從2019年起,香港鬧騰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昔日的東方之珠,為何淪落到今天這般模樣?思前想後,只能感慨萬千——香港再無董建華!
23年前,昔日的船王之子董建華成為香港第一任特首,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春風得意!
也許,人們會想當然的認為,船王之子,不應該是朱門酒肉的主嗎?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大富翁,竟然偏離了自己的階級,想要為香港的底層人民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畢竟,曾經經歷過家族破產曾經一度想要自殺的船王之子、曾經親眼目睹香港船工淒苦生活的船王之子,一旦走上政壇,便志存高遠:要全心全意為香港人民服務!
1997年7月1日,董生走馬上任。
“八萬五公屋”折戟沉沙
在97年的施政報告中,董生提出來了“八萬五計劃”: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到3年。
這一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2000年首批完工85710套,2001年完工10萬套(遠超計劃),2002年完工6.7萬套。
也許朋友們不知道這些數字的概%,我做一個簡單對比:“1998-2007十年間私人住宅供應量也不到24萬個住宅單位,而港府2000-2002三年時間就蓋成了24.2萬。”
因為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香港的房屋供給大大增加,香港房價也從1997年的最高點到2003年,一度跌了七成!
這個時候,今日這群港燦的父輩、祖輩們開始走上街頭,怒氣沖衝聲討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鬧騰的結果是:“八萬五計劃”壽寢正終,而香港的房價從2003年開始了16年的逆天反彈:
今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努力工作30年方有機會攢夠首付、而後月供30年,他就可以擁有一間40平的房子!
頗具喜感的是:香港的住宅用地僅佔了香港土地面積的7%,後來的幾任特首曾一度提議將總佔地67%的綠地拿出一部分來開發地產,被港燦否決,又有人提議填海造陸來解決住房問題,依然被港燦否決,美其名曰——要保護環境!
數碼港半途而廢
如果說“八萬五計劃”的被廢,直接導致了今天這群鬧事的港燦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以至於只能跑到街頭嗷嗷叫,那麼,數碼港的被廢則直接決定了依賴於房地產的香港失去了最後一次絕佳的轉型良機!
1998年,董生便清醒地認識到,唯有科技方能改變香港!
1999年,董生力推的“數碼港計劃”開始浮出水面,從台積電出走的張汝京,想要在香港數碼港建廠做“中芯國際”,遺憾的是,香港人懷疑這位仁兄是炒地皮的,逼得張汝京退而求其次,那我租你們的地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No!
而頗具諷刺的是,前一年還懷疑張汝京來炒地皮的香港人,第二年就批准了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提出來的數碼港計劃,至於地皮——免費的!
李家人畫了一張大餅,要把這裡發展成為足以睥睨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後來,他們確實把它建成了“中心”,只不過,數碼港原本定位的“高科技中心”神不知鬼不覺的成了“地產中心”!
後來上海張江向張汝京拋來橄欖枝,成就了日後大名鼎鼎的中芯國際,也是這次華為敢於硬氣直面美帝的最大功臣!
而香港,依然是李家的城……
香港的未來
你問我香港的未來是什麼?
坦率說: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當香港人只是把原因對準外面,而絲毫不檢討自己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年輕人因失業而焦慮,卻不願意將目光掃向內地,來內地尋找機會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新一代香港人,口口聲聲把自由當飯吃,沉醉於上街、遊行的行動中而不自知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當繁華不盛,而高內地人一等的心理猶在,寧可閉上眼睛也不去內地看看眼前之景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今天看來,是你錯還是他錯??? |
老安閱後評:
有良知有良心,有對香港有真正感情及愛戀的人應該對老董說一聲抱歉, 當年那些刁民地覇傳媒如人言報的林乜木, 日月報的爛文人, 今天他她們老了, 而還有一點點良心的應該對老董說一句, 對不起(不過老安相信無這種人,他她們至今還不是人只是"淫")
高知,文人,是如今世情,社情,國情,港情, 2014~2020甚至今天的亂局, 惡局最大的燃油柴木, 記起當年反佔中, 幾多幾許高知, 高專業, 專家, 教授在中環自拍, 舉起雙指, 思夠忽忽大聲呼"嗨",,,今天, 全港都"不是嗨"是"門西",,這些高知, 專家, 顧問依然佣抱孫兒, 品味美酒, 他她們有反省過他她們當年"嗨"過的事是多麼傷害香港嗎???老安肯定說, 無!!!!
他們早已離地了,,, 第三街, 西環, 牛頭角,觀塘, 深水埗, 他她們都沒有去很久, 很久了, 搭電車要多少錢, 他她們都不知道了!!!!
劏房, 籠屋對他她們來說, 是讓他她們滿足一下他她們廉價良心的一聲飲了紅酒胃中氣漲的噯氣而已!!!
一寸不能讓, 自住二千呎, 月取十萬的前陰天監及為官幾十年膽小一如鵪鶉的港英高官史坑"黃(王)人永不平"充斥糠稈,,讓美麗的獅子山成為獅子狗, 時也, 命也, 大英帝國擺的風水陣成功,,,,
有什麼理由要把中環海濱的孫中山像面向山壁背向中國?????要孫先生面壁思過乎????荒夠唐, 荒究謬!!!!
2023年5月16日星期二
外憂近患, 日本有那必要把武備做成那樣强嗎…? 是否如日現首相高喊要成軍國强霸…?
中國空軍實力分析
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後的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成立之時的中國空軍裝備的戰鬥機主要以繳獲的當時“國軍”戰機為主,空軍成立後開始大量引進蘇聯製造的戰鬥機,包括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等等,這些戰鬥機不僅是中國空軍早期的基礎,同時這些戰機的引進和國產化也為我國發展本國戰鬥機製造業打下了堅定基礎。
中國曾經以米格-17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5戰鬥機,以米格-16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6戰鬥機,以米格-21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7戰鬥機。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和蘇-30兩款三代戰鬥機,(蘇-35只引進了24架屬於小規模引進),同時在蘇-27的基礎上中國發展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目前中國在戰鬥機領域已經完全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能夠自己研發製造性能頂尖的各種戰機。
目前中國空軍主要裝備如下:
一、轟炸機270架左右,包括轟-6K、轟-6N和轟-6J等;
二、戰鬥機1900架左右:
1、殲-20戰鬥機200架左右;
2、殲-16戰鬥機300架左右;
3、殲-10系列戰鬥機超過500架;
4、殲-11系列戰鬥機接近300架;
5、蘇30/蘇-35戰鬥機超過100架;
6、殲-7、殲8、殲轟七這三款二代戰鬥機現役數量500架左右。
目前中國正在大量生產殲-10C、殲-16以及殲-20三款先進機型,這三款機型正在迅速替代殲-7、殲-8戰鬥機,接下來殲轟七戰鬥機也會被殲-16逐步取代,實現全面三代化以上。
三、中國空軍現役預警機有空警-500、空警-200和空警-2000三款,現役總數量在70架左右。
四、 中國空軍現役包括運-8系列、伊爾-76以及運-20在內的中大型運輸機超過200架:
1、伊爾-76和運-20大型運輸機總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
2、轟油六20架,伊爾-78加油機3架,目前運油-20加油機也已經服役。
3、8電子戰機、殲-16D電子戰機、圖-154MD在內的數十架電子戰機。
2000年後的這二十餘年,中國空軍裝備了包括殲-10、殲-16、殲-20在內的多款先進機型。
1、隱身戰機,目前中國空軍戰機數量、數量均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2、三代重型戰鬥機數量高達700架左右,已經超過了美國空軍460架F-15,成為全球三代重型戰鬥機最多的一支空中力量。
3、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的綜合性能也超過了F-22和F-35,成為全球綜合戰力最強大的一款隱身戰鬥機。
中國空軍戰鬥機數量已經超過俄羅斯空軍,是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數倍,同時中國空軍的隱身戰鬥機數量、性能以及預警機數量和性能都超過俄羅斯空軍和日本空中自衛隊,中國空軍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空中力量!而且中國空軍仍然在迅速發展中,殲-20戰鬥機已經開始換裝渦扇-15航空發動機、運油-20開始列裝。
中國空軍的短板,中國空軍尚未裝備戰略轟炸機,風傳的轟20只聽樓梯響,但如今尚未見它出現試機。
到今天,中國的國防還是極度不穩,美國是大敵,但是現實上,東洋鬼子才是中國之患、之憂、之煩。
日本野心始終如一,是她的櫻花意識形態魔幻,也是她的悲哀!中國不能一小心這心理有毛病的隣國。
今時今日,日本空中自衛隊實力分析
日本是二戰侵略戰爭發起者之一,也是戰敗者,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不被允許擁有正規軍隊,也不被允許擁有進攻性武裝力量。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陣營很快就進入了冷戰階段,美國為了把日本打造成在東北亞地區對抗當時蘇聯的橋頭堡,迅速武裝起了日本自衛隊,其中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巨大的擴充。日本空中自衛隊是亞洲最早裝備三代戰鬥機的空中力量,同時也是除美國空軍外世界上第一支裝備F-15戰鬥機的空中力量。冷戰期間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大量裝備F-15J戰鬥機後在東北亞地區壓制蘇聯空軍,尤其是蘇聯空軍的轟炸機機群。
時至今日,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任務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日本空中自衛隊除了裝備F-15J和F-2兩款三代戰鬥機外, 近些年在美國的支持下
可以說日本引進F-35A與上世紀80年代引進F-15J性質完全不同,F-15J是一款空優型戰鬥機,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F-35在研發之初就著重強調了聯合打擊能力,擁有強悍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日本空中自衛隊裝備F-35後已經成為了一支具備進攻能力的空中力量,而美國將F-35出售給日本,顯然是為了讓空自繼續幫助美國空軍牽制俄羅斯空軍甚至是中國空軍。
目前日本空中自衛隊主要裝備如下:
1、F-2自產戰鬥機88架(量產型94架,服役以來墜毀1架,另外有5架在2011年的海嘯中被海水浸泡無法修復);
2、F-15J美國授權在日生產。現役數量在200架左右;
3、F-35A美最新五代隱身綜合作戰戰機,目前已經裝備33架(交付34架,2019年墜毀一架);日本已定引進了147架F-35戰鬥機,其中陸基型F-35A共105架,裝備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垂直起降型F-35B共42架;
此外
日本空中自衛隊還裝備有:
4、E-2C、E-2D以及E-767在內的二十餘架預警機;
空中加油機KC-767和KC-46A在內的10架;
5、運輸機C-1、C-2、C-130在內的30餘架;
6、27架霍克-800電子偵察機。
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後的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成立之時的中國空軍裝備的戰鬥機主要以繳獲的當時“國軍”戰機為主,空軍成立後開始大量引進蘇聯製造的戰鬥機,包括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等等,這些戰鬥機不僅是中國空軍早期的基礎,同時這些戰機的引進和國產化也為我國發展本國戰鬥機製造業打下了堅定基礎。
