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

《明心寶鑒》 繼善篇第一, 凡四十七條 。







明心寶鑒


[]范立本  

《明心寶鑒》序


        夫為人在世,生居中國,稟三才之德,為萬物之靈,感天地覆載,日月照臨,皇王(皇王,西班牙高母羨(Juan Cobo1592年譯本 [Beng Sim Po CamEspejo rico del claro corazón,以下簡稱高譯本”]皇上。)水土,父母生身,聖賢垂教。而從教者,達道為先。非博學無以廣知,不明心無以見性。雖有生而知之者, 近者(近者,高譯本作近世。)奇稀。昔夏禹王聞善言,猶然下拜,何況凡世人乎?

  曩古聖賢遺誌經書,千言萬語只要(只要,高譯本作只欲。)教人為善。所以立仁義禮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別賢愚之階,辨善惡之異。蓋為經書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覽觀習行者少。況今學者,不過學其 文藝為先,未有先學德行為本。及今勸世,多勸修物外之善因,少勸為當行之善事。其昔賢文等書,亦乃于世流傳。
  
        今之好聽善言,君子觀以為奇,罔知古今之要語,是以使人迷惑其心,少欲聞聖賢日用常行之要道。以致不肯存心守分,強為亂作胡行。夫為善惡,禍福報應昭然。富貴貧賤,成敗興衰似夢, 時刻須防不測,朝夕如履薄冰。常存一念中平,非橫(非橫,高譯本作飛橫。)自然永息,存于其心,自然言行相顧,貫串無疑,所為焉從差誤矣?
  洪武二十六年歲次癸酉二月既望武林(武林,舊指杭州。)后學范立本序

        嘗聞鑒能照物而妍媸無或遺也。
        
       《郁離子》(明劉基作。文章短小,多為寓言。)曰: 明鑒照膽,不啟櫳簾之顏。
          
           今以鑒名書,而有明心之益,不謂之寶而何 哉?雖然鑒有照膽之明而櫳簾之顏尚尤不啟,矧能明其心乎?嗚呼!通是說者,可謂知其道矣。何也?鑒固可以照形,而理尚可以明心,正湯之槃銘之意。有曰:湯 以人之洗濯之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銘其槃。
         
         今書名《寶鑒》,是集群聖之大成,萃諸賢之蘊奧,其義惟在明善復初,窮理盡性,而有日新之益,其明心 得不因此而明焉。予平生珍愛是書,于侍御之暇,朝夕披覽,其所喜者,字句立意,多以忠孝為先。但其中文字多舛,遂播正拾遺,捐俸鋟梓以廣其傳,俾人同歸于 忠孝之域矣。其于世教未必無小補云。
  
         大明嘉靖歲次癸丑仲秋上浣之吉守庵曹玄序

《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鑒》

讀書千遍,其義自現。
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
嚴師出弟子,嚴母出巧女。
不打不成人,打了做官人。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惜錢不教子,說短莫從師。

擇師教子,擇婿嫁女。
惡求千貫易,善化一文難。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若要小兒安,無過不飢寒。
寧做大家狗,休討小家人。小家做事慌張,大家做事尋常。

父母養其身,朋友長其志。
種田靠土,養子靠母。
家有千貫,不如朝進一文。
龍生龍子,虎生豹兒。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歹者是吾師。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骨。
雞兒不吃無功之食,羔羊乃有跪乳之恩。
《詩》云:子曰:卿牢事不出,籬牢火不入。
從交休說真言語,異日無情道是非。

桑條從小紐,長大紐不曲。
寧向好人相罵,休對惡人說話。
人不受千言,木不受萬斧。
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小心為人之本,剛強惹禍之根。

寧可胡吃,不可胡說。
一雙伶俐眼,都是是非唇。
十分心機使七分,留下三分與子孫。
山上有地須天種,衙門無事莫去行。
兩懶夾一勤,和勤一下懶。兩勤夾一懶,和懶一下勤。

勸君莫睡日頭紅,蚤起三朝當一工。若還全家都蚤起,免得求人落下風。
千般滋味不如吃鹽,富貴榮華不如種田。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先。
經紀道路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家。
走盡天涯并海角,只有鋤頭不悮(悮:即。)人。
除了心頭火,何用佛前燈。口內摩訶娑(摩訶娑:梵語摩訶衍那,大乘法,指佛經。),  船里蛆喳上。

