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歸,是中華祖先教導中華人所留下的老規矩實在教訓及指引。七不出,說的是這七件事沒辦好之前不要出門。也就是常說的生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有將家裡生活安排妥當,心裡踏實了,才能放心外出做事。
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不能修身齊家,何以治國平天下。
八不歸,指的是這八件事沒做好之前不要回家。也就是八個做人基本道德準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為人處世,要有大是大非,將德行放在第一位,不愧對家人,不埋沒祖宗。
“人日”基本核心是“人”,除了物質,精神是必要,好的精神最為必要。
《人日寄杜二拾遺》唐代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复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這兩句詩寫的正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 ─“人日”,“人日”即中華民族農歷正月初七。
“七”中華古哲人認為,是“天道”循環的週期性拐點。在古代典籍裡,《周易· 复卦》中,其爻辭為:
“复:亨。出入無疾,朋友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复。利有攸往。”
中華民族文化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
中華人對七情有獨鍾,樂有七音,顏有七色,人有七情,開門有七件事,農曆新年所以有“人日”。人日,又稱“人辰”、“人勝節”等,是年後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古人相信徵兆,認為“天事必象”,吉凶皆有前兆,根據種種兆象,可以預示未來事件的休咎,其中與人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日子,就記為“人日”,告誡人們宜於做何事或不宜於做何事。
“人日”的由來
“人日”的傳統由來已久,“人日”的來歷與傳說,主要源於古老的中華創世神話。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最初由女媧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女媧娘娘在為什麼要把“人”安排在第七日才去創造呢?神話故事中沒有詳細的解釋及記載,可是,人類應該從中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啟示,人類絕對是大自然的第一,“人”應該時刻敬畏人世間所有自然萬物,不違背、不忤逆、不自大、不枉驕恣面對自然地規律,不要奢言狂妄“人必勝天”。
《北史魏收傳》,晉朝議郎董勛《答問禮俗》云:
“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後來,古人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其他人類起源的故事,另外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初八是谷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
因為人是萬物之靈的緣故,先人古哲發明了占卜測時度世,占“人日”在新歲占卜的日子中顯得更為重要,漢朝的最早時候,正式定為正月初七這天是新年占卜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初七為占人日。當時的人根據天氣陰晴狀況,來預測一年的“人壽年豐”西漢東方朔的《占書》中記載到:
“初七人日,從旦至暮,
月色晴朗,夜見星辰,
人民安,君臣和會。”
相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好、人事和悅,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人財興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這一天有孕婦分娩,則更為喜慶,預示人壽年豐,天下大同。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核心,“天、地、人”對應合一的理念及價值,還有對時世氣候觀察的經驗累積,素來被中華人尤其務農人所推崇,古人俗信正月的天氣的好壞會影響這一年的運程。初七也不例外。每逢人日這一天,人們都會早起觀候,若是這日天氣晴朗,代表這一年人口平安、人身安適、出入順利,俗稱“人日子”;如果這“人日”天氣若是陰鬱,若陰雨,那就糟了,今年肯定是諸事不順。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應避免外出遠行。。
“人日”的起源說法,還有是來自中華古老的神話。《莊子·應帝王》記載,古時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和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了熱情的款待。
倏和忽兩人為感謝混沌,告訴他說: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混沌按照此說在自己身上,一日鑿一竅,七日鑿好七竅,於是;而混沌卻因此而死去。人却因而誕生了,所以七日為人日。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七”結合了陰陽和五行,是儒家哲學中“和”的狀態,也與道家的“善”與“美”“道”或“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人們在這一天,應表達對宇宙的仰賴,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同時,也應該表達對“人”本身的尊重。修心修德,祈福納祥。
“人日”主要的風俗、習俗
吃七寶羹,在古人的眼中正月初七這天還要吃七寶羹、所謂的七寶羹,就是用不同的蔬菜做成的一鍋菜,要在初七人日節這天全部吃完,據說吃完七寶羹之後,可以去邪氣,還能治百病。
“人日”這天,廣東廣西以外,其中最重要的習俗,各地人會在這一天吃“七寶羹”,這“七寶羹”是什麼?為什麼要在這天要吃七寶羹?
南朝梁代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兩漢魏晉時江南一代的人日習俗是: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羮,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意思是說,人們在初七要吃七種菜的菜羹。除了食菜羹之外,古時還有登山、飲酒、求子、吃煎餅、吃生魚片、吃麫條等“人日”風俗。
在諸多“人日”風俗之中,最為傳統的活動之一就是吃七寶羹。七寶羹就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但並沒有固定的菜單。那麼,為何要在過“人日”時吃七寶羹呢?
