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各國開始漸漸淡化與美國的聯係,比如說拋售美國國債。上個周五10月16日,美國布公今年至8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為7.083萬億美元,比對前一個月為7.097萬億美元。
日本和中國是美債的重要持有者,日本8月持有量却下降至1.278萬億美元,拋售了146億美元。當月,該國持有美債占美債總額的6.3%,創下歷史最低月度記錄。
8月份,中國連續3個月行動,狂拋美國債近361億。數據顯示,8月為我國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債,當月拋售了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1.6億元)美債至1.07萬億美元,創下2017年3月以來最低月度持倉記錄。
有金經專家分析,目前美國日益攀升的通脹預期以及弱美元(8月美元指數已連續下滑5個月)趨勢的演變,美債吸引力已大不如以前,正令海外投資者減少美債持有量。
據外媒綜合10月9日報道指出,中國新的投資對象,轉向日本國債,7日中國買入了7,239億日元日債。至此,在今年4月至7月的四個月裏,中國購買了高達1.4614萬億日元日債,規模僅次於持有的美國的2.77萬億日元。
疫情橫行下局勢下全球資產結構正發生變化,人民幣、歐元等資產的影響力正不斷加強,為了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增加非美元外彙儲備、分散投資成為了我國的一種選擇。
那麼,在全球減持美債持倉的大趨勢下,我國有何破解之法嗎?答案之一便是分散投資,例如增持日本國債。
講完錢, 講疫情…
2020年10月1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千名流行病學專家發公開信譴責特朗普政府的疫情應對。
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一個精英疾病防治項目的1,000多名現任和前任成員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達了對美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的失望,並呼籲疾控中心在抗疫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這封由美國疾控中心流行病情報局(EIS)項目的現任和前任成員,簽名者包括曾經擔任疾控中心主任的傑弗裏·科普蘭和湯姆·弗里登,簽署的公開信,這封信周五發表在了行業時事通訊《流行病學監測》上。
信中寫道:
“在抗擊疫情問題上,缺乏國家領導是前所未有和危險的,”
“疾控中心應該站在成功應對這一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最前沿。”
“我們對疫情期間國家衛生保護機構的政治化以及沉默表示關切。”
傳媒報道,疫情大流行期間,特朗普政府時常深入參與疾控中心科學建議的製訂,對重啟教堂和學校以及戴口罩的指導意見提出反對。
報道注意到,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美民眾對疾控中心的信任有所下降。目前已有不少專業人士站出來發聲,認為需要恢複該機構在國家疫情防禦上的領導作用。
流行病學家查爾斯·拉布金說,他花了幾個月時間聯絡了近幾十年間的每一屆EIS項目成員,為這封公開信收集簽名。EIS是疾控中心的一個兩年製項目,讓項目成員在抗擊埃博拉等傳染病的同時學習流行病防治知識。EIS的1984級成員、
美國疾控中心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世界最著名的公共衛生機構,該機構通常在全球應對流行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美國疾控中心方面回應說:“疾控中心今天,就像其74年歷史上的每一天一樣,一直向美國公眾提供可用的最佳信息和建議。”
唔係嚇你,新冠疫病浮游於空氣! 乜嘢環境都要戴口罩,無論公園及任何有人會行過的地方。命只有一條,鬦氣思忽貴學人講人權、自由、聞煮,你都病死咗,講乜有“冧巴”用!
2020年9月10日,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期刊《Nano Letter》刊登了他們的研究結果:《COVID-19: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Propagation of Respiratory Droplets》,該文章顯示,呼吸道飛沫在將病原體載體傳遞給易感宿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濕冷條件下,飛沫最遠可傳播6米。
研究團隊專門研究了環境的溫度、濕度及空氣流通速度,會對飛沫傳播產生怎樣的影響:
新冠病毒的載體可以傳播多遠?
有多少飛沫會變成氣溶膠顆粒?
在新冠預防措施方面,這些問題是政策製定者和公眾提供急需的資料。
該研究團隊認為,在濕冷環境中,美國疾控中心(CDC)推薦的保持6英尺(約為1.83米)的社交距離,並不能完全消除所有接觸飛沫的可能。
該文由5位作者聯合署名,4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機械工程係,1位來自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
呼吸道飛沫通常通過說話、咳嗽和打噴嚏產生,最初的擴散速度約在每秒1米到100米之間。該文研究者通過動力學方程來分析氣溶膠顆粒的傳輸、積累和沉澱,並利用現有框架模型來分析飛沫的傳播速度。
該分析在0-40攝氏度的溫度條件及0-92%的濕度條件下進行,跟美國的地理氣候相似。
該研究的關鍵是Lmax (飛沫傳播的最大水平距離)。
研究結果,新冠病毒會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新冠患者呼出的大大小小的飛沫將在環境中散播並最終蒸發。
1、小飛沫會迅速幹燥形成固態的氣溶膠顆粒,氣溶膠顆粒可以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因而會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2、大飛沫受重力影響,傳播距離相對有限,在乾燥之前大飛沫通常會落在他人的上半身。
Lmax 即被研究者定義為飛沫在變為幹燥的氣溶膠顆粒或掉落到人手高度以下之前可傳播的最大水平距離。
分析結果顯示,飛沫在低溫和高濕的環境中傳播的更遠,而在高溫和低濕的環境下則會產生大量的氣溶膠顆粒。值得注意的是,在濕冷環境中,美國疾控中心(CDC)推薦的保持6英尺(約為1.83米)的社交距離,並不能完全消除所有接觸飛沫的可能。研究顯示,在極端濕冷的條件下,飛沫最遠可傳播6米。