殲5甲 |
中國曾經以米格-17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5戰鬥機,以米格-16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6戰鬥機,以米格-21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殲-7戰鬥機。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和蘇-30兩款三代戰鬥機,(蘇-35只引進了24架屬於小規模引進),同時在蘇-27的基礎上中國發展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目前中國在戰鬥機領域已經完全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能夠自己研發製造性能頂尖的各種戰機。
目前中國空軍主要裝備如下:
最新轟六N |
一、轟炸機270架左右,包括轟-6K、轟-6N和轟-6J等;
二、戰鬥機1900架左右:
1、殲-20戰鬥機200架左右;
2、殲-16戰鬥機300架左右;
3、殲-10系列戰鬥機超過500架;
4、殲-11系列戰鬥機接近300架;
5、蘇30/蘇-35戰鬥機超過100架;
6、殲-7、殲8、殲轟七這三款二代戰鬥機現役數量500架左右。
目前中國正在大量生產殲-10C、殲-16以及殲-20三款先進機型,這三款機型正在迅速替代殲-7、殲-8戰鬥機,接下來殲轟七戰鬥機也會被殲-16逐步取代,實現全面三代化以上。
三、中國空軍現役預警機有空警-500、空警-200和空警-2000三款,現役總數量在70架左右。
四、 中國空軍現役包括運-8系列、伊爾-76以及運-20在內的中大型運輸機超過200架:
1、伊爾-76和運-20大型運輸機總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
2、轟油六20架,伊爾-78加油機3架,目前運油-20加油機也已經服役。
3、8電子戰機、殲-16D電子戰機、圖-154MD在內的數十架電子戰機。
2000年後的這二十餘年,中國空軍裝備了包括殲-10、殲-16、殲-20在內的多款先進機型。
1、隱身戰機,目前中國空軍戰機數量、數量均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2、三代重型戰鬥機數量高達700架左右,已經超過了美國空軍460架F-15,成為全球三代重型戰鬥機最多的一支空中力量。
3、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的綜合性能也超過了F-22和F-35,成為全球綜合戰力最強大的一款隱身戰鬥機。
中國空軍戰鬥機數量已經超過俄羅斯空軍,是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數倍,同時中國空軍的隱身戰鬥機數量、性能以及預警機數量和性能都超過俄羅斯空軍和日本空中自衛隊,中國空軍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空中力量!而且中國空軍仍然在迅速發展中,殲-20戰鬥機已經開始換裝渦扇-15航空發動機、運油-20開始列裝。
中國空軍的短板,中國空軍尚未裝備戰略轟炸機,風傳的轟20只聽樓梯響,但如今尚未見它出現試機。
到今天,中國的國防還是極度不穩,美國是大敵,但是現實上,東洋鬼子才是中國之患、之憂、之煩。
日本野心始終如一,是她的櫻花意識形態魔幻,也是她的悲哀!中國不能一小心這心理有毛病的隣國。
今時今日,日本空中自衛隊實力分析
日本是二戰侵略戰爭發起者之一,也是戰敗者,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不被允許擁有正規軍隊,也不被允許擁有進攻性武裝力量。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陣營很快就進入了冷戰階段,美國為了把日本打造成在東北亞地區對抗當時蘇聯的橋頭堡,迅速武裝起了日本自衛隊,其中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巨大的擴充。日本空中自衛隊是亞洲最早裝備三代戰鬥機的空中力量,同時也是除美國空軍外世界上第一支裝備F-15戰鬥機的空中力量。冷戰期間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大量裝備F-15J戰鬥機後在東北亞地區壓制蘇聯空軍,尤其是蘇聯空軍的轟炸機機群。
時至今日,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任務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日本空中自衛隊除了裝備F-15J和F-2兩款三代戰鬥機外, 近些年在美國的支持下
可以說日本引進F-35A與上世紀80年代引進F-15J性質完全不同,F-15J是一款空優型戰鬥機,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F-35在研發之初就著重強調了聯合打擊能力,擁有強悍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日本空中自衛隊裝備F-35後已經成為了一支具備進攻能力的空中力量,而美國將F-35出售給日本,顯然是為了讓空自繼續幫助美國空軍牽制俄羅斯空軍甚至是中國空軍。
目前日本空中自衛隊主要裝備如下:
1、F-2自產戰鬥機88架(量產型94架,服役以來墜毀1架,另外有5架在2011年的海嘯中被海水浸泡無法修復);
2、F-15J美國授權在日生產。現役數量在200架左右;
3、F-35A美最新五代隱身綜合作戰戰機,目前已經裝備33架(交付34架,2019年墜毀一架);日本已定引進了147架F-35戰鬥機,其中陸基型F-35A共105架,裝備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垂直起降型F-35B共42架;
此外
日本空中自衛隊還裝備有:
4、E-2C、E-2D以及E-767在內的二十餘架預警機;
空中加油機KC-767和KC-46A在內的10架;
5、運輸機C-1、C-2、C-130在內的30餘架;
6、27架霍克-800電子偵察機。
日本空軍F35 |
2023年5月11日星期四
今時今日, 中國依然是窮!!!
上世紀日本曾經一度是亞洲第一經濟強國,是亞洲第一個邁入發達經濟體的國家,
1995年開始日本遭到美國弔陷害、逼迫,陽謀不斷,陷入了經濟停滯,持續了27年,以至今天。 從1995年日本向上的動力已經被消耗殆盡。從2022年開始日本其GDP開始維持圍繞5萬億美元上下波動這個區間了,近年日本GDP向下尋求支撐,規模預計會圍繞4.1萬億美元上下波動,這是日本1995年到2022年GDP的底部。
2010年中國GDP總量開始趕超日本,而後一騎絕塵,2022年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4.26倍,從經濟體量而言,中國和日本已經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從人均GDP而言,中國依然和日本有比較大都差距。2022年日本GDP556.45萬億日元,折合4.23萬億美元,日本人口1.26億,人均GDP是3.36萬美元,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2022年我國GDP121.02萬億人民幣,折合18萬億美元,我國人口14.12億,人均GDP1.26萬美元,屬於一個還沒有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的發展中國家,2022年我國人均GDP是日本的37.5%,不到日本的4成。要超過日本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中國的人均GDP和日本差距太大了,人均收入、生活水準差距很大。但是,近年中國迅速發展。中國和日本的人均GDP差距越來越小。人均GDP直接影響著人均收入,如果人均收入相差不大,那麼中國的生活水準肯定超過日本,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能源都嚴重缺乏,所以對外部依賴更大,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那麼中國人均GDP何時可以趕超日本呢?
東亞三國中日韓都是製造業強國,產業重合度很高。很多產業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比如造船業,日本原來的份額是全球第一,日本維持這個區間波動也有個前提,前題是在日本的優勢產業沒有強有力的競爭者,而現在顯然是有,現在中國和韓國已經佔據全球90%以上的份額。
隨著中國的發展,日本很多產業優勢會逐漸消失,日本的GDP有繼續下行的空間,預計中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左右就會超過日本。那麼問題就來到了,中國人均GDP何時會超過3萬美元。
中國是一個人口超過14億的超級人口大大國,要讓14億人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可以分步來看。
第一個階段就讓和日本人口相當的人口GDP超過3萬美元,這個很快就可以實現。2022年中國人均GDP最高的20個城市覆蓋人口1.32億,GDP總量22.88萬億元,人均GDP是17.33萬元,按照2022年的平均匯率6.7261計算,折合2.58萬美元,把這20個城市看作一個整體,那麼2024年人均GDP就會超過3萬美元,加入2024年平均匯率回到2021年的水準6.45左右,那麼2022年這20個城市的人均GDP大概是3.19萬美元,和日本預計相差不大。
第二個階段就是日本倍左右的人口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 按照日本1.26億的人口計算,也就是差不多5億人。2022年中國人均GDP最高的100個城市覆蓋人口5.03億。這100個城市GDP總量是63.22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是人均GDP12.57萬元,按照2022年6.7261的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1.87萬美元。如果按照2021年平均匯率6.45計算,大概在2028年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如果匯率能升值到6.2,那麼在2027年人均GDP會達到3萬美元。屆時中國全國人均GDP也會超過2萬美元。
第三個階段就是讓中國全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這個時間預計在2033年或者是2034年,無論怎樣在2035年前中國人均GDP肯定會超3萬美元。
這還是在日本能維持一定的產業優勢的基礎上的,如果日本支柱產業產業優勢很快消退,那麼不排除日本人均GDP跌到3萬美元以下,那麼中國人均GDP趕超日本的時間就會提前。
12年內中國人均GDP必將趕超日本,2022年已經達到日本的37.5%。
輯編自互聯網
1995年開始日本遭到美國弔陷害、逼迫,陽謀不斷,陷入了經濟停滯,持續了27年,以至今天。 從1995年日本向上的動力已經被消耗殆盡。從2022年開始日本其GDP開始維持圍繞5萬億美元上下波動這個區間了,近年日本GDP向下尋求支撐,規模預計會圍繞4.1萬億美元上下波動,這是日本1995年到2022年GDP的底部。
2010年中國GDP總量開始趕超日本,而後一騎絕塵,2022年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4.26倍,從經濟體量而言,中國和日本已經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從人均GDP而言,中國依然和日本有比較大都差距。2022年日本GDP556.45萬億日元,折合4.23萬億美元,日本人口1.26億,人均GDP是3.36萬美元,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2022年我國GDP121.02萬億人民幣,折合18萬億美元,我國人口14.12億,人均GDP1.26萬美元,屬於一個還沒有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的發展中國家,2022年我國人均GDP是日本的37.5%,不到日本的4成。要超過日本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中國的人均GDP和日本差距太大了,人均收入、生活水準差距很大。但是,近年中國迅速發展。中國和日本的人均GDP差距越來越小。人均GDP直接影響著人均收入,如果人均收入相差不大,那麼中國的生活水準肯定超過日本,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能源都嚴重缺乏,所以對外部依賴更大,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那麼中國人均GDP何時可以趕超日本呢?
