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正月十八“發財日”,財神到家一路發


正月十八“發財日”,財神到家一路發。

農曆正月春節是中華人真正一年的開始,一月的每一天都是吉祥的日子。轉眼間,正月也過去了一大半,隨著元宵節的結束,春節基本上已經過去了,不過還是在一月之內,吉祥好運祝福還在,到了正月十八,這天是一年之中財氣最旺的時候。更是吉上加吉。在我國的春節中,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這些也隨熱愛生活的人們傳承延下來,人們希望日子過得更好。正月是個喜氣洋洋的日子,整個正月都會持續洋溢著節日的祥和氛圍,過了正月十五年味就淡了。

正月十七“人氣日”,具體是中年人的日子。而到了正月十八是一個人人都期盼的 “實發日”,“發財日”。人世間,誰不想發達?發發發是大多數人內心想得到的吧。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八”與“發”是諧音,有著的美好寓意!無論是商家開業,還是婚嫁都喜歡選擇這個數字,包括手機號車牌號人們都對其情有獨鍾。

正月十八,是一年中第一個“十八”,百姓認為它是一整年中最喜慶吉祥的日子,最財氣旺盛的一天。 中華傳統文化,歷代中國百姓的認知,“八”是一個吉祥數字,一個非常好的數字,有些人無論是選擇門牌號,還是車牌號,手機號,凡事都喜歡討一個“八”。因為在民間,“八”同“發”(尤其粵音),有著八方來財,大發正財、橫財,財源滾滾,大富大發大貴之意。正月十八,諧音“實發” (尤其粵音),所以正月十八又恰逢開年之時,這天被看作是天賜發財日,這天過的順利,接財納福,家家好運來,一整年都會順順當當,賺得盆滿缽滿,財神到家一路發!

正月十八

一:求財神

傳統的民俗傳說神話中,正月初五是財神的誕辰日,要迎接財神。除去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十八是第二次迎財神,據老傳說所云,正月初五迎接財神之後,財神爺開始觀察不同人家的品行,逐戶逐家考察,看一看那戶是勤勞持家,善良有愛,鄰里和睦。如果發現某一家人品行不端的就會向這家收回財運。

於是,到了正月十八這天,財神會準備考核報告上告天帝,所以,所有家庭為了討好財神爺,這天清早打掃灰塵窗明几淨,準備各種吉祥如意的菜品,供品,點燃手中的香火進行祭拜。恭迎接財神,如果財神爺被這家人的誠意所感動,就會給這家降財降福。祈福這戶人旺家業興這就成了正月十八二次迎財神的風俗。

二:拜醫聖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惟留仲景聖名在人間。”據說,每年的正月十八是醫聖張仲景的誕辰,民間百姓為了紀念這位聖人,會在正月十八這天舉行祭拜紀念。

拜祭醫聖,伯姓表示對中醫藥對中醫藥救病除疾的感激,從事醫謢藥物人員當然更要拜祭醫聖,感謝醫聖的傳藝傳業。人們在祭祀醫聖的同時,也會祈福,祈求年年無病無災,平平安安。

正月十八習俗

俗諺:“上燈圓子落燈麵”春節,正月十三開燈,正月十五賞燈,正月十八落燈,“正月十八落燈要吃麵。”寓意長壽,健康順遂一整年。要落燈吃麵條

正月十八“落燈日”,所謂“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習俗不同,“落燈日”也不一樣,有的地方正月十七就已經開始落燈了,有的地方則是十八才該落的落,該收的收,人們從此開啟新征程。

俗話說:“上燈圓子落燈面”,到了正月十八落燈的日子,要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麵條。長長的麵條有長長久久的意思,又像古代穿錢的繩子,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財源廣進,好運源源不斷。

吃雞蛋,接好運。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八吃雞蛋的風俗。蛋,是團聚,和美的象徵,所以這天吃的雞蛋又叫“團圓蛋”,小孩吃了健康成長,大人吃了財源滾滾,老人吃了健康長壽。百姓認為這天吃雞蛋不但寓意美好,而且可以替人們消災解難。

“收不收,就看正月十八” ,“正月十八太陽笑,五穀豐登好年景”

中國以農立國,當然,對於農民們來說,種植糧食而祈求發財的是能夠有個好的收成,只要糧食大豐收了,農民知足了。

“收不收”就是指的糧食豐收還是不豐收,說明是年景的好壞問題。過往的農民們通過正月十八這天的天氣來預測今年農作物收成好不好。積累經驗創造了農諺。

“正月十八太陽笑,五穀豐登好年景”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正月十八發財日的日子出現了非常晴好的天氣。這樣的晴天預兆今年糧食大豐收的,也就是收的年景。

過了年,農民們要開始抓緊春耕春播了,春種秋收,自然規律,“五穀豐登好年景”就是百姓尤其農民所殷切祈求。

正月十八忌諱別忘記,避開不吉,祈福吉祥

正月十八這天,中華大地某些地方民諺;“正月裡理髮死舅舅,儘量不要剪頭”,不要理髮。民間認為頭髮也代表財運,在發財日最好不要理髮。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為了圖個吉利等到“龍抬頭”(二月二日)理髮無妨!

