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世衛組織新冠調查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8日向傳媒證實,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已破百。

圖像中可能有大家站著、文字和戶外

世衛組織新冠調查報告,全文轉載如下: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8日向傳媒證實,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已破百。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就新冠肺炎成立了聯合考察組,成員由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尼日利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 25 名中外專家組成。 聯合考察組外方組長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博士,中方組長為梁萬年博士。此次聯合考察組於2020 年 2 月 16 日至 24 日在華開展考察調研,為期 9 天。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就中國及國際社會如何進一步應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提供信息,並為尚未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如何做好應對準備提出意見。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複關鍵詞“nc441”獲取。

  一、主要發現

主要發現分為六個方面:病毒、疫情暴發、傳播動力學、疾病進程和嚴重性、中國的應對措施、以及知識局限。

  1、病毒

2019 年 12 月 30 日,從武漢金銀潭醫院不明原因肺炎(2002-2003 年 SARS 暴發之後製定的一種監測定義)患者中采集了 3 份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對樣本進行泛 β-冠狀病毒實時熒光定量 RT-PCR 檢測後,結果顯示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利用 Illumina 二代測序和 nanopore 三代測序技術,獲得了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新型冠狀病毒(nCoV-19)具有冠狀病毒家族的典型特征, 屬於β –冠狀病毒。對 nCoV-19 的全基因組序列和已有的其他 β-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進行一致性比對後顯示, 該病毒與蝙蝠攜帶的 SARS 樣冠狀病毒 RaTG13 株全基因組親緣關係最近,同源性為 96%。

利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 Vero E6、 Huh-7 等不同細胞係進行了病毒分離。接種後 96 小時觀察到細胞病變效應(CPE)。負染後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下能觀察到典型的冠狀顆粒。從恢複期患者中采集的血清可以完全中和分離病毒的細胞感染性。 轉人 ACE2 基因小鼠和恒河猴經鼻感染該病毒後,可誘發多灶性肺炎伴間質增生。隨後可在受試動物的肺和腸道組織中檢測並分離出該新型冠狀病毒。

對 2019 年 12 月底至 2020 年 2 月中旬在不同地點采集的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 104 株 COVID-19 病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它們具有 99.9%的同源性,無明顯基因突變。

對武漢市一名 50 歲男性患者的肺、肝和心臟等屍檢標本的組織學檢查顯示,彌漫性肺泡損傷伴細胞纖維粘液樣滲出。肺部顯示有肺細胞剝脫和透明膜形成,提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肺組織也顯示細胞纖維粘液樣滲出、肺細胞剝脫和肺水腫。 雙肺均可見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單個核細胞間質炎性浸潤。 肺泡內可見以大細胞核、雙染顆粒的細胞質和核仁突出為特征的非典型肺細胞膨脹的多核合胞細胞,提示病毒導致的細胞病變。未見明顯的核內或胞漿內病毒包涵體。

未提供相片說明。

  2、 疫情暴發

截至 2 月 20 日,中國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 75,465例。該病例數據是通過國家衛健委和省衛健委之間的全國報告係統(NRS)進行上報的。該 NRS 報告係統每天發布新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人數。各省在淩晨 3 點報告前一天的病例數。

圖的流行曲線是利用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係統(IDIS)數據生成的。該係統要求每個新冠肺炎病例診斷後,負責醫生要通過該係統進行網絡直報。 無症狀感染者也通過該係統進行報告。病例的信息也在該係統裏實時更新。病例個案信息每天 24 點後下載用於分析。下圖 顯示了武漢、湖北(除武漢以外)、全國(除湖北以外)以及全中國病例發病時間流行曲線。

實驗室確診病例按發病日期和報告日期繪製的曲線圖,截止日期分別為 2 月 5 日、 12 日和 20 日。上下兩圖顯示了病例數在 1 月 10 日至 22 日期間迅速增加, 1 月 23日至 27 日報告病例達到高峰並趨於平緩,此後保持了穩步下降的趨勢,隻有 2 月 1 日例外出現高峰。

