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亂七八糟, 一如……。

 風雨難阻再起航, 志堅那能怕海浪, 烏雲總有日穿透, 前程終會人在望。

                               儍下儍下, 又寒又涷,竟然逛去海邊食西北風!幾鬼無聊!

吟咏孤鷺, 配阿基正圖!
野鷺孤立寒。紅塵冷眼看, 天色漸昏暗, 棲歸何方向?

基哥此照水黑波亂, 老安見之黯然。吟之曰…
幻影波紋亂江河!爐峰山下誰唱歌,雲煙掩映霧迷離,前路茫然嘆奈何。

見基淒美圖, 自憐處境, 不禁苦吟
寒風冷雨令人傷, 海漂廿載根難忘, 飄落片瓣無處去!夢牽依舊是家鄉。
                    風雲變色襲香江!黃藍二色亦瘋狂, 安居樂業誰管得, 意識形態滿荒唐!


                                  吟盡楚江秋, 枯樹令人愁, 淒風加苦冷, 細雨沾滿頭。



講就易, 做就難, 所以…難求長壽咯!

                                  

好聯、好句、好書法!

咸豐年間狀元孫家鼐殿試拍馬屁對聯

上聯: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
                道統繼羲皇堯舜;
下聯: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
                光華照日月星辰。

見此對聯, 不禁憶起少青年時常唸口中的南唐李煜《浪淘沙令》: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當年, 常自嗟自怨懷才不遇, 幾十年後發覺自己搵自己笨, 自己根本"無才", 所以至今"無財"怪不得他人, 更怪不得社會, 今之年輕人, 有否此"自覺", 自己是什麼? 一入大學, 便要有樓、有車、有女、有直選?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我老了……又如何?又何妨!




我老了……又如何?

秋來春去紅塵中, 誰在宿命裡安排,
冰雪不語寒夜的你那難隱藏的光彩。

我老了,
我感到幸運
有人少年夭折,
有人壯年早逝,
有人沒能活到退休,
沒能走過完整的人生路,
倒在老年門坎前上
有足夠的天壽,享受美麗的夕陽
我感恩,我知足
雖經歷多個寒暑春風
幸運還是眷顧了我。
仍活在世上。

有時孤獨比擁抱實在, 讓心春去, 讓夢秋來…。

我老了,
我感到自由。
不再求升遷向上
不再需要拚博
不再有無謂的奢望,
放棄了欲求,
告別職場,
告別了不知為什麼的日忙夜忙,
卸下了一切工作。
擁有支配自己時間的自由,
來來去去無約束,
灑灑脫脫去追尋幻想

自得其樂, 可惜老安不懂樂器, 唯有對住視頻唱"吟盡楚江秋"。

我老了,
我感到快樂。
沒有了少年煩惱的成長,
沒有了青年夢魘試塲
沒有了壯年工作的壓力,
沒有了繁雜人事關係的你刀我槍
可以去河堤看日出,
可以去海岸觀波濤拍岸
可以去名山訪大川,
又可以把粵曲大聲唱,
舊誼新交電腦一齊上,
輕輕鬆鬆話題來分享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
  在山丘和谷地上飄蕩,
  忽然間我看見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開放,
  在樹蔭下,在湖水邊,
  迎著微風起舞翩翩。

我老了,
雖然還未能大悟。
怎都少了少年的懵懂,
再無年青的氣盛,
爭短較長
世上多少事,
人間多少情,
數十年過去, 不也如幻象!
是非曲直心有悟
偏執與激情,跟以前已不一樣,
往事如煙隨風去
滄桑變換費神傷
氣定神閒觀世象,
心靜如水不興波蘯

就讓往事隨風 , 都隨風 , 都隨風, 心隨你痛 , 明天潮起潮落 都是我 , 都是我 , 都是我…。

我老了,
坦然安祥
人生易老天難老
生自然,老也必然
死更難防。
古有寓言夢黃梁 
心坦坦然不需悲涼。

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遲遲年月, 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雲聚散, 纏結這滄桑的倦顏,
 漫長路驟覺光陰退減, 歡欣總短暫未再返, 那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

我老了,
今天仍在
我年輕的心向著朝陽。
抓住今天,活當下,
活得健康,活出質量,
活得開心,活出精彩模樣
優雅地慢慢老去,
直至不期的某一天,
欣然走在黃泉路上,
, 歸土
一路向西,伴著花香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 都隨風 , 心隨你動 , 昨天花謝花開 , 不是夢, 不是夢 , 不是夢, 就讓往事隨風 ,都隨風 都隨風 !