布得春風有夏雨,冬來寒冷禮義生。
人情布的,冤家結的。
行須緩步,語要低聲。
學成文武藝,方作帝王臣。
聚少成多,滴水成河。

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千金易得,好話難求。
學到知羞處,原是藝不精。
逢惡莫怕,遇善莫欺。

人無兩不是,車無坐倒地。
窮漢養嬌子,富漢得奴使。
文官坐處筆硯,武官坐處弓箭。
不是秀才莫看書,不是屠行莫殺豬。不是船家手,休要弄篙竿。
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乖漢做媒,痴漢做保。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男大當婚,女長必嫁。
笑人前,落人后。

花有重開日,人不再少年。
家有賢妻,男兒不遭禍。家有能夫,妻兒不吃淡飯。
養家千口易,獨自一身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砍樹不倒斧口小,論人不過文字少。

寧可隨娘千日好,莫教隨爺一日孤。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步一趨,路也不遠。
蛇咬踏着,狗咬撞着。
鼻如鷹嘴,啄人腦髓。面上無肉,必是怪物。

古人云:至善無如孝,極惡不過淫。我若淫人婦,人必淫我妻。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不經一事,不長一志。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吃飲稱眉水,從前不吃皺眉湯。

寧可等你害人,莫叫別人害你。(似為寧可等人害你,莫叫你害別人之誤。)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你卻如何?
《漢書》云:長江無六月,青山有時寒。(應是長江無青山,六月有時寒之誤。)
子不嫌母丑,犬不怨家寒。
狗記千里路,牛還百日鄉。
討得一日飽,忘了百日飢。

人不通古今,馬牛如襟裾(應是馬牛而襟裾。襟:衣的交領。裾(jū):衣服的前襟。此處用以代指衣裳。)。人不知學,譬如牛羊。嗚呼老矣,歲不我延。
珍珠是寶玉,文章做高官。識得千行字,自然禮義生。
夫子文章貴,提筆壓萬人。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遠處是親家,近處是冤家。
三四五六人,七長八短漢。
馬有前悔,人有后悔。
愛好勤洗服,貪懶不梳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若還懶做,厥草生青。

要行山下路,便問去來人。
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
有志莫來屋邊逞,放牛兒子叫大名。
太平還是將軍定,太平不用舊將軍。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無(疑為之誤。)。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撈魚摸蝦,餓殺渾家。
有志無志,但看燒火掃地。
男人飲酒,搖腳擺手;女人飲酒,無丑可丑。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

人是舊的好,衣是新的好。
人老話多,樹老根多。
酒不醉君子,棒不打好人。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君子爭坐位,小人爭臥處。
人有小大,口無尊卑。涼藥(涼藥:通良藥。)苦口,直言勸人。
何公無私?何水無魚?
古人貌丑,常出大賢;今人貌美,常出大奸。
黃金滿屋,不如種田。

打鼓求得雨,高山也是田;禳(禳(ráɡ):祭禱消災。)星求得命,道士活千年。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
無物可配天地德,全憑早晚一炷香。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瞞人一似籃挑水,騙人一似網張風。
不習一經,不知禮義。
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損錢易飽,浪用還飢。
見人不唱喏,必定是蠢物。

身穿破衣裳,必是少錢糧。
好詩記得千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隨鄉入鄉,積麻入筐。
做賊三年偷百家,禍至門庭不須嗟。
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子張曰:何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國無害,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進其位,兄弟忍之家富貴,夫妻忍之終其世,朋 友忍之終其好,自身忍之無禍患。子張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國空虛,諸侯不忍喪其位,官吏不忍刑法誅,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子孫稀, 朋友不忍情義疏,自身不忍禍不除。子張曰:善哉!善哉!難忍!難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為惡從流,從善如登。
五行百常,孝順為先。
惜子嬌孫難訓誨,說長道短不成人。
生前不承有限之歡,死后空灑無情之淚。
因分析家產,而怨父母不均者;有聽信妻言,而謗父母不愛者;有放縱驕奢,而憎父母防閑防防備和禁阻者;有飲酒嫖賭,而恨父母拘束者;有私其妻子,而吝父母衣食者;有厚于親朋,而薄父母用度者;有執定輪養,而致父母飢寒者;有子常出外,媳婦忤逆,而明知父母受氣者;有出外多年,忘歸定省,而不顧父母奉 養者;有父在經營母勞井臼,而夫妻貪逸,還說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請醫藥,而借言老病難治者;種種不堪,言之痛心。
要之,人間真富貴,還是帝王家。
 《新刻前賢切要明心寶鑒終》



