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華為的秘密


華為的秘密

中國企業要想成就偉大,需有被全世界敵視的覺悟與勇氣。 7000億、5G,理解華為事件的兩把秘鑰。



1 先說7000億元。 11月30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宣佈,華為2018年的收入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近7000億元人民幣)。 100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在電信設備領域,華為的營收,比第二名愛立信和第三名諾基亞加起來還多。 在智能手機領域,華為是繼蘋果、三星後,全球第三家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的手機巨頭(2018年第三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蘋果,位居世界第二)。

縱觀國內,華為的營收,超過了BAT的總和,大致相當於2個聯想、4個格力電器、6個小米。 放眼全球,華為在世界500強榜單上可以排到第60名。 可見,華為已經成長為一家名副其實的巨型企業。

2 再看5G。 5G是下一代移動標準,也是萬物互聯的關鍵技術。 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品牌,一流的企業賣標準。誰制定了標準,誰就掌握了話語權,站在了產業鏈的頂端。

5G之爭,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各個國家和企業都厲兵秣馬、你追我趕,力求取得主導權。 今年4月,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發佈的《Race to 5G》報告稱,中國5G居於領先地位。 (《Race to 5G》報告) 2G時代,歐洲領先;3G時代,日本領先;4G時代,美國領先;5G時代,中國能夠後來居上,與華為的努力密不可分。 華為在5G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先看技術標準。華為研發的F-OFDM已經成為全球統一的5G的混合新波形技術標準,華為提出的Polar Code(極化碼)也成為了5G控制通道的編碼方案,這是非常大的突破,在中國通信史上也是第一次。

再看專利(5G標準) 。華為持有61項5G標準專利,全球占比22.93%,超過三星,排名第一。

再看設備。5G設備包括基站設備和光通訊設備,華為是全球第一大設備供應商,基站設備全球市場佔有率約30%~35%、光通訊設備全球市場佔有率約40%~45%。 最後看IPv6協議支持。為了實現“萬物互聯”,5G需要接入IPv6協議。華為是國際IPv6標準的制定者,其IPv6設備及解決方案為全球最大的IPv6網路CNGI中提供了超過70%的網路設備,截止目前已穩定運行6年。

華為是唯一完成全部中國5G技術二階段研發試驗的廠家, 今年11月23日,在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英國電信公司首席網路架構師Neil McRae公開表示: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其他供應商需要努力趕上華為。 可見,華為在5G技術上全球領先。 2 7000億、5G,一個代表規模,一個代表技術,這是華為成功的秘密。 對企業來說,規模和技術同樣重要。只有規模,沒有技術,大而不強;只有技術,沒有規模,強而不大。 華為恰恰是既有規模,又有技術,真正的強大。




3 華為研發投入
不妨來看一組數據。 華為官網顯示,華為約有8萬名研發人員,研發費用支出為897億元。近十年來,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了3940億元。 8萬名研發人員,897億元研發投入,這兩個數字,超過了絕大部分企業的員工數量和營業收入。  慷慨的投入,換來了豐厚的回報,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都是是發明專利。

4 華為專利授權量
沒有規模支撐,巨量的研發投入,是無法做到的。沒有技術創新,龐大的營收規模,也是無法持續的。 事實上,華為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自身。 華為像一只領頭雁,帶領著其他企業飛翔。華為共有92家核心供應商,中國企業有37家。這些企業,為了滿足華為的需求、跟上華為的節奏,不得不創新。

5 華為核心供應商
華為像一條鯰魚,刺激著其他企業奮遊。華為的老對手、同屬通訊設備製造領域的中興,是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之一。華為所處的手機行業,也是當下中國創新意識最強的商業領域。 華為像一個啟蒙者,探索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並證明這條路是可行的。

華為之路,何嘗又不是中國之路? 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研發投入也僅次於美國。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增幅(18.8%)超過了美國(7.2%)和歐盟成員國(7.0%)。 (世界各大經濟體研發投入) 規模+技術,這是華為的秘密,也是中國的秘密。 3 7000億、5G,一個注解現在,一個昭示未來,也是理解華為當下處境的秘鑰。 體量巨大的規模效益,讓華為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投入研發,保持技術領先,進而擴大規模優勢。 華為現在很強大,未來將更加強大。 這恰恰是對手最為忌憚和恐懼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美國政府正在遊說盟國封殺使用華為,新西蘭、澳大利亞拒絕華為參加5G移動網路投標,英國電信禁止華為參與競標公司核心5G網路設備的供應合同。 這可能是華為命中註定的一次劫難:中國企業要想成就偉大,需有被全世界敵視的覺悟與勇氣。

18年前的2000年,華為銷售額飆升到220億元,盈利高居全國電子百強之首,一時風光無兩。 形勢大好之際,任正非卻在《華為報》上發表文章檢討自省。 任正非在這篇長達6000字的《華為的冬天》中警醒地寫道—— 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IT業的冬天對別的公司來說不一定是冬天,而對華為可能是冬天。華為的冬天可能來得更冷,更冷一些。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十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道路。磨難是一筆財富,而我們沒有經過磨難,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準備與技能準備。

果不其然,第二年,全球電信產業驚現大滑坡,競爭對手美國思科業務嚴重下滑,報廢庫存22億美元,被迫裁員8500人。 提前做好準備的華為,完成了255億元銷售額,實現了逆勢增長。 領先者註定是孤獨的,成功的道路上遍佈荊棘。創業幾十年來,華為經歷了很多坎坷,很多事都足以要“命”。 懷如履薄冰之心,行勇猛精進之事,華為都挺了過來。 這一次,相信華為已然做好了準備。

華為公司註冊,是在1987年,任正非和其他幾位創始人一起湊錢成立了華為。成立沒多久後就因為找不到發展的方向,差點關門大吉。

今年的華為已經是三十出頭的而立之年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三十個年頭,已然成功立於世界強者之林。

公開資料顯示:

2013年,華為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有了姓名,排名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8年,在最新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中,華為排名第72位!