2020 年 2 月 5 日(上)、 12 日(中)和 20 日(下)中國全國實驗室確診病例流行曲線,按發病日期和報告日期。

根據上述流行曲線、已發表文獻以及本次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和北京的現場考察,考察組得到以下流行病學考察結果:

  1)、人口學特征 :截至 2 月 20 日,在報告的 55,924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年齡中位數為51歲(年齡範圍2天-100歲;四分位間距 39-63歲), 大多數病例(77.8%)介於 30–69 歲之間。其中, 51.1%為男性,來自湖北的病例占 77%,農民或體力勞動者占21.6%。

唔係思忽, 真心講句, 真係冇乜好食, 又腥又韌, 一的都唔好食!補鬼補馬咩!
話講回頭, 好多思忽鬼成日懟大碌人好食野味, 實際上乜國家的人都有食野味, 尤其美加英歐等等所謂文明民主國家, 老安海漂加國, 頭果幾年有朋友嗜愛打獵殺生,我亦有槍牌,獵人牌, 不時打到熊,野鹿, 一些飛禽走獸,加餸!
曾在英時, 有同事住小村小鎮, 一樣有習俗食打回來的禽獸, 好彩冇事。


  2)、動物溯源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係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而中國已經在此次疫情動物溯源的三個重要領域開展工作:對武漢 2019 年 12 月發病病例開展早期調查;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及其他市場進行環境采樣;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售賣的野生動物的來源和種類以及市場關閉後這些動物的去向開展詳細調查。

  3)、傳播途徑 : 新冠肺炎在無防護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發生傳播。尚無新冠肺炎空氣傳播的報告,且根據現有證據,也不認為空氣傳播是主要傳播方式。但在醫療機構中或可存在因醫療操作產生氣溶膠而發生空氣傳播的可能。糞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證實,少數病例糞便中還發現了活病毒,但根據現有證據, 糞–口傳播似乎並不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傳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確。

  4)、家庭傳播 :在中國,新冠肺炎的人際傳播主要在家庭中發生。聯合考察組從聚集性病例調查和一些家庭傳播案例研究中獲得了一些省份家庭成員間持續傳播的詳細信息。廣東和四川省報告的 344 起聚集性病例中涉及 1,308 例病例(兩省總病例數為 1,836 例),其中大多數(78%-85%)聚集性病例發生在家庭成員中。家庭成員內傳播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但廣東的初步研究結果估計家庭成員二代續發率約為 3-10%。

  5)、密切接觸者追蹤 :中國采取了堅決果斷的措施對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進行確認和追蹤。例如,武漢有超過 1800 個流行病學調查小組,每組至少 5 人,每天對成千上萬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正是通過艱苦卓絕的工作,使得確認的密切接觸者中絕大多數都被追蹤到並完成了醫學觀察。 1%-5%的密切接觸者後來被實驗室診斷為新冠肺炎病例。例如:

截至 2 月 17 日,在深圳市 2,842 名已確認的密切接觸者中,已追蹤到 2,842 人(100%),其中 2240 人(72%)結束了醫學觀察。在密切接觸者中, 88 人(2.8%)後來被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截至 2 月 17 日,在四川省 25,493 名已確認的密切接觸者中,已追蹤到 25,347 人(99%),其中 23,178 人(91%)結束了醫學觀察。在密切接觸者中, 0.9%的人後來被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截至 2 月 20 日,在廣東省 9,939 名已確認的密切接觸者中,已追蹤到 9,939 人(100%),其中 7,765 人(78%)結束了醫學觀察。在密切接觸者中, 479 人(4.8%)後來被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未提供相片說明。

  6)、在發熱門診和常規流感樣病例(ILI)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中進行檢測 :聯合考察組係統詢問了在中國常規呼吸道疾病監測係統中針對新冠肺炎進行檢測的情況,包括對流感樣病例(ILI)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樣本進行 RT-PCR 檢測,以及對發熱門診患者進行檢測的結果,以了解新冠肺炎是否存在社區傳播且未被發現的情況。

