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

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並不是"你唔時挨時",絕不能制服俄羅斯!

史上最嚴制裁,為何還遲遲不能制服俄羅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李中海

【導讀】據塔斯社報導,2022年4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若有人想從外部干預烏克蘭局勢並對俄構成戰略威脅,俄將對其進行閃電打擊。此前歐美國家對俄發起制裁時,普京就表示“對俄制裁就相當於對俄宣戰”;而美國總統拜登則指出,“對俄制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替代形式”。

許多觀察家指出,歐美對俄全面制裁,意味著過去數十年來日益常態化的國際制裁,已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那麼,究竟如何理解這種新的“常規武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中海認為,在這場制裁戰中,俄羅斯受到金融、外貿、科技和能源等方面的巨大阻擊。一方面,歐美不僅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還將其踢出SWIFT系統,扼住俄金融喉嚨;另一方面,歐美以迅雷之勢對俄實行技術封鎖,俄科技產業遭受重創。由於俄羅斯在消費品、製造業等領域有著嚴重的對外依賴,此番制裁必會對俄國內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李中海認為,俄羅斯在制裁戰中並非無力招架,因其在油氣能源市場佔據優勢地位,歐洲諸國投鼠忌器,這會導致制裁效果打折,因此制裁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制裁作為武器,自身存在雙重悖論,很可能會導致經濟上的進退不得和政治上的負向回饋。

本文為作者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縱橫》雜誌社和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主辦的“俄烏衝突、國際格局演變及中國的戰略安全”研討會上的發言,已獲作者本人審閱授權。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經濟制裁與相互依賴:

西方對俄制裁勝算幾何

俄烏衝突是一場發生在網路時代的戰爭,儘管網路使得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戰爭,但也使我們更加困惑。這場戰爭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這次戰爭驗證一些平時無法驗證的理論和說法。

如何理解制裁?

就制裁問題而言,是否可以將其稱之為第一次“世界經濟大戰”?截至3月6日,俄羅斯超過伊朗成為世界上遭受制裁最多的國家,到3月21日,遭受本次制裁的自然人和法人實體多達7116個。媒體對此進行了各種渲染,將本次制裁稱為“地獄級制裁”“毀滅性制裁”“經濟戰”等等。

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26日聲稱,目前對俄進行的制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替代形式 ,也可以認為對俄制裁的規模、烈度和影響將等同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俄羅斯總統普京則表示,“對俄制裁就相當於對俄宣戰”。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宣佈對俄制裁,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規模浩大的制裁大戰。

我認為對制裁問題的研究需要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西方採取了何種制裁措施, 美國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對此有獨到的研究, 而目前國內對制裁問題的系統性研究還較為匱乏。

第二是制裁措施有效與否,制裁的效果問題可能是所有制裁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第三是制裁措施對發起國和被制裁國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第四是如何解釋制裁工具 的使用。第五是經濟制裁對地區和世界秩序、經濟秩序的長短期影響。

俄羅斯金融領域遭受“核彈”打擊

第一

凍結外匯儲備。在戰爭爆發前的2月18日,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儲備總額為6,432億美元,戰爭爆發後,美國、歐盟、英國宣佈對其進行凍結,日本因缺乏相關法律依據目前尚未採取凍結行動。由於目前人民幣和黃金儲備約占俄羅斯外匯儲備總額的1/3,如果有關國家對外匯儲備全部進行凍結的話,俄羅斯則僅剩人民幣和黃金儲備可用。

俄國學者和官方正在討論分析,即西方國家行為的性質是凍結、封鎖、扣押還是沒收。烏克蘭方面一直呼籲西方國家沒收俄羅斯的外匯儲備,用以賠償烏克蘭戰爭損失。在沒收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方面,西方國家有例可循,如利比亞、伊朗以及之前的阿富汗等國家的外匯儲備都曾被沒收,阿富汗被沒收的外匯儲備一部分被分給了阿富汗人,另一部分則用於賠償“9·11”恐怖襲擊所帶來的損失。

