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

明心寶鑑- 第、八、九、十、十一。

明心寶鑑 - 第八、九、十、十一。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條
1. 《景行錄》云:"人性如水。水一傾則不可復,性一縱則不可反。
2.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禮法。"
3.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4. 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5. 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臨機與對鏡,妙在先見明。
6. 佛語在無諍,儒書貴無爭。好條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7. 忍是心之寶,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齒折只為剛。思量這忍字,好個快活方。
            片時不能忍,煩惱日月長。
8. 愚濁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
            是非無實相,究竟終成空。
9. 子張欲行,辭于夫子:"願賜一言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子張曰:"何為忍之?"
            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進其位,
                           兄弟忍之家豪富,夫婦忍之終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廢,自身忍之無禍患。"
            子張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失其國校正本及重刊本作" 國空虛"。,
            諸侯不忍喪其軀,官吏不忍刑罰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令子孤,
            朋友不忍情意疏,自身不忍患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
            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忍耐在。
10. 《景行錄》云:"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11. 張敬夫曰:"小勇者,血氣之怒也。大勇者,禮義之怒也。血氣之怒不可有,禮義之怒不可無。
             (此句重刊本作"小大之殊,不可不知。")知此,
             則可以見性情之正而識天理人欲之分矣。"
             惡人罵善人,善人總不對。善人若還罵,彼此無智慧。不對心清涼,罵者口熱沸。
             正如人唾天,還從己身墜。
12. 我若被人罵,佯聾不分說。譬如火燒空,不救自然滅。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
             我心等虛空,聽你翻唇舌。
13. 老子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事)。"
14. 凡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

15. 或問晦庵(即朱熹。)曰:"如何是命?"先生曰:"性是也。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薄命之士也。"
  先儒曰:"為人所不能為,方稱奇男子。忍人所不能忍,乃是大丈夫。"
  柔弱護身之本,剛強惹禍之由。


勸學篇 第九 凡二十三條
1. 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禮記》曰:"博學強識,而讓惇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3.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 《性理書》云:"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 莊子曰:"人之不學,若登天而無階。學而智遠,若披祥云而睹青天,如登高山而望四海。"
                  不登峻嶺,不知天高。不履深淵,豈知地厚?人不游于聖道,焉可謂賢?
6. 《禮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7. 太公曰:"人生不學,冥冥如夜行。"
8. 韓文公(即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曰:"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人不知學,譬如牛羊。
9. 朱文公曰:"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
                        嗚呼老矣,是誰之愆?"
10. 朱文公曰:"家若貧,不可因貧而廢學。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學。貧若勤學,可以立身。
               富而勤學,名乃光榮。惟見學者顯達,不見學者無成。學者乃身之寶,學者乃世之珍。
               是故學者乃為君子,不學則為小人。后之學者,各宜勉之!"
11. 徽宗皇帝勸學:"學也好,不學也好,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如禾如稻兮,
                                 國之精糧,世之大寶。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鋤者煩惱,他日面牆,
                                 悔之已老。"
12. 《直言訣》曰;"造燭求明,讀書求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
13. 劉通曰:"蠶質合絲,待繅方出。人情懷知,須學乃成。"
14. 《禮記》曰:"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
15. 書是隨身之寶,才是國家之珍。
16. 《論語》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到老,不會到老。
17.《論語》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8.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9. 諸葛武侯誡子弟曰:"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
              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嘆窮廬,將復何及也?"