武漢對 2019 年 11 月和 12 月以及 2020 年 1 月前 2 周的ILI 標本進行了新冠肺炎檢測(每周 20 個)後發現, 2019 年的樣本未見陽性結果, 1 月第一周有 1 個成人標本為陽性, 1月第二周有 3 個成人標本為陽性;所有兒童標本新冠肺炎檢測均為陰性,有些為流感陽性。 在廣東, 1 月 1 日至 14 日期間,在 15,000 多例 ILI 或 SARI 標本中, 隻有一例新冠病毒檢測陽性。在北京的一家醫院,從 2019 年 1 月 28 日至 2020 年 2 月 13 日收集的 1910 份標本中沒有發現一例陽性。在深圳的一家醫院, 40 例 ILI 樣本中也無新冠病毒檢測陽性。

廣東省發熱門診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隨時間的推移有所下降, 1 月 30 日為 0.47%, 2 月 16 日降至 0.02%。總體而言,廣東省約 32 萬次發熱門診篩查檢測中,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僅為 0.14%。

  7)、易感性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原體,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根據目前在中國觀察到的流行病學特征,幾乎人人易感,盡管可能存在易感性增加的危險因素,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感染後是否具有免疫力。

  3、傳播動力學

  根據上圖數據 以及根據我們在國家和省/市級的聯合考察的觀察結果, 總結和解釋了新冠肺炎迄今為止的傳播動力學。任何疫情暴發的傳播動力學本質上都是與具體情境有關,了解這點很重要。對於新冠肺炎,我們分析了在流行增長期到控製措施實施後的時間段內觀察到的四種主要的傳播模式,並突出了對兒童傳播的了解,如下所示:

未提供相片說明。

  1)、武漢傳播模式 :在武漢發現的早期病例被認為是通過動物傳染到人的途徑感染,因為許多人報告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截至 2 月 25 日,尚未查明動物來源。在疫情早期的某個時點,部分病例間產生了人際傳播,導致隨後在一係列控製措施實施前發生了社區暴發並首先在武漢擴散開,再隨著大規模人口流動,從武漢進一步輻射到湖北省和中國其他大部分地區,從而解釋了高達 2-2.5 的傳播係數(R0值) 。

自 2020 年 1 月 23 日起在武漢及周邊城市采取的嚴格管控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感染者向全國其他地區的進一步輸出。

  2)、湖北除武漢以外的傳播模式 :在緊鄰武漢的地區(孝感、黃岡、荊州和鄂州), 傳播程度低於武漢。對於該省其他地區,由於交通管製後與武漢的交通聯係不緊密,且人流不暢,其動力學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動力學更為接近。在湖北省內,一係列控製措施(包括控製社交距離)降低了社區傳播,從而減少發病。

  3)、中國除湖北以外的傳播模式 : 由於武漢的交通樞紐地位和春節期間的人口流動(春運),感染者迅速流向全國各地, 尤其是集中在與武漢交通往來最為密切的城市。其中一些輸入病例在目的地城市導致了有限的人際傳播。

根據武漢/湖北的經驗,實施的一係列綜合防控措施,包括早發現病例、追蹤密切接觸者、隔離和管理以及盡可能地增大社交距離, 在全國範圍內阻斷了病毒傳播。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病例是來自武漢或湖北或與之有直接聯係。社區傳播非常有限。如前所述,大多數本地病例都來自於聚集性病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家庭中。

綜上,病毒輸入一個地區後,如不加幹預,會很容易引起當地發生聚集性病例,進而導致相對較高的 R0(2-2.5),但如采取嚴格隔離和增大社交距離的控製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發病。

  4)、特殊場所 :我們注意到醫療機構、監獄和其他封閉場所也發生了疫情。但是,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場所和人群在傳播中的作用。但它們似乎並不是疫情擴散的主要驅動因素。具體地說:

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感染——聯合考察組討論了所考察的所有地點的院感情況。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全國 476家醫院報告了 2055 起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實驗室確診病例,大多數(88%)來自湖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從湖北以外地區派遣逾 4 萬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 盡管存在散在的少數醫院暴發(例如,武漢一家醫院有 15 名醫務人員感染),但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感染並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國的主要傳播特征。聯合考察組獲悉,大多數醫務人員感染是發生在武漢疫情暴發早期,當時應對這種新疾病的物資和經驗較為缺乏。此外,流調顯示,許多醫務人員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內而非醫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區的醫務人員感染很少見(246 例,全國醫務人員感染總數 2,055 例),流調顯示大多數病例有家庭確診病例暴露史。

