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僅僅開展不到3天,就遭到倫敦警方的強勢介入,約40人遭拘捕。
“從媒體對報導事件的選擇,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10月17日以來,英國數百名反政府示威者聚集在倫敦議會廣場,舉行“佔領民主”(Occupy
Democracy)運動,抗議英國政府的腐敗和失效的選舉制度。運動僅僅開展不到3天,就遭到倫敦警方的強勢介入,約40人遭拘捕。與中國香港近一個月發生的“占中”事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之前對香港的所謂“民主運動”大唱讚歌的英美主流媒體,對於發生在西方國家的這場波濤洶湧的街頭抗議活動多保持沉默,不予報導。
倫敦街頭抗議,英美媒體在哪兒?作為“佔領民主”的親歷者,大衛·格拉貝爾27日在《衛報》撰文批評了西方媒體這種令人熟悉的“雙重標準”。文章稱,從衝突性上看,發生在英國的事件無疑極具價值,可是BBC等主流媒體卻選擇性失聲。就在他們的鏡頭全部對往香港的同時,抗議現場只能遺憾地看到來自伊朗、俄羅斯和卡塔爾等國的記者。
倫敦警方逮捕“佔領民主”運動示威者,BBC等主流媒體卻鮮少報導
據國際線上報導,“佔領民主”運動是3年前席捲歐美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延續,其官方網站上闡述了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訴求,即表達對英國政府腐敗和代議制民主的不滿。“佔領民主”運動的組織方稱:“所謂民主並不是每4年或(現在)每5年的選舉,而是民眾的聲音能夠被傾聽。一個將利益置於民眾之上的政府無民主可言。”組織方表示,他們想要的民主是代表99%民眾利益的民主,而不是代表少數企業、銀行和富人精英的民主。一名示威者對媒體稱,“我們的威斯敏斯特(英國議會)出了問題,我們選舉出的政治家並不代表我們。”
據英國《衛報》10月19日報導,10月17日運動剛剛開始,倫敦警方就對議會廣場上的示威者進行清場,要求示威者在30分鐘內必須離開,否則將面臨逮捕。一名目擊者稱,倫敦警方在抗議者不願離開的情況下,強行將他們拖走。另據俄羅斯RT電視臺報導,數百名倫敦警員為驅趕示威者採取了“攻擊性的措施”,阻止他們在廣場搭建帳篷。
“佔領民主”運動組織者在社交網站上發言稱:“卡梅倫支持中國香港的民主抗議,卻對本國的民主活動進行暴力鎮壓。”據悉,在活動進行的一周時間裏,約有40人被捕,其中包括綠党領袖、倫敦市議員珍妮·鐘斯(Jenny
Jones)和綠党國會議員卡洛琳·盧卡斯(Caroline Lucas),二人後被釋放。
然而,就在倫敦警方大陣勢介入抗議活動的時候,英美等西方主流媒體採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在《衛報》27日這篇《“佔領”運動被新聞界忽視,但其實它很有報導價值》的文章中,作者大衛·格拉貝爾(觀察者網注:David
Graeber,曾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描述了倫敦警方對待示威者的粗暴方式,同時表示,倫敦的民主運動明顯有重大報導價值,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的主流大報卻堅持認為此事無關緊要,反而對中國香港的“民主運動”連篇累牘地報導。
以下是觀察者網對該文摘譯:
從媒體對報導事件的選擇,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佔領民主”並不想把倫敦變成一個永久的帳篷城市,這明顯是非法的。是的,法律的強制執行是有選擇性的;如果滿大街的帳篷是為了通宵排隊等最新的蘋果手機,那麼員警會微笑著眨個眼。但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民主訴求,則是厲行禁止。一旦你嘗試,你的帳篷會在頃刻間被拆毀,即便你採取了最保守的抵抗,你也可能被捕。所以組織者只是象徵性地駐留24小時,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只能淋著秋雨,睡在草地上的紙箱子裏。
警方的反應可謂歇斯底里。示威者把帆布放草地上當坐墊被視為非法,一坐上便遭到大批員警的襲擊。示威者四肢被縛,手指被刺。披薩盒子也是非法物品,被警方沒收。到了晚上員警還要派人監視示威者,稱閉眼也是非法的。
最後,防護網和警犬登場。表面上看,這只是警方堅持按照計畫清場,數百名示威者被驅逐到固定區域,但即使如此,每當示威者聚在一起開會,打算對危機作出回應,他們總會被員警以新藉口打斷——誰又有了非法擴音器,哪又有安營紮寨的設備,又違反了什麼規定——一群員警又圍了上來。
……
活動組織者常常聽到類似的聲音:“我同意這個國家的民主正遭到腐蝕,錢控制一切,但我不知道的是:我能做什麼?”我們的答復通常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當人們聚集在一起,總能想出辦法來。但是人們需要的能7天24小時聚集的地方,正是如今倫敦人絕對無法得到的東西。
為了阻止人們,警方和媒體會對任何佔領活動採取反對措施。官方媒體,比如BBC以及其他主流媒體正扮演著政府幫手的角色,他們把這些示威活動看得微不足道,認為根本沒必要報導。而這些媒體對中國香港的“民主運動”和“員警鎮壓”則是連篇累牘地報導。還有比這更具有衝突性的故事嗎?在議會的起源地(英國議會),警方與民眾衝突、街頭豎起防禦柵欄和警犬虎視眈眈。我就在事發現場,可是我只看到了伊朗、俄羅斯和塔卡爾的攝像機。
觀察者網綜合國際線上、英國衛報消息
本文鏈結: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4_10_31_281456.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