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

伊麵(伊府麵) 紅綠金白禮盒今何在…?






伊麵(伊府麵)

伊府麵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為中國五大麵食之一。伊府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人撰文稱讚伊府麵是世界最早的速食麵,是泡麵、速食麵、速煮麵的“老祖宗”。旅日華僑就是從這個“伊府麵”的製法得到啟發創造出今天的速食麵。

伊府麵簡稱“伊面”,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為中國著名傳統麵食之一,源於中原開封,後傳入廣東、福建、蘇州等地。 它以雞蛋麵條先煮熟再油炸,可貯存起來,飢餓時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澤金黃,麵條爽滑,湯濃味鮮,可加不同配料,炒製成不同風味的伊府麵。

省港台很多人均喜食用,伊麵是以高筋麵粉和雞蛋製成,筋度較普通蛋麵高,含水量很低,故可以保存較久,耐煮不易斷裂,也不易糊爛,越煮越香,容易吸收湯汁,味道可以更濃郁。可以簡單儲存,食用時只需下水一煮即可用,由於脂肪含量較高,有心血管病和體重超標人士必須注意少食。

伊麵實實際際是現代的方便麵、即食麵、杯麵、碗麵始祖,伊府麵才是有今天方便麵祖先。


今天,一般人,其實大多數人都認為出生於中國臺灣的日籍華人吳百福,東洋姓名安藤百福是“方便麵之父” 美譽是,“不美麗的誤會”。早在他於1958年所謂創造發明了“麵條泡上熱水等兩分鐘即可食用” 的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麵之前,不要說是源於伊麵,事實上在雜種東洋倭寇小日本二戰戰敗投降,香港重光重辦工業展覽會的五十年代初,當年的香港本地麵廠田氏麵廠已經售賣即食麵,長方形紙盒包裝,安藤百福只不過是偷橋而在東洋打開適應當地的快速食品產業。1968年,安藤百福又推出了合乎市塲營銷的“出前一丁”方便麵,到1971年又改用一次性輕塑杯碗包裝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食用的“合味道”杯麵(碗麵)。安藤百福的市塲策劃成功,因此被公認為“方便麵之父”,日清食品公司也一躍成為男女老少人見人愛的消費品牌,香港的田氏製麵未能掌握市塲策略,未能因時奪機錯過了名揚立萬。

香港永南公司的"公仔麵"創始於1968年,是中國香港製造的速食麵品牌,當年憑著超高豐富的經驗製麵技術、嚴格的品質要求、精明的市場推廣,公仔面曾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可惜後來被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收購了。

轉回原先題目,伊麵(伊府麵)起源

伊府麵的起源,廣東、福建、蘇州、鄭州、宮廷各種傳說均有,難以定論。

史料的記載,比較具體的說法是由大清帝國乾隆年間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的家廚無心誤創的說法較為可信,因而取名為伊府麵,伊府麵的“伊府”二字,因伊秉綬之姓而得名,是尊稱伊家的意思。

乾隆年間伊秉綬號墨卿,福建汀州人,乾隆年間中進士,工詩善畫,更是書法家、富收藏,是一位儒雅風流之士,曾任惠州和揚州知府。而這兩個地方都是講究美食的。他任惠州知府時,用了一個姓麥的廚師,此人從開封來,極善烹飪,東家愛吃,廚師會做,彼此切磋,賓主相處很好。伊秉綬轉任揚州,麥廚師也跟隨去了。

一次,在福建寧化的家中宴客,廚師不小心將煮熟的雞蛋麵放了入沸油鍋,無法可施下只好佐以高湯上桌。想不到賓客吃過後讚不絕口,這道菜也就流傳了下來。

關於伊府麵來源的說法有,民國初期的洪為法的《揚州續夢·揚州麵點》,其中說:“在昔伊秉綬曾任揚州知府,伊府麵即其所創。”還有趙珩的《老饕漫話·閒話伊府麵》、唐魯孫的《說東道西·揚州炒飯伊府麵》、朱振藩的《食林外史·從揚州炒飯到伊府麵》等文章。

伊府麵製作

伊府麵製作頗為考究。先選用精麵粉,鮮蛋劃成蛋漿,揉勻後,滲水入粉擀成片,再打成麵條,用清水煮沸,取起晾乾,再投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成酥脆堅挺的雞蛋面。因其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而不變質,隨時取用,極為方便。

食用時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入已炒好的肉、筍、菇、魚、香蔥等佐料燴煮,或加高湯同煮,澆入海參、蝦仁、雞絲等。又可煮七成熟後,再炒叫干燒伊府麵。

伊府麵特色

伊府麵為中國五大麵食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先煮熟再油炸的雞蛋面,可貯存起來,用時下水一煮即可吃,確實有它方便的特點。

伊府麵在中國各地都有,多流行於中原及南方,著名的有中原砂鍋伊府麵、瓊南伊府麵、山東伊府麵、潮州伊府麵等。

烹調技巧: 伊府麵最普遍的煮法是煨麵或放湯。煨麵的火侯與時間直接影響麵質,烹調時應以文火煨麵,讓上湯有足夠時間能平均地滲透入麵條。此外,伊府麵的吸收能力很強,因此煨麵時切忌用太多油,以免麵條變得油膩。

最好能先把伊府麵燙軟後再泡水冷卻再煮去除油膩味,更增加口感。

伊府麵外脆裏嫩,香而不膩,加上不同配料,炒製成不同風味的伊府麵,如三鮮伊府麵、雞絲伊府麵、蝦仁伊府麵、什錦伊府麵等。

伊府麵營養

每千克伊府麵含有以下營養素:

熱量(2318.45千卡)、蛋白質(63.04克)、脂肪(148.01克)、碳水化合物(187.27克)、膳食纖維(6.66克)、維生素A(471.60微克)、胡蘿蔔素(876.00微克)、硫胺素(1.03毫克)、核黃素(0.74毫克)、尼克酸(10.30毫克)、維生素C(27.10毫克)、維生素E(91.67毫克)、鈣(195.01毫克)、磷(847.05毫克)、鈉(3410.18毫克)、鎂(177.11毫克)、鐵(17.00毫克)、鋅(8.76毫克)、硒(31.11微克)、銅(1.57毫克)、錳(5.13毫克)、鉀(1187.72毫克)、碘(47.45微克)、維生素B6(0.09毫克)、泛酸(0.06毫克)、葉酸(33.00微克)、膽固醇(93.00毫克)。

伊秉綬

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代表作《留春草堂集》,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

大清帝國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臺,昭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1802年(嘉慶七年)54歲時,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鄉,揚州數萬市民灑淚送別。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

1815年62歲病逝後,揚州人為仰慕其遺德,在當地“三賢祠”(祀歐陽修、蘇軾、王士禎三人之祠)中並祀伊秉綬,改稱“四賢祠”。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

伊墨卿工書,擅篆隸,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其書超古絕格,精靈秀古、氣象博大,與鄧石如並稱大家,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伊墨卿四體俱能,以隸書為最。其隸書為漢碑中雄偉古樸的一類。

其傳世的主要墨蹟見於《默庵集錦》


1971年臺灣大眾書局出版有《清伊秉綬作品集》;

1984年10月上海書店出版了《伊秉綬隸書墨蹟選》。




上海書店出版的《隸書墨蹟選》中即收有其臨寫的《裴岑》、《韓仁銘》、《尹宙碑》、《孔宙碑》、《張遷碑》、《衡方碑》等。

伊秉綬《衡方碑》融先秦篆籀、漢魏磚瓦及顏體氣象於一爐,而自成一家。

,據《留春草堂詩抄》可知他臨寫《衡方碑》多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