聯合考察組還注意到,中國一直非常重視醫務人員的感染預防。醫務人員監測數據顯示,疫情早期感染風險最高,這些信息已經用於修訂完善政策,提高醫務人員感染防護。

封閉場所疫情——據報告,以下場所發生了新冠肺炎傳播:監獄(中國湖北、山東、浙江)、醫院(如前所述)等。人們在這些環境中的密切接觸和潛在的環境汙染是傳播的重要因素。在這些場所中的傳播情況仍需進一步研究。

  5)、兒童 :數據表明 18 歲及以下人群的罹患率相對較低(占所有報告病例的 2.4%)。在武漢,對 2019 年 11 月、 12 月和 2020年 1 月前兩周的流感樣病例進行檢測,未發現有兒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根據現有數據,在沒有血清學研究結果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兒童感染狀況以及兒童在傳播中所起的作用,無法回答兒童是否較不易感或他們的臨床表現是否不同(即通常輕症)等問題。聯合考察組獲悉,兒童病例多是通過追蹤成人病例家庭密切接觸者的時候發現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聯合考察組訪談的人未發現有兒童傳染成人的情況。
  
圖像中可能有1 人

  4、症狀、體征、疾病進程和嚴重程度

新冠肺炎的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從無症狀到重症肺炎和死亡不等。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 55,924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典型症狀和體征包括發熱(87.9%)、乾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氣短(18.6%)、咽痛(13.9%)、頭痛(13.6%)、肌痛或關節痛(14.8%)、寒戰(11.4%)、惡心或嘔吐(5.0%)、鼻塞(4.8%)、腹瀉(3.7%)、咯血(0.9%)和結膜充血(0.8%)。

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後平均 5-6 天(平均潛伏期 5-6天,範圍 1-14 天)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和發熱等症狀。

多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為輕症並可痊愈。約 80%的實驗室確診病例為輕症和普通型,包括無肺炎或肺炎患者, 13.8%的患者為重症,存在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0 次/分鍾、血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氧濃度比 50%, 6.1%的患者為危重型(呼吸衰竭、膿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已有無症狀感染的報告,但多數在報告時無症狀的病例隨後會出現症狀。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確,但相對較罕見,也不是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

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為年齡 60 歲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礎性疾病者。兒童病例似乎很少且病情較輕, 19 歲以下病例約占總報告病例的 2.4%。極少數 19 歲以下病例發展為重症(2.5%)或危重症(0.2%)。

截至 2 月 20 日, 55,924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中有 2,114 例死亡(粗病死率[CFR]為 3.8%)(注: 其中包含部分由臨床診斷病例轉成的確診病例)。粗病死率因地區和傳播強度而異(武漢 5.8%,中國其他地區 0.7%)。在中國,疫情暴發早期的粗病死率較高(1 月 1 日至 10 日間發病的病例,粗病死率為 17.3%);隨著時間推移, 2 月 1 日之後發病病例的粗病死率降至 0.7%。聯合考察組注意到醫療服務水平在疫情進展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病死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80 歲以上者病死率最高(21.9%)。男性病死率高於女性(分別為 4.7%和 2.8%)。退休人員在各職業人群中病死率最高,為 8.9%。無合並症的患者病死率為 1.4%,有合並症的患者病死率顯著增高(合並心血管疾病患者為 13.2%,糖尿病為 9.2%,高血壓為 8.4%,慢性呼吸道疾病為 8.0%,癌症為 7.6%)。

疾病進程數據來自數量有限的報告住院病例。根據現有數據,從全國來看,從發病到實驗室確診的中位時間從 2020 年 1 月初的 12 天(8-18 天)縮短到 2 月初的 3 天(1-7天)。在武漢,則分別為 15 天(10-21 天)和 5 天(3-9 天)。這有助於更早地發現、隔離和治療病例,以及確認、追蹤密切接觸者。