東亞三國中日韓都是製造業強國,產業重合度很高。很多產業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比如造船業,日本原來的份額是全球第一,日本維持這個區間波動也有個前提,前題是在日本的優勢產業沒有強有力的競爭者,而現在顯然是有,現在中國和韓國已經佔據全球90%以上的份額。
隨著中國的發展,日本很多產業優勢會逐漸消失,日本的GDP有繼續下行的空間,預計中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左右就會超過日本。那麼問題就來到了,中國人均GDP何時會超過3萬美元。
中國是一個人口超過14億的超級人口大大國,要讓14億人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可以分步來看。
第一個階段就讓和日本人口相當的人口GDP超過3萬美元,這個很快就可以實現。2022年中國人均GDP最高的20個城市覆蓋人口1.32億,GDP總量22.88萬億元,人均GDP是17.33萬元,按照2022年的平均匯率6.7261計算,折合2.58萬美元,把這20個城市看作一個整體,那麼2024年人均GDP就會超過3萬美元,加入2024年平均匯率回到2021年的水準6.45左右,那麼2022年這20個城市的人均GDP大概是3.19萬美元,和日本預計相差不大。
第二個階段就是日本倍左右的人口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 按照日本1.26億的人口計算,也就是差不多5億人。2022年中國人均GDP最高的100個城市覆蓋人口5.03億。這100個城市GDP總量是63.22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是人均GDP12.57萬元,按照2022年6.7261的平均匯率計算,大約是1.87萬美元。如果按照2021年平均匯率6.45計算,大概在2028年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如果匯率能升值到6.2,那麼在2027年人均GDP會達到3萬美元。屆時中國全國人均GDP也會超過2萬美元。
第三個階段就是讓中國全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這個時間預計在2033年或者是2034年,無論怎樣在2035年前中國人均GDP肯定會超3萬美元。
這還是在日本能維持一定的產業優勢的基礎上的,如果日本支柱產業產業優勢很快消退,那麼不排除日本人均GDP跌到3萬美元以下,那麼中國人均GDP趕超日本的時間就會提前。
12年內中國人均GDP必將趕超日本,2022年已經達到日本的37.5%。
輯編自互聯網
2023年5月8日星期一
遲來的紫袍~~~命裡有時終是有, 阿媽, 我鬦贏妳咯!!!
傳統中華文明的中國歷朝一向以等級分明森嚴界別而著稱。歷代歷朝的統治者及高知文人,尤以介於統治階層與布衣百姓間的知識分子集團,都致力於通過各種方式來標示和加固這種等級差異。
往事越千年,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斑斕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後,往往隱含著特權階層恣意的驕奢和勞苦大眾無奈的順從,這是讀史時,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顏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人類在生物性進化過程中,色彩本身是為加強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把握而發展出的符號系統,成為分析階層歸屬的視覺性載體,社會確立身份意識。赤、黃、青、白、黑一直被認為是五種最基本的色彩,階級性在它們身上也體現得最為充分。
顏色,在中國古代有著特殊的含義。中國古人很早就會對紡織物進行染色,並且對不同的顏色賦予不同的意義。我們常用“大紅大紫”“紅得發紫”來形容一個人人氣極旺。紫色,在人們看來,是一種高貴典雅的顏色,具有十分神秘的氣質。
中國古代的顏色:正色與間色有別古人將顏色分為正色與間色。
在西周時,人們已經有了正色與間色的區別。正色指的是“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色”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厥共惟土五色。”古代封國,常以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來建立社壇。
《孫子兵法》中說:“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這裏的五色也就是上面這五種正色,這句話是說,所有的顏色都是由它們調和而成。五色信仰被認為從五行學說引申而來,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比如廣州之所以得名“五羊城”,就是傳說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而來。所謂的間色,就是由五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比如紫色、淺紅色、紅青色、淡青色等等。在中國古代的顏色文化中,正色意味著正面、較高地位,間色則意味著負面、較低地位。顏色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古人通過正色與間色的劃分,顏色就成為了貴賤、身份的象徵。
紫色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嬗變紫色是藍色與紅色的混合色,是一種典型的間色。《論語·陽貨》說:“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十分厭惡用紫色排擠紅色,厭惡用鄭國之音擾亂正統的雅樂,厭惡用巧言利嘴顛覆國家與世族者。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紫色的地位提升,常用來代表富貴莊嚴。同時,有了五等官服制度,官位從高到低的顏色分別為:朱、紫、緋、綠、青。
到了唐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可穿紫色官服,唐代禁止老百姓公開穿朱 、紫、青、綠等顏色的服裝。《唐會要》中說:“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
宋朝則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說法。
下面是唐宋時期,一品到九品的官服顏色:
唐朝:紫色、紫色、紫色、深緋色、淺緋色、深綠色、淺綠色、淺青色、淺青色。
宋朝:紫色、紫色、紫色、紫色、緋紅色、緋紅色、綠色、綠色、綠色。
元朝承襲宋朝,官府級別與顏色和宋朝基本相同。
明朝以後,因為明代帝王姓“朱”,而孔子又說“惡紫奪朱”,因此,紫色在明代的地位驟降,緋色取而代之成為尊貴的象徵。明代一品到四品官員都著緋色,五品到九品官服則為青色與綠色。
紫色變得尊貴的原因作為間色的紫色本來是卑賤之色,是如何變得如此尊貴的呢?現實是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紫色常被人們認為富於帝王之氣。中國古人將星空分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又名“中宮”“紫宮”,居於中央,被認為是天帝的居所。在封建社會,皇宮是權力與富貴的象徵,所以帝王的宮殿也被稱為紫禁城。紫庭、紫闈、紫朝、紫閣、紫殿等詞語也和帝王、皇宮有關。日本王室尊崇紫色,同樣源於中國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傳說秦始皇在位時,聽說東南有天子之氣出現,就認為是不祥之兆。在中國帝王中,最開始崇尚紫色的是齊桓公。春秋時期,官服沒有等級分別,帝王的服裝顏色,老百姓也可以使用。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袍服,結果全國上下仿效。《漢書 ·百官公卿表上》說,西漢可以佩戴“金印紫綬”的官員有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宋書·符瑞志上》說:“黃紫旗蓋間於牛鬥之間,江東有天子之氣。”黃紫旗蓋,因為紫色與黃色為至尊之色,所以有天子之氣。
其次,紫色尊貴的地位,更重要的源於道家與道教。道教認為,元氣中有紫、白、黃三色,又稱“三素雲”。道教的神仙與紫色相關的很多。比如“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替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禦諸星和四時之神。由於紫色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為紫府、紫臺、紫海。
紫色,這種浪漫神秘的顏色,與神仙、帝王、聖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它會被賦予尊貴、祥瑞的含義,甚至取代正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續說紅色。中華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中華人把大紅色稱為“朱”,是諸侯們參加祭祀時禮服的顏色;淺紅色才叫作“紅”,是低賤的顏色,只能用來做內衣。為什麼大紅色能得到青睞呢?清代學者段玉裁解釋說,因為這是朝陽的顏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愛。不論這一說法是否成立,大紅色代表高貴身份這一含義,在春秋時確實已經被確立。時至秦漢,又進一步得到加強。比如,漢代褒獎有功勞有貢獻的大臣,允許他們把家裡的大門漆成大紅色,“朱門”或“朱戶”還成了貴族的代稱。唐時杜甫寫“朱門酒肉臭”,抨擊等級分化貧富差距,也是這個意思。
先秦時期,黃色仍不見得高貴。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其龍袍卻是黑色。到了隋唐年間,黃色逐步受到重視。這是由於當時的皇帝們逐步接受了陰陽五行的學說,即君主是坐鎮中央、指揮四方的,而中央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其相應的顏色為“黃”,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黃色。
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就喜歡穿赭黃色袍子;到了他的孫兒高宗李治在位時,專門下詔,要求臣下和百姓都不許穿黃用黃。五代末期,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龍袍是皇權的重要像徵,因為使用黃色,所以又稱黃袍。其中黃袍背後的含義也是盡人皆知。
其實唐宋年間,黃色雖逐步被皇室壟斷,但尚未被皇帝個人獨享。白居易在《賣炭翁》裡寫“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即是太監,他是皇室的奴僕,卻也狐假虎威地穿著黃色。
宋趙匡胤雖是黃袍加身的主角,不過當了皇帝後,他的衣飾與生活均十分簡樸。在傳世的畫像中,他基本都是身著白衣、頭戴黑紗。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皇權進一步加強,可以穿著黃色的,只有皇帝、太子、皇后等寥寥數人而已。其他的,哪怕是血緣極近的皇室成員,也只能通過佩戴黃色飾品等方式來表示尊貴,比如清代的“黃帶子阿哥”即屬此例。
再說紫色
按照春秋時的說法,紫色跟淺紅色一樣,都屬於“間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可是,紫色染料在當時非常難得,據《韓非子》記載,一匹紫色的絹要五匹素色的絹才換得到,所以頗有些貴族喜歡借紫色來炫耀自己的財富,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桓公愛穿紫色,上行下效,幾乎干擾了國內的經濟,逼得管仲不得不出面勸諫。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意見,不再顯示自己對紫色的偏好,但其他的貴族卻依然故我,甚至在祭祀典禮上用紫色的禮服代替大紅色的禮服,於是孔夫子憤然地說“惡紫之奪朱也”。