有俄羅斯學者認為,西方國家對俄外匯儲備的凍結可能意味著沒收。之所以這樣說:

一是外匯儲備被凍結後很難解凍,尤其是在美國。美國的凍結措施需要經由法律批准,短期內改變這一現狀較為困難,而歐洲的決策轉向稍微靈活。

二是美國財政部目前已經開始統計制裁戰成本,不排除通過法律和訴訟案件來對已凍結的儲備進行“沒收”。總的說,無論是對外匯儲備的凍結還是“沒收”,西方國家這一行動都對俄羅斯金融形勢造成了較大衝擊,造成盧布匯率迅速下跌。

2022年2月24日之後盧布便急劇貶值,從戰前的1美元兌78盧布左右,到最高的時期1美元兌120盧布,直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以盧布結算天然氣貿易後,盧布匯率才逐漸回降到制裁之前的水準。但是在沒有外匯儲備的背景下如何調整匯率,如何解決進口貨款的支付,對此問題的解決辦法我們目前仍不得而知。

第二

俄羅斯被剔除出SWIFT系統。2012年的伊朗和2017年的朝鮮都曾受到過這種制裁,但俄羅斯建立了替代系統SPFS來解決這一困難,同時2014年俄羅斯還創造了獨立的支付方式—Mir卡,用以代替VISA和萬事達卡。但SPFS系統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內網,無法與國際連接,跨國支付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對跨國貿易、資金往來以及勞務移民匯款都造成障礙。俄羅斯有著大量來自中亞地區的勞動移民,一旦無法通過跨國支付進行資金轉移,勞動移民便會自發離去,這也會加劇俄羅斯勞動力短缺的現狀,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經濟在短期內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目前,90%的俄羅斯人無法進行非現金交易,Mir卡的持有者僅占人口數量的10%。沒有SWIFT系統的支持,無法進行國際支付,即使通過中國進行操作,難度也較大,俄羅斯在金融領域困難重重。

俄貨物進口依賴被放大

第一,消費品依賴度極高。俄羅斯存在嚴重的進口依賴,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推行了部分進口替代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糧食領域,俄羅斯很早就實現了自給自足,但其肉製品供給的50%依靠進口,從2019年到2021年俄羅斯的肉類進口,已經低至6.1%。乳製品進口占俄羅斯消費品比重也較大,約為20%左右。作為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的乳製品,其一旦短缺將會加劇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窘迫。截至2021年9月,俄羅斯消費品對進口商品的依賴度高達40%,進口食品所占比重已經下降到23%,其他製成品的比重則提高到53%。進口依賴度最大的消費品包括食用黃油(17%)、乳酪(33%)、牛肉(28%)等。同時,如衣服、鞋子、電器、化妝品等物品的進口比重也非常之高。儘管某些物品可以從中國或土耳其進口,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填補這一巨大缺口。俄羅斯的輕工業一直以來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消費品的依賴如何化解,商品短缺問題如何解決,諸如此類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第二,製造業裝備和技術方面對外依賴嚴重。例如機床和電子元件,俄羅斯的機床製造水準較弱,電子元件的技術水準更是不逮。從2014年以後,西方對俄制裁就是從與油田相關的高科技入手,進而對其生產製造及油氣開採產生影響。同時,投資不足和技術設備難以更新,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目前俄羅斯很多企業已遭遇到這一問題,並將產生連鎖反應。由於俄羅斯部分企業負債率過高,虧損企業經營困難,稅收和工資都會減少,最終將導致企業破產倒閉,類似現象已經開始出現。

同時,制裁會加速外資的撤離,此次西方制裁應該在普京政府戰前的預料範圍之內,但是外資私營企業撤離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預料。截止到目前為止,大概有400家外資企業宣佈撤資,真正撤離的有200多家,部分企業仍在觀望。外資企業對俄羅斯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其一方面提供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則是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方式和技術,外資企業撤離對俄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另外,俄羅斯在農業領域也嚴重依賴外國,例如種子、化肥等等。

