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寶鑑 -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立教篇第十二 , 凡十七條 。1. 子曰:"立身有義而孝為本,喪祀有禮而哀為本。戰陣有列而勇為本,治政有理而農為本。
居國有道而嗣為本,生財有時而力為本。"
2. 《景行錄》云:"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要,曰儉與勤。"
3. 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
4. 勤者富之本,儉者富之源。
5. 《孔子三計圖》云:"一生之計在于勤,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
幼而不學,老無所知。春若不耕,秋無所望。寅若不起,日無所辦。"
6. 《性理書》云:"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7. 古靈陳先生為仙居令,教其民曰:"為吾民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婦順,
夫婦有恩,男女有別,子弟有學,鄉閭有禮。貧窮患難,親戚相救;婚姻死喪,
鄰保相助。毋惰農業,毋作盜賊,毋學賭博,毋好爭訟,毋以強凌弱,毋以惡凌善,
毋以富吞貧。行者讓路,耕者讓畔,班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則為禮義之俗矣。"
8.《性理書》云:"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以敬讓而爭自息。"
9.《禮》云:"為君止于仁,為父止于慈,為子止于孝,為友止于信,為弟止于敬,
為國人交止于信。 若為斯道,可以為政理矣。"
10. 王蠋(蠋,音zhú。)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11. 文中子(文中子:隋王通[584-618]私謚,王勃祖父,著有《中說》。)曰:"治官莫若平,
臨財莫若廉。"
12. 《說苑》云:"治國若彈琴,治家若執轡。"
13.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14. 女慕貞潔,男效才良。
15. 張思叔座右銘曰:"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
容貌必端莊,衣冠必整肅。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
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
書此當座隅,朝夕視為警。"
16. 范益謙座右銘:"一不言朝廷利害邊報差除;二不言州縣官員長短得失;
三不言眾人所作過惡;四不言仕進官職趨時附勢;五不言財利多少厭貧求富;
六不言淫媟(媟[xiè],輕慢。)戲慢評論女色;七不言求覓人物干索酒食。
"又曰:"人附書信,不可開拆沉滯。與人并坐,不可窺人私書。
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 凡借人物,不可損壞不還。凡吃飲食,不可揀擇去取。
與人同處,不可自擇便利。凡人富貴,不可嘆羨詆毀。
凡此數事,有犯之者,足以見其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書以自警。"
17. 武王問太公曰:"人居世上,何有貴賤貧富不同?願聞其說。"
太公曰:"富貴如聖人之德,皆由天命。富者用之有節,不富者家有十盜。"
武王曰:"何為十盜?"太公曰:"時熟不收為一盜,收積不了為二盜,
無事燃燈寢睡為三盜,慵懶不耕為四盜,不施工力為五盜,專行竊害為六盜,
養畜太多為七盜,晝眠懶起為八盜,貪酒嗜欲為九盜,強行嫉妬為十盜。"
武王曰:"家無十盜,不富者何如?"
太公曰:"人家必有三耗。"
武王曰:"何名三耗?"
太公曰:"倉庫漏溼不蓋鼠雀亂食為一耗,收種失時為二耗,拋撒米谷穢賤為三耗。"
武王曰:"家無三耗,不富者何?"
太公曰:"人家必有一錯二誤三痴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賤九愚十強。自招其禍,
非天降殃。"
武王曰:"悉願聞之。"
太公曰:"養男不教訓為一錯,嬰孩不訓為二誤,初迎新婦不行教訓為三痴,
未語先笑為四失,不養父母為五逆,夜起赤身為六不祥,好挽他弓為七奴,
愛騎他馬為八賤,吃他酒勸他人為九愚,勸(食)他飯命朋友為十強。"
武王曰:"甚矣,誠哉斯言也。"
三綱(綱: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治政篇 第十三 凡二十二條 。
1. 明道先生曰:"一介之士,苟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
2. 唐太宗御制:"上有麾之,中有乘之,下有附之。幣帛衣之,倉廩食之,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蒼難欺。"
3. 《童蒙訓》(宋呂本中撰,三卷。是書為其家塾訓課之本,所記有師友遺聞及立身處世
讀書仕宦之要。)曰:"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
則知所以持身矣。"
4. 當官者,必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當。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
5.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
愛百姓如妻子,處國事如家事。然后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
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或問:"薄,佐令者也。薄所欲為,令或不從,奈何?"