孔老夫子雖然不高興,且一直以改造人性為己任,卻從未取得多好的效果。自春秋戰國以降,紫色代表高貴這一觀念越來越強,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幾乎並駕齊驅,在官服上體現得尤為充分。以顏色來區分官員的等級,這一制度大約始於南北朝,當時創立了五等公服制度,從高到低分別為朱、紫、緋(深紅色)、綠、青。
“大紅大紫”,朱紫——富貴驕人
現在形容一個人事業得意地位顯赫,常用“大紅大紫”一詞。其實這個詞歷史不太久,只是民國時期五四運動前後文人老舍先生造的,古籍中並未出現過;但究其原理,卻與“朱紫盡諸侯”這一傳統緊密相承。
唐代,三品以上的大官兒才能穿紫色。唐代書法家、政治家顏真卿年輕時算命,相士說他有“紫袍加身之命”,後來果然當了宰相。至於宋代及明清時期,這一傳統始終持續,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命運無常,也有“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的句子。
紫色染料,紫草,中藥典籍中關於紫草,其富含色素的根是紫色染料的來源。
青白黑——僕役之屬
青、白、黑三色,平實素樸,既不具備黃色的哲學屬性,又沒有紫色那種物以稀為貴的特質,所以數千年來一直是屬於勞苦大眾的顏色。
青色,漢代時,富貴人家的僕人們常用青巾裹頭,所以被稱作“蒼頭”。“蒼”便指“蒼翠”,即所謂的深青色。兩晉南北朝時,晉懷帝被匈奴政權抓了去,還被強迫穿上僕人的青色衣服在宴會中當侍從,留下了“青衣次酒”的故事,常用來比喻受人擺佈。
白蛇傳是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是主角,叫白素貞;青蛇是配角,雖然說是姐妹,實際卻像丫鬟,所以連名字都沒有,隨便地叫作“小青”,舞臺形象不也是一身青衣了。
至於沒有官階的普通百姓被稱作“白身”,整日勞作、風吹日曬的農夫被稱作“黎民”,都是兼備自然色彩與階層色彩的。“黎”古通“黧”,形象揭示出百姓在田裡耕作,被太陽曬得“黧黑”的面孔。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黔,黎也”,直接將“黔”“黎”兩個字劃了等號。其依據是,秦代百姓都以黑布裹頭,秦人稱之為“黔首”;周朝則改稱為“黎民”。
古代官服以顏色分等級,何時以紫色為貴,漢服衣冠,漢服傳承。
金字袍:古代一種繡金字之官袍,故名。《新唐書.狄仁傑傳》:“俄轉粼州都督,賜紫袍龜帶,後自製金字十二於袍,以旌其忠。“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武後制狄仁傑袍金字》:“予案《家傳》云,以金字環繞五色雙鸞,其文曰:到敵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官服分顏色從唐朝開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唐代各級官吏,按照等級穿不同花色綾羅品服。唐初武德中敕令:
“三品以上,大科綢綾及羅,其色紫,飾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綢綾及羅,其色朱,飾用金。六品以上,服絲布(絲麻混紡),雜小(花)綾,交梭,雙細,其色黃。”
《舊唐書·德宗紀》詔:“頃耒賜衣,文彩不常,非制也。節度使宜以鶻銜綬帶,觀察使宜以雁銜威儀。”
借紫:唐宋時期定制,官階三品以上紫服,未到三品而特許著紫服的稱“借紫"。
借緋:唐宋時期定制,官五品上著緋衣及佩銀魚袋,未到五品而特許著緋衣的稱“借緋”。緋,大紅色。
賜紫:代皇帝特賜給朝臣的章服。唐制:以紫色為三品以上官員的袍色,五品以上為緋色。官位不及者以至畫院待詔,往往有賜紫之舉。
賜紫必兼金魚袋,即許佩金飾之魚袋和著紫色公服。故亦稱賜金紫。宋代沿襲唐制。
踢緋:古代皇帝特賜給朝臣的章服。唐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公服為緋色。不及五品者特許著緋色袍服,稱為賜緋。賜緋時兼賜銀飾魚袋,故又稱賜銀緋。
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青,名“青衫”。唐,白居易《長慶集·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紫衫:古代官服之一種。因其服色為紫色,故名。《隋書·禮儀志》、《宋史·輿服志》載:隋代時,為皇帝隨從服裝。至宋代,軍校服之。南宋初期,因戰事不息,文官多服之。至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規定文官不服紫衫。孝宗乾道初又推許文官服用紫衫。
“紫袍”就是高官服飾,
沒有固定的職位,官位等級可以用“帶”來分辨的比如紫袍金帶比紫袍玉帶的爵位高!
乾隆皇帝常在喜慶的日子穿上紅色的龍袍,宮廷畫師郎世寧為此還專門畫了一幅肖像畫。畫中的紅色龍袍稱“吉服”;因是絳色,又稱“吉絳”。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這種紅色龍袍的實物。
民間流傳的關公形象,一向是“綠袍綠巾”。但在明代“商喜”的《關羽擒將圖》中,特地把關二爺的頭巾塗成了藍色。
歷史的偶然,中外文化的偶然
歐洲古代,跟中華民族不也一樣,顏色也與信仰、神秘和帝王將相等緊密相連,紫色巧合亦是統治者的君主和貴族們喜歡穿的服色。“the purple”代表是帝位、王權;be born in the purple,出生在王侯貴族之家;marry in the purple,貴族聯姻;be raised to the purple,意思是升為紅衣主教。這無疑說明東西方文化間,其實存在著某種神秘的關聯。
西元前16,000年至25,000年的史前時期,在法國的Pech Merle等洞穴的牆壁上,就出現了藝術家們使用錳和赤鐵礦粉末繪製的圖案。紫色亦與宗教聯繫在一起,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上帝指示摩西要以色列人給他提供祭品,包括“藍色、紫色和朱紅色”的布料,用於會幕的帷幕和祭司的衣服。
西元前15世紀左右,古代腓尼基海岸的兩個城市(現今黎巴嫩)的居民就用不同類型的骨螺製作紫色染料,其被稱為“泰爾紫(Tyrian purple)”,也叫骨螺紫。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維吉爾的《埃涅伊德》中都提到了用泰爾紫染色的服裝,不過這種染色的服裝味道比較重。
兩枚染料骨螺由於提煉泰爾紫很花功夫,所以古代歐亞的帝國中,只有國王、貴族、牧師和法官才可以身穿紫色的衣服。如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塞琉古帝國和托勒密帝國的國王都穿泰爾紫染成的衣服。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慶祝場合,將軍們通常穿由紫色鑲邊的紫色長袍,羅馬參議員則穿一條紫色條紋的長袍。西元前950年,以色列的所羅門王還用紫色顏料來裝飾耶路撒冷聖殿。
西元前49年的一次重要晚宴上,剛剛打敗了龐貝的羅馬凱撒大帝,參加了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他舉辦的一場盛宴。據說宮殿都是用紫色的斑岩石砌邊的,“十分奢華,炫耀得沒了止境。”
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繼續使用紫色作為王家色彩,不僅建造紫色的宮殿,而且還將紫色用於外交禮物上,甚至用於帝國文獻和《聖經》的書頁上。當時的福音手稿是在紫色的羊皮紙上寫就的金色文字。王后要在紫宮中分娩,而在那裏出生的帝王被稱為“出生於紫色(born to the purple)”,以此與那些通過政變或軍事力量贏得或奪取頭銜的帝王作區分。紫色成為權力和奢華的象徵。
拜占庭教堂的紅衣主教穿著上面有紫色條紋的白色長袍,而政府官員則穿著方塊形圖案的紫色長袍來展示他們的等級。在西歐,查理曼大帝在西元800年加冕為“羅馬帝王”時,穿的就是泰爾紫製成的長袍。814年他去世時穿的也是同樣顏色的長袍。
20世紀,紫色依然保留了與王室的歷史聯繫。比如英國國王喬治六世(1896—1952)在他的官方肖像中都穿著紫色服裝,比如在1953年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儀式上,從官方邀請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的舞臺設計,都以紫色調為主。迄今為止,英國王室和其他歐洲王室成員仍然在某些特殊場合穿著紫色。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紫色的互補色是黃色,而東方的佛家崇尚黃色。
看圖學英文 a crown, an orb, and a scepter 王冠、寶珠和權杖; 寶珠是當年大英認為全地球都是她們的!!! purple tunic 束腰紫衣;role of estate 天下(天地)大挂袍。歷史上的偶然, 中外統始者都是以紫為貴…今世竟親見兩"王"登基加冕,都幾過鬼癮, 有可能會親見三"王"加冕登基也有可能!!! |
往事越千年,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斑斕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後,往往隱含著特權階層恣意的驕奢和勞苦大眾無奈的順從,這是讀史時,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1953年6月2日英女皇加冕香港花車雜耍隊伍經過當年的灣仔電車路。 |
1953年6月2日英女皇加冕香港花車雜耍隊伍經過當年的高等法院。 |
香港九龍彌敦道英女皇加冕巡遊經過平安戲院。 |
1953年6月2日英女皇加冕尖沙咀巴士總站對開廻旋處後期上色修補。 |
1953 年5月6日晚英女王加冕灯光表演,是用防空探射燈演出。 |
顏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人類在生物性進化過程中,色彩本身是為加強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把握而發展出的符號系統,成為分析階層歸屬的視覺性載體,社會確立身份意識。赤、黃、青、白、黑一直被認為是五種最基本的色彩,階級性在它們身上也體現得最為充分。
顏色,在中國古代有著特殊的含義。中國古人很早就會對紡織物進行染色,並且對不同的顏色賦予不同的意義。我們常用“大紅大紫”“紅得發紫”來形容一個人人氣極旺。紫色,在人們看來,是一種高貴典雅的顏色,具有十分神秘的氣質。
中國古代的顏色:正色與間色有別古人將顏色分為正色與間色。
在西周時,人們已經有了正色與間色的區別。正色指的是“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色”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厥共惟土五色。”古代封國,常以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來建立社壇。
《孫子兵法》中說:“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這裏的五色也就是上面這五種正色,這句話是說,所有的顏色都是由它們調和而成。五色信仰被認為從五行學說引申而來,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比如廣州之所以得名“五羊城”,就是傳說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而來。所謂的間色,就是由五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比如紫色、淺紅色、紅青色、淡青色等等。在中國古代的顏色文化中,正色意味著正面、較高地位,間色則意味著負面、較低地位。顏色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古人通過正色與間色的劃分,顏色就成為了貴賤、身份的象徵。
紫色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嬗變紫色是藍色與紅色的混合色,是一種典型的間色。《論語·陽貨》說:“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十分厭惡用紫色排擠紅色,厭惡用鄭國之音擾亂正統的雅樂,厭惡用巧言利嘴顛覆國家與世族者。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紫色的地位提升,常用來代表富貴莊嚴。同時,有了五等官服制度,官位從高到低的顏色分別為:朱、紫、緋、綠、青。