20. 先儒曰:"兒曹當以讀書通世務,不可以世務分讀。"
21.     先儒曰:"讓古人便是無志,不讓今人便是無量。"
22.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道非談虛,釋非參禪,儒非文章。若謂有禪可參,是誣釋迦;
             有虛可談,是誣老子。夫子忠恕一貫,顏子齋坐忘,孟子知言養氣,
             若謂是文章本頭功名種子,雖能眼到口誦,不識心會方行,是誣孔顏孟氏矣。"
23. 衛由曰:"寬惠博愛,敬身之基。勤學者,立身之本。"
 ......................................................................................................................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陶淵明詩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訓子篇 第十 凡十七條
1. 司馬溫公曰:"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暖衣飽食居人倫,視我笑談如土塊。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賢才無語對。
                          勉後生,力求誨。投明師,莫自昧。一朝雲路果然登,姓名亞等呼先輩。
                          室中若未結姻親,自有佳人求匹配。勉旃(旃[zhān],"之焉"的合音。)
                          汝等各早修,莫待老來徒自悔。"
2. 柳屯田(即柳永,宋代詞人。)勸學文:"父母養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
                         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
                         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
                         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3. 白侍郎勉學文:"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教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若惟不耕與不教,是乃父兄之過歟!"
4. 《景行錄》云:"賓客不來門戶俗,詩書不教子孫愚。"
5. 莊子曰:"事雖小,不作不成;子雖賢,不教不明。"
6. 《漢書》曰:"黃金滿盈(盈,通"籝",箱籠一類的容器。),不如教子一經;賜子千金,
                        不如教子一藝。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7. 古者易子而教,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8.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
                     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
                     離則不祥莫大焉。"
9. 呂榮公曰:"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鮮矣。"
10. 太公曰:"男子失教,長大頑愚。女子失教,長大粗疏。"
11. 養男之法,莫聽誑言;育女之法,莫教離母。男年長大,莫習樂酒;女年長大,莫令游走。
12. 嚴父出孝子,嚴母出巧女。
13. 憐兒多與棒,憎兒多與食。
      憐兒無功,憎兒得力。
14. 桑條從小抑,長大抑不屈。
      人皆愛珠玉,我愛子孫賢。
15.  《內則》(即《禮記內則》。)曰:"凡生子,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 女"俞";男盤革,女盤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目。十年,出就外傳(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16.龐德公(漢末襄陽人,有令名。)《誡子詩》云:"凡人百藝好隨身,賭博門中莫去親。能使英雄為下賤,頓教富貴作飢貧。衣衫襤褸親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不信但看鄉黨內,眼前衰敗幾多人。一樣人身幾樣心,一般茶飯一般人,同時天光同時夜,幾人富貴幾人貧。君子貧時有禮義,小人乍富便欺人。東海龍王常在世,得時休笑失時人。大家忍耐和同過,知他誰是百年人。
瘦地開花晚,貧窮發福遲。莫道蛇無角,成龍也未知。但看天上月,團圓有缺時。"
17. 萬事由天莫强求,何須苦苦用心謀,三餐飯內休胡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寃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雀啄四顧食,燕寢無疑心,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

省心篇 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條
1. 《資世通訓》:"陰法遲而不漏,陽憲速而有。"
2. 陽網疏而易漏,陰網密而難。
3. 《景行錄》曰:"無瑕之玉,可為國瑞。孝弟之子,可為家寶。"
4.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5. 家和貧也好,不義富如何?但存一子孝,何用子孫多?
6. 父不憂心因子孝,夫無煩惱是妻賢。言多語失皆因酒,義斷親疏只為錢。
7. 既取非常樂,須防不測憂。
8. 樂極悲生。
9. 得寵思辱,居安慮危。
10.榮深辱淺,利重害深。
11.盛名必有重責,大功必有奇勛。
12.甚愛必甚費,甚譽必甚毀。甚喜必甚憂,甚贓必甚亡。
13.恩愛生煩惱,追隨大丈夫。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14.子曰:"不觀高山,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15.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16. 《素書》云:"推古驗今,所以不惑。"
17. 欲知未來,先察已往。
18. 子曰:"明鏡可以察形,鑒古可以知今。"
19. 過去事明如鏡,未來事暗似漆。
20. 《景行錄》云:"明旦之事,薄暮不可必。薄暮之事,哺時不可必。"
21.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22. 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既歸三尺土,難保百年墳。
23. 巧厭多勞拙厭閑,善嫌懦弱惡嫌頑。富遭嫉妬貧遭辱,勤曰貪婪儉曰慳。觸目不分皆笑蠢,見機而作又言奸。思量那件當教做,為人難做做人難。寫得紙盡筆頭干,更寫几句為人難。
24. 老子曰:"上士聞道,謹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
25.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26. 《景行錄》曰:"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梁棟之材成。水有所養,則源泉壯而流脈長,灌溉之利博。人有所養,則志氣大而識見明,忠義之士出。可不養哉!"