不要吵架。有道是“和氣生財”,吵架會帶來一年的不順!正月十八忌說晦氣的話,忌做不吉利的事,意思是不做散財之舉,不做棄富之人。

“禍從口出”,老人常以這句話作為教訓,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注意少說多做,審慎言語,不要隨便出口傷人,對他人儘說一些晦氣的話,在正月十八這樣的吉祥日子裏,更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丟了財,做不吉利的事。這天有福接福,千萬不要推掉送上門的祝福、財運。

不要散財(不要賭博)。正月十八是“收財”和“聚財”的日子,家中財物不要外流,以防破財。

不要洗衣服。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財,發財日儘量不要洗衣服。

正月十八要做:

1、要大掃除,開門納財

元宵節落下帷幕,年過完了,正月十八是民間開工的好日子,古人稱之為“發財日”。尤其是商家,更加重視!這一天毫無疑問就是“財氣”積攢的開始。

古人言“財不入汙門,福不進穢地”,這樣的好日子,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自己家門以及個人衛生,通通的都要從裡到外收拾乾淨,把垃圾和污穢之物都掃地出門,乾乾淨淨“開門納財”。

2、要開工大吉

正月十八“發財日”,這天是個吉順的日子,適宜開工,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每個人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是在崗還是待業,都要給要把這天作為新一年的工作起點,要忙碌起來,努力拼搏,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向著成功進發,青少年正在唸書的一樣道理,努力上進,天天學習,天天向上,天天進步。

龍抬頭

農曆二月二日,“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又叫春龍節、中和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傳說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龍抬起頭來。

正月十七俗稱“人氣日”,要打小人

正月十七俗稱“人氣日”

隨著元宵節的落幕,給春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但是,春節的喜慶氣氛尚在,農業社會之中,正月裡的民俗依然在延續。

正月十七

因為正月十七這天,不僅僅是“落燈節”,同時還是“人氣日” 是民俗當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相傳女媧娘娘,在第七這天創造了人類。所以到了後來,正月初七就定為“人日”或“人勝日”,不僅如此,正月“三七日”都是人日,也叫人勝日,只不過管理的年齡段是不同的。人們把正月初七定義為小孩的節日,正月十七定義為中年人的節日,正月二十七定義為老年人的節日。這三個節日合在一起才是“人氣日”。所以,這三個七日都是人日“人氣日”。

正月十六“走百病”,正月十七的“落燈節”,農村老人講“十七做三事,富貴一整年”。

正月十七俗稱人“人氣日”,古老人說,這天要順順利利地度過這一天,要儘量不要和別人發生矛盾,尤其是對於中年人而言,在這天尤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待人和善,做三件事,禁忌五件事,今年才能求得圓滿,保佑全家財源興旺,人人安康。

做三事:

第一件:收起燈籠

中華文化,春節期間懸掛大紅燈籠是很多家庭每年都要的。紅紅的燈籠,寓意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在農曆臘月二十八這天,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百姓會在家裡貼對聯,掛紅燈籠,古人認為,燈籠除了做裝飾品之外,還有驅逐邪祟的功能。邪祟之物害怕紅色的東西,尤其是紅色的燈籠。在春節期間,紅燈籠收拾所有家裡的“霉運”,照耀好運,申顯年味,製造喜廌溫馨。

到了正月十七後,就要把這些燈籠收起來了燒掉丟棄,就可以永遠地把霉運消滅,保閤家整年平安順遂。

懸掛燈籠也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環節。當然,其中又是有一個傳說,相傳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推翻了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元始天尊就任命姜子牙為“封神之人”。原本姜子牙是給自己預留了“東嶽大帝”的神位,可等到他把眾神封完,他的老婆此時苦苦哀求,姜子牙無奈,就封了他老婆一個“窮神”,封神榜的人數是有限制的,給他的老婆封完神,已經沒有了姜子牙的神位了。這也就是姜子牙雖功勳卓著,卻沒有封神的原因。