繼善篇第一 凡四十七條 
1.     子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2.     《尚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3.     徐神翁曰:"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
4.      (《重刊明心寶鑒》1553年版本[以下簡稱"重刊本"]中此處另有"《尚書》云:"作善自福生,作惡自災生。福在積善,禍在積惡。""一語。)
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頑受禍殃。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
5.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6.     閑中檢點平生事,靜里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7.     《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漢昭烈將終(《新刻音釋明心寶鑒正文》[1621年版本,范立本從道謹集,以下簡稱"新刻本"]中,""""。),敕后主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9.     莊子曰:"一日不念善,諸惡自皆起。
10.  西山真先生(宋代真德秀[1178-1235],浦城人。世稱西山先生。)曰:"擇善固執,惟日孜孜。耳聽善言,不墮三惡。人有善願,天必從(知)之。 
11.  《晉國語》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2.  太公(周代呂尚的稱號。即姜太公。)曰:"善事須貪,惡事莫樂。
13.  顏子曰:"善以自益,惡以自損。故君子務其益以防損,非以求名且以遠辱。
14.  太公曰:"見善如渴,聞惡如聾。為善最樂,道理最大。
15.  馬援(馬援[14-49],東漢初人。曾立志:"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后果病死軍中。)曰:"終身為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
16.  顏子曰:"君子見毫釐之善不可傾(重刊本中,""""。)之,行有縴毫之惡不可為之。
17.  《易》曰:"出其言善,則千里應之;出言不善,則千里違之。
18.  但存心里正,不用問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問。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 
19.  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曾被封為溫國公。)《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20.  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21.  《景行錄》云:"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朮遺子孫者亡。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22.  恩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仇冤莫結,路逢險處難回避。 
23.  莊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惡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無惡,人能于我無惡哉!
24.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25.  老子曰:"柔勝剛,弱勝強。故舌柔能存,齒剛則折也。
26.  太公曰:"仁慈者壽,凶暴者亡。
27.  太公曰:"懦必壽昌,勇必夭亡。
28.  老子曰:"君子為善若水,擁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過顙(顙[ǎɡ]:額,腦門子。),能方能圓,委曲隨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強而不剛,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過于水,是以柔弱勝剛強。
29.  《書》云:"為善不同,同歸于理。為政不同,同歸于治。惡必須遠,善必須近。
30.  《景行錄》云:"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31.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32.  日日行方便,時時發善心。 
33.  力到處,行方便。 
34.  千經萬典,孝義為先;天上人間,方便第一。 
35.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于惡,惡雖未至,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36.  東岳聖帝(東岳大帝,道教所奉的泰山神。)垂訓:"天地無私,神明暗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倚盡,有福不可享盡,貧困不可欺盡。此三者乃天地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損人安己,切宜戒之!"     
37.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38.  算甚麽命?問甚麽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重刊本作"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39.  康節邵先生(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謚康節。著有《伊川擊壤集》等。)戒子孫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后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凶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凶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嫉良善如仇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凶人,則吾不信也。
40.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
41.  "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凶人乎?
42.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43.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4.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以下部分見于《新刻校正刪補明心寶鑒》版本,下面各章節后附內容同此。) 
45.  先儒曰:"一日或聞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46.  行合道義,不卜自吉。行悖道義,縱卜亦凶。人當自卜,不必卜神。 
47.  我如為善,雖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為惡,雖位極人臣,有人議其逆。 
   (以下內容見于韓文版新譯《明心寶鑒》,金星元譯著,明文堂,1993年版。) 
  《周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堅冰至。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來者漸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