地震颱風
洪水、海嘨恐襲政變,
地球這一哆嗦就是讓你明白:
世情就是這麼多禍秧,
不幸就是這麽糾纏;
生活就要簡單無恙,
誰,打電話,微信
誰,就約!
喜歡,就喜歡!
困了,就睡上床
想去哪,玩去!
不必活在別人嘴裏,累!
只需把記憶、牽念留在心間。
世間,真得沒有來日方長!


記住24點,堅持下來,我們都能夠成仙!
晚年不想有病, 實踐24點健康點會唔掂

1、睡得早一點
2、動作慢一點
3、食量減一點
4、吃得雜一點
5、晚餐早一點
6、食物熱一點
7、水喝多一點
8、鹽吃少一點
9、運動多一點
10、心放寬一點
11、浪漫來一點
12、名利淡一點
13、知足會一點
14、年齡忘一點
15、閒事少管點
16、凡事看開點
17、朋友多交點
18、微笑多一點
19、愛好廣一點
20、打扮美一點
21、旅遊來一點
22、老年瀟灑點
23、麻將贏一點
24丶老酒咪一點

老年健康快樂就是 “一點” 加 “一點”,記住堅持這24點快樂多一點,壽命長一點!

執子之手,與汝偕老, 欣賞夕陽, 嗅聞花香。


(老安按: 文字乃改編自微信文字, 圖片除二、五、六、七外來自不同互聯網)

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

卜公碼頭的前世今生


卜公碼頭的前世今生


老同學兼死黨月初在臉書貼了幾幀"今生"的卜公碼頭照片, 構圖美, 色彩氣氛都美。
這照片忽然令吾想起從前事…。


這碼頭真的走運, 竟然會被留下來, 讓人欣賞結構之美, 大英是有一手的, 尤其工藝。

                  慢慢的, 老安的記憶又濛濛地走回來。

中環卜公碼頭前世今生
卜公碼頭Blake Pier


1920年卜公碼頭Blake Pier初建於維多利亞港中畢打街的盡頭。

一個第十二香港港督蔔力爵士的名字命名的公眾渡輪碼頭,

第一代碼頭在1900建於畢打街的盡頭。本來就沒有頂蓋1909替旅遮風擋雨, 在頂部搭建了愛德華時代風格鋼結構,它1965年因填海而被拆除重建在九龍黃大仙摩士公園 2006碼頭再次拆除恢復原來的一磚一瓦結構原貌, 安置到赤柱, 站在一樣是重建的美利樓旁邊。
 第二代卜公碼頭設計也不錯, 而且這碼頭也是我這一代住在港島區的多數人難以忘記的地方,
這是很多夫婦從結識至結婚都有著不同或大小影響, 那個年代, 是情侣拍拖談情的最佳地點,
風景怡人, 尤其夜晚的維港, 安全是這碼頭最吸引情侶, 它又有一些角落比較隱私, 卿卿我我甚至略為熱情也沒有人騷擾, 不過, 有些時候, 某些維持公安的"黑警"比較惡作劇,當情侶在角落或電話亭內開始過火時, 埋伏在側看調情戲的,會好"正義"咁,開著手電筒照著害羞的情侣作出"警告",然後"思思忽忽"的掩著咀大笑而去! 這些惡作劇做法, 今時今日的香港,
當然難容, 肯定俾人投訴!