27. 《直言訣》曰:"鏡以照面,智以照心。鏡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人之無道也,如車無輪,不可駕也。人而無道,不可行也。"
28. 《景行錄》云:"自信者,人亦信之,吳越皆兄弟;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敵國。"
29. 《左傳》曰:"意合則吳越相親,意不合則骨肉為仇敵。"
30. 《素書》云:"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31. 《論語》云:"物極則反,樂極則憂。大合必離,勢盛必衰。"
  物極則反,否極泰來。
32.《家語》云:"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亂。"
33.《書》云:"致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預防其患也。"
34.《諷諫》(諷諫:以婉言隱語相勸諫。)云:"水底魚,天邊雁,高可射兮低可釣。惟有人心咫尺間,咫尺人心不可料。"
35.天可度而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
36.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7.對面與語,心隔千山。
38.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39.太公曰:"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0.勸君莫結冤,冤深難解結。一日結成冤,千日解不徹。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若將冤報冤,如狼重見蠍。我見結冤人,盡被冤磨折。
41.《景行錄》云:"結冤于人,謂之種禍。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42.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43. 常防賊心,莫偷他物。
44. 古人云:"若聽一面說,便見相離別。"
45.禮義生于富足,盜賊起于飢寒。
46.貧窮不與下賤,下賤而自生。富貴不與驕奢,驕奢而自至。
47.飽暖思淫欲,飢寒起盜心。
48.長思貧難危困,自然不驕。每思疾病熬煎,并無愁悶。
49.太公曰:"法不加于君子,禮不責于小人。"
50.桓范曰:"軒冕以重君子,縲紲以罰小人。"
51.《易》曰:"禮防君子,律防小人。"
52.《景行錄》曰:"好食色貨利者氣必吝,好功名事業者氣必驕。"
53.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4.《說苑》云:"財者,君子之所輕。死者,小人之所畏。"
55.蘇武曰:"賢人多財則損其志,愚人多財則益其過。"
56.老子曰:"多財失其守正,多學惑于所聞。"
57.人非堯舜,焉能每事盡善。
58.子貢曰:"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59.人貧志短,福至心靈。
60.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61. 成則妙用,敗則不能。
62.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63.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64. 《擊壤詩》云:"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65. 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你卻何如?
66. 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
67. 有名豈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勝碑。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
68. 有意得其勢,無風可動搖。
69. 得道夸經紀,時熟好種田。
70.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1. 張無擇曰:"事不可做盡,勢不可倚盡。言不可道盡,福不可享盡。"
72.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倚盡,勢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生驕與奢(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
73. 太公曰:"貧不可欺,富不可勢。陰陽相推,周而復始。"
74. 王參政(即王安石[1021-1086],宋神宗時曾任參知政事。)"四留銘":"留有余不盡之功,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遺子孫。"
75. 《漢書》云:"勢交者近,勢竭而亡。財交者密,財盡而疏。色交者親,色衰義絕。"
76. 子游(孔子的弟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77. 黃金千里未為貴,得人一語勝千金。
78. 千金易得,好語難求。
79. 好言難得,惡語易施。
80. 求人不如求己,能管不如能推。
81. 用心閑管是非多。
82. 能者乃是拙之奴。
83.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84. 小船不堪重載,深徑不宜獨行。
85. 踏實地,無煩惱。
86.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87. 是病是苦,是安是樂。
88. 非財害己,惡語傷人。
89.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90. 《景行錄》云:"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91. 機不密,禍先發。
92. 不孝怨父母,負債恨財主重刊本作"貧苦恨財主"。。
93. 貪多嚼不細,家貧怨鄰有。
94.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95. 但願有錢留客醉,勝如騎馬倚人門。
96. 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97.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98. 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向有錢家。
99. 吃盡千般無人知,衣衫襤褸有人欺。
