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

昨日是正月二十日, 年廿, 其實過了年十九, 年實際已過了!

昨日是正月二十日, 年廿, 其實過了年十九, 年實際已過了! 好好過日子, 又等待過明年的春節, 但願人長久…世界大吉, 全球無烽煙!!!(不過很悲觀, 一天花旗國不衰敗, 天下都無好日子!)

中國農曆正月二十, “天穿節”,“填倉節”,“迎財童”



正月十九“年封口”,過了十九新年就真的結束了。

但是老人話說:“不出正月還是年”,正月的民俗節日多,只要不出正月,大大小小的節百姓還是要過的,老傳統不能隨便丟棄,到了正月二十,春節已過,人們也逐漸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軌跡裏,開啟了新年裏的新生活。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年輕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遺忘了很多民俗,但在農村,仍有不少老人講究老傳統,遵循各種民俗。比如在農曆裏,正月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天天都是節。

農曆正月二十這一天,是“招財童子”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稱為“接財神日”。招財童子是吉祥的象徵,有招財、開運、祈福納祥的寓意,財神童子要來,你招呼不招呼。

正月二十“迎財童”

生活中大家都渴望生活美好,平安喜樂,富貴安康。財富是人們生活的基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俗語說的好,”金錢不是萬能,可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行”,金錢、財富事實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與地位。所以,中國從古至今的傳統文化裏流傳下來許多民俗節日,這些節日都和“財”有關。

“正月二十接財童,迎財到家一路發”,財童就是常說的“招財童子”,被民間認為是五路財神之外的小財神,傳說農曆的正月二十正是招財童子的誕辰。家中做生意的或是相對比較對生活有追求的人家,在正月初五接完財神後,到了正月二十這天也要將財神身邊的招財童子迎至家中,為他慶祝誕辰祈福接好運,希望這一年能給家中帶來好的財運,財源廣進、腰纏萬貫。

“招財童子至,利市仙官來,窮神遠離去,富貴花常開”,這是人們在祭祀財神的時候,常說的祈福求財話語,借此來祈求在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財運,一年到晚都財源廣進,添福添財。

正月二十,也叫“補天節”、“天穿日”、“女王節”、“媧婆日”

顧名思義,是用來紀念女媧娘娘補天地、拯救人類的日子。舊時有民諺:“ 正月二十天穿,正月廿一地穿。”相傳正月二十這天,是中華民族女始祖神女媧的補天日,又稱 “補天穿”。

這一傳說及衍生的習俗在關中地區及客家人群落中尤為盛行。在這一天,由家中長輩主婦主持,這在傳統節日中,也是唯一一個由家庭主婦擔綱祭祀的民俗節日。用面做成又大又圓的烙餅或蒸餅,把 “補天餅” 紅繩系住拋到房頂,象徵女媧娘娘用五彩石漿擀成石餅來“補天補漏”,感恩女媧娘娘賜予的恩德。同時再將餅投到院子及井裏,意為補地。然後全家人一起吃補天餅。意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富足。

在舊俗中有“補天”也有“補地”,正月二十補天,二十一補地。天穿之日煎餅往屋頂拋,地穿之日,煎餅往地下扔,主要是效女媧娘娘的補天補地偉業,也是紀念祂對中華民族的犧牲及貢獻,亦是祈求生活美好的美願。

其實,正月二十臨近二十四節氣中雨水節氣,“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天空下雨,就像是天空漏了一樣,於是古哲人賢人智者借此神話,警告及勸告百姓在此時此日,儘早修補屋頂,未雨綢繆以防房屋一遇大雨便漏雨,“補天漏”之尤來也。

有些地方農家,姥姥會把“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掛在嘴邊,煎上一大盆又圓又薄的雞蛋餅,讓大家分著吃。吃之前還有一個儀式,先祈福,然後把煎餅往屋頂一扔,再把煎餅往牆角一丟,謂之“補天補地”,風調雨順。

到了如今,這些風俗基本消失了,可能在農村,還有老人家也會叮囑“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那麼,正月二十要怎麼補,大家看一看下文。

“補”新思想

古時候,受社會發展水準的影響,一直奉行“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理所當然地認為“男人以事業為重,女人以家庭為重”。然而,這種思想到了現在,顯然是落後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婦女的地位正逐漸升高,女人們可以不用像“女媧娘娘”一樣犧牲自我來成全家人,也可以同時擁有家庭和事業。

所以“正月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除了神話傳說習俗的“補天地”,還要補一補新思想。如今男女平等,一家人都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共同操持家務,這樣才能讓家變得越來越好,家和萬事興,家庭興旺,自然也不會受苦了。

