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星期五

夏盡蟬鳴遠,秋來影斑斕,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立秋BEGGNNING OF AUTUMN




夏盡蟬鳴遠,秋來影斑斕,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出自於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時間真快,暑氣尚健,已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自此,大自然將漸漸褪下繁蔭濃綠,呈現金黃赭紅;自此,日子,也該清簡舒爽,平淡從容。

立秋,是中華民族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更是秋天到來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西曆8月7-9日交節。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

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也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捩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到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

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立秋由來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正如現代詩人左河水的詩《立秋》所言:“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立秋是中華民族的節氣,也以中國大地為準則, 所以立秋要以《2021年中國天文年曆》說的算,2021年辛丑,北京時間8月7日星期六下午14時54分迎來“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

在本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

交立秋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的白晝也因此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

立秋後還熱嗎?

“立秋”雖到了,但這並不代表季節中的“秋天”已經到了,實際上,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這時才算過了暑伏。而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後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爲主,降雨天氣不分明,氣溫仍可到達31-33℃,日均勻氣溫仍屬偏高形態,天氣仍然“悶熱”。

但是,由於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

依照以前歷年來的經歷,立秋後天氣還會熱上一段工夫,不長。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氣熱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比較涼爽兒,那時的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

立秋後的秋老虎一般發作在8、9月之交,繼續的時間大約為14-25天,所以不論是哪一年,普通來說立秋之後根本還會熱一個月左右。

在立秋後的秋老虎這段時期,天氣還是很熱,和夏天差不多,大家外出還是要留意防暑、防曬、多飲水,盡量增加在陽光*激烈時停止戶外活動,以及多吃西瓜、蓮子、綠豆等解渴消暑的食物。

但是就農曆來說,立秋這個節氣還是差的比擬大的,有時分能差出一個月之多,所以,當然有的熱有的冷了,差的很多了。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的立秋是什麼概況?

今年是中國古老曆法所說的“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這是農村的說法,按這個說法,結合今年的天氣情況,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二龍治水,說明雨水會多, 但是各個地方的雨水情況不一樣,會出現旱澇不勻的情況,就比如河南就發生了洪水災害,但是有的地方,還是略顯得有些乾旱,所以說是二龍治水有一定的道理,在這段時間 ,還可能會有降雨多的時候,做好洪澇災害,以及山體滑坡的預防工作還是十分的重要。對於十一牛耕田,就是說明今年的耕牛會非常的辛苦,要11頭耕牛來耕田才能完成。

一轉眼的時間,按24節氣來計算,明天就到了立秋的季節,今年的立秋是在2021年的8月7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是屬於早立秋,也是公秋,按農耕經驗的說法,今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立秋的早與晚,關係到農村農作物的收成,也關係到農村飼養的耕牛忙與閑。 這些農耕的俗語,對於農村的生產生活,還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說的意思就是立秋在6月和7月的不同年景,農也預示著農村莊稼收成的好與壞。

今年就是6月立秋,要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呢?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現在農村耕田,都是採用農用播耕及收獲機械設備,或者是農業拖拉機進行集體化操作,節省了許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對於有些古老農耕經驗諺語、俗語,到了現在不一定還準確。

一、六月立秋趕死牛?

秋天也是農村群眾很辛苦的一個季節,涉及到秋收、秋種、秋播,都要在秋天這個季節完成,在這麼繁忙的農村生活中,而且今年的立秋還是在農曆6月29日,又把農忙的季節提前了一些時間,從這些都可以說明,今年的秋天農忙季節會很忙,因為提前立秋,也就是農村說的早立秋。

在早立秋的時候,可能農作物的收成不是很好,所以就要忙著秋收秋種和秋播,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飼養的耕牛,也會被催得很緊,所以農村就有一句俗語,六月立秋趕死牛,是因為在以前的農村生產中,秋播或秋種,都是靠人力和耕牛完成的,就有了六月立秋趕死牛的說法。

二、七月立秋慢悠悠?