伊川先生曰:"當以誠意動之。今令與薄不和,只是爭私意。令是邑之長,
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過則歸己,善則唯恐不歸于令,積此誠意,
豈有不動得人?"
凡異色人,皆不宜與之相接。巫祝尼媼之類,尤宜罷絕,要以清心省事為本。
6. 劉安禮問臨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輸其情。"問御史。曰:"正己以格物。"
7. 韓魏公(韓琦[1008-1075],宋相州安陽人,被封魏國公。)問明道先生。
說:"立朝大概前面路子放教寬,若窄時,異日和自家無轉側處。"
8.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9.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10.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2.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3. 子貢曰:"位尊者,德不可薄。官大者,政不可欺。"
14.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5. 子張問仁于孔子。子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6.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7. 孟子曰:"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18. 《書》云:"木以繩直,君以諫正。"
19. 《抱朴子》(晉葛洪自號抱朴子,并以名其書。)曰:"迎斧鉞而敢諫,投鼎鑊而盡言,
此謂忠臣也。"
20.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顧東橋先生座側銘:"言行擬之古人則德業進,功名付之天命則心事閑。
報應會及子孫則治政公,受享慮及疾病則費用儉。"
21. 先儒曰:"處事不可不斬捷,存心不可不寬舒,待己不可不嚴明,與人不可不和氣。"
22.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居位臨民現宰官者,必非無因,每見仕途上人都認自家是某官某宦,
不知自家就是救世的活佛。有功者賞,有過者罰。除害安民,慈惠多方,
只是一個恰好,不可太過不及。果能為人父母公祖,使地方老幼男女個個得所,
化成極樂世界,家家供俸,人人頂禮,官也做了,佛也成了,何等心安,
何等快捷,較之面壁修行,云壤萬仞矣!"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條
1. 司馬溫公曰:"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
2. 勤儉常丰,至老不窮。待客不可不丰,治家不可不儉。
3. 有錢常備無錢日,安樂須防病患時。健奴無禮,嬌兒無孝。
4.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5. 太公曰:"痴人畏婦,賢婦敬夫。"凡使奴仆,先問飢寒。時時防火發,夜夜防賊來。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6. 《景行錄》云:"觀朝夕之早晏,可以識人家之興替。"
7. 司馬溫公曰:"凡議婚姻,先須察其婿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貴。婿苟賢矣,
今雖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苟為不肖,今雖富盛,安知異時不貧賤乎?
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
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成驕妬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
假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苟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
8. 安定胡先生(即胡瑗[993-1059]:北宋初學者、教育家。學者稱安定先生。)
曰:"嫁女必須勝吾家者。勝吾家者,則女之事夫,必欽必戒。
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者,則婦之事舅姑,必執婦道。"
9.男大不婚,如劣馬無韁;女長不嫁,如私鹽犯首。
10. 文中子曰:"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
11. 司馬溫公曰:"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分之以職,授之以事,
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量入以為出,稱家之有無,
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節,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費,禁止奢華,
常須稍存贏余,以備不虞。"
12.顧東橋先生曰:"厚費以多營,不若省事以守儉。"
13.先儒云:"待客當潔不當丰,不惟不能繼,亦非所以惜福。"
14.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主人為一家觀瞻。我能勤,眾何敢惰?我能公,眾何敢私?
我既美衣美食,眾何可受飢寒?我既男婚女嫁,仆婢須令得所。一夫一婦,
天下之正道。孤陰寡陽,人間之缺陷。無子不敢不娶,有子多妾何為?