根據可用的初步數據,從發病到臨床痊愈的中位時間,輕症約為 2 周,重症或危重症約為 3-6 周。初步數據表明,從起病到進展為出現缺氧等重症的時間為 1 周。死亡患者中,發病到死亡的時間範圍為 2-8 周。

已康複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截至 2 月 20 日,已有 18,264人(24%)痊愈。令人鼓舞的是,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2 月 20 日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廣東省發現的 125 例重症病例中, 33 例(26.4%)已痊愈並出院, 58 例(46.4%)轉為輕/中度病例。在迄今報告的重症病例中, 13.4%死亡。更早發現病例和接觸者,就可以更早進行治療。

未提供相片說明。

  5、 中國的應對措施

武漢新冠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立即啟動國家應急響應,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 習近平主席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防控工作,明確要求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是當前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李克強總理任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和全國各省(區、市)各項防控工作,並第一時間親赴武漢現場考察指導,孫春蘭副總理駐武漢前線指揮部親自領導和協調一線防控工作。

全國防控工作由前期在武漢等湖北重點地區快速上升到當前全國疫情的全面控製,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兩個重要事件可以作為三階段的分期標誌:一是 2020 年 1 月 20 日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和國境衛生檢疫傳染病,標誌著由前期的局部防控進入到依法全面采取各項控製措施的轉變;二是 2020 年 2 月 8 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複工複產工作的通知》,標誌著中國防控工作進入疫情防控與全面恢複社會經濟正常運行統籌兼顧階段。

第一階段, 圍繞武漢等湖北省重點地區防輸出、全國其它地區防輸入的防控目的,以控製傳染源,阻斷傳播,預防擴散為主要策略,采取啟動響應和多部門聯防聯控,關閉市場,確定病原體, 1 月 3 日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 1 月 10 日分享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製定下發診療、監測、流調、密切接觸者管理和實驗室檢測方案,開展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研發檢測試劑盒,嚴格野生動物和活禽市場監管等防控措施。

第二階段, 圍繞降低流行強度,緩疫削峰的防控目的,在武漢等湖北省重點地區以積極救治,減少死亡,外防輸出為主要策略,在全國其他地區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群防群控為主要策略;在全國關閉了野生動物市場,隔離了野生動物繁育養殖設施; 1 月 20 日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和國境衛生檢疫傳染病,實行體溫監測和健康申報製度,采取依法監測與交通場站檢疫; 1 月 23 日武漢實行嚴格限製交通的措施;完善診療和防控技術方案,強化病例隔離救治。

全面落實“四早”、 “四集中”,確保應治盡治,對密接和重點地區人員隔離醫學觀察;實施延長春節假期、 交通管製、控製運能的措施,減少人員流動,取消人群聚集性活動;動態發布疫情和防控信息,加強公眾風險溝通和健康宣教;統籌調配醫療物資,新建醫院,啟用儲備床位和征用相應場所,確保應收盡收;生活物資保供穩價,維護社會平穩運行等綜合性防控措施。

第三階段, 圍繞減少聚集性疫情,徹底控製疾病流行,統籌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全國範圍內以統一指揮,分類指導,科學循證,精準施策為主要策略,其中,在武漢等湖北省重點地區突出“救治”和“阻斷”,強調繼續做實做細上一階段―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等各項措施。采取以風險為導向的地域差異化防控措施,強化流行病學調查、病例管理和高危場所聚集性疫情防控。

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管理;出台―醫保支付、異地結算、財政兜底‖的醫保政策;全國對口支援武漢等湖北省重點地區,迅速遏製疾病流行;完善開學前準備工作,分類分批有序複工複產,開展“點對點、一站式”務工人員返崗健康和保障服務,全麵恢複社會正常運行;普及防病知識,提高公眾健康素養和技能;全麵開展檢測、藥物、疫苗、疾病譜、溯源等應急科研攻關。