到了唐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可穿紫色官服,唐代禁止老百姓公開穿朱 、紫、青、綠等顏色的服裝。《唐會要》中說:“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
宋朝則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說法。
下面是唐宋時期,一品到九品的官服顏色:
唐朝:紫色、紫色、紫色、深緋色、淺緋色、深綠色、淺綠色、淺青色、淺青色。
宋朝:紫色、紫色、紫色、紫色、緋紅色、緋紅色、綠色、綠色、綠色。
元朝承襲宋朝,官府級別與顏色和宋朝基本相同。
明朝以後,因為明代帝王姓“朱”,而孔子又說“惡紫奪朱”,因此,紫色在明代的地位驟降,緋色取而代之成為尊貴的象徵。明代一品到四品官員都著緋色,五品到九品官服則為青色與綠色。
到了清朝,官服顏色則一律變成了青色或者藍色。
紫色變得尊貴的原因作為間色的紫色本來是卑賤之色,是如何變得如此尊貴的呢?現實是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紫色常被人們認為富於帝王之氣。中國古人將星空分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又名“中宮”“紫宮”,居於中央,被認為是天帝的居所。在封建社會,皇宮是權力與富貴的象徵,所以帝王的宮殿也被稱為紫禁城。紫庭、紫闈、紫朝、紫閣、紫殿等詞語也和帝王、皇宮有關。日本王室尊崇紫色,同樣源於中國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傳說秦始皇在位時,聽說東南有天子之氣出現,就認為是不祥之兆。在中國帝王中,最開始崇尚紫色的是齊桓公。春秋時期,官服沒有等級分別,帝王的服裝顏色,老百姓也可以使用。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袍服,結果全國上下仿效。《漢書 ·百官公卿表上》說,西漢可以佩戴“金印紫綬”的官員有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宋書·符瑞志上》說:“黃紫旗蓋間於牛鬥之間,江東有天子之氣。”黃紫旗蓋,因為紫色與黃色為至尊之色,所以有天子之氣。
其次,紫色尊貴的地位,更重要的源於道家與道教。道教認為,元氣中有紫、白、黃三色,又稱“三素雲”。道教的神仙與紫色相關的很多。比如“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替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禦諸星和四時之神。由於紫色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為紫府、紫臺、紫海。
同時,只有道行比較高的修道者才能身穿紫袍。紫金丹是古代方士的丹藥,修道者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丹房裏所持的小藥丸就是紫金丹。由於紫色沾上了仙人、聖人、天子之氣,所以古人認為紫雲是祥瑞之兆。在書香門第家的大門口上的牌匾上,常常出現“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在春聯中也常使用,寄託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紫氣東來”的典故,也同樣源於道家。據說老子在過函穀關之前,尹喜夜觀天象,看見空中有紫氣自東而來,便認為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乘著青牛來到函穀關,並留下了曠世奇作《道德經》。
因此,紫色便有了聖人之氣,成為了祥瑞的象徵。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這四個字亦屢屢出現。比如《封神演義》說:“紫氣東來三萬裏, 函關初度五千年。”明代馮惟健詩歌說:“燁燁瑤芝玉洞開,冥冥紫氣自東來。”
紫色,這種浪漫神秘的顏色,與神仙、帝王、聖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它會被賦予尊貴、祥瑞的含義,甚至取代正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續說紅色。中華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中華人把大紅色稱為“朱”,是諸侯們參加祭祀時禮服的顏色;淺紅色才叫作“紅”,是低賤的顏色,只能用來做內衣。為什麼大紅色能得到青睞呢?清代學者段玉裁解釋說,因為這是朝陽的顏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愛。不論這一說法是否成立,大紅色代表高貴身份這一含義,在春秋時確實已經被確立。時至秦漢,又進一步得到加強。比如,漢代褒獎有功勞有貢獻的大臣,允許他們把家裡的大門漆成大紅色,“朱門”或“朱戶”還成了貴族的代稱。唐時杜甫寫“朱門酒肉臭”,抨擊等級分化貧富差距,也是這個意思。
先秦時期,黃色仍不見得高貴。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其龍袍卻是黑色。到了隋唐年間,黃色逐步受到重視。這是由於當時的皇帝們逐步接受了陰陽五行的學說,即君主是坐鎮中央、指揮四方的,而中央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其相應的顏色為“黃”,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黃色。
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就喜歡穿赭黃色袍子;到了他的孫兒高宗李治在位時,專門下詔,要求臣下和百姓都不許穿黃用黃。五代末期,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龍袍是皇權的重要像徵,因為使用黃色,所以又稱黃袍。其中黃袍背後的含義也是盡人皆知。
其實唐宋年間,黃色雖逐步被皇室壟斷,但尚未被皇帝個人獨享。白居易在《賣炭翁》裡寫“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即是太監,他是皇室的奴僕,卻也狐假虎威地穿著黃色。
宋趙匡胤雖是黃袍加身的主角,不過當了皇帝後,他的衣飾與生活均十分簡樸。在傳世的畫像中,他基本都是身著白衣、頭戴黑紗。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皇權進一步加強,可以穿著黃色的,只有皇帝、太子、皇后等寥寥數人而已。其他的,哪怕是血緣極近的皇室成員,也只能通過佩戴黃色飾品等方式來表示尊貴,比如清代的“黃帶子阿哥”即屬此例。
再說紫色
按照春秋時的說法,紫色跟淺紅色一樣,都屬於“間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可是,紫色染料在當時非常難得,據《韓非子》記載,一匹紫色的絹要五匹素色的絹才換得到,所以頗有些貴族喜歡借紫色來炫耀自己的財富,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桓公愛穿紫色,上行下效,幾乎干擾了國內的經濟,逼得管仲不得不出面勸諫。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意見,不再顯示自己對紫色的偏好,但其他的貴族卻依然故我,甚至在祭祀典禮上用紫色的禮服代替大紅色的禮服,於是孔夫子憤然地說“惡紫之奪朱也”。
孔老夫子雖然不高興,且一直以改造人性為己任,卻從未取得多好的效果。自春秋戰國以降,紫色代表高貴這一觀念越來越強,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幾乎並駕齊驅,在官服上體現得尤為充分。以顏色來區分官員的等級,這一制度大約始於南北朝,當時創立了五等公服制度,從高到低分別為朱、紫、緋(深紅色)、綠、青。
“大紅大紫”,朱紫——富貴驕人
現在形容一個人事業得意地位顯赫,常用“大紅大紫”一詞。其實這個詞歷史不太久,只是民國時期五四運動前後文人老舍先生造的,古籍中並未出現過;但究其原理,卻與“朱紫盡諸侯”這一傳統緊密相承。
唐代,三品以上的大官兒才能穿紫色。唐代書法家、政治家顏真卿年輕時算命,相士說他有“紫袍加身之命”,後來果然當了宰相。至於宋代及明清時期,這一傳統始終持續,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命運無常,也有“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的句子。
紫色染料,紫草,中藥典籍中關於紫草,其富含色素的根是紫色染料的來源。
青白黑——僕役之屬
青、白、黑三色,平實素樸,既不具備黃色的哲學屬性,又沒有紫色那種物以稀為貴的特質,所以數千年來一直是屬於勞苦大眾的顏色。
青色,漢代時,富貴人家的僕人們常用青巾裹頭,所以被稱作“蒼頭”。“蒼”便指“蒼翠”,即所謂的深青色。兩晉南北朝時,晉懷帝被匈奴政權抓了去,還被強迫穿上僕人的青色衣服在宴會中當侍從,留下了“青衣次酒”的故事,常用來比喻受人擺佈。
白蛇傳是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是主角,叫白素貞;青蛇是配角,雖然說是姐妹,實際卻像丫鬟,所以連名字都沒有,隨便地叫作“小青”,舞臺形象不也是一身青衣了。
至於沒有官階的普通百姓被稱作“白身”,整日勞作、風吹日曬的農夫被稱作“黎民”,都是兼備自然色彩與階層色彩的。“黎”古通“黧”,形象揭示出百姓在田裡耕作,被太陽曬得“黧黑”的面孔。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黔,黎也”,直接將“黔”“黎”兩個字劃了等號。其依據是,秦代百姓都以黑布裹頭,秦人稱之為“黔首”;周朝則改稱為“黎民”。
古代官服以顏色分等級,何時以紫色為貴,漢服衣冠,漢服傳承。
金字袍:古代一種繡金字之官袍,故名。《新唐書.狄仁傑傳》:“俄轉粼州都督,賜紫袍龜帶,後自製金字十二於袍,以旌其忠。“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武後制狄仁傑袍金字》:“予案《家傳》云,以金字環繞五色雙鸞,其文曰:到敵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官服分顏色從唐朝開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唐代各級官吏,按照等級穿不同花色綾羅品服。唐初武德中敕令:
“三品以上,大科綢綾及羅,其色紫,飾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綢綾及羅,其色朱,飾用金。六品以上,服絲布(絲麻混紡),雜小(花)綾,交梭,雙細,其色黃。”
《舊唐書·德宗紀》詔:“頃耒賜衣,文彩不常,非制也。節度使宜以鶻銜綬帶,觀察使宜以雁銜威儀。”
借紫:唐宋時期定制,官階三品以上紫服,未到三品而特許著紫服的稱“借紫"。
《唐會要·內外官章服·注》:“天授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將軍建昌王攸寧,賜紫金帶。九月二十六日,除納言,依舊著紫帶金龜。借紫自此始也。"
借緋:唐宋時期定制,官五品上著緋衣及佩銀魚袋,未到五品而特許著緋衣的稱“借緋”。緋,大紅色。
賜紫:代皇帝特賜給朝臣的章服。唐制:以紫色為三品以上官員的袍色,五品以上為緋色。官位不及者以至畫院待詔,往往有賜紫之舉。
賜紫必兼金魚袋,即許佩金飾之魚袋和著紫色公服。故亦稱賜金紫。宋代沿襲唐制。
踢緋:古代皇帝特賜給朝臣的章服。唐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公服為緋色。不及五品者特許著緋色袍服,稱為賜緋。賜緋時兼賜銀飾魚袋,故又稱賜銀緋。
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青,名“青衫”。唐,白居易《長慶集·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紫衫:古代官服之一種。因其服色為紫色,故名。《隋書·禮儀志》、《宋史·輿服志》載:隋代時,為皇帝隨從服裝。至宋代,軍校服之。南宋初期,因戰事不息,文官多服之。至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規定文官不服紫衫。孝宗乾道初又推許文官服用紫衫。
“紫袍”就是高官服飾,
沒有固定的職位,官位等級可以用“帶”來分辨的比如紫袍金帶比紫袍玉帶的爵位高!