一則是取吉祥兆頭,二則是利於身體健康。“羹”與“更”諧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納祥的美好聁望。
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食“七寶羹”,祛病避邪!七寶羹和八寶粥類似,七寶羹是取用七種菜合煮成羹湯或成粥。
古人智慧,其實,人日吃七樣菜,也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蔬菜也很利於養生保健健脾護腸胃。過年在吃多了大魚大肉,煎炸油膩的食品吃多了,趁“人日”以人為本的祈願納福,來一份七寶羹中和腸胃消積化食是非常必要的。還有此時,新春來臨,天寒回暖,菜蔬逐漸多起來,食混合菜,來碗七寶羹刮刮油、去去膩,清熱、消食又養胃,又能使腸胃適應季節轉變。七寶羹,顧名思義是用七種素菜做原料做的羹。材料通常都是些當令的蔬菜,常用的包括不外芹菜、香菜、蔥、韭等等,各處鄉村各處配料,原則是以素為主或全素。
吃過“七寶羮”祈福新的一年裡身壯力健、豐衣足食,四季平安。
七寶羹選用的每種食材也各有寓意,但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
所謂七寶羹,主要是包括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蔥(諧音“聰”,指聰慧)、芫荽(香菜,“芫”諧音“緣”,指緣分)、韭菜(“韭”諧“久”,指長長久久)、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等。
其中純素的一款配搭是: 韭菜、春菜(當造綠葉的菜)、芥蘭、芹菜、芥菜、厚瓣菜(高麗菜,黃芽白)、薺菜。
廣東一地的風俗在正月初七這一天,還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
“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除了要吃“撈魚生”之外。老廣還有“食”“及第粥”的習俗。“人日節”“食”“及第粥”,寓意長生富貴,助孩子金榜題名,什麼考試都名列前茅。
“人日”戴人勝((華勝)
“鏤金作勝,剪彩為人”,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
《北齊書·魏收傳》中記載:
“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
南北朝時期的春節習俗,正月初一,要把雞的畫像貼在門上;正月初七,則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祈可保閤家人全年都平安。人日時,人的生日,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男女老少都要用磅秤秤量體重,
唐代詩人李商隱詩:
《人日即事》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遠,周稱流火月難窮。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
獨想道衡詩思苦,離家恨得二年中。
正月初七“人日”這天,古人用彩色綢緞、絲帛或紙,有錢人家則以金箔鏤刻、剪成人形或花形頭飾,簪於頭髻上把自己裝飾得漂漂亮亮,叫作“人勝”隨而走街串巷,外出遊玩,喜氣洋洋,希望可以討個好彩頭,在未來的一年裡順利安康。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宋‧李清照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鬥。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這個風俗,時移世異,已經在民間息微了,不過,今天,還有極少數江南地方,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它又叫“彩勝”“華勝”“花勝”“巧勝”,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更高級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
正月初七“人日”的禁忌
一、不能對小孩生氣、責駡
正月初七“人日”以外,還有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稱為“人日子”。並把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都要特別愛護客氣。
“人日”是眾人生日,對小孩更為重要,如果這天和孩子生氣,有點不吉利,並且,對孩子也不尊重即是對“人”不尊重。因此,為了圖個吉祥安心,今天家長不能訓孩子,避免和孩子生氣,人為尊,“小人”更尊。這一天,皇朝時代,當年滿16歲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街頭出現“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的亮麗風景。
皇朝時代,“人日”這天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二、不能剪頭髮
某些地方,舊時民間有“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因此,在正月初七這天,為了表示對舅舅的尊重,或者圖個安心,還是不要在這天剪頭了。
; 其實,過去的風俗、習俗,整個正月都不能剪頭,在到了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能剪。
三、不洗床單被罩
古時,其實並不太古,幾十年前吧,在民間有“初七洗被子,霉運、衰運一整年”事實上,在“送窮”那天大部分人已經把床單洗了,再洗是不環保的,浪費水和氣力,如果當天沒洗,就要再等一天再洗了。老話常說“水火不相容”,洗衣服需要用大量的水,人們認為不吉利,因此初七這天最好不要洗衣服,要觸霉頭。
另外,在中國東北的山東地區,大年初七有送火把的習俗,一般會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以上這些所謂禁忌,其實部份是環保,人情,不過借神倚仙,指導人間,只是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祈求。