  6、現有知識局限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通過現場調查和中國開展的研究,人們對該病毒和疾病有了更好的了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獲得關於一種新病毒如此多的知識令人矚目。然而,與所有新疾病一樣,疫情發生至今僅 7 周,關鍵的知識局限仍然存在。附件 4 總結了若幹未知的關鍵領域,包括傳染源、病毒的致病機理和毒性、傳染性、感染和疾病進展的風險因素、監測、診斷、重症和危重病人的臨床管理以及預防和控製措施的有效性。及時填補這些知識局限對於完善和加強控製策略至關重要。

  二、評估

聯合考察組根據考察組在中國的工作情況和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得出 4 個主要結論,並從 5 個主要方面對全球和中國正在采取的應對措施提出建議。

  1、 中國的應對措施及下一步工作

面對這種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疫情之初,基於圍堵策略的防控措施是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體溫檢測、佩戴口罩與洗手消毒等。隨著疫情的發展和對疾病認識的深化,采取了更加科學、基於風險評估的防控措施,各省、縣甚至社區根據各自特點、機構能力以及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情況,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在防控策略基本原則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根據對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以及防控措施的新認識,不斷完善具體措施,盡可能迅速地遏製病毒傳播。中國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迅速分離了致病病毒,建立了診斷方法,確定了傳播途徑和潛伏期等關鍵傳播參數,為中國防控策略的製定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基礎,為應急響應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令人矚目的是,在所考察的每一個機構都能夠強有力地落實防控措施;不折不扣提升關鍵措施效果,例如不斷提高病例檢測、隔離及早期治療的速度;積極利用前沿科技促進防控措施的創新,比如將常規醫療和教學工作轉移到在線醫療平台、使用 5G 平台支持農村地區的防控工作。

面對共同威脅時,中國人民凝聚共識團結行動,才使防控措施得以全面有效的實施。每個省、每個城市在社區層麵都團結一致,幫助和支持脆弱人群及社區。盡管本地區也同樣發生了疫情,但各省市仍不斷地向湖北省和武漢市派遣了數以萬計的醫務人員,並支援了大量寶貴的個人防護用品。

在個人層面,面對此次疫情中國人民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信念。他們接受並堅持了最嚴厲的遏製措施——無論是暫停公眾集會、長達月餘的―居家‖,還是禁止旅行。在中國各地為期 九天的實地考察中,考察組與社區工作人員、一線醫務人員、頂級的科學家以及省長和市長進行了坦誠的交流,他們表現出的真誠和奉獻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聯合考察組所有成員。

中國采取的果敢措施有效遏製了這一新的呼吸道病原體的迅速蔓延,改變了疫情快速擴散流行的危險進程。一個特別令人信服的統計數字是,在先遣組工作的第一天,中國報告了 2478 例新增確診病例,而兩周後考察任務的最後一天,中國報告了 409 例新增確診病例。這充分表明全國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下降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有幾組數據也支持這一結論,包括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的急劇下降、治愈患者出院後空出的床位可用於收治新患者、以及因病人數量減少以至於臨床實驗難以招募足夠的新病人等。聯合考察組對各省的粗發病率進行了比較,估計中國采取的政府主導的全社會防控措施成功避免或至少預防了全國範圍內數十萬病例的發生。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下降顯著地保護了國際安全,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然而,中國和中國人民為遏製疫情的暴發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物質代價。

在充分肯定中國防控工作成績的同時,也發現在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能力領域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包括消除阻礙及時開展早期預警和快速應對;短時間內大幅擴容隔離和救治能力;優化醫療機構一線醫務人員防護;加強關鍵優先的科研領域協同合作;促進與國際社會共享關鍵數據等。

中國在努力遏製疫情傳播的同時,正在逐步恢複經濟、教育和社會等各部門的日常服務和生產活動。中國也正在采取基於科學、風險研判和分層分級的防控策略,以便限製性策略解除時,能迅速應對和處置再次出現的新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

盡管病例數在下降,考察組所到的省、市和社區都正在加速擴大對救治床位和公共衛生能力的投入,而且有必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全國各地仍有 5 萬名患者在接受治療。考察組了解到中國在這次危機中迅速積累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因此, 聯合考察組讚同中國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並認為隨著認知、經驗和能力的提高,中國采取針對性強的可持續的應對策略,如病例的迅速發現, 關鍵防控措施的快速啟動,高層領導直接領導以及社區層面的廣泛參與,中國絕大部分省市能夠很快的處置任何再發新冠肺炎病例。