技術封鎖阻斷俄羅斯科技發展

西方對俄的技術封鎖動作迅速,歐盟與美國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對俄的全面出口管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聲稱,此次技術制裁旨在切斷俄羅斯工業和建設未來所需的技術聯繫,將其高精尖技術全部切斷。白宮發言人則聲稱,美國將阻止俄羅斯進口對多元化經濟和普京投射權力能力至關重要的技術產品。本次禁止的範圍均為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電信軟體、鐳射產品、航空航太、石油精煉設備等。美國則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美國軟體和美國軟體製造的產品,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也加入到對俄技術封鎖的隊伍中。因此,俄羅斯很可能要與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隔絕。

西方油氣禁運遭遇現實困境

第一

俄羅斯能源出口強勢佔據主動地位。俄羅斯天然氣占歐洲市場消費量的35%,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來源。歐洲天然氣的其他來源還有挪威(30%)、阿爾及利亞(12.7%),美國、卡塔爾、沙特、尼日利亞等國家的天然氣都是依靠液化氣方式運輸到歐洲。但是液化氣需要一定的生產週期,其運輸成本高,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在短時間內恐難以消除。

第二

歐洲國家對俄存在能源依賴。歐洲各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同,如奧地利對俄能源的依賴度為70%,德國為62%,拉脫維亞為72%,即中東歐國家對俄依賴度大,而南歐則相對較小。歐洲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度也有所不同,南歐地區依賴度較低,中歐則比較高,斯洛伐克最高約為78.4%,整個歐盟27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度則是24.9%。

第三

油氣禁運恐難以成行。美國提出的這種建議在歐洲範圍內實現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在普京提出用盧布進行天然氣結算後,歐洲國家更是難以應對。部分歐洲國家沒有盧布儲備,需要以歐元或美元結算,而結算後的貨幣將會轉至中央銀行,這就會出現外匯儲備凍結的可能,所以能源貿易與外匯凍結之間的矛盾使得歐洲國家陷入兩難境地,進而在此項措施頒佈之後,盧布匯率應聲而漲。當今世界貨幣以信用為背書,而俄羅斯的信用則以天然氣為保障,因此盧布匯率下跌的情況得到改善。因此,油氣禁運從能源依賴和價格等多方面都使得歐洲國家難以承受。

制裁的效用與限度極為有限

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的霍夫鮑爾指出,目前的制裁措施受制於四個方面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發揮作用。第一是手段的強硬程度,第二是有無解決對策,第三是否存在解困的外部幫手,第四是制裁的發起方是否會自行瓦解。受這四個方面局限性因素的影響,霍夫鮑爾認為在20世紀的制裁案例裏,只有34%的案例取得了部分成功。也有學者認為只有5%的經濟制裁實現了目標。因此,如果意圖通過制裁來改變體量龐大的俄羅斯恐難實現。

制裁的雙重悖論與效力的臨界點

第一

經濟上的進退不得。就經濟而言,從短期、長期、經濟增長和發展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可能會得出不同結論。就經濟增長而言,俄羅斯在短期內可能會受影響,長期來看則會逐漸適應這種狀態,進而有可能在長時間段內可能實現經濟增長。就發展來說,俄羅斯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有利局面,即在外部約束情況下被迫發展那些過去無法發展的產業,如輕工業等;但長期來說,制裁可能導致俄羅斯難以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發展的品質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被制裁方雖不會消亡,但也無法得到長久良足的發展。

第二

政治上的負向回饋。西方制裁的目的在於促使被制裁方內部發生變化,但事實顯示,制裁效果往往出現相反負向回饋,即被制裁方受到的外部壓力越大,可能內部更加團結;制裁的力度越大,被制裁方執政者政權在國內獲得的權力也越大,相應擴大,政府權力在一定程度上相較於被制裁前得到擴展。對於被制裁的領導人來說,其應當在制裁的壓力下表現出足夠的強硬姿態,因為表現軟弱可能會帶來被制裁本身更可怕的後果。近期俄羅斯民意調查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