100. 寧塞無底坑,難塞鼻下橫。
101. 馬行步慢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102. 人情皆為窘中疏。
103. 《禮記》曰:"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避酒禍也。"
104. 《論語》曰:"惟酒無量不及亂。"
105. 《史記》曰:"郊天禮廟,非酒不享。君臣朋友,非酒不義。斗爭相和,非酒不勸。故酒有成敗,而不敢泛飲也。"
106. 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禮佛者,敬佛之德;念佛者,感佛之恩;看經者,明經之理;坐禪者,登佛之境;得悟者,證佛之道。
看經未為善,作福未為願。莫若當權時,與人行方便。
108. 濟顛和尚警世:"看盡彌陀經,念徹大悲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經咒本慈悲,冤結如何救。照見本來心,做者還他受,自作還自受。"
10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10. 荀子曰:"公生明,偏生暗。端慤(作德)生通,作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111. 《書》云:"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其小人之為也。"
112. 荀子曰:"士有妬友,則賢友不親。君有妬臣,則賢人不至。"
113. 太公曰:"治國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婦。好臣是國之寶,好婦是家之珍。"
  讒臣亂國,妬婦亂家。
114. 太公曰:"斜耕敗于良田,讒言敗于善人。"
115. 《漢書》云:"曲突徙薪曲突徙薪:比喻防患于未然。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117. 整日梳妝合面睡。
118. 畫梁斗栱猶未干,堂前不見痴心客。
119.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120. 萬物有無常,萬物莫逃乎數。
121. 萬般祥瑞不如無。
122. 天有萬物于人,人無一物于天。
123. 天不生無祿之人,地不生無根之草。
124. 大富由天,小富由勤。
125. 《詩》云:"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
126. 莫道家未成,成家子未生。莫道家未破,破家子未大。
127. 成家之兒,惜糞如金。敗家之子,用金如糞。
128. 胡文定公曰:"大抵人家須常教有不足處,若十分快意,提防有不恰好事出。"
129. 康節邵先生曰:"仁者難逢思有常,平生慎勿恃無傷。
                                    閑居慎勿說無妨,才說無妨便有妨。
                                    爽口物多終作病,快心事過必為殃。
                                    爭先徑路機關惡,近后語言滋味長。
                                    與其病后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130. 饒人不是痴,過后得便宜。
131. 趕人不要趕上,捉賊不如趕賊。
132. 梓潼帝君(道教神名。道家謂玉帝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間功名、祿位事,因此稱為梓潼帝君。)垂訓:"妙藥難治冤債病,橫財不富命窮人。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天地自然皆有報,遠在兒孫近在身。"
133.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134. 吳真人曰:"行短虧心只是貧,莫生巧計弄精神。得便宜處休歡喜,遠在兒孫近在身。"
135.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與兒孫。十分惺惺都使盡,后代兒孫不如人。
136. 越奸越狡越貧窮,奸狡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狡得,世間呆漢吸西風。
137. 花落花開開又落,錦衣布衣更換着。豪家未必長富貴,貧家未必常寂寞。
138. 扶人未必上青霄,推人未必填溝壑。勸君凡事莫怨天,天意于人無厚薄。
139. 莫入州衛與縣衙,勸君勤謹作生涯。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家。
140. 教子教孫多教藝,栽桑栽柘少栽花。閑是閑非休要管,渴飲清泉悶煮茶。
141. 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眼轉如車。去年妄取東鄰物, 今日還歸北舍家。
142. 無義錢財湯潑雪,倘來田地水推沙。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143. 得失榮枯總是天,機關用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144. 無藥可醫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家常守分隨緣過,便是逍遙自在仙。
145. 寬性寬懷過几年,人死人生在眼前。
        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
146. 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總由天。
147. 平生衣食隨緣度,一日清閑一日仙。
148. 花開不擇貧家地,月照山河到處明。
        世間只有人心惡,凡事還須天養人。
149.真宗皇帝御制:"知危識險,終無羅網之門。舉善荐賢,自有安身之路。
                施恩布德,乃世代之榮昌。懷妬報冤,與子孫之為患。損人利己,終無顯達之云程。
                害眾成家,豈有長久富貴。改名異體,皆因巧語而生。禍起傷身,盡是不仁之召。"
150 . 仁宗皇帝御制:"乾坤宏大,日月照鑒,分明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
                使心用,果報只在今生。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
                萬種強圖,爭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151. 神宗皇帝御制:"遠非道之財,戒過度之酒。居必擇鄰,交必擇友。
                                    嫉妬勿起于心,讒言勿宣于口。骨肉貧者莫疏,他人富者莫厚。