中國正在努力恢複正常的社會和經濟活動,世界各國必須正確認識並積極回應這一事實,即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風險正在快速改變和不斷降低。中國需要迅速恢複與世界的正常聯係,其生產力和經濟的恢複對中國自身和世界都至關重要。世界各國都迫切需要了解和利用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經驗,充分認識到其為全球應對行動帶來的實際貢獻。隨著中國境外新冠疫情形勢的不斷升級,目前更為緊迫的是,所有國家都應立即並且不斷重新評估任何超出《國際衛生條例》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向各國提出的與中國相關的旅行和/或貿易限製。

  2、 全球應對措施及下一步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病原體,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在任何環境下都會對公共衛生問題及經濟社會影響。它既不是 SARS,也不是流感,僅根據已知的這兩種病原體來構建對病毒的認識並製定防控措施存在風險,尚不足以阻止傳播、減少疾病、挽救生命。

新型冠狀病毒具備獨有特征。例如,與流感相比,其在兒童中的傳播活躍度有限,其臨床表現也與 SARS 不盡相同。雖然上述結論僅基於有限數據,但在中國各地不同環境條件下,通過嚴格采取綜合性非藥物性幹預措施阻斷人傳人已經發揮了作用,並取得了效果。新型冠狀病毒極強的傳播力、導致高危人群死亡的不確定性、以及對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力,是人類冠狀病毒中非比尋常的。如果要應對,必須假定全球人口均是易感人群。此外,目前還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來源,因此已發生疫情的地區必須考慮病毒複發的風險。

隨著對病毒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應像中國那樣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能夠迅速調整應對措施和方案。這對於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是一項非凡的成就。

中國采取了堅定有力的綜合性非藥物性幹預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經驗。盡管湖北其他地區已經發生了社區傳播,其他有輸入病例的省份也多有家庭聚集性疫情,但中國采取的這些獨特且史無前例的措施徹底扭轉了湖北和其他地區不斷升級的疫情形勢。

雖然中國各地暴發疫情的時間相對接近,但中國從北到南,從大城市到偏遠地區,不同環境和場所的傳播特點各不相同。然而,中國迅速調整防控措施表明,不同情況下都有可能成功實施防控措施。

中國的經驗證明,確定新冠病毒後,積極的準備措施和快速應對十分有效。在地方開展全面風險評估,利用差異化的風險控製策略,管理無病例、散發病例、聚集性病例乃至社區傳播等不同類型地區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這種策略對於確保控製措施落實的可持續性,盡量減少對社會經濟影響都至關重要。

國際社會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還尚未準備好去組織實施已經被中國證明了的唯一能夠阻斷或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開展積極主動監測,迅速發現並立即診斷、隔離病例,嚴格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引導民眾理解並接受上述措施。

貫徹落實上述舉措並確保其實施效果,不僅需要高層迅速做出決策,公共衛生體係全面啟動,還需要整個社會充分參與。新型冠狀病毒如果不受控製地持續在社區傳播,可能造成重大風險和嚴重損害,而采取綜合性非藥物性幹預措施能夠為研製疫苗及驗證治療方法爭取到數周和數月時間。此外,目前中國以外的新發病例大都出現在中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均承諾嚴格采取―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減緩傳播,這對於建立其保護衛生體係及應對能力較差的低收入國家的第二道防線至關重要。

通過全面實施這些措施而獲得的時間——即使只有幾天或幾周——在最終減少新冠肺炎致病和死亡方面都十分寶貴。中國在發現病毒後短短 7 周內,開展的科學研究在知識、方法和工具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必須充分利用通過實施遏製新冠肺炎措施所爭取的時間,更加有效地提高全球應對疫情能力,盡快推出能夠遏製病毒傳播的具體工具。