乾隆皇帝常在喜慶的日子穿上紅色的龍袍,宮廷畫師郎世寧為此還專門畫了一幅肖像畫。畫中的紅色龍袍稱“吉服”;因是絳色,又稱“吉絳”。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這種紅色龍袍的實物。
民間流傳的關公形象,一向是“綠袍綠巾”。但在明代“商喜”的《關羽擒將圖》中,特地把關二爺的頭巾塗成了藍色。
歷史的偶然,中外文化的偶然
歐洲古代,跟中華民族不也一樣,顏色也與信仰、神秘和帝王將相等緊密相連,紫色巧合亦是統治者的君主和貴族們喜歡穿的服色。“the purple”代表是帝位、王權;be born in the purple,出生在王侯貴族之家;marry in the purple,貴族聯姻;be raised to the purple,意思是升為紅衣主教。這無疑說明東西方文化間,其實存在著某種神秘的關聯。
西元前16,000年至25,000年的史前時期,在法國的Pech Merle等洞穴的牆壁上,就出現了藝術家們使用錳和赤鐵礦粉末繪製的圖案。紫色亦與宗教聯繫在一起,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上帝指示摩西要以色列人給他提供祭品,包括“藍色、紫色和朱紅色”的布料,用於會幕的帷幕和祭司的衣服。
西元前15世紀左右,古代腓尼基海岸的兩個城市(現今黎巴嫩)的居民就用不同類型的骨螺製作紫色染料,其被稱為“泰爾紫(Tyrian purple)”,也叫骨螺紫。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維吉爾的《埃涅伊德》中都提到了用泰爾紫染色的服裝,不過這種染色的服裝味道比較重。
兩枚染料骨螺由於提煉泰爾紫很花功夫,所以古代歐亞的帝國中,只有國王、貴族、牧師和法官才可以身穿紫色的衣服。如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塞琉古帝國和托勒密帝國的國王都穿泰爾紫染成的衣服。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慶祝場合,將軍們通常穿由紫色鑲邊的紫色長袍,羅馬參議員則穿一條紫色條紋的長袍。西元前950年,以色列的所羅門王還用紫色顏料來裝飾耶路撒冷聖殿。
西元前49年的一次重要晚宴上,剛剛打敗了龐貝的羅馬凱撒大帝,參加了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他舉辦的一場盛宴。據說宮殿都是用紫色的斑岩石砌邊的,“十分奢華,炫耀得沒了止境。”
西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繼續使用紫色作為王家色彩,不僅建造紫色的宮殿,而且還將紫色用於外交禮物上,甚至用於帝國文獻和《聖經》的書頁上。當時的福音手稿是在紫色的羊皮紙上寫就的金色文字。王后要在紫宮中分娩,而在那裏出生的帝王被稱為“出生於紫色(born to the purple)”,以此與那些通過政變或軍事力量贏得或奪取頭銜的帝王作區分。紫色成為權力和奢華的象徵。
拜占庭教堂的紅衣主教穿著上面有紫色條紋的白色長袍,而政府官員則穿著方塊形圖案的紫色長袍來展示他們的等級。在西歐,查理曼大帝在西元800年加冕為“羅馬帝王”時,穿的就是泰爾紫製成的長袍。814年他去世時穿的也是同樣顏色的長袍。
20世紀,紫色依然保留了與王室的歷史聯繫。比如英國國王喬治六世(1896—1952)在他的官方肖像中都穿著紫色服裝,比如在1953年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儀式上,從官方邀請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的舞臺設計,都以紫色調為主。迄今為止,英國王室和其他歐洲王室成員仍然在某些特殊場合穿著紫色。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紫色的互補色是黃色,而東方的佛家崇尚黃色。
2023年5月6日星期六
入夏餘三日,春光有幾何。 鳥聲宿雨少,花瓣落風多。眨眼又到立夏!!!
2023年5月6日星期六 (農曆三月十七日) 早2時19分迎來立夏節氣。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夏時節,萬物並秀,茁壯成長立夏,標誌著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夏時節,萬物並秀,茁壯成長,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
立夏這個節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華古代。炎黃先祖哲人根據天文現象和氣候變化,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立夏是其中的一個節氣,標誌著春季結束和夏季開始,指導農業生產和哉育。
唐朝的詩人高駢如此吟唱: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表現出立夏時節的景象。
01.立夏的由來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遠去,夏季開始,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曆書》曰:“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02.立夏的天氣特徵
立夏正式告別春天,開始夏天,所以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夏季是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節。立夏後,地球的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驟升,炎暑將臨,冰雹、暴雨、雷電等天氣陸續到來,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
03.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池畔鳴叫覓食。
二候,蚯蚓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蚯蚓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隨著地下溫度持續升高,蚯蚓會鑽土而出。
三候,王瓜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還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大自然一片繁榮景象。
04.立夏農忙
立夏時節,夏收作物進入生長的關鍵階段,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北半球較南地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節。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製。
北半球中北部等地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幹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05.立夏中華各地民俗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迎夏儀式、風俗、習俗自然多彩不一。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係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江南的立夏習俗裡有所謂的“見三新”,嚐新活動。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嚐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
立夏秤人。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有些地方民間立夏有“鬥蛋”習俗,人們認為立夏吃蛋可以增強體質。立夏時節,萬物都開始進入旺盛的生長期,但同樣也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期,尤其需要注意預防“㾏夏”症狀的發生。關於“㾏夏”的由來,從前還有著這樣一段傳說。
相傳天上有個惡靈,在每年的立夏時節到下界散播疾病,多以孩童為目標下手。為保平安,許多人便前往女媧廟,求她保佑自己的後代。女媧得知此事後去找惡靈說理,讓其停止對孩子們的加害。
惡靈深知女媧的厲害不敢跟她作對,便說只要是女媧的嫡親孩童就不再加害。女媧聽後笑道說,只要這名孩兒的衣襟前掛著一隻蛋袋,便是我的嫡親孩童。後一年的立夏,惡靈再次下界準備散播疾病,但是,見到的孩子胸前都有個網兜。他不敢動手,最後筋疲力盡,身形也隨之消散而去。
為了感謝女媧的大恩,之後每年立夏家家戶戶都會煮蛋給孩子們吃,立夏吃蛋的風俗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另外,基於這個傳說,還衍生出了另一個與蛋有關的習俗“鬥蛋”。將清水帶殼煮的雞蛋裝在用彩色絲線編成的網兜裏,讓孩子掛在脖子上,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鬥破了殼的即為失敗。最後,輸者還需要把蛋吃掉。
06.立夏養生
中國古醫典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夏季天氣炎熱,代表著一年中陽氣最盛時期的來臨,心陽最為旺盛,人體也陽氣旺盛,新陳代謝活躍,四肢氣實,夏季五行屬火,與五臟中的心相對應,故夏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保健應順應季節的變化而為之,此時可以順應天地陰陽之氣,重點養心護心,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愉快的情緒、心情舒暢的狀態。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使陽氣宣洩。
夏季應“心”,立夏的養生注意養心陽,護心陰,調心神。
立夏後,晝長夜短,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進入夏天後,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慾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症狀,稱為“疰夏”,每日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尤其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建議午飯後環境許可,安排一段時間作適當午間小睡,以利安神養心。
飲食方面,溫度高,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肉類和油膩煎炸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而立夏湯則是立夏節氣中最為重要的食品之一。由於此時的氣溫較高,人們經常會食用冰棍、西瓜等食品來降溫。這些食品雖然可口,但容易傷及脾胃,使其變得寒涼,導致手腳冰涼、吃不香睡不好、沒精氣神的情況出現。因此,驅寒氣、去潮氣成為了立夏節氣的頭等大事。
如何驅寒氣、去潮氣?民間常用的方法是喝立夏薑棗湯。從立夏開始,每天喝一碗薑棗湯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消除體內的寒涼之氣,促進血液迴圈,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精氣神,從而達到驅寒氣、去潮氣的目的。因此,有句民間俗語說得好:“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就是薑棗湯。
立夏節氣,正是吃薑的好時機。薑中的薑辣素能夠驅寒、去潮氣,但單獨食用生薑太過辛辣,許多人難以下咽。這時候,加入一些紅棗就很不錯。紅棗不僅口感好,而且富含營養,被譽為“維生素之王”。經常食用紅棗還可以養胃,對女性、兒童和老年人都有益。薑和紅棗是絕配,立夏節氣後每天喝一碗薑棗湯,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夏季。
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當人們還在為春風裡的沙塵喋喋不休時,夏日的炎熱伴隨著陣陣驚雷悄然而至。彷彿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紅,轉眼間又落了一地,春去春來不曾留意,夏日當歸,撲面而來。