制裁效力的臨界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推出上文所述“毀滅性”制裁措施後,國際輿論認為俄羅斯經濟行將崩潰,作出這樣的判斷為時過早。制裁措施通過一系列傳導才能影響受制裁方內部的變化。西方對俄制裁能否發生效力,需要關注以下方面:首先是俄羅斯市場是否會出現商品短缺,商品是否短缺是考驗俄羅斯能否有效應對制裁的“試金石”,在一個商品短缺的社會,政權的民意支持度難以保證。其次是經濟狀況惡化或動員型經濟模式是否引發社會緊張。在西方制裁壓力下,俄羅斯政府一定會採取諸多非常規措施提振經濟,這對政府經濟和社會政策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政策失當,勢必引起社會對抗,加劇緊張形勢。同樣需要觀察的是,俄羅斯是否會發生領導人的個人權威瞬間土崩瓦解的局面。哈薩克斯坦不久前發生的事情已經提供了啟示:民意如流水,水無常形,人無常勢。

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制裁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推行對外政策的趁手工具,其本質在於脅迫目標國家改變或停止其行為。制裁工具的使用首先依賴於發起方的經濟優勢,近年推出的所謂“智能制裁”更是依賴於它們的貨幣權勢,其次制裁措施總是瞄準目標國家在經濟上的軟肋。同時,西方經濟制裁的研究者同樣重視經濟制裁的倫理意義和附帶損害問題。

總的說,經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制裁對於發起國也會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導致制裁發起國部分物資的短缺,因物資短缺引發通貨膨脹,以及外匯儲備的凍結導致美元和歐元信譽受到影響等。西方此次推出的大規模制裁措施會使得俄羅斯經濟在2022年出現10%-20%的下滑,俄羅斯面臨著產業鏈、供應鏈重組的艱巨任務,世界經濟格局也將隨之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此次事件為國際問題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在經濟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

第一,西方國家已經習慣以較小代價對主權國家實施經濟制裁,而對於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實施大規模制裁最終將產生何種效果,帶來何種影響。

第二,未來俄羅斯經濟模式可能是動員型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種動員型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模式將取得何種成效,這也可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樣本。

第三,有學者認為當代全球化進程已經終結,那麼終結之後的世界將是何種形態?

第四,如果全球化繼續發展,中國應該如何在繼續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又能降低風險?諸多問題有待我們繼續關注。

如上文所說的,西方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實施大規模制裁最終將產生何種效果,目前還說不清楚,但眼前的就有如下的效果!

被制裁後,俄羅斯化石燃料賣得少,收入翻倍,每月220億歐元!

英國《衛報》27日消息,俄烏戰爭持續兩月有餘,在一眾西方國家不斷加碼的制裁之下,俄羅斯向歐盟出售化石燃料的收入卻翻了一番。

雖然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但收益於價格飆升,俄羅斯賺的更多了。

根據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對航運和貨物的分析,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從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出口中獲得了約620億歐元收入,其中440億歐元來自歐盟。

歐盟去年一整年總共從俄羅斯進口約1400億歐元的化石燃料,大概一個月120億歐元。相比之下,過去兩個月,歐盟平均每月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支出達到220億歐元。

這一結果表明,儘管多國政府正想方設法阻止普京將石油和和天然氣作為經濟武器,但俄羅斯仍能繼續從其對歐洲能源供應的控制中獲益。

儘管戰爭和制裁減少了俄羅斯燃料出口,但俄羅斯在天然氣出口上的絕對優勢意味著,一旦切斷俄氣供應,只會提升其價格。隨著全球生產從新冠疫情中逐漸恢復,天然氣的價格由於供應緊張,本身已經很高了。

