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星期五, 2019年3月29日, 中華民國於民國初年成立的329青年節,一個中臺港澳海外華族都已經忘掉了的節日。
329青年節的由來,原來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1943年3月29日,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召開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認為黃花崗烈士的事蹟和精神,更勝於五四運動,因此決定將3月29日這天定為青年節。但其實3月29日並不是黃花崗起義的日期,因為329指的是農曆(清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真正國曆是在4月27日,雖然近幾年來出現不少的聲音,希望要還原歷史的真相,才能符合紀念的意義;但是也有人覺得,常久以來大家都已經認知3月29日就是紀念革命先烈,什麼日期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保有緬懷先烈的精神。
壹百零八年已經過去了, 辛亥革命又是否一個美麗的誤會?
中華人到現在還是一片糊塗混亂,國家政權分裂,中華人移民不絕,正統的中華民國政權困守臺灣,而且現執政黨團名義為民主進步,又自標榜為本土,拒絕履行中華民國憲法,拒絕自己是中國人,中華人,實際上,而且並不隱藏,並不隱瞞是意欲追隨日本東洋,希望臺灣納入日本統治或半統治,革命先烈的血,是否白流,幾許為中華復興的先行者的汗水及泪及血是否白流…?
中華人到現在還是一片糊塗混亂,國家政權分裂,中華人移民不絕,正統的中華民國政權困守臺灣,而且現執政黨團名義為民主進步,又自標榜為本土,拒絕履行中華民國憲法,拒絕自己是中國人,中華人,實際上,而且並不隱藏,並不隱瞞是意欲追隨日本東洋,希望臺灣納入日本統治或半統治,革命先烈的血,是否白流,幾許為中華復興的先行者的汗水及泪及血是否白流…?
大陸的執政圑七十年又是混亂不堪,遠離孫國父的理想,人民亦受罪不已,可幸近二三十年,口中不說,事實是跟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走,基建民生開始有成積,可是孫中山的五權分立民主建設却並未實行。
自由是Liberty,不是自己任由自己, 是要有責任, 有義務去相隨。不是隨意妄為! Freedom 不是放任!不是隨便發爛渣。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三.二九之役」辛亥廣州起義失敗,殉國志士實為86人,但由於人們已慣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繼續沿用。
廣州紅花崗則易名「黃花崗」,以表烈士秋日黃花不屈般之浩然正氣。七十二烈士中還有一些人是基督徒,有一些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名叫勞培的烈士乃是天主教徒。
暴屍街頭腥臭難當
戰鬥平息後,李炳輝、韋氏四兄弟、勞培等基督徒與其他殉難志士遺體,被衙門差役用鐵鍊兩或三具一起的捆著,任由暴屍街頭。由越秀山山麓到雙門底一帶,因夜雨淋灕,屍骸發漲腐爛,有些還斷頭折骨,地上血水連連,腥臭難當。
戰鬥平息後,李炳輝、韋氏四兄弟、勞培等基督徒與其他殉難志士遺體,被衙門差役用鐵鍊兩或三具一起的捆著,任由暴屍街頭。由越秀山山麓到雙門底一帶,因夜雨淋灕,屍骸發漲腐爛,有些還斷頭折骨,地上血水連連,腥臭難當。
暴屍四日,衙門下令集體葬在罪犯死囚受刑及埋葬之地。衙門委託善堂在這裡執葬,死囚屍體草草淺葬,臭氣沖天,廣州人稱之為「臭崗」。
消息傳出,廣州西人傳教士被志士壯烈犧牲成仁感動,又見清衙門如此糟蹋志士遺體,激於義憤,就提出捐地好好殮葬。他們認為,「烈士為義而死,皓皓俠骨,與罪犯同埋一地,於理實不能平。」
善堂認為此事委諸西人,有礙善堂面子;又有秘密黨人潘達微不忍殉國烈士下場如此淒慘,就冒險挺身而出,四處奔走,甚至痛哭向善堂說項,善堂終於將位於沙河路旁紅花崗一地,撥為義葬之地。潘達微籌借經費,得各方人士相助,又間接托人疏通衙門吏員,得以允准改葬。
烈士陳屍超過五日,幾經艱難,購備較好棺木,不避汙臭,潘達微親自指揮仵工收殮,烈士們才可以安然長埋芳草之下。
執殮時,潘達微不認識烈士,遺體又腐爛,一些識別又都脫落,無從識別是革命烈士,幸好衙門黑心,先辨認自己的士兵,剩下來的都是革命黨,就以鐵鍊兩三具屍體束縛著,無形中給予潘達微識別,凡有鐵鍊縛著的,就是革命烈士。
潘達微收殮現場遺體72具。民國成立許多年後,查得此役殉國志士實為86人;由於人們習慣稱之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故保留「七十二烈士」的稱法,紅花崗則易名為「黃花崗」,以表烈士秋日黃花不屈般之浩然正氣。
兩岸都叫共和, 可是完全不和,對人民亦然。 兩岸貪腐都一樣熾熱燦爛, 可以說這點兩岸都共和了。 |
烈士死者已矣,但浩氣長存,他們灑熱血,不惜身家性命財產,不顧父母妻兒,希望換得河山錦繡,他們救國之志不枉廢,革命終於成功,結束了數千年帝皇封建制,共和國(民國)得以成立。
此役親上前線帶隊攻督署死裡逃生的黃興,在民國初建時為七十二烈士墓園寫下一幅對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灑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當年的烈士, 大多是富二代, 年輕有為, 却為了家國, 牺牲前途, 牺牲家庭, 牺牲富貴, 牺牲生命! 可是如今的富二代, 不說也罷…。 |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8月10日,國會臨時會議通過出師北伐的決議,並咨請孫中山宣佈軍閥徐世昌罪狀,明令出師討伐。1921年12月應鄒魯的請求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書寫序言。
具體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文如下:
滿清末造,革命黨人,曆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岡上一杯土,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蹟,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滿清末造,革命黨人,曆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踣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岡上一杯土,猶湮沒於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蹟,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於予。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予為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灑熱血, 拋頭顱, 棄妻兒, 捨富貴… 如今, 竟有港臺澳年輕人大聲說自己不是中國人! 其哉怪也!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名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在墓園外築起圍牆,1961年這裏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花崗所埋屍體共72具,故後人便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相稱,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國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黃花岡上勒石記名,下麵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貫:
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淩,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照,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遊壽,江繼複,郭繼枚,勞培,杜鳳書,餘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銓,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
廣西人: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鈐,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秦炳,喻培倫,饒國梁;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寬。
我地的血, 我地的生命, 你地還珍惜嗎…? |
部分烈士簡要資訊:
安徽:
宋玉琳,別號建侯、豫琳,安徽懷遠人,軍官。
安徽:
宋玉琳,別號建侯、豫琳,安徽懷遠人,軍官。
四川:
秦炳,四川廣安人。
喻培倫,別號雲紀,四川內江人,日本千葉醫學院學生。
饒國梁,別號小峰,四川大足人,四川陸軍速成學校畢業。
秦炳,四川廣安人。
喻培倫,別號雲紀,四川內江人,日本千葉醫學院學生。
饒國梁,別號小峰,四川大足人,四川陸軍速成學校畢業。
廣東:
李文甫,別號熾,廣東東莞人,香港《中國日報》經理。
陳文褒,廣東大埔人,南洋商人。
羅仲霍,廣東惠陽人,南洋教員。
龐雄,廣東吳川人,軍人。
饒輔廷,廣東嘉應人,教員。
李雁南,廣東開平人,南洋華僑。
李炳輝,廣東封川人,南洋教士。
李文楷,廣東清遠人,星洲《晨報》印刷工人。(黃花崗起義時並未陣亡)
李晚,廣東雲浮人,南洋華僑。
郭繼枚,廣東增城人,南洋華僑。
餘東雄,廣東南海人,南洋華僑。
黃鶴鳴,廣東南海人,南洋機器工人。
杜鳳書,廣東南海人,南洋機器工人。
徐培添,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進炲,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廣滔,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臨端,廣東花縣人,工人。
徐禮明,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曾日全,廣東花縣人,工人。
江繼複,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熠成,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日培,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容九,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滿淩,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茂燎,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佩旒,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廉輝,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松根,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保生,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昭良,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應安,廣東花縣人。
周華,廣東南海人,南洋華僑。
陳春,廣東南海人,安南華僑。
馬侶,廣東番禺人,安南華僑。
勞培,廣東開平人,星洲(今新加坡)《晨報》記者。
遊壽,廣東南海人,安南(今越南)華僑。
石德寬,安徽壽縣人,日本警監學校學生。