“人日”詩詞
《人日思歸》
[南北朝]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人日寄杜二拾遺》
[唐]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複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唐]李嶠
鳳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風光倍覺饒。
桂吐半輪迎此夜,蓂開七葉應今朝。
魚猜水凍行猶澀,鶯喜春熙弄欲嬌。
愧奉登高搖彩翰,欣逢禦氣上丹霄。
《苑中人日遇雪應制》
[唐]趙彥昭
始見青雲幹律呂,俄逢瑞雪應陽春。
今日回看上林樹,梅花柳絮一時新。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
[唐]孟浩然
朝來登陟處,不似艷陽時。
異縣殊風物,羈懷多所思。
剪花驚歲早,看柳訝春遲。
未有南飛雁,裁書欲寄誰。
《喜友人日南迴》
[唐]張蠙
南遊曾去海南涯,此去遊人不易歸。
白日霧昏張夜燭,窮冬氣暖著春衣。
溪荒毒鳥隨船啅,洞黑冤蛇出樹飛。
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遷客半輕肥。
《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
[唐]劉長卿
舊俗歡猶在,憐君恨獨深。
新年向國淚,今日倚門心。
歲去隨湘水,春生近桂林。
流鶯且莫弄,江畔正行吟。
《人日立春》
[唐]盧仝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從今克己應猶及,顏與梅花俱自新。
《人日即事》
[唐]盧仝
春寒猶撥地爐灰,門巷蕭條客不來。
特有落梅三四點,晚風吹上石棋臺。
《西江月》
[宋]郭應祥
明日恰當人日,今年遠勝常年。
瓣香卮酒壽藍田,喜色津然滿面。
及戍人方競進,懸車公獨高騫。
身閒便是地行仙,贏得千秋強健。
《人日立春輦下作》
[宋]強至
樓上滿傾人日酒,更逢春氣到京華。
盤擎白玉來生菜,勝插黃金出鏤花。
客興紛紜那可數,年光流轉亦無涯。
天邊梅柳應相笑,兩度東風不在家。
“人日”其他不同風俗、習俗
“人日”登高祈福
人日節,一項比較普遍的習俗就是登高,在古時民間還是非常受重視的,就是登高賦詩求平安!一直到唐代還是十分流行。在古代,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要外出踏青登高。登高賦詩。人日登高與重陽登高的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重陽節登高是為了避禍,正月初七登高則是為了祈福。
到了近代,民間俗語: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其中這個“尋春去”。便是登高,尋春踏青。人日節這天登高與重陽節登高寓意是不同的。重陽節,要表達的是紀念逝去的先人。而人日節登高,是為了登高祈福,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人日登高更具有積極意義,漫長的冬季就將過去,過了年,年初七應該最早的一次春遊好時候,又要開始重新打拼事業。此時登高望遠,可以開闊視野和胸懷。為一年的事業定下更大的格局。
“人日”吃麫條
吃長麫,也叫拉魂麫。
“人日”,人們要吃麫條,既像徵著長長遠遠,也寓意用麫條纏住歲月的雙腿,讓歳月不跑這麼快,象徵著爭取人的長壽之意。
另外,舊時,還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意為拴住小孩的腿,助他健康成長;“大人七”正月十七吃麵條,意為拴住成年人的腿、助他身體健康;“老人七”的規定,正月二十七吃麵條,意為拴住老人的腿,助他少生病,健康長壽。
傳說這幾天吃麫條可以健康長壽,麫條擀得細又長可以保佑健康長壽。
過年歡樂了七天了,人們拜年串門,走親訪友,吃喝玩樂,心當然就玩野了。古人其中一種傳聞話說,人的靈魂會在年前離開身體,到了人的誕辰日這天才回來。吃;的叫“拉魂麫”是為了讓大家都收收過年期間,走東串西而散亂的心緒,提醒大家收收心,開始準備工作了。正月初七也是上班,開工大吉的日子。生命若無奮鬥,人的價值便無處顯揚。新的一年當然要收拾野了的心情回歸工作或學習,努力前進,天天學習,天天進步,天天向上,爭取未來福澤綿綿。
正月初七,“人日節,七不出”
忌出遠門。據民俗學家所說:“人日節”也是“七煞日”,按照老習俗,老傳統,這天是不能出遠門的。在國內很多地方,還保留這個習俗,尤其是在外工作的人,一般要等到初七之後才可以遠走到其他地方。
唐代詩人高適曾在《人日寄杜二拾遺》中說: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其實,在過去,正月初七,是被生活安排心要離鄉外出的遊子在家呆待的最後一天。“人日”這天之後,明天又要遠走他鄉,所以“人日”這一天也是依依惜別時候。人們在一天,不出家門太遠,爭取闔家團聚,享受今年最後相聚的時光。
所謂七不出,意思是要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準備妥當,因為,在古代是農耕社會,糧食就是人們的命和日常收入的主要來源,過去農業生產技能低下,產量不高,連溫飽都很難解決,因此,作為一家之主在出遠門的之前一定要把七年事準備齊全了,讓留在家的家人有所儲備,不愁飢暖,如果,準備不足家人就有可能出現挨餓的情況。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到了正月初七之後,打工的人一定要上班了,農民也為春耕在準備了,怎能不出門。“七不出”的意思,是把這生活所需準備齊全了,家裡的頂樑柱雖然出去工作了,家裡的生活一切照舊。不是字面上大年初七不能出門的意思。
新的一年,願每一個人都注視反省妥當自己,讓內心平和柔軟,卻自有超乎想像的能量、力量,裝備好自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成為一個完善配備的出征軍士,在趕路,混跡於人群世情,擁有竭盡所能地奮力生活,去體驗繽紛的人生!
3 則留言:
眾人生日,祝你身體健康!福壽年年!
初七人日(1月28日)為眾人生日,過幾天2月4日(正月十四日)就是立春。
轉瞬之間春暖花開,處處百花齊放,相信我們這裡攝氏十度左右,寒冷的日子也會過去了。
希望今天勝往年,世情平安無怨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