六七年大暴動之後,大英知道再維持十九世紀的奴化殖民管治已經在香港走不下去, 况且九七年後的回歸已經啟動, 所以,於六七後轉變治港手法, 懷柔! 於是為年青人而設的各種活動開始了, 香港節也創辦了, 七十年代, 卜公碼頭便成了討好年青人的好地方, 跳舞、流行音樂會等等多在此碼頭舉行。
第二代卜公碼頭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1993應付中區填海工程被拆除。

公碼頭赤柱重建

老卜公碼頭 Blake Pier 拆卸後並沒有丟棄, 而是暫存在黃大仙摩士公園。

2006一磚一瓦從九龍摩士公園拆遷至港島赤柱, 於2007年7月31日重開



力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 GCMG,DL ( 1840年1月8日-1918年2月13日) , 當年港人叫他“卜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十二任港督。
任期1898年11月25日-1903年11月21日, 前任威廉·羅便臣爵士, 任梅含理(港舊譯般含爵士

個人資料
出生:  1840年1月8日英國愛爾蘭利默
逝世:  1918年2月13日(78歲)英國愛爾蘭科克郡約爾

簡歷

1898年,英國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力爵士在專條簽訂後,派總警司梅含理接收新界及建立警署,梅含理到大埔,遭原居民頑強反抗, 導致發生新界六日戰其間卜力遣派軍艦,在吐露港炮轟大埔,原居民終於投降。力其後更要求清政府賠償,據稱當時被調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也曾為這事與力交涉,最終因英政府不支持而告吹。

(新界六日戰爭

轉貼自維基

新界六日戰(英语:The Six-Day War of 1899),為18994月於英屬香港新界發生的一場英國軍隊新界原居民間的戰爭。原因是英國接管新界地區,新界原居民認為前景不明而恐慌。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起來反抗英國的接收行動。參戰鄉民傷亡慘重,英軍僅一人受輕傷。於戰後雙方快速和解,其後港英政府及參與戰爭的氏族都保持低調,甚至遺忘此場戰爭。而當時的新聞紙也只輕輕帶過,導致日後記載變得含糊

現時已知參戰氏族與鄉村為屏山鄉、廈村鄉、十八鄉錦田鄉和大埔七約,為首的鄧氏亦招攬了東莞雁田以及懷德的同族來參戰。當時英國政府猜錯民意,初期只派了港英政府警察加上少許英軍,導致支援不足,英軍曾經身陷險境,戰事拖延了六日。六日當中,主要戰地有大埔林村凹上村港英政府在接收新界其它地區時,並沒有村民反抗。此戰中,鄉勇的戰術運用靈活,不過由於武器的落後,不易毁傷英軍。老安按, 今時今日,香港某些人成日拿著乜乜的數字"慘案"嚟做賣點,呃神騙鬼作為佢地"搵真銀同攞老米護照,仲要成鬼日揸枝米字旗或者得鬼閒就去東洋哈皮,如果照佢地嘅死人都不能向前望同包容原宥的"正義"邏輯,佢地點解又可以對大英及大東洋當年對中華及香港的打家刧舍,奸淫擄掠,殺人如麻的郤如此俾面及包容,(其實係忘記,或有心忘記,或冇人性的忘記,這些港人心理是否思覺失調,雙重標準,老安並不是對三三二二事件"原諒"或"忘記",這是不可能,可是,北風在事件後的向前及用力改善國民生活及國力,是事事實實的在大眾眼前,為什麼郤完全勾銷? 而大英及大東洋如今對華族還是不道歉,搗亂,你們為何郤盲目,什至"歡呼",難明!)