新型冠狀病毒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新冠肺炎在任何環境中暴發都將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已有證據充分顯示,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減少甚至阻斷傳播。然而,全球和各國的應對方案往往對非藥物性干預措施態度模糊。為減少新冠肺炎發病和死亡,短期內采取的應對方案就是積極采取非藥物性幹預措施,而充分落實這些措施就需要:快速發現並隔離病例,嚴格實施密切接觸者追蹤、醫學觀察和隔離,以及相關人群和社區的直接參與。

中國及全球各國都在開展大量新冠肺炎研究,相關科研項目和產品研發工作也正在進行,這值得鼓勵和支持。但是,大量的研究項目需要優化,否則將有可能消耗研究者的精力和資源,而優化能夠將研究成果時間表縮短寶貴的幾周或幾個月。新冠肺炎防控的緊迫形勢要求必須優先開展診斷,治療和疫苗領域的研究工作。

同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疾病自然史以及病毒傳播動力學方面的研究選題已經很多。然而,政策決策者很難在處置疫情和挽救生命的緊迫性與眾多研究中取得適當的平衡。因此,應當優先選擇保障與關鍵知識局限性相關的研究項目,而彌補這樣的知識差距可以迅速對處置疫情產生很大的直接影響。建議優先開展家庭、機構和社區內聚集性傳播危險因素研究,基於已有的呼吸係統疾病監測係統的人群新冠肺炎抽樣監測,不同年齡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病例係列分析以及聚集性病例調查等。

面對這種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中國在努力遏製疫情傳播的同時,正在逐步恢複經濟、教育和社會等各部門的日常服務和生產活動。中國也正在采取基於科學、風險研判和分層分級的防控策略,以便限製性策略解除時,能迅速應對和處置再次出現的新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現在,隨著疫情的逐步緩和,中國需要迅速恢複與世界的正常聯係,其生產力和經濟的恢複對中國自身和世界都至關重要。

新聞來源: 綜合互聯網訊息 2020-03-08

5 則留言:

秋葉 說...

介紹十分詳細。可是一般由簡體字的翻過來的文章,總是看到「心臟」變成「心髒」!
「埋頭苦幹」變成「埋頭苦乾」。干、乾不分。 很無奈 !

四零後 說...

老眼紛花, 發表前已校對多次, 檢漏多次, 還是有漏網之魚。
記得當年曾秘撈接印刷件印刷,一次接了老美一定單, 左校對, 右校對, 客戶收貨後發覺一二字錯了, 老安就喊了, 做十單不補一單, 大出血, 不敢再造, 乖乖做番正業"行街"!

四零後 說...

老安花時間選輯這些文字, 原因是香港的傳媒大多閉門造車, 翻譯外電時亦經篩選, 不合反中亂港的不用, 而且更喜歡用法輪功組織下的大紀元, 看中國, 唐人電視, 美CIA組織的自由亞洲電台, 法國極右的法廣,及德國的德國之聲, 美國的時代日報, 華爾街報, 當然還有美國之音, 香港所有媒體從來對來自河之北的新聞,不論內容, 大多不屑翻譯轉載, 港人亦是從不看河之北的新聞, 網頁, 電台, 於是港人只能接收一面的訊息, 老安嘗試把不關純政治性的大碌資訊轉貼, 希望某些人可以了解一下河之北的事, 其實, 古人說知己知彼, 你不去看, 去聽, 你怎能知他們"點衰法"!!!
反之, 河之北的新聞,對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都非常多面化及深入,比歐美加的電視台更開放,更多元, 當然比香港的更包容開闊,這是事實, 有機會不妨去看一下, 睇下老安有冇呃你地, 就是臺灣的新聞, 民進黨的一切, 大碌台都冇避忌, 所以香港某些高知大咖,新聞名咀,學院教獸, 神棍主教牧師的抹黑踐踏大多是虛假生安白造。陳主教曾賣身土共多年, 為什麼没有人去掲露他的賣身求官的經歷。

秋葉 說...

世界之大,自從有了電訊、電視,世界都彷彿縮細了,可以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而一些懷有偏見的報道,卻是殺人於無形。所以不論哪一方面的消息,都要去看看,以證真偽。
安兄工作經驗豐富,行走江湖遍及海內外,對於中華大地的榮辱,常存關切之心,實在可敬,可敬!

四零後 說...

過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