                                    克己以勤儉為先,愛眾以謙和為首。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來之咎。
                                    若依朕之斯言,治家國而可久。"
152. 高宗皇帝御制:"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薪。半句非言,折盡平生之德。
                                   身披一縷,常思織女之勞。日食三餐,每念農夫之苦。
                                   苟貪嫉妬,終無十載安康。積善存仁,必有榮華后裔。
                                   福緣善慶,多因積德而生。入聖超凡,盡是真實而得。"
153. 老子送孔子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于人,
                                    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也。曰:聰明深察,反近于死;
                                   博辯閎遠,而危其身。"
154. 王良曰:"欲知其君,先視其臣。欲識其人,先視其友。欲知其父,先視其子。
                       君聖臣忠,父慈子孝。"
155. 家貧顯孝子,世亂識忠臣。
156. 《家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57.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5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59.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知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
        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160. 《景行錄》云:"能自愛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
                               能自儉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
                               此無他,為善難,為惡易。"
161. 富貴者易于為善,其為惡也亦不難。
16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63. 千卷詩書難卻易,一般衣飯易卻難。
164. 天無絕人之祿。
165. 一身還有一身愁。
166.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67. 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
168. 許敬宗(許敬宗[592-672],唐大臣,曾主編《文館詞林》。)
                 曰:"春雨如膏,滋長萬物,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揚輝),
                 普照萬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者惡其照鑒。"
169. 《景行錄》云:"大丈夫見善明,故重名節于泰山;用心剛,故輕死生如鴻毛。"
170. 外事無小大,中欲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171. 子曰:"知而弗為,不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
                    樂而方至,樂而勿驕。患之所至,思而勿憂。"
172. 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也作鎡錤[zī jī],大鋤。),不如待時。"
173. 《呂氏鄉約》(亦稱《藍田鄉約》。北宋呂大鈞兄弟在家鄉藍田制訂的"鄉約"。)
                云:"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成,患難相卹。"
174. 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175.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后之言豈足深信。
176. 人不知己過,牛不知力大。
177. 不恨自家麻繩短,只怨他家古井深。
178. 僥脫,無辜報。
179.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180. 太公曰:"人心難滿,溪壑易盈(校正本作"海水難量"。)。"
181. 天若改常,不風即雨。人若改常,不病即死。
182. 《狀元詩》云:"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183. 孟子云:"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
                        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184. 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185. 木從繩則直,君從諫則聖。
186. 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87.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莫歡喜,更有收人在后頭。
188. 蘇東坡云:"無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禍。"
189. 《景行錄》云:"大筵宴不可屢集,金石文字不可輕為,皆禍之端。"
190.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1. 爭似不來還不往,也無歡喜也無愁。
192. 康節邵先生曰:"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
193. 大廈千間,夜臥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二升。
194. 不孝謾燒千束紙,虧心枉焚萬爐香。神明本是正直做,豈受人間枉法贓?