可不過,百姓心中,姜子牙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比如農村在蓋房上房梁時,要用紅紙寫上“太公在此,諸神退位”貼在上樑時的第一根房梁上。

懸掛燈籠,也和百姓愛戴姜子牙有關。姜子牙把所有人都封了神,卻沒有給自己封神。春節期間,百姓就懸掛燈籠,燈下就是給姜子牙留下臨時的神位成為“燈神”,姜子牙在百姓心中,有著震懾煞神的強大威力。

可是,過完元宵節,民間眾神都回到民間各司其職。燈籠的使命就完成了,人們就要在正月十七這天,把燈籠摘下來。有的地方還有“碰燈”之說。因為以前的燈籠是用蠟燭來照明的,兩個燈籠相撞,蠟燭傾倒,燈籠瞬間燃燒,把所有惡運、霉運、衰運燒掉。民間就有燒燈籠送神的說法。

第二件:沐浴更衣

正月十七這天,據說全家人都要洗一個熱水澡,把身上的髒東西都沖刷洗去,把不潔去除,迎接全新的生活。

古代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在較為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如果沒有足夠燃料柴火,洗一個熱水澡,需要起鍋燒水,確實很麻煩的事,大費周折。還容易寒氣入體,導致受寒生病,頭疼不已。但是, 經過新年這麼多天的活動,要搞自己身體清潔是必然。

第三件:穿新襪子

古代交通工具並不發達,人們出行幾乎全靠自己的雙腳,因此有一雙合適的鞋子和襪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社會經濟條件困難,工業生產力有限,鞋子的價格相對百姓收入是甚貴,很多普通的老百姓甚至連飯都吃不起,更別提買新鞋子了。

正月十七這天,雖然沒有新的鞋子,大家穿上新的襪子,同樣也算是全新的開始,穿上這雙襪子之後,可以走的更遠,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忌五事:

第一件:忌和別人發生矛盾

古人最注重道德和禮節,雖然在平日裡很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矛盾,但是,在正月十七這天,老人認為一定要注重禮貌,儘量不要和別人發生口角之爭。

和別人發生矛盾這件事,可能會對自己的運勢不利,導致自己接下來做的事情不順遂。

第二件:忌吃剩飯剩菜

勤儉節約固然是中華人的美好傳統,但是經常吃剩飯對身體健康是有壞處的,過年這麼多天,都是菜豐餚盛,餘菜剩菜不少,有可能過去幾天都有食用,於是設定認正月十七這天要吃新鮮的飯,保險康健。

還有,日前的剩菜剩飯裡有昨日的“霉運”,如果今天便是不吉利了。

如今,很多人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改善,早已不再吃剩飯剩菜,但丟棄食不完的食物不止會造成浪費,還有環保問題。人們在做飯的時候,盡可能吃多少做多少。

第三件:忌去危險的地方

無論什麼時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在正月十七這天,老人認為外邊有很多邪祟之物,在外遊玩很容易發生意外。

出門時,要儘量避開比較危險的地方,比如沒有人的山區以及夜晚的河邊等,選擇人多熱鬧的地方遊玩。

第四件:忌穿得邋裡邋遢

衣著打扮是外人對我們的第一印象,好的形象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較好的印象。正月十七這天,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乾乾淨淨的衣服,儘量不要穿得邋裡邋遢的。

如果自己的衣服破了,則會在正月十六晚上提前把衣服縫好。給人留下體面乾淨的印象。老人認為,只有今天穿得乾淨了,以後才會乾乾淨淨的。

第五件:忌打罵孩子

老人認為如果孩子在正月十七這天哭鬧,會把不好的東西引到家裡來,給家人帶來霉運,導致未來的一年都不順利。

正月是比較忌諱孩子哭鬧的,正月十七這天,大家儘量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要以理服人,如果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是通過教育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要打罵孩子。

總之,正月十七是一個好日子,在這天,大家做到最吉利的。

正月十七落燈節風俗

正月十七這天吃麫條。老人話中有“上燈圓子,下燈麫”的說法。下燈,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落燈節”取下燈籠。面自然就是麫條。

正月十七代表中年,中年是午後的太陽,人生走完了一半。以後的人生要倍加珍惜。所以,民間就有吃麫條的說法。有“絆腳面”的說法,用長長的麫條,捆綁住歲月的腳步,讓歲月流逝的慢點,讓人生的時光更長久,留住了歲月,也就留住了容顏,壽元也就長長久久。