或娶妾久而無出者,恐負彼青春,未免閨怨,又當及時為之覓良配而成室家。
免了多少孽冤,解卻多少纏縛。至于精氣漸衰,年華漸邁者,
對青鏡而自生愁嘆,尚問嬌柔悅汝乎?知得歲月有限,黃金買我不出,
美色窺我不見也。"
15. 創業艱難,守者不易。
16. 前人用盡心力無非為兒孫計,后人深加體貼,不惟保全見在,益復廣大門庭。
不肖之子,視一切如土芥,棄之惟恐不速,甚至家無立錐,游手好閑,
甘為人下而不知自恥,良可悼與!與其求人甚難,追悔不及,莫若慎之孑始,
克勤克儉,早圖萬全之策。
安義篇 第十五 凡五條
1. 《顏氏家訓》曰:"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一家之親,此三者而已矣。自玆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
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 曹大家(即班昭。嫁曹世叔,早寡。
班固著《漢 書》未成而卒,漢和帝令其妹班昭續成之。
又為皇后及諸貴人當老師,號曰大家["家",讀作"姑"]。著《女誡》等。)
曰:"夫婦者,以義為親,以恩為合。欲行楚撻,義欲何義?詈罵叱喧,
恩欲何恩?恩義既絕,鮮不離矣。"
2. 莊子云:"兄弟為手足,夫婦為衣服。衣服破時更得新,手足斷時難再續。"
3. 蘇東坡云:"富不親兮貧不疏,此是人間大丈夫。富則進兮貧則退,此是人間真小輩。"
4. 太公曰:"知恩報恩,風光如雅。有恩不報,非為人也。"
5.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順境易度,逆境難堪。飽暖之家,弗肯慮及飢寒。誰無親族姻眷,
鄰里鄉黨,貧不能舉火,孤寡無力完娶,一概置之不問,大傷天和,
富貴豈能常保乎?逢歲小旱,民不聊生,減己糧而賑救,活人多矣。
內不居功,外不求知,謂之陰德,莫可限量。"
遵禮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條
1.子曰:"居家有禮,故長幼序。閨門有禮,故三族和。朝廷有禮,故官爵序。
田獵有禮,故戎事閑。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2. 晏子曰:"上無禮,無以使下;下無禮,無以事上。"
3.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有勇而無禮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禮為盜。
4.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言不和,貌且恭。
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6. 程子曰:"無不敬。"
7. 曾子曰:"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8. 孟子云:"徐行后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9. 出門如見賓,入室如有人。
10. 《少儀》(《禮記》的篇名,記載貴族子弟應學的禮儀。)曰:"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
11.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12. 若要人重我,無過我重人。
13. 太公曰:"客無親疏,來者當愛。"
14. 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
15. 欒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
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16. 《禮記》曰:"男女不同坐,不親授。嫂叔不通問,父子不同席。"
17. 《論語》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18. 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19. 《宣康府家訓》:"兒曹凡見艷色冶容年長者如姑母,年少者如兒女,年相若者如姐妹。
若能如此把持,庶几不至越禮。"
20.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耳可為,目鼻可為,舌心則無不可為。能為人所能為,不為人不為。每日應事接物,如駕順水之舟,只須掌得舵穩。當行則行,不履邪徑;當坐則坐,無偏無倚;當立則立,端凝不苟;當言則言,是非不阿;當揖則揖,當拜則拜,無事一毫矯強,何等自在!有時勞筋骨,苦心志,餓體膚,都只安心順受,切莫怨天尤人,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心性圓明,了無色相,才是頂天立地一個漢子。"
21. 老少長幼,天分秩序,不可悖理而傷道也。
存信篇 第十七 凡七條
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大車無輗([ní]:大車轅端與橫木相接的關鍵。),小車無軏([yuè]:
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 關鍵。),其何以行之哉?"