這一次,華為不僅在世界強者榜單中擁有了自己的姓名。

從第315名到第72名的飛躍,華為用了5年。

華為與BAT
BAT (中國互聯網公司三巨頭)
BATB=百度、A=阿裏巴巴、T=騰訊,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公司(Baidu)、阿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公司(Tencent)三大互聯網公司首字母的縮寫。

百度總部在北京、阿巴巴總部在杭州、騰訊總部在深圳。
這樣的公司相比,也絲毫不懼:華為年營收曾超過BAT總和。

2015年,華為營收2,882億,騰訊789億,阿708億,百度490.5億。華為超BAT營收總和還要多800億!據說這一數字在2017年得到了刷新。

而華為至今一直堅持未上市——

因為它的的股權幾乎都掌握在員工手裏,任正非本人也不過才擁有1.4%的股權,其餘98.6%的股權全給了員工。

不僅如此,華為還是一直堅持拒絕外資參股,儘管這樣的堅持讓它在國際上吃了不少苦頭。

而隨著華為的不斷壯大,美國不僅不能“分一杯羹”(其實美國是佔了利潤及甜頭不少的),還要眼睜睜看著華為逐漸佔據更大的國際通訊市場份額。

於是,他們開始不滿,他們開始忌憚。

美國不願面對的一個事實是,華為是一家規模非常大的公司。

去年收入超過6,036億元人民幣(合960億美元),超過愛立信(Ericsson)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

很多人會以為華為只是手機品牌,但同時華為還是世界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手機及互聯網通訊主機硬軟件製造商。

在高科技領域,華為也不斷帶來驚喜——

麒麟晶片

在國際手機晶片市場上,蘋果、三星和高通三足鼎立。國產晶片起步較晚,所以在這方面國產手機一直落後。

華為改變了這一格局。

去年,華為在發佈會上第一次展示了麒麟晶片在發佈會現場的實測中,華為展示了麒麟晶片的 AI 運算與蘋果、三星手機的對比。

在一分鐘的測試中,這三款最新版本的手機分別識別出了多少張圖呢?

華為手機共識別2000多張圖片,蘋果手機識別出了800多張圖,而三星卻只識別出了90多張。

在處理速度上,華為碾壓蘋果和三星。

華為的麒麟晶片成為了行業中的一匹“黑馬”,給國科技領域帶來了很多信心。不得不承認,華為的麒麟晶片或許現階段難以超越國際巨頭,但是卻給中國國產處理器帶來了信心,並緊跟世界科技的最前端。5G之戰,華為VS全體西方國家?

華為手機銷量排全球第三,並且正在爭奪5G開發的領導者地位。

5G是下一代移動標準,也是互聯設備時代的關鍵技術。對5G技術的控制權是特朗普否決博通競購高通計畫的一個原因。

5G的主導權,是能決定未來幾萬億美元市場的決定權!

這也是美國最“討厭”華為的一點。

這麼大的市場,絕對不能讓中國人搶走啊。

近兩年,華為一直在科技中探索,跌跌撞撞在各項領域中摸索前行。

華為到底有多重視研發呢?

今年3月底,華為公司發佈了2017年年報。

一路走來,華為的崛起離不開其越來越強大的研發實力。報告顯示,在華為的收入中,用於研發的投入高達897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達到14.9%。過去10年,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華為研發投入超過3940億元,累積獲得74,307件專利,其中90%為發明專利。華為,在研發投入上,全球排名全球第6。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和5G等新興技術加速走向規模商用,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曾表示,未來十年,華為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模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

2017年,華為研發人員8萬人,占公司總人數45%。據歐盟委員會發佈的《2017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在全球研發投入排行榜中,大眾汽車以137億歐元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穀歌、微軟、三星、英特爾、華為、蘋果。

2018年,華為在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中排名第48位,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中排名第79位。

華為——中華有為。

這是任正非的“初心”,也是無數中人的“夢想”。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華為在下一盤大棋,並且落子無悔。

華為也在向世界證明,“中國製造”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它將迎來一個砥礪前行的未來。

“蘋果公司”一家獨秀的今天,總有人會把國產品牌和“蘋果”進行比較。的確,喬布斯開創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他改變了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認知。

但如今,美國阻礙,加拿大封殺,澳洲禁令,恰恰向華為證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無論如何,民族企業不會低頭,中國之夢不會讓步,科技創新不會就此消失。

此次事件,看似是華為的自家事,卻與我們每一中華個人、每一個企業息息相關。 如果“冬天”真的來了,我們必須謹記: 為眾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不要用意識形態、政治理念、個人對某政權的厭惡, 或身為外籍,不同“練功法, 民運人士及組織等等去幸災樂禍式跟著美加澳紐日等去踐踏多一腳, 這不是某某政權的私貨, 而是一個代表“民族精神的科技發展, 一個中華民族復興部份,再自私點來說,亦是世界經濟一重要因子, 尤其美國, 華為實實在在是替美國賺取工作及金錢,絕大部份元件是美國研發及生產,華為成功, 美國亦會在科技工業上更進大步, 並且更能增加高端職位及攫奪更多財富, 現在美國的打殺華為是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及敗家, 對美國這些辣招及出手, 真的有些不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