歳歳重陽今又重陽話重陽
重陽節別名重陽、重九、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老人節(敬老節)、曬秋節、“踏秋”等等。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是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節慶。今年重陽節不一般,是與霜降相連。
自古以來,傳承至今,九月初九就被賦予了「長壽」的意義,重陽節有敬老的內涵。今天,記得給家裡的老人們道一聲問候…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2006年,重陽節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專案;2012年,將重陽節作為老年節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總則中進一步明確,並於2013年7月1日實施。
重陽節始於西漢,已有2200多年歷史,源自天象崇拜,從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漢朝時重陽節習俗從宮中流傳到民間;三國時,開始把重陽當作一個節日;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宋元明清時,宮廷、民間會舉行各種活動慶祝重陽節。
重陽節起源於何時
先秦說:
史學者大都認為重陽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戰國楚屈原《遠遊》記載:“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意思是說,到了天上進人天帝的宮殿,到旬始星(即金星)參觀帝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宮。但有許多學者認為《遠遊》不是屈原的作品。
另一個說法《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九月)命家宰”“是日也,大饗帝。”文中沒有提及重陽,卻明白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敬饗天帝、祭祖的活動。反對先秦說的學者認為這只能是一種假說,因為先秦文獻中尚未見到任何有關重陽節的確切文字記載。
西漢說:
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儒妻,說在宮內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卷二中也有同樣記載。反對者認為,這兩則記敘都是筆記體小說,都是晉人所著,不足以證明西漢初年就已經出現了重陽節,但反映了晉代確實有了重陽節的習俗。
東漢說:
有說重陽節起源於東漢,因為當時的記載頗為充分:
1、東漢桓靈時期崔塞《藝文類聚》卷八十一引《四民月令》。
2、唐人虞世南輯《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五引漢末士孫瑞奏事云:“興平二年(195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賜公卿近臣飲宴 ”。
3、漢獻帝時,朝廷在重陽賜宴;最準確最詳明的記述是三國時期曹丕的《與鐘繇書》。
《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卷七十六引西晉周處之《風土記》載:“漢俗九日飲菊花酒,以祓除不祥。”“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頭,言辟除惡氣,而禦初寒。”這是將“九月飲菊花酒”指為“漢俗”。最早的記載:
中華文學文化的重陽
有漢文字以來,文人墨客為重陽節留下詩文極多,重陽節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傳統節日:
先秦的《呂氏春秋》中有這樣的文字:“是月(九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
魏晉人所作《西京雜記》中記載西漢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南北朝《荊楚歲時記》曰:“九月九日,四民井籍野飲宴。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遼金時期,重陽是皇帝狩獵的節日。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重陽糕的做法;
宋人的《燕北雜記》中記載:“遼俗,九月九日打圍,賭射虎,少者為負,輸重九一筵席。”
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回憶南宋宮中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就要提前準備一萬株菊花,以備重陽簪花之用。金代的女真人也有重九圍獵的習俗。
《金史·世宗本紀》中說:“重九出獵,國朝舊俗。”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描寫了重陽節菊花會。
重陽節的節日活動
重陽節出遊賞景、登高遠眺、故又稱“登高節”,遍插茱萸、觀賞菊花、曬秋、吃重陽糕、嚐螃蟹,飲菊花酒、孝敬老人、婦女回娘家等風俗。
此外還有采藥、圍獵、射柳、放風箏、蹴鞠等習俗。
關於重陽節的傳說有九月慶典、火神崇拜、天神互通消息、恒景除瘟魔等,較早記載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重陽節歷史發展
重陽節起源於先秦又源自於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
中華古哲人認為萬事、萬物生長成立皆因有陰陽,皆有數,數字也分為陰數和陽數。古人把二、四、六、八、十稱為陰數,一、三、五、七、九稱為陽數,九為陽數的最大。古哲書中記載“以陽爻為九”,“九月九日”,兩九相重,“九九”兩陽數相重,九為陽數最大,九月初九就被稱為“重陽”也稱“重九”。
“九”在中華古人的眼中本是一個陽數,甚至在《易經》之中,“九”更是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的寓意。