3. 老子曰:"人之有信,如車有輪。"
4.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5. 子路無宿諾。
6. 司馬溫公曰:"誠之道固難入,然當自不妄語始。"
7. 《益智書》云:"君臣不信國不安,父子不信家不睦。兄弟不信情不親,朋友不信交易疏。"
言語篇 第十八 凡二十五條
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 士相見,《禮》曰:"與君言,言使臣;與大夫言,言事君;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與幼者言,
言孝弟于父兄;與眾言,言忠信慈祥;與居官者言,言忠信。"
3.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 劉會曰:"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重刊本作"萬語"。)無用。"
5. 《景行錄》云:"稠人廣坐,一言之失,顏色之差,便有悔吝。"
6. 子曰:"小辨害義,小言破道(重刊本作"小義害道"。)。"
7. 君平曰:"口舌者,禍患之門,滅身之斧也。"
8. 四皓(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隱于商山,年皆八十多,
時稱"商山四皓"。)謂子房(即張良[?前189],漢初大臣,字子房。)曰:"向獸彈琴,
徒盡(敎)其聲。"
9. 荀子曰:"與人善言,暖如布帛。以言傷人,痛如刀戟。"
10. 《離騷經》云:"甜言如蜜,惡語如刀。
11. 人不以多言為益,犬不以善吠為良。"
12.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13. 利人之言,暖如綿絮。傷人之語,利如荊棘。
14. 一言半句,重值千金。一語傷人,痛如刀割。
15. 口是傷人斧,唇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16. 子貢曰:"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17. 《論語》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18. 《藏經》(又叫大藏經、一切經。佛教經書的總稱。)云:"人于倉卒顛沛之際,善用一言者,
上資祖考,下蔭兒孫。"
19.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恐人懷兩樣心。
20.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21. 酒逢知己千鐘(鐘,通"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能言能語解人,胸寬腹大。
22.荀子云:"贈人一句(得人善言),重如金石珠玉。勸人以言(見人善言),美如詩賦文章。
聽人善言,樂如鐘鼓琴瑟。"
23. 子曰:"惡人難與言,遜避以自勉。"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 先儒曰:"能行不能言,無損其行。能言不能行,不如勿言。"
對病夫勿言某死,對貪夫勿言己廉。言雖無意,聽者必厭。
婦人之言不可聽,婢妾之言尤不可聽。
說性命,雖不必真,強似說情欲;言道德,雖不必行,強似講俗事。
25. 顧東橋先生曰:"好辯以招尤,不若默以怕性。夸能以誨妬,不若韜精以示拙。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條
1.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2. "與好人交者,如蘭蕙之香,一家種之,兩家皆香。與惡人交者,如抱子上牆,
一人失腳,兩人遭殃。"
3. 《家語》云:"與好人同行,如霧露中行,雖不溼衣,時時滋潤。與無識人同行,
如廁中坐,雖不污衣,時時聞臭。與惡人同行,如刀劍中行,雖不傷人,時時驚恐。"
4. 太公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者明,近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賢,
近愚者暗,近佞者諂,近偷者賊。"
5. 橫渠先生(即張載[1020-1077],宋鳳翔橫渠鎮人,學者稱橫渠先生。)曰:"今之朋友,
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
故于朋友之間,至于敬者,日相親與,德效最速。"
6. 子曰:"晏平仲(即晏嬰[?-前500],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7. 嵇康(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曰:"凶險之人,敬而遠之。賢德之人,親而近之。
彼以惡來,我以善應。彼以曲來,我以直應。豈有怨之哉?"
8.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9. 太公曰:"女無明鏡,不知面上精粗;士無良友,不知行步虧踰。"
10. 子曰:"責善,朋友之道。"
11. 結朋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12.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几人?