中國作為農業傳統國家,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古人對時令變化充滿了虔誠,人們用極大的熱情和隆重的儀式,來迎接夏天的到來。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古農諺有云:“春爭日,夏爭時”。春光寶貴,春種晚一日不如早一日,要把播養日子抓緊; 夏時夏收夏種夏管晚一時不如早一時,“蠶老一時,麥熟一晌”,農事安排如金。所謂“四月插秧穀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告誡農民們要想有所收穫,不能懶惰蹉跎,就天就時盡快行動起來,要把握農時,要辛勤勞動,要努力耕耘,才可能豐衣足食。
立夏之後,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在經歷了一整個春天的蟄伏和孕育,萬物在夏日的召喚下,紛紛開始嶄露芽角,伸展枝葉,汲取養料,開花成果。
大宋詩人陸遊有詩《立夏》吟誦: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穀雨之後,氣溫漸高,燕子呢喃,柳樹成蔭。花兒盡開,引來眾多蜜蜂採摘,槐樹柳樹開始長出新枝,逐漸繁密,生機勃勃。
陸遊的《立夏》,就像一幅鄉村的寫生圖,淡淡的筆墨,描繪出鄉村進入立夏時的情景。
立夏時節,走在鄉村的五月裡,農諺云:
“立夏三朝遍地鋤,鄉村五月多勤勞。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秧苗。”
鄉村的農事日漸繁忙,到處洋溢著勞動的氣息。田間地頭,施肥、鋤草、除蟲、播種,犁耙水響。小麥金黃一片,暖風中垂下飽滿的穗。進入立夏起,菜花、玉米開始旺盛的生長,雀鳥的歌聲在田野上縈繞迴響,間,油菜地已急不可耐地等待響起開鐮的聲。看到這一幕情景,宋代詩人笵成大以詩吟曰:
《村居即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夏天來了!季風飄過五月的阡陌,田園作物日益豐腴,立夏期待著燦爛收成的到來。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春去夏來,萬物奮力生長,夢想將在絢爛的季節開出更美的花朵!走過春的旖旎,迎來夏的奮發,夏季是生長的季節,充滿生機的季節。
古代詩人們留下很多夏天詩詞,今天讓我們含英咀華,品味詩詞中立夏的味道,品讀最美立夏詩詞,清爽至極!。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 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立夏時節,思念隨暑風而至。總是在換季的時候,感慨時光流逝,想念遠行的朋友,我們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你還記得嗎?
《詠廿四氣詩·立夏四月節》元稹 〔唐代〕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初夏即事》宋 王安石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宋 司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閑遊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留春春不住”相信這句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吧,大家對於春天還是留戀。
《立夏前二日作》宋 陸遊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餘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立夏》宋 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火神祝融,又號赤帝,是傳說中的夏神。東君,指太陽,是司春之神。“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這句話很生動的形容了天氣變暖對人生活的影響,你是不是也已經穿上了單衣呀?
《立夏日納涼》宋 李光
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無野店,不知此處有清風。
即使是在夏日,生活隨處有驚喜。水岸山上沒有人家、店家,可是,不知哪里吹來了清涼的風。
《立夏》宋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日示陳安國宣義》 宋 郭祥正
昨日春歸盡,輕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葉自成陰。
書永惟便睡,蟬清稍伴吟。
小團宮樣茗,分酌莫辭深。
夏日,不要傷感,要及時行樂。
《立夏》宋 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遊。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立夏》宋 釋居簡
弦改南薰曲自調,縈回小篆水沉消。
葉舟自打窗前過,只有楊花度小橋。
《立夏日南風大作》宋 項安世
滿城楊柳綠依依,背著春風自在飛。
卻是楊花有才思,一時收拾伴春歸。
立夏這一天,南風大作,滿城的楊柳碧綠綿綿,在春風的力量下自在拂動,還是楊花聰慧呀,飄飛起來送春歸去。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宋 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阮郎歸·立夏》明 張大烈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
《立夏》明 胡儼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立夏,風不烈不燥,最是涼爽。枝頭的花兒落了,春天已經走了,風吹過竹林間,清新涼爽。
《雨後立夏》明 謝榛
園中綠已暗,寂寞問花神。
興托清樽酒,愁欺白髮人。
山城初雨過,天地尚餘春。
又與東風別,堪嗟羈旅身。
夏日風景雖熱烈,有人歡喜,有人感傷。
《立夏日》元 貝瓊
江寒雨急仍北風,扣戶喜聞南巷翁。
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瀉桃花紅。
三月忽驚春似客,百年那得老還童。
一雙黃鸝寂無語,飛過小月高樓東。
《喜晴》元末明初 張宇初
立夏天方霽,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立夏來到,告別春日的微風,告別春的溫和,迎來夏的荷香。
《立夏日送客》明 張弼
昨日吟詩送春去,今日吟詩送客回。
春去定知明歲到,客回未蔔幾時來。
悠悠浮世黃金重,忽忽流光白髮催。
芳草階前紅芍藥,分明笑我獨銜杯。
《立夏前二日留春》明 屈大均
未見春光盡,依依在暮煙。
忍教花雨送,愁使柳風牽。
一日猶青帝,三朝即絳天。
流鶯無限語,相約在明年。
《立夏前偶成》清 繆公恩
入夏餘三日,春光有幾何。
鳥聲宿雨少,花瓣落風多。
《立夏日雪》清 戴望
天意籲可怪,無端夏雪飛。
紛紛斷江路,片片送春歸。
愁說臨安事,憂聞溧水圍。
無憀還對此,默坐念庭闈。
《少年遊 立夏》清 孫雲鳳
著柳煙濃,送春雨細,猶覺峭寒生。
簾影參差,綠陰長晝,枝上杜鵑聲。
去年今日闌幹外,日暖午風輕。
紅摘櫻桃,青拈梅子,何處寄離情。
《蝶戀花 立夏前一日》清 勞紡
剪剪東風侵繡戶。吹綠苔痕,還又吹輕絮。
蝴蝶翩躚飛不去。十分春色將如許。
燕子呢喃花外語。商略芳春,明日歸何處。
簷底蛛絲千萬縷。玲瓏欲罥斜陽住。
《立夏》吳藕汀〔近現代〕
梧桐鶯語透春闈,婪尾花開春已非。
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夏時之計貴如金”。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爭日搶時,時不我待,轉眼之間,今日立夏。
夏之肆始,萬物並秀,風暖晝長,上天質樸而博愛,默默蓄積能量,養萬物而不棄。伴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夏季的熾熱走進我們的生活。立夏時節,宜凝神靜氣、溫養心陽,忘記氷泠的冬,感受大自然萬物生長、蓬勃向上的美好,充實每一天的生活,一起迎接燦爛熱烈,一起擁抱生機勃勃、清澈明朗的夏日!不枉費每一刻的時光,譜寫一曲朝氣蓬勃的夏日讚歌。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曆5月5日~7日交節。春去夏來,萬物皆長。《曆書》中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有“大”的意思,此時北斗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時至立夏,萬物繁茂。此時,萬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進入生長旺季,大地一片欣欣向榮,表示盛夏時節正式開始,春天謝幕告退。大地風暖晝長,鶯飛草長,蟬叫蛙鳴,萬物並秀,萬物興盛,迎接夏天,夏淺勝春最可人,打起精神, 願見繁花繽紛。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夏時節,萬物並秀,茁壯成長立夏,標誌著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夏時節,萬物並秀,茁壯成長,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
立夏這個節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華古代。炎黃先祖哲人根據天文現象和氣候變化,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立夏是其中的一個節氣,標誌著春季結束和夏季開始,指導農業生產和哉育。
唐朝的詩人高駢如此吟唱: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表現出立夏時節的景象。
01.立夏的由來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遠去,夏季開始,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曆書》曰:“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02.立夏的天氣特徵
立夏正式告別春天,開始夏天,所以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夏季是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節。立夏後,地球的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驟升,炎暑將臨,冰雹、暴雨、雷電等天氣陸續到來,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
03.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池畔鳴叫覓食。
二候,蚯蚓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蚯蚓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隨著地下溫度持續升高,蚯蚓會鑽土而出。
三候,王瓜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還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大自然一片繁榮景象。
04.立夏農忙
立夏時節,夏收作物進入生長的關鍵階段,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北半球較南地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節。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製。
北半球中北部等地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幹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05.立夏中華各地民俗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迎夏儀式、風俗、習俗自然多彩不一。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係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江南的立夏習俗裡有所謂的“見三新”,嚐新活動。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嚐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