反過來說,如果是七月立秋,就可以慢悠悠的進行農業生產,他的意思是說,如果立秋是在農曆的7月份,那麼就會顯得夏季的時間要長一些,延長了農作物的生長時間,農作物也會生長得好一些,就可以騰出一些時間來,把秋收秋播秋種的時間延長一些,不用那麼著急,可以慢悠悠地進行農業生產。

三、今年的農作物收成會怎麼樣?

今年的立秋是農曆6月29日,是屬於早立秋,按農村的說法,早立秋農作物會有一些欠收,但是根據今年的天氣情況,在前段時間,氣候溫度比較高,而且多數的地方雨量充足,適合農作物的生長,總體來說,農作物的生產不會減產多少,從這些情況分析,今年的糧食收成,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豐收年。

中華古諺語中把立秋分為三候,即“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生動形象描繪了這個階段的氣候特點,涼爽的風吹來,已不及大暑天時的炎熱,清晨時會有露水,也就是大霧凝結而成的,寒蟬在天冷時叫聲低微,通常於夏末秋初時在樹上鳴叫。

解讀立秋三候

初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春秋左丘明《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戰國《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照歷史經驗,一般來說,節氣前後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氣溫、降水等。所以農民們會非常關注節氣,從而來安排各種農事活動,民間也會根據節氣來為自己準備一些適時的食物。

《曆書》中稱,立秋是陽盛到陰盛的拐點,同時這個節氣也是“四十八節”之一。而在古代,人們對立秋十分重視,如周代時天子會親自舉辦祭祀儀式;宋時立秋這天宮內太監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

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的神話及故事

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古代掌理西方的神,相傳為少皞氏之子,名該,負責掌管秋天。西方於五行中屬金,故又為主金之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唐.孔穎達.正義:「秋物摧蓐而可收也,其祀該焉。」


“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花鏡》(《花鏡》是清代園藝學家陳淏子於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寫成的一部園藝學著作)。上說:此木能知歲。在院子裏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鳳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

所以,皇宮裏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如前文所說,立秋這天,宋朝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緊緊盯著院子裏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於是一人接著一人,大聲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暫態傳遍宮城內外。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將士們護衛著皇帝蜂擁而出。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

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裏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著她們起哄,媽媽喊他們回家了。先洗手,然後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著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後,不生痢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秋詩詞:

歲月匆匆去,倏然又驚秋!

轉眼之間,秋天到了。有人在秋天感到悲涼和淒美,有人感受到的則是波瀾與壯闊,大氣與磅礴。詩人在立秋這一天又有什麼樣的詩情畫意呢?一起欣賞吧。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唐·杜牧《早秋客舍》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 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唐 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唐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 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唐·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 劉言史《立秋》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宋 劉翰《立秋》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宋-張商英 《立秋會監司》
片葉飛空忽報秋,玉醅浮蟻恰新篘。
相逢昂飲聊乘興,萬事從它一日休。

宋-釋德洪 《立秋日偶書》
秋入紗廚夏簟空,頹然瘦坐一衰翁。
聲涼亂葉紅蕉雨,香暗分叢紫菊風。
清境淨緣慚獨享,幽懷佳句與誰同。
平生垢習消磨盡,只有文章氣吐虹。

宋 沈說《立秋》
昨日午時秋,西風夜轉頭。
吹來溪外雨,藏卻樹間樓,
暝帶棲鴉色,涼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鬢早颼颼。