有的地方的農村就有在“落燈節”這天吃麫條的習慣。因為在“落燈節”這天吃麫條,有美好的寓意。

正月十七吃麫條的習俗還包含了祖先們的智慧結晶,因為春節期間,整天飲食不規律,整天大魚大肉,再加上酒場應酬加多,很多人都出現了腸胃不適的狀況,這個時候吃點養胃的麫條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因此祖先們留下的民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月十七兒,,不僅僅是“落燈日”,“人氣日”同時還是“老鼠嫁妮兒”的好日子,老鼠嫁妮,是老鼠們的喜慶節日。

正月十七這天不晚歸,要早睡覺。


人們把老鼠看成人類一樣,也會有婚嫁之說。並且在正月十七被看成是老鼠嫁女。並且人們按照老鼠的生活習性,認為老鼠嫁女儀式感會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舉行,在正月十七這天不晚歸,早早的回來,熄燈睡覺。這也體現了和諧相處的觀念。

中國民間傳說,相傳玉帝要選十二生肖,取前十二名早到的動物作為十二生肖。玉皇大帝指派貓咪通知牛虎雞狗等禽獸翌旦早上天宮,按能力資格排座次。貓由於愛睡懶覺。就囑咐老鼠,到時候把它喊醒,一起去天庭,可是老鼠沒有叫醒貓,獨自去了天庭,等貓醒來,去到天庭,十二生肖的名額早就滿了。自此,貓和老鼠就結下了深仇大恨。

老鼠為了緩和與貓的關係,就將閨女嫁給貓,以鞋做轎子。老鼠的閨女嫁給貓,便可以嫁貓隨貓,恪守婦道,不再亂偷人間糧米,不再偷食。於是人們就為了避免打擾老鼠的“好事”,就早早的關燈睡覺,並把鞋子整整齊齊的放好。幫助老鼠嫁妮,其實就是讓“鼠入貓口”,以貓捉老鼠的本事,制約老鼠。沒有了鼠害,老百姓的糧食自然就有了保證。

另一說法,玉皇大帝指派貓咪通知牛虎雞狗等禽獸上天,按能力資格排座次。貓由於怕貪睡不知醒,就囑咐老鼠,到翌早時候把它喊醒,一起去天庭,精明的老鼠偷聽到貓咪的傳話後,率先跑到南天門等候,糊塗的玉皇大帝見老鼠來得最早,就欽封它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咪只顧忙著通知別人,等它趕到南天門的時候,十二生肖已經排滿,反倒沒有它的位次,自此與老鼠結下了深仇大恨。老鼠覺得自己有點不仗義,論武藝也鬥不過貓咪,於是就很想與貓咪化解怨恨。

老鼠想出一個主意,便請來黃鼠狼當媒婆,要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兒許配給貓咪為妻。貓咪感覺十二生肖沒有自己的位置已經成事實,能娶老鼠的漂亮女兒為妻也算值得了,就滿口應允下來。於是老鼠擇定吉期,黃道吉日就選定在正月十七,它又偷了一隻女人的繡花鞋當作花轎,吹吹打打把女兒送到貓咪的新房裡。

從此以後,正月十七的夜裡,家家的老鼠都要打發自己的女兒出嫁,抬的花轎就是各家太太小姐的繡花鞋。它們專揀好看的繡花鞋,哪一隻漂亮,就挑那一隻抬走。所以這天夜裡入睡前,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要再三告誡年輕的太太小姐們收拾好自己床下的繡花鞋,不然就會被老鼠當作花轎,東拉西藏,第二天清晨就難以找到。

據說,在正月十七的夜裡,要是有人把尿罐扣在頭上,身子趴在床底下,還可以聽見老鼠嫁妮兒的鼓樂聲,能看見老鼠嫁妮兒的婚禮場面,而且可以得到新娘子散發的喜慶禮品。老鼠們忙活一個晚上把自己女兒打發出去,實際結果是把自己的骨肉送到了貓咪的肚子裡。

老鼠很久很久以前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是以人類生活為寄生條件的,中華人的祖先早就知道生態平衡的道理。古代的民間百姓曾經有祀鼠的民俗活動。

所以,“老鼠嫁妮兒”,白話叫“老鼠娶親”、“老鼠納婦”,是傳統民俗文化裡的一項重要元素。在北地某些地方,正月十七這一天裡,百姓家家包餃子,試圖通過捏餃子的動作,把老鼠的嘴給捏住,防止它們再破壞家裡的糧食與衣物。其實,所謂老鼠嫁妮兒,包餃子捏老鼠嘴,無非是人們把遠古流傳下來的祀鼠活動繼續演繹下去罷了。

正月十七日的禁忌

正月十七不做針線活

老祖宗的說法,在正月十七這天是忌針線見紅的。在以前的年代,女人們都會用針線活“女紅”(粵語正音為“女工”不是女”洪”)。老話說“穿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就是針線活的功勞,也體現了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但是,在正月十七這天是不做針線活的,否則易針到手。

古哲人多以”禁忌”作為工具教化普通百姓,在舊社會,婦女們一整年都在忙於針線活,為了舒緩婦女的辛勞壓力,在正月十七這一天以“針刺日”會不吉利的說法要婦女放下手頭工作休息一下,這一天“忌女紅”即避開針刺,休息一下!