《衛報》稱,天然氣、石油等化石燃料價格的上漲意味著,即便是俄羅斯受到制裁和出口限制的影響,收入也還是會增加,而這些收入通過國有企業幾乎直接流向俄羅斯政府。因此,俄羅斯實際上讓歐盟陷入了一下陷阱:儘管它們盡力限制俄羅斯化石燃料,但限制將導致價格提升,抵消或緩解俄羅斯出口數量減少帶來的收入影響。

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勞裏·米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稱,上述收入支撐著普京的戰爭,而讓他戰爭機器癱瘓的唯一方法就是迅速遠離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出口是普京政權的關鍵推動力,”他說,持續的能源進口是對俄制裁的主要漏洞,每個進口俄能源的人都是俄軍的“同謀”。

然而,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許多化石燃料公司仍繼續與俄羅斯進行大量貿易,例如BP、殼牌和埃克森美孚。

德國是過去兩個月最大的俄羅斯燃料進口國,儘管德國政府一再宣稱停止俄羅斯石油進口是當務之急。在此期間,該國進口額約為90億歐元。義大利和荷蘭也是大進口國,進口額分別約為68億歐元和56億歐元。

歐洲為買俄羅斯石油“瞞天過海”,悄悄構建“不透明市場”

在俄羅斯原油的購買上,此前《華爾街日報》曾曝出,為維持經濟運轉、防止燃料價格進一步飆升,歐盟的俄石油進口量不減反增,不少交易商甚至還通過“灰色管道”偷買石油。

船舶追蹤機構數據顯示,4月迄今,從俄羅斯港口出發運往歐盟成員國的石油出口量為平均每天160萬桶,較3月的平均每天130萬桶有明顯上漲。其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等國的進口量甚至較上月翻了一倍。

與此同時,出於對批評聲音和未來制裁措施的擔憂,歐洲石油買家們也在尋求可以繞開制裁繼續購買石油的管道,並“悄悄”構建起了一個“不透明市場”。

《華爾街日報》稱,4月從俄羅斯港口運往“不明目的地”的石油數量正在變多。與那些在運輸檔上有明確目的地標記的石油不同,超過1100萬桶石油被一反常態地裝載到了沒有預定航線的油輪上。

分析師和貿易商表示,使用“目的地未知”的標記往往意味著船上的石油會在海上轉運到更大的油輪上,這是一種“古老的規避制裁手段”,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石油出口遭受西方制裁的國家都曾採用過這種方法。

德國《經理人雜誌》指出,這樣產生的龐大“不透明市場”在俄烏衝突之前是幾乎不曾有過的,由於“不透明市場”模糊了石油的來源,因此很難追蹤俄羅斯石油的交付量。








油輪追蹤機構TankerTrackers統計的部分3月和4月俄羅斯對歐洲平均日出口原油數據

一些西方能源公司也借用類似的手段“鑽空子”,試圖在交易中規避制裁。如歐洲能源巨頭殼牌公司4月7日宣佈,將停止在現貨市場購買俄羅斯石油。但該公司規定,如果混合的俄羅斯石油含量不超過49.9%,就可以視作非俄羅斯產的石油並進行交易。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因銀行交易融資枯竭、保險成本飆升等原因,歐洲許多能源公司在3月實施了“自我限制”,導致俄羅斯石油進口量有所下降。但歐洲4月的俄羅斯石油進口量回升、“不明目的地”的貨運量激增,這表明很多歐洲買家已經找到了“變通方法”。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儘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但截至目前,歐盟內部仍未在對俄能源禁運的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決定對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德國,影響尤其明顯。

德國總理朔爾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對俄羅斯實施天然氣禁運並不會結束戰爭。而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將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造成嚴重後果,德國希望避免由此帶來的經濟危機和失業潮。

英國《金融時報》稱,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可能性,使得恐慌情緒正在德國蔓延。在俄烏衝突爆發前,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在德國天然氣市場上所占份額為55%。如果天然氣供應中斷,可能導致德國大部分工業癱瘓。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那麼將使德國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俄羅斯通過管道向23個歐洲國家供應天然氣 圖源:彭博社