南宋·范成大《立秋》
三伏薰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
且對西風賀立秋。

清 張玉珍 《鳳孤飛 · 立秋日思家感賦》
記得去年時候,雁侶聯芳翰。
此際新秋恨滿。早瘦了、吟腰半。

隔樹蟬聲疏欲斷。難忘處、那回別怨。
梧院涼生簾不卷。任流光偷換。

清-彭孫貽 立秋
黯淡悲吟坐,牆蕉過午陰。
好懷常念友,獨客易聞砧。
殘月催鐘上,孤螢鑒燭深。
振衣中夜立,蟲語亦關心。

清-朱彝尊 《立秋後一夕同眭俞朱繆集屠齋》
涼風吹細雨,蕭瑟度庭陰。
把袂來何暮,當杯夜已深。
天邊同落魄,江上獨愁心。
誰念新亭淚,飄零直至今。

清-葉小鸞 《蝶戀花-立秋》​
屈指西風秋已到。
薄簟單衾,頓覺涼生早。
疏雨數聲敲葉小。小亭殘暑渾如掃。

流水年華容易老。
秋月春花,總是知多少。
準備夜深新夢好。露蟲又欲啼衰草。

清 張粲 《舟中立秋》
金井梧桐墜,輕寒漸中人。
妾心如落葉,回首惜青春。

清-屈大均 《立秋後五日作》
已是立秋來,涼風尚未催。
臥乾蕉葉簟,吟冷藕花杯。
宿鳥煙初合,流螢雨不開。
窺簾有明月,欲曙尚徘徊。

清-黃任 《立秋》
一夕得秋氣,商聲颯幾回。
西風不可觸,千籟萬山來。
百感起遙集,流年驚暗催。
井梧何太急,飛葉上平臺。

當代 左河水《立秋》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當代 徐書信《立秋》
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
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濕衣。

當代 齊哲慧人慧語之人生百誡 《立秋吟》
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
韶光何太速!壯歲突蒼頭!
曾祖高還矮?重孫矸或璆?
海河能見底,人世水長流!

當代-潘榕《立秋》
梧葉墮新秋,西風客子愁。
一年經亂世,八口寄嘉州。
萍梗悲中淚,松楸望裏眸。
曰歸歸未得,鄉里日悠悠。

當代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主席這闋詞“沁園春”雖是寫秋,卻無一絲葉黃蕭瑟之感,反而巍峨、壯闊,詞中豪氣噴薄而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作詞者相信自己戎馬半生必定要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尺寸年華,就該轟轟烈烈。一切語詞皆豪情壯語,完整地舒暢心中的胸襟和抱負。後世人讀來讓人心潮澎湃。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不經意間,炎熱的夏天就走到了季節的盡頭,夏天帶是希望、熱烈與激情,可是亦有疲憊之感;忽然,一縷涼風吹至,又有時光流年偷換之感。秋天竟來了,心底突生感歎,時間不等人。有不舍,有留戀,還有懷念。

“秋”在今天立起來了。儘管蟬聲好像還在,夜蛙還在噪鳴,秋風悄悄在把微黃的葉子在空中寫下秋的第一手詩歌。又吹到人的心中,吹落了炎炎的熱烈的夢。一片葉子見全局,一絲涼風知秋至,這是中國詩人墨客人千百年來對立秋獨有的感知文思。

春去夏盡秋又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思家念鄉,掛兒想孫,葉黃一樹,高枝啼鳥,小川遊魚,如今,遠隔萬里,空留落寞。

時移世易,歲月無情,老安鬢已然全白,迎立秋的秋風,不禁時光飛逝的感歎,不過,如今海漂環境真的淡泊寧靜,於是乎曠達無意融入其中矣。

上面的立秋的詩詞,值得欣賞,惟願各友各人此生一切安然!

秋天是引發詩人們離愁別緒的季節。什麼時候人們能不再有疏遠、別離之苦?什麼時候秋風不再蕭瑟落葉,前人多因蕭瑟之景引發了思鄉之情,也表達了人們對自在生活的嚮往。

流年匆匆,轉眼間已是立秋。世界經歷過不少氣象突變的騷擾,又面臨反復再反復的疫情,今年負面的事情好像特別多。但願立秋的到來,金風送爽,願每一個生命都能活出精彩的自己,不悲傷,不憂愁,願能讓一切順遂,在人生道路上快樂向前!



今年的立秋是農曆6月29日,是屬於早立秋,按農村的說法,早立秋農作物會有一些欠收,但是根據今年的天氣情況,在前段時間,氣候溫度比較高,而且多數的地方雨量充足,適合農作物的生長,總體來說,農作物的生產不會減產多少,從這些情況分析,今年的糧食收成,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豐收年。

不到你唔服, 中華曆書真神奇, 立秋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