研究團隊還關注到越來越多“超級傳播事件”發生在室內。其研究顯示,乾熱環境中,氣溶膠顆粒的最終大小在1–15 μm(單位:微米)之間;
“這種小顆粒在沉澱前可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
而且容易在學校、辦公室、旅館、醫院等公共場所聚集。因此,夏季要更重視防禦氣溶膠引發的遠距離傳播,尤其是在天氣乾燥時。
美聯社(AP)10月6日(美國當地時間)報道,美國疾控中心(CDC)10月5日(美國當地時間周一)表示,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可傳播超過6英尺遠,特別是在通風不好時和密閉空間中。但是疾控中心官方表示這種傳播比較少見,目前的社交距離指南依然有效。
美疾控中心強調保持社交距離,專家呼籲帶口罩
然而,一些專家對CDC最新的指南提出了批評。他們認為:
新冠病毒比CDC說的更容易傳播,他們建議即使是在人們間隔6英尺以上的長時間戶外聚會中,公眾仍應該佩戴口罩。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Donald Milton博士說。“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這裏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6英尺外你也不安全,不能脫下口罩。”來自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Linsey Marr說,帶口罩和勤通風在室內很重要,在戶外這也同樣重要。
美聯社報道,幾個月來,CDC一直說當感染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新冠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較小的飛沫傳播。大部分CDC關於社交距離的指南都是建立在這個理念之上,即6英尺是不戴口罩時人與人之間安全的緩衝距離。
在采訪中,CDC的官員也承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病毒有時可以通過更小的顆粒傳播,即氣溶膠的傳播範圍會更廣。
在CDC官網最近更新的指南中,也承認了新冠感染者可以傳染6英尺以外的人,感染者剛離開的地方也可能傳染他人。CDC官方說這些是“有限的、不常見的情況。”
CDC官方表示,這種傳染通常發生在通風不好時或密閉空間中,且人們因為正在進行唱歌或鍛煉等活動而呼吸劇烈。人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自我防護:保持至少6英尺的社交距離,勤洗手,清潔觸摸物表面,生病時呆在家中。
9月下旬,CDC也曾更新過一次指南,但幾天後又撤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及華盛頓郵報(WP)報道,CDC在9月下旬曾更改過一次指南並公布,稱新冠病毒通常通過“呼吸道飛沫或更小的顆粒比如氣溶膠”傳播。
但幾天後該更新被撤下,CDC官員稱這次更新是發布錯誤,“很不幸,早期的修訂稿沒有經過技術性審查。”
美聯社報道,包括Donald Milton在內的一些研究人員10月5日(當地時間周一)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封信,呼籲就冠狀病毒如何在空氣中傳播提供更清晰的公共衛生指南。
他們說,公共衛生官員在表述可以傳播疾病的空氣中的顆粒和飛沫的大小時,應該使用更清晰的語言,而且要更直接地說明小型氣溶膠中的病毒在傳染人時所起的作用。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紐約時報標題“結束我們的國家危機。”
這篇以此為題的社評署名為“《紐約時報》編委會”,文章副標題直接點明,該文章就是針對特朗普。怒批川普:他是對美國民主的最大威脅!
美國《紐約時報》編委會在美國當地時間16日,發表長篇社論,細數特朗普“罪行”,“腐敗、憤怒、混亂、無能、謊言、衰變。”怒批這位現任總統是“最糟糕的美國總統”,稱其競選連任對美國民主構成二戰以來最大威脅。
文章開篇便直言不諱,文章開頭指責道。
“唐納德·特朗普競選連任對美國民主構成二戰以來的最大威脅。”
“特朗普災難性的任期已在美國國內和世界各地造成了嚴重損害。他濫用職權,否認政治對手的合法性,打破了幾代以來將這個國家團結在一起的規則。他將公眾利益與他的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結合在一起。他對美國人的生命和自由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漠視。他不配擔任他所擔任的職務。”
“特朗普先生犯下的罪行巨大且種類繁多,令人難以承受。”文章細數特朗普的“罪行”稱:“在一個日益多元化的國家裏,他是一個種族主義煽動者;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裏,他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他是一個愛賣弄的人,總是吹噓他從未做過的事,承諾做他永遠不會去做的事……”
《紐約時報》編委會稱,11月3日(美國大選日)可能是一個轉捩點。當天將會有一場關乎國家未來、關乎公民希望選擇何種道路的選舉。為此,該社論表示,“美國民主的韌性受到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嚴峻考驗。(如果)再來四年,可能就更糟了。”
《紐約時報》的怒火很快吸引了其他美媒的注意。
《赫芬頓郵報》在解讀該文章時明確表示,《紐約時報》是在懇請選民將特朗普趕下臺。《國會山報》表示,自“前房地產大亨”特朗普進入政治舞臺以來,《紐約時報》和總統特朗普就一直相互攻擊,而在過去的16次美國大選中,《紐約時報》都沒有支持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016年,《紐約時報》編委會在支持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時,稱特朗普是“美國現代歷史上主要政黨提名的最糟糕候選人”。
而特朗普也毫不客氣,在其任期內沒少公開抨擊《紐約時報》很“失敗”且報導“假新聞”。
3 則留言:
「美國《紐約時報》編委會在美國當地時間16日,發表長篇社論,細數特朗普“罪行”,“腐敗、憤怒、混亂、無能、謊言、衰變。”怒批這位現任總統是“最糟糕的美國總統”,稱其競選連任對美國民主構成二戰以來最大威脅。」
其人剛愎自用,世人皆見 !
不過,係香港,佢好多電台,網台, 自媒體, 報紙佬, "學者"捧場客, 佢地話侵侵滅咗大陸最好喎!
因為他們用黑金勾結了香港這班人,為其造勢。發動打砸香港為前提,繼而搗亂泰國。
因為泰國頭頭太不聽話,要收服泰國來對抗圍堵中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