13. 種樹莫種垂楊柳,結交莫交輕薄兒。
14. 古人結交惟結心,今人結交惟結面。
15. 宋弘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16. 施恩于未遇之先,結交于貧寒之際。人情常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17. 酒食弟兄千個有,急難之時一個無。
18. 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朋切莫交。
1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似蜜。
20. 人用財交,金用火試。水持杖探知深淺,人用財交便見心。
21. 仁義莫交財,交財仁義絕。
22.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23. 顧東橋先生曰:"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
24. 文清公曰:"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此是善交一法也。"
婦行篇 第二十 凡八條
1. 子曰:"婦人,伏于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
無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閨門之內,
不百里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
晝不游庭,夜行以火,無火則止。所以正婦德也。"
2. 《益智書》云:"女有四德之譽。一曰婦德,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也。
婦德者,不必才明絕異;婦容者,不必顏色美麗;婦言者,不必辨口利詞;
婦工者,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婦德者,清貞廉節,守分整齊,行止有恥,動靜有法,
此為婦德也。
婦言者,擇辭而說,不說非語,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此為婦言也。
婦容者,洗浣塵垢,衣服鮮潔,沐浴及時,一身無穢,此為婦容也。
婦工者,專勤紡織,勿好暈酒,供其甘旨,以奉賓客,此為婦工也。
此四德者,婦人之大德也。為之甚易,務在于正。依此而行,是為婦節也。"
3. 太公曰:"婦人之禮,語必細輕,行必緩步,止則斂容,動則庠序(通徉徂[yánɡ cú]。
款款緩步行走。)。耳無餘聽,目無餘視。出無諂容,廢飾裙褶,不窺不觀牖戶。
早起夜眠,莫憚勞苦。戰戰兢兢,常憂玷辱。"
4.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5. 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6. 賢婦和六親,佞婦破六親。
7. 或問:"孀婦于禮似不可娶,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節者,是己失節也。"
又問:"或有孀婦,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饑寒饑死,
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老安按,明心寶鑑全書, 以此處最為不當,
這都老淫蟲朱熹游魂作祟, 諸君可以不理此段。)
8. 《列女傳》(一名《古列女傳》,西漢劉向撰。
分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嬖孽等七門,共記105名婦女事跡。)
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蹕[bì]:站立不正。)。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
道正事。 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智過人矣。"
(老安按:今日摩登媽咪,不就是一樣乎!)無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閨門之內,
不百里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
晝不游庭,夜行以火,無火則止。所以正婦德也。"
2. 《益智書》云:"女有四德之譽。一曰婦德,二曰婦容,三曰婦言,四曰婦工也。
婦德者,不必才明絕異;婦容者,不必顏色美麗;婦言者,不必辨口利詞;
婦工者,不必伎巧過人也。其婦德者,清貞廉節,守分整齊,行止有恥,動靜有法,
此為婦德也。
婦言者,擇辭而說,不說非語,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此為婦言也。
婦容者,洗浣塵垢,衣服鮮潔,沐浴及時,一身無穢,此為婦容也。
婦工者,專勤紡織,勿好暈酒,供其甘旨,以奉賓客,此為婦工也。
此四德者,婦人之大德也。為之甚易,務在于正。依此而行,是為婦節也。"
3. 太公曰:"婦人之禮,語必細輕,行必緩步,止則斂容,動則庠序(通徉徂[yánɡ cú]。
款款緩步行走。)。耳無餘聽,目無餘視。出無諂容,廢飾裙褶,不窺不觀牖戶。
早起夜眠,莫憚勞苦。戰戰兢兢,常憂玷辱。"
4. 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5. 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6. 賢婦和六親,佞婦破六親。
7. 或問:"孀婦于禮似不可娶,如何?"伊川先生曰:"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節者,是己失節也。"
又問:"或有孀婦,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饑寒饑死,
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老安按,明心寶鑑全書, 以此處最為不當,
這都老淫蟲朱熹游魂作祟, 諸君可以不理此段。)
8. 《列女傳》(一名《古列女傳》,西漢劉向撰。
分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嬖孽等七門,共記105名婦女事跡。)
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蹕[bì]:站立不正。)。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
道正事。 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智過人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