195. 久住令人賤,貧來親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196.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197.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198. 孟子曰:"為仁不富矣,為富不仁矣。"
199.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00. 公心若比私心,何事不辨?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
201. 老子曰:"執着之者,不明道德。"
202. 過后方知前事錯,老來方覺少時余。
203. 楊雄(即揚雄[前53-18],西漢成都人,長于辭賦,著有《太玄法言》。)
                  曰:"君子修身,樂其道德。小人無度,樂聞其譽。修德日益,智慮日滿。"
204. 子曰:"君子高則卑而謙,小人寵則倚勢驕奢。
                  小人見淺易盈,君子見深難溢。故屏風雖破,骨格猶存;君子雖貧,禮義常在。"
205. 《家語》曰:"國之將興,實在諫臣。家之將榮,必有諍子。"
206.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207. 《論語》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208. 濂溪周先生(即周惇頤。)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
                                                          巧者凶,拙者吉。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209. 《說苑》云:"山致其高,云雨起(重刊本作"興"。)焉。
                            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福祿存焉。"
210. 《易》曰:"德微而位尊,智小而謀大,無禍者鮮矣。"
211. 荀子曰:"位尊則防危,任重則防廢,擅寵則防辱。"
212. 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13. 《說苑》云:"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小愈。禍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
214.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215. 孟子曰:"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216. 《直言訣》曰:"事君父者以忠孝,為君父者以慈愛。家與國無異,君與父相同。
                              德顯以揚名,惟忠與孝。榮貴不招而自來,辱不逐而自去。"
217. 老子曰:"六親不和不慈孝,國家昏亂無忠臣。"
218. 《家語》(即《孔子家語》,原書27卷。今本10卷,系三國魏王肅搜集和偽造。)
         云:"慈父不愛不孝之子,明君不納無益之臣。"
219. 奴須用錢買,子須破腹生。
220. 着破是君衣,死了是君妻。
221. 莫笑他家貧,輪回事公道。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我。
222. 是日以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于斯何樂?
223. 《景行錄》云:"器滿則溢,人滿則喪。"
224. 羔羊雖美,眾口難調。
225.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226. 《漢書》云:"金玉者,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自古以谷帛為貴也。"
227. 《益智書》云:"白玉投于泥,不能污溼(重刊本作"濁變"。)其色。
                               君子行于濁地,不能染亂其心。
                                故松柏可以奈(耐)雪霜,明智可以涉艱危。"
228.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229.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從,通"縱"。)他酒價高。
230. 入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231.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2.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233. 太公曰:"日月雖明,不照覆盆之下。刀劍雖快,不斬無罪之人。非災橫禍,不入慎家之門。"
234. 贊嘆福生,作念禍生,煩惱病生。
235.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236. 得福不知,禍來便覺。
237. 太公曰:"良田萬頃,不如薄藝隨身。"
238. 《周禮》云:"清貧常樂,濁富多憂。"
239. 房屋不在高堂,不漏便好。衣服不在綾羅,
        和暖便好。飲食不在珍饈,一飽便好。
        娶妻不在顏色,賢德便好。
        鄰里不在高低,和睦便好。
        親眷不擇新舊,來往便好。
        養兒不問男女,孝順便好。
        兄弟不在多少,和順便好。
        朋友不在酒食,扶持便好。
        官吏不在大小,清正便好。
240. 道清和尚警世:"善事雖好做,無心近不得。你若做好事,別人分不得。
                                  經典積如山,無緣看不得。忤逆不孝順,天地容不得。
                                  王法鎮乾坤,犯了饒不得。良田千萬頃,死來用不得。
                                  靈前好供養,起來吃不得。錢財過壁堆,臨行將不得。
                                  命運不相助,卻也強不得。兒孫雖滿堂,死來替不得。"
241.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能修,仙道遠矣。
242. 孝友朱先生(朱仁軌,字德容,唐代人。終生未仕,隱居養親,死后人私謚孝友先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243. 顏子曰:"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跌。"
244. 着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245. 《景行錄》云:"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246. 病有工夫急有錢。
247.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
248. 寧吃開眼湯,莫吃皺眉糧。
249. 桓范曰:"若服一縷,憶織女之勞;若食一粒,思農夫之苦。學而不勤不知道,耕而不勤不得食。怠則親者成疏,敬則疏者成親矣。"
250.《性理書》云:"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251. 酒色財氣四堵牆,多少賢愚在內廂。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死方。
252.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心智一切生,不覺無常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