俗話說:“物極必反,月盈則虧。”人們雖然都希望自己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在中國古代哲賢們並不會去強求一個“十全十美”的答案,因為他們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反而“九”給人們留下了一些進步的空間,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份念想。古中華人的觀念,“九”又諧音“久”,長長久久。“十”是滿數,古哲人“滿則會虧”,因此“九”才是“至尊之數”,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重陽節,不僅寄託著人們對之後美好生活的嚮往,還飽含著人們對祖先的濃烈感恩的感情。
古農說:“九月九,大撒手。”表示到農曆九月九日,農事就基本完全了,這日子,預期五穀豐登,正是秋高氣爽,《呂氏春秋·季秋紀》云:“(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九月農作物豐收了,人們要感上天之恩,春夏秋都平安度過,要祭天帝和祖先,報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是秋天入冬的節日,是歲月的詩篇,是彌漫著濃郁的思念的情感。品讀重陽節古詩,領略古典詩詞之美,一起感受詩歌的魅力。
九九重陽佳節,在中國詩詞,尤其唐詩宋詞中,也出現了不少吟誦重陽的詩詞佳作,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描寫重陽節的古詩中,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不難發現不少詩句都與古人的登高、插茱萸、祭祖、觀賞菊花等風俗、習俗相關,不難推測出這是重陽節的相關風俗,作為傳統節日,在重陽節,這些習俗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記憶。詩人們用詩詞記錄重陽節,他她們或欣喜、或悲傷,穿越千年之後,依然能打動人心。重陽詩詞,每一首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一起來感受詩歌的魅力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覲。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九日作》(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九日藍田崔氏莊》唐·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九日送別》(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裏同悲鴻雁天。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唐)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秋登萬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謝新恩》(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宋)陳師道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宋)晏殊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賀新郎·九日》(宋)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淩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宋)朱熹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九日》(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採桑子·重陽》(近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像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重陽登高望遠,雲霧繚繞,遠山如黛。“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親人或許已經遠去,或許仍在身邊,但都在我們的心中。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秋風長嘯舒爽,菊花傲霜滿地香。一枝茱萸懷思念,長空秋雁聲聲唱。
重陽節,是一個思念、回憶、感悟節日、也是希望的節日。
重陽:
有歡喜:喜遇重陽,見碧水丹山,楓紅黃葉飛舞,松鼠抱果挅堆,佳釀今朝新熟,何當載酒來共醉。
有憂愁:重陽獨酌杯中酒,望洋思鄉懷故舊。
有離別: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有恬淡:待到重陽日,微冷金風人靜悄,秋雨輕盈葉亂墜。
有開懷:江涵秋影雁初飛,黃花紅葉。
《採桑子·重陽》荷塘老安
才過中秋又重陽,時光荏苒,
人事荏苒,旦夕依舊降與揚。
歲月無痕鬢白髮,臉滿風霜,
依然思鄉,對岸鐵鳥何日上。
《鷓鴣天•重陽》 荷塘老安
楓葉嫣紅林似火,黃花拌雨吐芬芳。
小樓望遠日如晦,入秋晨短夜又長。
夜無眠,難入夢,轉眼今年已重陽。
三十載來倏忽過,依然此地非家鄉。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寓意著敬老、團圓、長久、長壽等。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民間認為“九”字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重陽節也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久久重陽,久久常久,久久快樂,久久常壽。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節日,祝天下的老年人節日快樂!健康常壽!
老人們的今天,就是年輕人的明天。 敬老愛幼應該永遠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優良傳統。
漢代時,重陽有了求壽的習俗。《西京雜記》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清朗秋風裏,斟一盞清茶水,追憶故鄉與故人,九九之日,思念亦久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