因此,面對俄羅斯的“盧布結算令”,不少歐洲國家接受了。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目前已有四家歐洲天然氣買家用盧布結賬,十家歐洲公司開設了盧布帳戶。奧地利總理27日表示該國接受俄方以盧布購買天然氣的要求,並稱“德國政府也接受了”。

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俄羅斯“盧布結算令”動了真格: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佈於4月27日停止對波蘭和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

根據俄羅斯制定的“盧布結算令”,歐盟天然氣買家必須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開設外幣和盧布兩個帳戶。歐盟買家用歐元或美元付款,然後再由該銀行將其兌換成盧布,並將盧布付款轉給俄氣。俄羅斯方面強調,將歐元或美元存入帳戶不再被視為履行合同義務,只有收到盧布後,俄羅斯才會開始履行協議。

而保加利亞和波蘭正是在收到俄氣的最新天然氣帳單時,因未使用這一機制而遭斷供,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莫斯科對西方實施制裁的“最嚴厲報復”。

路透社認為,這是自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重大升級。英國《衛報》說,這顯然是對歐洲其他國家發出的警告。“這是一個轉捩點,俄羅斯今天使其加速。”美國彭博社援引波蘭負責戰略能源基礎設施的官員奈姆斯基的話說。

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個月,普京衝破制裁的措施已經打出“第一槍”能源之戰。看西方如何招架,這俄烏之戰,是有利中國的,其中很多戰略性、戰術性、軍事上、經濟上、金融上的種種,大大及團隊要細心分析,研究,找尋方法去應付,去面對西方及日本、印度、越南的挑釁,尤其是美日把臺灣作為攻城梯以進侵中國,這次是對中國的打反侵疫苗,要多謝俄羅斯成中國的盾牌!!!

老安輯編自不同網上及媒體的文字供諸友細看時事

7 則留言:

過客 說...

表面上是俄烏之戰,實質是「世界大戰」。以美為首的西方聯盟,與俄中在角力,拳來腳往,閗過你死我活。唇亡齒寒,俄國被打殘後,西方的矛頭必然射向中國,到時中國受到的圍攻制裁必更嚴厲。「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國人不可不察。

四零後 說...

完全同意, 今天已經有四十多國在老美領導之下, 用盡八寶攻擊俄羅斯!

匿名 說...

講述老美的嗱喳手段, 值得聽吓

Re: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 America (John Perkins)

https://youtu.be/2NNHo5jHtqE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is an autobiography by John Perkins.

https://www.ukessays.com/essays/economics/economic-hit-man.php#:~:text=It%20tells%20the%20story%20of%20how%20greed%20for%20money%20and,rivers%20and%20guide%20their%20politics.

匿名 說...

講述老美的嗱渣手段, 值得聽吓

Re: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 America (John Perkins)

https://youtu.be/2NNHo5jHtqE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is an autobiography by John Perkins.

https://www.ukessays.com/essays/economics/economic-hit-man.php#:~:text=It%20tells%20the%20story%20of%20how%20greed%20for%20money%20and,rivers%20and%20guide%20their%20politics.

*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法國都想擺脱老美的控制, 做歐盟一哥

France Announces Major Nuclear Power Buildup

https://www.nytimes.com/2022/02/10/world/europe/france-macron-nuclear-power.html

法国电價暴漲400%, "美国陷阱"八年後再起波瀾

https://youtu.be/IgWcUUdXx2Y

*

普京動真格! 斷供波蘭、保加利亞天然氣! | 美國經濟制裁俄羅斯,欧洲...

https://youtu.be/sudce_YsDvU

四零後 說...

多謝資料

過客 說...

https://youtu.be/QizGkU3HuOs

英國出了個金毛遜,英國人的不幸!如此「白痴」,也能治國?

四零後 說...

國運也,大英國運在1970年打後已經衰敗!