當年香港總督跟大清名臣李鴻章合照。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大量華人湧至香港。其時瘟疫更見嚴重,終於發現瘟疫源自太平山街一帶的老鼠。因此港府鼓勵捕鼠,酬金為每隻兩仙,但是竟有市民以養鼠賺錢,最後改用老鼠箱,廢除捕鼠酬金。

力任內也進行了不少建設,包括鋪設電車軌道(1904年通車)、主持最高法院奠基禮(於1912年啟用)。天星小輪、先施百貨、《南華早報》也於力任內創立。

1903年力爵士任滿,往錫蘭(斯里蘭加)當總督。由警司梅含理署理其職,直至彌敦來港就職。

以其命名的事物

    公花園:位於香港島上環太平山街
    公碼頭:原位於香港島中環,現搬往赤柱,名為赤柱公碼頭
    洋紫荊的學名(Bauhinia Blakeana)


 
阿基的卜公碼頭相片, 讓我記起兒時情, 不禁老泪縱橫!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歳數已經晚年, 近日事多忘, 昔日事郤記憶尚新!

當年老豆拖住去卜公碼頭透涼的情景!

蠶豆, 當年美味零食, 如今已不復見於市了。

宋代楊萬里。《蠶豆》:“翠莢中排淺碧珠,甘欺崖蜜軟欺酥,沙瓶新熟西湖水,添累分嘗曉露腴,味與櫻梅之益友,名因蠶繭一絲絢,老夫稼圃方雙學,譜人詩中當稼粟。” 

清代陸奎勳。《嘗陳豆》“蠶眠非我土,豆莢忽嘗新,實少腹猶果,沙退醉兒巡。名齊金氏薯,味敵陸家。植物留遺愛,農歌久未湮。” 

清代葉申夢。《醉花陽·蠶豆》“種向中秋收待夏,久歷三時也,花吐宛如蛾,莢宛如蠶,形肖難畫。自來題寫憐應寡,僅誠齋詩話,欺蜜復欺酥,甘軟相兼,佐我盤餐雅。” 

歷史傳說:據《太平御覽》載,張骞使西域,得胡豆種歸,公署人仍呼此為胡豆。 
《農書》:“蠶豆,百谷之先,最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飯充飽。”

1920年卜公碼頭
1930年卜公碼頭
1965年卜公碼頭, 照片中的舊郵政總局及中華總商會側白色大厦都是曾經工作的地方。

                1965年舊卜公碼頭被拆前留照, 其左後為於仁大厦, 上有名酒樓於仁酒樓。

                                                             1953年的卜公碼頭

          五十年代駐港大英皇家空軍 Mr Andrew Suddaby  卜公碼頭前留影, 相片來自他的網頁。

來源同上圖
 因為填海, 舊卜公碼頭拆了, 但是, 為了海港需要, 在填海工程完成同時, 第二代卜公碼頭建成了, 就在六七年香港大暴動的日子, 不過很短命, 1993年又拆掉了。

舊卜公碼頭的上蓋鋼樑結構極具美感。
上環卜公花園(Blake Garden)是香港的第一個公共公園

 


卜公花園(公園)是一個城市里頭的小公園,面積不大, 以前任總督力爵士的名字命名。

1894黑死病(鼠疫)肆虐香港, 上環是一個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時,數千人死於擁擠的住宅區,原因是該地區人口稠密和民居沒有居住衛生意識

鼠疫爆發後被控制,官方發現許多建築物被視為不適合人類居住,政府決定收購然後拆除, 計劃重建。
區重建計包括卜公花園和病理研究所。卜公花園1905年在重建區落成啟用,使其在香港的第一個公共公園。


目前,
香港已經沒有人記得這當年悲慘的瘟疫,世紀前災區,除了卜公花園中的紀念牌匾和附近的已有一百多歲的廣福慈寺保留一個紀念死者的神龕, 已經沒有什麼痕跡

卜公花院附近是一個安靜的社區,都是横街窄樓梯街, 今時今日, 這個地區的淡靜氣氛開始吸引了一些設計工作室、美術館和咖啡館。
(老安按: 照片除一二三張外, 都是貼自不同互聯網平台。)

 
 此乃佐治五世公園, 跟卜公公園有一段距離, 老安記憶有誤, 多謝有人提醒。
佐治五世公園又是老安兒時回憶, 當年家在三十間泥街, 老媽子多帶我到此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