立夏秤人。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有些地方民間立夏有“鬥蛋”習俗,人們認為立夏吃蛋可以增強體質。立夏時節,萬物都開始進入旺盛的生長期,但同樣也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期,尤其需要注意預防“㾏夏”症狀的發生。關於“㾏夏”的由來,從前還有著這樣一段傳說。
相傳天上有個惡靈,在每年的立夏時節到下界散播疾病,多以孩童為目標下手。為保平安,許多人便前往女媧廟,求她保佑自己的後代。女媧得知此事後去找惡靈說理,讓其停止對孩子們的加害。
惡靈深知女媧的厲害不敢跟她作對,便說只要是女媧的嫡親孩童就不再加害。女媧聽後笑道說,只要這名孩兒的衣襟前掛著一隻蛋袋,便是我的嫡親孩童。後一年的立夏,惡靈再次下界準備散播疾病,但是,見到的孩子胸前都有個網兜。他不敢動手,最後筋疲力盡,身形也隨之消散而去。
為了感謝女媧的大恩,之後每年立夏家家戶戶都會煮蛋給孩子們吃,立夏吃蛋的風俗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另外,基於這個傳說,還衍生出了另一個與蛋有關的習俗“鬥蛋”。將清水帶殼煮的雞蛋裝在用彩色絲線編成的網兜裏,讓孩子掛在脖子上,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鬥破了殼的即為失敗。最後,輸者還需要把蛋吃掉。
06.立夏養生
中國古醫典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夏季天氣炎熱,代表著一年中陽氣最盛時期的來臨,心陽最為旺盛,人體也陽氣旺盛,新陳代謝活躍,四肢氣實,夏季五行屬火,與五臟中的心相對應,故夏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保健應順應季節的變化而為之,此時可以順應天地陰陽之氣,重點養心護心,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愉快的情緒、心情舒暢的狀態。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使陽氣宣洩。
夏季應“心”,立夏的養生注意養心陽,護心陰,調心神。
立夏後,晝長夜短,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進入夏天後,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慾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症狀,稱為“疰夏”,每日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尤其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建議午飯後環境許可,安排一段時間作適當午間小睡,以利安神養心。
飲食方面,溫度高,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肉類和油膩煎炸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而立夏湯則是立夏節氣中最為重要的食品之一。由於此時的氣溫較高,人們經常會食用冰棍、西瓜等食品來降溫。這些食品雖然可口,但容易傷及脾胃,使其變得寒涼,導致手腳冰涼、吃不香睡不好、沒精氣神的情況出現。因此,驅寒氣、去潮氣成為了立夏節氣的頭等大事。
如何驅寒氣、去潮氣?民間常用的方法是喝立夏薑棗湯。從立夏開始,每天喝一碗薑棗湯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消除體內的寒涼之氣,促進血液迴圈,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精氣神,從而達到驅寒氣、去潮氣的目的。因此,有句民間俗語說得好:“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就是薑棗湯。
立夏節氣,正是吃薑的好時機。薑中的薑辣素能夠驅寒、去潮氣,但單獨食用生薑太過辛辣,許多人難以下咽。這時候,加入一些紅棗就很不錯。紅棗不僅口感好,而且富含營養,被譽為“維生素之王”。經常食用紅棗還可以養胃,對女性、兒童和老年人都有益。薑和紅棗是絕配,立夏節氣後每天喝一碗薑棗湯,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夏季。
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當人們還在為春風裡的沙塵喋喋不休時,夏日的炎熱伴隨著陣陣驚雷悄然而至。彷彿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紅,轉眼間又落了一地,春去春來不曾留意,夏日當歸,撲面而來。
中國作為農業傳統國家,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古人對時令變化充滿了虔誠,人們用極大的熱情和隆重的儀式,來迎接夏天的到來。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古農諺有云:“春爭日,夏爭時”。春光寶貴,春種晚一日不如早一日,要把播養日子抓緊; 夏時夏收夏種夏管晚一時不如早一時,“蠶老一時,麥熟一晌”,農事安排如金。所謂“四月插秧穀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告誡農民們要想有所收穫,不能懶惰蹉跎,就天就時盡快行動起來,要把握農時,要辛勤勞動,要努力耕耘,才可能豐衣足食。
立夏之後,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在經歷了一整個春天的蟄伏和孕育,萬物在夏日的召喚下,紛紛開始嶄露芽角,伸展枝葉,汲取養料,開花成果。
大宋詩人陸遊有詩《立夏》吟誦: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穀雨之後,氣溫漸高,燕子呢喃,柳樹成蔭。花兒盡開,引來眾多蜜蜂採摘,槐樹柳樹開始長出新枝,逐漸繁密,生機勃勃。
陸遊的《立夏》,就像一幅鄉村的寫生圖,淡淡的筆墨,描繪出鄉村進入立夏時的情景。
立夏時節,走在鄉村的五月裡,農諺云:
“立夏三朝遍地鋤,鄉村五月多勤勞。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秧苗。”
鄉村的農事日漸繁忙,到處洋溢著勞動的氣息。田間地頭,施肥、鋤草、除蟲、播種,犁耙水響。小麥金黃一片,暖風中垂下飽滿的穗。進入立夏起,菜花、玉米開始旺盛的生長,雀鳥的歌聲在田野上縈繞迴響,間,油菜地已急不可耐地等待響起開鐮的聲。看到這一幕情景,宋代詩人笵成大以詩吟曰:
《村居即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夏天來了!季風飄過五月的阡陌,田園作物日益豐腴,立夏期待著燦爛收成的到來。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春去夏來,萬物奮力生長,夢想將在絢爛的季節開出更美的花朵!走過春的旖旎,迎來夏的奮發,夏季是生長的季節,充滿生機的季節。
古代詩人們留下很多夏天詩詞,今天讓我們含英咀華,品味詩詞中立夏的味道,品讀最美立夏詩詞,清爽至極!。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 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立夏時節,思念隨暑風而至。總是在換季的時候,感慨時光流逝,想念遠行的朋友,我們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你還記得嗎?
《詠廿四氣詩·立夏四月節》元稹 〔唐代〕
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初夏即事》宋 王安石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宋 司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閑遊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留春春不住”相信這句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吧,大家對於春天還是留戀。
《立夏前二日作》宋 陸遊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餘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立夏》宋 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火神祝融,又號赤帝,是傳說中的夏神。東君,指太陽,是司春之神。“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這句話很生動的形容了天氣變暖對人生活的影響,你是不是也已經穿上了單衣呀?
《立夏日納涼》宋 李光
茅庵西畔小池東,烏鵲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無野店,不知此處有清風。
即使是在夏日,生活隨處有驚喜。水岸山上沒有人家、店家,可是,不知哪里吹來了清涼的風。
《立夏》宋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日示陳安國宣義》 宋 郭祥正
昨日春歸盡,輕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葉自成陰。
書永惟便睡,蟬清稍伴吟。
小團宮樣茗,分酌莫辭深。
夏日,不要傷感,要及時行樂。
《立夏》宋 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遊。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立夏》宋 釋居簡
弦改南薰曲自調,縈回小篆水沉消。
葉舟自打窗前過,只有楊花度小橋。
《立夏日南風大作》宋 項安世
滿城楊柳綠依依,背著春風自在飛。
卻是楊花有才思,一時收拾伴春歸。
立夏這一天,南風大作,滿城的楊柳碧綠綿綿,在春風的力量下自在拂動,還是楊花聰慧呀,飄飛起來送春歸去。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宋 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阮郎歸·立夏》明 張大烈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
《立夏》明 胡儼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立夏,風不烈不燥,最是涼爽。枝頭的花兒落了,春天已經走了,風吹過竹林間,清新涼爽。
《雨後立夏》明 謝榛
園中綠已暗,寂寞問花神。
興托清樽酒,愁欺白髮人。
山城初雨過,天地尚餘春。
又與東風別,堪嗟羈旅身。
夏日風景雖熱烈,有人歡喜,有人感傷。
《立夏日》元 貝瓊
江寒雨急仍北風,扣戶喜聞南巷翁。
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瀉桃花紅。
三月忽驚春似客,百年那得老還童。
一雙黃鸝寂無語,飛過小月高樓東。
《喜晴》元末明初 張宇初
立夏天方霽,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立夏來到,告別春日的微風,告別春的溫和,迎來夏的荷香。
《立夏日送客》明 張弼
昨日吟詩送春去,今日吟詩送客回。
春去定知明歲到,客回未蔔幾時來。
悠悠浮世黃金重,忽忽流光白髮催。
芳草階前紅芍藥,分明笑我獨銜杯。
《立夏前二日留春》明 屈大均
未見春光盡,依依在暮煙。
忍教花雨送,愁使柳風牽。
一日猶青帝,三朝即絳天。
流鶯無限語,相約在明年。
《立夏前偶成》清 繆公恩
入夏餘三日,春光有幾何。
鳥聲宿雨少,花瓣落風多。
《立夏日雪》清 戴望
天意籲可怪,無端夏雪飛。
紛紛斷江路,片片送春歸。
愁說臨安事,憂聞溧水圍。
無憀還對此,默坐念庭闈。
《少年遊 立夏》清 孫雲鳳
著柳煙濃,送春雨細,猶覺峭寒生。
簾影參差,綠陰長晝,枝上杜鵑聲。
去年今日闌幹外,日暖午風輕。
紅摘櫻桃,青拈梅子,何處寄離情。
《蝶戀花 立夏前一日》清 勞紡
剪剪東風侵繡戶。吹綠苔痕,還又吹輕絮。
蝴蝶翩躚飛不去。十分春色將如許。
燕子呢喃花外語。商略芳春,明日歸何處。
簷底蛛絲千萬縷。玲瓏欲罥斜陽住。
《立夏》吳藕汀〔近現代〕
梧桐鶯語透春闈,婪尾花開春已非。
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夏時之計貴如金”。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爭日搶時,時不我待,轉眼之間,今日立夏。
夏之肆始,萬物並秀,風暖晝長,上天質樸而博愛,默默蓄積能量,養萬物而不棄。伴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夏季的熾熱走進我們的生活。立夏時節,宜凝神靜氣、溫養心陽,忘記氷泠的冬,感受大自然萬物生長、蓬勃向上的美好,充實每一天的生活,一起迎接燦爛熱烈,一起擁抱生機勃勃、清澈明朗的夏日!不枉費每一刻的時光,譜寫一曲朝氣蓬勃的夏日讚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