以前有說女人是半邊天,但是今時今天,幾乎女性可以說是整片天,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生兒育女,為了家庭可以說是操碎了心!現代社會婦女已經很少在做“女紅”了,但是仍要為家人操勞準備吃喝,因此,在這一天的時候,男性朋友不妨下下廚,緩解一下媳婦的壓力,這樣才更有助於家庭和睦。

正月十七做的事,或多或少的都有神話傳說的色彩,都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正月十七打小人

“白虎啟齒日””打小人”

中華大地,在一些地方,正月十七也叫作“白虎啟齒日”,這一天的傳統是祭白虎,意思是讓白虎把小人給吃掉,避免在新的一年裡遭到小人的暗算,後來逐漸發展成了“打小人”!有句老話講得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易交,小人難防”。所以,不管何時,小人都是最讓人討厭的,因此在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的時候,大家就會舉行打小人的民俗活動!

春節時期前後,春暖花開,在茂密的森林裡,大多數動物還處於冬眠狀態,而老虎卻早早醒來,開始捕捉獵物,所以這天叫做白虎啟齒日。因為老虎的這種行為,特別像生活中的小人,趁其不備,暗下毒手,所以這一天又演變成“打小人”的節日。

正月十七是中年人的“人氣日” 是民俗當中的“人日”日子。人們生活在社會當中,彼此相處之中不可避免碰到一些人在背後挑撥離間或者做局被算計。而在這樣的人日,有個打小人的習俗。人們會把紙箱剪成小人的樣子,然後用手撕碎或者用剪刀剪碎,或者用棍子敲打打碎。宜打小人


打小人並不是去找人打一架,而是把紙剪成小人的模樣,用鞋底使勁的摔打,據說這樣小人就會不斷地打噴嚏,打完之後,用一個紙老虎壓著小人,放在紅色的紙船裡邊,一起燒掉,這樣就萬事大吉了,新的一年裡小人就會遠離!

正月十七拉死鬼

在民間傳說中,正月初一之前,人們都會都會把自家祖先的“靈魂”請回來供養,和家人一起供養。到了正月十六這天,再把他們送走。但是呢,在過年期間,還有一些沒有人供養的孤魂野鬼,也會不請自來,享受供養,並且到了正月十六,還賴著不走,正月十七那人們就要點火驅邪,把這些“孤魂野鬼”趕走了。

正月十七送蛐蜒蠍子節

正月十七、十八也有節日,一些地方在正月十七日過“送蛐蜒蠍子”節。過的時間也是晚上,大家也會點燃一些枯草和樹枝,在院子裡打一堆篝火。但人們不是在篝火上空跳過,也不圍著火舞之蹈之。是一眼盯著柴火,看著讓其燃燒成灰燼了,最後把燃燒剩下的草木灰才從屋子裡取出鐵鍬,一鐵鍬一鐵鍬將尚未熄滅的灰燼撒倒房子周圍的犄角旮旯裡邊,鏟倒在坡窪下或大路旁,謂之將蛐蜒、蠍子等毒蟲送走了,這一年全家人將太太平平,不再會受到毒蟲的傷害齧咬。其實這風俗是古哲人教化百姓在這時候把衛生搞好,驅除毒蟲惡菌防病防瘟的作用。

正月十七曬被子,“送蛐蜒蠍子節”實際是鼓勵打掃衛生的習俗,這一天的時候,要把家裡的被褥拿出來好好的晾曬一下,趕走被子可能存有蟎蟲,蝨子。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立春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像蛐蜒和蠍子這一類的害蟲也開始活動了,打掃房子,清理家居是必要的。

在鏟倒灰燼時,一般大家的統一口徑是“送到大路上不傷人”,有些心地狹隘的農家,趁機要報復仇家,鏟灰倒灰時口中念念有詞,指明“蛐蜒蠍子”將送往何地何家何人,某仇家某仇人。

正月十七還有其他的
苗族芒哥節

芒哥,是苗族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娛樂神,出演“”芒哥|,是苗族民間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活動之一。每年到了正月十七這天,十裡八鄉的男男女女,都會結伴成群地前往觀看“芒哥”的節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