程良,安徽懷遠人,陸軍小學畢業,任教官。
林修明,廣東蕉嶺人,教員。
周增,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商人。
羅坤,廣東南海人,安南(今越南)華僑。
陳潮,廣東海豐人,農民。
李文甫,別號熾,廣東東莞人,香港《中國日報》經理。
陳文褒,廣東大埔人,南洋商人。
羅仲霍,廣東惠陽人,南洋教員。
龐雄,廣東吳川人,軍人。
饒輔廷,廣東嘉應人,教員。
李雁南,廣東開平人,南洋華僑。
李炳輝,廣東封川人,南洋教士。
李文楷,廣東清遠人,星洲《晨報》印刷工人。(黃花崗起義時並未陣亡)
李晚,廣東雲浮人,南洋華僑。
郭繼枚,廣東增城人,南洋華僑。
餘東雄,廣東南海人,南洋華僑。
黃鶴鳴,廣東南海人,南洋機器工人。
杜鳳書,廣東南海人,南洋機器工人。
徐培添,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進炲,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廣滔,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臨端,廣東花縣人,工人。
徐禮明,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曾日全,廣東花縣人,工人。
江繼複,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熠成,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日培,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容九,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滿淩,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茂燎,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佩旒,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廉輝,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松根,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保生,廣東花縣人,農民。
徐昭良,廣東花縣人,安南(今越南)工人。
徐應安,廣東花縣人。
周華,廣東南海人,南洋華僑。
陳春,廣東南海人,安南華僑。
馬侶,廣東番禺人,安南華僑。
勞培,廣東開平人,星洲(今新加坡)《晨報》記者。
遊壽,廣東南海人,安南(今越南)華僑。
石德寬,安徽壽縣人,日本警監學校學生。
程良,安徽懷遠人,陸軍小學畢業,任教官。
林修明,廣東蕉嶺人,教員。
周增,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商人。
羅坤,廣東南海人,安南(今越南)華僑。
陳潮,廣東海豐人,農民。
廣西:
李德山,廣西羅城人,龍岸民團管帶。
韋統鈐,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統淮,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樹模,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榮初,廣西平南人,教士。
林盛初,廣西平南人。
李德山,廣西羅城人,龍岸民團管帶。
韋統鈐,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統淮,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樹模,廣西平南人,教士。
韋榮初,廣西平南人,教士。
林盛初,廣西平南人。
福建:
林覺民,別號意洞、抖飛,福建閩縣人,日本慶應大學學生,革命前的《與妻書》廣為流傳。還有《稟父書》內容: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尹民,別號靖庵、無我,福建閩縣人,日本第一高等學校學生。
林文,別號時爽、廣麈,福建侯官人,日本大學學生。
方聲洞,別號子明,福建侯官人,日本千葉醫學院學生。
陳與燊,福建閩縣人,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
陳可鈞,福建侯官人,日本正則學校學生。
陳更新,福建侯官人,長門炮術學校畢業。
馮超驤,福建侯官人,南洋水師學校學生。
劉元棟,福建閩縣人,南臺消防會會長。
劉六符,福建人,福建講武堂學生。
黃忠炳,福建連江人,農民技擊家。
王燦登,福建連江人,技擊家。
卓秋元,福建連江人。
胡應升,福建連江人,工人。
魏金龍,福建連江人。
陳清疇,福建連江人,技擊家。
陳發炎,福建連江人,農民。
羅乃琳,福建連江人。
林覺民,別號意洞、抖飛,福建閩縣人,日本慶應大學學生,革命前的《與妻書》廣為流傳。還有《稟父書》內容: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尹民,別號靖庵、無我,福建閩縣人,日本第一高等學校學生。
林文,別號時爽、廣麈,福建侯官人,日本大學學生。
方聲洞,別號子明,福建侯官人,日本千葉醫學院學生。
陳與燊,福建閩縣人,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
陳可鈞,福建侯官人,日本正則學校學生。
陳更新,福建侯官人,長門炮術學校畢業。
馮超驤,福建侯官人,南洋水師學校學生。
劉元棟,福建閩縣人,南臺消防會會長。
劉六符,福建人,福建講武堂學生。
黃忠炳,福建連江人,農民技擊家。
王燦登,福建連江人,技擊家。
卓秋元,福建連江人。
胡應升,福建連江人,工人。
魏金龍,福建連江人。
陳清疇,福建連江人,技擊家。
陳發炎,福建連江人,農民。
羅乃琳,福建連江人。
林西惠,福建連江人,軍人。
中華民族復興, 三民主義, 五權分立, 民主自由, 我地行先一步, 你地一定要追隨! "挑, 我地係香港人, 操, 阿泠係臺灣能, 我地都唔係中國人!"……死去的先烈, 只有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