“補”計畫

正月二十補一補,不僅要補思想,還要補計畫。正月二十是女媧娘娘補天的日子,而女媧娘娘之所以要補天,無非就是意外突然而至,使人手足無措,最後她選擇了犧牲自己來成全大家。由此可見,只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應對各種變數,才能把家裏的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風調雨順。所以,新年之初,計畫一定要把日常生活,理財,家居設施,學習計劃都要補一補,這樣新的一年才能不受苦。

“二十補一補,一年不受苦”,正月二十既紀念了女媧娘娘的天賜之福,別忘了要補充了家庭的“和氣”、“福氣”、“溫暖”,家旺人旺事業旺,新的一年自然會風調雨順,萬事大吉。

“天穿節”,就是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日期一般是每年正月二十。不過,也有地區以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三、二十五日為“天穿節”,大部分地區以正月二十居多。

正月二十“天穿節”是為了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也是古人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

正月二十這一天又是填倉節,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象徵五穀豐登。填倉節分小填倉是正月二十,大填倉是正月二十五,也有不怎麼區分的地方,都是在正月二十這一天慶祝了。

農民有“正月二十雨不停,十個牛欄九個空”的俗諺。雨水節氣在農曆中不固定。而農曆正月二十,一般都是在雨水節氣附近,容易下雨。這個時期下雨也是雨水節氣應有的節氣特點,老祖宗經驗,如果該年正月二十下雨,田地裏農活會較艱幸較多,耕牛都要去勞作了,牛欄自然是空的。

2023癸卯兔年,閏二月,全年384天,比全年平均年份多出20天,一年中會有兩個立春節氣(農曆癸卯年正月十四,農曆癸卯年臘月二十五各有一個立春),是“雙春年”。

今年,冬季就會比較漫長。在民間有“一年打兩春,黃土變成金”,“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都是說,風調雨順,田地裏農活多。

正月二十“天穿節”,臨近雨水節氣,“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幾個古人總結的農諺說法,看看準確不準確:

1、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
2、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
3、正月二十陰,陰陰沉沉到清明;
4、正月二十天若陰,春來柴米貴如金;
5、正月二十晴,高山掛油瓶;
6、雨水非降雨,還是降雪期;
7、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
8、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9、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10、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

農諺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正月二十定豐年”
“正月二十定年成”
“正月二十定年成”
“正月二十日頭笑,預報豐年樂開懷”

老農們根據農曆正月二十這天的天氣來預測今年到底是不是豐收的好年景,農民們都希望有好收成,而好收成就需要好天氣來加持。

在正月二十這天的天氣是能夠預測今年的農作物生長到底好不好的,人們當然非常期望看到今年是大豐收。不過,天氣變化多端,有晴天、下雨天、大風降雪、打霜等等,每一種天氣又會有不同的說法預兆。

“正月二十日頭笑”

農諺說的是在正月二十“天穿節”,這天出現了晴好太陽天,太陽也出來了,就像大笑臉掛在空中,“日頭笑”,表示氣溫快速回暖,春季暖和快,光芒而溫暖,早春耕早春播,預兆年景大豐收,農民高興。

“預報豐年樂開懷”在這樣的天氣預兆下,春季暖和快,農民春耕春播早,農作物在雨熱同期中茁壯生長,等到了秋收時節肯定是一個大豐收的年景。農民們看到大豐收,當然“樂開懷”。

“正月二十陰,柴米貴過金”

古時農民俗諺是總結出來的農耕經驗,非常有代表性的,說明了春季出現了罕見的倒春寒天氣,是“陰”的天氣,春雨綿綿,冷空氣持續,這樣的話,農民們春耕也要耽擱了。當然就是有能夠搶種下去的農作物也會因為後期天氣寒冷而發生凍害影響收成不僅影響糧食收成,影響糧食價格,問題在會發生柴米都非常貴的年景。

“正月二十陰”

“陰”指的是天氣,是出現的陰雨雪的天氣。

這樣的天氣說明冷空氣還比較強,帶來了降雨或降雪,還會出現刮大風降溫的,這是春季倒春寒天氣的預兆。就是天氣還會非常寒冷,冬季寒冷的衣服還要繼續穿在身上,不能這麼快就脫掉厚棉衣。

“柴米貴過金”

“柴米”指的是柴火和糧食。古代的時候,人們燒柴火灶做飯,柴火就是要農民們去採收的。並且還要大量的柴火。糧食也會出現歉收,只有糧食等歉收了,供不應求了,價格才會上漲的。這裏用“貴過金”來說明倒春寒天氣對糧食產量等影響,說明這樣的天氣不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